MHC金伯泉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七MHC精品PPT课件

1.导致排斥反应发生的物质是什么? 2.这种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否与遗传背景有关? 3.这种排斥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移植抗原
• 组织相容性
• 组织相容性抗原(histicompatibility antigen):
•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因。
TNF、HSP70等基
二、HLA的遗传特征
• (一)、单倍型遗传
HLA表型、基因型与单体型概念
表型:某一个体HLA抗原特异性型别 基因型:HLA基因在体细胞两条染色体上的组合; 单体型:HL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组合
单倍型遗传的意义
• 亲代与子代之间则必然有一个单体型相同,也只 能有一个单体型相同——亲子鉴定;
• Baruj Benacerraf (1920-) [美] Harvard Medical School 表明了这些遗传因子的实际作用是调控免疫细 胞间的相互作用,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系统的发现
George D. Snell 1940s 发现皮肤移植在同系小鼠体 内可以长期生存,但在不同品系的小鼠体内不能生存。
–其余为免疫功能相关基因,编码免疫功能相关抗原。
(一)Ⅰ类基因区
• 1、包括: 经典:B、C、A位点 非典型:E、F、G位点等
• 2、编码产物:HLA-A、B、C肽链 即:HLA-I类抗原分子的重链
• 3、功能:结合、提呈内源性抗原肽
(二)Ⅱ类基因区
• 1、包括: 经典:DP、DQ、DR位点 非典型:DN、DM、DO位点等
Genetic basis of transplant rejection
Inbred mouse strains - all genes are identical Transplantation of skin between strains showed that
移植抗原
• 组织相容性
• 组织相容性抗原(histicompatibility antigen):
•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因。
TNF、HSP70等基
二、HLA的遗传特征
• (一)、单倍型遗传
HLA表型、基因型与单体型概念
表型:某一个体HLA抗原特异性型别 基因型:HLA基因在体细胞两条染色体上的组合; 单体型:HL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组合
单倍型遗传的意义
• 亲代与子代之间则必然有一个单体型相同,也只 能有一个单体型相同——亲子鉴定;
• Baruj Benacerraf (1920-) [美] Harvard Medical School 表明了这些遗传因子的实际作用是调控免疫细 胞间的相互作用,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系统的发现
George D. Snell 1940s 发现皮肤移植在同系小鼠体 内可以长期生存,但在不同品系的小鼠体内不能生存。
–其余为免疫功能相关基因,编码免疫功能相关抗原。
(一)Ⅰ类基因区
• 1、包括: 经典:B、C、A位点 非典型:E、F、G位点等
• 2、编码产物:HLA-A、B、C肽链 即:HLA-I类抗原分子的重链
• 3、功能:结合、提呈内源性抗原肽
(二)Ⅱ类基因区
• 1、包括: 经典:DP、DQ、DR位点 非典型:DN、DM、DO位点等
Genetic basis of transplant rejection
Inbred mouse strains - all genes are identical Transplantation of skin between strains showed that
MHC及其编码分子医学免疫学课件幻灯片

群体概念 一个gene≥2个gene产物 HLA-A、-A1、-A3、-A4、-A8、-A20 个体遗传标志 血缘关系 无关个体 < 1/109
遗传特点 1. 单元型遗传 * 单元型(haplotype) 2. 共显性表达
医学免疫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
医学免疫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
医学免疫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
1948,Snell确定H-2在第17对染色体短臂, 获Nobel奖
➢ H-2复合体(17#染色体)
I 类gene:K、D、L II类gene:Aα、Aβ、Eα、Eβ
医学免疫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
❖ 人的MHC——HLA复合体(6# 染色体) 1. 经典的HLA I类、HLA II类基因
H-2分子 HLA分子 • 移植抗原 • 组织相容性抗原
基因 MHC、H-2、HLA
分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
医学免疫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
二、MHC复合体结构
MHC I、II、III类基因及多种免疫功能相关gene, 各含多个gene locus(座位)、亚区 (subregions) * 多基因性(polygenic)
MHC及其编码分子 医学免疫学课件幻
灯片
优选MHC及其编码分子医学免 疫学课件
• 器官移植
黑猩猩的心脏
人
组织相容性 histocompatibility
• 自体移植
好
• 同种异体 • 血缘关系
同卵双生
好
异卵双生
好
近 远 无关
好 差 最差
一、概述 1. MHC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淋巴细胞金伯泉》课件

金伯泉的发现和应用为免疫学和生物医药领域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具有重要的科学和临床意 义。
金伯泉的应用前景
随着对金伯泉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其在临床应用前景将更为广阔。
金伯泉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金伯泉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免疫调节机制和发展新的免疫治疗策略,对于克服免疫相关疾病 具有重要价值。
《淋巴细胞金伯泉》PPT 课件
淋巴细胞金伯泉课件旨在介绍淋巴细胞和金伯泉,探讨其功能、应用和未来 展望,以及给出金伯泉的意义和研究巴细胞是一类重要的白细胞,主要参与免疫反应和免疫调节。
淋巴细胞分类
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多个亚群。
淋巴细胞功能
淋巴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对抗病原体以及控制免疫反应。
什么是金伯泉
金伯泉概述
金伯泉是一种免疫调节蛋白,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金伯泉的发现历程
金伯泉最早由科学家 Johannes Jenner在20世纪70 年代发现,并被命名为金伯 泉。
金伯泉的作用机理
金伯泉通过与淋巴细胞上的 受体结合,调控免疫细胞的 生理功能,如增强免疫反应 和抗肿瘤活性。
金伯泉的应用
金伯泉的医学应用
金伯泉被广泛用于治疗免疫相关疾病,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传染病等。
金伯泉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金伯泉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治疗药物。
金伯泉的副作用和安全性
金伯泉的副作用较少,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患者的用药反应和安全性。
未来展望
金伯泉的研究进展
科学家们正在不断研究金伯 泉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特性, 为其更广泛的应用打下基础。
金伯泉在抗肿瘤免疫疗 法中的前景
金伯泉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 有望在抗肿瘤免疫疗法中发 挥重要作用。
金伯泉的应用前景
随着对金伯泉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其在临床应用前景将更为广阔。
金伯泉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金伯泉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免疫调节机制和发展新的免疫治疗策略,对于克服免疫相关疾病 具有重要价值。
《淋巴细胞金伯泉》PPT 课件
淋巴细胞金伯泉课件旨在介绍淋巴细胞和金伯泉,探讨其功能、应用和未来 展望,以及给出金伯泉的意义和研究巴细胞是一类重要的白细胞,主要参与免疫反应和免疫调节。
淋巴细胞分类
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多个亚群。
淋巴细胞功能
淋巴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对抗病原体以及控制免疫反应。
什么是金伯泉
金伯泉概述
金伯泉是一种免疫调节蛋白,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金伯泉的发现历程
金伯泉最早由科学家 Johannes Jenner在20世纪70 年代发现,并被命名为金伯 泉。
金伯泉的作用机理
金伯泉通过与淋巴细胞上的 受体结合,调控免疫细胞的 生理功能,如增强免疫反应 和抗肿瘤活性。
金伯泉的应用
金伯泉的医学应用
金伯泉被广泛用于治疗免疫相关疾病,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传染病等。
金伯泉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金伯泉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治疗药物。
金伯泉的副作用和安全性
金伯泉的副作用较少,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患者的用药反应和安全性。
未来展望
金伯泉的研究进展
科学家们正在不断研究金伯 泉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特性, 为其更广泛的应用打下基础。
金伯泉在抗肿瘤免疫疗 法中的前景
金伯泉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 有望在抗肿瘤免疫疗法中发 挥重要作用。
医学免疫学第八章MHC讲解PPT课件

②某些疾病,如传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以及肿 瘤等均可影响细胞表达HLA分子。在AIDS患者的单 核细胞表面HLA-Ⅱ类分子表达明显减少,某些肿 瘤细胞表面HLA-Ⅰ类分子表达缺失或减少也较常 见。
③受生物活性物质的诱导。如细胞因子TNF和INF 等均可增强HLA-Ⅰ类分子表达,而INF-、IL-6以 及GM-CSF等具有诱导HLA-Ⅱ类分子表达能力。
③参与免疫应答调节。
表1 HLAⅠ、Ⅱ类分子的特性比较
基因位点 产物分布
HLAⅠ 类 分 子
HLA-BCA( > 100) 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HLAⅡ 类 分 子
HLA-DRDQDP(> 50) APC, B 细 胞 , 活 化 的 T 细胞
化学结构 生物学功能
44~ 45KDα 链 β 2m
32~ 34KDα 链 29~ 32KDβ 链
TAP是存在于内质网上的异源性二聚体,其功能是将胞 浆中LMP加工过的抗原片段转运至内质网,并在内质网 腔中组装免疫原性多肽—MHCⅠ类分子复合体。
LMP及TAP均具多态性,在不同个体中LMP蛋白结合催化 水解蛋白的部位不同,产生的肽段及抗原决定簇亦不 同。因此,不同个体的MHCⅠ类分子对同一抗原提呈的 抗原片段可不同,从而使不同机体对同一抗原的免疫 应答可表现出个体差异,或产生免疫应答,或产生免 疫耐受,或有自身免疫倾向,或表现出MHC相关疾病。
第四节 HLA多态性的遗传基础
HLA是人类最丰富的多态性基因系统。
多态性(polymorphism):是指群体中不
同个体HLA基因型(表型)存在差别。在随机婚 配的群体中,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在群 体中可以编码多种抗原分子,因此群体中不同 个体在等位基因拥有状态上存在差别。群体中 HLA表型具多样性,在人群中HLA表型可达到107 数量级。在无关人群中,HLA表现型完全相同的 可能性极小。 HLA分子的多态性由其编码基因的遗传特点所决 定。
③受生物活性物质的诱导。如细胞因子TNF和INF 等均可增强HLA-Ⅰ类分子表达,而INF-、IL-6以 及GM-CSF等具有诱导HLA-Ⅱ类分子表达能力。
③参与免疫应答调节。
表1 HLAⅠ、Ⅱ类分子的特性比较
基因位点 产物分布
HLAⅠ 类 分 子
HLA-BCA( > 100) 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HLAⅡ 类 分 子
HLA-DRDQDP(> 50) APC, B 细 胞 , 活 化 的 T 细胞
化学结构 生物学功能
44~ 45KDα 链 β 2m
32~ 34KDα 链 29~ 32KDβ 链
TAP是存在于内质网上的异源性二聚体,其功能是将胞 浆中LMP加工过的抗原片段转运至内质网,并在内质网 腔中组装免疫原性多肽—MHCⅠ类分子复合体。
LMP及TAP均具多态性,在不同个体中LMP蛋白结合催化 水解蛋白的部位不同,产生的肽段及抗原决定簇亦不 同。因此,不同个体的MHCⅠ类分子对同一抗原提呈的 抗原片段可不同,从而使不同机体对同一抗原的免疫 应答可表现出个体差异,或产生免疫应答,或产生免 疫耐受,或有自身免疫倾向,或表现出MHC相关疾病。
第四节 HLA多态性的遗传基础
HLA是人类最丰富的多态性基因系统。
多态性(polymorphism):是指群体中不
同个体HLA基因型(表型)存在差别。在随机婚 配的群体中,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在群 体中可以编码多种抗原分子,因此群体中不同 个体在等位基因拥有状态上存在差别。群体中 HLA表型具多样性,在人群中HLA表型可达到107 数量级。在无关人群中,HLA表现型完全相同的 可能性极小。 HLA分子的多态性由其编码基因的遗传特点所决 定。
MHC(金伯泉)

并非完全随机组合,某些基因比其他 基因连锁在一起的频率高,这种现象 叫连锁不平衡。
如北欧白人:
HLA-A1: 0.17 HLA-B8: 0.11
预期:0.019,实测:0.088
连锁不平衡参数=0.088-0.019 =0.069
第四节
MHC的生物学功能
作为抗原提呈分子参与适 应性免疫应答 作为调节分子参与固有性 免疫应答
1.内源性抗原的呈递与识别 过程 1)、内源性抗原:指病毒感 染细胞后,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 、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蛋白等, 主要通过MHC I类分子呈递给 CD8+T细胞。
2.外源性抗原的呈递与识别过 程 1)、外源性抗原:指细胞 外感染的微生物或其它蛋白质 抗原,主要通过MHC Ⅱ类分子 呈递给CD4+T细胞。
抗原结合槽(antigen binding cleft)
由α1和α2结构域组成的肽结合区 结合、递呈内源性抗原肽给CD8+T细胞 由2个α螺旋和8个β片层组成 两端呈封闭状态 容纳8~1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抗原肽
HLA-Ⅱ类分子的分布、结构
1. 分布 :
(1)APC --- B细胞、单核/巨噬 细胞、树突状细胞; (2)激活的T细胞,精子和血管内 皮细胞。
诱导强烈而快速排斥反应的抗原
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是指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 抗原、控制细胞间相互识别、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 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4、哺乳动物普遍存在MHC
5、小鼠的MHC称为H-2复合体-17号染色体
HLA-I类分子: HLA-A、B、C编码的 分子产物,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种有核细胞表面; 具有提呈内源性抗原的作用;是CD8分子识别 的标记;为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
如北欧白人:
HLA-A1: 0.17 HLA-B8: 0.11
预期:0.019,实测:0.088
连锁不平衡参数=0.088-0.019 =0.069
第四节
MHC的生物学功能
作为抗原提呈分子参与适 应性免疫应答 作为调节分子参与固有性 免疫应答
1.内源性抗原的呈递与识别 过程 1)、内源性抗原:指病毒感 染细胞后,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 、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蛋白等, 主要通过MHC I类分子呈递给 CD8+T细胞。
2.外源性抗原的呈递与识别过 程 1)、外源性抗原:指细胞 外感染的微生物或其它蛋白质 抗原,主要通过MHC Ⅱ类分子 呈递给CD4+T细胞。
抗原结合槽(antigen binding cleft)
由α1和α2结构域组成的肽结合区 结合、递呈内源性抗原肽给CD8+T细胞 由2个α螺旋和8个β片层组成 两端呈封闭状态 容纳8~1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抗原肽
HLA-Ⅱ类分子的分布、结构
1. 分布 :
(1)APC --- B细胞、单核/巨噬 细胞、树突状细胞; (2)激活的T细胞,精子和血管内 皮细胞。
诱导强烈而快速排斥反应的抗原
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是指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 抗原、控制细胞间相互识别、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 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4、哺乳动物普遍存在MHC
5、小鼠的MHC称为H-2复合体-17号染色体
HLA-I类分子: HLA-A、B、C编码的 分子产物,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种有核细胞表面; 具有提呈内源性抗原的作用;是CD8分子识别 的标记;为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
最新mhc提呈抗原的膜分子PPT课件

35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 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 儿惊起的水鸟,正,惊起沙禽掠岸飞。
下片着重描写在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
感受。“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这里”,
类基因编码类分子链类基因iaie亚区编码类分子链hla基因及遗传特点指一个群体中染色体同一基因座位上存在两种以上等位基因即复等位基因的现象表63星号星号前为基因座位其后缀以四位阿前为基因座位其后缀以四位阿拉伯数字前两位数字表示该基因座上的拉伯数字前两位数字表示该基因座上的复等位基因或称为主型后两位数表示复等位基因或称为主型后两位数表示该复等位基因的不同亚型如该复等位基因的不同亚型如hlahlaa0103a0103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又更号六一居士。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
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 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 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
六“一”: 一万卷书、一千
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 卷金石文、一张
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 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 《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
琴、一局棋、一 壶酒,再加上他
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本人一老翁。
有《欧阳文忠集》。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zhào]西湖好,绿水逶迤 [wēi yí] ,芳草长堤[dī] ,隐隐笙[shēng ]歌 处处随。
HLA与临床医学
(一)HLA分型的临床应用
1.器官移植中供受体对的选择 2.亲子鉴定与法医学的应用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 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 儿惊起的水鸟,正,惊起沙禽掠岸飞。
下片着重描写在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
感受。“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这里”,
类基因编码类分子链类基因iaie亚区编码类分子链hla基因及遗传特点指一个群体中染色体同一基因座位上存在两种以上等位基因即复等位基因的现象表63星号星号前为基因座位其后缀以四位阿前为基因座位其后缀以四位阿拉伯数字前两位数字表示该基因座上的拉伯数字前两位数字表示该基因座上的复等位基因或称为主型后两位数表示复等位基因或称为主型后两位数表示该复等位基因的不同亚型如该复等位基因的不同亚型如hlahlaa0103a0103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又更号六一居士。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
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 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 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
六“一”: 一万卷书、一千
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 卷金石文、一张
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 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 《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
琴、一局棋、一 壶酒,再加上他
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本人一老翁。
有《欧阳文忠集》。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zhào]西湖好,绿水逶迤 [wēi yí] ,芳草长堤[dī] ,隐隐笙[shēng ]歌 处处随。
HLA与临床医学
(一)HLA分型的临床应用
1.器官移植中供受体对的选择 2.亲子鉴定与法医学的应用
第五节MHCppt课件

3.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
HLA复合体各等位基因均有其各自的基因频率。基因频率(frequency)是指群体中携带某一复等位基因者的比率。
对人群中不同亚型HLA-B 链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差异主要集中在N端的180个氨基酸残基之内,该区域恰好是组成MHC分子抗原结合肽凹槽的部位。
HLA多态性的特点
HLA基因的遗传规律 1.单倍型遗传方式 2.多态性现象: 复等位基因、 共显性表达 3.连锁不平衡tiple alleles of HLA-I
loci
Multiple alleles
4. 共显性表达(codominance)
一对等位基因同为显性称为共显性。HLA复合体中每一个等位基因均为共显性,从而大大增加了人群中的HLA表型的多样性,达到107数量级。因此除了同卵双生者外,无关个体间HLA型别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极小。
复 合 体
卵细胞 精细胞
体细胞
6 号对 染色体
基因座 1上的复等位基因
基因座 1
基因座 2
基因座 3
复 等 位 基 因 结 构 示 意 图
单倍型 基因型 表型
HLA基因的遗传规律
1. 单倍型
HLA 复合体是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单一染色体上的一群HLA 基因称为单倍型。
family
multiple alleles of HLA-II
B2A2B1A1 B A
DP DM
B2A2 B1 A1
DQ
DR
B1 B2 B3 B4 B5 A
DPB1* 0101 0201 0202 0301 0401 0402 0501 0601
A2
A10
B40
HLA复合体各等位基因均有其各自的基因频率。基因频率(frequency)是指群体中携带某一复等位基因者的比率。
对人群中不同亚型HLA-B 链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差异主要集中在N端的180个氨基酸残基之内,该区域恰好是组成MHC分子抗原结合肽凹槽的部位。
HLA多态性的特点
HLA基因的遗传规律 1.单倍型遗传方式 2.多态性现象: 复等位基因、 共显性表达 3.连锁不平衡tiple alleles of HLA-I
loci
Multiple alleles
4. 共显性表达(codominance)
一对等位基因同为显性称为共显性。HLA复合体中每一个等位基因均为共显性,从而大大增加了人群中的HLA表型的多样性,达到107数量级。因此除了同卵双生者外,无关个体间HLA型别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极小。
复 合 体
卵细胞 精细胞
体细胞
6 号对 染色体
基因座 1上的复等位基因
基因座 1
基因座 2
基因座 3
复 等 位 基 因 结 构 示 意 图
单倍型 基因型 表型
HLA基因的遗传规律
1. 单倍型
HLA 复合体是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单一染色体上的一群HLA 基因称为单倍型。
family
multiple alleles of HLA-II
B2A2B1A1 B A
DP DM
B2A2 B1 A1
DQ
DR
B1 B2 B3 B4 B5 A
DPB1* 0101 0201 0202 0301 0401 0402 0501 0601
A2
A10
B40
医学免疫学MHCppt演示课件

(3) 跨膜区: 固定HLA-I类抗原于膜上
(4) 胞浆区: 信号转导
(5) β 2微球蛋白:维持I类分子空间构型的
稳定性
22 .
β2m链
α链
CD8+CTL
23 .
28
2、经典HLAⅡ类基因:由DP、DQ、DR三个亚区组 成。每个亚区又包括A、B两种功能基因座位,分别编 码Ⅱ类分子的α 链、β 链。
11
.
不同动物中的MHC名称
种
小鼠
MHC名称
H2(histocompatibility system2)
大鼠
人类
RT1(AgB)
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s)
兔
豚鼠
RLA(rabbit leukocyte antigens)
GPLA(guinea pig leukocyte antigens)
6
.
二、基本概念
组织相容性 异体组织或器官移植时供者与受者的组 织相互匹配的程度 组织相容性抗原 代表个体特异性,引起移植排斥反应 的同种异型抗原,也称移植抗原
7
.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机体参与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很多,其中能引起 强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被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系统(MHS)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编码主要组织相容 性抗原系统的紧密联锁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 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小鼠的MHC称为H2复合体。 人的MHC称为HLA复合体,其编码的分子表达 在人的白细胞表面,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即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即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存 在于人的第六号染色体短臂上,编码主要 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具有提呈抗原、免疫调节和参与移植排 斥等功能。
(4) 胞浆区: 信号转导
(5) β 2微球蛋白:维持I类分子空间构型的
稳定性
22 .
β2m链
α链
CD8+CTL
23 .
28
2、经典HLAⅡ类基因:由DP、DQ、DR三个亚区组 成。每个亚区又包括A、B两种功能基因座位,分别编 码Ⅱ类分子的α 链、β 链。
11
.
不同动物中的MHC名称
种
小鼠
MHC名称
H2(histocompatibility system2)
大鼠
人类
RT1(AgB)
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s)
兔
豚鼠
RLA(rabbit leukocyte antigens)
GPLA(guinea pig leukocyte antigens)
6
.
二、基本概念
组织相容性 异体组织或器官移植时供者与受者的组 织相互匹配的程度 组织相容性抗原 代表个体特异性,引起移植排斥反应 的同种异型抗原,也称移植抗原
7
.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机体参与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很多,其中能引起 强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被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系统(MHS)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编码主要组织相容 性抗原系统的紧密联锁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 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小鼠的MHC称为H2复合体。 人的MHC称为HLA复合体,其编码的分子表达 在人的白细胞表面,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即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即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存 在于人的第六号染色体短臂上,编码主要 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具有提呈抗原、免疫调节和参与移植排 斥等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
一.经典的MHC Ⅰ类和Ⅱ类基因: 小鼠H-2复合体 定位:第17号染色体 构成:K、I、S、D/L等位基因
Dausset 多塞
(法国) 发现
人类MHC
人类HLA复合体
定位:第6号染色体短臂
分成三类基因区:
Ⅰ类基因:经典:B、C、A位点、 非典型:E、F、G位点等 。
/WebPath/jpeg5/CV171
/tpis/images/C00005c
二.相 关 概 念
1、组织相容性抗原
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又称为移植抗原
2、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MHA)
细胞、树突状细胞; (2)激活的T细胞,精子和血管内
皮细胞。
2. 结构:
两条异质多肽链(非共价键连接的糖蛋 白,Ig超家族成员):
链:1和 2功能区 链:1和 2功能区 1和1 ---抗原肽结合部位,决定Ⅱ 类分子的多态性;
2 --- CD4分子结合部位。
α和β链 由HLAII 类基因编 码
抗原结合槽(antigen binding cleft)
α1 和β1结构域组成的肽结合区 结合、递呈外源性抗原肽给CD4+T细胞 由2个α螺旋和8个β片层组成 两端呈开放结构 容纳13~1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
三.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C4 C2 B TNF HSP LMP TAP DM分子
本章内容
概 述:MHC的概念(掌握) 第一节: HLA的结构及多基因特性(掌握) 第二节:MHC的多态性(熟悉基本概念) 第三节: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了解) 第四节:MHC的生物学功能(熟悉) 第五节:HLA与临床医学(了解)
概 述
一、移植排斥反应是 属于免疫学的范畴
Transplant rejection
第二节 MHC的多态性
1、单体型遗传
(单倍型遗传, 单元型遗传) A1
A2
基因型: 两条染色体上同一
座位的基因组成。 B8
B12
单体型: MHC的基因在同一条 色体上的组合方式。
表现型: 不同个体的MHC抗原特异型别。
SUCCESS
THANK YOU
2019/6/19
2、多态性:是指在一随机分 配的群体中,染色体同一基因座位有两 种以上基因型,即可能编码两种以上的 产物。
Early attempts to transplant tissues failed Rejection of transplanted tissue was associated with inflammation
and lymphocyte infiltration IMMUNE GRAFT REJECTION
多态性的意义:
抗原结合槽(antigen binding cleft)
由α1和α2结构域组成的肽结合区 结合、递呈内源性抗原肽给CD8+T细胞 由2个α螺旋和8个β片层组成 两端呈封闭状态 容纳8~1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抗原肽
HLA-Ⅱ类分子的分布、结构
1. 分布 : (1)APC --- B细胞、单核/巨噬
可溶性:存在于血清、初乳和尿液等体液中。
2. 结构:
二条多肽链 (非共价键连接的糖蛋白, Ig超家族成 员): ◆ 链(重链):
◆2-微球蛋白( 2m ):由15号染色体基因编码。
α链是由HLA I类基因编码
α3链插入细胞 膜
21
3 2m
α1和α2形成一个沟槽 与抗原肽结合的结构
β2M与α1非共价结合 有利于稳定I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免疫学教研室
相同
器官移植 排斥反应 免疫反应
抗原 相近
不同
不排斥
弱排斥
强排斥
组织相容性抗原(histocompatibility Ag)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分子)
主要组织相容性基因复合体(MHC)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gene complex)
诱导强烈而快速排斥反应的抗原
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是指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 性 抗原、控制细胞间相互识别、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 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4、哺乳动物普遍存在MHC
5、小鼠的MHC称为H-2复合体-17号染色体
6、人的MHC称为HLA复合体-6号染色体
7、MHC(HLA)复合体: 指编码基因
MHC分子/抗原或者HLA分子/抗原: 指复合体编码的产物
小鼠的MHC —— H-2复合体 人的MHC —— HLA复合体 大鼠的MHC —— H-1复合体 黑猩猩的MHC —— chLA复合体 鸡的MHC —— B复合体
MHC多态性(polymorphism)的形成机制:
复等位基因:群体中,位于同一基因座位上有2个及2个以上 不同的基因;
共显性遗传:位于两条染色体上位的于等一位对基同因均源为染显色性基因; 体上对应位置的一对基因称 为等位基因。由于群体中的
多基因性:指HLA具有突众变多,紧同密连一锁座的位基所因可座能位。出现 的基因系列称为复等位基因, 这是HLA高度多态性的最主 要原因。
Ⅱ类基因:经典:DP、DQ、DR位点、 非典型:DN、DM、DO位点等。
免疫功能相关基因(Ⅲ类基因): C4、 C2、B因子、TNF、HSP70等。
二.Ⅰ类和Ⅱ类基因的表达产物——HLA分子:
HLA-Ⅰ类分子的分布、结构
1. 分布:有核细胞(含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 表面。
存在形式:
膜结合:不同的组织细胞表达Ⅰ类分子量不 同,如:淋巴细胞(最多),肾、肝脏及心脏 (其次),神经组织(很少) 。
1 1 2 2
α1和β1形成 肽结合的沟槽
通过α2及β2 与膜结合
HLA-II类分子由α链和β链组成的异源二聚体 (糖蛋白)
分为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 胞外区各有两个结构域(α1 /α2、β1 /β2) α1 和β1组成肽结合区(结合抗原肽) α2和β2组成免疫球蛋白样区 β2和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