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际政治学的主要流派

合集下载

第二讲 现代国际政治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讲 现代国际政治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集体安全的逻辑问题: 三个和尚
• 威尔逊认为要采取国联的集体安全形式, 由于绝大多数国家都爱好和平,这样维持 和平在国联中成为大多数国家的意见。
• 三个和尚没水喝:在国联中,各国投票 权一样,平日里谁也不服谁,当出现共 同敌人需要统一行动时,大家还在争论 谁当老大。而没有一个总指挥来管事。 • 结果:在面临大国侵略时,或是毫无反应,
4、古典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1)爱德华.卡尔(Edward Hallett Carr),英国历史学家,国际关系理论 家,现实主义的先驱,《二十年危机(1919-1939)》The Twenty Years Crisis 1919-1939:An Introduction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 Study,1939,卡尔批判理想主义的六大弊端:
三、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Neorealism)
• 1、背景 • 20世纪70年代,国际政治现实中,美国对苏 联的优势逐渐缩小,石油危机导致美元危机和经 济危机,美国的国际地位下降,面临着对外政策 的重大调整,提出了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修正和 补救,对新现实主义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 在60年代,科学行为主义挑战传统主义的同时, 一批现实主义者积极迎战,提出了捍卫传统的现 实主义的口号,自称传统主义学派。他们主要是 从现实主义学派分化而来,在保留其母体特征的 同时吸取了理想主义的某些因素,不再突出强调 权力和利益,而更加重视均势和世界秩序。
道德的层次
• 威尔逊认为现实政治和均势是一切罪恶之源,要 拯救世界就要重提道德。 • 但是威尔逊没有区分不同层次的道德,而把适用 于国家、共同体与世界不同层次的道德放在一起, 如民族主义和世界舆论等,这就使《十四点》几 乎被所有国家赞同,但是在实施时却障碍重重。 • 世界舆论:用口水淹死你。民众易受误导! • 民族自决:民族争端,导致不稳定,而德国也借 助民族自决的口号侵占奥地利和苏台德区。

国际政治学概论

国际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产生及其发展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国际政治学1、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政治关系的总和;●国际关系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

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法律、宗教等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关系是最积极、最活跃、最具代表性的关系。

因此,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一般可以通用。

2、国际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是研究国际行为主体之间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国际关系学是研究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将国际关系看成是所有现存关系的总和的命题显然过于宽泛。

这样的国际关系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能是不同类型、不同序列、不同质量现象的杂乱无章的简单总和。

很难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有机系统。

因此,人们通常将反映各个国家对外政治活动实质的对外行为作为主纲,以国际政治为核心,将国际关系串联起一个有机联系的、有规律可循的系统。

因此,人们通常将反映各个国家对外政治活动实质的对外行为作为主纲,以国际政治为核心,将国际关系串联起一个有机联系的、有规律可循的系统。

在学科意义上国际政治学就是国际关系学。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国际政治学: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国际政治学与其它研究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现象的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国际政治学又是一门更综合、更宏观的学科。

国际政治研究包括历史、现实和理论三个部分(国际关系史、国际政治问题、国际关系理论)。

因此,与国际政治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国际关系史(从历史的角度)、外交学(从对外交往事务的角度)、国际法学(从国际行为准则和规范的角度)、政治学(从广义的或一般国内政治学的角度)2、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国际政治社会中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或三个层次:●行为主体及其对外行为。

国际政治学概论(上)

国际政治学概论(上)

对外政策、对外行为与对外关系
国家的职能、利益、力量构成、外交目标的设定、
外交决策的依据与程序、影响因素等
非国家行为主体的行为及影响
9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研究对象
3、问题领域的研究
单一问题以及相关问题的综合研究 如:战争与革命、内战、恐怖主义、民族主义、 全球化等 优势: 关注和跟踪国际社会热点问题
2、当代分析方法 d.定量分析法(Statistical- Analysis)
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类、综合和评价 对国际现象的性质和原因进行假设,搜集相关资 料进行分类统计和比较,证明假设的正确性。 国际关系的评价:战争次数、军队调动动员次数、对 外冲突死亡人数、断绝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等 国内形势的评价:政府危机次数、暴动革命次数、 刑事案件发生率、失业人口、对政府支持率等
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 定和实现特定权力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及其政治 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5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基本概念
2、国际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
国际关系学——国际社会各行为主体之间跨越国界 的各种关系之总和 联系:对象基本相同;前者包含在后者之中 ;
二、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
4、国际法学(让· 博丹、格老秀斯) 主权平等、互不侵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5、国际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的互动关系
6、历史学 历史实证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22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国际政治学的发展阶段
1、创立阶段(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 戴维斯资助建立 威尔士大学国际政治系,设立伍德罗威尔逊讲座 教授,学科诞生。 国际研究机构建立、高校教学研究、理论著作问世 1919-1926年,美国40所大学建系 1931年,美国开设的国际关系课程达3700门。

第二章 国际政治学的主要流派

第二章  国际政治学的主要流派
●在国际关系的角色问题上,新现实主义强调国家为中心;新自
由主义更重视其它角色(跨国公司、国际组织)。
●在军事安全问题上,新现实主义认为权力、安全是第一位的;
新自由主义认为军事作用相对减弱,国际合作领域明显扩大。
●在经济问题上,新现实主义认为国家为维护在国际体系中的地
位,可以付出较高的经济代价;新自主义则认为经济利益与国家 安全同样重要,不能随意牺牲。
4、代表人物
●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Keohane,1941-) ●约瑟夫·奈(Joseph Nye,1937-) 《权力与相互依存——转变中的世界政治》,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Little, Brown, 1977. 把现实主义的权力政治与行为主义的相互依存结合起来,提 出了“复合相互依存” 的概念(complex interdependence) 。
3、代表人物 美国第28届总统伍德罗·威尔逊 (Woodrow Wilson,1856-1924) 14点和平纲领(14点原则) 早期理想主义者
[英]弗朗西斯·布雷德利(Francis Bradley)《伦理学研究》; [英]伯纳特·博赞克特(Bernard Bosanquet)《哲学上的国家理论》; [美]乔塞亚·罗伊斯(Josiah Royse)《忠诚的哲学》。
一、理想主义学派 (Idealism)
2、内容 理想主义学派提倡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主张通过道义 和精神的教育唤醒人类的良知;通过加强国际规范,健全对 各国都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国际法准则;通过建立世界政府或 超国家的世界组织来避免战争,维持和平。 精神和理想是最高存在,理性高于现实; 道德和忠诚是拯救世界的关键,健全国际法; 改变无政府状态,建立国际组织和世界政府;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是可以通过教育而改变的; 主权国家间在和平问题上的根本利益是和谐的; 国家主权不是无限的,建立集体安全体系。

国际政治学理论流派

国际政治学理论流派
概念与理论知识。
3、国际关系理论学派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两派:现实主义和跨国制度主义。
4、建构主义认为,国际结构不是物质现象,而是观念现象。
5、主权国家最先产生于17世纪的欧洲,《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的签定标志着现化国际关系的雏形开始形成。
6、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早期活动主要集中于人道主义和宗教方面。
7、对中国古代的统治者来说,需要解决的最大安全问题是王朝兴亡问题。188
29、难民潮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讲,是人的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所致。
二、选择题
1、(1919)年威尔士大学设立国际政治系,标志着独立的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A 1945年B 1913年
C 1919年D 1915年
2、古典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修昔底德、马基雅维里、卡尔、摩根索)
A修昔底德B马基雅维里
C卡尔D摩根索
非主流理论(反思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历史社会学、后现代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
理性主义 反思主义
3、共有观念
建构主义者有一种共有的承诺,即理解共享的知识与期望是怎样产生的,以及这样的“社会事实”怎样影响了政治行为。
建构主义有两条基本原则:第一,人类关系的结构主要是由共同观念而不是由物质力量决定的第二,有目的之行为体的认同与利益是由这些共同观念建构而成的。
国际政治学理论流派
三个问题
一、发展阶段
二、理论简介
三、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流派
一、发展阶段
秦亚青的划分方法
以理论形成作为划分标准,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国际关系理论初创阶段与理想主义的兴起(1919-1948)
第二阶段:国际关系理论发展阶段与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1948-1979)
第三阶段:国际关系理论繁荣阶段与自由主义的复兴(1979-1992)

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及流派

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及流派
均势是维护国际和平的最佳选择
2024/2/19
3
第二章 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
1.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区别
理想主义
人性认识 人性善,至少通过 修养可以达到善
现实主义
人性恶,本性难 改,欲豁难平
国家关系 基础是道义、民主、 以权力和利益为
公正
轴心,不可调和
国际组织 重要,是维护国际 蔑视法律,离开
与国际法 关系秩序的唯一有 权力均势就没有
18
第二章 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
第二节、西方国际政治学基础理论
二、霸权(Hegemony)理论
共同特征说—— 岛国与半岛国的地理位置 强大的凝聚力和开放的社会结构 经济居于领先地位 具有到达全球范围的军事战略力量
决定因素—— 革新精神与经济的发达与扩张
2024/2/19
19
第二章 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 第二节、西方国际政治学基础理论
2024/2/19
10
第二章 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
.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区别
新现实主义
新自由主义
国际体系 结构无政府状态 全球社会复合相互 依存
主要角色 单位(民族国家) 国家行为体与非国 家行为体
主要动机 国家利益、安全 经济、社会与生态 问题上的合作
2024/2/19
11
第二章 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
三、新现实主义学派(Neo-realism 70-80s)
背景:1973年的中东战争 代表人物: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 1979年出版《国际政治理论》
主要观点: (结构现实主义)
• 国家为单一的理性行为体 • 国际体系是具有无政府逻辑的自助体系
国际体系结构影响国家行为

第二章 国际政治学的主要流派

第二章  国际政治学的主要流派

3、代表人物 卡尔·多伊奇(Karl Deutsch,1912-1992)《国际关系分析》1968; 一体化理论(Integration Theory); 相互依存理论(Interdependent Theory); 博弈论(Game Theory)。 三者构成了多伊奇的“沟通理论” (Communications Theory)
●在研究方法和层次上,新现实主义是体系结构层次上的分析方
法,重点在体系角色之间的权力分配;新自由主义则是体系过程 层次的分析方法,研究体系角色相互作用的权力模式。
3、新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分歧 戴维·鲍德温(David A. Baldwin)《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 列举了六个共同的前提进行比较: 第一,关于无政府状态的性质、作用和结果 第二,关于国际合作 第三,关于相对收益(relative gains)和绝对收益(absolute gains) 第四,关于国家的优先目标 第五,关于国家意图和实力 第六,关于制度和机制
2、内容 新现实主义学派在研究内容上更加强调经济和伦理问 题;在研究方法上更加注重综合研究、定性和定量的结合 以及系统的结构功能分析。
●政治与经济的结合; ●权力与伦理的结合; ●国家与世界的结合。
新现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区别 华尔兹在“现实主义思想与新现实主义理论”一文中认为: ●现实主义重点在国家;新现实主义则提出体系结构,将国际政 治视为一个定义精确的结构体系,这是根本区别。 ●现实主义强调世界由互动国家组成,国际政治是国家行为产生 的结果,强调互动单位的作用;新现实主义则强调国际政治的 单位层次(国家)和结构层次(国家按实力的排列组合)两方 面的因果分析,重视国际体系对互动单位(国家)的影响。 ●现实主义强调权力是国家追求的目的;新现实主义则认为权力 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国家安全目标的有用手段。这是“重 要修正”。权力不仅是军事实力,而是综合国力。 ●现实主义着重归纳综合;新现实主义则偏重推理演绎方法。

国际政治学概论(综合版)

国际政治学概论(综合版)

第二章 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
二、古典现实主义流派(Realism)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峻现实(战后-60年代) 代表人物:汉斯· 摩根索 爱德华· H· 卡尔、 雷蒙· 阿隆、昆西· 赖特等、亨利· 基辛格 主要观点: 人性恶,需要一定的政治机制限制; 作为个人的行为准则不适于评判国家; 国际社会是无政府状态,国家间关系是权力关系 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而不是国际法 均势是维护国际和平的最佳选择
芝加哥大学教授莫顿· 卡普兰的国际系统论 密执安大学教授戴维· 辛格的层次分析法 哈佛大学教授卡尔· 多伊奇的“沟通理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3、国际政治学全面发展阶段(70-80年代) 西方国际政治学的全面发展 内容丰富、方法多样、分支林立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政治学建立 1976年苏联科学院甘特曼教授出版《现代资 产阶级国家关系理论》,1984年出版《现代 国家关系的体系、结构和过程》。 1978年华沙大学教授库库尔卡出版《国际关 系理论问题》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3、常用研究方法 a. b. c. 归纳法(从个别中找出一般)
问题:崛起的国家是否都会发动战争?
证实法(通过实践经验认识世界)
问题:中美两国进行战略合作的条件是什么?
综合分析法(通过全面分析得出结论)
问题:2003年3月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B
单一问题以及相关问题的综合研究 如:战争与革命、民族主义、全球化等 优势: 关注和跟踪国际社会热点问题
探讨发展变化的进程及影响因素
C
寻找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研究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代表人物
美国第28届总统伍德罗· 威尔逊 (Woodrow Wilson,1856-1924) 14点和平纲领(14点原则)
早期理想主义者
[英]弗朗西斯· 布雷德利(Francis Bradley)《伦理学研究》; [英]伯纳特· 博赞克特(Bernard Bosanquet)《哲学上的国家理论》; [美]乔塞亚· 罗伊斯(Josiah Royse)《忠诚的哲学》。
3、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汉斯· 摩根索(Hans Morgerthau,1904-1980)《国家间政 治》Politics Among Nations: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1948) “以权力界定利益”与“现实主义六原则”: 1.政治关系是由深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所支配的; 2.以权力界定利益的原则是政治现实主义的主要标志; 3.以权力界定利益的原则是普遍适用的; 4.普遍的道德原则无法抽象地适用于政治领域; 5.具体国家的道义要求与普遍的道德法则不能等同; 6.强调政治领域的独立性和权力政治的作用。
现实主义学派确定了国际政治学的一系列概 念和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使国际政 治学真正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现实主义学 派的出现标志着国际政治学的基本形成。 现实主义学派是二战后对国际关系和国家对 外决策影响最大的理论。
三、行为主义学派 (Behavioralism) 1、背景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国际政治学理论经历了又一场 争论。即主张用新的科学方法研究国际政治的科学行为主义学 派与捍卫历史和传统的传统主义学派的争论。 60年代世界力量出现的动荡、分化、改组,超级大国地位受 到削弱,第三世界崛起,国际关系日益复杂化,相互依存趋势 出现。行为主义学派的学者认为:权力政治学不能解释现实, 国际政治理论必须采用新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领域的行为主义思潮在50年代的社会科学领域引发了 方法论的革命,并辐射到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 行为学说 Behaviorism与行为主义 Behavioralism。
层次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科学主义则首次提出了个人 — —国家——体系等多层次的分析方法。 因此,行为主义和传统主义的论战不仅仅是方法论之争。
3、代表人物 卡尔· 多伊奇(Karl Deutsch,1912-1992)《国际关系分析》1968; 一体化理论(Integration Theory); 相互依存理论(Interdependent Theory); 博弈论(Game Theory)。 三者构成了多伊奇的“沟通理论” (Communications Theory)
二、现实主义学派(Realism)
1、背景
二战的爆发宣告了理想主义学派的破产,权力和利益战 胜了道德和伦理。因此出现了以政治现实主义为基础,强调 权力和利益的所谓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
2、内容 现实主义学派继承了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 1469-1527)、霍布斯(Thomas Hobbes, 1588-1679)等现实主义 政治思想家们关于国际社会“自然状态”的分析传统和理论 思想。 ●人的私欲和生存意志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的意志”; ●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各国在对外目标上均追求和维护自身的利益; ●权力和利益是影响对外决策的核心因素。
以此表明国际关系研究的精确化、清晰化、科学性 。
科学主义与传统主义的区别还在于:
传统主义强调权力、国家利益和均势是国际政治的核心,主
要站在国家的角度去研究国际政治,是一种政策定向;科学 主义则关注伦理、道德和法律因素,试图建立真正的理论, 立足于理论定向。
传统主义把研究的重点局限于主权国家,忽略了当今世界多
2、内容 理想主义学派提倡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主张通过道义 和精神的教育唤醒人类的良知;通过加强国际规范,健全对 各国都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国际法准则;通过建立世界政府或 超国家的世界组织来避免战争,维持和平。
精神和理想是最高存在,理性高于现实; 道德和忠诚是拯救世界的关键,健全国际法; 改变无政府状态,建立国际组织和世界政府;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是可以通过教育而改变的; 主权国家间在和平问题上的根本利益是和谐的; 国家主权不是无限的,建立集体安全体系。
乔治· 凯南(George Kennan,1904-2001) “遏制政策”
雷蒙· 阿隆(Raymond Aron,1905-1983 ) 《和平与战争:国际关系理论》
亨利· 基辛格(Henry A.Kissinger,1923-) 《核武器与对外政策》
4.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分歧
①对人性的看法不同 ②对国家间关系的性质看法不同 ③对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看法不同 ④对国际社会及其发展前景的看法不同
3、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爱德华· 卡尔(Edward Hallett Carr) 《二十年危机(1919-1939)》 The Twenty Years Crisis 1919-1939: An Introdu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tudy, (1939)
2、内容 行为主义学派大量借用其它边缘学科,如:心理学、数 学、计算机科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的科研成果, 对国际关系进行科学分析。 部分学者认为科学主义与传统主义主要是方法论之争, 在主要观点上并无分歧,因而是一场“虚假的论战”。
科学主义否定传统主义历史和哲理的研究方法,主张:
实证研究(研究假设和实验求证) 整体研究(范畴分析和模式分析) 策略研究(博弈分析和决策分析) 计量研究(数理分析和调查统计)
第二章 国际政治学的主要流派
第一节 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流派
一、理想主义学派 (Idealism) 1、背景
世纪之交,战争频发,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激 起了许多政治家和学者都在思考战争因何而起,如何才能避 免战争的重大问题。 当时社会科学的研究深受18世纪启蒙主义、19世纪理性 主义和理想主义思潮的影响,于是出现了所谓研究国际问题 的理想主义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