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八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内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是一套完整的经济统计体系,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类经济数据,揭示了经济运行的全貌和规律。

主要内容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投资、贸易、收入和支出等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之一。

GDP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

GDP 的计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是通过统计各个行业的生产值,然后相加得出GDP;支出法是通过统计个人、企业和政府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支出,然后相加得出GDP;收入法是通过统计各个因素所得到的收入,如劳动报酬、利润和利息等,然后相加得出GDP。

消费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指的是个人和家庭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消费支出可以分为生活消费和资本消费两个方面。

生活消费是指个人和家庭购买日常生活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如食品、衣物、住房和教育等;资本消费是指个人和家庭购买资本品的支出,如购买房屋和汽车等。

消费支出的增长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投资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投资指的是用于购买生产资本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用于购买生产设备、厂房和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的支出;存货投资是指用于购买原材料和半成品等存货的支出。

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它可以增加生产能力和提高生产效率。

第四,贸易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贸易指的是一个国家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

贸易可以分为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两个方面。

国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的进出口活动;国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内部各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

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五,收入和支出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重要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good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good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 导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种衡量和统计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状况的方法。

这个体系提供了一个框架,允许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进行监测和分析。

这个体系能够准确测量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支出、投资、贸易等经济指标,为制定政策和评估政策效果提供重要依据。

2.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国民经济核算基于一些基本原理,理解这些原理对于正确理解核算体系非常重要:2.1. 生产者与消费者核算体系将经济活动划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主要角色。

生产者指的是所有提供物品和服务的单位,包括企业、政府机构和非盈利组织。

消费者指的是最终享用物品和服务的个人和家庭。

2.2. 产品账户和投入产出账户核算体系采用产品账户和投入产出账户两种账户来追踪经济活动。

产品账户记录了不同产业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价值,而投入产出账户则追踪了不同产业之间的物品和服务的流动。

2.3. 支出、收入和储蓄核算体系关注三种经济主体:家庭、政府和企业。

家庭通过消费支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政府通过公共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企业通过生产和销售物品和服务来获得收入。

此外,核算体系还考虑了储蓄和投资的概念。

3. 核算体系的主要指标3.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核算体系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它代表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计算: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这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3.2. 消费支出和投资核算体系追踪和测量了个人和家庭的消费支出,以及企业和政府的投资。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分析家庭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3.3. 贸易和外汇核算体系还追踪并统计了国家的贸易活动和外汇收支。

通过分析贸易和外汇数据,政府可以评估国家对外开放的程度和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4. 核算体系的应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4.1. 政策制定和评估核算体系提供了制定经济政策和评估政策效果的重要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活动进行系统性、定量化的描述和分析的一种方法体系。

它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国民支出等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基本状况的重要工具。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概念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总价值,通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

GDP包括三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按产出计算)、支出法(按支出计算)和收入法(按收入计算)。

2.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取得的收入总和,包括劳动报酬、利润、利息、租金等。

国民收入的构成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结构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情况。

3. 国民支出国民支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支出,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出口净额。

国民支出的结构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情况。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作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更准确地了解全国经济运行情况,做出更科学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决策。

通过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分析,人们可以及时发现经济问题,预测经济发展趋势,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此外,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还可以用于国际比较和国际合作,帮助不同国家之间更好地了解彼此的经济情况,促进经济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健发展。

结语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基本状况的重要工具,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国家经济运行规律,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8章价格与指数核算

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8章价格与指数核算

第八章国民经济价格与指数核算学习目标1.了解国民经济价格与指数核算基本原理;2.掌握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的编制的基本方法;3.理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和房地产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和步骤;4.了解购买力平价的原理与编制方法。

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的大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因而,同一地区或国家不同时间核算的国名经济总量;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核算的经济总量,由于价格影响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为此,本章主要介绍国民经济价格及其指数的编制原理与基本方法,以便于国民经济核算的数据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的横向比较,和同一地区或国家在不同时间的比较提供基础。

第一节国民经济价格与指数核算基本原理一、国民经济价格与指数核算的作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通常动态变化的货物或服务可以分解成价格和物量两个部分,分别反映有关货物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及其物量变化。

这种变化通常是通过编制指数实现的。

指数是综合反映由多种因素组成的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平均变动的相对数,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国民经济指数是反映由核算体系中多种因素组成的宏观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动态)和空间(企业、地区、国际)条件下平均变动的相对数。

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描述其运行变化及发展。

长期以来,指数被广泛地公认为是一种科学地描述、分析国民经济现象综合变动的方法。

在指数发展史上,1650年英国人赖斯·沃汉(Rice V oughan)编制的反映货币交换价值变换的物价指数可以算是最早的国民经济指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以后,随着国民经济价格及其指数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通过统一标准的估价和物量方法,采用特定的基期和权数,编制一整套概念一致和对经济分析有用的、相互依存的国民经济价格和物量指数以及指数体系,从而,可以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出发,检验整体数值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动态变化及经济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二)通过编制国民经济动态指数数列,可以对通货膨胀以及经济波动和增长进行系统和详细的分析;(三)通过国民经济指数体系的关系,使用“指数缩减法”,可以推导出国民经济核算中某些重要平衡项的价格或物量值;(四)通过将价格按不变空间价格计算,编制国际比较经济指数——购买力评价指数,可以获得不同国家国民经济总量之间的物量关系指标,进行不同国家的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或生产率水平的国际比较。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最新】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最新】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经济核算,它通过对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从数量上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使用各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国家和国际组织为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

它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基础,明确规定一系列核算概念和核算原则,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和核算方法以及相应的表现形式,形成一套逻辑一致、结构完整的核算框架。

二、是指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

它是根据上述标准和规范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的结果,形成的一整套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和宏观经济信息系统,是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的重要基础。

2、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对指导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使其保持良好态势有着重要的作用。

(1)为宏观决策和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宏观决策和经济发展计划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的正确估计和对未来发展科学预测的基础上。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则可以全面地、综合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为决策和计划提供基础数据,还可以为预测未来提供宏观经济模型。

(2)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监测。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定期提供的信息,可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以及各环节、各部门的运行动态,据以及时监测国民经济发展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的不协调现象,以便于尽快采取调控措施,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地发展。

(3)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可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重要比例关系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关系,投资与储蓄平衡、财政平衡、信贷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以及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第八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八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1世纪 高等教育标准教材
第八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目 录
•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点
•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史
• 第三节 国民经济账户 • 第四节 国民经济矩阵 • 第五节 社会核算矩阵(SAM) • 第六节 附属核算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点
• 一、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认识
–(一)SNA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产物
–(二)国民经济矩阵的特点 –(三)国民经济矩阵的作用 • 二、国民经济矩阵的扩展与分解
第四节 国民经济矩阵
• 三、国民经济矩阵的数例说明 –(一)国民经济矩阵的一个例子 –(二)流向线读表法的提出 –(三)国民经济矩阵表的解读
• 解读过程可认为是对读表的几个要点的掌握:
• (1)数据来源。 • (2)平衡关系。 • (3)行列含义。 • (4)账户交叉项的处理。
–(四)对国民经济核算目的两种观点的评价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点
•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问题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用和特点
•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作用 –(1)用来监测经济活动; –(2)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3)为制定经济政策和决策提供帮助; –(4)进行统计的国际比较。 •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点
• 五、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建立与发展
–(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形成和发展
–(二)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认识 • 1.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发展中的不同观点 • 2.中国还不可能有第三类体系
第三节 国民经济账户
• 一、经常账户
–(一)货物和服务账户
–(二)生产账户 –(三)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 • 1.收入分配账户 –(1)收入形成账户 –(2)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3)收入再分配账户

《国民经济统计学概论》第八章_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统计学概论》第八章_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本体系的 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本体系的 中心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国民经济 中心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国民经济 运行过程进行全面描述 附属表是对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 附属表是对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 补充, 的补充,它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所涉及 的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进行 描述
核算概念,核算原则, 定性规范 国民经济核算标准和规范 指标体系, 分类标准.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核算方法和表现形式 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体系
二、作用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反映国民经济运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反映国民经济运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 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的有效工具, 行状况的有效工具,是整个经济信息系 统的核心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加强经济管理和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加强经济管理和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加强 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用于国际比较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用于国际比较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用于 4.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有推动统计和其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有推动统计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有推动统计和其 他核算现代化的功能
(一)国民经济账户的形式和记账原则 国民经济账户的形式和 账户的形式 丁字账户格式。 丁字账户格式。 右方为来源方 反映收入、负债的变动; 为来源方, 右方为来源方,反映收入、负债的变动; 左方为使用方 反映支出、 为使用方, 左方为使用方,反映支出、资产的变动
(二)中国1992年核算体系改革和发 中国 年核算体系改革和发 展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和实践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和实践 的深入 2.由于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保留传统 由于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 由于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 核算体系的内容已经没有必要 3.1993年SNA的正式出版对中国 年 的正式出版对中国1992 的正式出版对中国 年核算体系提出了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第八章国民经济核算PPT课件

第八章国民经济核算PPT课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 教学要求:1、了解国民经济统计核算的基本框架;了解国民经济统 计核算的主要分类。2、理解确定国民经济核算主体范围的基本 原则;3、掌握国民经济核算中产值指标的核算方法以及国内生 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
•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 • 第二节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内容 • 第三节 国民经济基本指标核算 • 第四节 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测定
•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 系 MPS (Material Production System)是中国 计划经济体制下所 采用的国民经济核 算体系
• 从1992年起逐渐 与SNA接轨
• 中国目前的国民经 济核算体系是建立 在SNA基础上的, 已全面与SNA接轨
第4页/共61页
SNA的中心指标:GDP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
(三)贷款 短期贷款 中长期贷款 财政贷款 外汇贷款 其他贷款
(四)证券 债券 国债 金融债券 中央银行债券 企业债券 股票
(五)保险准备金 (六)结算资金 (七)金融机构往来 (八)准备金 (九)库存现金 (十)中央银行贷款 (十一)其他(净) (十二)国外直接投资 (十三)其他对外债权债务 (十四)储备资产 (十五)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
第1页/共61页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 的基本原理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联合国SNA(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在一定的经济理论 的指导下,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等方法和具有 内在联系的指标体系,对一个经济总体(国家、地区) 在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及特定时点的活动结果的各种 重要总量及其组成部分进行测定,以描述国民经济的 结构和内在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
§1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
一、国民经济的基本内涵
横向关系: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
国 民
总和。


活 纵向关系:社会产品再生产——生产、分配、
动 流通和使用的总过程。
纵横交叉,构成国民经济网络般的经济联系。
工业、农业、建筑业、 商业和交通运输业
物质生产 部门
非物质生 产部门
文化教育、卫生医疗、 生活旅游、城乡公用
中国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中国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适应国家高度集中计划管 理的需要,在前苏联、东欧国家的MPS的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
❖ 1951年,有关部门建立了农产品平衡表、工业生产资料 和消费品平衡表,后来,又扩大了这些平衡表的种类。
❖ 1952年国家统计局、各大行政区和各省市统计部门在全 国范围内进行了工农业总产值和劳动就业调查。后来,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工农业总产值核算,又逐步从工农业 总产值核算扩大到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 商业五大物质部门总产值核算。
➢ 斯坦普(J ·C ·Stamp 1880—1941)英国 《各主要国家的财富和收入》
➢ 克拉克(C ·G ·Clark 1905— )英国 在1931年出版《1924—1931年 的国民收入》。
➢ 库兹涅茨(S ·S ·Kuznets 1901 — )美国 在1933年为《社会科学百科 全书》撰写“国民收入”条目。197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产出:物质性产品 (实物产品、物质 性服务)、非物质 性服务。
生产过程
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要做到:
其一:国民经济各部门 必须按比例、保持协 调地发展。
其二:保持社会再生产 各环节——生产、分
配、流通和使用之间 的平衡。
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只有保持各部 门的按比例发展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 平衡,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即实现生产与需求的平衡。
1、进行国民经济总量的核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 和全貌。
2、研究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和平衡关系,对国民经 济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和分析。
3、组织协调整个社会经济统计工作,发挥统计的检查监 督作用。
§2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国民经济核算
(一)、国民经济核算发展的简史: ➢ 巴克斯特(R·D ·Baxter 1827—1875)英国 《国民收入》
价 值 运 动
流通 实现产品在 空间的转移
分配 包括初次分 配和再分配
社会总供给 销 售
使用
投资与 消费
购 买 社会总需求
社会再生产
如果总 供给与 总需求 实现平 衡,社 会再生 产就能 顺利实 现。
三、国民经济统计学
(一)、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研究其数量
表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的科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参考书目:
F222.33 00004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与发展》 (许宪春)
F171.23 00003 《美国国民核算体系及其卫星帐户应用》 F222.33-41 00001 《国民经济核算教材大纲和习题集》 F222.33 00016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钱伯海) F222.33 00012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许宪春) F222-53 00001 《社会科学中的数学和其他论文》(斯通) F123-16 00028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央行调查报告》
❖ 195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在学习前苏联国民收入统计理 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消费 和积累核算。
❖ 1956年,国家统计局派团对前苏联国民经济核算(平衡 统计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随后在我国推行物质产品 平衡表体系(MPS)。
二、国民经济的两种运动:
实物运动 价值运动
社会总供给 社会总需求
实物运动和价值 运动是商品经济 最基本的运动, 始终处于既对立 又统一的状态之 中。宏观经济调 控就是要使两种 运动保持平衡, 即:社会总供给 与社会总需求实 现平衡。(包括 总量平衡和结构 平衡)
实 物价 运值 动运

生产
总产品
联合国对国民经济统计核算的贡献:
1.联合国1947年公布核算体系(旧SNA) 2、聘请多芬古茨、汉森、贾西、穆克赫吉和斯通(1984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等人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由 斯通担任主席。经一年多的研究,于1953年制定《国民 经济帐户体系及辅助表》(简称53年SNA)。 2.1957—1969年, 采用SNA的国家由70个发展到120个 3.1968年联合国公布新SNA《国民经济帐户体系》(A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1970年在世界推行, 到1990年有170多个国家采用。 4.1993年,经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讨论通过,一部最新 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1993年SNA”正式诞生。
➢ 米得(J ·E ·Meade 1907— )和斯通(R ·Stone 1913— )《国民收 入和支出》。1939年秋,他们首先应用国民会计方法编算了1938年英 国的国民收入。1941年起英国中央统计处采用国民会计方法按年编制 并公布国民收入白皮书,美、法继之,其他各国也逐渐效法。
➢ 范•克利夫 (荷兰)1941年在《经济学家》杂志发表的《国民核算, 荷兰年度调查的经验》和《论国民核算的意义和组织》中首次提出了 国民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发展? 其方法主要有:
计划手段:最大优点是统一性,最大缺 点是依赖性。
市场手段:最大优点是竞争性,最大缺 点是盲目性。
❖ 现代市场经济是有调控的市场经济,在 中国: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属于国民经济 诸学科的研究 内容。
依赖国民经济核算,要 求国家和地区的统计部 门,及时提供准确而系 统的统计数据和材料。
事业、国防安全服务等
物质生产部门与 非物质生产部门 的共性是:所有 的生产必须有消 耗。即投入与产 出
物质部门与非物 质部门的区别是: 物质部门提供的 产品是具有实物 形态的有形产品 和物质性服务; 非物质部门提供 的是无形的服务 产品。
投入:包括各种生
产要素(劳动手段、 劳动对象和活劳动) 的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