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各类环境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Ⅲ类环境
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区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普通住院病区等
≤4.0(5min)
≤10.0
Ⅳ类环境
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
≤4.0(5min)
≤10.0
医务人员手:外科手消毒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5Cfu/cm2;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2
医疗器材: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应无菌;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应≤20Cfu/件(Cfu/g或Cfu/100 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材应≤200Cfu/件(Cfu/g或Cfu/100 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消毒剂:使用中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应符合使用要求;连续使用的消毒液每天使用前应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
灭菌用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为0Cfu/ml;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2年12月
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环 境 类 别
空气平均菌落数
物体表面平均菌落数
Cfu/cm2
Cfu/皿(平板暴露法)
Ⅰ类环境
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
≤4.0(30min)
≤5.0
Ⅱ类环境
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等
≤4.0(15min)
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检测

三、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a、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2。
b、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5cfu/cm2。
四、口腔科1、口腔科综合治疗台治疗用水,每季度进行生监测,菌落总数应≤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口腔综合治疗台第一次使用前、水路系统故障维修后、水路系统污染消毒处理后,需检测合格后方可开展诊疗活动。
2、每季度对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效果监测,例如印模的消毒效果应符合 GB 15982 的“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械”,消毒后的菌落总数应≤200 CFU/ 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印模托盘的消毒效果应符合 GB 15982 的“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械”,消毒后的菌落总数应≤20 CFU/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五、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监测1、透析液、浓缩液(B液),每月进行微生物监测,菌落总数应≤100cfu/mL,超过50%应干预。
最大允许水平的50%。
每季度进内毒素检测,内毒素≤0.5EU/mL,超过50%应干预。
2、透析用水:每月进行微生物监测,菌落总数应≤100cfu/mL,干预水平:最大允许水平的50%。
每季度、设备完成安装时进内毒素检测,内毒素≤0.25EU/mL,超过50%应干预。
六、消毒剂皮肤黏膜消毒液(使用中的碘伏、酒精等)的菌落总数≤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如含氯消毒剂)的菌落总数应≤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七、检验科1、储血冰箱内严禁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数<8cfu/10MIN。
2、生物安全柜:每年进行悬浮粒子、下降风速、流入风速、照度、振动、噪声、高效过滤器检漏、气流流型、浮游菌、沉降菌检测,各项指标符合相关规定。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卫生标准表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卫生标准汇总表(根据2012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制作)L洁净手术部室)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应符合GB50333的要求。
如下表。
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进行监测;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
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和监测结果判断标准(空态或静态)(30min •直径9cm平皿).等级手术室名称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平均浓度手术区周边区表面最大染菌密度(个/cm2)空气洁净度级别手术区周边区I 特别洁净手术室0。
2个/30min •90 皿(5 个/m3)0.4个/30min•90皿(10 个/m3)5 1级10 级II 标准洁净手术室0。
75 个/30min• 90 皿(25 个/m3)1.5个/30min•90皿(50 个/m3)5 10 级 1 级III 一般洁净手术室2 个/30min ・90皿(75 个/m3)4 个/30min •90皿(150个/m3 )5 1 级10级IV 准洁净手术室5 个/30min ・90皿(175 个/m3)530级注:1细菌浓度是直接所测的结果,不是沉降法和浮游法互相换算的结果. 浮游法的细菌最大平均浓度采用括号内数值。
2现在均采用沉降法.2、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监测结果判断标准环境类别空气平均菌落数暴露时间物体表面平均菌落数I类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符合GB50333的要求如上图30min < 5cfu/cm2II类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 4cfu/15min 直径9cm平皿15min < 5 cfu/cm2III类儿科病房、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 4cfu/5minjfc径9cm平皿5min <10 cfu/cm2V类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急诊室、化验室、输血科、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1房1< 4cfu/5min直径9cm平皿5min <10 cfu/cm2注:1、1类、II类环境物表(如产床表面、产房其他物表)参照2类环境标准。
《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标准大全》

《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标准大全》一、空气1、产房、新生儿室、分院手术室、妇科与外科的小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2、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急诊室、检验科、各类普通病室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二、手消毒效果监测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三、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1、手术室、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2、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急诊室、检验科、各类普通病室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四、灭菌物品(包括宫腔镜室自行灭菌的宫腔镜)的监测。
未检出任何微生物为合格。
五、消毒、灭菌剂的监测1、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戊二醛)。
无菌生长。
2、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
≤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六、消毒后物品(如雾化管道、呼吸机管道等)。
细菌总数≤20cfu/件,并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七、紫外线灯管辐照度值的测定。
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射强度≥70μw/cm2为合格。
第二篇: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为了有效评价我院消毒设备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合理规范我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一、监测目的定期对空气、医务人员手、物表、使用中的消毒液等进行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整改,保证消毒效果和灭菌质量,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二、监测范围全院各科室空气、医务人员手、物表、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消毒后(灭菌后)物品以及透析液等。
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标准全集文档

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标准全集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质文档,欢迎下载)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标准细菌菌落总数允许检出值见表1.表1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苗落总数卫生标准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
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医疗用品卫生标准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2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 /g 或lOO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3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 /g 或lOO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4.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 /mL ;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5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无菌。
6污物处理卫生标准:污染物品无论是回收再使用的物品,或是废弃的物品,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采样方法】1、取生理盐水5ml 于试管中,高压。
2、取样后,振摇80次。
3、取0.5ml 于培养皿中,将配好的营养琼脂倾注于培养皿中,待冷却后放培养箱过夜。
【计算方法】空气:菌落数×157(或260〈培养皿9cm 或7cm 〉) 物表:100菌落数×10=10菌落数(100:面积〈用5cm ×5cm 规格板取4次〉;10:稀释倍数) 手指:60菌落数×10=6菌落数(60:10个手指头总面积;10:稀释倍数)0.4个/30min·90皿(10个/m3)1.5个/30min·90皿(50个/m3)4个/30min·90皿(150个/m3)注:1细菌浓度是直接所测的结果,不是沉降法和浮游法互相换算的结果。
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医院感染管理科2012年12月
w5.0
山类环境
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区灭 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
(室);普通住院病区等
w4.0(5min)
w10.0
W类环境
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 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
w4.0(5min)
w10.0
医务人员手:外科手消毒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w5Cfu/cm2;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w10Cfu/cm2
医疗器材: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应无菌;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应wபைடு நூலகம்0Cfu/#(Cfu/g或Cfu/100 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低度危
险性医疗器材应w200Cfu/件(Cfu/g或Cfu/100 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消毒剂:使用中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应符合使用要求;连续使用的消毒液每天使用前应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
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
空气平均菌落数
物体表面平均菌落数
Cfu/cm2
Cfu/皿(平板暴露法)
I类环境
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
w4.0(30min)
w5.0
H类环境
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 液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 症监护室;新生儿室等
w4.0(15min)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院感知识学习内容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院感知识学习内容消毒和灭菌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八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硇子。
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100五、各类环境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环境类别一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二类: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供应室无菌区、重症监护病房三类:儿科病房、妇科检查室、注射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四类:传染病科及病房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消毒灭菌合格的关键是方法剂量基本程序医院常用的消毒方法有2种物理消毒法一一热力紫外线远红外线电离辐射化学消毒法一一浸泡、擦拭喷洒、喷雾联合应用化学消毒剂有4种: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手的清洁与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的措施之一.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W 1 0cfu/cm2o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W 5cfu/cm2什么时间洗手?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 ;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分五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锐器盒损伤性医疗废物.关于依法加强对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的通知一、按照医疗废物收集要求我院设置三种颜色的污物袋:黑色垃圾袋、黄色垃圾袋、红色垃圾袋;运送医疗废物工具应封闭符合防渗漏、防遗撒的要求。
.二、医用未经污染垃圾(统- -用黑色垃圾袋盛放)如使用后的医用包装袋、纸盒、无污染的生活垃圾放入黑色塑料袋,每日山病区护工送到生活垃圾储存处,由环卫部门指定专人,运出集中处理,日产日清.三、医用污染垃圾(统- -用黃色垃圾袋盛放)四、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医疗发物要求不得路大存放’储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编辑ppt
11
编辑ppt
12
编辑ppt
13
• (4)结果计算:
•
N×采样液稀释倍数
• 物体表面菌落总数(cfu/cm2)=
•
100
• N——平均菌落数
• ×10——换算成10ml,即100 cm2采样面 积
果按每ml报告。
编辑ppt
20
• 谢谢
编辑ppt
21
环境类别
空气平均菌落数
CFU/皿
CFU/m3
Ⅰ类环境 洁净手术部 符合GB50333要求 ≦150
其他洁净场所 ≦4.0(30min )
Ⅱ类环境
≦4.0(15min ) -
Ⅲ类环境
≦4.0(5min ) -
Ⅳ类环境
≦4.0(5min ) -
CFU/皿为平板暴露法,CFU/m3为空气采样器法
物体表面平均 菌落数 CFU/cm2 ≦5.0
• Ⅰ类环境可选择平板暴露法和空气采样器 法,参照GB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 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测。
• 空气采样器法可选择六级撞击式空气采样
器或其他经验证的空气采样器。
编辑ppt
8
要求:按操作说明书。 结果报告:
采样器各平皿菌落数之和(CFU)
空气细菌总数(cfu/m3)=
×1000
采样速率(L/min)×采样时间(min)
编辑ppt
9
• Ⅱ、Ⅲ、Ⅳ类环境采用平板暴露法。
• A 基本要点: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 80—150cm,边角距离1m,暴露时间(Ⅱ 类环境暴露15min,Ⅲ、Ⅳ类环境暴露 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