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合集下载

氨基酸的分类和生物合成途径

氨基酸的分类和生物合成途径

氨基酸的分类和生物合成途径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化学物质单位。

它们在生物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蛋白质的组成部分,还参与许多生物活动。

本文将探讨氨基酸的分类和生物合成途径。

一、氨基酸的分类根据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根据侧链的极性:氨基酸可以分为极性氨基酸和非极性氨基酸。

极性氨基酸的侧链中含有带电的氨基或羧基,使其具有极性。

非极性氨基酸则不含这些带电基团。

2. 根据侧链的酸碱特性:氨基酸可以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氨基酸。

酸性氨基酸的侧链具有酸性,可以失去氢离子。

碱性氨基酸的侧链则具有碱性,可以接受额外的氢离子。

3. 根据侧链的结构:氨基酸可以分为疏水性氨基酸和亲水性氨基酸。

疏水性氨基酸的侧链主要由非极性或低极性氨基酸组成,不与水相互作用。

亲水性氨基酸则具有极性侧链,可以与水形成氢键。

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可以分为多个步骤,下面以蛋氨酸为例进行说明。

1. 脱羧酶反应:通过脱羧酶作用,将天冬酰胺酸转化为半胱氨酸。

该反应需要维生素B6作为辅酶。

2. 羟基酸转移酶反应:通过羟基酸转移酶作用,将半胱氨酸转化为丙硫氨酸。

该反应需要维生素B6作为辅酶。

3. 磷酸化反应:通过磷酸转移酶作用,将丙硫氨酸转化为磷酸丙硫氨酸。

该反应需要ATP参与。

4. 磷酸酸化反应:通过磷酸转移酶作用,将磷酸丙硫氨酸转化为磷酸胞嘧啶酸。

该反应需要ATP参与。

5. 含硫酸转氨酶反应:通过含硫酸转氨酶作用,将磷酸胞嘧啶酸转化为蛋氨酸。

以上仅是举例说明一个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其他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也涉及各种酶的参与和辅酶的作用。

总结:本文论述了氨基酸的分类和生物合成途径。

根据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和侧链特性,我们可以将其分类为不同的类型。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是复杂而精细的,在生物体内通过多个步骤和多种酶的参与完成。

对于深入理解氨基酸的功能和作用,研究其分类和合成途径十分重要。

生物化学笔记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生物化学笔记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一、概述20种基本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已基本阐明,其中人类不能合成的10种氨基酸,即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氨基酸的合成途径主要有以下5类:1. 谷氨酸类型,由a-酮戊二酸衍生而来,有谷氨酸、谷氨酰胺、脯氨酸和精氨酸,蕈类和眼虫还可合成赖氨酸。

2. 天冬氨酸类型,由草酰乙酸合成,包括天冬氨酸、天冬酰胺、甲硫氨酸、苏氨酸和异亮氨酸,细菌和植物还合成赖氨酸。

3. 丙酮酸衍生类型,包括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为异亮氨酸和赖氨酸提供部分碳原子。

4. 丝氨酸类型,由3-磷酸甘油酸合成,包括丝氨酸、甘氨酸和半胱氨酸。

5. 其他,包括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和组氨酸。

二、脂肪族氨基酸的合成(一)谷氨酸类型1. 谷氨酸:由a-酮戊二酸与氨经谷氨酸脱氢酶催化合成,消耗NADPH,而脱氨时则生成NADH。

2. 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合成酶可催化谷氨酸与氨形成谷氨酰胺,消耗一个ATP,是氨合成含氮有机物的主要方式。

此酶受8种含氮物质反馈抑制,如丙氨酸、甘氨酸等,因为其氨基来自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可在谷氨酸合成酶催化下与a-酮戊二酸形成2个谷氨酸,这也是合成谷氨酸的途径,比较耗费能量,但谷氨酰胺合成酶Km小,可在较低的氨浓度下反应,所以常用。

3. 脯氨酸:谷氨酸先还原成谷氨酸g-半醛,自发环化,再还原生成脯氨酸。

可看作分解的逆转,但酶不同,如生成半醛时需ATP活化。

4. 精氨酸:谷氨酸先N-乙酰化,在还原成半醛,以防止环化。

半醛转氨后将乙酰基转给另一个谷氨酸,生成鸟氨酸,然后与尿素循环相同,生成精氨酸。

5. 赖氨酸:蕈类和眼虫以a-酮戊二酸合成赖氨酸,先与乙酰辅酶A缩合成高柠檬酸,异构、脱氢、脱羧生成a-酮己二酸,转氨,末端羧基还原成半醛,经酵母氨酸转氨生成赖氨酸。

(二)天冬氨酸类型1. 天冬氨酸:由谷草转氨酶催化合成。

2. 天冬酰胺:由天冬酰胺合成酶催化,谷氨酰胺提供氨基,消耗一个ATP 的两个高能键。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谷AA
COOH CH2NH2
甘AA
COOH CH2 + CH2 C=O COOH
α-酮戊二酸
-
COOH 2 CH2NH2
甘AA
H2O
COOH
CHNH2
甘氨酸脱羟酶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 CH2OH
丝AA
▪ (2)碳架:EMP中的3-磷酸甘油酸
+NH3+CO2 +2H+ + 2e-
2、半胱氨酸的生物合成 (1)某些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半胱氨酸的合成途径-SH主要 来源于硫酸,硫酸要还原为H2S;在动物体内来源于高半胱氨酸。
甲硫氨酸
(天冬氨酸族)
赖氨酸
苏氨酸
糖酵解
甘油酸-3-磷酸
丝氨酸
半胱氨酸
甘氨酸
(丝氨酸族)
丙酮酸
丙氨酸
缬氨酸
亮氨酸
(丙酮酸族)
糖酵解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赤藓糖-4-磷酸
戊糖磷酸途径
苯丙氨酸
酪氨酸
(芳香族氨基酸)
色氨酸
戊糖磷酸途径 核糖-5-磷酸 组氨酸
无机氮和有机氮的相互代谢转化
无机界
某些微生物
同化作用 生物合成
N2 固氮作 用
NH3
氨基酸 核苷酸 叶绿素
反硝化作用
异化作用 分解代谢
NO3-
绝大多数植物及微 生物
生物合成 有机界
蛋白质 DNA、RNA 多糖 脂类
分解代谢
生物体利用3种反应途径把氨转化为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物进一步合成氨基酸。
1、氨甲酰磷酸合成酶催化CO2(以HCO3-的形式)及ATP合成氨甲酰磷酸,通过尿素循环合成精氨酸。 2、谷氨酸脱氢酶催化-酮戊二酸还原、氨化,生成谷氨酸。 3、谷氨酰胺合成酶催化谷氨酸,转化为谷氨酰胺。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2 NH3
反硝化作用
异化作用 分解代谢
NO3-
绝大多数植 物及微生物
氨基酸 核苷酸 叶绿素
生物合成
分解代谢
有机界
蛋白质 DNA、RNA 多糖 脂类
生物体利用3种反应途径把氨转化为有机 化合物,这些有机物进一步合成氨基酸。
1、氨甲酰磷酸合成酶催化CO2(以HCO3-的形式) 及ATP合成氨甲酰磷酸,通过尿素循环合成精氨酸。 2、谷氨酸脱氢酶催化-酮戊二酸还原、氨化,生 成谷氨酸。
从谷氨酸经转氨作用而来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的碳架来源
(1)非必需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a、由α-酮酸氨基化生成 b、由某些非必需氨基酸转化而来 c、由某些必需氨基酸转变而来
(2)各族氨基酸的前体及相互关系
非 必 需 氨 基 酸 的 生 物 合 成
种 氨 基 酸 的 前 体 及 相 互 关 系
丝氨 酸族
His 和 芳香族
α-酮戊二酸
转氨酶
α-酮酸
氨基酸
谷氨酰胺合成酶是催化氨转变为有机含氮物的主要酶
(普遍) 由α-酮戊二酸形成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关系图
3、由谷AA
精AA
4、由谷AA
脯AA
5、L-赖氨酸的生物合成
L赖氨酸的生物合成在不同生物有完全不同的
两条途径。覃类(和眼虫)L-赖氨酸的合成
以-酮戊二酸为起始物。细菌和绿色植物则是
丙氨 酸族
天冬氨 酸族 谷氨酸族
三、氨基酸生物合成的调节
(一)通过终端产物对氨基酸生物合成的抑制
1、简单的终端产物抑制
2、不同终端产物对共经合成途径的协同抑制
3、不同分支产物对多个同工酶的特殊抑制——酶的多重性抑制

氨基酸的制作方法

氨基酸的制作方法

氨基酸的制作方法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之一,对生命体的生长与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氨基酸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氨基酸制作方法。

1. 天然氨基酸的提取方法1.1 动物源氨基酸的提取从动物源中提取氨基酸的方法较为复杂,常见的提取方法有以下几种:1.非水溶性酸解法:将动物组织经过酸解提取,然后通过酸碱中和、稀释等步骤得到氨基酸溶液,最后通过蒸馏或干燥得到氨基酸。

2.酶解法:使用特定的酶将动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酶解成氨基酸,然后通过滤液分离氨基酸溶液。

3.蒸馏法:将动物组织经过蒸馏提取,得到氨基酸的蒸馏液,通过蒸馏纯化得到氨基酸。

1.2 植物源氨基酸的提取提取植物源氨基酸的方法相对简单,常见的提取方法有以下几种:1.水浸法:将植物材料浸泡在水中,经过高温或超声波处理,使氨基酸溶解在水中,然后通过过滤得到氨基酸溶液。

2.酶解法:使用特定的酶将植物材料中的蛋白质酶解成氨基酸,然后通过滤液分离氨基酸溶液。

3.离子交换法: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植物材料中的氨基酸,然后通过洗脱得到氨基酸溶液。

2. 合成氨基酸的方法除了通过提取自然来源的氨基酸外,还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氨基酸。

常见的合成方法有以下几种:1.羧酸的亲核取代反应:通过羧酸与亲核试剂反应,将羧基替换为氨基,从而得到氨基酸。

2.氨基的烷基化反应:通过氨基和烷基化试剂反应,将氨基烷基化,得到氨基酸。

3.氨基的酰化反应:通过氨基与酰化试剂反应,将氨基酰化,从而得到氨基酸。

3. 发酵法制备氨基酸发酵法是一种常见的制备氨基酸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氨基酸。

常见的发酵法制备氨基酸的步骤如下:1.选取合适的产生目标氨基酸的微生物菌株。

2.培养微生物菌株,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和培养条件。

通常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等。

3.控制培养环境,如温度、酸碱度、氧气供应等。

4.在合适的时间点,收集发酵液。

5.通过纯化和结晶等方法,得到目标氨基酸。

发酵法制备氨基酸的优点是可以大规模生产,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培养条件和菌株来获得多种不同的氨基酸。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整理版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整理版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整理版]第九章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第一节氮循环氮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

自然界中的不同氮化物相互转化形成氮循环。

生物界的氮代谢是自然界氮循环的主要因素。

第一步:固氮作用,将氮气还原为氨。

可工业固氮和生物固氮完成,自然界中由固氮生物固氮酶完成的分子氮向氨的转化约占总固氮的三分之二,由工业合成氨或其他途径合成的氨只有三分之一。

第二步:硝化作用,将氨转化为硝酸盐。

在土壤中含量丰富的硝化细菌进行着氧化氨形成硝酸盐的过程,因此土壤中几乎所有氨都转化成了硝酸盐。

第三步:成氨作用,将硝态氮转化为氨态氮。

植物体所需要的氮除了来自生物固氮外,绝大部分还是来自土壤中的氮,它们通过根系进入植物细胞。

然而硝态氮并不能直接被植物体利用来合成各种氨基酸和其他有机氮化物,必须先转变成为氨态氮。

第四步:同化作用,氨经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同化为谷氨酸。

这些有机氮化合物可随食物或饲料进入动物体内,转变为动物体的含氮化合物。

第五步:分解作用,各种动植物遗体及排泄物中的有机氮经微生物分解作用,形成无机氮。

这样,在生物界,总有机氮和总无机氮形成了一个平衡。

第二节固氮作用1、大气固氮:闪电和紫外辐射固定氮约占总固氮量的15%。

2、工业固氮:氮气中的氮氮三键十分稳定,1910年提出的作用条件在工业氮肥生产中一直沿用至今。

500?高温和30MPa条件下,用铁做催化剂使氢气还原氮气成氨。

约占总固氮量的25%。

3、生物固氮:是微生物、藻类和与高等植物共生的微生物通过自身的固氮酶复合物把分子变成氨的过程。

自然界通过生物固氮的量可达每年100亿公斤。

约占地球上的固氮量的60%。

固氮生物的类型有自生固氮微生物和共生固氮微生物。

前者如鱼腥藻、念球藻,利用光能还原氮气,好气性固氮菌利用化学能固氮;后者如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根瘤菌,其专一性强,不同的菌株只能感染一定的植物,形成共生的根瘤。

在根瘤中植物为固氮菌提供碳源,而细菌利用植物提供的能源固氮,为植物提供氮源,形成一个很好的互利共生体系。

第27章--氨基酸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生物合成

第27章--氨基酸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生物合成

COOH
CONH2
----
----
CH2
谷氨酰胺合成酶
CH2 +NH3 +ATP
CHNH2
COOH
CONH2 COOH
CH2
CH2 +ADP +Pi+H2O
CHNH2 谷氨酰胺(贮存了氨)
COOH
可做为NH3的 供体将其转移
COOH
----
----
CH2 CH2 + CHNH2 COOH
CH2 CH2
苏氨酸 异亮氨酸
(三)丙酮酸族氨基酸的合成
包括:丙(Ala)、缬(Val)、亮(Leu)
共同碳架:EMP中的丙酮酸 1、丙氨酸的生物合成
2、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 3、亮氨酸的生物合成
(四)丝氨酸族氨基酸的合成
包括:丝(Ser)、甘(Gly)、半胱(Cys)
1、丝氨酸和甘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有两条途径) (1)甘AA碳架:光呼吸乙醇酸途径中的乙醛酸(植物)
共同碳架:TCA中的α-酮戊二酸
1、由α-酮戊二酸形成谷氨酸
(动物和真菌,不普遍)
2、由α-酮戊二酸形成谷氨酰胺
转氨酶 α-酮戊二酸
氨基酸 α-酮酸
谷氨酰胺合成酶是催化氨转变为有机含氮物的主要酶
(普遍)
由α-酮戊二酸形成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关系图
3、由谷AA
精AA
4、由谷AA 脯AA
5、L-赖氨酸的生物合成
+
2e-
丝AA
(2)碳架:EMP中的3-磷酸甘油酸
2、半胱氨酸的生物合成
(1)某些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半胱氨酸的合成途径 -SH主要来源于硫酸,硫酸要还原为H2S。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整理版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整理版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整理版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整理版]第九章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第一节氮循环氮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

自然界中的不同氮化物相互转化形成氮循环。

生物界的氮代谢是自然界氮循环的主要因素。

第一步:固氮作用,将氮气还原为氨。

可工业固氮和生物固氮完成,自然界中由固氮生物固氮酶完成的分子氮向氨的转化约占总固氮的三分之二,由工业合成氨或其他途径合成的氨只有三分之一。

第二步:硝化作用,将氨转化为硝酸盐。

在土壤中含量丰富的硝化细菌进行着氧化氨形成硝酸盐的过程,因此土壤中几乎所有氨都转化成了硝酸盐。

第三步:成氨作用,将硝态氮转化为氨态氮。

植物体所需要的氮除了来自生物固氮外,绝大部分还是来自土壤中的氮,它们通过根系进入植物细胞。

然而硝态氮并不能直接被植物体利用来合成各种氨基酸和其他有机氮化物,必须先转变成为氨态氮。

第四步:同化作用,氨经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同化为谷氨酸。

这些有机氮化合物可随食物或饲料进入动物体内,转变为动物体的含氮化合物。

第五步:分解作用,各种动植物遗体及排泄物中的有机氮经微生物分解作用,形成无机氮。

这样,在生物界,总有机氮和总无机氮形成了一个平衡。

第二节固氮作用1、大气固氮:闪电和紫外辐射固定氮约占总固氮量的15%。

2、工业固氮:氮气中的氮氮三键十分稳定,1910年提出的作用条件在工业氮肥生产中一直沿用至今。

500?高温和30MPa条件下,用铁做催化剂使氢气还原氮气成氨。

约占总固氮量的25%。

3、生物固氮:是微生物、藻类和与高等植物共生的微生物通过自身的固氮酶复合物把分子变成氨的过程。

自然界通过生物固氮的量可达每年100亿公斤。

约占地球上的固氮量的60%。

固氮生物的类型有自生固氮微生物和共生固氮微生物。

前者如鱼腥藻、念球藻,利用光能还原氮气,好气性固氮菌利用化学能固氮;后者如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根瘤菌,其专一性强,不同的菌株只能感染一定的植物,形成共生的根瘤。

在根瘤中植物为固氮菌提供碳源,而细菌利用植物提供的能源固氮,为植物提供氮源,形成一个很好的互利共生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谷AA脱氢酶(细菌)
-------
COOH
CH2 CH2
+NH3
+NADH
C=O
COOH
COOH
CH2 CH2
+NAD+ +H2O
CHNH2
COOH
α-酮戊二酸 (TCA循环产生的)
此反应要求有较高浓度的NH3,足 以使光合磷酸化解偶联,不可能是无
机氨转为有机氮的主要途径
.
✓ 谷氨酰胺合成酶(高等植物的主要途径)
▪芳香族氨基酸的关系
PEP 4-磷酸赤藓糖
莽草酸
色氨酸 分支酸
若将莽草酸看作芳香族氨基酸合成的前体 预苯酸
,因此芳香族氨基酸合成时相同的一段
过程叫莽草酸途径 酪氨酸 苯丙氨酸
.
2、组氨酸的生物合成
.
组氨酸碳原子和氮原子来源总结
糖来 自 核
N 来自ATP
HC CH
--
CN
H
CH2 CH-NH2 COOH
.
(1)由分支酸形成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酪氨酸的生物 合成除上述途 径外,还可由 苯丙氨酸羟基 化而形成。催 化此反应的酶 称为苯丙氨酸 羟化酶,又称 苯丙氨酸-4单加氧酶。
.
(2)由分支酸形成色氨酸
.
色氨酸碳原子和氮原子来源总结
▪PPP中的磷酸核糖、赤藓糖-4-磷酸(PPP)和PEP(EMP)
.
(2)
(存在于细菌中)
.
3、细菌和植物L-赖氨酸的生物合成
.
4、L-甲硫氨酸的生物合成
.
5、L-苏氨酸的生物合成
.
6、L-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
.
▪ 几种氨基酸的关系
天冬酰胺
草酰乙酸
天冬氨酸
赖氨酸
甲硫氨酸
β-天冬氨酸半醛
苏氨酸 异亮氨酸
.
(三)丙酮酸族氨基酸的合成
▪ 包括:丙(Ala)、缬(Val)、亮(Leu)
▪ 三种氨基酸的关系
乙醛酸
甘AA
丝AA 半胱AA
3-磷酸甘油酸.
(五)组氨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 包括:组AA(His)、色AA(Trp)、酪
AA(Tyr)、苯丙AA(Phe)
▪ 芳香族AA碳架:4-磷酸-赤藓糖(PPP)和PEP(EMP)
.
1、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 芳香族AA碳架:赤藓糖-4-磷酸(PPP)和PEP(EMP)
站”, Glu
其它AA。
{有C架( α-酮酸)
❖ 氨基酸的合成
有AA提供. 氨基(最主要为谷AA)
(一) 谷氨酸族氨基酸的合成
▪ 包括:谷AA(Glu)、谷氨酰胺(Gln)、脯(Pro)、 羟脯(Hyp)、精(Arg) 赖氨酸(lys)
▪ 共同碳架:TCA中的α-酮戊二酸
1、由α-酮戊二酸形成谷氨酸
酶生成量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有关酶编码基因活性的改变。 当某种氨基酸的合成能够提供超过需要量的产物时,则该合成 途径的酶的绩码基因即受到抑制;而当合成产物浓度下降时, 则有关酶的编码基因即解除抑制,从而合成增加产物浓度所需 要的酶。
在氨基酸的合成途径中,有些酶能够受到细胞合成量的控制; 这种酶称为阻遏酶。例如大肠杆菌由天冬氨酸衍生的几儿种氨 基酸的合成过程中,标有A、B、C的三种酶都不属于变构酶, 这些酶属于阻遏酶,它们的调控靠细胞对其合成速度的改变。 当甲硫氨酸的量足够时。同工酶A和B都受到阻遏.同样当异 亮氨酸的合成足够则同工酶C的合成速度就受到阻遏。
+2H 谷AA合酶 2
CH2 CH2
C=O
CHNH2
COOH
COOH
----
总反应: NH3 +ATP + α-酮戊二酸+2H 谷AA+ADP+H2O+Pi
.
二 氨基酸的合成
❖ 主要通过转氨基作用
AA-R1
α-酮酸R2
转氨酶
α-酮酸R1
AA-R2
❖ 许多氨基酸可以作为氨基的供体,其中最 主要的是谷氨酸,其被称为氨基的“转换
第31章 氨基酸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生物合成
一、概论
对动物来说: 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必须从外界获得才
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苯丙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 缬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组氨酸。
非必需氨基酸——凡是动物体内能合成的氨基酸。
对植物来说: 能合成全部所需的氨基酸,可利用氨和硝酸根来合成氨基酸。 对微生物来说: 不同微生物合成氨基酸的能力差异很大。
▪ 共同碳架:EMP中的丙酮酸 1、丙氨酸的生物合成
.
2、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 3、亮氨酸的生物合成
.
(四)丝氨酸族氨基酸的合成
▪ 包括:丝(Ser)、甘(Gly)、半胱(Cys)
1、丝氨酸和甘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有两条途径) ▪ (1)甘AA碳架:光呼吸乙醇酸途径中的乙醛酸
----
----
COOH
CONH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CH2
谷氨酰胺合成酶 CH2
CH2 +NH3 +ATP
CH2 +ADP +Pi+H2O
CHNH2
CHNH2 谷氨酰胺(贮存了氨)
COOH
COOH 可做为NH3的
供体将其转移
CONH2 COOH
COOH
----
----
CH2 CH2 + CHNH2 COOH
CH2 CH2
.
氨基酸合成的碳架来源:
柠檬酸循环 糖酵解 戊糖磷酸途径 氨基酸分解途径
氨基酸合成的氨基来源:
起始于无机氮,即无机氮先转变为 氨气,再转变为含氮有机化合物。
.
氨 基 酸 合 成 总 图
.
氨基酸的分族
柠檬酸循环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草酰乙酸 天冬氨酸
谷氨酰胺 脯氨酸 精氨酸
天冬酰胺 甲硫氨酸 赖氨酸 苏氨酸
.
.
▪ 几种氨基酸的关系
α-酮戊二酸
谷氨酰胺
谷AA
脯AA 羟脯AA
鸟AA 瓜AA 精AA
.
(二)天冬氨酸族氨基酸的合成
▪ 包括:天冬AA(Asp)、天冬酰胺(Asn)、赖(Lys)、苏 (Thr)、甲硫(Met)、异亮(Ile)
▪ 共同碳架:TCA中的草酰乙酸
1、L-天冬氨酸的生物合成
.
2、L-天冬酰胺的生物合成 (1)
(动物和真菌,不普遍)
.
2、由α-酮戊二酸形成谷氨酰胺
转氨酶 α-酮戊二酸
氨基酸 α-酮酸
谷氨酰胺合成酶是催化氨转变为有机含氮物的主要酶
.
(普遍)
由α-酮戊二酸形成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关系图
.
3、由谷AA 精AA
.
4、由谷AA 脯AA
.
5、L-赖氨酸的生物合成
L赖氨酸的生物合成在不同生物有完全不同的两条途径。 覃类(和眼虫)L-赖氨酸的合成以-酮戊二酸为起始 物。细菌和绿色植物则是通过丙酮酸和天冬氨酸-β-半 醛的缩合途径。
来自谷氨酰胺的酰胺基
从谷氨酸经转氨作用而来
.
三、氨基酸生物合成的调节
(一)通过终端产物对氨基酸生物合成的抑制
1、简单的终端产物抑制 2、不同终端产物对共经合成途径的协同抑制
.
3、不同分支产物对多个同工酶的特殊抑制——酶的多重性抑制 4、连续产物抑制,又称连续反馈控制或逐步反馈抑制
.
.
(二)通过酶生成量的改变调节氨基酸生物合成
(谷氨酸族)
(天冬氨酸族)
.
糖酵解
甘油酸-3-磷酸
丝氨酸
半胱氨酸
甘氨酸
(丝氨酸族)
丙酮酸
丙氨酸 缬氨酸 亮氨酸
(丙酮酸族)
.
糖酵解
戊糖磷酸途径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赤藓糖-4-磷酸
苯丙氨酸 酪氨酸
色氨酸
(芳香族氨基酸)
戊糖磷酸途径 核糖-5-磷酸
组氨酸
.
无机氮和有机氮的相互代谢转化
无机界
固氮 N2
某些微生物 作用
NH3
同化作用 生物合成
氨基酸
核苷酸
叶绿素
反硝化作用
异化作用 分解代谢
NO3-
绝大多数植 物及微生物
生物合成
有机界
蛋白质 DNA、RNA 多糖 脂类
分解代谢
.
生物体利用3种反应途径把氨转化为有机 化合物,这些有机物进一步合成氨基酸。
1、氨甲酰磷酸合成酶催化CO2(以HCO3-的形式) 及ATP合成氨甲酰磷酸,通过尿素循环合成精氨酸。 2、谷氨酸脱氢酶催化-酮戊二酸还原、氨化,生 成谷氨酸。 3、谷氨酰胺合成酶催化谷氨酸,转化为谷氨酰胺。
-
COOH CHO
乙醛酸
COOH
+ CH2
CH2 CHNH2 COOH
谷AA
COOH
COOH CH2NH2
+
CH2 CH2
甘AA
C=O
COOH
α-酮戊二酸
.
2
-
-
COOH H2O
CH NH 甘氨酸脱羟酶
2
2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
甘AA
COOH CHNH2 CH2OH
+NH3+CO2
+2H+
+
2e-
丝AA
▪ (2)碳架:EMP中的3-磷酸甘油酸
.
2、半胱氨酸的生物合成
(1)某些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半胱氨酸的合成途径-SH主要 来源于硫酸,硫酸要还原为H2S;在动物体内来源于高半胱氨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