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各品质因子定分参考标准及权数
茶叶审评评分

茶叶审评评分
茶叶审评评分
采用5分制加权评分法。
(一)评分权数
乌龙茶各品质审评因子的权数分配见表3-4-17。
表3-4-17审评因子的权数分配表(总权数:1)
(二)基准分与等级最低分
1.基准分指对茶叶贸易成交样或各翠标准规定的界限分。
此分作为对样审评时的基准。
乌龙茶贸易成交样或各级标准样基准分均规定为零。
2.等级最低分指某一等级乌龙茶品质最低水平的评分。
具体规定见表3-4-18。
表3-4-18 乌龙茶品质等级最低分
(三)评分方法
对照贸易成交样或各等级标准样茶,按下述评分规定对出口青茶的外形和内质的各品质因子分别进行评定。
1.对照贸易成交样或等级标准样评分高,5分;较高,3~4分;稍高,1~2分;相符,O分;稍低,-1~-2分;较低,-3~-4分;低,-5分。
2.评分结果记录表见表3-4-19。
表3-4-19 出口乌龙茶感官审评结果记录表
品名:×××× (等级标准样或贸易成交样评分)
(四)评分结果计算
评分结果按下式计算。
总分= Aa+Bb+Cc+Dd+Ee+Ff
式中:
A,B,C,D,E,F——分别代表条索、整碎、净度、香气、滋味、叶底6项品质审评因子的评分;
a,b,c,d,e,f——分别代表以上6项品质审评因子相应的权数。
感官审评

毛茶感官审评检验毛茶的审评检验由感官审评和理化检验组成,感官审评是依靠评茶人员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判断茶叶品质好坏的检验方法。
茶叶的理化检验由理化指标决定。
感官审评:一)毛茶的验收扦样:大件包装取样时1—5件取1件,6—50件取样2件,51—500件,每增加50件增取1件(不足50件的按50件计)。
扦样时分上、中、下三层扦取,差异大的要多点扦样,样品才具有代表性。
充分混合后用对角四分法取500g样品于样茶盘中,按审评要求扦取小样开汤审评。
二)审评项目:分干评外形(嫩度、色泽、条索、整碎、净度),开汤评内质(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1、外形审评:取具有代表性干毛茶250g—300g放入样茶盘中,先看面张茶的净度、条索是否一致,看中段茶的老嫩度、条索细紧、重实,再看下段茶碎片末的含量。
看完后查看三者比例,一般原料较粗老的,则滋味、水色较淡,下段茶多,即断碎;一般原料较嫩的,冲泡后往往造成水色、滋味过浓。
以中段茶多,且条索紧结、匀直、嫩度好的为好。
2、内质审评:取3g或5g放入150或250mL审评杯中冲入沸水浸泡3—5分钟即可,把茶汤倒入碗中,1)看碗中的汤色2)嗅杯中香气3)尝滋味4)看叶底嫩度、色泽等。
三)理化检验:1、烘青绿茶和晒青毛茶由公司检测中心按企业标准GB/T14456.2—2008(绿茶)中规定项目进行检测。
2、红茶由公司检测中心按国家标准GB/T13738.2—2008(红茶)中规定项目进行检测。
红茶级别和定级品质依据参考下表:品名外形内质条索整碎色泽净度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特级细紧匀直显锋苗匀整显金毫匀净鲜嫩、甜香红艳明亮带金圈鲜浓红艳、柔嫩均匀一级细紧有锋苗匀整有金毫匀净鲜嫩、甜香红艳明亮带金圈鲜浓红艳、嫩匀二级紧结匀整乌润略有金毫有嫩茎甜香红艳明亮带金圈鲜浓红艳、嫩匀三级紧实尚匀整乌润稍有茎梗甜香红艳明亮浓醇红艳、尚嫩四级粗实尚匀整乌润稍有朴片甜香红浓尚明浓醇红艳有光泽五级稍粗实欠匀整乌黑尚润有梗朴片甜香略带青气黄红明亮粗淡红艳稍有花青六级粗松欠匀整稍褐欠润多梗朴片甜香略带青气黄红尚明亮粗淡红艳稍有花青晒青毛茶级别和定级品质依据参考下表:级别外形内质条索整碎色泽净度香气汤色滋味叶底单芽圆直显锋苗匀整身披白毫匀净清香清澈明亮鲜醇柔嫩完整特级紧结显锋苗匀整显白毫匀净清香清黄明亮鲜醇嫩匀绿黄明亮一级紧结匀整较显白毫匀净清香绿黄明亮浓厚尚嫩匀绿黄明亮二级紧结匀整绿润有白毫匀净清纯绿黄明亮浓厚尚嫩绿黄明亮三级紧实匀整绿润略显毫匀净纯正绿黄明亮浓厚尚嫩绿黄明亮四级紧实尚匀整黄绿略有梗片纯正绿黄明亮浓醇绿黄尚亮五级壮实尚匀整深绿有梗片纯正绿黄明亮浓醇绿黄尚亮六级壮实尚匀整深绿稍有梗片纯正绿黄明亮浓醇绿黄尚亮七级粗实尚匀整墨绿有梗片纯正绿黄尚亮醇和绿黄欠匀八级粗实尚匀整露黄稍粗有梗片略有粗青气深黄尚亮略有粗青味绿黄欠匀九级粗松尚匀整露黄有粗老梗片稍有粗青气深黄尚亮稍有粗青味绿黄欠匀十级粗松尚匀整褐枯有粗老梗片有粗青气深黄尚亮有粗青味粗老级外松泡欠匀整褐枯花杂有粗老梗片筋皮粗青气深黄粗青味暗杂晒青乔木松扁尚匀直尚匀整深绿尚润稍有梗片香高绿黄明亮浓纯绿黄尚匀手工晒青毛茶级别和定级品质依据参考下表:级别外形内质条索整碎色泽净度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特级条松匀直匀整显白毫匀净清香清黄明亮鲜醇嫩匀绿黄匀整一级条松匀直匀整较显毫匀净清香绿黄明亮浓醇尚嫩匀绿黄明亮二级粗实尚匀直匀整绿润有白毫匀净清纯绿黄明亮浓厚尚嫩绿黄明亮烘青毛茶级别和定级品质依据参考下表:级别外形内质条索整碎净度色泽香气汤色滋味叶底毫峰紧细匀直锋苗显露匀整匀净翠绿光亮鲜嫩清香清澈、明亮鲜醇柔嫩完整、嫩绿光亮特级条索紧细匀整、锋苗好匀整匀净绿润显白毫鲜嫩清香清绿、明亮鲜醇柔嫩均匀、嫩绿明亮一级条索紧结、有锋苗匀整匀净匀润较显毫清高清绿、明亮醇厚鲜爽嫩匀、黄绿明亮二级条索紧结、重实尚匀整尚匀净黄绿匀润清香黄绿明亮鲜纯有收敛性尚嫩匀、黄绿尚亮三级条索紧实尚匀整稍有梗片黄绿尚润纯正黄绿尚亮有收敛性尚嫩黄绿四级紧实尚匀整略有梗片绿黄尚匀纯正绿黄明亮浓醇黄绿尚亮五级壮实尚匀整略有梗片深绿尚匀纯正绿黄明亮浓醇黄绿尚亮六级壮实尚匀整有梗片深绿尚匀纯正绿黄明亮浓醇黄绿尚亮七级粗实尚匀整有梗片墨绿欠匀纯正绿黄尚亮醇和黄绿欠匀四)感官品质审评及评分方法1、感官品质检验按毛茶审评检验规定执行。
茶叶审评细则-茶业大赛

茶叶审评细则-茶业大赛中华『茶禅一味』茗品推荐评定细则绿茶的评审方法一,评审内容(一)评审因子茶业评审因子分五因子和八因子两种。
五因子是指茶叶品质感官按照茶叶的外形(包括形状、嫩度、色泽、匀整度和净度)、汤色、香色、滋味和叶底五项因子进行,主要用于名优茶和毛茶的审评。
八因子是指茶叶品质感官按照茶叶的外形的形态、色泽、匀整度和净度,内质的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八项因子进行,主要用于成品茶贸易过程的审评。
(二)评审内容1.外形外形包括形状、嫩度、色泽、匀整度和净度。
外形主要审评茶叶的造型、大小、粗细、宽窄和长短等,以及茶叶造型的特色性、一致性和优美性。
形状由制茶原料的嫩度和加工工艺决定的。
嫩度指茶叶原料的生长程度,通常是原料越嫩,绿茶品质越好,俗话说“早采三天是个宝,晚财三天不如草。
”嫩的原料不仅易于造型,制成的干茶形状优美,而且内含品质成分丰富‘协调。
干茶的色泽主要审评色泽类型、深度和光泽度。
色泽反映出制茶原料的优劣’、工艺是否合理及其保管情况,通常是嫩绿者优、绿者中、深绿者次;同一色泽类型的绿茶以鲜活、有光泽者优,枯、暗者劣。
匀整度主要看茶叶的匀齐度和完整度。
匀齐、完整者优,断碎、大小不匀者次。
净度主要看有无茶梗、茶片及非茶叶夹杂物,洁净者优。
2.汤色审评茶汤的颜色种类与色度、明暗度和清浊度等。
茶汤色泽主要反映制茶原料的优劣,工艺是否合理有无变质。
绿茶汤色类型的优劣依次为嫩绿、绿、深绿、暗绿,即茶汤色泽由浅到深;清澈明亮者优,暗、浑浊者劣;茶碗内无沉淀物者优。
3.香气审评香气的类型、浓度、纯度和持久度。
绿茶的香气主要与茶树品种、生长环境、茶树营养状况以及加工技术等有关。
香气类型以嫩香、清香、栗香者优,纯正者次、粗老气、烟、焦、异味者劣;清爽者优,沉闷者劣;新鲜高长者优,陈、霉者劣。
4.滋味审评茶汤的浓淡、厚薄、醇涩、纯异和鲜钝等。
鲜嫩爽口,清鲜回甘者优;浓、淡者次;苦、涩者再次;异味者劣。
5.叶底审评叶底的嫩度、色泽、明暗度和匀整度(包括嫩度的匀整度和色泽的匀整)。
评茶员三级理论试题

评茶员三级理论试题1、时代发展到今天,职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因此职业守则要求评茶员()(1 分)A.遵纪守法讲究公德B.热爱本职,敬业勤业C.科学严谨不断进取(正确答案)D.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答案解析:C2、蒸青绿茶外形评审()。
(1 分)A.色泽和形状(正确答案)B.条索和嫩度C.匀整和净度D.色泽和嫩度答案解析:A3、办事公道是人民对每个从业者的基本要求,因此职业守则要求评茶员应()。
(1 分)A.遵纪守法,文明经商B.文明经商,微笑服务C.注重调查,实事求是(正确答案)D.服务群众,热情周到答案解析:C4、滇红根据鲜叶嫩度不同,分为特级,一级和()级。
(1 分)A.三B. 四C.五(正确答案)D.六答案解析:C5、黄茶评定嫩度时,凡是芽与叶的比例相近、肥壮、身骨重实、叶片厚实者()。
A. 品质好(正确答案)B.嫩度好C. 品质较次D. 品质差答案解析:解析:A6、《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标准号为()。
(1 分)A.GB7718(正确答案)B.GB28050C.GB2762D.GB23350答案解析:A7、浙江省采用三档百分制评比计分,各项因子按品质优劣分为几档?()(1 分)A.三档(正确答案)B.五档C.七档D.八档答案解析:A8、按取样规定,现有 225 件茶叶,应取()件。
(1 分)A.4 件B.5 件C.6 件(正确答案)D.7 件答案解析:C9 、()对进一步促进我国产品质量的提高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1 分)A.消费者权益保护法B.食品安全法C.产品质量法(正确答案)D.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答案解析:C10、同时审评多只茶样时,常有移动样盘和审评杯、碗进行相互比较的情况出现,如果没有预先(),容易引起位置顺序的混淆。
(1 分)A.编号(正确答案)B.记录C.顺序摆放D.备具答案解析:A11、下列选项中属于黑茶叶底主要弊病的是()。
(1 分)A.丝瓜瓤(正确答案)B.红褐C.亮匀答案解析:A12、我国包装标志按(实)施。
第六讲 感官审评八项因子(实训)

5.香气:评比时有热嗅、温嗅、冷嗅三嗅,热嗅 即茶汤沥出后即趁热嗅,主要评比香气是否正常, 有无异气味,如有无烟、焦、酸、馊、异及陈霉 等气味;
在看完汤色后再来嗅,此时温度已有下降,称温 嗅,此时主要评比香气的高低、类型,清浊;
在尝完滋味后再行闻香,此时温度已接近室温, 称冷嗅,主要看其香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持久程度。
二、评语:评语有等级评语和对样评语之分
(一)等级评语
具有反映等级的特征,上一级茶的评语一定高于 下一级。如一级茉莉花茶的外形条索为“细紧匀 直显锋苗”,二级茶为“紧直有锋苗”,三级则 为“紧直”,香气评语,一级为“鲜灵浓厚持 久”,二级为“鲜浓”,三级为“尚鲜浓”等等。 从评语中可以看出各级茶的品质要求和等级特征。
(二)对样评分:
对照某个评分样(或标准样)来评分,只表示与评比样之 间的差距大小,没有等级的区分。如现在评比精制茶最常 用的的七档制方法。符合标准的定为零分,稍高于标准的, 定+1分,较高于标准的定为+2分,高于标准的+3分,反之, 稍低、较低和低于标准的的分别定为-1、-2、-3分。 八项因子分别打分,再根据每项因子与品质的相关性大小 即权数大小,决定茶叶品质是否高或低于标准。若累积负 分达到—3分,或以下,则为低于标准,累积正分达+3分 或以上则定为高于标准。
•感官审评八 项因子
感官审评八项因子
(一)八项因子:审评八项因子即外 形审评包括形状、整碎、色泽、净度、 四因子;内质审评包括香气、汤色、 滋味、叶底四因子。
外形审评也称为干茶审评,即干看, 内质审评也称为开汤审评,即湿看。
1.形状:
条形茶主要评比条索的紧结粗松,重实轻飘、挺 直弯曲,同时看其芽毫的含量,有否锋苗,来确 定原料老嫩和做工精细程度,一般高档茶,原料 细嫩,做工精细,其条索细紧,锋苗显露,含毫 量多,低档茶原料粗老,做工粗放,条索较松, 显粗松或空松。
评茶员(高级)题库(附参考答案)

评茶员(高级)题库(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9题,每题1分,共89分)1.职业道德是指____对道德的要求,是从事这一行业的行为标准和要求。
A、职业特点B、职业本质C、职业习惯D、职业认知正确答案:A2.来样标签上标明S110,问此茶样是( )。
A、色种B、观音细茶C、铁观音D、黄金桂正确答案:D3.“玄米茶”的炒麦香属于( )。
A、地域香B、品种香C、茶类香D、附加香正确答案:D4.茶号“C、300'’代表( )贸易标准样。
A、武夷奇种特级B、武夷奇种一级C、武夷奇种二级D、武夷奇种三级正确答案:A5.在茶叶的外形审评四项因子中,嫩度对茶叶( )优劣起着决定作用。
A、形状B、品质C、条索D、净度正确答案:B6.关于白茶各品类的级别划分错误的是( )A、白毫银针分为特级、一级B、寿眉特级、一级C、白牡丹分为特级、一级至三级D、贡眉分为特级、一级至三级正确答案:B7.名优绿茶品质描述:带有金黄色鱼叶,色泽嫩绿微黄而油润,俗称象牙色,指的是( )。
A、安化松针B、太平猴魁C、黄山毛峰D、西湖龙井正确答案:C8.泡茶用水需符合( )标准。
A、GB3838B、GB5749C、GB8303D、GB2763正确答案:A9.工夫红茶外形的品质系数(权数)为( )。
A、30B、20C、10D、25正确答案:D10.茶叶“串味”是因为茶叶具有( )特性。
A、吸湿性B、吸附性C、光化反应D、陈化性正确答案:B11.鲜叶采摘后,及时处理,适度摊放的主要目的,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能使多酚类轻度氧化,茶汤涩味减轻,B、使部分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分解为可溶性氨基酸和糖类,使茶汤滋味变得鲜醇C、降低鲜叶的含水量,方便操作,降低成本D、散发青草气和形成清香,提高茶叶品质正确答案:C12.乌龙茶正茶在净度上的要求描述有错误的是( )A、中级茶要求整齐B、脚茶长短一致C、低级茶虽粗但平伏D、高级茶要求干净、整齐正确答案:B13.香气审评,茶类香应注意区别( )。
茶叶评审的计分方法

茶叶评审的计分方法
茶叶评审是一项根据茶叶品质和口感对茶叶进行评鉴的活动。
该活动需要依据一定的计分方法进行评估和评分,以便选出优质的茶叶。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茶叶评审的计分方法。
1.外观(30分)
茶叶外观是评判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茶叶评审中,色泽、形状和干燥程度等方面都需要评估。
一般而言,评分标准如下:
色泽:10分
形状:10分
干燥程度:10分
若茶叶外观色泽鲜艳,形状规整,干燥程度适中,则可获得满分。
2.香气(30分)
茶叶香气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审者需要评估其香气的浓郁度和品质。
常用的评分标准如下:
香气浓郁度:15分
香气品质:15分
若茶叶香气浓郁度高,品质优质,则可获得满分。
3.滋味(30分)
茶叶滋味是茶叶品质的核心指标之一。
评估者需要品尝茶叶,评估其甜润度、苦涩度、涩鲜度等方面的表现。
常用的评分标准如下:
甜润度:15分
苦涩度:5分
涩鲜度:5分
口感细腻度:5分
若茶叶滋味甘甜丰富,苦涩涩鲜平衡,口感细腻,则可获得满分。
4.叶底(10分)
茶叶的叶底是评价茶叶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形态、韧度等也需要进行评估。
常用的评分标准如下:
叶底形态:5分
叶底韧度:5分
若茶叶叶底形态美观,韧度好,则可获得满分。
总评分 = 外观分数 + 香气分数 + 滋味分数 + 叶底分数
茶叶评审的计分方法需要评估者认真研究茶叶品质和口感,以公正准
确地评估茶叶的质量。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介绍,了解了茶叶评审的计分方法。
茶叶的质量评估标准

茶叶的质量评估标准茶叶是中国传统的重要农产品之一,也是世界上广泛饮用的饮品。
茶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口感、香气和保健效果。
为了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优质的茶叶,制定科学准确的质量评估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茶叶的质量评估标准以及影响茶叶质量的因素。
一、外观评估标准茶叶的外观对于消费者来说是第一眼接触到的部分,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茶叶的外观评估主要包括外形、色泽、卷曲度等指标。
外形应该整齐匀称,无破碎、断裂等情况;色泽应清亮透明,各种茶叶有各自的特色色泽;卷曲度应适中,不过松也不过紧。
二、香气评估标准茶叶的香气是茶叶品质的重要体现。
香气评估通常通过闻茶、品茶两个步骤进行。
闻茶时,应注意茶叶的香气强度、持久度和香气的层次感;品茶时,茶叶的香气应该醇厚、持久,并且香气与茶叶的口感相协调。
三、口感评估标准茶叶的口感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于茶叶的喜好度。
口感评估主要包括茶叶的滋味、回甘、喉韵等指标。
滋味应该醇厚、协调,没有任何异味;回甘指茶汤的余味是否持久;喉韵是指茶叶在喉间的感受,应该柔和、舒适。
四、汤色评估标准茶叶的汤色评估主要是针对绿茶和红茶来说的。
绿茶的汤色应该是嫩绿欲滴,鲜艳而明亮;红茶的汤色应该是红艳鲜亮,透明度较高。
汤色的评估能够反映出茶叶的提取程度和茶叶中色素的稳定性。
五、化学成分评估标准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对茶叶的质量和功效有着重要影响。
茶叶的化学成分评估通常包括咖啡因含量、茶多酚含量、氨基酸含量等指标。
咖啡因含量和茶多酚含量是衡量茶叶滋味和保健功效的重要指标,氨基酸含量则与茶叶的鲜爽口感相关。
六、农药残留评估标准茶叶的质量与安全密不可分,地方制定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应严格执行。
农药残留评估主要是检测茶叶中农药残留物的含量是否超过规定的安全标准。
合格的茶叶应该是无农药残留或残留量在安全标准范围内。
总结:茶叶的质量评估标准是确保消费者购买到优质茶叶的重要保证。
通过外观、香气、口感、汤色、化学成分和农药残留六个方面的评估,可以全面准确地判断茶叶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