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研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研究[摘要]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技术开发战略联盟产业层面的拓展,是我国产学研结合实践,不断探索中产生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形态。该理论可以由战略联盟和产学研结合理论解释,联盟的创建对我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必要性。本文重点总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模式和各种模式优缺点,按照联盟中产业技术创新主导者,构建模式分为龙头企业主导型、科研院校主导型及政府主导型三种模式;按照联盟构建目标分为:技术攻关合作联盟、产业链合作联盟、技术标准合作联盟。根据联盟组织形式首先将联盟分为实体型和契约型模式,实体型模式又可分为法人实体模式和非法人实体模式。法人实体模式中有三种应用较广泛是股份合作制模式、模仿公司模式和聘请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公司模式。结合安徽房地产产业所处的大环境选择适合的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完善产业链模式+股份合作企业模式。最后指出此种联盟模式构建的具体操作。

[关键词]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模式操作

The Research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ve Strategic

Alliances

目录

1.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必要性 (3)

1.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内涵 (3)

1.2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分析 (4)

1.2.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对企业产生的普遍意义 (4)

1.2.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我国的特殊意义 (4)

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模式及优势比较 (5)

2.1 从联盟中主导者角度分析 (6)

2.1.1 龙头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6)

2.1.2 科研院校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7)

2.1.3 政府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7)

2.2 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目标角度分析 (8)

2.2.1 技术攻关合作联盟 (8)

2.2.2 产业链合作联盟 (8)

2.2.3 技术标准合作联盟 (9)

2.3 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形式角度划分 (9)

2.3.1契约模式 (9)

2.3.2实体模式 (10)

3.选择适合安徽房地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模式 (11)

3.1构建安徽房地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环境分析 (11)

3.1.1 政策环境分析 (12)

3.1.2 经济环境分析 (12)

3.1.3 技术环境分析 (13)

3.2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 (13)

3.3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具体操作 (15)

参考文献 (16)

后记 (17)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研究

1.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必要性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2007年6月10日,来自数十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主要负责人在北京签约成立了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一代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自此全国各省市掀起了关于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轩然大波。我们有必要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一模式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

1.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内涵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具体分析:从组织形态上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创造知识产权和重要标准为目标,通过产学研联盟成员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形成的一种长效、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从主要任务上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以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基础,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构建共性技术平台,凝聚和培育创新人才,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从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上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明确的专业技术方向和创新目标,通过契约关系建立共同投入,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此模式是我国相关部门在做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国内产学研实践,借鉴国外经验而形成的。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论看似生疏其实是两个人们熟知理论的综合与演变。其一是战略联盟理论。战略联盟概念20世纪90年代首先由美国管理学家罗杰·奈杰尔和DEC 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提出,其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间或特定事业与职能部门间,为了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和各公司自己的战略目标,通过公司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而结成在一起的网络式的经营联合体。战略联盟按照企业寻求外部合作时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技术开发联盟,合作生产联盟,市场开拓联盟。其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技术开发战略联盟的产业拓展。其二是产学研合作理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我国产学研结合实践和探索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技术创新组织形态,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是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产学研合作是产业界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多方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形成的合作交流关系。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前端。这种形式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日益活跃,在技术创新

实践和创新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普遍得到了各国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国在深化科技、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中,对“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机制和组织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但是产学研结合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政策环境不完善;组织形式松散,短期化、形式化;国家计划资源的配置与产学研结合组织方式不适应;产学研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和统筹安排等。和世界的飞速发展要求技术创新需要完整的风险分担机制;合作创新成为应对技术及市场快速变化的主流;企业技术创新外源化要求建立更为持续有效的产学研创新联盟等挑战形成了鲜明的矛盾。单纯的产学研合作和单纯的战略联盟构建无法解决技术创新问题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此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运而生。

1.2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分析

1.2.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对企业产生的普遍意义

国际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最早可上溯至20 世纪20 年代,出现于英国的研究联合体,这种模式后来进一步传播至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挪威等欧洲国家。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日本模仿研究联合体的模式建立了“工矿业技术研究组合”。这些组织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并加速了这些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技术跨越的步伐。自20 世纪70 年代末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始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蓬勃发展。据统计,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美国国内及跨国性质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每年以25%的增长率快速发展。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使这些企业成功应对了技术研发经费和模仿竞争带来的压力。对这些企业产生的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用表1阐述。

1.2.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我国的特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