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下数学教案7.1普查与抽样调查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7.1《普查与抽样调查》说课稿2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7.1《普查与抽样》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普查与抽样》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7.1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图表绘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普查和抽样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学会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八年级下册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图表绘制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然而,学生对普查和抽样的认识可能还比较模糊,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能还不是非常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的概念和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普查和抽样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学会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方法。
具体来说,学生应该能够:1.明确普查和抽样的定义和特点;2.区分普查和抽样的优缺点;3.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4.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的方法和技巧。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的概念和方法,以及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具体来说,学生可能在对普查和抽样的概念理解上存在困难,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能还不是非常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的概念和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具体来说,我将通过讲解普查和抽样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探索普查和抽样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布置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普查和抽样的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具体的问题,如“如何了解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情况?”引出普查和抽样的概念。
苏科版八下数学:7.1《普查与抽样调查(1)》教案

有趣的结论 . 二、讲授新课 讨论问题: 你建议如何进行下列各项调查?你认为做这些调查有什么作用?与同学交流. ( 1)人口普查,(2)灯泡的寿命,(3)收视调查,(4)测量身高、体重
1.引入概念 ( 1)普查的定义:这种为了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 普查 . ( 2)总体( population):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 总体 . ( 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 个体 ( individual). 2.想一想 假如我们对选班长问题有兴趣,通过什么方式选出大家满意的班长呢? 你准备怎么做? 进行全班普查;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明确调查问题 —— 谁最受全班同学的信赖 . 第二步: 确定调查对象 —— 全班每个同学 . 第三步: 选择调查方法 —— 采用投票选举的民意调查方法,得票数最多者当选 班长 . 第四 步: 展开调查 —— 每位同学将自己心目中认为最合适的候选人的名字写在 纸上,投入选举箱 . 第五步: 记录结果 —— 一同学唱票,一同学计票 (以画 “正 ”字的方法记录每位候 选人的得票数 ),一同学在旁监督 . 第六步: 得出结论 —— 宣布得票数最多的那个同学当选班长 思考:开展调查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探讨小结如下: ( 1)首 先确定调查目的 . ( 2)其次确定调查对象,明确总体与个体 .
(2)调查方式:采用普查 .(因为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 . [例 2]为了考察 ××学校 ××班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时间 .指出总体、个体 .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7.1《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设计1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7.1《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普查与抽样调查》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7.1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接着介绍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最后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掌握了概率统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但他们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了解可能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实际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际调查方法的操作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可以借此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能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4.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和适用场景。
2.难点:如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实例引入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应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
3.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实际调查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练习巩固:通过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实例和知识点。
2.调查材料:准备一些实际调查的材料,如问卷、统计表等。
3.练习题:挑选一些与普查和抽样调查相关的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学校运动会运动员的报名情况,引出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普查?什么是抽样调查?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7.1普查与抽样调查-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7.1 普查与抽样调查-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普查与抽样调查。
二、教学目标1.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及其区别。
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3.能够根据调查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统计。
三、教学重点1.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及其区别。
2.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四、教学难点1.如何根据调查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统计。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课件、黑板、彩色笔、练习册等。
2.学生准备:笔、几何工具、作业本等。
六、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5分钟)先让学生回忆一下上节课学习的调查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一下,当我们进行调查的时候,有哪些方法可以使用呢?2.展示(20分钟)介绍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及其区别,从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适用情况和特点,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何时使用普查或抽样调查。
在展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PPT、视频等方式进行。
3.练习(30分钟)让学生围绕着以下两个问题进行练习:•学校里有100个学生,调查他们每个人喜欢的交通方式,你会采用哪种调查方法?为什么?•你们班里有40个人,调查他们每个人喜欢的动漫角色,你会采用哪种调查方法?为什么?通过题目的练习,让学生理解什么时候可以使用普查调查,什么时候可以使用抽样调查。
4.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及其适用情况,并能理解在实际调查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
七、作业(5分钟)1.完成课后习题。
2.思考你身边有哪些需要调查的问题,如何采取调查方法并进行数据分析。
八、教学后记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知识点,需要通过实际问题的练习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本节课需要多加注意活动实际、生动有趣,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记忆。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说课稿7.1普查与抽样调查(1)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说课稿7.1 普查与抽样(1)一. 教材分析《普查与抽样(1)》这部分内容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一章,主要向学生介绍普查和抽样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本章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普查的局限性,引出抽样的概念,并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抽样的方法和技巧。
教材内容丰富,例题典型,难度适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方法的选择和过程的操作有所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理解普查和抽样的区别,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普查和抽样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掌握抽样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普查和抽样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2.难点:如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以及抽样的实施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工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具体实例,引发学生对普查和抽样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普查和抽样的概念、特点和应用,让学生了解两种方法的区别。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掌握抽样的方法和技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5.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施一个简单的抽样,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普查和抽样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重点。
苏科初中数学八下《7.1 普查与抽样调查》教案 (全)

7.1 普查与抽样调查初二班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了解调查的两种方式:普查与抽样调查,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的概念,了解它们与调查之间的关系,面对比较简单的问题,能合理选择使用哪种调查方式。
2、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掌握统计中相关概念,并在实际问题的思考中,认识到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的概念以及与调查之间的关系,调查的两种方式。
学习过程:阅读教材P6~P7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调查的基本方式调查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1)为一特定目的而对__________所做的调查叫做普查;(2)为一特定目的而对__________所做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简称__________).2.关于调查的几个概念(1)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__________; (2)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_____________,(3)从总体中__________叫做总体的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叫做样本容量,例如:某省有7万名学生参加初中毕业考试,要想了解这7万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这个问题中总体是样本是个体是样本容量是3.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比较4.在下列调查中,分别采用哪种调查方法。
1)我国每五年对全国1%的人口进行一次调查。
2)为了了解七(5)班同学的视力情况,对全班同学进行视力检测。
3)调查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
5.抽样调查要注意什么?例题精讲例1 下列抽样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是什么?(1)为了调查全省近40万名考生升学考试的数学成绩,从10个地区各抽取300份试卷进行分析;(2)冬天,某施工队在一块40 000平方米的地面上进行野外施工,为了了解每平方米冻土的深度,他们选择了20平方米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测量;(3)为了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从中抽取10发炮弹进行试射.用这10发炮弹的平均杀伤半径来估计这批炮弹的杀伤半径.例2 “十一”黄金周后,为了了解“假日经济”支出在我国居民日常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某研究所在其所在的省份里随机发放5万份问卷,然后对问卷进行整理,得出结论.请问这次抽样调查是否合适?说说你的理由.热身练习1.下列四种调查:①某班学生的身高情况;②某城市的空气质量;③某风景区全年的游客流量;④某批汽车的抗撞击能力.其中,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 ( )A.①B.②C.③D.④2.下列调查:①市场上某种食品中的某种添加剂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②某地区空气的质量;③全市中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其中,适合用抽样调查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3.要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任意抽取40台电视机进行试验,在这个问题中,40是( )A.个体B.总体C.样本容量 D.总体的一个样本4.为了了解2013年某市九年级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数学成绩,从中随机抽取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13年该市九年级学生是总体B.每一名九年级学生是个体C.1000名九年级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是10005.关于抽样调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调查的数据应该是真实、可靠的B.取样本数据中间的一个数据就可以得出样本需要的数据C.在抽取样本时,被调查的对象应是随机抽取的D.在抽取样本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6.调查市场上某种食品中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这种调查适合用_______(填“普查”或“抽样调查”).7.从某校七年级学生中抽取100名学生,调查该校七年级学生双休日用于做数学作业的时间,调查中的总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个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样本是_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_.8.某市2013年将有9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9万名考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取了2000名考生的视力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①这种调查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式;②9万名考生是总体;③从中抽取的2 000名考生的视力情况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④每名考生是个体;⑤样本容量为1000名.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9.为了了解全校同学的平均身高,小明调查了座位在自己旁边的3名同学,把他们身高的平均值作为全校同学平均身高的估计.(1)小明的调查是抽样调查吗?(2)如果是抽样调查,那么请指出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3)这个调查的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课题: 7.1普查与抽样调查(2)教学目标1.知道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了解抽样调查的一般过程以及调查问卷、问卷问题的设置方式.2.会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统计,并能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学习过程阅读教材P8~P9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了解诸如同学们的课外活动情况、对学生社团的喜爱情况等等,需要展开_______,收集_______,调查的方式有_______和_______.普查可以得到较为全面、可靠的信息,有时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所以花费的时间较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抽样调查是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再根据样本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方式,因此,这种调查的工作量较小,便于进行,但对总体的估计不一定准确.2.调查一般采用“_______”的形式进行,对于调查的结果,可以用统计表进行整理,根据统计的数据再画出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进而从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3.绘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1)画出两条互相_______的射线,作为横轴与纵轴;(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_______和间隔;(3)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并标出数字和计量单位;(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明数字例1 一家食品公司的市场调查员将本公司生产的一种新点心免费送给36人品尝,以调查这种点心的甜度是否适中,调查结果如下:C,C,C,B,A,D,B,C,C,D,C,C,A,B,D,C,E,C,E,C,C,A,B,E,C,B,C,C,B,C,C,C,B,C,D,C.请你用表格整理上面的数据,画出条形统计图,并推断点心的甜度是否适中.提示:先根据统计结果进行整理,用划记的方法统计出喜欢各种甜度等级的人数,再画出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中选择甜度C的有19人,占一半以上,从而确定点心的甜度适中.解答:由于选择适中的有19人,占一半以上,可以推断点心的甜度适中.例2 王聪一冢三口随旅游团去九寨沟旅游,王聪把这次旅游的费用支出情况制成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1)你能说出王聪一家在这次旅游中的费用支出情况吗?哪方面的费用支出最高?(2)若他们一共花费人民币8 600元,则在食宿上用去多少钱?往返的路费又是多少元?热身练习1.要了解你班同学的每周平均上网时间,你所采取的调查方式是_______(填“普查”或“抽样调查”).2.想了解全校同学家里在一年内丢弃废旧塑料袋的个数,你认为采用_______合适(填“普查”或“抽样调查”).3.伴随网络技术成长的青少年学生对网络情有独钟,某校对八年级全体900名学生做了调查,结果如下表:(1)你认为上面的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2)要了解全市八年级学生的上网情况,你认为应该怎样调查才能得到真实的结果?(3)你喜欢上网吗?你是怎样看待上网的?把你的观点与同学们交流一下.4.经调查,某校1000名学生上学所用的交通工具中,自行车占40%,公交车占30%,步行占5%,私家车占15%,其他占10%.请你画出条形统计图描述以上统计数据.5.每天你是如何醒来的?某校有4000名学生,从不同班级不同层次抽取了400名学生进行调查,下表是这400名学生早晨起床方式的统计表:起床方式人数别人叫醒 172闹钟 88自己醒来 64其它 76回答下列问题:1)该问题中总体是2)样本是;样本的容量是3)个体是估计全校学生中自己醒来的人数为人。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7.1 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7.1 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普查与抽样调查》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和区别。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对调查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和特点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调查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讨论和探究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2.普查和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引入: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
2.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和区别。
3.活动探究: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普查和抽样调查的过程,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通过总结,巩固所学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
2.实例和活动材料。
3.投影仪和多媒体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调查方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和区别。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体验普查和抽样调查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1 普查与抽样调查(2)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1 普查与抽样调查(2)一. 教材分析《普查与抽样调查(2)》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学习。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教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到在实际调查中,应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灵活选择普查或抽样调查,以达到调查的最佳效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已经学习了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对于如何进行调查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选择调查方法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深入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提高他们选择合适调查方法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培养学生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灵活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的能力。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在实际调查中,应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灵活选择普查或抽样调查,以达到调查的最佳效果。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灵活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调查实例,让学生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3.总结归纳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选择调查方法的原则。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调查实例,如人口普查、学业成绩调查等。
2.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和分析调查实例。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相关的调查实例,如人口普查、学业成绩调查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调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 普查与抽样调查学习目标:1、能说出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样本容量等基本概念;2、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3、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重点:1.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教学难点:1.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能说明理由.2.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学习过程】一、情境创设读一读:1.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
其中:1).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26583万人。
2).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78万人。
3).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44万人。
4).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228万人。
2.灯泡的寿命随著科学家的研究与改良,灯泡的寿命早已由过去的几十个小时,变成今日的十几万小时.3.连云港电视台收视率调查中,某电视节目以12.8%的记录高出了该周连云港电视台自办的所有栏目, 创该栏目成立以来有记载的最高收视记录。
提出问题:我们看到的这些数据是怎么得到的呢?为了收集这些数据,要进行一定的调查,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讨论一下数据收据的两种重要的方法:普查与抽样调查二、新知讲授问题一:你建议如何进行下列各项调查?你认为做这些调查有什么作用?(1)人口普查;(2)一批灯泡使用寿命的调查;(3)“新闻联播”收视率的调查;(4)你校学生身高的调查.普查:叫做普查.抽样调查:叫做抽样调查(简称抽样).例题:请指出下列调查哪些适合做普查,哪些适合做抽样调查?(1)全市的所有动物园里老虎的只数. (2)全班同学一周内观看新闻联播的次数的平均数.(3)一批电视显像管的使用寿命. (4)长江中现有鱼的种类.问题二:思考:抽样调查与普查相比各有什么优缺点?在统计里,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们引入了几个概念:(1)总体:叫做总体.(2)个体:叫做个体.(3)样本: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4)样本容量:叫做样本容量.例1. 在下列问题中为了得到数据是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1)为了买校服,了解每个学生衣服的尺寸。
2)某养鱼专业户为了了解鱼塘中鱼的平均质量。
3)商检人员在某超市检查出售的饮料的合格率4)某班拟组织一次春游活动,为了确定春游的地点,向全班同学进行调查。
例2. 说明在下列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是什么?(1)为了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10只试验。
(2)为了考察某公园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在其中的30天里对进园人数进行统计。
练习:下列各项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如果是抽样调查,请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1)调查你班每位同学穿鞋的尺码;(2)从一批洗衣机中抽取5台,调查这批洗衣机的使用寿命;(3)调查一个社区所有家庭的年收入;(4)从一批袋装食品中抽取10袋,调查这批食品中防腐剂的含量.问题三: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四类节目分别用代号A,B,C,D表示,如果要了解同学们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四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需要展开调查,收集数据.(1)你想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2)怎样通过调查获得数据?1.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如果想了解男、女生喜爱节目的差异,问卷中还应该包含什么内容?问卷设计好后,请每位同学填写,然后收集起来.例如,调查的结果是:D C A D B C A D C DC D A B D D B C D BD B D C D B D C D BA B B D D D C D B D2.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1)用表格整理数据填写下表.(2)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从上面的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三、课堂练习: 1、某厂为了了解顾客对该厂开发的某个新产品的需求情况,针对不同类型的100名顾客做了社会调查.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________________,个体是_____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______,样本容量______. 2、为了解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身高,若对该市八年级的所有学生的身高进行调查,这是 查;现对其中的 1000 名学生进行调查,此时这是 查,其中该市八年级学生的身高的全体是 ,每个八年级学生的身高就是 ,样本是 ,其中1000是这个样本的 . 3、下列问题中,哪些是用普查方式,哪些是用抽样调查方式来进行调查的?(1)要了解某旅游团中男女比例; (2)要了解南京市人均居住面积情况;(3)检查炮弹的射程; (4)为了了解你所在的班级中的每个同学穿鞋的尺码,向全班同学进行询问.4、某学校计划成立下列学生社团:为了解同学们对上述学生社团的喜爱情况,应开展调查,收集数据. (1) 你准备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2)怎样通过调查获得数据? 调查一般采用“书面问卷”的形式进行. 小明设计了如下调查问卷,并抽取了50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问卷 年 月 日调查结果:ECFDA BDACD ADBAE BCADC GBBGCBDF AE DDCDF BCABC ECADF DCDCC根据上面调查结果,(1)请你填写下面的表; 喜爱各社团的学生人数统计表(2) 画出条形统计图;社团名称 文学社英语俱乐部 动漫创作社 合唱团 航模工作室 生物实验小组 健美协会社团代号 A B C D E F G 班级 你喜爱的一个学生社团(只写代号)社团代号A B C D E F G 人数百分比(3)观察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并从上面的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7.1 普查与抽样调查练习1、下列调查中,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A、了解某班学生“50米跑”的成绩B、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C、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D、了解一批袋装食品是否含有防腐剂2、下列采用的调查方式中,不合适的是()A、为了了解全国中学生的身高状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B、对“神州十一号”零部件的检查,采用普查的方式C、医生要了解某病人体内含有病毒的情况,需抽血进行化验,采用普查的方式D、为了了解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3、为了解某校初三年级400名学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的身高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指()A、400名学生B、50名学生C、400名学生的身高D、50名学生的身高4、要想了解10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2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B、每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C、10万名考生是个体D、2000名考生是是样本容量5、为了了解某校八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查了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指()A、某校的400名学生B、被抽取的50名学生C、某校八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的全体D、被抽取的50 名学生的体重的全体6、为了解八年级100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情况,从中抽取了3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下列判断:①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②1000名学生是总体;③每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④3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⑤300是样本容量.其中正确的判断有()A、1个B、2个C、3个D、4个7、下列调查的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是()A、利用当地的六月份的日平均最高气温值估计当地全年的日最高气温B、在农村调查市民的平均寿命C、利用一块实验水稻田的产量估水稻的实际产量D、为了了解一批洗衣粉的质量情况,从仓库中任意抽取100袋进行检验8、我市的形象宣传口号是“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为了了解广大市民对这一宣传口号的知晓率,应采用的合适的调查方式为___________.(选填“普查”或“抽样调查”)9、下列调查:(1)夏季冷饮市场上冰淇淋的质量;(2)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3)了解电视机显象管的使用寿命;(4)某校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5)了解实验田里水稻的穗长;(6)某本书中的印刷错误;(7)对学校建立英语角的看法.适合用普查的有,适合抽样调查的有.(填序号)10、为了解一批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从中抽取了10只保温瓶进行实验,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个体是,样本是,样本容量是.11、利用下面的问卷调查对100名学生的上学方式进行调查,并整理调查结果列出数据统计表, (1)请根据已知条件填写表(一); 表(一):抽样调查的100名学生上学方式人数统计表(2)从上表可以看出,样本中学生上学方式人数最多的是. (3)请根据表(一)中的数据补全条形统计图.抽样调查的100名学生上学方式人数条形统计图12、每天你是如何醒来的?某校有4000名学生,从不同班级不同层次抽取了400名学生进行调查,下表是这400名学生早晨起床方式的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1) 该问题中总体是(2) 样本是 ;样本的容量是 (3)个体是 (4)估计全校学生中自己醒来的人数为 人13、有关部门要求各中小学要把“每天锻炼一小时”写入课表.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某校围绕着“你最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是什么?(只写一项)”的问题,对在校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从而得到一组数据.图1是根据这组数据绘制的条形统计图.请结合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校对__________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2)本次抽样调查中,最喜欢跳绳活动的有______人;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____.(3)若该校八年级共有210名学生,图2是根据各年级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绘制的扇形统计图,请你估计全校学生中最喜欢跳绳活动的人数约为____________人.最喜欢的体育活 动项目的人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