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河湖公园评价规范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GB50563-2010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

GB50563-2010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63—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63—2010条文说明制订说明《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63—2010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0年5月31日以第619号公告批准、发布。

为便于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以及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供使用者参考。

目次1总则 (50)2术语 (51)3基本规定 (53)4评价内容与计算方法 (54)4.1评价内容 (54)5等级评价 (83)5.1城市园林绿化I级评价 (83)5.2城市园林绿化Ⅱ级评价 (83)5.3城市园林绿化Ⅲ级评价 (84)5.4城市园林绿化Ⅳ级评价 (84)1总则1.0.1城市园林绿化是影响城市社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本标准制定之前,尚没有一个针对城市园林绿化综合永平进行评价的标准或规范,各城市执行的一些评价方法存在着定义模糊、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

建立一套科学评价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正确引导城市园林绿化健康发展、全国统一适用的国家标准,是本标准的编制目的。

1.0.2本条主要碳删两点;1本标准针对国务院确定的设市城市制订。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即县城)和县以下的建制镇(即县辖建制镇),因其园林绿化和相关市政建设、环境建设要求、条件与设市城市有较大的差异,故不列入本标准的评价范围。

2有效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综合作用,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多个领域,涵盖了城市宜居环境的各个方面。

本标准除评价城市总体和各类绿地建设管理水平外,还包括城市生态环境和与城市园林绿化相关的城市市政设施的评价。

2术语2.0.1本术语规定林荫停车场必须满足遮荫率的要求。

遮荫率30%的标准确定,参考了目前一些城市多年执行的“株行距在6m×6m以下栽有乔木的停车场,计算为绿化用地面积”的规定,同时兼顾小型车停车场车位和通道的尺寸。

《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规范》编制说明

《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规范》编制说明

《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规范》编制说明(项目编号:2016-LY-011)一、任务来源行业标准《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规范》(项目编号:2016-LY-011)于2016年由国家林业局科技司下达,现已完成该标准的报批稿。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国家公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设立、建设一批国家公园是我国十三五期间及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2017年9月26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提出“制定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协调、生态保护补偿、访客管理等相关标准规范和自然资源调查评估、巡护管理、生物多样性监测等技术规程。

” 资源调查评估是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及项目建设的基础,为了规范国家公园的资源调查与评价,体现《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的精神,特制定本标准。

该标准对国家公园设立评价、规划设计和保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三、工作情况1. 大纲及初稿编制阶段2016年1月,标准编制计划下达后,我院组织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及咨询专家组。

2016年2月至4月,编制组着手收集和学习国内外国家公园资源调查方面的最新资料和相关标准。

2016年5月至9月,编制组开展了神农架、大熊猫、香格里拉普达措、西藏羌塘等国家公园试点的调研。

在实地调研和资料学习的基础上,编制组于2016年10月至11月编写了《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规范编制大纲》。

院质量标准处于2016年11月24日组织院内专家对《编制大纲》进行咨询。

2016年12月编制组根据咨询意见对《编制大纲》进行了修改完善。

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编制组再次开展了亚洲象、福建武夷山、云南怒江大峡谷、云南独龙江、云南白马雪山等国家公园试点的实地调研。

同时,编制组整理分析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资料,总结提炼了我院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沙漠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资源调查经验和成果,作为本标准编制的基础。

基于实地调研和以往工作基础,编制组于2017年7月至10月起草了《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规范》初稿。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63—2010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63—2010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63—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63—2010条文说明制订说明《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63—2010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0年5月31日以第619号公告批准、发布。

为便于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以及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供使用者参考。

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2)4评价内容与计算方法 (3)4.1评价内容 (3)5等级评价 (20)5.1城市园林绿化I级评价 (20)5.2城稠秫绿弛Ⅱ级评价 (20)5.3城市园林绿化Ⅱ级评价 (20)5.4城市园林绿化Ⅱ级评价 (21)1总则1.0.1城市园林绿化是影响城市社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本标准制定之前,尚没有一个针对城市园林绿化综合永平进行评价的标准或规范,各城市执行的一些评价方法存在着定义模糊、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

建立一套科学评价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正确引导城市园林绿化健康发展、全国统一适用的国家标准,是本标准的编制目的。

1.0.2本条主要碳删两点;1本标准针对国务院确定的设市城市制订。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即县城)和县以下的建制镇(即县辖建制镇),因其园林绿化和相关市政建设、环境建设要求、条件与设市城市有较大的差异,故不列入本标准的评价范围。

2有效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综合作用,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多个领域,涵盖了城市宜居环境的各个方面。

本标准除评价城市总体和各类绿地建设管理水平外,还包括城市生态环境和与城市园林绿化相关的城市市政设施的评价。

2术语2.0.1本术语规定林荫停车场必须满足遮荫率的要求。

遮荫率30%的标准确定,参考了目前一些城市多年执行的“株行距在6m×6m以下栽有乔木的停车场,计算为绿化用地面积”的规定,同时兼顾小型车停车场车位和通道的尺寸。

公园评定标准和建设规范指导

公园评定标准和建设规范指导

公园评定标准和建设规范
吸烟区管理 合理划分、管理到位:划分为吸烟区与非吸烟区,标志清楚且管理到位;或景区全部为非吸烟区, 且管理到位。对非吸烟区吸烟行为,管理措施明确,管理行为到位
厕所 布局合理:步行30分钟范围内须有设置。 位置合理:位置相对隐蔽,但易于寻找,方便到达,并适于通风、排污 数量充足:厕位总量达旺季日均游客接待量的比率,男小便厕位可按每位0.8-1米的 宽度计量,5‰以上 厕所采用水冲或使用生态厕所的比例:100%,80%以上 残疾人厕位
本细则共计1000分,共分为8个大项,各大项分值为:旅游交通140分;游览210分;旅 游安全80分;卫生140分;邮电服务30分;旅游购物50分;综合管理195分;资源和环 境的保护155分。 5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950分
公园评定标准和建设规范
细则一: 细则一: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
专用外部交通标识: 专用外部交通标识:在颜色、外形上有别于一般交通标识 自配停车场地面积: 自配停车场地面积:10000平米以上 生态停车场:生态停车场系指有绿化停车面或绿化隔离线的停车场,或者使用生态型或环保型建筑材料修建的停车 场 设停车线,停车分区,车场内有方向引导指示标识 分设出入口:专人值管 停车场或码头美观,有特色或有文化性,停车场或码头与景观的协调性 进出口设置合理:进出口分设,不过分邻近,有利于游客疏散 游道或线路设置合理:线路设置形成环线,观赏面大,有利于游客游览 特色游步道:游步道设计特色突出, 有文化性效果 生态或仿生态游步道:全部游步道采用 游客中心: 游客中心:位置优越,设在主入口附近,方便醒目的地点 造型、色彩、外观与景观的协调性 造型景观化,能够烘托景观环境 造型、色彩、外观与景观相适应 规模:专用,且面积适应游客需要

河湖健康评价标书技术标

河湖健康评价标书技术标

河湖健康评价标书技术标
河湖健康评价技术标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项目背景与研究范围:简要介绍项目的来源和目的,以及研究范围。

2. 河湖概况:对所研究的河湖进行概述,包括地理位置、水系、流域特征、历史状况等。

3. 评价指标体系:详细说明河湖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选择依据、指标含义、计算方法、数据来源及如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等。

这个体系应该根据河湖健康评价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来制定,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4. 评价方法与模型:描述河湖健康评价的方法和模型,如指数法、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解释其原理和应用过程。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说明数据的收集渠道、质量评估、预处理和分析结果。

这可能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水质水量数据、生物多样性数据等。

6. 评价结论与建议:结合上述各方面因素,给出河湖的健康状况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7. 技术团队和管理制度:介绍参与本项目的技术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
验,以及企业相关管理制度。

8. 附件:附上相关的图表、图片和文档,以方便评委阅读和理解。

9. 投资方案和经济预测:如果项目被批准,你将会实施何种策略来实现你的计划并有效控制成本?你的财务预计将显示这些预期收益或节约是否可行。

以上就是基本的技术标书内容,具体内容和格式可能会因项目而异。

在准备标书时,务必注意准确性和专业性,尽可能提供详细的资料和数据,以便评委做出客观的评价。

河湖健康评价服务方案

河湖健康评价服务方案

河湖健康评价服务方案1. 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河湖健康评价服务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评估河湖的水质、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为相关部门和组织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以促进河湖的健康发展和保护。

2. 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河湖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

污染物的排放、过度开发、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等问题使得许多河湖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河湖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监测成为必要的举措。

3.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科学、可靠的方法来评估河湖的健康状况,为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推动河湖的保护与管理。

4. 方案内容4.1 数据采集与监测为了评估河湖的健康状况,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数据采集与监测。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水质监测:通过定期采集水样,测试水中的营养物质浓度、溶解氧、浊度等指标,评估河湖水质情况。

•生物监测:采集河湖内的生物样本,如水生植物、底栖生物等,通过对其多样性、种群结构和生态功能等指标的分析,评估河湖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人类活动监测:调查和收集河湖周边人类活动情况,如沿岸工业企业、农业排放等,评估人类活动对河湖的影响。

4.2 数据分析与评价在数据采集与监测的基础上,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以得出河湖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估结果。

•水质分析:基于水质监测数据,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指标,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是否存在污染以及污染程度。

•生态系统评估:通过生物监测数据和其他环境数据,评估河湖生态系统的状况,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等。

•环境风险评估:基于人类活动监测数据,评估人类活动对河湖的环境风险程度,指导相关管理措施的制定。

4.3 结果报告与决策支持根据数据分析与评价的结果,生成相应的结果报告,并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

•结果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编写详细的结果报告,包括河湖健康状况评估、主要问题及建议等内容。

•决策支持:根据结果报告,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推动河湖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决策实施。

河湖健康评价服务方案 (5)

河湖健康评价服务方案 (5)

河湖健康评价服务方案1. 背景介绍河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很多河湖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因此,对河湖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监测非常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套河湖健康评价服务方案,通过系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为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科学的河湖健康评价数据和决策支持。

2. 数据采集2.1 定量数据采集通过建立河湖监测站,利用现代化的传感器设备进行定量数据采集,包括水质、水温、溶解氧、浊度等参数。

监测站的位置应遍布河湖的不同区域,以覆盖不同水域类型和利用方式。

数据采集频率应根据河湖的特性进行合理设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2 定性数据采集除了定量数据采集外,还应进行定性数据采集,包括对河湖生态系统的植被调查、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密度和多样性调查等。

这些定性数据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态信息,对河湖的健康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数据分析3.1 统计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计算各项水质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以及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客观地评估河湖的水质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3.2 空间分析通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采集到的定量和定性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揭示河湖水质和生态状况的空间分布特征。

通过空间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为河湖健康评价提供更细致和全面的信息。

4. 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建立河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应包括水质指标、生态指标和综合评价指标,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权重来反映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

同时,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和指导意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5. 评价结果展示将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利用图表、地图等手段直观地呈现河湖的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

评价结果的展示应简洁明了,便于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理解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公布四川省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徽标(LOGO)征集活动评选结果的通知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公布四川省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徽标(LOGO)征集活动评选结果的通知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公布四川省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徽标(LOGO)征集活动评选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交通厅•【公布日期】2021.11.24•【字号】•【施行日期】2021.1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标注册正文关于公布四川省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徽标(LOGO)征集活动评选结果的通知各市(州)水利(水务)局,厅直水管单位,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诠释四川省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文化内涵和深厚底蕴,提高我省水利风景区和河湖公园的社会认知度,我厅自2020年公开征集四川省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徽标图案(LOGO)以来,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

到征集截止日期,共收到投稿作品近300件。

经网络投票和专家组评审,最终评出22幅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及入围奖,获奖作品通过商标注册后,拟作为四川省水利风景区和河湖公园徽标图案(LOGO)。

根据《关于征集四川省水利风景区和河湖公园徽标图案(LOGO)的通知》,现将获奖作品公布如下(同等奖项排名不分先后)。

一、获奖作者姓名(一)、四川省水利风景区徽标图案(LOGO)获奖作品一等奖(1名):方军;二等奖(2名):成都兰博旅游项目策划有限公司,刘中涛;三等奖(3名):赵圣松,刘金宝,北京明著广告有限公司;入围奖(5名):江冰,钱勇,苗波涛,张杰、黄婷,张谦。

(二)、四川省河湖公园徽标图案(LOGO)获奖作品一等奖(1名):王建春;二等奖(2名):赵圣松,熊仁海;三等奖(3名):李皓明,刘江平,尹会文;入围奖(5名):赵茂森,吴森保,贺桂保,孙海江,张杰、黄婷。

祝贺以上徽标(LOGO)设计获奖者,同时对所有参加本次徽标(LOGO)征集的所有设计者表示感谢,感谢各位对四川省水利事业的支持与厚爱,感谢你们的辛苦付出!二、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王炯:************138****0518杨雄:************180****9033邮箱:********************************附件:1.四川省水利风景区徽标图案(LOGO)获奖作品附件:2.四川省河湖公园徽标图案(LOGO)获奖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河湖公园评价规范编制说明四川省河湖公园评价规范编制组2017年9月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编制背景、目的和意义1、编制背景一是资源禀赋,水利风景区建设为河湖公园奠定基础。

四川地处我国西南腹地,是长江、黄河的重要水源地,素有“千河之省”之美誉。

境内共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2816条,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及以上天然湖泊29个,已建成水库8093座,水利风景资源得天独厚。

2001年以来,已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39个,省级水利风景区61个,初步形成覆盖全省主要江河湖库、重点灌区、水土流失治理区的水利风景区群落,已成为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美丽四川”的重要窗口,为河湖公园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基础准备。

二是主动探索,得到了上级重视和认可。

我们深刻把握水利部“河湖公园(水利风景区)是国家公园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向“河湖公园管理”纵深发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王宁常务副省长、曲木史哈常委、王铭晖常委专门就四川开展河湖公园建设进行了批示,省人大常委会刘道平副主任牵头提交了人大建议并参加了相关调研。

河湖公园试点建设工作先后列入了2016年、2017年四川省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台账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7年度工作要点。

省水利厅胡云厅长先后于2016年10月25日和2017年6月5日两次主持召开厅党组会,专题研究四川河湖公园建设工作,明确了由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勇蔺同志牵头,省农水局具体负责,提出了“做好河湖公园规划、建设工作,统筹谋划、上下协调、创新机制、全力推进”的工作思路。

三是积极对接,两省人大代表共同聚焦。

2016年7月,驻川、桂两省(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水利部专家到四川开展国家河湖公园建设试点现场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就2016年全国“两会”上,两省(区)全国人大代表分别提交的《关于建立国家河流公园体制,并将四川省作为试点地区的建议》(第1309号)等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了“调研及座谈会纪要”。

会议达成一致意见:尽快在四川启动国家河湖公园试点工作。

今年两会上,四川、广西等省全国人大代表又分别提交了相关议案,为四川河湖公园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

四是积极推进,已取得较为扎实的工作成效。

在水利部景区办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我们在河湖公园建设上已开展了以下工作:组织课题研究。

2014-2015年,完成河湖公园资源调查与建设规划研究及其相关的四个课题,并通过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审议;2016年,《四川省国家河湖公园研究及试点实施方案》纳入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台账,已完成。

坚持规划引领。

以省水利厅、发改委、环保厅、旅游发展委四部门文件联合印发《四川省河湖公园(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了将河湖公园打造成水利风景区升级版、助推四川国家公园建设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筛选试点区域。

遴选了凉山邛海-安宁河谷、青川青竹江等8个生态保护工作基础良好、山水文化自然资源基础丰富、河湖价值杰出、涵盖不同类型的水利风景区,作为优先开展河湖公园试点建设的区域。

起草实施方案。

起草了《关于推进河湖公园建设的意见》、《四川省河湖公园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将按程序印发。

强化宣传推动。

2016年以来,我省积极邀请中央电视台、黄河水利委员会新闻中心、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等多家媒体深入青川青竹江、绵阳仙海、西昌邛海等拍摄制作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建设宣传专题,在省级以上媒体发布宣传信息20多篇;连续两年召开全省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建设与管理工作现场会,每年组织全省规模培训班不少于1次,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的社会认知度不断增强,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制定评价规范。

会同省内外水利、生态、环保、旅游、社会、经济等领域专家共同研究并起草了《河湖公园评价规范(讨论稿)》,于2017年2月-3月先后邀请水利部、有关高校专家和部分试点地区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咨询研讨,并月2017年8月申报列入了2017年度四川省(第二批)地方标准制订项目立项计划。

2、编制目的通过制定《四川省河湖公园评价规范》,达到明确四川省河湖公园需要达到的资源条件和建设条件,科学评价河湖公园质量,规范河湖公园的建设和管理的目的。

进一步通过河湖公园建设,使我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不断加强,河湖资源利用更加科学,旅游配套更加完善,产业带动更加有力,社会综合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从而走出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河湖公园建设和发展道路,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为我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贡献力量。

2、编制意义制定《四川省河湖公园评价规范》,对科学评价河湖公园质量,规范河湖公园的申报和建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河湖公园建设是我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和省委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全面推进河长制的重要体现和抓手,是深入贯彻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具体举措。

一是顺应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客观要求。

河湖公园作为一种新型保护地类型,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适度利用,有利于保护和修复河湖生态环境,可以成为四川省长江生态屏障建设国家战略的关键项目,对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具有重大支撑意义。

二是符合四川生态省建设工作思路。

河湖公园建设是围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四川”总体目标、积极开拓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的具体体现。

三是推进河长制的重要抓手。

以河湖资源建设河湖公园,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凸显,政府和人民群众都乐见其成,对于河长制的推行有较强的助力。

(二)组织形式《四川省河湖公园评价规范》由四川省农田水利局提出,主编单位为四川省农田水利局,水利部景区办、广西社会科学院、华侨大学、四川省水科院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和我省首批河湖公园试点建设地区的主管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

组织机构如下:负责人:冉从恒总体架构审核:王斌建设内容及技术审核:李周顺主要编制人员:冉从恒、过竹、詹卫华、王斌、李周顺、李洪波、符全胜、周永清、唐亚辉、王炯、杨震、丁毅力、张钰佳四川省农田水利局是四川省水利厅直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是四川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且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农田水利局。

其职责之一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四川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办法》、《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水利风景区规划编制导则》(SL471-2010)等对全省已成水利工程进行管理,协调落实促进四川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有关工作。

多年以来,四川省农田水利局在河湖公园(水利风景区)工作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开展了多次试点工作,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和工作方法。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明确四川省河湖公园需要达到的资源条件和建设条件,科学评价河湖公园质量,规范河湖公园的建设和管理,结合四川实际,特制定《四川省河湖公园评价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四川省境内的河湖公园申报、建设管理、复核评价。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将理论研究、政策、法规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力求系统全面,争取为河湖公园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一套指标明确、条理清晰、科学实用的方法。

本规范分为7章,将四川省河湖公园评价的范围、内容、方法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

在编写过程中,水利部景区办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深得水利、生态、环保、旅游、社会、经济等方面资深专家的指导。

该规范主要参考了一系列与水安全保障、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经济发展、水管理落实以及水文化培育等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如《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SL300-2013)《水利旅游项目综合影响评价标准》(SL422-2008)等,详细阐述了河湖公园的定义、资源、功能、基本条件、评价标准、赋分标准等。

(三)主要工作过程2016年7月,《四川省河湖公园评价规范》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开展现场调研及资料调查;2016年11月,正式组建了《四川省河湖公园评价规范》编制工作组,并按程序开展工作;2017年2月-3月,完成了《四川省河湖公园评价规范》初稿,并在成都召开了讨论座谈会,邀请水利部、有关高校专家和部分试点地区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咨询研讨;2017年4-6月,根据咨询讨论意见,以及3月水利部原副部长翟浩辉一行专家和领导实地调研四川河湖公园试点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对开展了《四川省河湖公园评价规范》的修改工作;2017年7月,省水利厅向省质监局申报纳入2017年度四川省地方标准制订项目立项计划;2017年8月,省质监局印发《关于下达2017年度(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川质监函〔2017〕662号),明确将《四川省河湖公园评价规范》列入2017年度四川省(第二批)地方标准制订项目立项计划;2017年9月,完成《四川省河湖公园评价规范(送审稿)》、《四川省河湖公园评价规范起草说明》,申请专家评审。

2017年10月,四川省水利厅组织召开了《四川省河湖公园评价规范》研讨会,征求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水利部景区办、省内外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有关专家的意见,和试点地区主管部门的意见。

(四)主要起草人及所做工作二、编制的原则、主要依据和内容(一)编制遵循的原则遵循“政府引导、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规划先行、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成为推进河长制工作的重要作抓手,强化政府主导下的规划引领,做好统筹、顶层设计和社区参与,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二)编制主要依据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 噪声质量标准GB 50201 防洪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8978 污水排放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1577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 50594 水功能区划分标准SL252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422 水利旅游项目综合影响评价规范SL471 水利风景区规划编制导则(三)主要内容1、本规范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四川省河湖公园的术语和定义、功能、基本条件及评价,作为河湖公园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本规范适用于四川省河湖公园的评价、建设、管理和复核监管。

2、术语和定义河湖公园(River & Lake Park):由政府划定和管理的河流、湖泊及其沿岸山林、农田、城市(村镇)水岸等,以保护性开发建设河湖及其沿岸地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及其景观为目的,兼有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游憩和社区发展等功能,是实现河湖及其沿岸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区域。

河湖公园资源(Resources in River & Lake Park):指国河湖园范围内具有环保、科研、教育、文化、游憩等价值的相关要素,包括有形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及其景观,河湖沿岸城市、村镇等人类居住区域的水岸风貌,也包括无形的非物质文化形态的遗产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