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一凡摘要:在新一轮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意性的技术和创意性的内容将会促成信息经济转向成为创意经济的发展,这就是创意产业概念的核心所在。
把发展创意产业和发展制造业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发展创意产业提高制造业的文化含量,实现制造业的升级换代。
因此,中国不仅要建设成为学习型的国家,而且要建造成为创造型的国家。
北京市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确定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首都发展的核心产业,北京要成为创意之都。
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智慧是创意产业的主要资源。
因此,要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成为发展创意产业的关键。
实施以创新与创意为核心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对于大力推动北京现代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塑造和提升北京现代国际大都市形象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资源要素;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一、文化创意产业战略与发展1、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趋势近十年来,国际性产业在科技、经济和文化中出现互相渗透融合、双向互动的发展趋势。
英国布莱尔执政之后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旨在发展个人的创意,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开发知识产权,提高文化附加值,实现财富的增长。
进入21世纪,国际创意产业的发展在规模效益、相等资源优化、互动渗透、空间聚集呈现不断加速增长的趋势,呈现跨国的资本运作,产业结构的高度提升,组群化的产业分布状态。
“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对创意产业如新加坡采用创意的人力,创意的文化,创意的集群概念;韩国以政府主导相关部委的参与概念;台湾直接从英国的经验借鉴概念;香港调整创意模式适应亚洲地区不同国家具体的情况。
全球性的创意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地域性的积聚特征,在一些国际性的大都市周边产生出了一些带有全球意义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积聚或者中心区域”。
形成了世界经济转型升级运动,体现在发达国家把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型,形成了一个不平等的垂直分工体系。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兼新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路

案》 ,标志着 “ 文化 立 国” 战 略 的正 式确 立 。韩 国于 19 98 年提 出 “ 设计 韩 国” 战略 。新 加 坡于 20 00年 推 出 了 《 文 化复兴城市》 跨世 纪文化 发展 战略 。上 海通 过保护 性开发 老厂房 、老仓 库和老大 楼形 成 的创 意产 业集 聚 区 ,光复 路 创意仓库 、泰康路 艺术街 、八号 桥 、田子 坊 以及 13 老 场 93 坊等成为其 文化创意产业发 展的新地标 。
“ 意产业” 这一概 自2 创 0世纪 9 0年代提 出 以来 ,迅
速得到各方面 的认 可和 重视 。创 意产业 、文 化产 业和 文化
①文化艺术 ;② 新闻出版 ;③广播 、电影 、电视 ; 软件 、 ④ 网络及计算 机服务 ;⑤ 广告 会展 ;⑥ 艺 术 品交易 ;⑦ 设计 服务 ;⑧旅游 、休闲娱 乐 ;⑨其 他 辅助 服 务 。显 然 ,北京
价值 。
当然 , 同传 统的 国家和地 区对 于文化 的理 解是 多元 不
化的 ,这也意味着不 同 国家和地 区确定 的文 化创 意产 业行 业范 围不 一定 相 同。根 据 《 京市 文化 创 意 产 业 分类 标 北
2 09. 0 3
说 ,网络 等媒 介产业 的生存 能力 取决 于 “ 内容” 的创造 和 消费 ,内容 产 业 已成 为 文 化 经济 传 播 交 流 的 “ 础 的基 基
区域 经济
学术论丛 20 第9期 ( 09年 总第50 2 期)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发 展 研 究
兼 新海淀 区文化创 意产 业发展思 路
蒋海军
( 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北京
[ 摘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力研究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力研究摘要:文化创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而创新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对该产业愈发重要。
因此,本文欲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力进行评价,进而指出影响创新力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力;多元回归模型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5-0001-030 引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地位逐渐显现出来。
甚至在美国有“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这样一句话来表现其重要性。
美国经济学家罗默(1986)在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塞缪尔·亨廷顿(samnel huntington)研究基础上,详细地阐述了创意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他指出创意不仅会催生出很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而且还能增加更多创造财富的可能,他认为好创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甚至是社会发展的活水源泉。
对文化创意产业来说,它是通过其产品和服务来实现其价值的,而创意产品或服务要被市场接受,就必须有好的创意。
因此,一个适合市场需求的“好创意”即创新能力对该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有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人力资源等多种因素,但是大部分文献的研究结果显示创新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最为突出。
本文从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力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创新力的主要因素,继而探讨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力的战略对策。
表1是本文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力提出的相关指标,这四个评价指标可以很好的评价一个产业的创新力,同时也能取得可以定量评价的数据。
1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力的回归分析1.1 数据收集及整理本文在北京统计信息网的2012北京统计年鉴板块搜集到北京市2004年至2011年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等相关数据。
由于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力的因素多于两个,因此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分析。
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1. 引言1.1 北京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北京文化产业作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京文化产业是北京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北京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文化产业是北京市的软实力和文化品牌之一,在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吸引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文化产业还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繁荣与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加大对北京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北京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现状分析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和政治中心,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传统。
其文化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力量。
目前北京文化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北京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着区域不平衡的现象。
虽然在城市中心地区,如东城区、西城区等,文化产业规模较大,文化活动丰富多样,但是远离城市中心的郊区和新城区,文化资源相对匮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这种区域差异不利于整体文化产业的均衡发展。
北京文化产业还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传统文化产业占据主导地位,而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较为缓慢。
尤其是在数字文化、创意设计、网络文化等领域,北京文化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亟需加强创新能力。
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也存在一定挑战。
虽然北京拥有着众多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但是文化产业人才缺口依然存在,尤其是对于新兴领域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文化产业从业者的素质和能力也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
北京文化产业面临着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人才短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人才,推动创新,拓展市场,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加强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实现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为文化产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激励措施。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影响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作为新兴的经济增长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是衔接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以及城市功能的重要环节,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着重大意义。
本文从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入手,回顾以往文献,分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找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不足和障碍,进而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结构;城市功能Abstract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s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in the capital, show the good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nd the great potential of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of the capital economic growth.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y scale and influence has become the measure of a country or city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high and low important symbol. As a new economic growth the rising sun industry,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s to promote the urban competitiveness of strategic industry and the pillar industry,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cohesion i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important link of the function of the city, for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and upgrade ha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from the definition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of previous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find out the Beijing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face the insufficiency and the obstacles, the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Keywords: Beij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Economic structure; Urban function目录1 引言 (4)2 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 (4)3 文化创意产业文献综述 (5)4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6)4.1环境优势 (6)4.2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类型 (7)4.3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不同发展模式的实现形式 (7)4.3.1市场演化型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实现形式 (7)4.3.2政府驱动型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实现形式 (8)4.4北京创意产业不同发展模式的比较 (8)5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不足和障碍 (9)5.1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事业发展抑制 (9)5.2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教育脱节 (9)5.3文化创意产业观念障碍 (9)5.4体制机制障碍 (10)5.5政策障碍 (10)6 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10)6.1深化改革,着力解决体制机制问题 (11)6.2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11)6.3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模式 (12)6.4着力建立中心城区创意设计产业区 (13)6.5立足本土,加快人才培养 (13)6.6破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资金难题 (14)结论 (15)参考文献 (16)1 引言2010 年,意大利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把文化创意产业定为重要突破口,促进产业出口。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问题研究

B e i j i n g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o f i f n a n c e a n d c o mme r c e , B e i j i n g , 1 0 1 1 0 1 , C h i n a
Abs t r a c t : Cu l t ur e c r e a t i ve i nd u s t r y i s c o ns i d e r e d t o b e t he 2 1 s t c e nt u r y gl o b a l o ne of t he mo s t p r o mi s i ng i n d us t r y ,c ul t ur e c r e a t i v e i n d us t r y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 h a s s p r e a d c u l ur t e , e x pa nd c ul t u r a l t r a d e a n d r e s h a p e t h e c o u nt r y o r c i t y i nt e ma t i o n a l i ma ge o f t he mul t i p l e s i g ni ic f a nc e.
2 0 1 3 年 第7 期 总 第1 6 7 期
中 国 观代 孝 装 备
S C S N N 1 1 1 6 7 2 . 1 4 3 8 4 99 4 / T
.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 国际化问题研究
于 净
北京财贸职业学 院广告 艺术学院 北京 1 0 1 1 0 1
摘 要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被 认 为 是 2 1 世 纪 全 球 最 有 前途 的 产 业 之 一 ,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国 际 化 发 展 具 有 传 播 文 化 、扩 大 文 化 贸 易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摘要文化创意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北京市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突破口。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于“十一五”期间就被确立为重要的战略发展目标,经过“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仍然为北京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自相关性进行测度,并且构建空间截面模型,对收敛性进行分析,从而系统地探析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进一步探究影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发展的因素,同时分析各影响因素在地理空间中的溢出效应。
继而通过构建空间联立方程,进一步探析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增长间的交互影响作用。
研究表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年收入在各区域间差距较大,呈现出中心高、四周低的现象,产业空间自相关性不够显著,大部分区域显示出低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特征。
但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存在α收敛和绝对β收敛性,区域间表现出缓慢收敛的趋势。
其中,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发展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金融、消费、创新、借贷及公共设施因素却显示出抑制作用,表明各区域在多种要素的分配上可能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虽然区域间的人才交流有助于减弱该种负向影响,但仍不足以形成正面效应。
另外,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各影响因素溢出效应显著性不高,除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程度表现为正向溢出效应,其余均为负向溢出效应,呈现出资源回流的现象,在区域间形成恶性循环。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空间滞后因子的单向影响为负,交互影响为正,并且现阶段的人力资本配置有助于削弱空间负向溢出效应,但是效果不够明显。
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北京市在经济发展、金融增长、银行借贷、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等多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促进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高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北京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经济活力为助推动力 、以现代技术为实施
手段的北京文化创意企业空间载体发展模
近年来 , 北京 已建设 多个文化创意企业
聚集区。 有以 软件 、 网络与计算机服务为特
色的中关村创意先导基地 , 有以艺术品交易
为对 自身发展 战略决策的影响。以个 体或
▲ 基金 项 目:北 京 市教 育委 员会科技 计 划 面上 项 目资助 课题
( KM 2 0 1 3 1 1 4 1 7 0 1 1)
私营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应充分发挥以市场
需求为导向的优势 ,而 以国有独资或国有
控股为主的大型企业则应充分发挥资本富
《 北京 “ 十二 五”时期 发展规划 》中已明 确 表示 , 北 京文化创意 产业将是 北京实施
产业结构升级 和经济增长 方式转 变的一个
作 为全 国的 文化 交流 中心 ,北 京 已 起 到 引领 全 国文 化消 费观 念 和潮 流的作 用 , 日益 高涨 的需 求状态 正助 推 文化 创 意企 业 的蓬勃 发展 。 北京 市统 计 局近 期 发布 的统 计 数据 表 明 ,北 京城 乡居 民的 文化 服务 类 消费 指数 所 占比重有 明显 上 升趋 势 , 具 有文化 底蕴深厚 、 彰显时 尚个 性 、科技 含 量较 高 的文 化消 费服 务 已成
◆ 中 图 分 类 号 :F 0 6 1 .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足 、资源深厚和研发实力雄厚的优势。 目 前 ,北京仍需继续对北京特色 品牌价值进 行培养 ,对 自身企业战略决策进行长期规 划 ,以形成具有 国际竞争力 的跨 国文化创
意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文化创意产业凭借其创新性、高附加值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我国文化中心的市,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为研究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本文从其发展历程出发,分析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并提出进一步推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产业聚集区;人才储备
一、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
自市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比重则不断下降,一些高污染的重化工业开始远离城市,而第三产业就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高科技产业迅速壮大。
2001年,申办奥运成功,开始规划建设更多的文化和体育场馆设施,在满足奥运赛事的同时,也改善了文化设施建设长期滞后于城市发展需求的状况,这为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持作用。
2003年,中国开始进行文化体制的改革。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各个文化领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到2005年,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具备相当的产业基础,发展潜力日益显现。
2006年,《市“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纲要》的出台,这意味着市政府认识到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性地位,并开始从政策层面大力支持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其中,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发展也受到重视。
市先后认定了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分布于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和旅游、休闲娱乐等八个行业。
二、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1.产业整体规模稳定增长
从产业的整体规模来看,市文化创意产业正在稳步增长。
一方面,自2008年至2013年,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年增加值呈现出连续的上升趋势。
市文化创意产业2008年的增加值为1346.4亿元,而2013年,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则达到了2406.7亿元,其规模扩大了78.75%,可见其增长的态势。
另一方面,市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近几年的波动并不明显,基本维持在12%的水平上,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在市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在市的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2.行业布局存在失衡
从资产总额来看,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播、电视、电影,和新闻出版行业的资产总额较大,三个行业的资产合计11382.4亿元,占2013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资产总
额的62.43%,是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产业,特别是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占有极大的比重,非常具有优势。
相较之下,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艺术品交易和文化艺术行业的所占比重则很小,呈现出明显的劣势。
从收入总额来看,收入较高的行业分别是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其他辅助服务等行业,收入总额合计为7141.4亿元,占2013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利润总额的61.26%,而其它行业的收入总额尚不及这三个行业的总额。
表2 2013年市文化创意产业活动单位的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市统计信息网。
3.从业人数逐步增加
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数亦在不断增加,2008年有107万人从业于文化创意产业,之后每年以近10万人的规模增长,到2013年为止,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数已经达到了161.7万人,较之2008年增加了54.7万人。
从从业人员的分布情况来看,不同行业从业人数的增长情况存在差距。
相较而言,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旅游、休闲娱乐的从业人数较为稳定,5年间的增长幅度较小,变化幅度不超过2万人。
但仍有行业的从业人数近年来大幅的增加,如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文化艺术,设计服务和广告会展等,特别是具有最多从业人数的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2013年的从业人数达75.7万人,较2008
年的39.8万人增加了35.9万人。
表3 2008年-2013年市文化创意产业
各行业的从业人数(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市统计信息网。
4.产业聚集区不断发展
经过四批次的发展,市已认定了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这些产业聚集区自身的特点鲜明,广泛分布于各行业。
到目前为止,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集聚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2013年,30个聚集区的742家文化创意企业实现收入1407.8亿元,占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的12.07%。
2014年,市又开始推动功能区建设,发布了《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提出建设20个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的目标,为产业聚集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三、促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为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并使其最终成为具备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可以从产业自身发展和政府保障两个方面来促进。
1.促进产业自身的发展
(1)形成产业集群
为了进一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发挥聚集效应,可是尝试搭建网络和数字化的交易平台,这样既有实体创意产
业园区作保障,又有虚拟的文化创意平台作支撑。
一方面,这可以集量来自企业、科研机构和个体创意者的技术成果和创意作品,提供展示和出售的平台;另一方面,这也会吸引大量的消费者,既可以是来自国的消费者,亦可以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消费者,促使企业和消费者进行直接的、有针对性的交流与合作。
(2)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链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较其他产业相比,各环节间的关联性更强,若出现某一环节的缺失,将会严重影响整个产业链。
因此,文化创意企业应该不断加强并完善自身的产业链,对于薄弱环节要利用多种方式,如借助相应组织和机构的资源等进行化解,并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解决产业链缺失的问题。
2.发挥政府的职能
为发挥政府文件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市政府可以从人才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和资金保障等方面采取措施。
(1)提供人才支持
首先,可以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设立专门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学科和学院,同时促进教育和科研团队的建设。
其次,促进文化创意企业、学校和相关机构的合作,让学校培育的创意人才进入企业实习,积累经验,同时请从事文化创意的
人员到学习、相关机构进行授课、举办讲座,加强企业、学校和机构的整体合作。
最后,通过举办培养文化创意的相关赛事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2)保护知识产权
在研发、设计文化创意产品的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研发成本很高,但当产品投入生产后又极易被复制,成本较低,因此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足,则会让从业人员承担巨大的风险、甚至是损失。
为减少这方面的损失,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对盗版、侵权等行为予以打击,对支持的行为予以鼓励,从知识产权保护的方面,为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钱光培,高起祥.发展文化产业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抉择[J].社会科学,1997(04).
[2]京成,王主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M].:社会科学文献,2012.
[3]孔建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J].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研究,2008(2).
[4]建盛主编.蓝皮书:文化发展报告(2012-2013)[M].:社会科学文献,2013.
[5]望舒.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解与发展要务[J],观察,2006(3).
[6]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型中国的战略选择[A].人民日报,2006-12-29.
作者简介:玉茹(1989- ),女,省市人,专业:国际贸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