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文艺评论-评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的阅读评论500字

骆驼祥子的阅读评论500字首先,小说的故事情节非常引人入胜。
故事的主人公骆驼祥子是一个普通的下层社会人物,生活在破败不堪的社会环境之中。
为了生存,他转来转去,做过许多各种各样的工作,但最终还是陷入了一种生存的困境之中。
小说通过骆驼祥子的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破败、贫困和绝望的真实面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同时,小说还通过祥子与其他人物的交往,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生活境遇,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有趣。
通过骆驼祥子这一形象,作者揭示了当时下层社会人物的生存困境和内心世界,引起了读者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主人公骆驼祥子是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灰暗下层社会形象,他勤劳朴实、善良正直,但同时也因为环境的限制而不堪重负。
作者通过描绘祥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同时,作者还通过描写骆驼祥子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和交往,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比如,祥子的女人荣子、老头子、四眼子等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更多的戏剧性和真实感。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绘,作者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感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作者的写作手法也非常独特。
小说以其鲜明的社会写实主义风格和深刻的现实主义思想,深受读者喜爱和赞誉。
作者以简洁明快的文字,展现了北京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环境和人文风貌。
他通过对骆驼祥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真实描写,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使整个故事更加饱满和生动。
同时,作者运用大量的对话和描写,使小说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他对细节的把握和情节的推进,使整个故事紧凑而又有序,读者阅读起来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深受其吸引。
总之,骆驼祥子是一部鲜明的社会写实主义作品,其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作者的写作手法也非常独特。
通过对骆驼祥子的故事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的评论,我相信这部小说将继续受到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骆驼祥子文学赏析与评价

骆驼祥子文学赏析与评价骆驼祥子文学赏析与评价《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下面小编为您带来骆驼祥子文学赏析与评价,欢迎阅读!骆驼祥子文学赏析与评价篇1《骆驼祥子》结构严整、主线分明,小说的展开很好地做到了前呼后应;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手段,细腻地描写了人物的心理状态;语言朴实自然、准确丰富、生动明快,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人力车夫是现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创作对象。
老舍与众不同地放弃了评判者这一居高临下的姿态,真正深入到了祥子实实在在的生活,深人到了祥子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从而通过祥子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透过祥子的心灵来感受这个世界,使得车夫们的生活变得立体而细致,典型人物也因此而具有了心灵深度。
祥子来自农村,带着农民特有的质朴、固执和愚钝。
随着故事的展开,祥子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淳朴木讷一步步变得粗鄙不堪。
因为有着大量细致而立体的生活细节刻画,有丰富细腻的内心描写,他的堕落过程就更让人觉得是真实而必然的。
这也是其艺术感染力的基础。
小说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祥子个性沉默、坚韧乃至木讷,但心中却有杆秤,心理描写恰恰也就突出了他的这种性格。
老舍没有局限于直接的剖析,写出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而是结合着情节的发展,采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来刻画他的心理变化:或通过简短的对话来表现,或通过具体细微的动作来揭示,或借助别人的眼睛和话语来反映,或借助景物的变化来衬托。
这样的心理描写,既贴近了人物性格,又联系了情节发展,从而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立体而丰富的祥子的内心世界。
“京味儿”语言可以说是老舍最具标志性的特色。
老舍最善于从北京口语中提炼出自己特有的语言,形成幽默、洗练、优雅,略带稚谑”的“京味儿”语言。
简洁朴实、自然明快是其最大特色。
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
从开篇对于北平洋车夫“门派”的引言、到虎妞筹办婚礼的民穿的交代,从对于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骆驼祥子拉车路线5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
名家简短评论骆驼祥子

名家简短评论骆驼祥子《骆驼祥子》这本书啊,真的是个宝。
说实话,光是听名字就觉得有点意思。
祥子,一个普通的拉车小伙子,心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想着能有辆自己的骆驼车,日子就能翻身,真是太励志了。
可这小子,干活儿认真,力气大,性格也好,偏偏命运对他没那么友好。
想想啊,哪儿有那么容易的事?社会的黑暗面一点一点把他的梦想压得喘不过气来。
读这本书的时候,总能感受到他心里的那股火,真是让人心疼。
书里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让人哭笑不得。
有的老好人,真的是为了生活而忙碌,心里却想着怎么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还有那些狡猾的角色,真是把人看得透透的,心里想着怎么从祥子身上捞点好处。
生活的残酷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看着祥子从最初的意气风发,变得越来越无奈,心里总是有种说不出的惆怅。
就像生活中那些一开始意气风发的小伙子,经过一番波折,最后可能只能咽下自己的委屈,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有时候我在想,祥子不过是个拉车的,为什么能让我如此动容呢?因为他身上有一种坚持,哪怕再艰难,他依然不放弃。
大家都是为了生活在奔波,干嘛不能对自己狠一点呢?可惜呀,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他的经历就像在告诉我们,生活这趟列车,根本不是你想坐就能坐的。
读完后,不禁让我想起那些追梦的年轻人,拼尽全力,却有时只得到一声叹息。
书中最打动我的,不只是祥子的遭遇,还有他那份淳朴的执念。
明明知道前路艰难,却仍然要拼命去追寻梦想。
这种精神让我想起了许多生活中的小故事。
有的人拼命工作,却依然生活得不如意;有的人默默付出,却未必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祥子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每个人心底那份不甘和挣扎。
就算知道命运无常,但追梦的心却从未停过。
再说书里的描写,哇,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北京城。
那种气息,那种市井的味道,让人仿佛能听到车铃声和市民的叫喊声。
人们在忙碌,生活着,有欢笑也有泪水,真是人间百态。
有时觉得祥子就像是那座城市里的一个缩影,拼命向前,却总是被现实拖着后腿。
品评骆驼祥子

品评骆驼祥子第一篇:品评骆驼祥子1936年,老舍。
《骆驼祥子》为我们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小说的成功在于作家精心刻画了祥子、虎妞等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生形象。
祥子正直善良、有骆驼一般的坚韧精神。
虎妞霸道泼辣,心理变态,却有着自己的苦闷和追求幸福的愿望。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非常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
小说通过对20年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个人力车夫悲惨遭遇和命运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剥削阶级对下层劳动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同时提出了城市劳动人民如何争取解放的重要问题。
祥子是小说着力塑造的主人公。
他原是破产农民,进城后当了人力车夫。
那时他勤劳、不屈、好强,有着执著的生活理想。
初到北京城时,尽管祥子已经经历了生活的打击,但他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他“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做了人力车夫以后,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因为他天真地幻想:“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就可以不受车主剥削,就能过上“独立”、“自由”的生活。
为了这个希望,他风里来,雨里去,拼命拉车,省吃俭用,终于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然而,好景不长,军阀混战,夺去了他的车,毁了他的理想。
经受了这次生活打击之后,祥子没有灰心,为了能再度买车,他又开始“像一只饿疯的野兽”,早出晚归,多拉快跑。
但祥子依旧没有料到,在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包围下,下层小人物总是被敲诈、被捉弄。
就在祥子没日没夜地再次向着自己的理想冲击的时候,又因进步的曹先生受到政治迫害,牵连了他,反动政府的侦探趁机上门敲诈,拿走了他打算买车的全部积蓄。
这次打击,使祥子精神上受到了不小的挫伤,“他好像是死了心,什么也不想”;但很快,祥子还是挣扎着又重新站了起来。
后来,他在虎妞的资助下,有了一辆自己的车,尽管因为这车是祥子用牺牲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换来的,他拉着它心里很不舒坦;但祥子毕竟还是有了自己的车,他总算是圆了自己的买车梦。
赏析点评《骆驼祥子》

祥子曾经是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
小说一开始,关于他的外貌的描写,关于他拉车的刻画,都写得很有光彩,简直成了青春、健康和劳动的赞歌。
小说又以更多的篇幅,描绘祥子美好的内心世界。
当他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给摔伤了;他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在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给老马小马祖孙两代买羊肉包充饥,又倾注着对于苦难的伙伴真诚的关切和深沉的同情。
这些段落,用朴实无华的笔墨,描写了祥子好的品质。
作家甚至用了奇特的比喻形容这个人物:“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
” 然而在这个地狱里都会是个好鬼的祥子,在人世间却没有能够始终成为一个好人。
随着生活愿望的破灭,他成了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
“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他掏坏,打架,占便宜,为了几个钱出卖人命。
拉车曾经是他唯一的指望,后来却憎恨拉车,厌倦拉车。
连他的外貌,也变得肮脏了。
小说结束时他已经沦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而在祥子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中,最重要的是生活态度的改变。
他从来不是一个有觉悟的劳动者,更不是什么英雄,但买辆车做个独立劳动者的愿望,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于命运的反抗,和改变低贱处境的努力,他不向命运低头,他要强,他追求自己的理想。
最后却完全安于命运的安排,“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
他向生活屈服了,忍受着一切侮辱与损害,而没有任何怨尤。
祥子被剥夺掉的,不仅是车子,积蓄,还有作为劳动者的美德,还有奋发向上的生活意志和人生目的。
在这里,美好的东西的毁坏不是表现为一个品格高尚的英雄在肉体上的死亡,而是人物的高尚品格的丧失殆尽,即精神上的毁灭。
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
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所属的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
祥子的形象,是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画面上,在他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系中凸现出来的。
《骆驼祥子》书评(5篇)

《骆驼祥子》书评(5篇)第一篇:《骆驼祥子》书评初二四班汤沂睿《骆驼祥子》书评《骆驼祥子》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祥子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后来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
理想第一次破灭。
他想方设法逃出去后,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了。
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他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疾病就缠着他,他指的陷入了生活的陷阱,自甘堕落。
总结祥子的命运三部曲就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这部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祥子。
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
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
但最后,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他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
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
书中通过直接对祥子拉车时的样子进行描写,并间接对其他拉车人的样子进行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从而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祥子是一个老实、健壮、坚忍的人;通过对祥子细致的人物描写,和大量的对周围环境的生动的描写,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相结合,从而生动传神的写出祥子的坚忍不拔、吃苦耐劳;通过对祥子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和肖像进行描写,各种人物描写相结合,生动形象的写出祥子以前的积极向上、为梦想努力拼搏变成后来的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
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下层劳动者生活空间的威压下,从农村来的原本憨厚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祥子最终变得自甘堕落。
书中有许多精彩的句子,如:“四外什么也看不见,就好像全世界的黑暗都在等着他似的,由黑暗中迈步,再走入黑暗中;身后跟着那不声不响的骆驼。
”这里运用了暗喻,四外的黑暗就是这个社会的黑暗,从“由黑暗中迈步,再走入黑暗中”中可以看出他在走,在挣扎,在对黑暗的社会进行反抗;但是由于意志是盲目的,所有挣扎注定是没有结果,最终还是回归于“无”,也就是“再走入黑暗中”。
骆驼祥子文学评论500字

骆驼祥子文学评论500字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由老舍先生创作。
作品通过对一个普通车夫骆驼祥子的生活描绘,展现了旧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挣扎,以及他们面对命运的不屈精神。
首先,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值得称赞。
老舍以骆驼祥子为视角,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他的生活经历,从勤劳努力的车夫,到被生活压垮的绝望之人,其间的转变让人深感同情。
同时,骆驼祥子的形象也充满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他既有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又有着对现实的无奈和妥协,这种形象让人深思。
其次,作品的社会意义也非常重大。
通过骆驼祥子的经历,老舍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尤其是对待底层人民的冷酷和无情。
骆驼祥子的遭遇,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无数底层人民的命运,他的作品是对那个时代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再者,作品的人性关怀也让人感动。
尽管骆驼祥子的生活充满了困苦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这种精神让人敬佩。
同时,老舍也通过骆驼祥子的故事,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深深同情和关怀,这种关怀让人感受到人性的温暖。
总的来说,《骆驼祥子》是一部充满艺术魅力、社会意义和人性关怀的文学作品。
它以其深刻的主题、生动的描绘和独特的人物形象,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思考。
评论骆驼祥子的文章

评论骆驼祥子的文章小说以骆驼祥子为主角,通过对他艰难生活和不屈精神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普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
在小说开始的时候,骆驼祥子是一个背不直身子、面色憔悴的人。
他从小就生活在贫穷落后的农村,为了生活他从乡村来到城市。
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磨难之后,他渐渐变得坚强起来。
他不屈不挠的努力工作,勤奋和节俭的生活态度最终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他以其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精神,最终取得了成功,同时也揭示了社会阶层分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底层人民的艰难处境。
骆驼祥子的生活是贫困悲惨的,但他的人生却充满了对困境的执着和对命运的抗争。
从小镇到城市,从贩卖炭火到买卖毛驴,他一直在为了自己的生计而努力着。
小说中,他执著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但在逐渐懂得了生活的残酷后,他也开始感到困惑。
在城市的生活中,他处处碰壁,遭受了命运的打击和社会的欺凌。
然而他却从不放弃自己对生活的希望,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与努力。
他始终不愿向生活低头、不愿接受现实的逼迫,他追求着自己的理想,追求着自己的尊严。
正是这种执着和坚持,让他在艰难窘迫的环境中逐渐成长,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通过骆驼祥子的故事,老舍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划分和城市化进程中底层人民的苦难。
通过骆驼祥子这个形象,老舍不仅塑造了一位形象鲜明的底层劳动者,更更不仅挖掘了他们内心的矛盾和斗争,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当时社会阶层分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底层人民的苦难和困境。
在小说中,骆驼祥子的形象鲜明而生动,他日常的生存状态和奋斗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读者内心的共鸣。
他的形象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命运的扭曲,也让人们体会到了一份对生活不屈不挠的勇气和坚守。
不仅如此,《骆驼祥子》还通过骆驼祥子的故事,传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底层人民的深情关怀。
在小说中,老舍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法,深刻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分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底层人民的艰难处境。
通过对骆驼祥子艰难生存状态的描写,他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城市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也让人们对社会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评论
评《骆驼祥子》
——从幽默中感受悲凉
《骆驼祥子》叙述了一个本是有理想,有目标,懂得奋斗进取的大好青年,但经过“三起三落”的波折,车没了,老婆去了,就连最后唯一根支撑他精神世界的支柱也倒了——小福子的自杀,这时他彻底的堕落了成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作者在这一书中描写祥子的悲惨遭遇时不乏幽默,在幽默中表现悲凉的情怀更令人感伤。
在小说中有许多地方出现幽默的因素。
如在语言描写方面:“哼,你这个傻小子。
你个傻骆驼!地道窝窝头脑袋!受苦的命!”从这一简单的口语中,能让读者在脑海中形象地浮现这么一副画面:祥子正拖着骆驼,人与骆驼并立在一起,而且两者都呈现傻傻呆呆的样子。
这生动的语言描写,刻画出的这么一个愣头青的画面,令读者禁不住想笑,但在笑了之后,再想想当时祥子的生活,不禁泛起了对祥子深深的同情。
在心里描写方面:在祥子拉曹先生的车的过程中遇到一个小子骑着自行车在后头跟行着,“好几次,祥子很想抽冷子闸住车,摔后头这小子一交,但是他不敢,拉车的得到处忍气。
”这一心理描写会令读者不禁产生一种联想,想象那小子无缘无故被摔出去时,那身在半空三百六十度打转,最终头朝地,嘴吃泥得摔在地上的狼狈样,不禁会令人捧腹大笑。
但祥子不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阶级制是多么的严重,穷人面对有钱人时总是要忍气吞声。
还有在虎妞欺骗祥子说自己有了身孕,并威逼利诱他,要
祥子娶虎妞。
当祥子陷入这个陷阱之后,作者以这么一句话描写了他当时的心情:“他不愿再走,不愿再看,更不愿再陪着她;他真想一下子跳下去,头朝下,砸破了冰,沉下去,象个死鱼似的冻在冰里。
”祥子这一心理想法显示,他为了摆脱这丑妞的纠缠,他宁愿当一条冻在冰里的死鱼,也不愿娶虎妞。
这一想法不禁令读者觉得有点可笑,同时又对祥子的遭遇感到无奈与怜悯。
在行动描写方面:祥子是一个从农村到城市打工挣钱的青年,他凭着自己年轻力壮又能吃苦,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他向人力车厂租车拉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但这个普通的愿望却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实现。
好不容易拉上自己的车,又遇上军阀抢车,自己也被抓了去,当他逃回来之后,一切又重头开始,愿望依然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当祥子攒够钱的时候,钱又被侦探骗了去。
落魄无奈的祥子被逼娶了车厂主的女儿虎妞,一个比自己大十五岁的老姑娘。
看着这一切倒霉的事都接二连三发生在祥子身上,会使读者产生一种像是在看倒霉熊的经历,不觉地笑了一下,之后回顾到祥子的悲惨结局,笑变成了苦涩的笑。
在修辞手法方面:祥子与虎妞新婚之后“他想不起哭,他想不起笑,他的大手大脚在小而暖的屋中活动着,象小笼里一只兔子,眼睛红红的看着外边,看着里边,空有能飞跑的腿,跑不出去!”作者将新婚后的祥子比喻成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兔子,既形象又贴切,兔子本是擅跑的动物,正好形容祥子喜欢拉车到处跑,但很不幸,兔子被关在笼子里,极其生动的描绘出祥子渴望出去劳动但又被虎妞困住的无奈。
读者可从这一比喻感到一定的幽默感,但同时也体会到祥子心中的无奈。
在虎妞的帮助下,祥子又拥有了一辆车,可是好景不常,虎妞难产而死,为了料理后事,祥子卖掉了车子,一切又回到原始状态,只不过经过这一次的打击,祥子已不再是从前那个充满希望,富有朝气的祥子了。
虎妞死后,祥子被夏太太再次引诱而染上疾病,加上自己一直暗恋着的小福子在痛苦中死去,祥子的生命里已经看不到一丝希望,他被社会无情地抛弃,他只能在别人的社会里游离、堕落。
这就是祥子的命,也是穷人的命。
小说中写到:“穷人的命,他似乎看明白了,是枣核两头尖: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了老了能不饿死,很难;只有中间的一段,年轻力壮,不怕饥饱劳碌,还能像个人似的,在这一段里,该快活快活的时候还不敢去干,地道的傻子;过了这村便没有这店!”作者将穷人的命比喻成一个枣核,命与枣核,两者本来完全没有任何的关系,很难想象如何把两者用比喻联系在一起,于是读者会以此来嘲笑作者的比喻,觉得其牛头不对马嘴,但看完比喻的解释后,笑容消失了,换来的是一脸的凝重与沉思。
祥子的遭遇是悲惨,小说的描述是幽默,在幽默中突出悲凉的情怀,更令人感同身受。
这是《骆驼祥子》一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