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考研政治试题(文科)答案及解析
政治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

政治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每天收获小进步,积累起来就是大进步;每天收获小幸福,积攒起来便成大幸福。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政治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其创始人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德国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他们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选择了充满荆棘坎坷的革命道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因为 ( )A.德国是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B.他们对时代有着超越常人的认知能力C.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D.他们拥有优良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2.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
命色着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白马非马”这一命题的错误在于( )A颠倒了事物形态和功能之间的关系B了事物共性和个性之间的联系C混淆了事物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区别D模糊了事物本质和现象之间的联系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关于()A. 总体的人在总体的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原理B.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原理C. 人民群众的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原理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勤思考研解析】材料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要体现出来的是人民群众的作用,体现出的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所以答案为D。
4.《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于1867年9月在汉堡出版,其影响力历经150年风雨而不衰,至今对我们分析、理解现实经济问题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十分丰富,其中“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的理论是()A. 剩余价值理论B. 价值规律理论C. 劳动二重性理论D. 商品二因素理论【答案】C【勤思考研解析】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
199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政治考试

199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政治考试一、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每一小题1分,共17分)1.学习《政治常识》,必须掌握、运用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
因为A.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阶级现象是阶级社会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政治现象C.它是马克思主义者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的唯一正确的观点和方法D.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剥削阶级2.第三世界国家主张国际经济新秩序应当建立在A.平等互利的基础上B.自力更生的基础上C.团结合作的基础上D.和平稳定的基础上3.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这说明A.只要存在社会分工,就必然存在阶级B.阶级的划分是根据人们的实际生活状况C.阶级产生于近代产业革命D.经济关系的不同是阶级差别存在的基础4.在下列有关国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B.任何一个国家的性质都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C.同一性质的国家一般都采取相同的政治制度D.国家的对外职能主要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5.在下列有关当代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制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是由其国家管理形式决定的B.资产阶级政党通过竞选的办法上台执政C.英国的工党和自由党轮流执政已达60年D.美国是由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议员席位的政党上台组织政府6.资本主义的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的共同点是A.国家元首拥有实权B.政府对议会负责C.国家元首有权解散议会D.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7.比较美国和英国A.美国是实行两党制的国家,英国是实行多党制的国家B.美、英两国的政府都对议会负责C.美国的政府首脑是总统,英国的政府首脑是首相D.美、英两国都采取民主共和制的形式管理国家8.南北对话是指A.南半球国家和北半球国家之间为发展各自的民族经济而进行协商对话B.欧洲、北美洲国家和非洲、南美洲国家之间为解决债务问题而进行协商对话C.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围绕发展问题而进行协商对话D.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围绕和平问题而进行协商对话9.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家获得了更多的剩余价值,同时工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一部分工人还持有5%左右的股票。
199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政治考试(文)

199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政治考试(文史类)一、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每一小题1分,共18分)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指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是A.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B.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C.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D.坚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A】2.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从1991年起,实施普及法律常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二个五年规划。
在实施规划中,宣传、学习的核心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A】3.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开放和开发A.广东汕头B.福建厦门C.上海浦东D.广西北海【C】4.1990年我国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获得好成绩。
其中蝉联团体总分第一的学科是A.数学B.化学C.物理D.国际信息学【A】5.我国大陆兴建最早、目前最长并于1990年9月1日全线正式通车的高速公路是A.北京—天津—塘沽B.沈阳—大连C.上海—宁波D.广州—深圳【B】6.1991年元旦,我国西部一个大油田的原油正式外运。
它表明该油田在油气勘探连续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油田初期开发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个油田是A.塔里木油田B.柴达木油田C.哈密—吐鲁番油田D.克拉玛依油田【A】7.在今年1 月第六届世界游泳跳水锦标赛上,中国游泳运动员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世界级比赛中获得金牌,并一举夺得8块金牌、3块银牌、2块铜牌,从而使总成绩A.次于苏联、德国、美国而列第四B.次于德国、美国而列第三C.次于美国而列第二D.超越所有强队而列第一【C】8.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A.人民群众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的矛盾B.四项基本原则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矛盾C.共同富裕同分配不公的矛盾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9.在我国有多种宗教存在,除了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外,主要还有A.回教、佛教B.道教、佛教C.清真教、道教D.耶稣教、新教【B】10.我国实现“一国两制”后,香港、澳门等地区将成为A.享有独立主权的特别行政区B.实行特殊政策的经济技术开发区C.享有高度自治权的经济特区D.享有高度自治权的特别行政区【D】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
政 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

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政治考研一直是文科考研中的重要科目,对于考生的理论素养、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水平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以下将为您呈现部分政治考研真题,并提供相应的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德国古典哲学C 17 世纪英国哲学D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答案:B解析: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意识的本质是()A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B 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 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答案:B解析: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这些表述都没有准确地概括意识的本质。
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包括()A 物质生产方式B 人口因素C 地理环境D 社会心理答案:ABC解析: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产方式、人口因素和地理环境。
社会心理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2、商品的二因素是指()A 使用价值B 交换价值C 价值D 价格答案:AC解析: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则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三、简答题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参考答案: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包括经验材料、实验设备和科学技术手段等。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定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考研政治辅导《政治习题精讲班》第二章讲义07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考研教育网考研人的网上家园考研政治辅导《政治习题精讲班》第二章讲义07政治习题精讲班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二辩证法部分历年真题一、单选题:下列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1999年理科单选题第2题)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答疑编号200202030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点: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有三个主要表现:使对立面相互联结,保持事物相对稳定,提供矛盾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使对立面在相互吸取、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各自得到发展;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了矛盾同一性的第二个方面的作用,即通过相互利用推动矛盾双方各自得到发展。
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选项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和D“矛盾双方的融合”讲的是矛盾解决的不同形式或结果,不是讲矛盾同一性的作用,因此,与题意不合。
选项B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促进的作用,也与题意不合。
这里的关键内容是试题中“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即唯心主义派别的“自身矛盾”,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因此,选项C最合题意。
2.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1998年理科单选题第3题)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答疑编号200202030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点:否定之否定运动的表现形式。
考研政治真题和答案汇总(文科)_0

考研政治真题和答案汇总(文科)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选择下列答案中正确的一个,选择您认为正确的答案1、“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
”这是(本题分值:1分)【正确答案】D【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问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唯物辩证法部分。
题干引用的是机械决定论者拉普拉斯的言论。
是否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即是否承认事物发展具有客观规律,在世界观上表现为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决定论,把决定看成是一种说明事物和过程的普遍制约性、规定性的理论,从根本上说是对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的统一的理解。
与唯物主义决定论对立的还有目的论、观念决定论、神学宿命论等伪决定论。
因此,正确选项为D。
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2、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本题分值:1分)【正确答案】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起源和本质问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辩证唯物论部分。
题干中的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有一定的干扰性,但不管是自然语言还是人工语言,都具有语言的本质—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劳动和社会实践是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劳动促进了意识的器官—人脑的形成和发展,在劳动中产生了意识的物质外壳—语言。
因此,C是正确答案。
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3、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本题分值:1分)【正确答案】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有关再生产既是产品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部分。
选项A指的是商品生产过程的实质,选项B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选项D指的是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一部分内容,而非全部内容。
考研政 治真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考研政治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考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真题是备考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资料,通过对真题的研究和练习,考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考试的重点、难点和命题规律,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以下将为您呈现部分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并进行相应的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在社会历史领域一直是唯心史观占据统治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第一次出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A 选项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 选项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 选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 59%。
90 分看似一个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 肯定中包含否定B 量变引起质变C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 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答案:B解析:在这道题中,每个环节都打 90%的折扣,多次积累后最终得出约 59%的结果,这体现了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A选项肯定中包含否定强调事物的辩证否定;C 选项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题干中并未涉及;D 选项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在本题中未体现。
二、多项选择题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理科)及参考答案

200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文科)及答案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15分)1、“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
”这是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2、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3、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4、某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5、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价值如何增殖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C.剩余价值的实现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6、一般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润率的资本是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银行资本D.借贷资本7、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决定因素,是它天生的A.软弱性B.动摇性C.妥协性D.不彻底性8、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9、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A.私营经济B.个体经济C.集体经济D.股份合制作经济10、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
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冷战思维的实质是A.恢复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B.瓦解对方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争夺世界政治控制权C.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D.加强军事同盟,强化国际干预11、20世纪50年代,美国发动了对朝鲜的全面战争,这期间它所推行的全球战略是A.两个半战争战略B.有限推回战略C.世界秩序战略D.遏制战略12、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于处理A.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B.同民族主义同家的关系C.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D.同一切国家的关系13、下列国际组织中,以协助成员国稳定汇率、平衡外汇收支为主要宗旨的是A.世界贸易组织B.国际清算组织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世界银行14、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项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A.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B.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C.加强人口和资源管理D.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15、2000年2月1日,美国众议院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通过了旨在加强美台军事关系、阻挠中国统一的A.与台湾关系法B.加强台湾安全法C.共同防御条约D.战区导弹防御计划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1年考研政治试题(文科)答案及解析.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199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文科)一、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
选出正确答案,将字母标号填入题后括号内,错选的不给分。
(每一小题1分,共16分)1.答案:C解析:本题属中国革命史,考查内容为近代中美关系中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考查目标是要求考生准确再认有关社会历史现象。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纷纷强迫清政府与自己签定不平等条约,以加强对中国的侵赂和掠夺。
美国和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844年7月的《望厦条约》。
《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抗战胜利后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的所谓平等条约,《辛丑条约》则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的产物。
由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 项,其他三项均是错误的。
在近代中国,外国列强与腐败的清王朝和后来的国民党反动政府之间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正是这些条约从一个侧面规定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因而它们是中国革命史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一些重要条约的签订时间、主要内容及影响和国别等,考生应有准确的把握。
2.答案:D解折:本题属中国革命史。
考查内容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时的革命宗旨。
考查目标是要求考生准确再认某一社会历史现象。
中国同盟会是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其成立之始便接受孙中山提议,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的革命宗旨。
这在教材中有十分明确表述。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备选项D。
A项反对君主立宪派是同盟会成立前后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从事革命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B项实行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同盟会成立以后才确立的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是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概括提出的,以后又得到进一步阐释和说明;C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合众政府则是1894年孙中山创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时提出的革命口号。
此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3.答案:C解析:本题属中国革命史。
考查内容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所领导和发动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兴起的标志性罢工事件是什么.考查目标是要求考生准确再认某一社会历史现象。
本题考查内容在教材中均有明确交待。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迅速掀起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从时间上看,1922年1月发生的香港海员罢工是中国工人积极第一次直接向帝国主义级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罢工事件,是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起点的标志。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发生在1922年9月,开滦煤矿工人罢工发生在1922年10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则是1923年2月发生的.它门都比香港海员罢工要晚,不符合题目中要求的起点的标志。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只能是C项。
其实,考生只要基础扎实,对教材内容掌握较好,回答本届是很容易的。
有的考生可能会误选B项。
原因在于没有分清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是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这与题目中所要求回答的起点是不一样的。
4.答案:D解析:本题属中国革命史。
考查内容是国民革命时期,国民政府从苏联聘请的政治顾问是谁。
考查目标是要求考生准确地再认历史人物的身份及其与特定历史现象的关联性。
本题备选项中提到的4个人物,都是来华援助中国革命事业的苏联人,但其来华的时间又各自所担负的职责与任务有所不同,在华期间的活动也不一样。
A项加伦是国民革命时期担任北伐军军事顾问的苏联将军;B项马林是帮助中国共产党建党和促成孙中山实现伟大转变的共产主义运动专家,又是提出和实施国共两党建立统一战线的共产国际代表,他来华时间最早,但却没有担任国民政府的政治顾问;C项罗易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参加中共五大的共产国际代表,只有D项鲍罗廷是国民政府正式成立时聘请的高级政治顾问。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项。
在国民革命期间,包括国民革命前几年,苏联党和政府及共产国际先后派出大量人员来华援助中国革命,对于其中一些主要人物的活动,考生应该了解。
类似本题的题目,都属于常识类试题,只要在复习时稍加注意,是不难正确作答的。
5.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中国革命史,考查内容为党在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中针对富农所采取的政策的内容。
考查目标是要求考生准确地再认党在特定历史时期完成持定历史任务时所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是什么。
本题也是一道常识题。
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能否采取正确的政策解决土地问题,关系到革命事业的兴衰成败。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曾经制定和实行过不同的土地政策,在这些政策中,针对富农这一特殊群体、又规定了相应的政策。
A项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是1929年制定的《土地问题决议案》中规定的对待富农的政策;B项消灭富农是犯有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人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提出的口号;D项限制富农是党在领导土地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土地革命路线中规定的。
唯有C项保存富农经济,是建国后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待富农的政策。
1950年,党制定了在新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其中规定中立富农,也就是在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
这样做,符合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有利于土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农业生产力。
由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项。
6.答案:C解析:这道试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总论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A、B、D都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即马克思重要的理论发现。
具有干扰性。
但是,它们都不是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沦发现。
考生必须好好审题,认真思考,才能选出C项这唯一正确的答案。
该题并不是简单的记忆性的常识题,而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是严整的科学,它的三个部分是有机联系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起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介,科学社会主又是终结。
由于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才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A、B、D三项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
和C项不是同一层次的问题。
该题是要求理论深度和逻辑功底的试题。
7.答案:B解析:这道试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部分意识的能动作用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以及意识的能动性。
该题从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的普遍事实出发提出四个选项,只要不是从表面现象看问题,不是简单的逻辑推理,A、C两项干扰性不大,易于排除、B、D易于模糊,不好区别。
只有认真思考,好好审题,就会发现D项也是错误的。
A、C、D三项都违背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原理。
只有C项才是正确的答案。
工程设计图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通过施工实践把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转化为现实。
转化的关键是实践环节。
重要的是把握转化不同于产生、决定、创造。
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服从于物质的决定作用。
8.答案:D解析:这道试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即认识论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本题所列四个选项属于不同层次的问题,A项是两种宇宙观和发展观的对立;B项是认识论中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反映论、它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是可知论者,哲学史上有些哲学家,怀疑甚至否认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就是不可知论者。
C项是割裂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所导致的片面性错误,哲学史上经验和唯理论就是这种片面性的两种典型表现。
D项是认识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由于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必然得出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
所以,只有D项是正确的。
9.答案:C解析:这道试题届于唯物的辩证法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法和诡辩论的区别。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著名论断,是古希腊哲学家、辩证法的奠基人赫拉克利特提出的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辩证规律的表述,当然是辩证法的观点,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反对辩证法观点的诡辩论观点。
辩证法与诡辩论的区别在于能否正确对待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
列宁说:在(客观)辩证法中,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
对于客观辩证法来说,相对中有绝对。
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论来说,相对只是相对,因而排斥绝对。
所以,只有C项是正确的,A、B、D三项都是错误的。
10.答案:C解析:这道试题屑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原理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中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特殊性问题。
A项和D项都是上层建筑的构成部分.整体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不能取决于它的部分,A项和D项就比较易于排除。
上层建筑反作用不同于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不能直接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要通过经济基础这个中介环节来实现。
B项也要排除。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以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为转移,当它服务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它就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当它服务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它就会对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所以,只有C项才是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