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与答案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

>>201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真題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1小題。
每小題2分,共42分)在每小題列出の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目要求。
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の”白板說”和完整の紳士教育理論の學者是( )A. 誇美紐斯B. 洛克C. 裴斯泰洛齊D.赫爾巴特2、在教育目標の分類中,美國教育學心理學家布魯姆就學生學習結果劃分の三大領域是()A. 知識,技能和技巧B. 知識,理解和應用技能C. 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D.認知、應用和評價功能3、馬克思認為,複雜勞動等於倍加の簡單勞動,這主要說明教育具有哪種功能()A. 經濟功能B. 政治功能C. 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4、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の思想指導下,我國從清末開始試圖建立現代學制,在頒佈の諸多學制中,第一次正式實施の是()A. 壬寅學制B. 癸卯學制C. 壬子癸醜學制D.壬戌學制5、教育の本質特點是()A. 影響人の身心發展B. 促進社會發展C. 有目の地培養人D.完善人の自身生產6、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要求義務教育課程實行()A. 六三分段設置B. 五四分段設置C. 九年整體設置D.多種形式設置共存7、主張課程の內容和組織應以兒童の興趣或需要為基礎,鼓勵學生”做中學”,通過手腦並用以獲得直接經驗,這反映の課程類型是()A 學科課程B活動課程C 分科課程D綜合課程8、教師進行教學の直接依據是()A.課程計畫B.課程目標C. 課程標準D.教科書9、羅老師講解”觀潮”這篇課文時,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真切感受到錢塘江大潮の雄偉壯觀。
他在教學中貫徹了()A.直觀性原則B. 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結合原則C. 循序漸進原則D.鞏固性原則10、陳老師在講”二氧化碳性質”時,講臺上放著兩瓶沒有標籤の無色氣體,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氣,怎麼區分它們呢?陳老師邊說邊將燃燒の木條分別深入兩個集氣瓶中,告訴學生使木條熄滅の是二氧化碳,使木條繼續燃燒の是空氣,這種教學方法是()A. 實驗法B. 講授法C.演示法D.談話法11、張老師在工作中,注重以自己の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對學生の深切期望和真誠の愛來觸動、感化學生,促使學生思想轉變。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和能力》真题和答案解析

.一、单項选择题 ( 每题 2 分,共 42 分)1.人类的教肓活动与动物的教肓活动存在实质差别 , 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肓拥有 ( )A.持续性B. 模拟性 C 社会性 D. 永久性答:C2.决定教肓领导权和受教肓权的主要因素 (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人口数目和结果C.社会文化传统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答: D3.今世教肓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以前担当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创办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 , 这反应了教肓一定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色 ( )A. 次序性B.稳固性C.可变性D.个别差别性答: D4.德国教肓家凯兴斯坦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肓目的 , 这类教肓目的论属于 ( )A. 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集体本位论D.个别差别性答: B5.在学校教肓制度的发展改革中 , 义务教肓制度产生于 (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答: D6.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 )A.课程计划 , 课程标准 , 教科书B.课程计划 , 课程标准 , 课程实行C.课程目标 , 课程实行 , 课程评论D.课程主题 , 课程任务 , 课程标准答: A7.依据《基础教肓课程改革大纲》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假如 ( )A. 分科课程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联合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联合8.经过检测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中学常用的评论方法,在一个测试中 , 权衡能否达到测试目的的程度,即能否测出了所要丈量的东西的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难易度E.划分度答: B9. 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豪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誉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遇到了感染,王老师的教课主要表现了哪一教课原则(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一致B.直观性原则C.启迪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A10.权衡学生思想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是 ( ) 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感情D.道道德为11.班主任于老师经过拜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肓的方法是 ( )A. 楷模示范法B.道德评论法C.实质练习法D.感情陶冶法答: C12.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感觉很冷,洋身不舒畅,这类感觉现象是 ( )A. 适应B.对照C.联觉D.合—答: C13.小球十分内向,不爱说话,不论是在陌生的环境仍是在家里,都少言寡语,这表示人品拥有( ) 。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与答案

1 / 1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西方教育的识记与理解。古代西方较为著名的教育有古希腊教育、古罗马教
育等。古希腊教育在古风时代(公元前 8 世纪—公元前 6 世纪)以两种城邦教育制度最为著名:古代 雅典教育和古代斯巴达教育。其中,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和武士, 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故 C 项正确。 A 项:在征服古希腊以后,古罗马的教育系统从一开始的非正式系统,即以家庭教育为主,逐步接受 古希腊的影响,到古罗马共和国晚期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并建立起具有古罗马特色的文法学 校、修辞学校等。其中,修辞学校招收 16 岁以上的富贵人家子弟,以培养善于辞令、能言善辩的雄 辩家和演说家为目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古典时代(公元前 5 世纪—公元前 4 世纪中叶)是希腊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又以智者和智 者学派的出现为盛。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一大批思想家致力于培养具有从事政治活动、处理个人和社 会事务的能力的公民,即智者。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 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与古代斯巴达教育相冲突。与题干不符,排除。
2015 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
学)题解析
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国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的识记。《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
《雄辩家的教育》《演说术原理》《论雄辩术的培养》等,全书共 12 卷,主要探讨有关雄辩术的各 种理论问题。其中第 1、2、3、12 卷等,系统论述了雄辩家的培养和教育,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 教学方法论著。故 D 项正确。 A 项:《理想国》是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主要对他的政治哲学主张进行了详细论述。与题 干不符,排除。 B 项:《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论雄辩家》是西塞罗论述教育的主要著作,发表于公元前 55 年。在此书中,他谈论了一个 演说家所必需的学问和应该具有的品格。《论雄辩家》是以对话形式写的,但非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与题干不符,排除。
2015年上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解析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原理》C.《论雄辩家》D.《论演说家的教育》2.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卢梭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
A.演说家B.智者C.军人和武士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5.“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儿童学理论6.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7.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A.甄别与鉴定B.选拔与淘汰C.促进学生分流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8.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与评价B.理解教材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9.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
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A.传授知识B.发展能力C.培养个性D.形成品德10.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冷,王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
A.道德认识水平B.道德情感水平C.道德意志水平D.道德行为水平11.班主任赵老师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批评和处分等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积极发展,这种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品德评价法12.在张老师组织的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増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个人左右时,小红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称为()。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题卷及答案-多套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临考猜题卷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
A.柏拉图B.荀子C.孟子D.洛克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3.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A.有影响B.没有影响C.几乎没有影响D.有实质性影响4.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A.思维品质B.学习内容C.学习结果D.知识技能5.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
A.一定的帮助B.直接影响C.较弱的影响D.间接影响6.“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
A.赫尔巴特B.皮亚杰C.杜威D.瓦•根舍因7.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是()。
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C.智力D.思维程序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教学要贯彻()原则。
A.启发性B.直观性C.巩固性D.渐进性9.以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为代表的教学理论是()教学理论。
A.哲学取向的B.行为主义的C.情感的D.认知的10.教师成为一个专业工作人员,能够对教育问题做出反省性思考,属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阶段。
A.求生期B.巩固期C.更新期D.成熟期11.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金纳D.冯特12.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的测验。
A.成就水平B.能力形成C.结构D.智力发展1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恒常性D.知觉的整体性14.以下的理论,哪一项是维纳提出的?().A.成就动机归因理论B.自我效能感理论C.成就动机理论D.需要层次理论15.弹钢琴的人可以演奏电子琴是因为()。
A.负迁移B.正迁移C.原型启发D.定势16.最容易导致自杀的不良情绪是()。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与答案课件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与答案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国考)笔试真题及解析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科目代码:302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A. 夸美纽斯B. 洛克C. 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答案]:B2、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A. 知识,技能和技巧B. 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C.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D.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答案]:C3、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A. 经济功能B. 政治功能C. 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答案]:A4、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A. 壬寅学制B. 癸卯学制C. 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答案]:B5、教育的本质特点是()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B. 促进社会发展C. 有目的地培养人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答案]:C6、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A. 六三分段设置B. 五四分段设置C. 九年整体设置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答案]:C7、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A 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 分科课程D综合课程[答案]:B8、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C. 课程标准D.教科书[答案]:D9、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_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原理》C.《论雄辩家》D.《论演说家的教育》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萌芽阶段西方教育思想。
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也被翻译为《雄辩术原理》。
C为干扰项,故本题选D。
2.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卢梭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活本位论。
斯宾塞是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述和记录;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故本题选C。
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故本题选A。
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
A.演说家B.智者C.军人和武士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故本题选C。
5.“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儿童学理论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强调了遗传等内部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这属于遗传决定论的思想。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B.洛克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答案]:B2.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A.知识,技能和技巧B.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C.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D.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答案]:C3.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
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答案]:A4.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答案]:B5.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B.促进社会发展C.有目的地培养人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答案]:C6.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六三分段设置B.五四分段设置C.九年整体设置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答案]:C7.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B活动课程C 分科课程D综合课程[答案]:B8.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C.课程标准D.教科书[答案]:D9.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A.直观性原则B.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答案]:A10.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怎么区分它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深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免费教师资格证视频题库登陆对啊网在线学习官方网址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接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其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在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A. 夸美纽斯B. 洛克C. 裴斯泰洛齐D. 赫尔巴特【答案】B。
“白板说”是洛克的主要观点。
2. 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领域是()。
A. 知识、技能和技巧B. 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C.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D. 认知、应用和评价技能【答案】C。
3. 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加倍的简单劳动。
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些功能? ()A. 经济功能B. 政治功能C. 文化功能D. 人口功能【答案】A。
复杂劳动之所以等于加倍的简单劳动,是由于教育和训练的结果。
教育之所以能促进经济增长,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其直接的原因就在于教育可以生产和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可以把简单劳动变为复杂劳动,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4. 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
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A. 壬寅学制B. 癸卯学制C. 壬子癸学制D. 壬戌学制【答案】B。
1903年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重新拟订了一个《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
《奏定学堂章程》对学校系统、课程设置、学校管理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5. 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B. 促进社会发展C. 有自的地培养人D. 完善人的自身发展【答案】C。
6.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
A. 六三学段设置B. 五四学段设置C. 九年整体设置D. 多种形式设置并存【答案】D。
7. 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是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
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A. 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 分科课程D.综合课程【答案】B。
8. 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 课程计划B. 课程目标C. 课程标准D. 教科书【答案】D。
9.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A. 直观原则B.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C. 循序渐进原则D. 巩固性原则【答案】A。
10. 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
怎么区分他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深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
这种教学方法是()。
A. 实验法B. 讲授法C.演示法D.谈话法【答案】 C。
11. 张老师在工作中,注意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深切的期望触动、感化学生,促使学生思想蜕变。
这种德育方法是()。
A. 实际锻炼法B. 评价法C. 个人修养法D. 情感陶冶法【答案】D12.成人与幼儿对一幅画的知觉有明显差异,幼儿只会看到这幅画的主要构成,而成人看到的是画面的意义,这反映的知觉特性是()。
A.理解性 B. 选择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答案】A。
13.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单词在他头脑中只能保留几十秒。
这种记忆现象是()。
A. 瞬时记忆B. 短时记忆C. 长时记忆D. 内隐记忆【答案】B。
14. 中学生晓波通过物理实验发现,钟表的摆动幅度不取决于钟摆的材料或重量,而是取决于钟摆的长度。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晓波的认知发展水平已达到()。
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D。
15. 小丽是一名热爱班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和诚实正直的学生,这主要反映了小丽的哪种性格结构特征?()。
A. 态度特征B. 情结特征C.理智特征D. 意志特征【答案】A。
16.中学生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辉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A. 相对功利取向B. 惩罚服从取向C. 寻求认可取向D. 遵守法规取向【答案】B。
17. 中学生晓华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他认为其他同学与他一样也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
他采用的是哪种防御机制()。
A. 退行B. 投射C. 升华D. 文饰【答案】B。
该防御机制属于佛洛依德自我防御机制中的投射作用。
这种投射作用将个人的思想感情赋予外部世界。
一个人感到幸福时,便以为其他人也很愉快;当他感到痛苦时,便认为人世本来就是一个悲惨世界。
18. 李老师不仅掌握了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而且还能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策略的密切关系,这主要体现了李老师的哪种教学能力?()。
A. 教学监控能力B. 教学操作能力C. 教学认知能力D. 教学反思能力【答案】C。
教学认知能力是以教学系统为认知对象,对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者特点、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及教学情境等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19. 初二(5)班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注重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老师喜欢他们。
该班学生的课堂纪律发展处于()。
A. 人际纪律阶段B. 自我服务阶段C. 自我约束阶段D. 共同协同阶段【答案】A。
人际纪律阶段,大多数学生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别人喜欢自己。
20. 董老师总是希望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与被爱的需要。
董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种课堂取向?()A. 建构取向B. 行为取向C. 认知取向D. 人本取向【答案】 D。
人本取向的教育或者叫以人为本的教育,其实就是以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为目标的教育。
这种教育的目的是服务于人,目标是学生,学生成长需要什么,就得提供什么。
21. 中学生晓阳总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这让他非常苦恼,希望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如果对晓阳进行心理辅导,最可行的办法是()。
A. 放松训练法B.系统脱敏法C. 理性情绪法D.代币强化法【答案】C。
二、辨析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
【参考答案】这句话是错误的。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但是全面发展不代表是平均发展,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个性发展,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因此这句话是错误的。
23.教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参考答案】这句话是正确的。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强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鱼”是指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授之以渔”是指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重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符合新课改教学观的要求,因此这句话是正确的。
24.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参考答案】这句话是错误的。
程序教学是斯金纳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把教材内容细分成很多的小单元,构成由易到难的很多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
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方式,适合那些能力高且个性独立的学生,是一种自学程序,缺少互动性。
而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因此,程序教学不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25、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参考答案】这句话是错误的。
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越容易产生迁移,但并不一定就是正迁移。
如果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材料,产生的是积极的影响,那么就是正迁移,反正,如果产生的是抑制,就是负迁移。
因此,这句话是错误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参考答案】教育对文化发展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27.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参考答案】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首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钻研教材,要学习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
了解学生要全面,同时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
设计教法要考虑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
其次,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
第一种计划是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第二是课题或单元计划,第三是课时计划,即教案。
28.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
【参考答案】(1)躯体性压力源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剌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
(2)心理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
(3)社会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
(4)文化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是指要求人们适应和应付的文化变化问题。
29.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参考答案】(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4)要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1)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2班的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
”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2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2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纸是他扔的。
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
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王老师。
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扬,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呢?”“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地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这时说什么都没有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
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训练,鼓励他报了大家都不愿意参加的3000米长跑。
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为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