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三个关键技术

合集下载

春季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措施

春季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措施

春季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措施春季气温回升,是育雏的最佳时期,但因雏鸡体小、抗病力弱,管理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大批死亡。

因此,加强管理,精心饲喂,才能确保雏鸡成活率高、生长快。

1、接雏前的准备接雏前准备好育雏室:饲槽饮水器等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再用热碱水刷洗,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

育雏室用清水冲扫干净,待干后铺好垫草,进行熏蒸消毒,关严门窗 12-24 小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将室温预热至 30℃以上,将饲槽饮水器等用具放入育雏室,即可接雏入室。

2、健弱雏鸡的区分健雏一般活泼好动,腿部结实,行动自如,眼有神,脐部愈合良好。

弱雏羽毛污浊,精神不振,闭眼打盹,站立不稳。

购买雏鸡时一定要挑选健雏。

3、及时饮水雏鸡开水过晚可造成脱水:出壳后24 小时可失水8%,48 小时可失水 15%,当失水大于 15%时,很快便会出现脱水症状。

因此,雏鸡出壳 12 小时后应及时供给充足洁净的饮水。

最初几天饮 0.01%的高锰酸钾水,起消毒饮水和清理肠胃作用,促进胎粪排出。

4、精心饲喂饲料要适口性好,易消化,新鲜质优,颗粒大小适中。

雏鸡出壳后 12~24 小时内开食,开食过早造成消化不良。

开食可用碎玉米、小米、碎米、碎小麦等,煮至八成熟饲喂,利于雏鸡消化。

1~3 日龄每昼夜喂 6~8 次,4 日龄以后日喂 4~5 次,夜间喂 1 次。

逐渐改喂雏鸡混合料,可在饲料中适量的拌些切碎的青菜叶或嫩草,饲喂量约占饲料总量的 10%左右,以后逐步加大喂量到占饲料总量的 20%~30%。

5调节温湿度养雏鸡适宜的温度是:1 周龄时30℃~32℃,2 周龄时 28℃~30℃,3 周龄时 25℃~28℃,4 周龄时 22℃~25℃,以后每周降低1.5 ℃~2℃,直到室温。

室温过低易造成早期感冒和卵黄吸收不良。

湿度1 周龄以内保持在 60%~65%,1 周后以 50%~60%为宜。

鸡舍过湿可用布袋装一些生石灰放在室内吸潮;过干可在火炉上放盆水,通过水分蒸发,增加室内湿度。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雏鸡的成活率是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对于养殖户来说,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雏鸡的成活率往往不高。

为了提高雏鸡的成活率,需要采取一些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

下面将从环境、营养、疫病防治等方面介绍一些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一、环境方面1. 温度控制温度是影响雏鸡生长发育和成活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孵化期内,应该保持恒定适宜温度(37.5-38℃),并且要根据孵化器内部温度变化进行调节。

在出壳后,应该逐渐降低温度(每天降低1℃),直到达到适宜生长发育和生存所需的温度(28-32℃)。

2. 光照控制光照对于雏鸡生长发育和行为调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该保证光照充足,但不要过度强烈。

在孵化期内,应该保持恒定的黑暗状态,直到雏鸡开始吃喝为止。

在出壳后,应该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12-16小时/天),并且要注意避免过度强烈的光线刺激。

3. 空气质量控制空气质量对于雏鸡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并且定期清理鸡舍内部和外部环境。

另外,在孵化期内应该保持适宜湿度(60-70%),并且根据需要进行加湿或通风调节。

二、营养方面1. 饮水管理水是雏鸡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因此,在饮水管理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清洁卫生、新鲜无菌的饮水;(2)避免给予过冷或过热的水;(3)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维生素和矿物质;(4)定期清洗饮水器,避免水污染。

2. 饲料管理饲料是雏鸡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饲料管理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新鲜、干净、无异味的饲料;(2)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3)添加适量维生素和矿物质,保证营养均衡;(4)避免过度喂食或饿肚子。

三、疫病防治方面1. 疫苗接种在雏鸡出壳后的第一天内,应该给予毒苗接种。

在后续生长发育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一些措施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一些措施
以每 平方 米 1 5只为 好 。 4 进 行 科 学 的饲 养 管 理
③ 适 时分群 。在 喂食前 后要 注意
观 察 鸡 群 采 食 、精 神 状 态 、 粪 便 、饮
水 、 运 动 .按 体 质 强 弱 、 大 小 、 性 别 和 品 种 分 群 管 理 ,对 过 弱 和 采 食 少 的 鸡 . 加 喂 葡 萄 糖 、蜂 糖 水 、 鱼 肝 油 和

快 .必 须 供给 丰 富 的营 养 物质 。在 一 般 情况 下 .雏鸡 碳 水 化合 物 的需 要 很 容 易
得 到 满 足 .在 E 粮 中 特 别 要 注 意 蛋 白 l
周 龄 时 .以 7 ~ ຫໍສະໝຸດ 0 7 %为 宜 ,一 周 后 应
保持在 5~ 5 5 6 %。 同 时 要 进 行 良好 的 通

骤麟
资源 育繁
提 高雏 鸡成活 率 的一些措 施
杨 大 海 ( 苏省 宝应 县 范水镇农技 中心 2 5 1 )王峰 ( 苏省 宝应县 射 阳湖镇农技 中心 2 5 1 ) 江 2 81 江 2 8 4
郝 思军 ( 苏省 宝应 县 曹句镇林牧 渔 业站 2 5 0 ) 江 2 8 3
1 严 格 把 好 选雏 关
育 雏 料 、常 用 药 品 、垫 料 等 。育 雏 舍 进 H 口应 设 消 毒 池 。 {
3 创 造 适 宜 的 生长 条 件 控 制 适 宜 的 温 度 、 湿 度 是 育 雏 成 功 的关 键 。 在 实 际 饲 养 过 程 中 , 应 根 据 雏 禽 的 行 为 、叫 声 判 断 温 度 是 否 适 宜 。温 度 过 低 ,小 鸡 怕 冷 , 影 响 采 食 和 运 动 ,严 重 时 挤 压 致 死 。 或 因 寒 冷

抓好前4天提高雏鸡成活率

抓好前4天提高雏鸡成活率

抓好前4天提高雏鸡成活率
一、饮水
雏鸡进入育雏舍后,要先让雏鸡饮水,用20℃左右温开水,水中放育雏药或电解多维。

雏鸡进舍后应控制饮水量,以防脱水严重的鸡雏一次饮水太多出现水中毒。

2~7日龄时,饮水中加入恩诺沙星自由饮用,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抓雏、运输、环境变化等产生的应激反应;另一方面可以预防疾病,因为有些疾病是从种鸡垂直传播给雏鸡的,如白痢、慢性呼吸道疾病、大肠杆菌病等。

1日龄雏鸡温度稳定在36℃~37℃,温度过低不利于卵黄吸收,以后每天温度降0.5℃;湿度保持在65%~70%,如达不到,可在升温炉上加一铝锅水以蒸发水蒸气,坚决避免高温低湿现象,以免鸡只脱水,在保温的同时注意通风换气。

二、开食
雏鸡饮水2~4小时后,1/3的雏鸡有啄食表现时开始喂料,将饲料撒在垫纸或料盒上,少给勤添,每2小时左右撤去脏料更换新料,4日龄以后,每3小时给料一次。

三、光照
入舍前2天24小时光照;每15平方米一只40瓦灯泡,自3日龄起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夜里12点关灯。

四、管理
1.仔细挑选出残弱鸡,隔离单独饲养,检查脐带是否收缩不全,发现有隆起、黑蒂、血丝甚至有臭味的鸡只应淘汰,因抢水打湿羽毛
的鸡只应捡出,放置在温度高且干燥处。

2.仔细观察,将温度和湿度随时控制好,发现鸡群聚堆或伏卧在火源附近,说明温度太低,应加温;如鸡只远离火源,在墙根处聚集,说明温度太高,严防高温低湿,雏鸡脱水。

3.随时清除食盘中的脏物,做好每日记录,如死淘数、喂料量等。

3日龄后带鸡消毒,用消毒剂带鸡喷雾消毒和舍外5米内环境消毒。

带鸡消毒,注意不要直接对准雏鸡喷雾。

更换门口消毒盘内的消毒液,使其保持消毒浓度。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主要措施雏鸡是指出壳到6周龄的小鸡,因适应能力差,抗病力弱,生长快,所以饲养管理和防疫工作十分重要。

1.育雏准备(1)设施准备根据雏鸡数量准备好育雏室,及时检修、调试保温、保湿、照明、喂饲等设施。

(2)设施消毒育雏舍要先用高压水枪冲洗墙壁和地面,然后用2%烧碱溶液喷洒消毒;食槽、水槽等可用来苏尔等药物消毒,然后用甲醛溶液密闭熏蒸。

2.雏鸡选择雏鸡应选择来自正规种鸡场的鸡苗。

健康雏鸡一般特征为健壮结实,绒毛洁净,蛋黄吸收良好;反应敏捷,叫声响亮。

3.环境控制(1)温度育雏温度:0~1周龄34~32℃。

1~2周龄32~28℃,2~3周龄28~25℃,3~4周龄25~23℃,4周龄后为23~21℃。

(2)湿度湿度控制:1~10日龄60%~70%,10日龄以后50%~60%。

育雏期间应勤换垫料,保持地面干燥。

(3)光照1~3日龄每天光照24小时,4~5日龄20小时,6~7日龄15~16小时,1月龄后可利用自然光照。

(4)密度一般饲养密度,0~6周龄肉鸡为每平方米15~20羽,蛋鸡为20~25羽。

(5)通风雏鸡舍内二氧化硫、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过大时可引起呼吸系统等疾病,降低成活率。

所以,必须做好通风换气工作,一般可用排气扇或开窗进行通风换气,严禁贼风直接侵袭鸡群。

4.饲养管理(1)饮水雏鸡一般先饮水,后开食。

可用专门饮水设施,自由饮水,防止缺水。

(2)开食开食时间应掌握在雏鸡出壳后24~36小时,可用容易消化的饲料撒在深色塑料布上,诱鸡采食,每天饲喂5~6次。

5.防病工作雏鸡抗病力差,在搞好饲养管理的同时,应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育雏期应接种以下疫苗:1日龄接种马立克、鸡痘疫苗,4~5日龄和25日龄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7日龄接种法氏囊疫苗,10日龄和30日龄接种渐城疫苗。

并做好预防球虫病等工作。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六个措施你知道吗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六个措施你知道吗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六个措施你知道吗1.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良好的养殖环境是雏鸡成活率提高的基础。

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地,避免高温、高湿、高海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其次,要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理排泄物,及时更换垫料,确保雏鸡生活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

同时,要注意通风和保温,确保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雏鸡的不良影响。

2.优质的饲料供给:提供优质的饲料对于雏鸡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饲料中应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满足雏鸡生长的需求。

此外,要注意饲料的合理搭配和精细管理,确保饲料的安全和可消化性,避免过度喂养或欠缺营养的情况发生。

3.合理的饮水管理:雏鸡对水的需求远远大于对饲料的需求,因此饮水管理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要保证饮水的清洁和新鲜,经常更换水源,防止水池积水和滋生病菌。

同时,要注意饮水器的合理设置和定期清洗消毒,确保雏鸡获得足够的饮水量。

4.疾病防控:疾病是影响雏鸡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

首先要注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预防,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工作,确保雏鸡免疫力的提升和身体的健康。

其次,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同时,要定期进行养殖设备的清洗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和传染病的发生。

5.合理的养殖密度和管理:适宜的养殖密度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重要因素。

过于拥挤和局促的养殖环境容易导致雏鸡之间的互相踩踏,影响其生长和健康。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合理控制养殖密度,确保雏鸡有足够的生活空间。

同时,要加强对雏鸡的精细管理,定期进行体检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雏鸡的生长和发育。

6.进行科学合理的温度管理:温度是影响雏鸡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雏鸡孵化前要保证孵化箱的温度稳定和恒定,为雏鸡提供良好的孵化环境。

在雏鸡孵化后的生长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调整温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提高雏鸡成活率四法

提高雏鸡成活率四法

提高雏鸡成活率四法
冬季气温较低,雏鸡因抗寒能力较差、日粮配备不合理、缺少育雏防卫设备、以及没有进行系统防疫等因素,造成成活率低下。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措施是:
1、做好育雏保温工作。

雏鸡出壳后1周龄,育雏温度应为30-32℃,以小鸡均匀分布,不成堆为宜,注意保持空气新鲜,严防室内二氧化碳、氨气浓度上升,引起呼吸道疾病,同时育雏舍还应防潮湿。

2、加强育雏保护措施,杜绝鼠、狗等伤害。

3、合理配备育雏日粮,满足生长需求。

蛋白质饲料(豆类、饼类、鱼粉)应占日粮的19%-20%。

4、严格实施计划免疫和药物预防:1日龄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7-10日龄接种鸡新城疫和鸡痘疫苗;15日龄接种禽流感疫苗;10日龄以后可用磺胺类药物预防球虫病;3月龄预防禽霍乱。

提高鸡育雏成活率的技术要点

提高鸡育雏成活率的技术要点

育雏是指1—42天内雏鸡的饲养和管理,育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育成期的均匀度、成活率等指标,育雏成活率的高低又是蛋鸡高产,稳产的前提,所以育雏是蛋鸡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现就如何提高鸡育雏成活率,介绍如下:一、育雏前准备工作1人员准备选出技术精、责任心强的职工作为育雏人员,保证人员的质和量,做好思想工作,使之做好精神上、物质上、技术上的准备。

2订雏订购雏鸡时,应选择信誉好的孵化场,订雏的数量应稍多于产蛋初期笼中所容纳的总量。

3选舍与消毒选通风、安静、干燥、保暖的地方做鸡舍。

在进鸡前一周,将鸡舍清扫干净,设备冲洗完后,进行彻底的消毒、熏蒸。

方法是: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10毫升,高锰酸钾20克的比例混合(注意一定要先放高锰酸钾,后放福尔马林),使其产生大量烟雾,然后迅速关闭门窗,经过24小时后开窗将烟雾放完后关闭门窗5—7天,进雏前一天,将育雏舍预热到34度左右,相对温度69—70%,备好饲料,药品,疫苗。

4饲料的准备按雏鸡的营养需要配合好易消化、营养平衡的饲料,料要新鲜,防止霉变。

5选雏雏鸡宜选羽毛整洁,眼睛有神,叫声洪亮,较活泼,摸腹部,柔软有弹性,脐带收的好,握在手中挣扎有力的健康雏鸡。

6运雏在运输前,有条件的最好先给雏鸡饮5%的糖水,并按比例加红霉素等抗生素以减少运输引起的应激反应。

运输雏鸡要用专用的运雏箱。

如装100只雏鸡应用规格为45×60×18(厘米)的硬纸箱,纸箱四周和顶盖打一些直径为1.5~2厘米的透气孔。

夏天装雏密度要小些,并要携带防雨苫布;冬季要准备防寒棉被和毛毯。

本着迅速,安全,清洁卫生的原则,运输途中要勤检查,防止闷热,受压,受冻,受风和日光直射造成伤亡或继发疾病。

7接雏雏鸡运到后,将雏鸡按已计算好的数量放到每层笼中,小鸡一般放在最上面的几层中,因为上层温度较高和便于管理,放好小鸡后,要尽快给水,水要用温水,并加入5—8%的糖水或葡糖糖水。

等2—3小时后再给料。

料可撒在浅盘或纸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三个关键技术一、育雏前的准备工作进雏前,要做好鸡舍的修缮工作。

鸡舍保温性能要良好,做到不透风,不漏雨,不潮湿,无鼠害。

进雏前育雏舍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

先把地面和墙壁冲洗干净,然后用0.3%强力消毒灵溶液、0.5%百毒杀溶液或3%烧碱热溶液进行喷洒消毒,彻底杀灭各种病毒和细菌。

进雏前几天,将鸡舍内粪便、污物清扫干净,并用清水刷洗干净,然后用2%的火碱水或0.1%的新洁尔灭喷洒消毒;也可将料槽、水槽等设备搬入鸡舍内同时消毒,封闭门窗,将室温升至20℃以上,相对湿度75%以上,然后按每立方米40ml福尔马林溶液和20g高锰酸钾熏蒸消毒24小时。

消毒完毕后打开门窗实行空气对流。

育雏舍经消毒后,严禁未经消毒的用具搬入舍内,以免重新污染。

育雏鸡舍进出口设置消毒池,始终保持卫生,以消除疾病发生的条件,并安排责任心强、善于细心观察和素质高的饲养员负责育雏工作。

二、雏鸡的选择标准1.选择无疫病无污染的育雏场家进雏。

若雏鸡来自不健康鸡群的种蛋或来自出雏后健雏率不高的种蛋,则雏鸡早期死亡率会显著增高。

因此,在选购雏鸡时,要弄清入孵种蛋的来源、种鸡群的健康状况,从无鸡白痢等疾病污染、孵化场管理严格的种鸡场进雏。

2.选择饲养健壮雏鸡。

健康的雏鸡绒毛洁净,眼睛明亮,转动灵活,叫声清脆,抓握在手中有弹性且挣钆有力,腹部大小适中、柔软,脐部愈合良好。

而弱雏鸡由于腹内卵黄吸收不良,大多呈现腹部膨大,肚硬,脐部湿黏,精神萎靡,站立不稳,反应迟钝,不爱活动,抓在手中感觉松软,无挣扎力。

3.养鸡场户不论是自己孵化或购买雏鸡都要进行个体选择。

选择的标准主要有四条:(1)肛门要干净,没有黄白色的稀粪粘着。

(2)脐带要吸收良好,没有血痕存在。

(3)腹部要收缩良好,不能是大肚子雏鸡。

(4)喙、眼、腿、爪等不能是畸形。

凡是符合以上四条标准的就是健康雏鸡,若有其中一条不符合标准就不能选用,因为弱雏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不宜饲养。

三、加强雏鸡的饲养管理雏鸡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雏鸡的成活率和未来的生产性能等。

因此,要获得理想的育雏效果,在生产中需注意把握好“两开”,做好“三控”和“三度”工作。

“两开”即雏鸡的开水和开食。

要采取先开水,后开食的原则。

雏鸡出壳后还有一部分卵黄尚未吸收完,雏鸡饮水能加速这种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

雏鸡入舍后必须首先给水,有些农村养鸡场户怕给雏鸡饮水,因此会引起拉肚子是不科学的。

雏鸡出壳后,进入育雏舍应先给饮水,在饮水中加入青霉素,2小时后再饮3%的红糖水,以后换用温开水,在温开水中可加入适量的浓复合维生素B溶液,另外要防止缺水和间断给水,应该做到饮水不断,随时自由饮用。

缺水、间断饮水使雏鸡干渴而造成抢水,容易引起雏鸡暴饮而导致死亡。

抢水的另一后果,是许多雏鸡羽毛弄湿出现发冷扎堆压死的现象,如不及时发现,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雏鸡前3天最好饮3%~5%的白糖水或5%的葡萄糖水,3天后改饮温水,并保证足够的饮水器和饮水时间,使每只雏鸡都能饮到充足的清洁饮水。

当鸡群有1/3的雏鸡有寻食表现时就要开食。

通常在出壳后16小时~24小时内开食,一般在饮水后2小时~3小时开食。

饲喂雏鸡要做到:开食饲料以营养丰富、易消化、适口性强的全价混合饲料为宜,料槽要足,饲喂次数一般是前二周每天喂七次,三四周龄时每天喂六次,五周龄时每天喂五次,六周龄后每天喂四次。

由于雏鸡消化机能差,所以不能过食,若过食则会引起消化不良,造成消化道疾病,因此喂八成饱就可以了。

从第三周起可以在饲料中拌入适量的干净细沙喂雏鸡,以便逐步提高雏鸡的消化机能。

“三控”即控制好鸡舍通风、光照和疾病的发生。

在重视保温的过程中,切不可忽视育雏舍的通风换气。

雏鸡虽小但代谢旺盛,雏鸡群在高湿、高密度饲养的条件下,育雏舍内由于呼吸、粪便及潮湿垫料散发出大量氨气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使空气受到污染。

如果污染的空气得不到及时排出,这些有害气体就会不断地增加,当浓度大、时间长时,轻则影响雏鸡的增重,降低雏鸡的饲料转化率,重则会严重地影响雏鸡群的健康,引起呼吸道疾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而造成死亡。

对鸡舍通风的目的在于排除鸡舍内有害气体和更换新鲜的空气,并使舍内相对湿度不致逐渐增高。

因此,雏鸡舍应定时进行通风换气。

正确的做法是:育雏期每天上午12点钟左右,将向阳面的窗户适当打开,让空气对流,窗叶成半开状态,防止冷风直吹雏鸡,开窗时间一般为半小时~1小时。

为防止舍温降低,通风前可先提高舍温1℃~2℃,通风完毕降到原来的舍温。

控制光照的目的在于光照可促进雏鸡采食饮水,增加运动,促进肌肉、骨骼的发育,预防疾病,提高生产性能。

为了促进雏鸡的采食和生长,一般需人工补充光照,第一周采用全天24小时光照(即整夜照明),第二周20小时光照,第三周18小时光照,第四周16小时光照,从第五周开始,密闭式育雏舍可采用每天8小时的光照,开放式鸡舍不能控制光照时间,采用自然光照时间即可,应用光照时,每15平方米的育雏舍在第一周时用1个40瓦灯泡悬挂于离地面2米高的位置,第二周开始换用25瓦的灯泡就可以了。

夜间可不定时地停止光照1小时,以锻炼雏鸡对黑暗的适应能力,避免因发生停电而造成鸡群不安,影响雏鸡睡眠。

雏鸡3周龄时,在晴天(气候比较暖和)的中午可把雏鸡放到舍外,晒太阳、运动1小时或2小时,这样既可促进雏鸡生长发育,又可促使雏鸡逐步适应自然环境。

控制疫病发生是育好雏鸡的重要保证。

幼雏个体小,抗病力差,一旦发生疫病,则传染快,死亡率高,损失大。

因此,一要搞好雏鸡的防病驱虫工作。

雏鸡进入育雏舍后,要先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作为雏鸡的饮水,进行胃肠道的消毒。

育雏前期雏鸡较易发生沙门氏杆菌病,可用华南农业大学生产的菌敌(1千克清洁饮水加入菌敌2毫升)预防沙门氏杆菌病的发生。

雏鸡15日龄后易患球虫病,可用华南农业大学生产的灭球液(1千克清洁饮水加入灭球液5毫升)预防球虫病的发生。

当雏鸡受到应激因素影响时,可在1千克饲料中添加60毫克的琥珀酸盐,连用10天,或在1千克饲料中添加5毫克的维生素K制剂,能有效地缓解应激。

此外,每月进行一次预防性的驱虫,特别是驱除蛔虫,可选用驱蛔灵、驱虫净或虫克星等药物。

二要认真实施疫病防治工作。

鸡的传染病种类很多,特别是在雏鸡阶段,因雏鸡抗病力差,易感染病源引起发病,有些病发生后难以确诊,有些病确诊后却无法治疗(鸡马立克氏病),有些病虽然能治好但会对今后的生产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故失去饲养价值。

因此,要求养鸡场户在加强雏鸡饲养管理和认真做好卫生消毒工作的同时,还要根据本场的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来控制鸡各种传染病的发生流行。

总之,要制定严格的防疫措施,每天饲喂后将食具冲洗干净,并用消毒剂消毒;注意搞好育雏舍及其周围环境的卫生;垫料要勤换勤晒,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饲料、药物要严格按标准饲喂,严禁喂给发霉变质的饲料,严防饲料中毒;若有病死雏鸡,应及时解剖,诊断,防治,做到有病早治,无病先防,病死鸡深埋或焚烧,严格消毒,彻底消灭传染源。

“三度”即把握好温度、湿度和密度。

适宜的温度是养好雏鸡的关键,一般雏鸡对温度的要求是:1日龄~3日龄为34℃~35℃,4日龄~7日龄为32℃~33℃,7日龄后每周降2℃~3℃,直到20℃为止,约经过六周时间,雏鸡就可以适应自然环境了。

在实际生产中,温度是否合适,可用温度计测量,也可以观看雏鸡的活动表现。

温度过高时,雏鸡散开,张口喘气,食欲减少,饮水量增加。

温度过低时,雏鸡睡眠不安,发出“叽叽”叫声,常常拥挤在一起,甚至扎堆,时间稍长则造成大批雏鸡压死现象。

温度适当时,则雏鸡散开,三五成群,或单个躺卧,伸腿舒颈自如,呈舒适活泼状态、饮食正常、精神良好。

实践证明,保持适当的育雏温度,对控制雏鸡白痢病、球虫病的发生,对促进卵黄囊的吸收利用,提高雏鸡育雏成活率都有明显的效果。

其次,雏鸡舍内要保持适宜的湿度。

育雏舍的湿度要通过干湿度计来指示,育雏舍内湿度过高或过低均不适宜雏鸡的生长发育,比较理想的湿度为:第一周龄相对湿度为70%~75%,第二周龄下降到65%,从第三周龄开始,尽量保持在55%~60%。

如果湿度过高时,有害气体增加,则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和寄生虫卵的发育,诱发球虫病、曲霉菌病等,使雏鸡易患各种疾病。

如果湿度过低,鸡舍内干燥,灰尘、羽屑飞扬,鸡体内水分散失,雏鸡绒毛发脆,脚趾干瘪,食欲不振,雏鸡易受寒气侵袭,患呼吸道疾病和羽毛发育不良。

改善的办法是在舍内四周墙壁和走道上喷洒少量水,或在火炉上面放上水盆蒸发水分,以达到调节湿度的目的。

此外,还要注意雏鸡群的密度。

雏鸡的饲养密度是每平方米面积饲养的雏鸡数。

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发育良好的重要条件,因为密度与育雏舍内的空气、湿度、卫生以及恶癖的发生都有着直接关系。

雏鸡饲养密度过大时,育雏舍内空气污浊,氨气的气味大,湿度高,卫生环境差,吃食拥挤,抢水抢料,饥饱不均,残次雏鸡增多,恶癖严重,极容易发病。

雏鸡饲养密度小时,虽然对雏鸡生长发育有利,但不利于设备的充分利用和劳力的合理使用,而导致成本提高。

因此,在雏鸡群饲养密度不合适时应及时调整。

一般情况下是第一周时30只/平方米,第二周时25只/平方米,第三周时20只/平方米,第四周时15只/平方米,第五周时10只/平方米左右。

另外,雏鸡的饲养密度还必须根据品种、季节、性别、鸡舍结构、通风条件和饲养方式等灵活掌握。

通常地面平养雏鸡1周龄~2周龄为每平方米30只~40只,3周龄~4周龄25只~30只。

综上所述的育雏技术措施,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性措施和有力的保证,只有认真细致地做好,才能有效地提高雏鸡的育雏成活率,从而促进养鸡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