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有影响的名人简介

合集下载

陶铸: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

陶铸: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

陶铸: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作者:史言来源:《党史文苑·上半月(纪实版)》 2018年第6期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陶铸同志诞辰110周年。

他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在4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革命精神为人们树立了光辉榜样。

革命的斗志:在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中成长陶铸出生于湖南省祁阳县石洞源陶家湾一个贫苦知识分子家庭。

陶铸从小生性刚强,不畏强暴,村里的伙伴都称他“猛子”。

1918年父亲被以“通匪”罪遭秘密杀害后,未满10岁的陶铸便迫于生活而辍学,协助母亲挑起家庭的重担。

在极其艰苦的童年,陶铸得到了3个人的慷慨帮助:一是父亲的老友申暄老师,他将陶铸带到清水塘申氏小学读书,学费、膳食全部由申负担。

在申暄老师的引导下,这一时期陶铸开始学习兵法,接受除暴安良的思想熏陶,并阅读了《三国演义》和介绍陈胜、吴广、洪秀全等农民起义方面的书籍。

二是在安徽芜湖认识的祁阳同乡刘嘉溥,他建议陶铸报考黄埔军校,并资助他18块现大洋的路费。

三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蒋伏生,经他介绍,1925年秋末,陶铸来到第一军第一师教导第二团第二营当文书,1926年被保送入黄埔军校为第五期学员,这一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根据中共中央军事部的命令,陶铸来到叶挺部第二十四师第七十一团第二营当副官,不久到特务连工作。

这时,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举行起义。

陶铸所在部队为准备起义,乘“江平号”轮船离开武汉驶向九江。

进入南昌第三天,陶铸所在的第七十一团接到了负责歼灭驻守城内天主堂等处敌第五十七团的命令,担任主攻任务的是第二营。

7月31日傍晚,南昌城内主要街道都布放了起义军的岗哨,营长把攻占敌团部驻地匡庐中学的主攻任务交给了陶铸的特务连,第八连指导员萧克带领一个排配合行动。

陶铸接受任务后,首先带领一支精干的侦察队化装侦察,摸清敌情,然后部署进攻方案。

祁阳曾氏族谱

祁阳曾氏族谱

祁阳曾氏族谱
祁阳曾氏族谱是一部记录祁阳曾氏家族历史和传承的文献。

以下是关于祁阳曾氏族谱的详细说明:
1.族谱的起源和意义:
族谱是一种记录家族历史、传承和人物事迹的文献,对于研究一个地区或家族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祁阳曾氏族谱则是记录祁阳曾氏家族历史和传承的文献,对于研究祁阳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以及曾氏家族的渊源和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2.族谱的内容和结构:
祁阳曾氏族谱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家族起源和传承: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祁阳曾氏家族的起源、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人物等。

家族世系表:以图表的形式呈现祁阳曾氏家族的世系传承,包括各代祖先、子女、配偶等信息。

家族重要人物事迹:介绍祁阳曾氏家族中重要的历史人物,包括祖先、名人、学者等,详细记录他们的生平、事迹、成就等。

家族文化传承:包括祁阳曾氏家族的文化传承、家规家训、家谱文献等。

3.族谱的传承和应用:
祁阳曾氏族谱不仅对于研究家族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传承:通过族谱了解和传承祁阳曾氏家族的文化传统,包括家规家训、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

寻根问祖:族谱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家族渊源和传承,寻找到自己的祖先和血脉关系。

学术研究:族谱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之一,可以帮助学者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等。

祁阳曾氏族谱是一部珍贵的文献资料,对于研究祁阳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以及曾氏家族的渊源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家族历史。

第9课 永州人文-陶铸故居

第9课  永州人文-陶铸故居

陶公亭
陶铸生平事迹陈列室
陶陶铸同志有什么话想说? 2、你从陶铸同志身上学到了什么? 3、课后请同学们向朋友家人介绍陶铸故居以
及你学到的精神。
谢谢大家!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字体下载:./ziti/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1937年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即被派往湖北担 任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创建了鄂中游击区。 后来,鄂中游击区和游击队扩大为鄂豫边区和 新四军鄂豫挺进队,陶铸担任政治委员。
1969年11月30日,因遭受林彪、 “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含冤 去世,终年61岁。在“文化大 革命”期间,同林彪、“四人 帮”反党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 争。
向日葵工程二年级第七课时
永州人文——陶铸故居
李李达达
陶铸(1908年—1969年),原名陶际华,号 剑寒,湖南省祁阳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 治工作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一生 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 要贡献,是人民群众熟悉和爱戴的革命前辈。 1969年11月30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革命战士陶铸同志因遭受 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含冤去世, 终年61岁。
1978年底,中共中央 为陶铸召开追悼大会,

永州唐半府名人满潇湘

永州唐半府名人满潇湘

永州唐半府名人满潇湘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唐德绵永州古为零陵,时置县,汉时设郡,县郡治均在今广西全州县咸水乡老拱桥边,距全州39公里。

辖地含广西北部,南部。

后围逐步变更,到西晋时大体为现在围,县郡治亦移至今零陵区。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撤郡设永州总管府,自此,永州、零陵一地二名,相沿至今。

今析零陵县为冷水滩、零陵二区,改零陵地区为永州市,市治冷水滩,辖祁阳、东安、双牌、道县、江永、江华、宁远、新田、兰山九县及冷水滩、零陵二区。

永州位于南部,五岭山脉北麓,潇水湘水贯穿全境,故亦称潇湘。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有远古人类活动遗址;有远古稻谷化;有古瓷;有人文始祖舜帝陵;有丹峰;有举世无双的江永女书;有唐草圣怀练字的绿天庵;有唐柳宗元庙,永州八记遗址;有宋理学家敦颐故里,清书法家绍基旧居。

永州是一本厚重的史书。

在这片热土上,居住着四十五万唐姓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是永州第一大姓。

全市十一个县,有五个县区唐氏列为第一姓,占比例10%以上;有两个县分别列第二、第三位。

比重最大的东安县,比例高达18%。

放眼永州,无乡不有唐,因此古称“永州唐半府”。

《山海经》记载:古苍梧山,舜帝葬于山之阳,丹帝葬于山之阴。

苍梧山即今宁远县九嶷山。

九嶷山有九峰:舜源峰、丹峰(亦称明峰)娥皇峰、女英峰、峰、杞明峰……。

《竹书纪年》传:古舜帝即位,唐尧子丹不满,率三苗作乱。

舜帝南巡,实为南征,从今丹江沿雪峰山一路追杀至九嶷,两败俱伤。

舜帝葬山之阳曰舜源峰,后人立有庙宇陵墓,香烛牲醴,永享祭祀;丹葬山之阴曰丹峰,只青峰一座,枯藤攀岩,昏鸦绕树,夕阳残照,等苍凉!那舜妃娥皇英万里寻夫,血泪洒满翠竹,伤极而陨,化作娥皇女英二峰,永远陪伴在舜源峰旁,那遍山的斑竹上如今仍指迹罗纹,清晰可见。

凄美的传说,印证了成败寇的古训,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思。

这位丹,就是我晋阳唐之祖先,也应该是入永州最早的唐族。

今永州瑶族中的唐姓,相传就是丹及其部属三苗后裔,为凭吊先人,姓氏曰唐。

张岱的美好_名人故事

张岱的美好_名人故事

张岱的美好张岱生活在明清交替之际,出身仕宦,衣食无忧,其经历和文字都值得玩味。

40岁以前,他在读书与享乐之间“摇滚”“摆荡”。

王朝更迭,命运逆转,中年的他立志修史,携带着浩繁的明史手稿,辗转于江南的山林庙宇。

在困苦的物质条件下、在痛苦的精神状态里,他开始了另一种生活——历尽繁华,也阅尽苍凉。

他太会玩,也太会写。

张岱在《自为墓志铭》中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

好精舍,好美婢,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纨绔子弟的奢靡之举,有之;晚明名士的狂狷之性,有之。

但是,我还是不得不佩服这个张岱。

他经史子集,无不通晓,天文地理,靡不涉猎。

他所著除《自为墓志铭》中所列之外,还有诗集、文集、杂剧、传奇等。

其中《夜航船》一书,内容有如百科全书,包罗万象,共计20大类,4000多条目。

他的著述之丰、用力之勤,令我惊叹不已。

这也让我将他与一般纨绔子弟、风流名士彻底区别开来。

事情的结局,常与本人的意愿相悖。

张岱倾心于史,但并未以史书《石匮书》留名,倒是他那些散文为其赢得了盛誉。

我爱读他的散文,生动、讲究、雅致、简约。

有人不是说了嘛,别人用一二百字才能说完的事,到了张岱笔下,只需数十字就能辄尽情状。

张岱的文章和他的为人一样,有傲世、刺世的锋芒,又有玩物、玩世的戏谑。

张岱的记性极好。

少年时听来的事情、看到的景致,皆藏在心中,长大后便一一写出。

他的精妙文章,为后人保留了许多前朝旧事和当时的生活状态。

记得有一篇文章叫《西湖七月半》,描述的是杭州人逢七月十五游湖赏月的情景。

文章最有意思的地方,不在于写景,而在于说人。

由于游客太多,美景是无法欣赏了,张岱索性就在一旁看起人来。

他的主题就是“看人”,文章写明五类“可看之人”。

前四类一类是“峨冠盛筵”的炫富者,一类是左顾右盼的“名娃闺秀”,一类是浅斟低唱的“名妓闲僧”,一类是“不舟不车,不衫不帻”的醉汉。

张岱笔下那份超然、轻松且带着戏谑成分的美学趣味,实在不是我们学得来的。

中共祁阳县委书记 蒋涛

中共祁阳县委书记 蒋涛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述职述廉公示报告中共祁阳县委书记蒋涛(2008年12月17日)l992年10日我从原零陵地区纪委调到祁阳县工作.历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县长,2006年11月王持祁阳县委全面工作、担任县委书记。

两年多来.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团结县几大家班子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自觉履行党风廉政建没职责。

现将我任现职以来的述职述廉报告公示,请全县干部群众监督,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组织安排我担任祁阳的县委书记.是党和人民对我的莫大信任,我深知自己的学识、能力、水平与自己肩负的职责还有较大的差距,深感担子重、责任大,因此,工作中一刻也不敢怠慢,尽己所能地加快祁阳发展、维护全县稳定、努力改善民生。

(一)坚持科学发展,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我坚持以个县委书记的政治标准要求自己,与党中央、省委、市委保持高度一致,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发展大局。

一是始终突出发展第一要务。

把加快祁阳发展作为自己最大的政治责任和全部工作的总目标,突出抓经济、抓工业、抓招商、抓项目,全力推进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三化”进程。

同时,坚持稍学发展、和谐发展,走“两型”社会发展之路。

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附湖南近现代名人分布图)

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附湖南近现代名人分布图)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附湖南近现代名人分布图)湖南长沙岳麓山下有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大门前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惟楚有才”,下联是“于斯为盛”,联语的口气颇为自负。

湖南人杨度甚至说:“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口气之大,也找不出第二人。

不过,近代湖南三湘大地的确是人才辈出,对于中国的革命和中华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从率先喊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到以操练湘军起家的曾国藩;从维新主将谭嗣同,到革命志士黄兴。

晚清以来的军国大事,几乎时时处处都离不开湖南人的身影。

近代以降,湖南人在政坛上的地位日益显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中,湖南人占到19%以上。

1955年授予元帅、将军衔,也以湖南人居多。

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现象,湖湘文化已卓然独立于世。

近现代湖南著名人物分布地图追溯湖湘文化的源头,也许我们会把目光投向那遥远的年代。

2 000多年前,当忧国忧民的诗人屈原,吟哦徘徊在三湘大地,最后自沉于汨罗江时,是否已为2 000多年后湖湘文化的复兴埋下希望的种子?近代湖南人血液中的反抗精神,湖南人善开风气之先的勇气和毅力,是否和楚人的文化精神一脉相承?这一切都是那样遥远,“悠哉渺矣,不可得而详”了。

……湖南人在全国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始于“洪杨之难”,其标志就是曾国藩率领的湘军的崛起,这是不错的。

但在思想文化领域,启迪、孕育湖湘文化的,却不能不归功于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

岳麓书院早在晚清之时,湖南人就开始走出湖南,面向世界。

魏源是第一个发出向西方学习呐喊的人。

嗣后,郭嵩焘出使英法,曾纪泽出使英俄。

维新运动失败后,湖南人纷纷出国留学,1904年中国留日学生2 395人,其中湖南籍373人。

“五四”前后,湖南人走出湘省更加频繁,在第三次留学高潮中,先后就有300多名湘籍人士赴法勤工俭学。

在那里,他们接触了共产主义学说。

与此同时,毛泽东等人先后数次奔赴北京、上海等地,热烈地搜寻一切能够找到的中文的共产主义文献,从而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路姓的历史名人

路姓的历史名人

路姓的历史名人
路隋、路岩、路皋、路彬、路振、路迎、路亨等。

1、路隋:阳平人,唐代大臣。

举明经第。

历迁左补阙、侍讲学士、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文宗时,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监修国史。

后出任镇海军节度使。

有《平淮西记》。

2、路岩:魏州冠氏人,唐代大臣。

进士出身,历迁屯田员外郎、翰林学士,以兵部郎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居位八年,累进左仆射。

后与韦保衡交恶,被流放儋州,并赐死。

3、路皋:并州(今山西省太原)人,宋代画家。

善画骆驼,醉后数笔,颇具生意,时称河东三绝之一,兼长画鬼神。

4、路彬:晋阳(今山西省太原)人,南宋官吏。

任广西提刑时,明察秋毫,杜绝冤狱,后又为民请命,减去部分过于沉重的赋税。

官至刑部侍郎。

5、路振:永州祁阳(今属湖南省),宋代大臣、学者。

五岁通《孝经》、《论语》。

后进士及第,曾任太常博士。

文辞为名家所称道,着有《九国志》。

6、路迎:山东汶上人,明代大臣。

正德三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

历知襄阳、松江、淮安三府,治称第一。

累官至兵部尚书。

7、路亨:太平府当涂(今属安徽省)人,明代官吏。

曾任安溪知县,居官清廉,尤重视学校。

路如瀛:山西陵川人,明代官吏。

崇祯时任临清同知。

后清兵攻破临清路博德城,被乱兵所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祁阳有影响的名人简介
陶铸(1908年1月16 日- 1969年11月30日),又名陶际华,号剑寒,化名陶磊。

1908年1月16日出生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石洞源榔树村(今祁阳石洞源陶家湾村)。

早年当过店员。

陶铸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忠诚的革命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他一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民群众熟悉和爱戴的革命前辈。

1957年起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政委。

曾兼暨南大学校长、华南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教授。

1965年1月调任国务院副总理。

1969年11月30日逝世于安徽合肥。

主要著述有《理想·情操·精神生活》、《松树的风格》等。

蒋琬(168-246),字公琰,字公琰,三国蜀汉大将军、大司马(位同丞相)。

关于他的故里,《三国志·蜀书》载为"零陵湘乡人",《二十五史》、《辞源》、《辞海》等均承其所载。

有人从有关地方志、通谱及古碣镌考证,蒋琬故里并非今湖南湘乡,而是古零陵泉陵,即今衡阳市祁东县,今祁东砖塘镇人。

曾为为蜀汉丞相。

祁东1952年才从祁阳划出。

陶岳,北宋官吏,著作家,字舜咨,永州祁阳人。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官太常博士,尚书职方员外郎,后出为郡守。

历官四十余年,有廉洁名。

曾为端州(今肇庆)知府,当地老百姓称说,历任刺史、知府不索取砚石的,只有包拯、陶岳两个人。

据《宋史·艺术志》载,陶岳著有《五代史补》5卷,《零陵总记》15卷,《荆湖近事》10卷,《陶康州文集》18卷,《陶陵州集》及《货泉录》。

欧阳利见(1824-1895),清末湘军将领。

湖南祁阳城郊芳名亭人。

字庚堂,号健飞。

1854年入曾国藩湘军水师。

1863年赴苏南进攻太平军,累升至副将。

1864年为淮扬镇总兵。

翌年到山东、江苏等地、堵截捻军。

1880年调任福山镇总兵。

1881年升浙江提督。

1884年中法战争时,率军守镇海金鸡山,驻宁波,亲督诸将防守,命炮轰敌舰,将敌指挥舰击沉,敌主师孤拔重伤致死,粉碎了法军在浙江登陆的企图。

1885年法舰侵扰甬江口时,督师抵抗,击退敌舰。

1889年因病退职。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被刘坤一奏调赴前线,中途病故。

著有《金鸡谈荟》。

陈大受,字占咸,祁阳县人。

曾任军机大臣,权力大致相当于宰相(清朝并无宰相、丞相之职),故而民间也称其为“大清宰相陈大受”。

幼沉敏,初授内则,即退习其仪。

既长,家贫,躬耕山麓。

同舍渔者夜出捕鱼,为候门,读书不辍。

雍正十一年,成进士,选庶吉士。

乾隆元年,授编修。

二年,大考翰詹诸臣,日午,上御座以待。

大受卷先奏,列御试第一,超擢侍读。

五迁吏部侍郎。

杨翰(1812—1879),一作(?至1882),名汝栋,字伯飞,一字海琴,号樗盦,在永州时尝筑愚园,自号九愚居士,晚年退居浯溪,筑息柯别墅,又自号息柯居士。

清咸丰七年(1857年)以翰林出守永州,同治三年(1864年)擢升官辰永沅靖兵备道。

他雅好山水,任永州知府八年期间,曾将永州府内的众多名胜古迹修复一新。

他十分仰慕元结、颜真卿二贤,于同治元年,对祁阳浯溪胜迹进行了全面修复。

同时自费于元、颜祠畔建“息柯别墅”五间一楹。

退隐后,全家落藉浯溪,后来杨翰母子都死葬在浯溪。

后裔在浯溪繁衍。

黄矞,字麓生,祁阳城关(今湖南省祁阳城区龙山街道)人。

其父给命名麓舜,自用名麓僧,人称麓生,笔名红豆渔翁,排行第五,人称黄五先生。

黄矞
生于书香世家,早慧,10余岁入学,为祁阳县生员第一,复转学长沙岳麓书院,以诗名。

后师事孝廉李馥,专攻经史,成为祁阳近代一学者。

黄矞著述颇多,工于书法,曾任民国省参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