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

合集下载

解剖学基础《细胞》PPT课件

解剖学基础《细胞》PPT课件

(胞内容物 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接受信息
(二)细胞质 细胞质位于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 由细胞器、基质和内含物组成。
1、细胞器 是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有形成分。
Part One
1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2、基质 是无定形的胶状组织。
3、内含物 不是细胞器,而是一些代谢
第一章 细胞和基本组织
第一节 细胞
什么是细胞?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 基本单元,大小不一,形 态各异。
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的结构 膜相结构 非膜相结构
(一)细胞膜
细胞膜(cell membrane)是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 也称质膜,在光镜下难以分辨。 在电镜下,细胞膜呈3层结构,内、外两层色暗;中 间一层色浅。 细胞内的膜性细胞器,也有相似的三层结构,因此 常称此类膜为单位膜。 单位膜主要由类脂、蛋白质和糖组成。
产物或细胞贮存的营养物质。
(三)细胞核
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都有细胞核。 一般只有一个,多位于细胞中央,有的偏于 一侧或靠近细胞膜。 细胞核的形态多呈圆形、卵圆形,少数为不 规则形。
在电镜下观察, 细胞核主要由核 膜、核仁、染色 质和核基质构成
液态镶嵌模型学说
单位膜以液态的类脂双分子层为基架, 其中镶嵌着各种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 质.类脂双分子层在正常生理条件下 呈液态,可以流动,膜中的蛋白质分 子可作横向移动,这些膜蛋白质具有 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物质转运功能、 受体功能及免疫功能等。糖分子形成 糖链,有的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 有的与类脂结合成糖脂。

解剖学细胞和基本组织

解剖学细胞和基本组织

涂片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十五页PPTT,共三十八页。
第2节
固有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
细胞 细胞间质:基质、纤维、组织液
特点: 1、细胞少种类多,分布稀疏无极性 2、细胞间质多
分类:
固有结缔组织 软骨组织 骨组织 血液
疏松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网状组织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十六页PPTT,共三十八页。
正常人血红蛋白数值: 男:120~150g/L
女:110~140g/L
贫血
红细胞<3.0 ×1012/L 血红蛋白<100g/L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二十九页PPTT,共三十八页。
(二) 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
正常值: (4.0~10.0) × 109/L 男女无明显差别
变移上皮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三页PPTT,共三十八页。
1、单层扁平上皮
特点:由一层扁平
细胞紧密摆列而成。
分类及分 布
内皮:衬贴于心、血管、淋巴管内表 面 间皮:位于胸膜、腹膜、心包膜腔 面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四页PPTT,共三十八页。
2、单层立方上皮
特点:细胞呈立方形
分布于肾脏、甲状腺等处,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二十页PPTT,共三十八页。
疏松结缔组 织
间质
胶原纤维
纤维 fiber
弹性纤维 网状纤维
基质 :蛋白多糖、水、组织液
细胞
成纤维细胞 脂肪细胞 巨噬细胞 浆细胞 肥大细胞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二十一页PPTT,共三十八页。
(二)致密结缔组织 dense connective tissue
5、复层扁平上 皮(复层鳞状上 皮)

《解剖学基础》教案-上

《解剖学基础》教案-上

《解剖学基础》教案-上研究必备欢迎下载教师备课笔记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学科解剖学基础姓名年级研究必备欢迎下载备课教案【课题】绪论【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解剖学术语;2、熟悉解剖学基础的定义与地位、常用人体的组成和分部;3、了解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研究解剖学的观点与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人体是神秘的,是美丽的,好比一台高度自动化的精密机器,《解剖学基础》将带你走进神秘的人体,去透视人体,剖视人体,去了解人体的分部、结构,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历史、发展前景极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二、授课(一)解剖学基础的定义与地位(二)人体剖解学开展简史(三)人体的组成及分部1、人体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2、人体的分部:头、颈、躯干、四肢(四)常用的解剖学术语1、解剖学姿势2、人体的轴和面:(1)轴: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2)面:程度面、矢状面、冠状面3、方位术语:上和下、前和后、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近侧和远侧(五)研究解剖学基础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三、巩固小结四、作业进修必备欢迎下载备课教案【课题】第1、二章细胞、根本组织(一)上皮组织【教学目标】1、熟悉细胞的结构、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分布;2、了解细胞的形状、腺上皮和腺的特性、上皮组织的非凡结构。

【第2—3课时】【教学进程】一、复习旧课二、授课(一)细胞1、细胞的形状2、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二)上皮组织1、被覆上皮:(1)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a、上皮组织大都无血管和淋巴管;b、其营养物质由深层结缔组织的血管供给,来自血液中的营养物质经由过程基膜渗透到上皮组织细胞间隙中;(2)被覆上皮的分类a、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间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b、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2、腺上皮和腺腺上皮:在人体内特地执行分泌功能的上皮称之。

腺:以腺上皮为首要身分所构成自力的器官称腺体分外分泌腺、内分泌腺功能:主要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对外环境的适应等。

解剖学基础教案绪论;细胞与基本组织

解剖学基础教案绪论;细胞与基本组织

一、解剖学基础教案绪论1. 教学目标:a. 理解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b. 掌握解剖学的发展历程和其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c. 熟悉解剖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2. 教学内容:a. 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解剖学的发展历程c. 解剖学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d. 解剖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3. 教学过程:a.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人体解剖图和解剖学相关的实物,引发学生对解剖学的兴趣。

b. 讲解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介绍解剖学的定义,解释其研究对象为人体和人体的各个层次结构。

c. 介绍解剖学的发展历程:讲解解剖学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过程,以及重要的解剖学家和他们的贡献。

d. 强调解剖学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解释解剖学在医学教育和医疗实践中的关键作用,举例说明解剖学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e. 教授解剖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介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观察实物、绘制图表、进行解剖实验等。

f. 总结和复习: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回答学生的问题,进行互动复习。

4. 教学评价:a.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b.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c. 评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如绘制人体解剖图等。

二、细胞与基本组织1. 教学目标:a. 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b. 掌握细胞的主要功能和生命活动。

c. 熟悉人体的基本组织类型及其特点和功能。

2. 教学内容:a. 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结构:介绍细胞的概念,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b. 细胞的主要功能和生命活动:解释细胞的功能,如新陈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细胞增殖等。

c. 人体的基本组织类型及其特点和功能:介绍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类型,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讲解其特点和功能。

3. 教学过程:a.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细胞和组织的图像,引发学生对细胞和组织的兴趣。

b. 讲解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结构:介绍细胞的概念,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并展示相关图像。

人体解剖学第一节细胞教案

人体解剖学第一节细胞教案

人体解剖学第一节细胞教案教案标题:人体解剖学第一节细胞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分类和组成。

3. 理解细胞在人体解剖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分类和组成。

教学难点:1. 细胞在人体解剖学中的重要性。

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2. 幻灯片或投影仪。

3. 细胞模型或图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一张细胞的图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对细胞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激发学生思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投影仪,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解释细胞的分类和组成,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以及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与细胞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思考细胞在人体解剖学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讨论细胞在不同器官和组织中的作用和功能。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或工作纸,让学生完成细胞相关的问题。

2.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答案,并进行整体讨论。

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细胞在人体解剖学中的重要性。

2. 提出一些延伸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导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练习与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第一篇 细胞和基本组织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第一篇 细胞和基本组织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第一篇细胞和基本组织第一篇细胞和基本组织知识精讲【学习重点】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特殊结构3.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细胞成分以及结构特点和功能4.骨组织及其和种细胞结构的光、电镜结构5.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特点、正常值和功能6.骨骼肌和心肌的光、电镜结构特点7.神经元的光、电镜结构8.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结构【知识网络结构】一、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人体的细胞形态各异,大小不一,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结构:即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

细胞膜是包在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

电镜下,细胞膜的结构可分内、中、外三层。

这三层膜是一切生物膜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称为单位膜。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的完整性,同时在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等代谢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细胞核是由核膜、核仁、核基质和染色质四部分构成。

其中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期,DNA 分子的双螺旋全部旋紧、变粗、变短,成为一条条粗棒状,即为染色体。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为23对,其中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

染色体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细胞质是指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结构,是细胞新陈代谢与物质合成的重要场所。

细胞质包括细胞液、细胞器、细胞骨架和包涵物。

细胞液是细胞中无定型的胶状物质,又称为细胞基质。

细胞器是细胞质内具有特定形态与功能的结构,主要包括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和中心体等。

细胞骨架是细胞内的结构网架、包括微管、微丝等。

包涵物是细胞质中一些有形的代谢产物或储备的营养物质。

二、上皮组织由大量紧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所构成。

上皮细胞具有极性,即向体表或腔面的一端称游离面,向深部结缔组织的一端为基底面。

游离面有时可见一些特化结构。

基底面与结缔组织之间有一层基膜。

上皮组织一般无血管,但上皮组织中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根据功能上皮组织可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

被覆上皮:根据上皮细胞排列层次和形态结构,被覆上皮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

《人体解剖学》教学课件:01 细胞和基本组织

《人体解剖学》教学课件:01 细胞和基本组织
❖ 功能:吸收和分泌功能。
3、单层柱状上皮
组成:一层棱柱形细胞。细胞核成椭圆形,位 于细胞基底部。
功能:吸收和分泌。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 杯状细胞和锥体形细胞 组成。
柱状细胞:细胞达游离面,细胞核位高, 细胞近 基底部,胞体逐渐变细;在柱状细胞的游离面附 有能摆动的纤毛。
③纤毛 是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能摆动的突起,比微绒毛粗大,直径约0.2~
0.5μm,长约5~10μm,在光镜下呈细毛状。电镜下纤毛的中央有2根微 管,周围有9组双微管围绕,构成纤毛的主体。每根纤毛的基部致密,称 基粒,基粒位于细胞膜的下方,由中心粒派生而来,结构与中心粒相同, 是纤毛生长的基础。微管由多种蛋白组成,其中的动力蛋白可使微管相互 滑动,结果使纤毛呈节律性的拍击运动,形成传动波,把黏附在表面的分 泌物或颗粒向前推送,从而清除吸入的异物,起保护和清洁作用。 ④ 质膜内褶 是由上皮细胞基底面的胞膜向胞质内折入所形成的,可扩大基底面的表面 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运转。
❖ 结构特点: 1)上皮细胞排列紧密而规则,细胞间质很少; 2)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 ,可分游离面和基
底面,基底面附着于基膜,并借基膜与结缔组 织相连; 3)上皮组织中一般没有血管和淋巴管,其营养 物质由深层结缔组织的血管提供; 4)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 ❖ 功能: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
一、被覆上皮

单层扁平(鳞状)上皮

❖ 单层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型❖

❖ 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鳞状)上皮
复层柱状上皮 变移上皮
(一)单层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

解剖学基本组织

解剖学基本组织

解剖学基本组织解剖学基础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第一节细胞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切生物体不论其结构复杂还是简单,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细胞(cell)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于1665年发现的。

当时他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的薄切片,放大后发现一格一格的小空间,就以英文的cell命名之,而这个英文单字的意义本身就有小房间一格一格的用法,所以并非另创的字汇。

而这样观察到的细胞早已死亡,仅能看到残存的植物细胞壁,虽然他并非真的看见一个生命的单位(因为无生命迹象)后世的科学家仍认为其功不可没,还是将他当作发现细胞的第一人。

一、细胞的形态细胞的化学组成和成分占90%以上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C、H、 O、 N、 P、 S、Cl、 Ca、 Na、 K、Mg、Fe;细胞化学物质可分为两大类:含氮无机物:水(75%?80%)、无机盐类有有机物:达几千种之多,约占细胞干重的90%机物以上,它们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

有机物中主要由四大类分子所组成,即蛋白质、核酸、脂类和糖。

二、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构成(一)细胞膜定义:细胞外表面的薄膜,也叫质膜,有保持细胞形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在物质交换、接受刺激、传递信息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1、膜的形态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到细胞膜分为颜色较深的内外两层和颜色较浅的中间层,这三层称为单位膜。

2、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有不同结构、不同功能的蛋白质。

当体温升高3、细胞膜的基本特性时是液态,体温降低时变为晶态类脂分子在体温为37℃时表现出液晶态的特性。

镶嵌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可在膜内产生构型的变化而被激活。

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流动性(脂质双分子层) 比较经典的证明是荧光法,将红、绿荧光蛋白放在细胞膜的不同位置,过一段时间会发现红绿两种荧光混合在一起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周解剖学基础教案
授课课题: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第四、五节
实践1:实践2:
授课时间:8月 4日至10 日第 1 周
授课班级:护理中专(2)(3)班
授课类型: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实践
教学目标、要求:
掌握:1、神经元
2、神经纤维
熟悉:1、骨骼肌
2、皮肤的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骨骼肌的分类
2、神经元的结构
3、神经纤维的定义
教学难点:1、神经元分类
2、突触的超微结构和功能及分类
3、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等)教学手段: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
教时安排: 8节课
参考资料:解剖学基础
板书设计:
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
第四节肌组织
(一)骨骼肌
(二)心肌
(三)平滑肌
第五节神经组织
(一)神经元
(二)神经胶质细胞
(三)神经纤维
附:皮肤
教学过程:
第一、二节课
1、引言:通过对动物瘦肉,部分内脏的介绍,引出本节课内容。

2、教学过程
第四节肌组织
肌肉组织的特点:肌组织的主要成分是肌细胞,肌细胞呈细长
纤维状,又称肌纤维,肌细胞膜称肌膜,肌
细胞质称肌浆,滑面内质网称肌浆网。

肌组织根据结构和功能特点分: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三种。

骨骼肌、心肌属横纹肌,平滑肌不属横纹肌,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属随意肌;心肌和平滑肌受自主神经支配,为不随意肌。

(一)骨骼肌:因其附着于骨骼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骨骼肌收缩快而且力,并受意识的支配,属随意肌。

●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骨骼肌纤维呈细长圆柱形,细胞核数量多,一条肌纤维内含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核,核呈扁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

肌浆中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肌原纤维呈细丝状,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

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的带,即周期性横纹。

由于每条肌原纤维的明暗带都相应的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故骨骼肌纤维呈现出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

明带又称I带,暗带又称A带,暗带中央有一条浅色窄带称H带,H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M线,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Z线。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每个肌节由1/2I带 + A带 + 1/2I带构成。

肌节依次排列构成肌原纤维,肌节是肌原纤维和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骨骼肌纤维内的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构成,另外还含有横小管、肌浆网、线粒体等结构。

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沿肌纤维长轴有规律地平行排列组成。

粗肌丝位于A带,中央固定于M线,两端游离,细肌丝一端固定于Z线,另一端伸至粗肌丝之间,止于H带外侧。

(二)心肌:心肌分布于心脏及其邻近心脏的大血管根部。

心肌是不随意肌,其收缩不受意识支配,具体自动节律性,缓慢而持久,不易疲劳。

●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心肌纤维呈短柱状,常有分支,彼此吻合成网。

心肌纤维一般只有一个核,呈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少数为双
核。

心肌纤维连接处称闰盘,在HE染色标本中,闰盘呈深色的阶梯状或横线状。

心肌纤维也有横纹,但不如骨骼肌纤维明显。

●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及与骨骼肌纤维的主要不同点:心肌纤维也有粗、细肌丝,它们在肌节内的排列分布与骨骼肌纤维相同,也含横小管和肌浆网等结构,但有所不同。

①粗、细肌丝形成粗细不等的肌丝束,肌原纤维不明显,横纹不明显②横小管较粗,位于Z线水平,肌浆网稀疏,终池扁而小,常见横小管与一侧的终池紧贴形成二联体③闰盘位于Z线水平,闰盘的横位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

(三)平滑肌:广泛分布于血管壁和许多内脏器官,收缩缓慢而持久,不受意识的控制,属不随意肌。

平滑肌纤维的光、电镜结构特点及平滑肌细胞间的连接:平滑肌纤维呈长梭形,无横纹,细胞核只有一个,椭圆形或杆状,位于细胞中央。

平滑肌纤维多成束或成层分布在内脏器官中,肌纤维相互平行或交错排列。

平滑肌纤维表面的肌膜向下凹陷形成众多的小凹,小凹相当于横纹肌的横小管。

肌浆网稀疏,邻近小凹,平滑肌细胞内无肌原纤维及明显的肌节结构。

教后记:
第三、四节课
1、引言: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前者又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
冲动的能力。

后者对前者起支持、保护、营养和绝缘等作用。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脑和脊髓的疾病等与神经组织有关的疾病,引出本节课内容。

2、教学过程
一、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包体是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其形态多样,细胞膜能接受刺激,传导冲动,为可兴奋膜。

突起由细胞膜和细胞质向表面突出而形成,分树突(每个神经元有一到多个树突,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并将神经冲动传给胞体)和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短者几微米,长者1米以上,主要功能是将神经冲动由胞体传向其它神经元或效应器)两种。

(二)神经元的分类
根据突起的多少可分为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假单极神经元;根据轴突的长短可分为长轴突的大神经元(称Golgi Ⅰ型神经元)和短轴突的小神经元(称GolgiⅡ型神经元);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根据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分为胆碱能神经元、胺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和氨基酸能神经元。

(三)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接触部位。

可分为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三部分,突触前后成分彼此相对的细胞膜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两者之间的狭窄间隙称突触间隙
二、神经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p28表详细介绍)
教后记:
第五、六节课
1、引言:回忆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内容
2、教学过程
三、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的概念: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外包胶质细胞组成。

包裹中枢神经纤维轴突的胶质细胞是少突胶质细胞,包裹周围神经纤维轴突的是Schwann细胞。

根据包裹轴突的胶质细胞是否形成髓鞘,神经纤维可分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四、神经末梢
●神经末梢:是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按功能分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两大类。

感觉神经末梢是感觉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周围突的终末部分,该终末与其它结构共同组成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按其结构可分游离神经末梢和有被囊神经末梢。

游离神经末梢由较细的有髓或无髓神经纤维的终末反复分支而成。

感受冷、热、轻触、痛等感觉。

运动神经末梢是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在肌组织和腺体的终末结构,分躯体和内脏运动神经末梢两类。

前者分布于骨骼肌,当有髓神经纤维抵
达骨骼肌时,髓鞘消失,其轴突反复分支,每一分支形成纽扣状膨大与骨骼肌纤维建立突触连接,此连接区域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或神经肌连接。

后者分布于心肌、各种内脏及血管的平滑肌处。

附:皮肤
一、皮肤: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

它由表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

●表皮:位于皮肤浅层,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组成。

表皮细胞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角质形成细胞,构成表皮的主体,分层排列;另一类是非角质形成细胞,散在于角质形成细胞之间,包括黑[色]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

分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五层结构,其主要功能是合成角蛋白,参与表皮角化。

●真皮:位于表皮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分为浅层的乳头层和深层的网状层,真皮的再生能力强。

二、皮肤的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指(趾)甲。

它们都是由表皮衍生而来的。

教后记:
第七、八节课技能实践
1、引言:结合本周内容,导出本次实践的内容。

2、教学过程
实践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实践目的:认识显微镜的构造,会使用显微镜
实践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让学生在实训
室内自己动手,使用显微镜。

最后向学生强调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实践二、基本组织
实践目的:熟悉各组织的结构特点。

实践方法:通过挂图让学生认识四大组织的结构特点。

教学反思:
实践后记:
作业布置:
1、解释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定义
2、比较三种肌组分布和织结构特点?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