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引流管护理指引 (2)

合集下载

硬膜引流管护理

硬膜引流管护理

硬膜引流管护理
硬膜外引流管护理
一、目的
1、为预防开颅术后产生硬膜外血肿,常规置入。

2、直径2㎜引流管于硬膜外,与颅骨内板相贴。

3、接引流袋.硬膜外引流在引流组织液、血液及血。

4、性分秘物的同时也可引流出部分脑脊液,此时引。

5、流液性质应为血性脑脊液。

二、护理
1、妥善固定管道并做好标记,注明留置日期。

2、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发生不畅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引流袋与头颅平齐,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

4、通常引流管于术后第2-3天拔除。

硬膜下引流管护理
一、目的
慢性硬膜下积液或硬膜下血肿,因已形成完整的包膜,包膜内血肿液化,临床多采用颅骨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

术后接引流管于包膜内继续引流,以排空囊内残留的血性液或血凝快,以利脑组织膨起消灭死腔。

二、护理
1、妥善固定管道并做好标记,注明留置日期。

2、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3、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患者采取患侧卧位或平卧,引流袋低于创腔。

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剂,亦不过分限制水分摄入,以免影响脑膨隆。

4、其他术后起初引流管口齐平创口,病程中依据引流量及颅内压情况调节。

5、引流管于术后2-3天拔除,行CT检查确定血肿消退后拔出。

三、引流不畅处理方法
复查CT仍有血肿残留时,用生理盐水3ml加尿激酶2-5万单位间断注入血肿腔夹管2h后开放。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一、胃肠减压管的护理(一)胃管的护理臵管操作动作要轻柔,操作前要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并要交待患者在操作的过程中怎样配合,石蜡油可多涂一些,必要时可让患者口服10ml 石蜡油,以润滑食道,便于操作。

判定胃管在胃内的方法:1、用注射器回抽可从胃管内抽出胃内容物;2、用注射器向胃管内打气,用听诊器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3、将胃管插入水中无气泡溢出。

留臵固定:妥善固定,防止打折,避免脱出;固定胃管应用白色橡皮胶布贴于鼻尖部,胶布应每天更换;胃管插入的长度要合适,成人一般约45—55cm。

对于胃肠手术,胃管接臵在吻合口以下的患者,不可随意上下调节胃管;保持胃管的通顺,防止打折。

搬动或翻动病人时应防止胃管脱出或打折。

观察操作:保证胃管的通畅,定时冲洗,每4小时一次。

冲洗时应根据情况选择5或10ml 注射器用3-5ml生理盐水冲洗胃管。

冲洗时注意用力不可过猛。

若有阻力不可硬冲,以免损伤胃壁或吻合口,造成出血或吻合口瘘。

冲洗时若有阻力应先回抽胃液,如有胃液抽出表示胃管通畅,可再冲洗。

若抽不出胃液、冲洗阻力大,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根据胃液分泌的情况定时抽吸胃液,一般每4小时一次。

抽吸胃液时吸力不可过大,以免损伤胃壁,造成粘膜损伤出血;密切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一般为墨绿色,若颜色为鲜红色,提示胃内有出血。

若颜色为咖啡色,提示胃内有陈旧性血液。

)量1(若胃液量过多有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的可能),并做好记录及时向医生汇报。

(二)鼻饲管护理胃管或禁食的病人口腔清洁由为重要。

鼓励病人刷牙漱口,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或昏迷的病人给予口腔护理。

对于鼻饲的患者要记录按臵日期,标记在胃管上,每7天更换一次,于当日晚最后一次鼻饲后拔出,第二日再由另一鼻孔按臵,并再次做好日期标记.鼻饲操作:鼻饲前应先确定胃管在胃内,且没有腹涨、胃潴留之症状后,再行鼻饲;鼻饲开始时量易少,待病人适应后逐渐加量并准确记录鼻饲量;每次鼻饲前需抽吸胃内容物,观察患者的消化情况,鼻饲量每次不超过200ml,根据全天总量和病人的消化吸收情况合理分配,制定间隔时间。

各类引流管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2)ppt课件

各类引流管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2)ppt课件

完整编辑ppt
4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异常情况分析】
2、引流不畅
原因众多,如血块堵塞、胸膜粘连堵塞、膨胀的肺脏 及升高的膈肌堵塞、引流管过软、被肋间肌夹压闭塞致流 通不畅;引流管滑脱,使引流管内口滑入胸壁组织内堵塞; 胸腔内段的引流管过长,以致打折扭曲等等。
完整编辑ppt
41
【异常情况分析】
2、引流不畅 水封瓶玻璃柱内的液面平亦随呼吸而上下移动,范围为 3~6cm当出现液平面停止不动或波动范围<3cm时,多 半原因就是引流不畅。一般可通过挤压引流管或用无菌盐 水冲管而得到解决。
完整编辑ppt
35
引流的原理
当胸膜腔内因积液或 积气形成高压时,胸膜 腔内的液体或气体可 排至引流瓶内。
当胸膜腔内恢复负压 时,水封瓶内的液体 被吸至引流管下端形 成负压水柱,阻止空气 进入胸膜腔。
完整编辑ppt
36
水封瓶
一个无菌引流瓶,内装无菌 蒸馏水或无菌生理盐水;瓶口用 带两个圆孔的橡皮塞封柱;长、 短两根玻璃管分别插入圆孔;长 管应在水面下3-4cm,且保持 直立,另一端与病人的胸腔引流 管相连,短管作为空气通路。
• 量:胆汁量每天约600—1000ml,3—4天后逐渐减少至每 日200—400ml,如观察到胆汁量锐减,应注意引流管是 否扭曲受压或是泥沙结石或蛔虫堵塞。
• 性状:正常胆汁为澄清而无渣,若颜色过淡、过稀,提示 胆功能不良。
完整编辑ppt
48
拔管
放置T型引流管者在全身情况好转,生命体征恢复一周, 可在餐前夹管,每日2-3次,每次一小时,如无不适主 诉3天后可给予全天夹管及拔管。
气的症状,以及避免术中误吸。
完整编辑ppt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 ④预防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每日更换引流袋,并注意保持置管 部位的敷料清洁干燥。
• ⑤及时拔管。随着脑脊液色泽的清亮、蛋白含量的下降、细胞计数的 减少、脑脊液漏停止、脑脊液<50ml/d,应及时拔管。拔管后除观察意识、 瞳孔、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置管处有无脑脊液漏。
3 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
③严格保持整个引流装置及管道的清洁和无菌,各接头 处应用无菌敷料包裹。
④保持头部创口或穿刺点敷料干燥,如发现敷料潮湿,应 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更换。
1.2护理
• ⑤无菌引流瓶定时更换,并记录色、质、量。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术后 1~2天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
• ⑥定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如发 现堵塞,应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 ②控制引流量及速度。一般为2~5滴分,每日引流量在200~300ml左右。 注意保持匀速引流,防止引流速度大幅度变化引起颅内压较大波动而导 致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2.2 护理:
• ③脑脊液量和性质的观察。随时观察引流脑脊液的量、颜色、性状,并 做好记录。若引流液中有絮状物或由清变浊,则提示颅内感染的发生,应 及早予处理。
1.2 护理
:①取平卧位,保持安静。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患者,应 予约束,防止患者自行拔出引流管而发生意外。
②引流管的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外耳道水平)10~15cm以 维持正常颅内压(成人颅内压力0.7~2.0kpa儿童 0.5~1.0kpa),侧卧位时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 15~18cm。脑室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 流过速、过快。因患者原处于颅内高压状态,骤然减压 会使脑室塌陷,导致硬膜下血肿;
4.2 引流液性质和引流量的正确判断。护士应学会整体护理引流管,懂得结合引流液性质、引流量 来判断病情变化。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精选文档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精选文档

V-P分流管

脑积水是由于 各种炎症、外伤 、粘连或脑脊液 循环受阻而导致 脑脊液在颅内大 量积聚 • 脑室分流术是另 建脑脊液循环通 路,对脑脊液进 行分流改道,将 超过正常脑室量 的脑脊液经引流 至腹腔等体腔内 ,以降低颅内压 是防止脑萎缩的 一种重要方法。


V-P分流管 ——术后护理
•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 • 注意体温大于38.5°以上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同 时要观察面色,P,R及出汗体征 ,防止引起虚脱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保持管道通畅 • 抬高床头15-30°,减轻静脉淤血 • 每天定时挤压分流管,按压阀门1-3次,以保持 分流管通畅。(按时按压阀门,术后防止堵塞, 术后用甲紫做好阀门标记,术后1-3天,每天按 压阀门1-3次,每次流管
脑室引流管
V-P分流管
血肿腔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 硬膜下引流管 硬膜外引流管
蛛网膜下隙 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
• 脑室引流:是经过颅 骨钻孔或椎 孔穿刺 侧脑室,放置引流管 。将脑脊液引流至体 外。 • 部位:常选择半球额 角或整角进行穿刺。
护 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术中护理
严密观察 神志、瞳 孔及生命 体征的变 化
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保持引流通畅 3.观察引流量、色、
2.术前用药
质和速度
4.加强营养 5.预防感染 6.基础护理 7.及时拔管
11
蛛网膜下隙引流管
• 护理 • 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 高压性头痛特征:剧烈持续头痛、 恶心、视神经盘水肿 • 低压性头痛特征:太高床头或坐立时头痛加重,平卧后头痛减轻,给 予放低床头、停止或放慢引流速度后头痛缓解

引流管护理流程详解

引流管护理流程详解

引流管护理流程详解
一、准备工作
1.确保患者的病历和医嘱
2.检查引流管是否完整
3.准备必要的护理器材
二、个人防护
1.戴上手套和口罩
2.根据需要穿戴隔离衣物
三、患者准备
1.与患者沟通并取得同意
2.辅助患者舒适地卧位
四、清洁引流管周围皮肤
1.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清洁剂
2.轻柔擦拭,避免刺激皮肤
五、引流管护理
1.定期检查引流管
2.观察引流管的通畅性和漏液情况
3.定时更换引流袋
4.避免积液和感染
5.保持引流管干燥
6.防止细菌滋生
7.避免拉扯引流管
8.防止移位或脱落
六、处理异常情况
1.如引流管堵塞,立即采取清理措施
2.如发现引流液异常,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七、记录和报告
1.记录引流量、颜色和性质
2.报告任何异常情况和护理过程中的困难
八、教育患者和家属
1.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引流管护理的重要性和步骤
2.强调观察和报告任何异常情况的重要性
九、定期评估
1.定期评估引流管护理效果和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护理计划
十、结束护理
1.清理工作场所
2.移除个人防护装备
3.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

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3.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修。筑权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救的亡强图烈存愿望。 (2)成果:1909年 京建张成铁通路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 权收归国有。 4.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 正轨。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872年,
D.航空运输
解析:根据所学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
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
办的第一个企业。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
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据此本题选C项。
答案:C
2. 右图是1909年《民呼日报》上登载的 一幅漫画,其要表达的主题是( ) A.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 B.西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 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西方八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
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
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
A.电话
B.汽车
C.电报
D.火车
解析:从“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可推断为火车。
答案:D
[典题例析]
[例1]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
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
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引流袋低于创腔。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剂,亦不过 分限制水分摄入,以免影响脑膨隆。 4、其他术后起初引流管口齐平创口,病程中依据 引流量及颅内压情况调节。 5、引流管于术后2-3天拔除,行CT检查确定血肿消 退后拔出。
硬膜下引流管
三、引流不畅处理方法: 复查CT仍有血肿残留时,用生理盐水3ml加 尿激酶2-5万单位间断注入血肿腔夹管2h后 开放。

神经外科引流管的护理

神经外科引流管的护理

• 颜色、性状:术后1-2天可略呈血性,渐变 橙黄色,最后澄清。异常时呈毛玻璃状或 絮状物示颅内感染。若引流液由澄清变为 血性,应考虑再次出血,立即通知医生。
• 引流管是否通畅:随病人呼吸、脉搏等液 面上下波动示通畅,反之不畅。
血肿腔、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
• 高度:平放床头。 • 引流量:100-200ml/d。(硬膜下引
(脑室引流管)
• 医生向引流管内注药后,按时开放引 流管,注意引流速度。
• 有连接三通的引流管,保持三通处通 畅。
• 不要随意捋管、捏管。 • 若发现问题,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护理要点
• 病人回病房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 况将引流袋悬挂于床头,护士应注明 引流管名称、留置日期贴于引流管上。
• 引流袋的高度• 妥善固定:1、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
成角、折叠。2、术后病人头部的活动 应适当限制,翻身护理操作时,避免 牵拉引流管。
• 控制引流量(匀速)。 • 保持引流管通畅。 •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 搬运、护理操作时,暂时夹闭引流管
流若>200ml提示可能与蛛网膜下腔相 通,观察有无液面波动,适当抬高引 流管) • 颜色、性状:血性液,若为淡血性液, 观察有无液面波动。 • 引流管是否通畅:定时观察引流量。
腰大池引流管
• 高度:不能低于床头高度。 • 引流量:100-200ml/d • 颜色、性状:由血性逐渐变为橙黄色,
最后澄清。 • 引流管是否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速度。
神经外科引流管的 护理
分类
脑室引流管 血肿腔引流管 硬膜外引流管 硬膜下引流管 腰大池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
• 高度:引流液面距外耳道水平10-20CM • 引流量:单侧100-200ml/d,控制引流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硬膜外引流管护理指引
目的
1.硬膜外引流管为预防开颅术后产生的硬膜外血肿,常规置入直径2mm引流管于硬膜外,于颅骨内板相贴。

2.硬膜外引流管也用于引流组织液、血液及血性分泌物的同时也引流出部分脑脊液。

护理重点
1。

适当限制头部活动范围,活动、翻身及需搬动患者检查或过床应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2.妥善固定,防止脱出。

术中严格无菌条件下连接负压引流球,引流管要在头皮上固定好,防止脱出.
3.保持有效引流,控制引流量及速度.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防止阻塞。

发现不通畅时离心挤捏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引流管高度:负压引流球与头处于同一平面.
5。

病情观察及记录: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

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的症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情况并记录。

6.头部敷料的观察,渗血渗液较多时及时报告医生.
相关护理注意事项
1.每小时引流量以≦100ml为宜。

2.术后1—2天引出的血性液颜色转为淡,若仍有大量血性液提示有出血。

3.硬膜外引流管停留时间一般3—7天,时间过长易引起感染.
4.控制病房里陪人数,注意病房通风,接触引流管前后主要洗手。

倒引流球引出液时应反折,防止操作时引出液倒流,或空气进入引流管。

5.对于清醒者应向其解释与指导取得主动合作,对于意识障碍者可用布制约束带在其胸部或四肢适当加以约束,一旦引流管脱出应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创口并协助医生处理。

6.检查并保持引流管位置正确,尤其在翻身或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后均应仔细检查,如发现曲折应及时纠正。

7。

防止引流管阻塞,若引流管被血凝块或沉淀物阻塞,应用双手顺行捏挤至引流管通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