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诗词五首语文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古代诗歌五首

七年级古代诗歌五首

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1。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2)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3)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4)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5)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作者介绍陈子昂陈子昂(约公元661~702)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唐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官至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他论诗标榜汉魏风骨,反对齐梁绮靡文风,所作诗歌以三十八首《感遇诗》最为杰出,诗风质朴浑...2。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曾同: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及注释译文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解,晨昏不同。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显得渺小的群山。

注释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初一下语文古诗

初一下语文古诗

初一下语文古诗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以下是初一下册部分必背的古诗:
1.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吹《杨柳》,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3. 《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4. 《晚春》(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5. 《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6. 《贾生》(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7.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七年级下册全部古诗

七年级下册全部古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有《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登幽州台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等。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6.《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3.《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12首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12首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12首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唐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宋韩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唐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同学们要认真背诵,理解诗中意境,感受古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初一下册语文必背全部古诗词

初一下册语文必背全部古诗词

初一下册语文必背全部古诗词初一下册语文课本中,学生们需要背诵的古诗词涵盖了多个朝代的名家作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必背古诗词:1. 《观刈麦》-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6. 《游子吟》-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 《望月怀远》-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8. 《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 《早发白帝城》-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1.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2.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13. 《出塞》-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4. 《题临安邸》-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5. 《赤壁》- 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汇总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汇总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汇总语文书古诗词汇总
一、《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二、《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四、《忆江南》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五、《江畔独步寻花》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六、《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八、《赤壁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五首第1课时一、课程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引导学生认识古风、格律诗和词的不同形式,了解其特点。

二、教学策略: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三、重点难点:1让学生反复诵读五篇作品,在阅读中把握语言风格,体味诗词意境。

2引导学生超越时空,与古代作者对话,领会他们的思想感情。

教学活动一、导入课文:1.师: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个诗歌的国度,唐诗宋词更是这座诗歌金字塔尖上璀璨的明珠。

谁能给我们背诵几首?2.师:本课所选都是名家名篇,既有“诗圣”杜甫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又有孟浩然和爱国诗人陆游做客农家的田园风情;既有《渔家傲》苍凉悲壮的英雄气概,又有《浣溪沙》“谁道人生再无少”的意气风发。

下面我们就具体地感受这些诗词的独特魅力。

3.介绍杜甫情况及作品背景。

二、诵读课文,理清作者行文思路,1.学生诵读课文,参看注释,了解文章大意。

教师给以适当的指导。

(见板书设计)2.对重点词句加以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行文的精彩和他博大的胸怀。

3.指导学生背诵此诗。

三、课堂讨论1.组织课堂讨论:结合杜甫的身世,谈谈你对这首诗歌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2.让学生代表发言,引导学生认识到他的博大胸怀其个人思想境界的必然结果。

3.学生代表发言,通过讨论,认识到杜甫推己及人的胸怀是他从小所受教育、家庭的熏陶及个人思想境界的必然结果。

板书设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行文思路第一段写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

第二段写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惜。

第三段写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

第四段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

附1.诗歌基本常识(1)诗是古代运用最广的有一种韵文,门类众多,体式纷繁。

如以句式言,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如以体裁言,有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律体等。

简而言之,可大致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第2课时一、课程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引导学生认识古风、格律诗和词的不同形式,了解其特点。

二、教学策略: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三、重点难点:让学生反复诵读五篇作品,在阅读中把握语言风格,体味诗词意境。

引导学生超越时空,与古代作者对话,领会他们的思想感情。

教学活动一、介绍诗歌常识,讲述作品背景1.讲解诗歌的基本常识。

(见参考资料1)2.介绍作者孟浩然和陆游的基本情况,以及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二、诵读课文,理解诗意1.播放背景音乐,范读两篇诗文。

2.让学生生诵读两首诗,理解诗意。

3.要求学生默写。

4.抽学生描绘性复述诗文的内容。

三、比较阅读两篇诗文,1.师:这两首诗都说了什么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生:二者都叙述了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使人留恋的田园风光,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也流露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师:这些内容可以从哪里看出来?2.生:可以从“故人”、“客”、“田家”、“农家”、“邀”、“留”、“待到……还来”、“乘月……扣门”等词汇和句子中判断出来。

3.师:在具体描写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的时候,二者有何不同?生:从两诗的颈联上可以看得出来,一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是一种开窗畅饮、款款叙事的恬静画面;一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是一种击鼓吹箫、新奇亲切的热闹场面。

4.根据我们刚刚学过的诗歌的基本知识,二者分别属于哪两种诗歌体裁?生:《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游山西村》是七言律诗。

5.在具体的表现方法上,二者又有何差别?点拨:前者纯粹用描写的方式,表现美丽的田园风光,使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都很平实自然;后者虽然也是描绘农家的景色和风情,但在形象的描绘中,又多了一些哲理性,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已成为今天人人熟知的名句,它明写跋山涉水、往复回环的进山历程,实际上暗喻人生总有峰回路转时的哲理。

6.我国古诗中象这样具有哲理意识的诗句还很多,让学生再举出一些例子,再说说它们各自包含了什么思想?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课后体会】诗歌的讲解不可以太细,只要对较难的字词做分析,让学生大致了解,把重点放在反复复诵读上,在读中理解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读和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古风、格律诗和词的基本常识。

第3课时一、课程目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诗词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树立起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策略: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三、重点难点:1让学生反复诵读五篇作品,在阅读中把握语言风格,体味诗词意境。

2引导学生超越时空,与古代作者对话,领会他们的思想感情。

教学活动一、讲解词的基本常识及作品背景1.讲解词的基本常识。

(见参考资料2)2.介绍作者范仲淹的基本情况,以及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二、诵读课文,理解词意,体会其风格(1.范读两篇词,读出感情。

2.让学生生诵读两首词,理解词意。

3。

指导学生初步体会两首词的不同风格。

三、分析《渔家傲》,1.师:本词上阕写景,首句“塞下”二字指明地点,茫茫戈壁为全词提供了一种雄浑的背景。

“秋来”二字说明时间,秋风萧瑟,令人心寒。

“风景异”之“异”总领下文。

中隔“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雁无留意,可见萧瑟与荒凉之甚。

紧接着,风景异之表现:号角凄厉,重重关山,落日孤城。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什么特点?生:从时间到地点,从“风景异”到“衡阳雁”,作者刻画的力度在逐步加深和递进。

2.师:下阕抒情,作者所抒情感中有着内在对峙和矛盾。

如“浊酒一杯”,举杯浇愁,思乡心切,“家万里”,可是家却在万里之外,这是一句话内部的对峙。

请在文主丝盅其他类似的词语。

2.细读上阕,思考回答:“燕然未勒”,封狼居胥,建功心切,“归无计”,有家难回,遥遥无期,同为一句之内的对峙。

3.师:把这二句合起来看,思乡与建功恰恰是一对矛盾,这是句与句之间的对峙。

这种对峙的结果便是末三句,悠悠羌笛之哀婉,离乡将士之难眠,白发征夫之泪水,凄凉悲壮,令人震撼。

四、体会《浣溪沙》的思想感情,并与《记承天寺夜游》相比较(1.让学生谈谈《浣溪沙》的思想感情。

点拨:本文是写雨后游兰溪,虽也有“萧萧暮雨”的凄冷意境,但总体上作者的心境是闲散自在的。

2.师:“谁道人生无再少?”的反问句反映了作者的何种心态?2,生:抒发了作者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情感,反用白居易诗句之意,又表现出作者的达观心态。

3.师:这篇词中作者与《记承天寺游记》的心境有何不同?3.生:《记》中作者心里愤懑寥落,而此诗中作者闲散自在。

第4课时一、课程目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诗词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树立起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策略: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三、重点难点:1让学生反复诵读五篇作品,在阅读中把握语言风格,体味诗词意境。

2引导学生超越时空,与古代作者对话,领会他们的思想感情。

教学活动一、背诵诗词1.抽几个学生当堂背诵诗词五首。

2.和全班学生一起背诵,必要时给以提醒二、默写诗词抽学生到黑板前默写《过故人庄》、《游山西村》、《渔家傲》和《浣溪沙》。

三、翻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点评四、字词积累1.要学生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塘坳丧乱突兀具鸡黍场圃就菊花鸡豚燕然未勒附 2 (2)古体诗和近体诗都是唐代形成的概念,两者相对而言。

唐人把不讲究平仄、不要求对仗、押韵较宽松、每首诗的句式和句数没有严格规定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又称古诗和古风。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古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着眼而界定的一个诗体概念,不能以某诗产生于唐代以前或以后来判断它是否属于古体诗。

唐宋以来的诗人,除写近体诗外,也时常写些古体诗,如杜甫的《北征》、《羌村三首》和孟郊的《游子吟》等。

(3)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诗。

在句数、句式、平仄、对偶、押韵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它按句数多少又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四句,律诗八句。

律诗两句为一联,第一、二句称首联,第三、四句称颔联,第五、六称颈联,第七、八句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超过八句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它的句数必须是双数。

2.词的基本常识(1)词是由诗歌和音乐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新型格律诗,盛行于两宋。

词在早先的职责是充当乐曲歌辞,用来歌唱,大都为配合乐曲而作。

唐、五代时多称为曲子、曲子词,宋朝以后才习称为词,又称为乐章、乐府、长短句、诗余等。

(2)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调或词牌,如《渔家傲》、《浣溪沙》等,每个词调都有其限定的句数、字数、句式、声律;词的篇幅长短不一,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词的段落也有数种,一段的称为单调,两段的称为双调,三段或四段的称为三叠或四叠,其中以双调者为多,通常把双调词的第一段称为上片、前阕或上阕,把第二段称为下片、后阕或下阕;词的句式或整齐,如《浣溪沙》,或参差,如《渔家傲》,但绝大多数词调的句式长短不齐,短者仅一字,长者达十一字,因此,词又名长短句。

课后体会诗歌的讲解不可以太细,只要对较难的字词做分析,让学生大致了解,把重点放在反复复诵读上,在读中理解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读和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古风、格律诗和词的基本常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