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2023年粮食价格走势分析:遭遇进口冲击 粮价改革不可急于求成方案模板

4. 替代品供应受限:贸易摩擦可能限制我国对某些粮食的进口,迫使市场需求向其他替代品转移。然而,替代品的供应也可能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导致替代品价格上涨或供应不足,进而对粮食价格产生间接影响。
中国进口企业如何应对进口冲击?
面对进口冲击,中国进口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以应对市场变化。根据分析数据和经验总结,以下是一些可行的举措:
进口企业应对进口冲击的策略和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对粮食需求的增加,中国粮食进口量不断上升。然而,面对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和竞争,中国进口企业面临诸多挑战。
改革可行性
进口冲击
粮食价格
供需平衡
农业生产能力
粮食产量增速趋缓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
进口冲击
粮价改革
进口冲击
价格上涨
市场价格
波动影响
粮食价格改革:供需平衡与农业生产能力的重要性
供需结构的调整
物价上涨的压力
进口冲击分析
1. 进口规模的扩大导致供求关系紧张:随着进口规模的扩大,国内粮食市场供给增加,从而降低粮食价格。然而,大量进口粮食的涌入也会使国内粮食供求关系更加紧张,可能会导致价格的波动。
贸易摩擦影响
进口冲击对粮食价格的影响
The impact of import shocks on grain prices
粮食价格走势
粮食价格
进口冲击
进口量
贸易政策
供求关系
急于求成
进口冲击影响
大豆小麦进口量
进口粮食占比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摘要】近年来,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以揭示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在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分析中,我们将探讨国内粮食价格的波动情况和主要影响因素;国外粮食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分析也将涵盖国外市场的价格走势和影响因素。
随后,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将对两者进行详细比较,找出差异和共性。
接着,本文将深入探讨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解析价格波动的原因。
我们将对未来粮食市场价格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合作交流的建议,展望未来粮食市场价格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希望为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实现稳定的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
【关键词】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价格变化趋势、价格影响因素、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合作交流、发展前景、粮食市场1. 引言1.1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在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市场价格有着明显的差异。
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策调控、产量波动、外部市场需求等因素,导致价格波动较大。
而国外粮食市场价格则受国际市场供需关系、气候变化、政治因素等影响,价格波动也较为频繁。
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国内粮食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与国外市场价格存在较大差距。
虽然受到国际市场影响,但国内外粮食价格波动趋势并不完全一致,存在较大差异。
需要对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制定更加科学的价格调控政策,预测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确保粮食市场稳定发展。
2. 正文2.1 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分析近年来,国内粮食市场价格经历了一定的波动和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国内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整体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这主要受到生产成本的增加、市场需求的扩大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近几年受到气候极端事件的影响,粮食产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粮食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论文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论文近年来,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了解其变动原因和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国内需求的不断增加,导致供不应求,进而推高了价格。
与此同时,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也总体呈现上涨的趋势。
这是由于全球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需求也相应增加,供应有限导致的。
同时,天气灾害、政策变动等因素也会对粮食市场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我们来比较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的差异。
根据数据统计,国内粮食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相对较高。
这是由于我国的粮食市场受到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包括土地、劳动力和农药等方面的成本上升。
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的农业生产成本较低,包括土地、劳动力和农药等方面的成本相对较低。
此外,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差异还受到国际贸易政策和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分析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变动的原因。
首先,需求方面的因素是影响粮食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内粮食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主要是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对而言,国际粮食市场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
其次,供给方面的因素也是影响粮食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内粮食市场供给的增加受到自然灾害、产量波动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同样,国际粮食市场供给的增加也受到自然灾害、产量波动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政府政策、汇率变动等因素也会对粮食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最后,我们需要分析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就国内而言,粮食市场价格的上涨会导致居民的生活成本增加,但同时也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对于国际市场而言,粮食市场价格的上涨会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但也会为一些粮食出口国带来收入增加的机会。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引言粮食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之一,其市场价格不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成本,还影响着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发展。
因此,对于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内粮食市场的发展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本文将以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比情况及影响因素。
1. 国内粮食市场价格近年来,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一直在波动中,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天气因素: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产量产生重要影响。
干旱、水灾、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会导致粮食供应短缺,从而推高价格。
•国内政策:政府的市场调控政策、储备政策等也会对粮食价格产生影响。
例如,改变粮食进出口政策、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措施会导致粮价上涨。
•供需关系:供应与需求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粮食价格。
当粮食需求增加或供应减少时,价格往往会上涨。
2. 国外粮食市场价格国外粮食市场价格同样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面是近年来国外粮食市场价格的对比情况:•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国之一,美国的粮食市场价格对世界市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近年来,受到气候灾害、政策变化和需求波动的影响,美国粮食价格也一直在波动中。
•欧洲:欧盟国家的粮食市场价格相对较稳定。
欧洲的农业政策较为保护性,通过市场调控和补贴措施,维持了粮食价格的相对稳定。
•中国香港:作为一个国际贸易中心,中国香港的粮食市场价格也受到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香港的粮食市场价格受到全球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有时与国内粮食价格存在较大差异。
3. 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对比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分析:•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与国外市场价格存在差异。
一方面,因为国内粮食市场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较大,市场价格波动的幅度相对较大;而国外市场受到国际市场供求和政策调控影响,价格波动相对更小一些。
•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由于我国是一个国际贸易大国,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国内市场,尤其是进口粮食和农产品的价格会对国内的粮食市场价格产生直接影响。
解析粮食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解析粮食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作者:暂无来源:《粮食决策》 2013年第8期201 3年湖南金霞粮食产业有限公司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对公司所处的粮食行业进行了分析。
一、粮食行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1、粮食行业供需现状粮食主要商品供求偏紧,不利天气、贸易保护等因素都有可能令市场产生不良预期,从而推高价格。
新兴市场经济体仍然保持较快发展速度,这些国家的巨大需求已成为国际粮食需求增量的主要部分。
从历史上看,全球粮食的产量和需求量一直以来就处于紧平衡状态,而且大多数情况是产量略微小于需求量,这成为国际粮价上涨的基本因素。
另外,20 01-2 011年国际粮食价格的变化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为2001-2005年,国际粮食价格在波动中上升;第2阶段为2006-2011年,国际粮食价格呈现快速上涨的特征。
从全球供给情况来看,2011年度,全球粮食产量达到23. 23亿吨,比201 0年增加3.3%。
全球各主要粮食产品产量基本持平。
据美国农业部201 2年1月1 3日的报告显示,其中,201 2年度全球玉米产量预计为8. 675亿吨,上年为8. 276亿吨;201 2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计为2. 592亿吨,上年为2. 642亿吨;201 2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计为6. 89亿吨,上年为6.52亿吨。
201 2年以来,受极端天气影响,全球粮食生产和价格受到较大干扰,近期国际市场上大豆、玉米价格出现飙升。
2011年全球大部分主产国粮食产量与201 0年持平或略增,总体接近于常年。
其中,美国、加拿大、印度产量增加,欧盟、巴西、澳大利亚减产。
从上图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均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趋势,其中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7,1 21万吨,比2 002年增长25.0%,年均增长2.5%,连续5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八连增”,为管理通胀、抑制价格过快上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近年国内外粮食价格比较及原因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价格比较及原因分析李雪;郝晓燕【摘要】2004年以来,中国粮价稳步提升,国际粮食到岸税后价(含运费、关税和保险等费用)普遍低于国内价格,特别是2013年以来价差呈扩大趋势.基于入世以来国内外主要粮食作物价格对比分析,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粮食价差形成原因,并提出了促进中国粮食竞争力提高的相关政策建议.【期刊名称】《农业展望》【年(卷),期】2016(012)002【总页数】4页(P19-22)【关键词】粮食;价差;国际竞争力;政策;建议【作者】李雪;郝晓燕【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粮食为民生之本,粮价乃百价之基。
粮食价格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粮价的稳定不仅影响生产者的利益和消费者的福利,给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受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加深背景下,如何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赢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是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
尤其是近年来国际粮食价格竞争力不断增强,致使我国粮食进口量较快增长。
在此背景下,加强对国内外粮食价格及价差研究有助于分析我国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竞争力变化,在国际贸易及竞争中把握主动权,同时把握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差距,提升我国粮食竞争力。
在关税配额保护及最低收购价等政策的影响下,中国粮食价格平稳上涨,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差距逐渐缩小,2013年以来国内粮食价格已经高于国际到岸税后价,且价差呈扩大趋势[1-2]。
1.1 小麦2006—2014年,国内小麦价格不断上涨,除2008年、2010年及2012年之外,国际小麦到岸税后价均低于国内价格,2013年以后随着国际价格的回落,价差也呈逐步缩小趋势[3]。
具体来看,2006年6月—2009年7月,国际小麦到岸税后价高于国内销区价格,价差(国际价格减去国内价格)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从2006年6月的546元/t扩大至2008年3月的2 651元/t,之后逐步缩小至2009年7月的173 元/t;随着国际小麦价格回落,2009年8月—2010年7月,到岸税后价与国内销区价格较为接近,2010年8月之后国际价格上涨,国际到岸税后价高于国内销区价格,价差从2010年9月的402元/t增至2011年2月的666元/t,之后逐渐缩小,2011年10月国际价格开始低于国内价格,价差(国内价格减去国际价格)从69元/t增至347元/t,随后逐步缩小至2012 年6月的217元/t;2012年7月国际价格大幅上涨,国际到岸税后价高于国内销区价格,价差从280元/t增至519元/t,随后缩小至2013年2月的33元/t;2013年3月以来,国际小麦到岸税后价持续高于国内销区价格,价差呈扩大趋势,由2013年3月的52 元/t增加至2015年12月的1 173元/t(图1)。
当前全球粮食贸易格局分析报告

当前全球粮食贸易格局分析报告粮食贸易是个古老的行当。
今天,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加上中国元素的参与,国际粮食贸易进一步深化,竞争更为激烈,呈现出新的格局。
1、国际大米市场竞争白热化自前些年实施大米支持计划,人为地大幅提高大米收购价之后,长期稳坐国际出口国第一把交椅的泰国地位大受冲击,巴基斯坦、越南和印度等国异军突起。
当前,泰国、巴基斯坦和越南三大亚洲主要出口国在我国大米进口市场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三者进口量的差距越来越少。
被中国需求培育起来的巴基斯坦大米供应规模去年1月份巴基斯坦成为本月我国大米进口第一大国,取代泰国、越南大米的位置。
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1月我国从巴基斯坦进口大米9.02万吨,占1月份进口总量(下同)的45.17%;从越南进口大米5.09万吨,占25.46%;从泰国进口大米5.04万吨,占25.23%。
而巴基斯坦大米在2011年全年的进口量也仅为1.16万吨,占大米进口总量比例不足2%。
随着国内外大米价差的加大,以及巴基斯坦大米出口供应能力的增强,2012年以来,巴基斯坦大米出口到我国的数量快速增加,并从2012年开始超过泰国,成为我国第二大进口国。
2012、2013年从该国进口大米攀升至57.96万吨,以及41.70万吨;占我国大米进口份额的比率也增加至24.72%和18.58%。
2014年1月更是凭借其价格优势,超过越南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国。
从巴基斯坦大米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可以看出,国际大米市场的供应是会随着需求膨胀而被培育起来的,我们不能用静态的思维去分析。
特定阶段的国际大米市场贸易量是根据当时市场的供需情况来决定的,处于平衡的状态,需求的国家少了,出口的国家自然随之减少,不会有多余的供给平白无故地摆在那。
反之,需求多了,供给很快也会跟上来。
巴基斯坦大米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为了满足中国市场,它们还在很多品种上做了创新。
因此,我们作为国际粮食市场的需求方,应该更有底气,更有话语权,不能总是以当前的供需格局来预测未来,认为我们的进口大米需求一放大,国际市场满足不了我们,就有风险。
应用文-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r\n 摘要:对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批发价分析表明,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由于国际粮价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应防止国际粮价继续下跌冲击中国市场。
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关键词:粮食;价格;对比。
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走势有着较大的一致性,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蔓延,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需求也受到影响,国际粮价是否对中国构成冲击,值得关注。
1.\xa0国内粮价与国外粮价比较。
对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长期走势的研究表明,粮食价格变化大约每1\xa00\xa0年一个周期。
长期以来国内、国际粮食价格走势接近一致,两个市场价格相关性呈逐步增强态势。
而通过对近年两个市场的价格对比可以看出,近期粮价差距缩小,目前,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高于国内批发价,中国与其他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格相差不大。
由于影响价格对比的因素复杂,特选择品种、品质及价格条件接近的进行比较。
1.1\xa0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美国、泰国粮食到岸价比较。
国外粮食是否对国内冲击,关键在于国外粮食进口至中国后与国内粮价的比较,在此通过选择当前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市场(美国小麦、玉米及泰国大米),与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可看出2008\xa0年以前,国内批发市场小麦、玉米价格一直比进口到岸价低30%\xa0左右,大米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经过2008\xa0年国际粮价大涨大跌后,目前中国小麦、玉米及南方大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
小麦:近年来,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低于国际市场进口到岸价,自2008\xa0年二季度开始,国际小麦价格迅速下滑,两种价格差明显缩小,目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低位波动,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基本接近。
比较国内(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优质白小麦为例)和国际小麦进口到岸价(以美国硬麦到岸价为例,以出口离岸价+\xa0粮食海运费计算),2005、2006\xa0年,国内小麦批发价格比进口小麦到岸价格低30%\xa0左右,由于2007\xa0和2008\xa0年前期国际小麦价格高幅上升,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逐步扩大,最高时为2008\xa0年3\xa0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640\xa0元/t,比进口到岸价低62.2%\xa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摘要:对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批发价分析表明,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由于国际粮价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应防止国际粮价继续下跌冲击中国市场。
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关键词:粮食;价格;对比。
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走势有着较大的一致性,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需求也受到影响,国际粮价是否对中国构成冲击,值得关注。
1.国内粮价与国外粮价比较。
对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长期走势的研究表明,粮食价格变化大约每10年一个周期。
长期以来国内、国际粮食价格走势接近一致,两个市场价格相关性呈逐步增强态势。
而通过对近年两个市场的价格对比可以看出,近期粮价差距缩小,目前,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高于国内批发价,中国与其他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格相差不大。
由于影响价格对比的因素复杂,特选择品种、品质及价格条件接近的进行比较。
1.1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美国、泰国粮食到岸价比较。
国外粮食是否对国内冲击,关键在于国外粮食进口至中国后与国内粮价的比较,在此通过选择当前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市场(美国小麦、玉米及泰国大米),与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可看出2008年以前,国内批发市场小麦、玉米价格一直比进口到岸价低30%左右,大米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经过2008年国际粮价大涨大跌后,目前中国小麦、玉米及南方大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
小麦:近年来,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低于国际市场进口到岸价,自2008年二季度开始,国际小麦价格迅速下滑,两种价格差明显缩小,目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低位波动,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基本接近。
比较国内(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优质白小麦为例)和国际小麦进口到岸价(以美国硬麦到岸价为例,以出口离岸价+粮食海运费计算),2005、2006年,国内小麦批发价格比进口小麦到岸价格低30%左右,由于2007和2008年前期国际小麦价格高幅上升,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逐步扩大,最高时为2008年3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640元/t,比进口到岸价低62.2%。
此后受国际小麦价格大幅回落的影响,两者差距迅速缩小。
2009年3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980元/t,低于美国小麦进口到岸价57元/t(2.8%)。
玉米:近年来,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持续低于进口到岸价,受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迅速缩小。
比较国内玉米(以辽宁、山东、吉林三地平均批发价为例)和国际玉米进口到岸价(以美国到岸价为例),除2005年下半年国内玉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外,2008年9月前,前者低于后者约30%,最低时为2008年6月,达44%。
2009年年初以来,两者价差迅速缩小,2009年3月,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为1365元/t,低于进口美国玉米到岸价165元/t(10.8%)。
大米:从大米情况看,2007年底以前,国内大米批发价与进口到岸价差距不大,南方市场如广东大米价格略高于进口泰国大米到岸价,黑龙江批发价略低于进口到岸价。
2008年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大幅攀升时,黑龙江、广东市场大米批发价比进口泰国大米到岸价低50%~60%,2008年下半年始泰国大米价格大幅回落,两者价格差距迅速缩小。
2009年3月,国内进口的泰国大米到岸价为3927元/t,比黑龙江市场批发价高33%,比广东批发价高6.3%。
1.2中国与美国、泰国粮食出口到岸价格比较。
通过比较粮食出口到岸价可以看出,除2008年上半年国际粮价高幅攀升阶段外,长期以来中国粮食出口至进口国的到岸价与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的出口到岸价相差不大,目前美国、泰国粮食出口重新取得一定价格优势。
玉米:近年来,中国与美国玉米出口优势交替,到岸价相差不大。
以玉米进口地韩国为例,长期以来,中国玉米出口到韩国到岸价基本与美国玉米出口到韩国接近。
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美国玉米出口价格大幅下降,其出口至韩国到岸价已经低于中国。
2009年3月,国内玉米出口至韩国到岸价为1474元/t,高于美国出口至韩国65元/t(4.6%)。
小麦:近年来,除2007年中期至2008年9月美国小麦出口到岸价迅速提高外,中美两国小麦出口至韩国到岸价相差无几。
目前,美国小麦出口至韩国到岸价降至1846元/t,低于中国242元/t(11%),而最高时(2008年3月)美国小麦出口韩国到岸价达到3731元/t,高出中国出口到岸价一倍。
大米:通过比较黑龙江、广东和泰国大米出口至非洲国家的到岸价可看出,2008年前黑龙江、广东大米出口至非洲国家到岸价比泰国大米高20%以上,在2008年泰国大米价格大幅上扬时期,中国大米出口具有一定价格优势,如2008年5月,我国黑龙江、广东大米出口至非洲到岸价分别约为3559元/t、4569元/t,比泰国大米出口到岸价分别低50.3%、36.2%。
最近,泰国大米价格迅速回落,出口至非洲到岸价为3453元/t,比广东出口到岸价低13%,比黑龙江大米出口到岸价高7%。
[论文网]2.粮食价格差异的原因分析。
目前,各国粮食进出口关税在0%~8%,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粮食批发价格孰高孰低,直接原因是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及中间成本特别是海运费的变化。
而更深入分析,美国、泰国等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种植成本具有比较优势,高科技在粮食生产上的应用使其粮食单产高于中国,加上补贴政策的不同,决定着两个市场粮食价格存在差距。
2.1海运费是影响粮食进出口到岸价的直接因素。
近年来海运费价格剧烈波动,但总体来看其始终占粮食贸易成本较大比重,2007年底巴拿马型船美国到中国海运费达到77美元/t,占当时小麦、玉米价格的22.5%和47.5%。
2005年以来美国到中国(巴拿马型船)海运费平均为42.3美元/t,占美国小麦、玉米出口离岸价的19%、30%;泰国至中国海运费为29美元/t,是泰国大米出口离岸价的10%。
除去海运费因素,2005-2006年,郑州小麦批发价比美国小麦出口离岸价平均高15.3%,2008年9月至今高18.8%;2005年至今,国内玉米批发价比美国玉米出口离岸价平均高25%;2005-2008年,黑龙江、广东大米批发价分别比泰国大米出口离岸价高20.8%、34.9%。
由此判断,国际主要市场粮食价格虽然波动剧烈,但是其粮食价格偏低,而海运成本直接导致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高于国内批发价。
2005年以来,美国到韩国海运费平均为41.3美元/t,比中国到韩国运费高25.4美元/t;泰国出口至非洲海运成本平均为44.6美元/t,比中国高0.9美元/t,海运成本的差距也成为粮食出口地选择的直接因素。
2.2美国、泰国等在粮食种植成本上具有优势,决定着其价格的比较优势。
中国粮食种植成本偏高是导致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高于美国、泰国粮食出口离岸价的重要原因。
以小麦为例,2007、2008年国内小麦生产成本分别为5545.95元/hm2、5466.68元/hm2,比美国分别高163%、129%;2007年总成本6579.15元/hm2,比美国高114%(表1)。
具体分析,除2007年农药成本支出低于美国外,近两年中国种子、化肥、农具投人、灌溉成本等均大幅高于美国。
其中2007、2008年,中国小麦种子成本分别比美国高166%、186%;化肥投入比美国高131%、211%;农具投入比美国高64%、135%;2007年灌溉成本为72.2元/hm2,而美国仅为6.2元/hm2;由于用工量较多,2007年中国小麦家庭劳动力及雇佣工人成本分别比美国高328%、15.8%。
美国小麦生产成本较低,主要是由于美国自然条件优越,同时也缘于其发达完备的农业基础设施,但美国在土地租金、保险费用方面支出较大。
2007年中国玉米种植总成本约8203.35元/hm2,是美国成本443.97美元/hm2的2.43倍。
根据统计,1997-1999年中国中籼稻平均生产成本为0.74元/kg,高出泰国20%;籼稻种植的劳动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为52%,比泰国高15%,而美国仅为9%。
2.3高科技推广使美国单产高于中国。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等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美国粮食单产大幅高于中国。
1996-2007年美国玉米单产为8933kg/hm2,比中国高79%。
而转基因尚未推广的中国小麦,单产优势明显。
2007年中国小麦单产为4607kg/hm2,比美国高83.3%。
2.4美国巨额粮食补贴政策巩固其粮食主导地位。
1996年美国推出新一轮农业政策,建立了数额大、范围广的补贴政策,每年补贴200亿美元以上,涵盖全部粮食品种,直接拉低了其粮食价格。
此外,近年来美元汇率逐步走低,2009年3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6.84左右,比2005年贬值了16.5%,也是导致其粮食价格比较优势的重要原因。
3.粮食市场关注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是由于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也应防止国际粮价继续下跌冲击中国市场。
而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格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严格保护耕地、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中国粮食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切实保障了中国能够应对国内外市场的各种复杂情况。
当前,需重点关注:(1)继续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进一步推广科学种植技术,降低粮食种植成本。
粮食种植成本既有自然禀赋的原因,也受后期生产可控成本的影响,目前中国粮食种植成本还有一定的降低潜力。
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广粮食机械化、集约化生产,继续调控化肥、种子成本,并加大粮食补贴力度和范围,创新补贴方式。
(2)加强粮食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合作,完善粮食贸易政策。
在强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同时,要加强粮食多层次的国际合作,加强东盟和中日韩大米政策的对话,加强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小麦、玉米、大豆出口国政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完善粮食贸易,实现合作共赢。
(3)重视优质粮食品种的研制、引进和推广,进一步提高粮食的品质。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世界各国均具有消费优质粮食的能力。
在确保不与民争粮的基础上,可逐步开发粮食产后的精深加工研究。
(4)健全完善粮食价格和成本监测体系,密切监测国内、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及成本变化,拓展粮食信息收集渠道,扩大信息来源,并加强国际市场粮价监测与国内粮食价格预警机制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