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WTO规则的关系分析与启示
论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

论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从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入手,着重分析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贸易政策,得出了美国贸易政策演变对我国的启示。
标签:美国;贸易政策;关税;WTO;自由贸易;贸易保护1 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1.1 1776-1934年贸易保护时期1789年,美国制订了第一个关税税则。
1860年南北战争爆发后,为了筹措战争经费,进口关税被提高了,平均税率达到了47.06%,名正言顺地确立了保护贸易政策的重要地位,维护了当时主要的利益集团——北方的产业资产阶级。
关税政策一直是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争持的一个重大问题,共和党一向坚持高关税政策,民主党则主张贸易开放或降低关税。
1889年哈里逊当选总统,共和党执政,就在1890年制订并通过了《麦金莱税则》。
这个以众议院税务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人士麦金莱命名的税则使进口税率全面提高,平均税率为49%,达到了美国历史从未有的高度。
1897年,麦金莱当选共和党总统,继续坚持高关税政策。
那一年所通过的《丁利税则》使进口税率平均达到了57%,创历史新高。
1912年,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威尔逊当选总统。
这位新任总统举起“新自由”大旗,提出了一连串的改良措施,如限制托拉斯、改革银行制度、办理农业贷款、改订关税税则。
1913年,美国通过了《安德伍德税则》,使进口税率降低到平均26.67%。
《安德伍德税则》在美国关税史上做出了重大更改。
稍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于1917年也参战,美国参战很迟,损失最小而收益最大。
那时美国的工农业都很发达,但并不放弃高关税政策,将进口税率订得很高,1922年的《福德尼-麦肯伯税则》对工业品与农产品都征很高的进口税。
1929年10月,出现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为摆脱困境,转嫁危机,各国变本加厉地采取提高关税、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以及外汇管制等一系列贸易保护手段,美国在1930年制订出台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目的在保护本国工农业,使美国的进口关税税率平均达到55%以上。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WTO规则的关系分析与启示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WTO规则的关系分析与启示一、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形成二、 WTO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对美国贸易政策的影响三、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WTO规则的冲突四、解决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WTO规则的冲突的建议五、启示:全球化时代下的经济开放与合作一、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形成美国是世界经济中的重要角色,其对外贸易政策的形成会直接影响全球贸易环境。
美国政府采取的外贸政策主要是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和国家利益。
它的贸易政策可以分为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主义两个方面。
在保护主义方面,美国采取的是牌照、关税、配额、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等措施。
在自由贸易方面,美国则主张在低关税和自由贸易中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
二、WTO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对美国贸易政策的影响WTO所规定的条款对于美国贸易政策具有重要影响。
WTO规则的好处是保护了美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商品的权力,并使美国的出口能够得到处理。
因此,美国的商品出口可以受益于WTO规则。
此外,WTO规则也要求美国尊重外国商品和服务,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这种方式有助于美国确保其国内企业和企业产品的保护。
通过WTO建立的贸易法规,美国还可以对另一个国家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发起投诉或保护措施。
美国这样的大国在国际贸易中是面临巨大压力的,并经常需要使用这些规则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三、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WTO规则的冲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美国的贸易政策与WTO规则之间并不总是保持一致。
美国在执行贸易政策时,往往会追求国家利益,这可能会引起其他成员国的抵制和反制行为。
例如,美国在2002年对进口钢铁加征关税,这种措施违反了WTO的规定,因为钢铁进口国没有接受任何补贴,因此不能被视为不公平贸易。
同样,在2018年,美国对钢铁和铝金属施加25%和10%的关税,虽然可以通过WTO机制进行贸易战,但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名,抬高关税,破坏了WTO贸易准则,这种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批评,甚至引发了多个国家的报复,导致世界贸易环境更趋紧张。
现阶段美国对华贸易政策重点及启示(一)

现阶段美国对华贸易政策重点及启示(一)摘要: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既是其总体对外贸易政策的一部分,同时又具有独特性。
随着中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即将结束,现阶段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又出现新的特点。
本文从讨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发展的历史入手,重点分析现阶段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目标和主要手段及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贸易政策,目标2005年,中美双方的贸易总额达2116.3亿美元,增长24.8%。
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分别增长9.1%和30.4%,中美贸易顺差为1141.97亿美元。
如果按美方的统计,2005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高达2020亿美元。
美国从与中国的贸易中获得许多低成本的消费品和工业品,从而使美国在获得经济增长的同时得以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
美国的制造业者、服务提供者和农场主继续认为中国人均收入的提高以及新增的商业机会能为美国商品提供潜在的商机。
实际上,自2001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是美国对世界其他地区出口增长的5倍,中国已经从美国的第9大出口市场跃升到第4大出口市场。
尽管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给两国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促进作用,但美方日益增长的贸易逆差却使中国成为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中重点关注的国家。
本文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入手,研究美国在中美贸易关系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及给我们的启示。
一、美国总体贸易政策的演变在美国的战后贸易政策变化中,一直贯穿着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间的斗争,其基本理念由强调自由贸易的福利效应转变为“互惠”基础上的公平贸易。
具体看,二战后美国的贸易政策可根据政策理念和贸易政策基调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自由贸易时期,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以自由贸易为主线,贸易政策主要依托多边框架进行。
当然,这种自由贸易是对盟国的自由贸易,而对社会主义阵营则采取了禁运等贸易保护主义手段。
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的贸易政策过渡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贸易政策出现由自由贸易向“公平贸易”或“管理贸易”的转变。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WTO规则的关系分析与启示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WTO规则的关系分析与启示【摘要】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WTO规则的关系是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WTO规则对美国外贸政策的影响、美国对WTO规则的态度、美国单边主义对WTO规则的挑战以及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启示等方面展开探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美国在贸易政策上的立场和态度对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为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努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合理的对外贸易政策与遵守WTO规则的必要性也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合作的基础。
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WTO规则的关系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也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公正的世界经济体系。
【关键词】关键词:美国,对外贸易政策,WTO规则,演变,影响,态度,单边主义,挑战,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多边贸易体制,合理政策,遵守规则。
1. 引言1.1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WTO规则的关系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WTO规则的关系紧密相连,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规范。
而WTO作为全球贸易体制的监管机构,旨在促进贸易自由化、贸易便利化和贸易规则化,对于美国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内政治、经济状况、国际关系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呈现出多元化、开放化的趋势。
WTO制定的规则却对美国的外贸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制约,要求美国遵循规则,保护贸易自由和公平竞争。
美国对WTO规则的态度一直是复杂多变的。
一方面,美国是WTO的重要成员国之一,积极参与WTO的规则制定和改革。
美国也经常对WTO的决定提出质疑和挑战,认为WTO的规则对美国的利益不利,甚至采取单边主义行动对WTO规则进行挑战。
在当前全球贸易面临多种不确定性和挑战的背景下,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已成为各国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WTO规则的关系分析与启示(1)论文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WTO规则的关系分析与启示(1)论文战后,以GATT/WTO原则为核心的国际贸易规则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各国贸易政策的制定。
可以说,这个多边贸易政策的框架是由美国倡导发起的。
本文试从分析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入手,探讨它对WTO规则的历史性影响,同时也研究在世界贸易体系建立之后,美国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利益,其贸易政策在同WTO保持一致的同时,也出现了同WTO规则的背离。
一、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WTO规则的一致无论是在GATT的建立上,还是在GATT的前八轮多边贸易谈判的进行中,甚至是没有获得成功的千年回合,美国的影响力和推动力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GATT的建立早期的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是为保护国内产业服务的,因而是以保护主义为特点的。
1934年是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改变的关键性一年。
这一年,美国《互惠贸易协定法》建立,它标志着自由贸易主义在美国政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也是美国走向多边贸易体制的起点。
该法案宣布通过互惠贸易协定减让关税,并提出了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规定美国政府与任一国签订的关税减让协定,均自动地适用于其他与美国订有互惠贸易协定的国家。
而降低关税壁垒和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日后成为了关贸总协定的基石。
战后初期,美国为了称霸世界,积极策划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中建立霸权地位,从国际金融、投资和贸易各方面进行对外扩张。
为此,美国提出贸易自由化口号,首先倡议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简称ITO),把它作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重的,专门协调对外贸易政策和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国际性组织。
1946年2月,经美国提议召开的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开始筹建该组织,并于1947年4月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二次筹备会议上通过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草案。
在《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起草的同时,同样是在美国的提议下,1947年4月至10月举行了由23个国家参加的关税减让谈判,达成了关税减让协议及制订了减让表,共涉及45000项商品。
美国贸易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分析

美国贸易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分析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贸易政策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根据近年来美国政府的一系列贸易政策变化,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美国贸易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美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对全球贸易环境造成了不确定性。
美国的贸易政策不断发生变化,如加征关税、限制技术转让等,这给其他国家的贸易伙伴带来了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会抑制投资和商业决策,导致全球贸易的不稳定。
例如,美中贸易战导致全球市场的波动,不仅对中美两国造成影响,也对其他贸易伙伴国家的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
美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了重大冲击。
全球供应链的形成使得各国的经济相互依赖,而美国的贸易政策变化可能导致供应链的中断和重新调整。
例如,美国对一些关键技术产品的限制,迫使其他国家寻找替代来源,重新构建供应链。
这不仅增加了成本和时间,也使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第三,美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带来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其贸易政策的变化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例如,美国推出减税措施和放松监管,可能刺激美国经济增长,从而带动全球经济。
然而,如果美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将导致全球贸易萎缩,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第四,美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影响。
这些国家通常依赖贸易和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而美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可能对其出口市场产生冲击。
例如,美国对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对全球钢铝市场造成了扰动,影响了一些出口主导型经济体的竞争力。
美国的贸易政策也可能导致资金流动性减弱,从而增加了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风险。
美国贸易政策的变化还对全球贸易规则产生了影响。
美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重要成员,其贸易政策的变化可能影响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执行。
例如,美国一些行为引发了全球贸易争端,并导致对WTO体制的质疑。
这可能削弱多边贸易体制的有效性,加剧了全球贸易不稳定性。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与影响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与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愈发紧密。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对世界经济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其所带来的影响。
1.早期自由贸易政策的确立在美国独立之初的早期阶段,国内商品市场受制于英国的经济霸权。
为了实现经济自主,美国鼓励自由贸易政策的确立。
这一政策旨在促进贸易自由化,通过增加国际贸易来拓宽经济基础。
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使得美国的各类商品有了更广阔的市场,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2.保护主义浪潮的兴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美国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政策面临着新的挑战。
19世纪末期,美国金属和纺织工业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以保护这两个行业为目标的保护主义政策开始兴起。
1883年通过的《塔夫脱关税法》降低了进口商品的税率,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此后,美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中逐渐采取更加保护主义的立场,增加了一系列关税和限制性措施,以保护国内产业的竞争地位。
3.自由贸易主义的回归然而,保护主义政策在长期发展中逐渐暴露出其内在的问题。
高关税和限制性措施不仅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也限制了美国企业的国际市场拓展。
在20世纪中叶,美国意识到自身保护主义政策的弊端,开始重新倡导自由贸易主义。
1947年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美国积极参与制定和推动。
此后,美国进一步参与建立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多边贸易体制,逐步放宽了对外贸易的限制。
4.贸易战争与新保护主义浪潮的兴起然而,在全球化进程遭遇困境和贸易战争的背景下,新保护主义浪潮在美国再度兴起。
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关税增加和贸易限制措施,试图保护国内产业和就业。
例如,特朗普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关税政策,对许多国家的商品加征关税。
这一措施引发了国际贸易紧张局势,不仅伤害了美国利益,也严重干扰了全球贸易秩序。
5.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全球影响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和调整对全球经济产生广泛的影响。
最新欧美国家贸易政策的选择及启示1论文

欧美国家贸易政策的选择及启示(1)论文论文摘要:欧美国家贸易政策演变的历史证明,真正的自由贸易并不存在。
一国政府在何时采取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何时又大力倡导自由贸易政策,完全取决于政府的目标,这种目标具有功利性质。
另外,对外贸易政策的多变性也和一国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有关。
论文关键词:欧美国家,自由贸易,贸易保护欧美国家贸易政策的演变历史证明,真正的自由贸易是不存在的。
一国政府到底应支持还是控制对外自由贸易,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决策中,从来都争论不休。
自由贸易思想和贸易保护理论也仅仅是学术上的区别,从一国的贸易政策上看,有时难于完全区分。
因为在对外贸易政策上,一国很难像其经济制度那样,在较长时期里前后保持一致性。
一国政府在什么时候采取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什么时候又大力倡导自由贸易政策,完全取决于政府的一种目标,这种目标具有功利性质。
另外,对外贸易政策的多变性,也和一国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有关。
一、欧美国家贸易政策的选择在15世纪—17世纪,欧洲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当时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政策在欧洲极其盛行。
18世纪初,在重商主义的保护下,英国、法国的纺织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等逐渐发展壮大。
主张自由贸易的古典经济学最早产生在英国,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均来自英国。
所以,人们有理由认为,英国是以自由贸易起家的。
但英国又是欧洲重商主义发展较为典型的国家,也是最成功的国家。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出版,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自由主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的诞生。
斯密对重商主义贸易保护的观点进行了系统评判,主张降低关税、取消出口补贴,实行自由贸易。
就是在那个时代,英国在理论上倡导自由主义,而实际中并没有完全放弃保护。
斯密等学者所倡导的自由贸易也并没有在斯密时代及其以后成为英国一贯的贸易政策。
如,英国当时的高关税仍是政府主要手段。
又如,保护主义的两个著名法规《谷物法》和《航海条例》保留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 1846年和1849年才分别废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WTO规则的关系分析与启示
战后,以GATT/WTO原则为核心的国际贸易规则越来越多地着各国贸易政策的制定。
可以说,这个多边贸易政策的框架是由美国倡导发起的。
本文试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入手,探讨它对WTO 规则的性影响,同时也在世界贸易体系建立之后,美国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其贸易政策在同WTO保持一致的同时,也出现了同WTO 规则的背离。
一、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WTO规则的一致无论是在GATT的建立上,还是在GATT的前八轮多边贸易谈判的进行中,甚至是没有获得成功的“千年回合”,美国的影响力和推动力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GATT的建立早期的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是为保护国内产业服务的,因而是以保护主义为特点的。
1934年是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改变的关键性一年。
这一年,美国《互惠贸易协定法》建立,它标志着自由贸易主义在美国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也是美国走向多边贸易体制的起点。
该法案宣布通过互惠贸易协定减让关税,并提出了“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规定美国政府与任一国签订的关税减让协定,均自动地适用于其他与美国订有互惠贸易协定的国家。
而降低关税壁垒和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日后成为了关贸总协定的基石。
战后初期,美国为了称霸世界,积极策划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中建立霸权地位,从国际、投资和贸易各方面进行对外扩张。
为此,美国提出“贸易自由化”口号,首先倡议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简称ITO),把它作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重的,专门协调对外贸易政策和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国际性组织。
1946年2月,经美
国提议召开的联合国经济及理事会开始筹建该组织,并于1947年4月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二次筹备会议上通过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草案。
在《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起草的同时,同样是在美国的提议下,1947年4月至10月举行了由23个国家参加的关税减让谈判,达成了关税减让协议及制订了减让表,共涉及45000项商品。
为了尽快获得关税减让的好处,参加国把这些协议与国际贸易宪章草案中有关贸易政策的部分加以合并,形成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简称GATT)。
从GATT的建立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国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2.GATT的八轮多边贸易谈判GATT建立以来,从1947年到1979年先后进行了7次多边贸易谈判,通过谈判促使缔约方的进口税率不断下降,也集中体现了美国当时在全球积极推行贸易自由化的政策思想。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产业结构从资源密集型转向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服务业获得了迅速的。
在GATT的前七轮谈判的影响下,不断扩大的货物贸易自由化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美国迫切地需要将自由贸易的一般原则从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领域。
1986年9月总协定缔约方在乌拉圭埃斯特角城召开了部长级会议,决定发起第八轮多边贸易谈判,称为“乌拉圭回合”。
谈判中,美国开始极力推行服务贸易自由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乌拉圭回合谈判重要成果之一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简称GATS)应运而生。
GATS首次确定了有关服务贸易规则和原则的多边框架,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服务贸易更进一步的发展。
1999年,美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均为世界第一。
其中进口额为1823亿
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额的13.7%;出口额为2517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18.8%,服务贸易顺差达649亿美元。
3.失败的“千年回合”WTO从成立的那天起,就酝酿着新一轮谈判的准备工作。
在1998年于日内瓦举行的WTO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中,各成员方开始就如何发动未来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展开讨论。
当时,美国由总统克林顿亲自督阵,向会议派出了包括10位部长级官员的近70人的大型代表团。
克林顿发表了长篇演讲,为新一轮谈判提出框架,并为21世纪多边贸易体系的发展方向定下基调。
美国希望借助西雅图会议在美国举行的天时地利,主导WTO的会议进程,增加对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有利的新议题,如贸易与劳工标准、贸易与环境、贸易与竞争政策、贸易与商业腐败等等。
1999年11月,西雅图会议召开,启动关于贸易自由化的新一轮谈判,称为“千年回合”。
美国力图把新议题的重点放在美国最具有优势的领域,希望将谈判重点放在农业和服务业上,特别是对其具有较大优势的基础电讯和金融服务领域更为关注。
此外,美国还对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环境、商务和WTO的体制等表示极大兴趣,而对投资和竞争政策反应冷淡,甚至反对谈判竞争政策问题,只是希望WTO继续研究。
虽然,西雅图会议最终在抗议的声浪中黯然结束,计划中的新一轮谈判也以流产而告终。
但“千年回合”反映了未来世界贸易的某些发展趋势,美国的建议更是表达了它要领导新一轮贸易谈判的意图。
二、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写WTO规则的背离美国贸易思想和政策在对以GATT/WTO 原则为核心的国际贸易规则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固守其独有的特色,
这些特色与WTO的贸易规则并不完全吻合。
战后初期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当时它所需要的是用贸易自由化来打开他国市场的大门。
可是,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和迅速发展,以及新兴化国家和地区的崛起,美国所建立的以美元为核心的单极世界逐渐向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多极世界演变,美国在国内外市场上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
1971年,美国终于在维持了80多年的贸易顺差之后出现逆差,受到进口打击的有关行业强烈要求美国政府采取保护措施,代表相应地区和产业利益的国会议员也不断向国会和美国政府施加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虽然在政策指导思想上仍然强调战后一直奉行的贸易自由化政策,但在实际行动上则采取了对国内部分产业给予保护的措施。
这期间通过的两个贸易法案,即1974年《贸易改革法》和1979年《贸易协定法》,为美国实行贸易保护奠定了法律基础。
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1981年至1987年是美国贸易逆差的第一个迅速增长时期。
在此期间,美国贸易逆差增长了582%。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美国颁布了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
美国1974年《贸易改革法》、1979年《贸易协定法》以及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中的一些可以被看作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潮和局部的胜利。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从全球多边主义转向了双边互惠主义,加强有针对性的双边贸易谈判,以解决贸易争端与冲突;同时寻求建立区域性贸易集团,来获取更大的贸易与经济利益。
从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到北美自由贸易区以
及正在酝酿之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区,都证实了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这一转变。
其次是从倡导“自由贸易”转向所谓的“公平贸易”,强调对等的互惠待遇,强化其贸易法的自我保护性和主动性。
事实上,美国判断国际贸易是否公平的标准是看自身的竞争优势是否能够充分体现。
在竞争优势能够充分体现的领域,“公平贸易”就等于“自由贸易”,在实力不对称的领域“公平贸易”则被作为保护主义的借口。
美国的这种与WTO规则不符的贸易政策集中体现在其国内立法中。
l.不公平贸易法包括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
下面仅以反倾销法进行说明:GATT的第六条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反倾销条款。
其对倾销的定义是:将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办法挤入另一国市场,并因此对该国领土内已经确立的某项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构成严重损害的威胁,或者对该国某一产业的兴建产生严重的阻碍,即构成倾销。
进口国可以对倾销的商品征收数量不超过该产品倾销差额的反倾销税。
然而,美国的反倾销法的定义与其并不一致,根据美国商业部的定义,当商品以低于公平价值(Less-than-fair-value)销售时,倾销就发生了。
这里对公正价值的确定与GATT/WTO中的正常价值的确定有很大的出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进口产品在美国国内的任何一个单一价格被认定是小于公正价值,就可以被判定为倾销,而作为的出口国的市场价格必须是平均价格。
例如,出口国国内平均价格是95美元,产品在美国的价格为从90美元到100美元不等(平均价格为95美元)。
依照美国法律,仍有一半(价格在95美元以下的)产品可以被认定为以低价在美国倾销。
其次,对非资本
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认为该类国家的国内价格是不具可比性的,应找第三国作为参考。
例如在对中国实行反倾销时,美国通常选用印度作为参考国。
印度的产品在特性上、质量上和成本上均不同于中国产品。
这种替代国的做法无疑有利于美国任意使用它的反倾销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