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古代文学整理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整理(前半部分)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1、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拭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唐宋)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唐宋)

隋唐五代文学一、唐代文学的繁荣1.唐朝国力强大与中外文化的交融;2.唐代士人对人生普遍持一种积极的、进去的态度,由于国力的强大,唐代士人有着更为恢宏的胸怀、气度、抱负与强烈的进取精神。

唐人恢宏的胸怀气度与对持不同文化的兼容的心态,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3.唐代绘画、书法、雕塑的繁荣;4.音乐和舞蹈的繁荣。

二、漫游、读书山林之风、入幕和贬谪生活对于文学的影响1. 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

漫游名山大川,丰富文学题材和表现领域;2. 幕府生活对于诗的创作和词的产生,对于小说的发展,都有影响;3. 唐人读书山林的风气。

陶冶情趣。

审美趣味:清幽明秀格调。

促进山水田园诗的发展;4. 贬谪生活:悲愤不平,孤独寂寞,凄楚忧伤,对于生命的执著,理想的追求。

三、唐代儒、释、道的融合,对唐文学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影响,给唐文学带来了进取的精神,佛教的影响丰富了唐诗的心境表现,道教的影响则丰富可唐诗的想象。

佛教:1. 唐诗中空寂的境界,明净平和的趣味,淡泊而又深厚的含蕴;2. 唐代出现了大量诗僧;3. 直接拓广了文学的体裁。

俗讲与变文(便于讲唱,内容为佛经,形式与当时的民间说话一样,带着通俗文学的性质)。

道家:1. 返归自然,自然的亲和力;2. 神仙思想的影响。

四、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1. 表现领域,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2. 情思格调,北朝的清刚劲健+ 南朝的清新明媚= 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3. 诗的形成,永明体→律诗。

(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的创造空间)1.初唐早期宫廷诗人2.沈佺期、宋之问(律诗的定型,律诗的成熟)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4.陈子昂“汉魏风骨”(二)盛唐(鼎盛期)“盛唐气象”——热情洋溢、豪迈奔放、蓬勃向上1.李白——浪漫主义2.杜甫——现实主义3.田园诗:王维、孟浩然4.边塞诗: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三)中唐(延续期) 1.韩孟诗派:崇尚雄奇怪异之类2.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新乐府运动3.其他诗人(独树一帜)山水诗:刘长卿、韦应物边塞诗:李益、卢纶(四)晚唐(回光返照) 1.杜牧:追求一种情致高远、笔力劲拔的诗风。

古代文学―唐宋诗词

古代文学―唐宋诗词

1、《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2、《鸟鸣涧》唐·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竹里馆》唐·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辛夷坞》唐· 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5、《鹿柴》[唐]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终南山》[唐] 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7、《秋夜独坐》作者: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8、《过故人庄》唐·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0、《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1、《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唐· 孟浩然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2、《与诸子登岘山》唐· 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13、《燕歌行》唐· 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中国文学史之唐宋古代文学重点整理

中国文学史之唐宋古代文学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简答、论述)简答:♥初唐四杰的文学史意义: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的出现,是唐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文学革命的标志,但也不免有很多问题。

其作用具有两面性。

在文学实践上,一方面“长风一振,众萌自偃”,强调作诗要有刚健骨气,对旧的宫廷文学进行革命,建立新的文学观念;另一方面“时带六朝锦色”,在理念和文学观念上更有矛盾。

卢骆主要负责革除旧弊,使用七言长篇扫荡上官体旧制的五言短篇。

在这之后,王杨才有条件从容地构建新体,建构符合规范的五言近体,这时候一直以来混淆的文体才开始清晰地分离出来,唐代文学是本质真正确立。

♥唐传奇历史地位和影响:传奇即小说,起源较晚,至唐代才形成规模。

唐代小说的创作是贯穿始终的,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转折意义。

历史地位:1、改变了六朝以来中国小说长期停留于神怪世界,唐传奇靠近现实生活,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主人公由神变成了人。

2、重要的文人参与传奇的写作,包括韩愈、元稹,创作主题的层次大大提高。

3、艺术表现上实现了大的进展,六朝志怪小说手法单调,而唐传奇在小说结构、语言运用、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都很出彩。

影响:1、对唐以后的小说产生很大影响。

中国小说分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两条线索,唐传奇对二者皆有影响,如文言小说《聊斋》的志怪,白话小说《三言二拍》的取材。

2、对戏曲产生很大影响,元杂剧中很多著名作品取材于唐传奇。

♥古文运动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历史地位?影响:1、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古文运动出现后,对六朝以来的骈文的统治地位取而代之,古文成为主导体式。

2、总结了散文的创作经验,奠定了散文的理论基础,而不是空洞的散文说教。

3、在创作实践上,扩大了散文功能和表现范围。

古文运动在六朝古文的说理、传记散文的基础上又有叙事、写景、抒情、言志等类型几乎把古文的功能和范围扩大到文学所能表现的所有领域。

当世影响:影响当世的文体“以文为诗”、“以文为戏”。

后世影响:影响了明代的唐宋派,再远之到清代的桐城派。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中唐诗坛.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中唐诗坛.

四、韩孟诗派及代表诗人的创作
1、韩孟诗派
• 唐贞元、元和年间以韩愈、孟郊为代表 的诗歌流派,成员还包括李贺、贾岛、 卢仝等人。他们的诗歌进一步发展了杜 诗奇崛的一面,追求诗歌的奇崛险怪之 美。还大胆创新,或以散文章法结构诗 篇,或在诗中大量使用散文句法,他们 的“以文为诗”对宋诗有很大影响。
2、韩愈及其诗歌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寄卢仝
新丰折臂翁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玄孙扶向店前行, 左臂凭肩右臂折。……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夜深不敢使人知, 偷将大石捶折臂。……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 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 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飞骨不收。应作云南 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老人言,君听取。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 黩武。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 边功未立人生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其三,感伤诗:“随感遇而形于叹咏”之 作,《长恨歌》、《琵琶行》。 其四,杂律诗:“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 笑一吟”之作,《赋得古原草送别》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晚年还写了不少表现闲适、感伤 情绪的诗,这两类题材,古体诗、律诗 中均有。
长恨歌
• 其一,题材本身的人性意义和感伤成分。 • 其二,突出展现历史巨变背景下超越常 人而又类于常人的男女恋情。 • 其三,塑造了美的毁灭,表现了这种毁 灭所引起的巨大心理震撼。
中唐诗坛
中唐:776年(代宗大历元年)至836年 (文宗开成元年) • 山水田园诗人刘长卿和韦应物 • 大历十才子与李益 •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 韩孟诗派及李贺的创作 • 刘禹锡和柳宗元

古代文学的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的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唐宋)整理一、名词解释1、中兴四大家:是进入南宋以后,在现实的灾难动荡和江西诗派诗人主观求变的爱国主义诗歌创作潮流中,出现的取得重大创作成就的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他们摆脱了江西诗派的牢笼,写出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影响很大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2、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

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

“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

3、辛派词人: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

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

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4、易安体: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5、江湖诗派:南宋后期由江湖游士组成的一个松散的作家群,因刊印《江湖集》而得名,他们投谒交游,人品和诗风都比较复杂,风格较为多样,内容反应底层生活,代表人物有刘克庄、戴复古等。

6、沈宋: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与“四友”先后,闻名于武周、中宗之时,因其声望相当,故世称“沈宋”。

两人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

7、元白诗派: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韩孟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

主要作家有: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李绅等,元白成就最高,故名曰“元白诗派”。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作
品和文学家。

以下是关于唐宋古代文学史的重点知识点:
1.唐宋诗歌: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代表着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水平。

唐代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之涣等。

他们的作品表现了广
阔的社会视野、深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达方式。

-诗的题材多样,有田园诗、山水诗、咏史诗、抒情诗等。

其中,咏
史诗是唐代特有的创作形式,以描绘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题,代表作有杜
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唐代还出现了律诗,它是一种严格的诗体,有特定的格律和押韵规则。

代表作包括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杜审言的《访
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宋古代文学期末复习

唐宋古代文学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1、上官体:初唐诗人上官仪,作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即重视诗歌的形式技巧、追求声辞之美,代表了当时宫廷诗的最高水平,时人称其诗为“上官体”。

2、初唐四杰:指初唐诗坛上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名高而位卑,官小才大,心中充满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

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诗中始见壮大的气势,具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3、盛唐气象: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把雄壮、浑厚作为盛唐诗歌的主要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雄壮:指盛唐诗歌不同于齐梁诗歌的萎靡、纤弱,而语言朴实、强劲有力。

浑厚:指作品充实的内容、饱满的情感与唐代诗歌自然清新、兴象超妙、声律圆融等艺术技巧的完美结合。

4、大历诗风:指中唐大历至贞元年间诗歌创作风貌,以韦应物、刘长卿及大历十才子等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

5、大历十才子:大历年间在创作中以抒写冷漠寂寥情怀为主的十个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的诗人。

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离)、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

6、韩孟诗派: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以韩愈、孟郊为核心的一群诗人,在理论上提出“不平则鸣”之说,在诗歌创作中积极创新,追求雄奇怪异之美,后人称之为韩孟诗派。

7、元白诗派:中唐时期,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中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诗歌的讽谕作用,后人称之为元白诗派。

8、通江唱和:指中唐时期白居易、元稹被贬后以诗歌相酬唱的现象,因他们的贬所一在通州,一在江州,所以其间的唱和被称作“通江唱和”。

9、花间词派:晚唐五代词坛上的一个流派,其名源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词集《花间集》,此派在创作上主要描写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状,表现男女之情,在艺术上文采繁华,轻柔艳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唐宋)整理一、名词解释1、中兴四大家:是进入南宋以后,在现实的灾难动荡和江西诗派诗人主观求变的爱国主义诗歌创作潮流中,出现的取得重大创作成就的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他们摆脱了江西诗派的牢笼,写出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色,影响很大。

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2、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

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

“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

3、辛派词人: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

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

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4、易安体: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5、江湖诗派:南宋后期由江湖游士组成的一个松散的作家群,因刊印《江湖集》而得名,他们投谒交游,人品和诗风都比较复杂,风格较为多样,内容反应底层生活,代表人物有刘克庄、戴复古等。

6、沈宋: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与“四友”先后,闻名于武周、中宗之时,因其声望相当,故世称“沈宋”。

两人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

7、元白诗派: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韩孟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

主要作家有: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李绅等,元白成就最高,故名曰“元白诗派”。

用新乐府进行创作,浅近通俗是其主要特征,与“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相对,对晚唐和宋初诗风影响较大。

8、韩孟诗派: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元白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

亦称“奇险诗派”,即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重要诗人还有李贺、卢仝,刘义,马异等,韩、孟成就最高,故名曰“韩孟诗派”。

奇险怪异是韩孟诗派的审美倾向和艺术追求,并因此形成了共同诗风,“不平则鸣”说和“笔补造化”说是其理论主张,锐意创新是其艺术价值追求。

9、四灵诗派(永嘉诗派):指南宋后期永嘉(温州)地区徐照(灵晖)、徐玑(灵渊)、赵师秀(灵秀)、翁卷(灵舒)四人,因其字中均有“灵”字,故而得名。

他们以贾岛,姚合为宗,诗境清幽,诗风枯淡。

10、江西诗派:得名起于宋徽宗时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吕本中把黄庭坚、陈师道等25位诗人列为一个宗派,又因其中11人皆为江西人,故名为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宋代最大的诗派,最能代表宋诗的典型风格.以黄庭坚创作理论为中心,理论宗旨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以学问为诗”。

有“一祖三宗”说,即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11、花间词派:因为五代时期,西蜀赵崇祚辑录了温庭筠和韦庄等人的词作,编辑了《花间集》而得名。

他们奉温庭筠为“鼻祖”,极力推崇、仿效。

其词的内容主要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歌舞宴乐之事。

其风格浓艳香软,辞藻华丽,但也有一些作家的作品写得比较清丽自然,境界高远。

主要作家有韦庄、牛希济、李珣、欧阳炯等。

12、苏辛:是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的合称。

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

他们的词以豪放为主,但也有多种风格并存。

苏轼以豪健纵放之笔,创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并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3、沉郁顿挫:对杜甫诗歌风格的概括。

其感情基调是悲慨。

沉郁是就其作品的思想感情而言,,思想博大精深,忧时伤乱、忧国忧民感情悲壮深沉,忧思浩渺,千汇万状。

顿挫是就其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言,表达思想感情波澜起伏,回怀有力,语义顿生逆转。

二、简答1、高适的《燕歌行》的艺术特点?1)风格雄浑悲壮2)艺术表现多样,境界阔大,形象鲜明3)主观色彩较重4)语言质朴而精炼2、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集中体现在《与元九书》、《策林》、《新乐府序》中1)诗歌为政治服务,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补察时政,美刺褒贬,炯戒讽喻2)文学根植于现实生活。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3)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语言浅显,质朴通俗,议论直白,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特色3、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1)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前期贵族小姐、少妇的生活形成的悠闲风雅的前期风格;靖康之变以后题材的拓展、视野的开阔的家国之思。

2)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神骏自傲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直率大胆与委婉含蓄的抒情艺术;自然清新的语言;庄重典雅的词品;意境的炼铸。

3)“词论”中表达的对词的本质的独特认识。

4、姜夔词的风格与影响有《白石道人歌曲》。

1)语言清刚峭拔,瘦硬凝练,2)音节谐婉,意境清空,兼具骚雅,多有寄托。

3)词前往往配有韵味绝佳的小序,其本身具有独立的文学价值影响:姜夔在辛之后别开一派——骚雅词派。

既不同于香而弱的婉约派,又不同于苏辛的豪放派。

在风格上有更明确和自觉的追求,更加注重发挥传统的“骚”与“雅”的传统。

加强了词的表现自我的能力,丰富了词的抒情手段,在词史上有一定的开创之功。

5、李白诗艺术的传承与创新1)其诗歌创作深受屈原、曹植、鲍照等人诗美的浸润,抒情叙事写景通常都带有强烈的主体精神,生动得展示出个性鲜明的诗人自我形象。

2)传承庄子的美学精神,突破常人思维模式的束缚,展开丰富而奇幻的想象,打破物我界限,赋予天地万物以人的意识和情感,创造出波诡云谲的诗境。

3)从前人的创作和民歌作品中汲取艺术滋养,坚持因革出新,能够自如的驾驭各种诗体。

4)诗歌的语言风格呈现多样化特色。

或雄奇飘逸,或清新俊爽。

6、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李白诗歌的风格是飘逸豪放。

其特征主要:①豪迈而奔放的气势(客观景物的描写、主观感情的抒发、参差错落的句式);②大胆不失艺术真实的夸张;③丰富奇特的想象;④形象、生动而又贴切的比喻。

7、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初唐四杰”王杨卢骆,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以诗文兼长齐名海内,而且相互呼应,以一种自觉的意识改革文学风气,以“开辟翰苑,扫荡文场”自命。

提倡刚健骨气,破坏和改造宫体诗,使诗歌重新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从而使唐诗获得了转机。

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①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举凡离别、怀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皆入诗。

②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

③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

④创作形式上个性不同,王、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8、李清照的词学理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问题,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

否则,词就成就了句读不葺之诗,而失了词作自身的文体特征。

9、唐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唐代古文革新的最终完成者韩愈、柳宗元提出一系列古文理论主张:⑴文以明道,注重实用。

⑵不平则鸣,穷言易好。

⑶闳中肆外,气盛言宜。

⑷含英咀华,词必己出。

韩柳古文理论的精华在于对“文”的论述,也就是说,他们论“道”只关系写什么,而论“文”则重在解决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的问题,这凝聚了他们更多的心力,从而把散文的创作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10、杜甫叙事诗的特点①妙用赋笔,“即事名篇”,舒卷随心。

②寓主观于客观,寓抒情于叙事。

③描写细腻,长于细节。

④将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间或穿插写景。

11、王维山水诗的特点其基本特征是“诗情画意相统一”,以诗入画1)从诗篇看出绘画的“经营布置”技巧,近景,远景层次分明。

2)准确适时地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反映千汇万状的景观。

3)深谙音乐,将曲趣入诗,形成乐声诗。

4)语言凝练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变化灵活,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

12、陈子昂诗歌理论主张陈子昂的革新主张主要体现在他的《修竹篇序》中。

他反对“彩丽竟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鲜明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老练,有金石声”的创作原则。

以复古为口号,强调诗歌必须反映现实。

“兴”指诗歌的比兴手法;“寄”是寄托;“汉魏风骨”即“建安风骨”,指作品的内容、风格和艺术感染力。

陈子昂从这些方面提出问题,正是企图从精神实质上去变革五百年来的诗风,直接继承建安传统,这对摆脱齐梁浮华诗风、端正唐诗的发展方向意义重大,同时,推出诗歌创作的美学标准,揭开了盛唐诗歌高潮到来的序幕。

13、柳永对词文学发展的贡献有《乐章集》。

(1)自创新调;柳永有100多调是首创或首次使用。

(2)扩大题材,将词的内容扩大到山程水驿,扩展了词文学表现生活的广度和深度;(3)丰富艺术手法。

如铺叙和白描手法、口语的运用、对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进行多方面的刻画等。

14、唐传奇的艺术成就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唐传奇运用细节描写、对比手法和环境气氛的烘托渲染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妇女形象。

②精心巧妙的艺术构思。

作者巧布疑阵,运用奇特想象,构思出神奇而多变的情节,结构严谨、完整。

③凝练优美的语言。

唐传奇的语言融合了诗和古文之长,吸收了一些口语及骈文技巧,形成精练优美、活泼流畅、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色,描摹人物情态,于细腻处尽其委曲,与简要处传精神。

三、诗歌鉴赏1、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上阕写对亡妻的思念和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及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阕折入梦境,用叙事白描手法,叙写梦见亡妻于窗边梳妆的场景以及梦醒之后的面对现实的伤心,虚实相生,语言质相平易,更显出作者对亡妻的思念,感人至深。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扩大词境。

2、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上片总写。

起三句鸟瞰杭州全景,地理位置优越重要,历史悠久,一直是繁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