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刺猬的优雅》有感
《刺猬的优雅》读后感

《刺猬的优雅》读后感•相关推荐《刺猬的优雅》读后感(通用13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刺猬的优雅》读后感(通用1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刺猬的优雅》读后感篇1法国作家芭贝里笔下的“优雅刺猬”,诞生在左岸葛内乐街一栋巴黎知识分子、上流人士扎堆的豪华公寓里。
其中一位是门房老太太荷尼,她乍看之下不过是个终日沉浸于粗俗愚昧的泡沫剧、没有文化的穷寡妇,事实上却有着一般人望尘莫及的丰富学识,满脑子装的都是哲学、古典音乐、抽象画,还时常被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感动得热泪盈眶。
之所以伪装自己,是由于她深信社会地位卑微的人将永远被拒于文艺殿堂之外。
另一只刺猬,是同一栋公寓的富家千金芭洛玛,她明明是个智商远高于同龄人的天才少女,却不得不整天在大人面前装笨,还计划着在十三岁生日当天自杀。
她从自以为优雅的成年人身上看透了生命的荒谬与空虚,害怕自己的命运也会不可避免地走向平庸。
此前我所看到的小说解读,大多围绕着两只“刺猬”对被世俗奉为精英的资产阶级的抨击和讽刺、抑或人类生命的荒谬与孤独展开。
不过在我看来,《优雅的刺猬》中最关注的并非对外部世界的批判,而是“刺猬”本身的自我认同,以及”刺猬“彼此之间的联系和接触。
书中的女主角之一的荷尼曾说过这样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我没有孩子, 我不看电视, 我不信上帝, 这些都是所有人为了让人生之路能够更便捷而所走的道路。
”一个母亲将自己毕生的寄托倾注于自己的骨肉,若干年后,她的孙子接替她的儿女继续束缚着她的目光,她期待着他们给自己带来荣光和幸福的愿望充实了她短暂的一生,孩子让她永远囿于世俗的家庭概念。
一部电视机复制出成千上万装在容器里的人,把人们的目光禁锢在狭隘的空间里,不知不觉地消蚀着人类自身成就伟业的使命感,而是沉溺于他人的故事和梦境中。
还有上帝,他“能够安抚哺乳动物的恐惧心理,将我们对享乐必会终止的恐惧感减轻”。
《刺猬的优雅》观后感

《刺猬的优雅》观后感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我们总是匆匆忙忙,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去欣赏一部真正触动心灵的电影。
然而,《刺猬的优雅》这部影片,却让我甘愿停下脚步,沉浸其中,感受着它所带来的温暖与思考。
影片围绕着一个名叫帕洛玛的小女孩展开。
她生活在一个富裕却充满冷漠的家庭中,小小年纪的她便决定在自己 12 岁生日那天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听起来令人震惊,对吧?但当你看到她周围那些看似体面却空洞无趣的大人,或许就能理解她的绝望。
帕洛玛聪明而敏感,她看穿了大人们的虚伪和生活的无意义,觉得自己就像困在金鱼缸里的金鱼,看似自由自在,实则处处受限。
就在帕洛玛感到无比迷茫和孤独的时候,她注意到了公寓楼的门房——勒妮。
勒妮是个又老又丑的女人,身材肥胖,总是穿着邋遢的衣服,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看门大妈。
可帕洛玛却敏锐地察觉到,勒妮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有一次,帕洛玛偷偷跟着勒妮,发现她在那个小小的门房里,居然藏着一个堆满书籍的世界。
那一刻,帕洛玛的眼睛亮了起来,她仿佛找到了同类。
勒妮在无人注意的时候,会泡上一杯热茶,坐在舒适的椅子上,沉浸在书的海洋里。
她读着那些充满智慧和情感的文字,脸上的表情时而沉思,时而微笑,仿佛置身于另一个美好的世界。
帕洛玛开始主动接近勒妮,而勒妮也逐渐向这个小女孩敞开了心扉。
原来,勒妮虽然外表粗俗,但内心却无比丰富和优雅。
她热爱文学、艺术和哲学,对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只是,为了避免受到外界的伤害,她选择用冷漠和粗俗的外表来伪装自己,就像一只刺猬,把柔软的内心藏在尖锐的刺后面。
还记得有一个场景,勒妮在市场上买东西,她跟小贩讨价还价,声音粗哑,态度强硬。
旁人都觉得她是个不好惹的老太婆,可帕洛玛却看到了她眼中一闪而过的狡黠和无奈。
勒妮并不是真的在乎那几毛钱的差价,她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对抗,保护着内心的那份宁静和尊严。
还有一次,公寓里来了一位新住户——小津先生。
他是个温文尔雅的日本人,很快就发现了勒妮的与众不同。
电影刺猬的优雅观后感

电影刺猬的优雅观后感《刺猬的优雅》是一部发人深省的电影,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在社会边缘人物的内心世界,让我在观影后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的背景设定在一个看似寻常却又充满着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巴黎公寓里。
这座公寓里的居民们,各自过着看似平静却又暗藏波澜的生活。
女主角荷妮是公寓的门房,她身材臃肿,外表平凡,总是穿着灰暗的衣服,头发也随意地挽在脑后。
在旁人眼中,她就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粗俗的中年妇女。
然而,当镜头走进她那间小小的门房时,我们却发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那是一个堆满书籍的小空间,荷妮在这里沉浸在文学的海洋中,享受着内心的宁静与富足。
荷妮就像一只刺猬,用冷漠和粗俗的外表将自己包裹起来,以抵御外界的伤害和轻视。
但在这坚硬的外壳之下,是她那颗细腻、聪慧、充满对生活热爱和对知识渴望的心。
她深知自己与周围世界的格格不入,于是选择了隐藏自己的优雅和智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寓里的小女孩帕洛玛。
帕洛玛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她却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厌倦和绝望。
她觉得人们都像鱼缸里的金鱼,看似自由,实则被困在一个小小的世界里,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毫无意义的生活。
于是,她决定在自己 12 岁生日那天结束自己的生命。
就在帕洛玛对生活感到绝望的时候,她发现了荷妮的秘密。
她透过荷妮那看似粗俗的外表,看到了她内心深处的优雅。
这种发现让帕洛玛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也让她和荷妮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友谊。
电影中的荷妮和帕洛玛,一个是被生活磨砺得失去了光芒的成年人,一个是对生活充满了困惑和迷茫的孩子。
但她们却在彼此的身上找到了理解和温暖。
荷妮的存在让帕洛玛看到了生活中还有不一样的可能性,而帕洛玛的出现则让荷妮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是多么的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一个人的外表、职业、地位来判断他的价值和内涵。
我们很容易忽略那些隐藏在平凡外表下的美好和智慧。
《刺猬的优雅》电影读后感

《刺猬的优雅》电影读后感电影里有个小女孩,她住在很高级的公寓里。
可她的内心却很孤独。
她觉得周围的大人都很奇怪,只知道做那些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很无聊的事情。
她就像一只被困在华丽笼子里的小鸟,虽然周围都是美景,可她却不快乐。
还有那个女门房,她长得普普通通,在公寓里做着很不起眼的工作。
大家都觉得她就是个普普通通的门房,每天就打扫打扫卫生,收收信件。
可是呢,她的内心世界超级丰富。
她的小房间里藏满了书,她会偷偷地看书,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就像她有一个秘密花园,只有她自己能进去。
她就像一只刺猬,外面看起来浑身是刺,不好接近,可内心却优雅得像个公主。
我特别能理解小女孩的孤独。
在学校里,有时候我也会觉得很孤单。
有些同学凑在一起就只知道聊那些流行的东西,我要是插不上话,就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
就像小女孩在那些大人的聚会里一样,格格不入。
但是小女孩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女门房的不一样。
这也让我知道,只要我们用心去看,就会发现身边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美好。
女门房的优雅也让我很佩服。
她虽然没有漂亮的衣服,没有高贵的身份,可是她有知识。
她看书的时候,就好像整个人都在发光。
我想,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吧。
我家楼下有个扫地的爷爷,他每次扫完地就会坐在角落看报纸。
有一次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这么爱读报,他说读报能让他知道好多事情,感觉自己的世界变大了。
他就像女门房一样,虽然工作很平凡,但是内心很丰富。
这部电影还让我懂得了不能以貌取人。
如果只看女门房的外表,谁能想到她是个充满智慧的人呢?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因为一个人穿得不好看,或者长得不漂亮,就觉得他没什么了不起。
我们班上有个同学,他总是穿得很朴素,话也不多。
一开始大家都不太注意他,可是有一次数学竞赛,他拿了第一名。
大家这才发现,原来他是个超级聪明的人。
《刺猬的优雅》读后感

《刺猬的优雅》读后感
《刺猬的优雅》是法国作家巴尔札克的名著,它描绘了一个底层社会小人物的生活,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和对人性的思考。
我读完这本书后深受触动。
这本小说以一个名叫皮奥纳尔的守门人为中心,通过他的视角展现了巴黎人的社交生活和各种人物的命运。
皮奥纳尔自幼丧父,母亲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能够脱离低下的出身,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然而,皮奥纳尔并没有按照母亲的期望过上幸福的生活,相反,他沉迷于博彩和淫乱的生活,最终陷入了绝境。
读这本小说让我思考了很多问题。
首先,小说中的人物形形色色,有富贵人家的绅士,也有贫穷底层的小人物。
他们的命运受到了社会的无情漩涡的摧残,让人不禁感叹社会的不公平。
另外,小说中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皮奥纳尔这个主人公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但他却被自己的欲望和社会的压力所控制,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
这让我深思人性的善恶和人类行为的动力。
此外,《刺猬的优雅》还体现了巴尔扎克对社会的批判。
他通过描写底层社会的生活,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整个社会体系的腐败。
尽管小说中的人物多数是底层人士,但其实社会整个上都充斥着欺骗、勾心斗角和道德沦丧。
这也让我意识到,社会的
阶级和地位并不能真正决定一个人的品质,个体的善恶取决于内心的选择。
总的来说,《刺猬的优雅》是一本令人深思的小说,它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性。
读完之后,我更加认识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善恶,并且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应该保持独立的思考和选择。
这本书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和启示,我会继续读更多类似的作品,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和见识。
《刺猬的优雅》电影读后感

《刺猬的优雅》电影读后感电影里的勒妮是个门房。
她看起来很普通,就像我们身边那些默默做着自己工作的大人。
她每天打扫着公寓,穿着朴素的衣服。
可是她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宝藏。
她的房间里全是书,她在没人的时候就沉浸在书的海洋里。
我想这就像我们有时候偷偷藏起自己心爱的小物件,不想被别人发现,那是只属于自己的小秘密、小快乐。
勒妮和小津先生的相遇特别美好。
小津先生也是个很有内涵的人,他能看到勒妮的不一样。
就像在学校里,有时候会有一个新同学,他能发现你独特的优点,而别人都没看到。
他们一起分享美食,一起谈论书籍和艺术。
那种感觉就好像在寒冷的冬天,两个人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小角落。
还有那个小女孩芭洛玛。
她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可她却觉得很空虚。
她想在自己12岁生日的时候自杀。
她用摄像机记录着周围的一切,她看到了勒妮的特别。
这让我想到,我们有时候也会觉得周围的世界很无聊,好像大人们只在乎成绩、外表这些东西。
但是当我们像芭洛玛一样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像勒妮这样的“宝藏”人物。
勒妮虽然外表像刺猬,满身是刺,让人不敢靠近,可她的内心是优雅的。
她在最后为了救一个人而死,那一刻我特别感动。
她就像一个勇敢的英雄,虽然她不是那种穿着披风、会飞的超级英雄。
她的勇敢就在于她愿意为了别人,打破自己一直以来小心翼翼保护着的小世界。
这部电影让我知道,不能只看人的外表。
就像我们在学校里,不能因为某个同学穿得不好看或者不太爱说话就不跟他玩。
也许他就像勒妮一样,有着很丰富的内心世界。
而且我们也要像勒妮一样,不管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要让自己的内心充满美好,充满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可以像她一样看书、欣赏艺术,这样我们的内心也能变得优雅起来。
我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它就像一束光照进了我的心里,让我对生活、对身边的人有了新的认识。
《刺猬的优雅》观后感

《刺猬的优雅》观后感在忙碌的生活间隙,我偶然邂逅了《刺猬的优雅》这部影片,它就像一杯温热的茶,初尝时平淡,回味时却醇香。
影片的开场,是巴黎的一个高档公寓,冷漠而疏离的氛围弥漫其中。
那个名叫帕洛玛的小女孩,用她那双早熟而聪慧的眼睛,审视着这个看似繁华却空洞的世界。
她决定在自己 12 岁生日那天结束生命,因为她觉得“生命就像一场荒谬的无期徒刑,人们只是在鱼缸里浑浑噩噩地活着”。
这样的开场让我心头一震,一个孩子怎么会有如此沉重的想法?而在这栋公寓的门房里,住着一个名叫勒妮的妇人。
她身材臃肿,头发凌乱,总是穿着一件邋遢的衣服。
她每天的工作就是为住户开门、收发信件、打扫卫生。
在住户们的眼中,她是一个隐形人,一个粗俗、无知的老妇人。
然而,当镜头跟随帕洛玛走进勒妮那间小小的门房时,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勒妮的房间里堆满了书籍,从哲学到文学,从古典到现代。
她会在无人的时候,泡上一杯热茶,坐在那张破旧的沙发上,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她有着一颗细腻而敏感的心,只是这颗心被她用冷漠和粗俗的外表隐藏了起来。
帕洛玛发现了勒妮的秘密,她开始偷偷观察勒妮。
而勒妮,也在与新搬来的日本住户小津先生的接触中,渐渐打开了自己紧闭的心门。
小津先生是一个彬彬有礼、极具修养的人。
他注意到了勒妮与其他门房的不同,他送她书,邀请她共进晚餐。
一开始,勒妮是拒绝的,她害怕被人看穿自己的伪装,害怕打破现有的平静。
但小津先生的真诚和温暖最终打动了她,她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去赴小津先生的约。
在那个小小的餐厅里,勒妮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她不习惯这样精致的环境,不习惯被人当作一个优雅的女士对待。
但小津先生的目光中充满了理解和尊重,他与勒妮谈论着书籍、电影,那些勒妮内心深处最珍视的东西。
那一刻,勒妮的脸上绽放出了从未有过的光彩,她不再是那个卑微的门房,而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女人。
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场景是,勒妮和小津先生一起看电影。
电影结束后,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刺猬的优雅观后感

刺猬的优雅观后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
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刺猬的优雅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或许,所有的快乐都是一样的,所有的孤独却各有各自不同的刺。
电影里首先出场的是一个有着蓬蓬卷发的天才少女芭洛玛,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青春叛逆少女。
她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家人交流沟通,既鄙视自己的家人,又鄙视法国中产的生活方式;她思维敏捷活跃,心智成熟多思,嘲讽幼稚浅俗,渴望摆脱幼稚。
整个故事都是从她的视角出发,引出了这户家庭:忧郁症妈妈、冷漠姐姐、严厉爸爸,继而引出了这座公寓——只住着五户人家的高级公寓,也引出了公寓里的新邻居——优雅的代表者日本人小津,比较后引出了公寓的门房——主人公——外表懒散的米谢太太(大家都只知道称她米谢太太,却从未在意过她的名字叫荷妮)。
门房荷妮懒散慵懒邋遢,不善与人打交道,这或许是除芭洛玛以外所有人一致的看法吧。
大家总是习惯把人进行机械的归类,对某一类人产生比较固定的刻板印象。
因为她是门房,那么她就不应该是有学问的;因为她穿着邋遢,她就不应该具备优雅;因为她身份卑微,她就可以不被大家尊重。
那么比较先可以做到的不尊重就是,她不必有属于她的名字。
性格孤僻冷峻的芭洛玛,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
因生来受东方哲学影响颇深,喜欢围棋和日文,喜欢用画笔和摄影机记录自己的世界,对一切都是消极的眼光和旁观者的态度,她冷漠而又敏感,从不善意地与人接触……可是这一切都因为门房荷妮和日本人小津的出现而改变了。
通过芭洛玛对荷妮的细致侦查,她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荷妮只是故意装的很懒散,其实内心很细致,如刺猬一般,性喜孤独,却优雅得无以复加,浑身是刺,像一座如假包换的堡垒,内心却极其柔软温暖。
荷妮确实是一只躲在坚固的堡垒里的优雅刺猬,在她紧闭的房门背后,是一间藏书丰富的巨大书房,她的隐逸时光便是在这书海里徜徉,享受着文字和艺术世界的丰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的意义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不是死,而是死之前的那一刻你在干什么。
荷妮,我知道你准备好要爱了。
”——《刺猬的优雅》
整部片子很沉闷,片子一开始就以自我讲述的方式,说的是一个生在富贵人家的小女孩芭洛玛在做临死前的准备,她给自己规定了165天之后服母亲的安眠药自杀。
而在片子的前半部分我一直以为主角是芭洛玛,因为在她那么娇小的身躯里,竟然会有说出“重要不是死亡,也不是你几岁死,而是死的时候你在干什么”的智慧。
而相对而言,荷妮的出场就显得那么地平凡甚至于可以忽略掉,一头蓬松而散乱的头发,但是有些细节却可以显示出她的不平凡,她那盆美丽的花朵,她打开喜剧电视却将声音关掉的默然神情,都说明了她的精神世界的丰富。
而随着影片的深入,我越发地喜欢上了这个内涵丰富的“老女人”。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法国人对日本人有着很强烈的好感(后来查了文章才知道原来原文作者曾经留学日本),这部片子在日本人格郎出现的那一刻,仿佛就是生活轨迹改变的开始。
她一句“幸福人家彼此都很类似”,他一句“而不幸人家的苦难却各不相同”,然后她的心开始沉溺,原来是有人懂她的。
而后来,当芭洛玛与荷妮第一次见面时,我以为一定会是荷妮在芭洛玛准备自杀的前一刻,告诉小女孩生的意义,死的意义以及生与死的区别。
可是,结局却是荷妮在准备要爱的前一刻,在格郎告诉她“我们可以成为朋友,甚至是任何我们想要做得事情”之后,在格郎深深地吻下荷妮的手之后,在荷妮即将走出自己刺猬般的防御之后,在荷妮满怀希望走向爱的时候,一辆车过来,然后一切美好的憧憬就这样戛然而止。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是荷妮脱下自己内心孤独而优雅的清高,换上大家所认为的门房该有的慵懒、暴躁和丑陋,然后在刺猬的伪装下独自享受着自己那一份清静和书海的神奇吗?是小女孩所谓的要拒绝命运之中早已经安排好的,要打破自己身处的鱼缸,走向精神的自由吗?
不知道,也许我还不知道真正的生命的意义吧。
可是这部电影,一个是不安分的女孩,生于富裕家庭、父亲是国会议员,聪明得可以说是天才,即便拥有看似完美的一切,却着实厌倦生活中的所有,小小眼睛已看透成人世的虚伪与空虚,被老爱大惊小怪的妈妈误认为精神异常,面对荒谬的外在世界,她为自己订了个人生目标──在十二岁生日当天自杀;一个是人见人不爱的门房,在住满达官显贵、菁英分子的高级公寓,过着隐形人般的生活,耍笨、装丑、耍粗俗,这是她每天必须谨守的本份,在掩人耳目的背后,她的心灵密室塞满胡塞尔现象学、弗洛伊德、中世纪哲学,这两个人的相遇却擦出了生命的火花。
带领我走向一番别具特色的人生的意义。
荷妮,一个又肥又丑的老女人,在遇上格朗之后,开始褪下自己的伪装,开始变得美丽、优雅和自信,她一步步地向心中的爱走去,抛去“门当户对”、抛去世俗的眼光、抛去所谓的皮囊,只留下一颗智慧的心,还记得她与格郎第一次见面时,那一句“幸福的家庭都一样,而不幸的家庭大都各异”,也许早已经注定了她与格郎的情缘,当她的朋友说出格郎家的那只母猫的名字,她马上就能猜出公猫的名字时,也许她已经开始像爱靠近。
虽然她曾彷徨、退却,认为自己又老又丑,而且脾气还不好,一定配不上格郎,可是她却勇敢地伸出自己的双臂去爱了。
爱,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不是不想爱,而是没有遇见知己吧。
其实,这部片子并没有很多炫头,很平静甚至有点枯燥,可是最后荷妮死之前说的那段话,却深深地打动我的心,这该是有怎样的豁达的生活态度呢?临死
之前还在想着笑,笑撞她的那个人该倒霉了,谁让她曾经为了一件衣服责备自己来着。
而格郎在看见荷妮的尸体后,没有大悲,只是用一种深情的眼神凝视着自己的爱人,然后脱下自己的衣服,要让荷妮走的体面一点。
而芭洛玛在看见荷妮死后,说:“原来这就是死,死就是你再也不能看见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了。
”
就在此刻,突然听见日本发生地震的消息,就在此刻,我的眼泪竟然止不住地往下流,就在此刻,顿悟生与死的意义毫无意义,重要的是活着,乐观而向上的活着,不管你身处何种阶层,生活现状如何。
刺猬的优雅,优雅的刺猬。
俗语曰“世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又有“女为悦己者容”,所以每一个女孩子都是一个天使,即使是荷妮这样的刺猬,在遇见真爱的时候,也能够优雅地张开翅膀,向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