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 一、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
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
• 三、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 四、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 以后进一步发展。
• 行为主义基本主张:客观主义、环境主义、强 化。信息加工认知主义者也还是客观主义的。
(2)理论应用 ①支架性教学 把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
实的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和学习者共 同完成某种文化活动,为学习者提供外部 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 随着活动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让位 于学生的独立活动,最后完全撤去脚手架。
②认知学徒制
知识经验较少的学习者在专家的教 导下参与某种真实的活动,从而获得该 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 按此思路,教师 作为“师傅”在现场中对学生的认知活 动进行示范和引导,学生在实际活动中 逐步更多地洞悉专家所使用的知识和问 题解决策略。
一种解释或假设
• ②知识不能精确概括世界法则,具体问题中需要有 针对地再创造。 ③知识不能以实体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它的外在 形式在学习中由个体的经验背景重新建构起来,形成内 化的“思维中的具体”
(2)学生观 ①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
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②学生的经验世界具有丰富性和
差异性。
(3)学习观 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③学习的情境性
③情景性教学 学习应与情景化的活动结合起来,
情景学习的具体特征为: a.真实任务情景 b.情景化的过程 c.真正的互动合作 d.情景化的评价
④抛锚式教学
锚式情景教学的主要意图是将学习活动与某种 有意义的大情景挂钩。“锚”指的是包含某种问题 任务的真实情景。其目的在于使学习者在一个真实、 完整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需要,通过学习者主 动学习,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尝试理解情景,在教 师的引导和学习小组的互动中形成新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要点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重点章节)1、知识学习的类型2、记忆系统及特点3、遗忘进程特点4、遗忘原因及理论解释5、记忆规律的运用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一、知识的含义及实质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二、知识的类型(一)根据反应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所谓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命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它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二)根据反映活动的内容的不同,知识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具体知识是对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实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具有情境性和时空依赖性。
抽象知识是对于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等。
(三)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1.两者含义: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2.两者区别:首先,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其次,从心理表征看,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3.两者联系: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程序性知识获得后也为获取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保证。
4.程序性知识的亚类: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第六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陈琦著《教育心理学》(第二版):第六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思想渊源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在皮亚杰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
皮亚杰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个体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将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思想介绍到美国,这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维果茨基强调,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他特别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他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来实现。
此外,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也对建构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杜威强调,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教育的实质就是经验的生长和经验的改造,学习就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
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主体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建构起来的建构主义的不同取向(一)激进建构主义这是在皮亚杰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以冯·格拉塞斯费尔德(von Glasersfeld)和斯泰费(Steffe)为代表。
激进建构主义有两条基本原则:(1)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被个体被动地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地建构起来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2)认识的机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自己的经验世界,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
(二)社会建构主义与激进建构主义不同,社会建构主义是以维果茨基的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以鲍尔斯费尔德(H.Bauersfeld)和科布(P.Cobb)为代表。
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确定性和客观性提出了怀疑,认为所有的认识都是有问题的,没有绝对优胜的观点,但它又比激进建构主义稍温和。
教育心理学06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ppt课件

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支配下被动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完 形、形成认知结构;
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 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不是受已成习惯所支配的,而是受主体 的预期所引导。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的意义:
克服了以往学习理论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而推演到 人的学习的种种缺陷,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下 学习各种知识的活动提出自己的学习与教学理论;
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内部认知过程和 教师如何组织课堂以促进学生“发现”知识的问题 上;
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 视认知结构的形成,注重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内在 动机、独立性与积极性在学习中的作用。
(1)“接竿问题”实验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2)“叠箱问题”实验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 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顿悟的。
之所以产生顿悟,一方面是由于分析当前问题情境的 整体结构,另一方面是由于心智能利用过去经验的痕 迹,心智本身具有组织塔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知识经验的整体性和知 觉经验的组织作用,关注知觉和认知的过程。
第三节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
一、有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是他对有意 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描述。
学习策略_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学习策略_教育心理学第六章教育心理学的第六章主要讨论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的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而有意识地采取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本章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策略等。
认知策略是指通过组织、处理和整合信息来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策略。
其中,重要的认知策略包括:重复和背诵、组织和分类、图像化、概括和提取重点等。
这些策略都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经过实验研究得出的有效方法。
例如,重复和背诵是通过反复复习来巩固记忆。
组织和分类则是通过将相关的信息归类整合,以加深对知识结构的理解。
图像化策略则是通过构建形象化的思维图来帮助记忆。
而概括和提取重点则是通过抓住关键信息,提炼核心概念,帮助记忆和理解。
元认知策略是指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策略。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监控和评估等。
计划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前制定的目标和计划,以便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监控是指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观察和调整,以确保学习的进度和效果。
评估则是对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进一步调整学习策略。
元认知策略的有效运用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控制学习的能力。
社会策略是指学习者通过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来促进学习的策略。
社会策略包括合作学习、群组学习和教授他人等。
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学习者可以借助他人的知识和经验,扩展自己的思维和理解。
群组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和交流,通过互相讨论和分享来提高学习效果。
教授他人则是指学习者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他人,这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还可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特点来选择和运用适合的学习策略。
同时,教育者也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和引导来帮助学习者选择和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
最后,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元认知能力,教育者可以通过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来提高其学习策略的有效性。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情绪情感与意志

联系: 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统称为感情,是表达感情的两个方面。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得以表达。
体语言,如俯身弯腰,在日本社会中被认为是害怕,而在其他地方则不这样认为。
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
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 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面部表情
布什总统的面部表情
身段表情
生理唤醒,是指由情绪情感所引起的生理反应。 如紧张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等。
三、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同一过程,同一现象,只是强调的不同方面,情感代表感情的内容,情绪代表感情的反映过程。
(四)意志的品质
▪ 自觉性(独立性):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的目的。 (受暗示,武断)
▪ 果断性: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优柔寡断,卤莽草率) ▪ 坚韧性(坚定性):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动摇,执拗) ▪ 自制性: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任性,怯懦)
▪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好奇心、求知欲、兴趣。
七、情绪的调节
1.什么是情绪调节 是指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使情绪发生一定的积极变化。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悲伤胃、恐伤肾。”《黄帝内经》
2.情绪调节的方式 (1)合理宣泄 (2)调整认知 (3)心理置换 (4)提高修养 (5)唤回理智 (6)注意转移 (7)文饰(合理化):酸葡萄效应、甜柠檬效应 (8)升华 (9)人际调节
教育心理学新编6章130912

6、记忆术 a.环境联结法 b.连锁法 c.数字-文字变换法
3.14159 26535 897 932 384 626 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
《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 可以谐音记忆为“光(广州)下(厦门)不(福州)能(宁波)上(上海)”。
二、动机性遗忘理论
• 3.再现阶段的影响因素
• ①情境,主要指要求再现的方式(如是再认还是回忆),及再现时的气氛; • ②学习者再现时的态度; 所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克服遗忘要 从控制和调节这些因素中想办法。
第三节、认知结构与迁移和保持
1、认知结构
• 认知结构一般而论就是指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 更精确地分析,认知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的认知结构——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 • 狭义的认知结构——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 的内容和组织。
•
C :高原效应 夫效应
D :芬雷斯托
• 16、在记忆圆周率的时候,把“3.14159”用 “山颠一寺一壶酒”来记忆,用的是 ( )
•
法
A :数字—文字变化法
B :连锁
• 18、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 C:概括化理论
)
B:共同要素论 D:关系理论
•19、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 • A:弗洛伊德
• C:布鲁纳
B:罗杰斯
D:斯金纳
• 20、最早提出迁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
• 21、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 • A:官能心理学 • C:行为主义 B:人本主义 D:认知心理学
)
• 22 、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分类的最初提出者 是( ) • A:加涅
教育心理学第6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选择题:1、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些作业形式问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是【 C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2、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式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
这种学习属于【A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3、学生在学习“哺乳动物”这一概念之后,很方便就掌握了“鲸”这个概念。
这是【 B 】P86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4、儿童在知道“苹果”、“梨子”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概念,这种学习是【 B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5、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丁180。
”,这种知识属于【 C 】A.策略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6、个体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是【 D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7、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现场参观访问等属于【D 】A.迁移 B言语直观 C.模象直观 D.实物直观8、观察和显示各种图片、图表、规模、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属于【 D 】A.迁移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模像直观9、通过观察事物、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获得直观经验,属于【 A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知识直观lO、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 A 】P85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程序性学习1l、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遗忘发展进程研究,绘成了经典的遗忘曲线,规律是【B】P99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平均下降 D.无规则变化1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B】P99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匀速下降 D.不平衡13、根据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 A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倒U型! D.加速器14、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是【反例】(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住要属性和关键特征,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的例子是)【 B 】A.正例 B.反例 C.直观材料 D.高级概念)15、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D 】A.判断 13.推理 C.概念 D.比较16、变化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突出本质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权征 1.产生成:IF……THEN…… IF是条件项,THEN是反应项 一个产生式就是一个IF—THEN语句。它指明当具备一定 条件时,个体将作出一个什么样的反应。技能与社会技 能都属于程序性的知识。
• 产生式系统:前一产生式的反应为后一产生式的发生 提供了条件时,互相联系的产生式构成产生是系统
2、干扰说
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的原因。干扰说 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研究表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4、同化说
奥苏贝尔认为,在真正的有意义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 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因为有意义的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 为基础,后面的学习则是前面的学习的加深和扩充。遗忘就其 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版权访问
动物 (已有观念) 马 牛 熊 狗 (新观念)
图1 下位学习
物质 (新观念)
无机物
有机物
(已有观念)
图2 上位学习
版权访问
并列结合学习
运动 重量 物质 静止 质量 意识
版权访问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的条件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指新命题形成并与已 有命题网络中的有关命题联系起来进行贮 存的过程,也是奥苏贝尔所说的新概念与 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相互作用,将新概 念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
版权访问
(二)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1)实物直观和摸象直观的选用 (2)词与形象的配合 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1)强度性 (2)差异性 (3)活动性 (4)组合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版权访问
二、知识的概括
(一)知识概括的类型 1、感性概括 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 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 2、理性概括 理性概括是指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 验进行自觉地加工改造、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 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提供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版权访问
程序性知识的分类及过程
(1)模式识别学习 模式是由若干元素按照一定关系组成的一种结构,在实际生 活中,各种物体、字母、图形、声音等都是可以是模式。 模式识别学习是指学会对待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模式进行 辨认和判断。 (2)动作步骤学习 动作步骤的学习是指学会顺利执行、完成一项活动的一系列 操作步骤,它主要是对产生式的动作项的学习。这实际是 对做事、运算和活动的规则和顺序的现实运用能力 (P104)
版权访问
三、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分析
现代认知派的分类(安德森) • 陈述性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包 括事实、规则、事件、态度等,是关于“是 什么”的知识 • 程序性知识: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 骤的知识,是关于“怎么办”或“如何做” 的知识
版权访问
(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1. 知识的表征: 知识在人脑中的储存和组织形式或者说知识在人 脑中的呈现方式 2.命题表征: 命题是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具体由一个简单的 句子来表达。(例:大一的学生在军训) 3.命题网络表达: 若干命题彼此联系组成命题网络
版权访问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机制
认知心理学家通常用知识的同化来解释陈述性知识获 得的心理机制同化一词的基本意义是接纳、吸收、合 并成自身一部分的过程 • 下位学习 圆心到圆上各点距离相等 特定的圆半径等长 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 上位学习 铜能导电、铁能导电 金属都能导电 • 并列结合学习 遗传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的高与平行四边形的高之间的关系
版权访问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版权访问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 一、知识的直观 (一)知识直观的类型 (二)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 二、知识的概括 (一)知识概括的类型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版权访问
一、知识的直观
(一)知识直观的类型 1.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实物而进行的一 种直观方式。例: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到 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都属于实物直观 2.摸象直观 摸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摸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 的摸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3言语直观 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 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 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版权访问
奥苏贝尔对知识学习的分类 潘菽对知识学习的分类 感性知识学习 理性知识学习 RE
表征学习 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规则学习 问题解决的学习
梅 耶 对 知 识 学 习 的 分 类
加涅对知识学习的分类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动作技能 态度 言语信息、陈述观念的能力
言语知识 程序性知 识 策略性知 识
版权访问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2017/9/20
主讲:周家豪 制作:周家豪 制作日期:2017/9/20
版权访问
课程大纲
第一节 知识与知识学习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版权访问
第一节 知识与知识学习
版权访问
一、知识的概念
狭义知识:储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 意义,如各门学科的事实、概念、公式、定理等
广义知识: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一切信 息及其组织
(皮亚杰:知识是主体与环境或思维与客体相互作用而 异致的知觉建构,知识不是客体的副本,也不是主体 决定的先念意识)
版权访问
二、知识的分类
按性质分: 知识(广义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狭义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技能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动作技能 根据不同的维度,可作不同的分类
版权访问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版权访问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 一、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一)遗忘及其过程 (二)遗忘的理论解释
• 二、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版权访问
(一)遗忘及其过程
版权访问
(二)遗忘的理论解释
1、痕迹衰退说
这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 于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它是源 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版权访问
(二)遗忘的理论解释
4、动机说
动机性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 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 损自我的形象。
版权访问
二 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