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常考简答题及论述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精品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单项选择题1.A2. C3.A4.A5.C6.D7.C8.C9.A 10.A11.C 12.D 13.A 14.B 15.B16. A 17.D 18.B 19.D 20.A21.D 22.D 23.C 24.B 25.B26.A 27.A 28.D 29.A 30.C31.D 32 .B 33.B 34.C二、多项选择题1.ABD 2.AD 3.ABC 4.ACD 5.ABC6.ABCD7.BCD8.ABD9.ABCD 10.AD11.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16. ABC 17.ACD 18.BC 19.ABCD三、简答题1.简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经济政策南京政府建立初期,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第一,大力整顿金融、税收、财政:建立了“四行二局”的国家金融体系,统一货币,改革币制,实行了法币政策。
统一税制,裁撒厘金,实行统税,整理田赋、盐税。
第二,推行新的产业政策,重点发展国家资本工业,对采矿、冶金、机械、化工、电器等行业大力投资,初步奠定了国营重工业基础。
同时,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产业的发展。
第三,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推行农村信用合作,实行租佃改良等,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国民政府尽管在整顿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重大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洋政府后期经济发展停滞的状况,但是,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其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膨胀,影响和遏制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其二,没有改变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的局面;其三,国民政府出台的经济政策和措施虽然很多,但很多措施并没有落到实处。
2.为什么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及论述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国近代史论述题及其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近代史纲要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答案(完整版)

简答题1.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什么?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1840-1919年西方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5次大规模军事战争是什么?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动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4. 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是什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5.列举5位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
吉鸿昌,佟麟阁,赵登禹,赫梦龄,张自忠,左权,孙立人赵一曼冯玉祥杨靖宇李宗仁6.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哪三大改造?1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7.1921-1949年中国存在的3种主要的政治力量是什么?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8.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论述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这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及论述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家乡四季
高一(14)班李臣雨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没有城市的喧闹繁华,但在我心中它的美丽远胜于城市的繁华。
不信,你瞧,山上的映山红开得多艳。
小草也从土里钻到地面。
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晃着小脑袋。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花香,蝴蝶随着微风的节奏翩翩起舞,柳枝含着的低下了头,倒映在水中,让鱼儿游得更欢了,它们还不时地跳出水面,呼吸着空中的花香,风比以前暧和多了,秃秃的山风变葱茏了,树木变得挺拨了……猛然间才发现,原来春天已经悄悄地到来了。
不久,夏天伴着知鸟的叫声来了,则下过雨的黄昏,山还是原来的山,只是披上了一件碧绿色的外衣,树木也越长越粗壮,叶片层层叠叠地簇拥着,就像一把巨型绿色伞,碧波荡漾的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四射。
秋天随着稻谷的青香来到人间,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金黄金黄的。
冬天的家乡又变了个样,雪花在空中飞舞,整个大地都被披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树技上挂满了雪球心,农家小屋的
房檐上结了一屋晶莹剔透的冰,河边上的柳枝垂足着一串串银条儿,偶尔小晴几日,这些柳条心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由无数颗珍珠穿成的项链把整条河打扮得像一个素雅的少女。
我的家乡四季是美丽的,我为我美丽的家乡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指导老师:曾老师。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述题及答案(全套)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述题及答案(全套)1.简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第一,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新的社会力量。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
巴黎和平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
和会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
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
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试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第一,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五四爱国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
第二,从运动规模和群众发动的广泛性上看,辛亥革命虽有许多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五四爱国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遍及了中国城乡。
从卷入阶层看,工学商等都行动起来了。
其规模之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从结果和影响看,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被军阀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没爱莫能助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从此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近代史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单项选择题1 .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在()A 、四一二政变时B 、南昌起义时C 、八七会议上D 、秋收起义时2 、国共十年时期,“边界红旗始终不倒”的主要原因是( )A 、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B 、地处敌人空隙,有回旋余地C 、坚持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D 、敌人忙于混战,无力围剿3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实行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的政策。
其直接目的是()A 、分化资产阶级阵营B 、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C 、解放农村生产力D 、集中力量消灭地主富农4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主要是指()A 、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C 、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军事指挥权D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5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A 、中共失去了广大人民的支持B 、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C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D 、中共仍未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6 、毛泽东说“长征”是宣传队,意思是指()A 、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 、红军战胜了党内分裂的危机C 、长征途中,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和抗战的主张D 、长征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7 、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A 、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B 、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C 、革命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D 、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8 .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哪一项是对八七会议的发展?()A 、根据地建设B 、武装斗争C 、土地革命D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9 .1927 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A 、资产阶级政权B 、官僚资产阶级政权C 、地主阶级政权D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10 .下列土地政策符合1931 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的是()A 、“一切私有土地完全归组织或苏维埃国家的劳动人民所公有”B 、“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C 、“没收富农土地,归苏维埃国家所有”D 、“农民分得的土地不得转让买卖”11 .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的时间是()A 、1928 年B 、1934 年C 、1935 年D 、1936 年二.多项选择题1 .1928 年底张学良“通电”内容有()A 、遵守三民主义B 、遵守五权宪法C 、服从国民政府D 、同日本断绝关系E 、改易旗帜2 .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只是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其原因在于()A 、新军阀继续拥兵自重,各占一方B 、中共建立了大小几十块农村革命根据地C 、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的D 、香港、台湾、澳门仍分别处在英、日、葡的殖民统治下E 、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的租界依然存在,行使独立的政治、经济、司法等权力3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是()A 、城市暴动B 、土地革命C 、武装斗争D 、根据地建设E 、农民起义4 .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A 、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C 、决定将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入到农村D 、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E 、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5 .1931 年制定的土地革命的路线的内容是()A 、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B 、联合中农、限制富农C 、保护中小工商业者D 、消灭地主阶级E 、团结地主阶级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前提条件包括()A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C 、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D 、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E 、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7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内容是()A 、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B 、通过了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C 、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D 、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E 、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8 .国民党政府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表现是()A 、建立庞大的军队来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B 、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C 、推行保甲制度D 、厉行文化专制主义E 、大力加强地方反动武装9 .毛泽东认为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是()A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 、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C 、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D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E 、城市革命起义的失败10 .1930 年5 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述的主要内容是()A 、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B 、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C 、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D 、反对教条主义,照抄照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E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三.简答题1 .国民党政府是怎样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答:首先,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及论述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安全与谨慎驾驶知识一,安全与谨慎驾驶态度1,正确的驾驶态度2,驾驶态度是驾驶过程中的一种行为倾向,有什么样的驾驶态度就有什么样的驾驶行为。
安全谨慎的驾驶态度的核心,是树立安全行车意识。
安全意识的养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如;⑴驾驶员对道路交通的认识是否正确。
⑵对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是否严格遵守。
⑶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正确驾驶态度的人,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道路交通安全中担负的责任,严格遵章守法,不以自我为中心,处处考虑他人的方便与安全,在驾驶过程中,从不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礼让照顾他人。
驾驶培训应该始终把对学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放在首位,并贯穿于驾驶培训的各个环节。
在理论课上,教练员要向学员传授交通法律、法规的知识、道路交通风险的知识、交通安全心理知识、驾驶员的社会责任、安全谨慎驾驶知识等相关内容;在实际操作训练中。
教练员以相关理论知识为指导,教授学员掌握各种驾驶技能操作、应急驾驶方法、及时纠正操作错误,培养学员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3,改善学员驾驶态度的基本方法人对事物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与个人品质修养、对事物的认识态度、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关。
再过短暂的教学活动中,要改变学员的不良驾驶态度,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
要达到这个目的,教练员必须掌握以下方法;⑴查找问题所在;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要认识到,端正正确的驾驶态度的重要性,改正不足之处。
⑵改进学习方法;找到存在的问题,要在教练员教导和适时指导下,端正学习驾驶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⑶培养良好习惯;将正确的驾驶态度牢记心中,并养成习惯动作。
如;接近人行横道时,习惯降低车速,并环视周围,观察交通情况。
(二)安全与谨慎的驾驶行为驾驶态度最终是通过安全与谨慎的驾驶行为得到体现,安全与谨慎的驾驶行为的内涵包括;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提前预防、尽量避免驾驶错误的出现。
1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是指在各种交通情况和外界干扰条件下,驾驶员始终能集中注意力观察车辆周边交通情况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抗日战争中形成了哪两个战场?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1) 中国抗日战争形成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 战场;一个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担负的敌后战场。
(2) 两个战场是战略上的相互配合的关系。
7、简述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1)八路军、新四军采取“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的作战方针。抗日游击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2)在战略防御阶段,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阻止了 日军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促使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和平解决及意义: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从民族利益出发,确定促成事变 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经过和平 谈判,终于迫使蒋介 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 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 基本实现。
4、简述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及其溃退的原因。
上述地区实质上成为是日本的独占殖民地。
2、简述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
起因:华北事变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过程和口号:1935 年 12 月 9 日,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 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举行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 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代表性口号)等 口号。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12 月 16 日,北平学生和市民 1 万多 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
中国近代史常考简答题及论述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 1 页:简答题第 2 页:论述题
简答题
1、日本在中国占领区是如何进行残暴的殖民统治的?
(1)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自 1895 年开始,日本对台湾 50 年的殖民统治。日本驻台湾总督掌握立法、 行政、司法、军事权。
(2)对东北的殖民统治
5、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内外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
(1)1939 年 1 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 “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2) 对抗战在全局上逐渐趋向消极,保存实力;同时又限制、打击共产 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制造了反共“磨擦”事件。
1234 下一页 相关热点推荐:
2013 年自考《大学语文》诗词复习要点总结
2013 年自考《邓小平理论概论》精讲汇总
2013 年自考英语(二)各题型应试技巧汇总
2013 年自考“大学语文”考试技巧
(2)具体运作:●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 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必须对国民党采取 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3)目的和实质:目的是保持并发展革命力量已经取得的阵地;实质就 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 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 14 年的殖民统治。1932 年 3 月建 立的伪“满洲国”听命于关东军司令部,次长都由日本人担任。
(3)扶植汪伪政权
1938 年 12 月,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 年 3 月,在日本 的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意义:(1)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2)促进 了中华民族的觉醒,(3)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简述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事变的发生: 1936 年 12 月 12 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影响下,张学 良、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前来督剿红军的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 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
作用: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 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但是,这些抵抗没有达到维护领土的目 的,国民党正面战场溃败、中国迅速丢失大面积国土。
原因:(1)中日国力和军力对比的悬殊。(2)蒋介石集团实行的是片面 抗战的路线,将希望单纯地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3)国民政府在 战略指导方针的失误。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3)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日军逐 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敌后战场,以保持和巩固其占领地。这种全面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含义。
(1)含义: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 既统一,又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