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春华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合集下载

华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

华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
正确答案:D
19.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是____。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问世
C. 《哲学的贫困》的问世
D. 《神圣家族》的问世
正确答案:A
20.资本从本质上说是____。
A. 生产中的机器设备
B. 流通中的商品货币
C. 银行中的货币存款
D. 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A. 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正确答案:ABCD
9.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A. 真理原则
B. 价值原则
C. 效率原则
D. 公平原则
正确答案:AB
1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正确答案:D
30.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正确答案:C
31.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
A. 普遍有用性的优点
B. 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C. 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正确答案:D
17.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首要特征是( )
A. 议会制
B. 两党制或多党制
C. 分权制
D. 普选制
正确答案:A
18.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A. 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 消灭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C. 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测试题(带答案及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测试题(带答案及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哲学就是()的世界观。

A、理论化、系统化B、规范化C、理想化D、社会化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精神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3、用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宗教唯心主义4、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缺陷表述错误的是()。

A、辩证性B、机械性C、形而上学性D、不彻底性5、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存在即合理)。

A、宗教神学的上帝创世说B、王守仁的“心外无物”C、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D、唯我论6、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D、具体科学与哲学各有侧重、互不相干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黑格尔的辩证法C、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D、星云假说8、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B、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资本论》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本质特征是()。

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辩证性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多样性D、系统性11、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运动B、静止C、发展D、矛盾1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

A、是否承认矛盾B、是否承认运动C、是否承认发展D、是否承认物质13、最复杂、最高级的运动形式是()。

A、社会运动B、生物运动C、化学运动D、机械运动14、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实践B、生物进化C、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15、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其正确含义是()。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0005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0005

华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0005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参考选项: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的关系是____
A:社会生产过程
B:社会生产活动
C:社会和产效力
D:社会生产方式
参考选项:D
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都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是____
A: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参考选项:C
私人垄断特别是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的出现()
A: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
B:使资本主义私有制发生部分质变
C:有时使资本主义私有制发生质的变化
D: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
参考选项:D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____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之间的关系中实现的
参考选项:A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产业资本
1。

华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

华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

1.第1题空间是()A。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B。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D.物质运动的顺序性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

0此题得分:2.02.第2题时间是()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

03.第3题意识的本质是()A。

各种感觉的综合B。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

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

“绝对精神"的体现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

0此题得分:2。

04.第4题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人和自然界、人和人之间的矛盾B。

个人和社会、自然界和社会之间的矛盾C.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之间的矛盾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

0此题得分:2。

05.第5题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

杰出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

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

人们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

06.第6题一个资本家通过提高效率、加强管理等方法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或利润是()。

A.绝对剩余价值B。

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利润D。

垄断利润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

0此题得分:2.07.第9题"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 )A。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

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

08.第10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

0此题得分:2。

09.第11题规律是()A。

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

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C。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0001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0001

华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0001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参考选项:D
我国制定2010年远景规划的根据是____
A:现实的可能性
B:好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现实性
参考选项:D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参考选项:D
科学证明,人脑是( )。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参考选项:C
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生热
D:电闪雷鸣
参考选项:C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____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2. 世界观是;A、关于世界的观点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D、世界大观的简称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3. 方法论是;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B、一种方法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5.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6.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7.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8. 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D、矛盾有无同一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9. 包含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着作是;A、资本论B、矛盾论C、实践论D、共产党宣言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10. 哲学的性质有;A、非实用性B、非功利性C、智慧性D、技术性E、永恒性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11. 哲学的功能有:;A、反思人自身实践和认识的成果B、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指导人们的实践C、提供万能的思想武器D、为人们提供思维方法并训练人们的思维能力E、提供永恒性的工作方法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D12. 哲学之所以能给人以智慧,是因为:;A、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哲学有智慧性C、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E、是科学的科学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CD13.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A、本体论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B、世界存在不存在的问题C、世界是否永恒存在的问题D、认识论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E、世界是否运动的问题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D14. 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有以下主要观点:;A、一元论: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B、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C、三元论:认为世界有三个本原D、四元论:认为世界有四个本原E、多元论:认为世界有多个本原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E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贡献在于它实现了:;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B、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E、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统一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第二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 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2. 把物质等同于原子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性B、规律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4.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运动B、静止C、规律性D、可知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5.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质和量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6.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不可知主义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7. 静止是指;A、同运动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绝对的不运动D、静止是无条件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8.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其含义是;A、运动是变化的,静止是稳定的B、运动是客观的,静止是主观的C、运动是重要的,静止是次要的D、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9.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在于;A、无论何时何地运动无条件存在B、物质运动的存在是有条件的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D、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10. 形而上学认为静止;A、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存在运动之中C、不包含运动于其中D、是寓于运动之中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11.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是;A、相对主义和诡辩论B、客观唯心主义的运动观C、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1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A、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13. 认为时间是同物质运动无关的绝对均匀流逝的持续性,空间是和物质运动相脱离的绝对空虚的框框这种观点是;A、朴素唯物主义时空观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空观C、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D、唯心主义时空观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14.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A、它的矛盾性B、它的可知性C、它的物质性D、它的存在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5. 意识是;A、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B、动物所具有的现象C、生物所具有的现象D、人类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16. 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D、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动物的刺激反应性;从刺激反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17. 意识的本质是;A、人脑分泌的一种物质B、客观事物C、一种特殊的物质D、人脑的机能,人脑对物质的反映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18.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因为运动是物质的;A、根本属性B、主观形式C、内部结构D、存在方式E、唯一特性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D19. 哲学物质观经历的基本历史阶段有;A、自然科学的物质观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E、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BDE20.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A、哲学物质发展的第二个基本历史阶段B、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构成物质要素的原子C、以一定自然科学材料作根据D、认为世界的本质是客观存在E、把世界的本原说成是某种特定的物质结构层次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E21.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对于现代科学发展;A、具有世界观的指导意义B、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C、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方法D、具有指明唯物主义方向的意义E、具有排除唯心主义对科学研究干扰的意义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DE22.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A、物质世界不存在静止状态B、物质世界不存在精神,意识的运动C、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E、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物质承担者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CDE23. 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是指;A、一切形式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主体B、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C、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纯粹精神运动D、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E、运动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CD24.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A、是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B、是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C、是认识和衡量运动的尺度D、是把事物区别开来的前提E、是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CDE25.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有;A、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B、物质是其自身永恒存在和无限发展的唯一原因C、物质是意识的根源D、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E、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表现形态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E第三章物质世界的辩证性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2.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3.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是;A、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结构性B、是否承认事物的量变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D、是否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4.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5.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A、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B、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C、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D、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6.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事物的相对性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事物的变化D、人的自觉能动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7. 矛盾范畴所包含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对抗性和非对抗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普遍性的特殊性D、平衡性和不平衡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8. 抓中心环节带动其他,用抓重点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是根据;A、矛盾普遍性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相互关系原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9. 有人认为矛盾不过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矛盾的;A、特殊性B、客观性C、相对性D、条件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10.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C、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转化的原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1.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A、矛盾特殊性原理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2. 分析形势的好与坏的方法论根据是;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3. 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临界点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C、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D、把事物内容统一起来的结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4.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15.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变化的形式或状态B、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事物发展的各种趋势或趋向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16. 下列现象符合辩证否定的是;A、砍伐树木B、碾碎谷种C、花朵开放时花蕾消失D、洪水冲毁庄稼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7. 对传统文化的虚无主义态度属于;A、不可知论B、唯心主义先验论C、非决定论D、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18. 唯物辩证法;A、回答了世界“怎么样”的问题B、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C、回答了世界“做什么”的问题D、回答了世界“在哪里”的问题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19. 我国汉朝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A、唯物论观点B、唯心论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20. 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21. 科学研究证明,地球上的核反应、元素蜕变等现象与宇宙天体物理活动存在共同规律,这说明这两种现象之间具有;A、间接的联系B、内在的联系C、偶然的联系D、本质的联系E、外部的联系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BD22. 辩证的否定是;A、外力作用的结果B、事物内部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C、事物内部肯定方面战胜否定方面D、事物的自我否定E、绝对的否定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BD23. 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A、事物的本质联系B、事物的必然联系C、事物的稳定联系D、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确定秩序E、客观的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E24. 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A、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能够在思维中实现它C、不能被消灭和创造D、能够认识和利用它E、违背了它就要受到惩罚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CDE25. 有个驼背的人去求医,问能否治好他的驼背;医生说:“可以;”随后就叫他趴在地上,然后用门板压在他背上,医生站在门板上面用脚使劲往下压,驼子叫苦连天,直到把背压直,而人却被压死了;驼子家属要医生偿命;医生争辩说:“我只负责治病,不管什么救人;”这笑话;A、是对医生的不敬B、深刻地讥讽了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C、说明形而上学思想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D、形而上学必然导致唯心主义E、说明古代的医生不会看病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BCD第四章实践和认识1. 人们认识的起点是;A、客观事物B、社会意识C、感觉D、理性认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2. 实践是指;A、人们主观的活动B、人们的一切运动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3.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A、大学的研究严重脱离社会的需要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和目的C、科学发展具有独立的一面D、人类实践是一个能动的过程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4. 概念、判断、推理是;A、个体意识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5. 感觉、知觉、表象是;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B、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6. 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会导致;A、诡辩论B、经验论C、唯物主义D、不可知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7. 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会导致;A、唯物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唯理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8. “从认识过程的程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这体现了认识论的;A、唯物主义思想B、唯心主义思想C、辩证法思想D、经验论思想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9. 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共同特点是;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B、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D、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0.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A、感性认识飞跃和理性认识飞跃B、从感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和从实践到感性认识的飞跃C、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D、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和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11. 人类认识的总规律是;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B、感性具体抽象具体理性具体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知性认识D、从分析和综合到归纳和演绎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12.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和目的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E、实践由认识指导的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13. 下列现象中属于感性认识的有;A、初步观察结果B、实验数据C、访问记录D、未经分析的检测结果E、对某人某事的初步印象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E14.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所以是能动的反映论,是因为;A、它是唯物主义经验论B、它是唯物主义可知论C、它将实践引入认识论D、它将辩证法引入认识论E、它将科学引入认识论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CD15. 关于“实践”定义的重新思考,涉及到的内容有:;A、实践除了“改造”,还有“保护”和“恢复”B、生活实践问题C、精神劳动实践问题D、科学技术实践问题E、真正实践问题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第五章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1. 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2.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质和量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3.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其含义是;A、运动是变化的,静止是稳定的B、运动是客观的,静止是主观的C、运动是重要的,静止是次要的D、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A、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5. 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分歧表现在;A、统一于实践还是统一于认识B、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统一于社会存在还是统一于社会意识D、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6.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A、它的矛盾性B、它的可知性C、它的物质性D、它的存在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7. 物质从其自身的发展中,产生出意识,是;A、意识是任何物质都固有的属性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物质的分泌物D、意识内藏于物质之中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8. 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D、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动物的刺激反应性;从刺激反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9. 科学证明人脑是;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意识的加工厂D、思维的对象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0. “反物质”的发现,证明列宁的物质定义;A、过时了B、是正确的C、是不完整的D、是绝对不变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11.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因为运动是物质的;A、根本属性B、主观形式C、内部结构D、存在方式E、唯一特性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D12. 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A、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B、世界的本原是气C、世界的本原是存在D、世界的本原是原子E、世界的本原是无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D13. 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C、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E、为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E14.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A、总体和局部的统一B、相互包含的关系C、永恒和暂时的统一D、无条件和有条件的统一E、绝对和相对的统一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BCDE15. “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表明;A、思想是观念的东西,不是物质力量B、思想要发挥其能动性,必须依靠物质力量C、思想只有与实践力量相结合,才会实现能动作用D、思想具有伟大的能动作用E、思想要发挥能动性,必须同物质力量相结合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E第六章社会基本结构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2.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3.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是;A、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结构性B、是否承认事物的量变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D、是否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4.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A、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B、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C、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D、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5.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事物的相对性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事物的变化D、人的自觉能动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6. 矛盾是反映;A、事物之间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关系的范畴B、对立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关系的范畴C、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D、主体和客体之间互相对立的范畴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7. 有人认为矛盾不过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矛盾的;A、特殊性B、客观性C、相对性D、条件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8.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A、矛盾特殊性原理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9. 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临界点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C、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D、把事物内容统一起来的结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0. 质变是指;A、事物的运动、变化B、事物在度的范围内发生变化C、事物由一种质向另一种质的根本转变D、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场所或结构的变化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6.doc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6.doc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殃及池鱼”说明(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参考答案:A 2.“城门失火,)。

A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 B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D 、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参考答案:A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是()。

A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结构性 B 、是否承认事物的量变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静止参考答案: C 4.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D 、是否承认事物的相对)。

A 、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B 、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C 、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D 、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参考答案:D5.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事物的相对性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事物的变化D、人的自觉能动性参考答案:B 6.矛盾是反映()。

A 、事物之间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关系的范畴B 、对立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关系的范畴C、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 D 、主体和客体之间互相对立的范畴参考答案: C7.有人认为矛盾不过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矛盾的()。

A 、特殊性 B、客观性 C、相对性 D、条件性参考答案: B8.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

A 、矛盾特殊性原理 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参考答案: C 9. 事物的度是指()。

A 、事物的临界点B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C 、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D 、把事物内容统一起来的结构参考答案: C 10. 质变是指()。

2015春华南师范大学高起专《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及满分答案

2015春华南师范大学高起专《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及满分答案

2015春华南师范大学高起专《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及满分答案1.第1题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第2题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第3题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意思是( )。

A.世界都是过程,所以什么也不存在B.一切都在变化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C.世界只是过程,所以是无方向的运动D.否认事物存在的相对稳定性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第4题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A.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5.第5题新生事物是指()。

A.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B.从旧事物中产生出来的东西C.在形式和现象上都新的东西D.一经产生就是强大、完善的东西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6.第6题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

A.实事求是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7.第7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8.第8题在整个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道试题,共分。


. 生产关系诸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 产品的分配形式
正确答案:
. 运动是物质的
. 根本属性
. 惟一特性
. 外部现象
. 内部本质
正确答案:
. 马克思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 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 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正确答案:
.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
.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 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 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正确答案:
. 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

. 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 否定之否定规律
. 质量互变规律
正确答案:
.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
. 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 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正确答案:
.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 唯心主义
. 相对主义
. 不可知论
. 反映论
正确答案:
. 我国制定年远景规划的根据是
. 现实的可能性
. 好的可能性
. 抽象的可能性
. 现实性
正确答案:
.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的理论基础是()
. 社会历史是人们的活动创造的
.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
.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正确答案:
. 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 类似唯心主义验论的错误
.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 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正确答案:
. 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 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 事物量的变化是不超出度的范围
. 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 事物的变化是不顺利和显著
正确答案:
. 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
. 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 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
. 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 事物的质是不变的,事物的量是不断变化的
正确答案:
.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 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 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 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 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正确答案:
. 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 )。

. 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