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场免疫制度

合集下载

动物免疫制度范本(4篇)

动物免疫制度范本(4篇)

动物免疫制度范本1、对国家规定的重大动物疫病进行强制免疫。

2、坚持常年按程序免疫,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

3、对新补栏畜禽要及时补免,对饲养周期短的肉鸡、肉鸭、育肥猪等要加强免疫。

4、重大动物疫病以外疫病的免疫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需要免疫的必须按程序免疫。

5、免疫时必须规范操作,按要求更换注射针头,并做好各项消毒工作,防止人为传播疫情。

6、疫苗的运输和保存按不同疫苗贮存运输要求进行操作,保证疫苗质量。

7、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确保免疫质量。

8、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免疫畜禽必须配带免疫标识。

9、对调运的种蛋和未达首免日龄的仔猪、雏禽应标明相关种畜(禽)的免疫情况。

畜禽标识制度一、畜禽标识实行一畜一标,编码应当具有唯一性。

二、畜禽标识编码由畜禽种类代码、县级行政区域代码、标识顺序号共____位数字及专用条码组成。

三、农业部制定并公布畜禽标识技术规范,生产企业生产的畜禽标识应当符合该规范规定。

四、畜禽标识生产企业不得向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外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畜禽标识。

五、畜禽养殖者应当向当地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申领畜禽标识,并按照下列规定对畜禽加施畜禽标识:1、新出生畜禽,在出生后____天内加施畜禽标识;____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畜禽标识;从国外引进畜禽,在畜禽到达目的地____日内加施畜禽标识。

2、猪、牛、羊在左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需要再次加施畜禽标识的,在右耳中部加施。

六、畜禽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七、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产地检疫时,应当查验畜禽标识。

没有加施畜禽标识的,不得出具检疫合格证明。

八、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

动物检疫申报制度为加强动物检疫工作管理,根据《____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根据检疫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动物检疫申报点,向社会公布动物检疫申报点、检疫范围和检疫对象。

养鸡场安全生产制度(15篇)

养鸡场安全生产制度(15篇)

养鸡场安全生产制度(15篇)养鸡场安全生产制度 1一、防疫管理制度:1、坚持“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防止动物疫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2、养殖场应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审批并验收合格,颁发《动物防疫合格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3、规模养殖场法人为动物防疫工作主要责任人,认真组织做好各项动物防疫制度的落实工作。

4、商品畜(禽)实行全进全出或实行分单元全进全出制饲养管理。

5、规模养殖场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

6、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时,应从非疫区,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畜(禽)场或繁育场引进经检疫合格的畜(禽)。

畜(禽)引进后,应在隔离舍隔离观察2周以上,健康者方可进入健康舍饲养。

二、卫生消毒制度:1、养殖场内禁止外界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

养殖场大门口设消毒池,每周更换消毒药物,饲料和排泄物运输车辆进出必须走消毒池;2、养殖场消毒更衣室内安装紫外线灯或其它消毒设备,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紫外线灯等消毒15分钟以上,更换鞋和衣帽,方可进入生产区。

3、搞好场区内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杂草和生产垃圾,粪便、垫草等要堆放到指定地点堆积发酵。

4、生产区每周应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特殊情况下增加消毒次数,选用烧碱、复合酚、氯制剂等药物进行喷雾消毒,每月更换一次消毒药物。

5、医疗器械(注射器、针头、手术剪等)用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

6、饲养人员和工作人员要勤换、勤洗工作服,胶鞋等。

饲养用具要做到专栏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7、凡是患病死亡或不明原因死亡动物均不准销售和食用,必须深埋或焚烧处理。

8、发生疫情时,按有关部门的技术要求做好无害化处理。

三、免疫制度:1、养殖场严格按照规定的畜(禽)免疫程序进行疫苗免疫。

2、使用的疫苗要分类保管,合理储存,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3、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发现破损或物理性状改变的严禁使用。

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

4、防疫器械使用前要严格消毒,更换针头,以免交叉感染,出现免疫反应时要及时救治。

养殖场免疫制度例文(三篇)

养殖场免疫制度例文(三篇)

养殖场免疫制度例文一、目的和范围养殖场是一个重要的农业生产环节,为了保证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品质量的稳定,建立养殖场免疫制度是必要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明确养殖场免疫工作的原则、要求及各方责任,确保养殖场的动物群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养殖场常见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养殖场的免疫工作。

二、健康证明及检疫程序1. 养殖场必须定期进行养殖动物的健康检测,确保动物群体的健康状况。

2. 养殖场应当定期邀请相关部门进行检疫工作,确保养殖场动物的免疫合格。

在没有相关部门检测的情况下,养殖场应当依托专业兽医的检测结果,并保留检测记录。

3. 养殖场养殖的动物在转入和转出时必须携带有效的检疫证明,确保养殖场之间的动物传播风险最小化。

三、免疫程序和计划1. 养殖场应当制定养殖动物免疫计划,并确保计划的落实。

免疫计划应当包括适当的免疫时间、剂量、方式等养殖免疫要素。

2. 免疫计划应当基于养殖动物的品种、生长阶段和病原学情况而进行调整,以确保免疫的有效性。

3. 养殖场应当保留免疫记录,记录每次免疫的具体信息,包括时间、药物使用和剂量等。

免疫记录应当与动物个体标识相匹配,以便于随时查阅和追溯。

4. 养殖场应当定期进行免疫效果评估,通过抗体检测等方法评估免疫的效果,并据此对免疫计划进行调整。

四、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1. 养殖场应当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包括动物圈舍、饲料、饮水设施等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2. 养殖场应当定期进行卫生检测,包括环境的微生物检测、水质检测等。

针对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环境卫生改进措施。

3. 养殖场工作人员应当定期接受卫生知识培训,确保他们具备相关的卫生操作技能,并能够正确使用防护装备。

五、养殖场疫情管理1. 养殖场应当建立紧急疫情的报告和处理机制,确保在发现疫情时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 养殖场发生疫情时,应当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疫情的进一步传播,同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配合处理工作。

3. 养殖场在疫情结束后应当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并保留相应的清洁和消毒记录,以确保场所的彻底清洁。

养鸡场员工手册和规章制度7篇

养鸡场员工手册和规章制度7篇

养鸡场员工手册和规章制度7篇养鸡场员工手册和规章制度7篇现如今,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制度,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当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拟起规章制度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规章制度范文,欢迎收藏转发。

养鸡场员工手册和规章制度(篇1)免疫制度1、遵守《动物防疫法》,按县级兽医主管部门的统一布置和要求,认真做好强制性免疫病种的免疫工作。

2、在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遵守。

3、遵守国家关于生物安全方面的规定,使用来自于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不使用实验产品或中试产品。

4、严格按场内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严格免疫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

5、建立疫苗出入库制度,严格按照要求贮运疫苗,确保药苗的有效性。

6、废弃疫苗按照国家规定无害化处理,不乱丢乱弃疫苗及疫苗包袋物。

7、疫苗接种及反应处置由取得合法资质的兽医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

8、遵守操作规程、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并严格消毒,防止带毒或交叉感染。

9、疫苗接种后,猪、牛、羊按规定佩戴免疫标识,并详细记入免疫档案。

10、免疫接种人员按国家规定作好个人防护。

监测制度l、遵守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安排。

2、定期对场内畜(禽)主要病种进行免疫效价监测,及时发现畜(禽)群中隐性感染者,及时改进免疫计划,完善免疫程序,使本场的免疫工作更科学更实效。

3、自觉接受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开展的疫病监测工作。

用药制度1、场内预防性或治疗性用药,必须由执业或场内兽医决定,其它人员不得擅自使用。

2、执业或场内兽医使用兽药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使用非法产品。

3、必须遵守国家关于休药期的规定,未满休药期的动物不得出售、屠宰,不得用于食品消费。

4、树立合理科学用药观念,不乱用药。

5、不擅自改变给药途径、投药方法及使用时间等。

6、做好用药记录,包括:动物品种、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品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剂量、用药原因、疗程、反应及休药期。

动物免疫管理制度范本

动物免疫管理制度范本

动物免疫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管理动物免疫工作,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养殖业、动物园、实验动物单位等各类养殖场所及单位。

第三条动物免疫管理应遵循预防、控制、消灭疾病的原则,加强免疫管理,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第四条动物免疫管理机构应具备相关资格,保证免疫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

第五条免疫工作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免疫材料的合理使用和储存。

第六条动物免疫管理机构应对动物的疾病进行监测、预警,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章:动物免疫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七条动物免疫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确保动物免疫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八条动物免疫管理应加强疫情监测,建立健全的预防制度,并合理规划动物免疫计划。

第九条动物免疫管理应强调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强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技术。

第十条动物免疫管理应建立健全的免疫档案管理制度,做到信息完整、可追溯。

第三章:动物免疫管理的组织结构第十一条动物免疫管理机构应设立免疫工作部门,明确责任、权限及工作程序。

第十二条免疫工作部门负责免疫计划的制定、实施及监督检查,确保免疫工作的有效性。

第十三条免疫工作部门应建立免疫工作队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确保免疫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第十四条免疫工作部门应制定免疫管理制度,明确免疫管理程序和标准,保障免疫工作的规范性。

第四章:动物免疫工作的实施第十五条免疫工作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免疫计划进行,确保免疫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第十六条免疫工作应根据不同动物种类和不同免疫需求,制定相应的免疫方案和程序。

第十七条免疫工作应加强疫苗管理,做到使用疫苗的合理化和安全性。

第十八条免疫工作应建立动物免疫档案管理制度,记录免疫情况,做到信息的完整、可追溯。

第十九条免疫工作应定期开展免疫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十条免疫工作应开展免疫宣传与教育工作,提高养殖户和工作人员的免疫意识和能力。

鸡场饲养管理制度

鸡场饲养管理制度

鸡场饲养管理制度•相关推荐鸡场饲养管理制度(通用5篇)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那么制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鸡场饲养管理制度(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鸡场饲养管理制度1一、养鸡技术培训:鸡场内要按NY5043《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管理准则》的要求合理配置技术及生产管理人员,所有人员要一律实行凭证(培训证)上岗制度。

场方要定期对生产技术人员进行无公害食品生产管理知识等的继续培训教育,切实提高人员素质。

二、鸡舍清理和准备:鸡场采取“全进全出”制,当一栋蛋鸡转群淘汰后,应先将鸡舍内所有设备(包括粪便、病残鸡及各种用具等)清理出去,然后将鸡舍及设备等冲洗消毒干净。

空舍14天后,再将所有干净用具放到鸡舍中,按要求摆放好,将喂料设备和饮水设备安装妥当。

对自动饮水系统(包括过滤器、水箱和水线等),采用碘酊、百毒杀、氯制剂等浸泡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待用。

三、接雏:鸡场在接雏前2天,要给育雏舍加温,使温度达到33-35℃,然后将饮水器灌满水,水中可加3%葡萄糖。

雏鸡到来后,先供饮水,2小时后开始供喂料。

四、温度控制:鸡舍内第1周温度要保持在33-35℃,以后每周可下降2-3℃,21天以后温度控制在20℃左右。

鸡舍确切温度要视鸡群活动情况而定,降温过程不要太快,以免雏鸡受凉刺激,日夜温差变化要控制在1℃内。

五、通风:要确保鸡场内经常通风换气,除去有害气体。

冬季严禁用煤炉取暖,以防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通风要做到循序渐进,窗户在早、晚凉时小敞,中午热时大敞;有风时小敞,无风时大敞。

当进入鸡舍,感觉气味刺鼻时,要及时敞开通风,同时注意保证室内温度。

饲养前期要做到以保温为主,兼顾通风;后期以通风为主,兼顾保温。

六、湿度:鸡场进雏后前7天要经常带鸡消毒或洒水以提高湿度,相对湿度要保持在70%左右。

8天以后尽量保持鸡舍干燥,相对湿度控制在50%以下。

养殖场免疫制度(4篇)

养殖场免疫制度(4篇)

养殖场免疫制度1、养殖场严格按照规定的羊疫程序进行疫苗免疫。

2、使用的疫苗要分类保管合理储存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3、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发现破损或者物理性状改变的严禁使用。

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

4、防疫器机械使用前要严格消毒更换针头以免交叉感染出现免疫反应时要及时救治。

5、每次免疫要做好登记工作注明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号、疫苗生产期、有效期、免疫剂量等。

6、按照国家关于免疫标识管理的规定在应当加施标识畜禽的指定部位加施标识。

7、定期对主要病重进行免疫抗体检测落实常年补免措施确保防疫质量。

8、按规定做好免疫记录记载、填写免疫证。

9、自觉接受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或挂牌兽医的监管。

养殖场免疫制度(二)疫苗的免疫接种是预防、控制各类动物疫病的有效措施,为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特制定如下制度:一、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动物防疫法》及相关规定,切实做好畜禽免疫工作;二、按照国家防疫部门规定的动物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尤其是国家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必须进行免疫接种,以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三、在实施免疫接种操作中,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做到从离禽引进开始就计划免疫,不漏注一只畜禽,不漏注一项强制免疫疫苗;四、做好养殖免疫接种记录工作,并随时接受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的检查。

蛋鸡养殖场用药制度一、场内预防性或治疗性用药,必须由兽决定,其它人员不得擅自使用。

二、兽医使用兽药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使用非法产品。

三、必须遵守国家关于休药期的规定,未满休药期的家禽不得出售、屠宰,不得用于食品消费。

四、树立合理科学用药观念,不乱用药。

五、不擅自改变给药途径、投药方法及使用时间等。

六、做好用药记录,包括:动物品种、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品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剂量、用药原因、疗程、瓜及休药期。

必要时应付医嘱:用药动物种类、休药期及医嘱等。

七、做好添加剂、药物等材料的采购和保管记录蛋鸡养殖场动物检疫申报制度一、为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规模养殖场的动物在离开养殖场前必须实行产地检疫申报。

种鸡场免疫程序及操作规程

种鸡场免疫程序及操作规程

种鸡场免疫程序及操作规程确实的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以及规范化的免疫操作是保障鸡群健康防止疫病发生的第二道关。

我们除了要结合实际疫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以外,规范化的免疫操作也非常的重要,我们应该保证在免疫的过程中每只鸡得到相同的抗原量,让鸡群整体的免疫水平趋于一致。

一、种鸡场免疫程序包括各种疫苗的种类、剂量、免疫途径、接种时间(日龄)、免疫间隔等具体安排。

免疫程序必须根据疫病流行情况及规律、畜禽种类及代次(种用、商品代)、年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条件、疫苗毒株的强弱和质量、免疫方法等诸多因素,从本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免疫监测的指导下实施。

二、种鸡部免疫操作规程1、滴鼻、点眼:1)用一瓶疫苗与一瓶稀释液成比例调配疫苗。

2)将封口和塞子从疫苗和稀释液的瓶子上去掉。

避免碰到塞和瓶子周围的疫苗。

3)去掉稀释液瓶上的铝封盖和塞子,将一个接合器的一端插入瓶中。

4)平稳垂直地握住稀释液的瓶子,将疫苗瓶子插在长接合器的另一端上。

5)颠倒两瓶的位置,使疫苗瓶在下,稀释液可以注入疫苗瓶。

6)拿住上述液瓶的两端,用力震荡,使疫苗完全溶解。

7)去掉与稀释液瓶对接的疫苗瓶,并配上滴液器。

8)所用疫苗要现用现配,配好的疫苗放在有冰块的保温箱中。

9)进行滴鼻接种时,用一只手将鸡只拿起,拇指、食指擒住鸡头,顺势用食指盖住鸡的一个鼻孔,一滴药滴入另一个鼻孔,在确保其完全吸入前不要放开手。

10)点眼时,在滴完鼻后,滴一滴药水在鸡的一侧眼内。

11)疫苗稀释后,应在1小时以内用完。

2、饮水免疫:1)免疫前24小时水中禁用药物及清洁剂,不要在免疫后24小时内恢复用药;2)用于活毒疫苗免疫的水必须是无氯的;3) 提供足够的饮水器,使三分之二的鸡只能够同时饮到水,擦洗饮水器的水,必须新鲜、清洁、无氯、不可使用清洁剂,保持排水管干燥;4)关掉自动饮水器,以确保饮水用的水为免疫药水;5)免疫前视现场情况停水,一般为两小时,若很高则需减少停水时间;6)4日龄前用真空饮水器,每个饮水器内放1—2斤水,全部灌完后再统一放入鸡舍内,使鸡只同时均匀喝上疫苗水;7)30日龄后用乳头饮水器,放水时先将水线提起,待水流到终端时,再将水线放下,让鸡同时喝上疫苗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场免疫制度
一、遵守《动物防疫法》,按市级兽医主管部门的统一布置和要求,认真做好禽流感,新城疫等强制性免疫病种的免疫工作。

二、严格按场内制定的免疫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严格免疫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

三、遵守国家关于生物安全方面的规定,使用来自于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

四、在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遵守。

五、建立疫苗出入库制度,严格按照要求贮运疫苗,确保药苗的有效性。

六、废弃疫苗按照国家规定无害化处理,不乱丢乱弃疫苗及疫苗包袋物。

七、疫苗接种及反应处置由取得合法资质的兽医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

八、遵守操作规程,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并严格消毒,防止带毒或交叉感染。

九、疫苗接种后,按规定佩戴免疫标识,并详细记入免疫档案。

十、免疫接种人员按国家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十一、定期对主要病种进行免疫效价监测,及时改进
免疫计划,完善免疫程序,使本场的免疫工作更科学有效。

鸡场用药制度
一、场内预防性或治疗性用药,必须由兽医决定,其它人员不得擅自使用。

二、兽医使用兽药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使用非法产品。

三、必须遵守国家关于休药期的规定,未满休药期的家禽不得出售、屠宰,不得用于食品消费。

四、树立合理科学用药观念,不乱用药。

五、不擅自改变用药途径,投药方法及使用时间等。

六、做好用药记录,包括:动物品种、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品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剂量、用药原因、疗程、反应及休药期。

必要时应付医嘱:用药动物种类、休药期及医嘱等。

七、做好添加剂、药物等材料的采购和保管记录。

鸡场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当养殖场的鸡发生疫病死亡时,必须坚持“五不一处理”原则:即不宰杀、不贩运、不买卖、不丢弃、不食用,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

二、养殖场必须根据养殖规模在场内下风口修一个无害化处理化尸池。

三、当养殖场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除对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外,还应根据动物防疫主管部门的决定,对同群或染疫的生鸡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四、当养殖场的生鸡发生传染病时,一律不允许交易、贩运,就地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五、无害化处理过程必须在驻场兽医和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并认真对无害化处理的生鸡数量、死因、体重及处理方法、时间等进行详细的记录,记载。

六、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及疫病流行期间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染给人。

鸡场消毒制度
一、规模养殖场应严格按照消毒规程进行场地消毒。

二、生活区:办公室、食堂、宿命及其周围环境每月大消毒一次。

三、售鸡周转区、周转宿舍、出鸡台、磅秤及周围环境每售一批后大消毒一次。

四、出产区正门消毒池:每周至少更换池水、池药一次,保持有效浓度。

五、车辆: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必须彻底消毒,随车人员消毒方法同生产人员一样。

六、更衣室、工作服:更衣室每周末消毒一次,工作服清洗时消毒。

七、生产区环境:生产区道路及两侧5米范围,鸡舍间空地每月至少消毒2次。

八、各栋鸡舍门口消毒池与盆,每周更换池、盆水、药至少2次。

保持有效浓度。


九、鸡舍、鸡群,配种怀孕舍每周至少消毒一次。

鸡场疫情报告制度
一、义务报告人:饲养员或兽医当怀疑发生传染病时,应立即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报告。

二、临时性措施:
1、将可疑传染病病畜隔离,派人专管和看护。

2、对病畜停留过的地方和污染的环境、用具进行消毒。

3、病畜死亡时,应将其尸体完整地保存下来。

4、在法定疫病认定人到来之前,不得随意急宰病畜的皮、肉、内脏,未经兽医检查不许食用。

5、发生可疑需要封锁的传染病时,禁止禽畜进出养殖场。

6、限制人员流动。

三、报告内容:
1、发病的时间和地点。

2、发病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3、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4、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四、报告方式:书面报告或电话报告,紧急情况时应电话报告。

养鸡场检疫申报制度
一、本场饲养的鸡在淘汰后在本镇出售或迁移,提前向罗田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派出的报检点申报检疫,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二、本场饲养的鸡迁移市外,应将鸡运至指
定点,向罗田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派出的换证处申报,并取得《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三、自宰自食鸡,在屠宰前向罗田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派出的报检点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屠宰食用。

四、引进的种鸡、鸡苗,在引进之前,须向罗田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备案并办理审批手续。

经依法批准后,方可引入,引入后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加免,期满后经检疫合格再合群。

五、跨省引进种鸡苗,在引进前须向罗田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备案,引入后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加免,期满后经检疫合格再合群。

畜禽标识制度
一、严格按照农业部规定,向当地县级动物病疫预防控制机构申领禽标识。

二、并按照下列规定对禽加施禽标识:
三、新出生禽,在出生后30天内加施禽标识;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禽标识。

四、禽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五、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