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云南教资统考历史学科: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8)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书教资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书教资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书教资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了解人类起源、进化和早期文明的发展,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重要遗址。

2. 古代文明:掌握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等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衰落。

3. 希腊罗马文化:熟悉古希腊城邦制度、希腊哲学、罗马法律、基督教的兴起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理解丝绸之路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以及佛教、基督教等宗教的传播。

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封建社会:学习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2.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了解伊斯兰教的起源、扩张以及对中世纪世界的影响。

3. 东亚的统一与分裂:掌握中国的唐宋变革、日本的平安时代和朝鲜的高丽时代等历史事件。

4. 十字军东征:分析十字军东征的原因、过程和对中东及欧洲历史的影响。

三、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探讨文艺复兴的起源、特点及其对欧洲文化的影响,以及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地理大发现:了解15至17世纪欧洲探险家发现新大陆的历史,以及这些发现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工业革命:学习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对全球经济、社会结构的深远影响。

4. 资产阶级革命:分析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及这些革命对现代政治制度的建立的贡献。

四、现代世界史1.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2. 殖民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了解19至20世纪的殖民扩张和反殖民斗争,以及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3. 冷战与国际政治:分析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的形成、对抗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4. 全球化与当代问题:探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特点,以及环境问题、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当代全球性问题。

五、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的变革与挑战:学习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变迁,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

高中历史教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教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教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中国古代史(1)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传说中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商朝是中国的第一个有记载的朝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神话结束,实际存在的朝代。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一个烽火连天的时代,战国时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3)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

(4)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乱不止的时期。

(5)隋唐五代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时期之一,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

(6)宋元明清时期: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改革最多、文化最发达的时期之一,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汉奸崛起、外族入侵的时期之一,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江山如画、社会繁华的时期之一,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2. 世界古代史(1)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以其宏大的金字塔、神秘的九省国王等闻名世界。

(2)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文明之一,古希腊是世界历史上首个民主国家,古希腊人有很多伟大思想家和科学家。

(3)古罗马文明:古罗马文明是古代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文明之一,古罗马对世界政治、法律、军事、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比较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它们都在河流流域诞生、都有宗教、都有文字、都有靠近地中海地区,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政治制度、文化特点、宗教信仰等。

二、近代史1. 中国近代史(1)清末民初时期:清末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时期,清政府在政治上愈发腐败无能,国际上也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

(2)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大的一次政治变革,革命成功后,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进入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家。

(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它是一场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目标的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起点。

(4)五四运动: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彻底完成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一次严重的政治革命。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1)课程目标2)知识与能力3)强调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4)认识;理解;掌握5)|6)过程与方法7)强调历史认识的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科学素养、科学方法以及实践能力,是课程目标的闪光点8)通过……的过程,知道/了解/掌握/进一步掌握……9)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0)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兴趣、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

11);12)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13)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14)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包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15)培养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16)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17))18)陈述性知识+树立正确意识/正确理解地理环境和文明特征间的关系19)影响高中历史教学的几个史学观点20)唯物史观21)全球史观22)文明史观23)】24)现代化史观25)比较史观26)高中历史教学史学方法27)人本主义史学观点28)科学主义史学观点29)^30)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31)史料问题32)分类33)文献史料:以纸张为载体,如官私史书、地方史等;以电子媒体为载体,如数据库等34)实物史料:历史人类的遗存,如遗迹、遗物、遗址等、35),36)口述史料:神话故事、回忆录、史诗37)历史教学引用文献资料38)作用39)作为补充材料,丰富教科书的内容,说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领会,提高教学效果;40)适当引用文献资料,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史料的能力,使其学会“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41)@42)可以增强历史知识的真实性和生动形象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43)方式44)选择典型文献资料,不引用原文,而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将文献内容进行讲述45)直接引用文献资料原文46)可以在课前或课后,配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印发或在墙报上刊登一些文献资料,让学生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回顾联系,加强学习效果47)>48)注意的问题49)以国家和地方制定的课程标准为依据50)创设良好的历史情境51)要求教师能够使用精当的史料把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串联,在没有结论的前提下提供资料去分析52)要精选典型,贴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取53)—54)充分运用教科书已有的史料,鼓励学生自己去搜集史料55)重在活用各种史料,帮助学生感知历史,正确理解历史56)使学生获得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即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严肃科学性、严密逻辑性、高度思辨性的基础人文科学57)口述史料引用时要注意的问题58)选材上力求真实59)【60)选用上力求典型61)围绕选用的口述史资料做好辅助解读的工作62)做好相关记录并加以总结63)历史证据意识的培养64)教师应尊重史实,处理好史证、史实、史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感染、影响学生;65)、66)注重以历史教科书为凭据进行史证教学。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教师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教师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教师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代- 人类起源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区别2. 古代文明- 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各国古代文明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科技与艺术成就3. 希腊与罗马- 希腊城邦制度、希腊哲学与文化-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衰,罗马法的影响4. 亚洲古代帝国- 中国的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更迭与特点- 印度的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莫卧儿帝国等- 中东地区的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5. 欧洲中世纪-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会影响与十字军东征-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影响二、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与作品- 宗教改革的起因、过程与结果- 科学革命与哲学思想的发展2.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与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与扩张- 社会结构与阶级关系的变化3. 现代国家与殖民扩张- 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与影响- 亚洲、非洲国家的反抗与独立运动4.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与后果-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战役与影响5. 冷战与后冷战时代- 冷战的起源、过程与结束- 苏联的兴衰与东欧剧变- 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的新发展三、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尝试- 辛亥革命与民主思想的传播2. 中华民国时期- 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的统治- 抗日战争与国内战争- 中国共产党的兴起与发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的政治体制与社会改革- 经济建设与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四、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1. 重要事件-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 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2. 重要人物- 哲学家与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老子等- 政治领袖:亚历山大大帝、凯撒、拿破仑、华盛顿、毛泽东等 - 科学家与发明家: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五、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1. 历史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一手资料与二手资料的区别与价值- 历史文献的解读与批判2. 历史思维的培养-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 历史人物的评价与理解3. 历史教学的策略- 创设情境教学法- 问题解决教学法- 合作学习与讨论通过上述总结,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教资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教资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教资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以狩猎采集为生。

- 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人类开始定居,发明陶器,出现初步的社会分工。

- 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是中国史前时期的代表性文化。

2. 夏商周时期- 夏朝: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开始。

- 商朝:出现了成熟的青铜文化,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形式。

- 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封建社会秩序。

3.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出现了“春秋五霸”。

-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百家争鸣,是思想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4. 秦汉时期-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实行郡县制。

- 汉朝:汉武帝时期开拓丝绸之路,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二、中世纪历史1.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与军事斗争。

- 两晋南北朝: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与融合时期,佛教进一步传播。

2. 隋唐五代- 隋朝:隋文帝统一南北,开创开皇之治。

-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 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

3. 宋元明清- 宋朝:商品经济发达,科技文化有所发展,出现了活字印刷。

- 元朝:蒙古族统治,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外交流。

- 明朝:郑和下西洋,展现了国力的强盛。

- 清朝:康乾盛世,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三、近现代历史1. 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试图自强。

- 戊戌变法:尝试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2. 中华民国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国内战乱不断。

- 国民政府时期: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爆发,最终共产党取得胜利。

3.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 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造成了巨大影响。

高中历史教资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教资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教资知识点总结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为“高中历史教资知识点总结”,旨在帮助高中学生梳理和巩固历史学科的核心知识点,提高历史综合素质,为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内容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多个领域,重点突出,难点明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系统掌握历史发展脉络,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教师资格考试所需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不一。

此外,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高中历史的核心知识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理解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联系,提高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史料解读、史论分析能力。

(4)熟悉教师资格考试的历史题型及解题技巧,提高考试应对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见解。

(3)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4)开展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3)通过学习历史,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多样性,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

(4)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将三者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

云南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

云南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

云南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云南高中历史会考是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考试。

下面将对云南高中历史会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备考。

一、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起源,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

2. 中华文明的发展:夏、商、周三代的演变,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度和诸子百家的兴起。

3. 秦汉帝国的建立: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西汉时期实行封建制度,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4.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和文化特点,如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五胡乱华等事件。

5. 唐宋元明清时期:唐朝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和对外交往;宋朝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元朝的政治制度和对外征服;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海外探险;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封建专制。

二、现代史知识点总结1. 近代中国的变革: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事件,以及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和政治变革。

2.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共成立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如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3. 世界两次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4. 冷战与全球化:冷战时期的两个阵营对峙和核武器竞赛,以及全球化时期的经济一体化和文化交流。

5.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发展: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发展经验。

三、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点总结1. 中国古代文化: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和兵家思想等的发展和影响。

2. 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绘画、音乐、舞蹈、戏曲和建筑等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3. 中国文化名人:孔子、老子、孟子、墨子、韩非子、柳宗元、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等人的思想和作品。

4. 中国古代科技: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在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应用。

四、世界历史文化知识点总结1.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起源和发展,如金字塔、法老王和艳后等的故事。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是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宗法制以分封制为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具体体现。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了西周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秦朝统一中国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中包括三公九卿、郡县制和编户制的实施。

这一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初步形成。

3、汉武帝的集权措施: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行察举制、建立刺史制度、推行推恩令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为汉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4、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实施使得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

三省分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其中尚书省的主要职责是行政,是唐朝中央集权制的核心。

5、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明朝时期,内阁制度逐渐形成,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力逐渐提升,成为皇帝理政的重要助手。

这一制度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6、清朝的军机处:清朝时期,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加强中央集权,军机处成为皇帝行使权力的核心机构。

军机大臣由皇帝亲自选任,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成为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希腊城邦制度:希腊城邦制度是古代希腊政治制度的重要特征,城邦拥有独立的主权和行政权力。

雅典和斯巴达是希腊城邦制度的代表,其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罗马共和制度:罗马共和制度是古代罗马政治制度的重要特征,它包括元老院、公民大会和保民官等机构。

这一制度的确立使得罗马得以迅速崛起,成为古代世界的重要强国。

3、罗马帝国的形成:罗马帝国是在共和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凯撒被刺后,屋大维掌握了罗马大权,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

罗马帝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4、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雅典民主制度是古代希腊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云南教资统考历史学科: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8)
云南教师资格考试请访问云南教师考试网,为了更好的协助大家备考云南教师招聘考试,中公云南教师考试网为大家准备了云南教师资格证的相关考试题型,大家可以参考学习,云南教师考试网祝大家早日成功。

当经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建立标志:1944年,44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②《布雷顿森林协定》包括:《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三个文件。

《布雷顿森林协定》的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发展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①形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于1947年在日内瓦签字,1948年1月1日实施。

②性质:既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

③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3)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是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表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4)影响:①"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②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趋势
(1)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欧洲联盟
①欧盟建立的过程: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
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签订(即《罗马条约》);
1967年,三各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生效,欧盟正式建立。

②欧盟扩大:1995年曾至15个成员国;2004年25个。

③欧元形成:1999年1月1日,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0年批准希腊进入欧元区;2002年,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

④欧盟建立的意义: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3)北美自由贸易区
①过程:
1988年《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签订;
1992年12月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正式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②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

(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①成立: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地跨亚洲、大洋州、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

②重要内容:
1991年《汉城宣言》正式确定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变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1994年《茂物宣言》提出了实现贸易自由化的时间表。

1995年《大阪宣言》使实现这一目标有了保障。

③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国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

考点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①世界贸易组织的形成:
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

世贸组织的形成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它的目的(宗旨)是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其决策采取"完全协商一致"方式作出。

②中国加入: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
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
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问题
①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在发达国家主导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②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又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更多云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云南教师招聘考试信息尽在云南教师考试网,欢迎广考生访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