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硅谷”的创业之父

合集下载

硅谷的故事

硅谷的故事

硅谷的故事:关于硅谷的学术研究作者:钱颖一硅谷这个地方对我有特殊的意义。

我从1990年搬到硅谷,9年间目睹硅谷的腾飞。

硅谷的名声越来越大,人气越来越旺,房价也越涨越高,我对此有亲身的体会。

硅谷是指从旧金山向南到圣何塞,大概纵深100公里的一块面临太平洋的平坦谷地。

斯坦福大学位于硅谷的中心。

就是这么小的一块地方,1998年的产值大约相当于当年我国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

也就是说这么一块小地方顶我们3亿人左右的产值,真为可观。

硅谷其实早已存在。

只是在过去几年中,特别是1996年以来,显得格外红火。

当然主要原因是互联网在全世界的普及。

硅谷最早的创业家是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的两个创办人。

他们在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白手起家,在一个车库里研制出了振荡器并创办了惠普公司。

现在的惠普公司仍然是硅谷雇员最多的公司。

在惠普的发展史上,也有过多次转产的经历,先是做精密仪器,后来又做计算机、打印机等等。

另一个对硅谷发展有很大影响的公司是50年代的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硅谷后来许多著名公司的创业人都是从那个公司出来的。

有趣的是,当初他们离开仙童公司的原因,是不满该公司老板——因发明半导体而获1958年诺贝尔物理奖的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的专横作风。

他们后来自创企业,发誓树立新风气。

硅谷是什么?硅谷这块土地原以农业为主,特别盛产大樱桃,直到70年代还到处可见樱桃树。

在外人看来,硅谷是高科技的圣地。

但是从来没有人或政府定义过什么是高科技,或高科技含量。

硅谷在不断的创新中变化,60年代硅谷的主导产业是半导体,70年代是处理器,80年代又是软件,90年代则是互联网。

硅谷是变化的。

硅谷也有起落。

比如房价的涨落就是明证。

1991年买的房子到1995年房价大概跌了20%,近年来又涨上去了。

所以硅谷也不是永远增长,整个创新过程是一个新陈代谢、时起时伏的过程。

硅谷是一个奇迹,一个资本主义的奇迹。

硅谷教父布兰克:创业公司不应过度着迷于筹资

硅谷教父布兰克:创业公司不应过度着迷于筹资

在你从风险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的那一天,你同时也认同了他们的商业模式。这里有个简单的测试:如果你是一家创业公司的创始人,那么现在就走到白板面前,用图解的形式画出风险投资基金的运作方式。基金及其合伙人是如何赚钱的?什么是IRR(内部收益率)?一只基金的寿命有多长?在你公司存活的时间里,他们会给你投资多少钱?在流动性事件中,他们需要拥有多少资金?对他们来说,要怎样才算是取得了胜利?原因何在?
何时筹集资金
在一家精益创业公司(Lean Startup)中,目标应该是保留自己的现金,直到找到一种可重复的、可扩展的商业模式时为止。在现金随处可得的时代里(比如说互联网泡沫时期、风险投资气候浓厚的时期等),你可以通过烧更多钱的方式来修正自己的错误。而在正常的年代里,你无法获得那么多的资金来修正错误,这时你就需要利用客户发展的方式来让你的产品与市场相契合。只有在你找到这种契合(也就是价值主张)以后,才能像再也看不到明天的太阳那样拼命花钱。
从谁那里筹集资金
首先,你需要判定自己的创业公司属于什么类型。如果你是一名生活方式企业家或小企业业主,那么你很可能无法为传统的天使投资人或风险投资者提供他们想要的回报。对这种类型的创业公司的企业家来说,他们更适合从好友、家人那里筹集资金,或是申请商业贷款或政府小企业贷款。
如果你创建的是一家具有可扩展性的创业公司,那么当你进行实验来测试自己的想法时,需要花费少量的资金(种子资金)。为什么是少量的资金呢?从历史上来看,从来都没有哪家创业公司花费的资金少于筹集到的资金。而在这一早期阶段,你花费的资金越多,就意味着需要向投资者交出更多的公司控制权。种子资金可以来自好友、家人、众筹网站Kickstarter、天使投资人等,但最重要的是,可以来自早期客户。
企业家需要考虑的问题是:1)何时筹集资金;2)为什么要筹集资金;3)从谁那里筹集资金;4)筹集资金的后果。

硅谷创业故事研究

硅谷创业故事研究

2018/10/22
1995年 太阳微系统公司引入Java应 用,它可以通过Internet来实 现跨平台开发
2018/10/22
创业故事一
2018/10/22
创业故事二
2018/10/22
创业故事三
2018/10/22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2018/10/22
“谷”则是从圣克拉拉谷 中得到的。而当时的硅谷 就是旧金山湾南端沿着 101公路,从门罗公园、 帕拉托经山景城、桑尼维 尔到硅谷的中心圣克拉拉, 再经坎贝尔直达圣何赛的 这条狭长地带。
2018/10/22
硅谷(Silicon Valley)是世界上最 大的微电子产业基地,集中分布 着8000多家电子科技公司和软 件公司,年产值高达3000多亿 美元。目前全美前500家高科技 公司中有61家在硅谷,全球100 大电脑公司中有1/5来自硅谷。
2018/10/22
1981年 IBM发布了第一台IBM PC, 在最初的四个月内卖出了 6584年 苹果公司在超级杯赛期间的电视商 业广告向世人宣告了Macintosh电 脑的诞生。 斯坦福大学毕业生Leonard Bosack 和Sandy Lerner依靠他们在大学校 园期间开发的技术,在他们的家乡 创建了Cisco系统公司
2018/10/22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 美;气候宜人;交通 便利;全世界的人才 高地;市场稳定;创 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硅谷创业史:文化的传承_人生故事

硅谷创业史:文化的传承_人生故事

硅谷创业史:文化的传承硅谷之根特曼、惠普以及斯坦福工业园1976年,49岁的罗伯特·诺伊斯(集成电路发明者之一,仙童半导体公司和英特尔联合创始人之一)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一个稚嫩的声音向他请教有关硅谷的历史和创业经验。

电话的那一头是2l岁的乔布斯,那一年,他的苹果公司刚刚创建。

这样的电话交流在以后的十几年中成为常态。

有时,诺伊斯不得不在深夜接听乔布斯的来电,尽管有些不情愿,但这并不影响他与乔布斯之间的忘年交情。

不仅仅是诺伊斯,包括安迪·葛洛夫(英特尔联合创始人之一)在内的许多老一代硅谷企业家,乔布斯都曾花大量的时间向他们取经。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如今的马克·扎克伯格身上。

这些伟大的“传奇”都懂得一个道理:不懂得硅谷历史,就无法在这里独善其身和看清未来。

很多人认为,“硅谷之父”的头衔应该属于美国著名电子学专家弗雷德里克·特曼。

二战结束后,特曼回到母校斯坦福大学,出任工程学院院长。

特曼率先洞见到科研院所的创新力量与资本联手,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和市场商机的巨大价值。

于是,他将圣克拉拉谷一些战后闲置、靠近大学和研究院的工业建筑盘下,建立了斯坦福工业园(后来改称斯坦福研究园),专门吸引高科技企业前来“筑巢”。

如果按照现在的说法,最初的硅谷简直就是一个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园区,而且也根本不是什么政府的规划行为,完全凭借特曼教授的一己之力,这着实不易。

一般认为,硅谷第一个孵化产品是惠普公司(HP)。

其中,H是比尔·休利特,P则是戴夫·帕卡德,两人都是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特曼是他们的导师以及赞助商。

1939年,在帕卡德家车库中,惠普公司成立,启动资金只有538美元。

这家不起眼的“车库公司”从精密音频振荡器起家,并迅速抓住商机崛起,后来搬入斯坦福研究园,并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壮大。

硅谷精神缔造者格鲁夫

硅谷精神缔造者格鲁夫

硅谷精神缔造者格鲁夫作者:暂无来源:《党政论坛》 2016年第16期世界最大个人电脑芯片厂商英特尔的前总裁安迪·格鲁夫于3月21日离开了人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安迪·格鲁夫是硅谷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领导英特尔进军微处理器市场,成为PC时代的领军人,正是他一手将英特尔打造成世界最大的科技企业之一。

“美国梦”的一个范例安迪·格鲁夫的传奇一生被许多人认为是“美国梦”的一个范例。

1936年格鲁夫出生于匈牙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4岁的时候他被传染了猩红热,鬼门关里走了一遭;8岁的时候,纳粹德国在布达佩斯大肆搜捕犹太人,他和母亲东躲西藏捡回条命;20岁的时候,匈牙利爆发十月革命,苏联坦克开进布达佩斯,他坐船偷渡出境,一路流亡到美国。

在抵达美国前,他不会讲一句英语,口袋里只有20美元。

然而3年以后,格鲁夫不仅自学了英语,而且靠当侍者支付自己的学费,以第一名的成绩从纽约州立大学毕业,获得化学工程学位。

他在自传中说,“我把每天精力充沛的时间都用来学习物理,就这样坚持不懈地学习着,直到自己精疲力竭为止。

”又过了3年,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在1967年出版《物理学与半导体设备技术》,即使今天,这本书也被视作半导体工程专业的入门书。

格鲁夫提出的“theParanoid”,是指在企业面临转折的危机时,应该像偏执狂那样,义无反顾地选择改变,并且最好是快速转变。

缔造英特尔业绩神话离开伯克利分校后,格鲁夫加入了摩尔和诺伊斯创办的世界第一家半导体公司仙童公司。

1968年,诺伊斯和摩尔决定自行创业,创办英特尔公司。

当时格鲁夫在仙童公司担任实验室副总监,由于表现出色,深具潜力,他被摩尔大力举荐,进入英特尔担任研究和开发部门总监。

1976年,他成为首席运营官。

1979年,他发动了一场一年内从摩托罗拉手中抢到2000家新客户的战役,结果英特尔不仅实现了这一目标,而且还超额了500家,其中一家是IBM。

“硅谷之父”安迪·格鲁夫的传奇一生

“硅谷之父”安迪·格鲁夫的传奇一生

醱事纵横1— Anecdotes塔硅谷之父”安迪•格鲁夫的传奇一生安迪格鲁夫1936年出生于匈牙利的一个中产犹太家庭,原名Andras Istvan Grof,格鲁夫四岁感染猩红热,导致大半生为听 觉受损所苦。

根据哈佛商学院企管学教授李察•泰徳洛(RichardTedlow)为格鲁夫撰写的传记中提到,为治疗因猩红热所引起的耳朵发炎,医师凿去格鲁夫耳朵后方的骨头;后来回到家中疗养,母 亲给他买了一只木偶解闷。

“我在木偶的耳朵后方凿开一个洞,然后包扎,它看起来就像我一样。

”格鲁夫回忆道。

泰徳洛认为,格鲁夫的这项举动,展现了他不轻易为创伤所击倒的韧性。

2016年3月21日,被全球科技 界喻为「硅谷之父」的安迪.格鲁夫 (Andrew S. Grove)逝世,他不仅奠 定了回顾的前瞻科技地位,也是两次让半导体大厂英特尔(Intel)起死回生的 关键人物。

享寿79岁,格鲁夫的一生 是典型美国梦的代表。

苹果公司执行长库克(Tim Cook)在推特上悼念:“他爱我们的国家,也 充分体现了美国精神。

”经历纳粹大屠杀逃亡纽约格鲁夫的童年、少年亲历了二战的蹂蹒。

5岁时,他眼睁睁看着父亲被送往劳改营;8岁那年,德国纳粹全面占领匈牙利,父亲下落不明,格鲁夫跟随母亲改名换姓,藏匿在一个基督教徒的家庭。

战后,格鲁夫与母亲回到自小生长的布达佩斯,家乡的满目疮痍,在小小的格鲁夫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自此,我不再为任何事情感到掠讶。

”从现实抽离的麻木情感,泰健洛判断,是 格鲁夫日后遇到任何挑战均能处变不掠的原因.德军撤离,苏联军队进驻,为了反抗共产独裁统治,匈牙利于1956年爆发革命。

在这场血腥镇压中,已是布达佩斯大学大二学生的格鲁夫,看着同伴被射杀、逮捕,于是决定逃离这个早已面目全 非的国家,他的目标是美国纽约。

格鲁夫和一名朋友逃到奥地利边境,数周后,登上一艘载满难民的船只,前往纽约。

当这艘船驶进纽约港,格鲁夫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眼前的这些房子,从未遭受炮弹轰炸,是多么不可思议。

硅谷创业故事资料

硅谷创业故事资料
2018/10/24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 美;气候宜人;交通 便利;全世界的人才 高地;市场稳定;创 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2018/10/24
温暖湿润 地中海气候
气候宜人
交通便捷
(101公路)
2018/10/24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全世界的人才高地
市 场 稳 定
军 方 订 单
2018/10/24
1995年 太阳微系统公司引入Java应 用,它可以通过Internet来实 现跨平台开发
2018/10/24
创业故事一
2018/10/24
创业故事二
2018/10/24
创业故事三
2018/10/24
2018/10/24
“谷”则是从圣克拉拉谷 中得到的。而当时的硅谷 就是旧金山湾南端沿着 101公路,从门罗公园、 帕拉托经山景城、桑尼维 尔到硅谷的中心圣克拉拉, 再经坎贝尔直达圣何赛的 这条狭长地带。
2018/10/24
硅谷(Silicon Valley)是世界上最 大的微电子产业基地,集中分布 着8000多家电子科技公司和软 件公司,年产值高达3000多亿 美元。目前全美前500家高科技 公司中有61家在硅谷,全球100 大电脑公司中有1/5来自硅谷。
2018/10/24
1968年 罗伯特·诺伊斯和戈 登·摩尔双双离开仙童 半导体公司创建了 Intel,生产存储器
2018/10/24
1970年 吉恩·安姆达尔(Gene Amdahl)离开IBM创建Amdahl 公司,成功地挑战IBM的大型 机业务 (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 心(PARC)成立,后来开发成功 了激光打印机,鼠标和图形用 户界面(GUI)

投资人托马斯·帕金斯去世,他也被称作“硅谷之父”

投资人托马斯·帕金斯去世,他也被称作“硅谷之父”

投资人托马斯·帕金斯去世,他也被称作“硅谷之父”只能在《好奇心日报()》发布,即使我们允许了也不许*本文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报(转载*周二晚间,托马斯·帕金斯(Thomas J. Perkins)在他位于加州马林县的家中去世,享年 84 岁。

他曾把硅谷的创投行业扶植成了一股力量,这股力量随后推动了 Google 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的成长。

担任他助理很长时间的凯茜·达利(Kathy Daly)说,帕金斯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病痛之后去世的,但她并没有具体说是什么病。

帕金斯在 1972 年与人一道创立了 KPCB 投资公司(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当时硅谷一带的很多地方还都是果园。

帕金斯和他的合伙人们普及了一种投资模式,他们把少量的钱投给一些很有发展前景的初创公司,同时获得公司的一部分股份,而且还会为刺激它们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咨询。

他们的一些投资后来成就了巨大的成功。

帕金斯曾说,他最喜欢的一笔投资是对Genentech 的投资。

它是一家已经被罗氏(Roche)收购的生物科技公司。

多年以来,KPCB 以及它位于加州门罗帕克沙山路的总部成为了其他风投资本家们常去的地方。

帕金斯还把像约翰·杜尔(John Doerr)这样的风投资本家招募到了他的公司,从而把投资的方向引领到了 Netscape、AOL、亚马逊以及后来的 Google 等新一代科技公司上。

KPCB 的成功改变了硅谷,同时也改变了科技以及生物科技行业,并且它还在硅谷催生了一大批风投公司,它打造的初创公司投资生态系统至今独步全球。

在他人生的后期,帕金斯曾卷入数起纷争。

1996 年,他在法国的一起游艇撞船事件中被判过失杀人。

在另一起事件中,由于他说惠普公司曾使用非法手段获取他的电话通话记录,于是他在 2006 年离开了惠普公司董事会。

他的指控导致惠普当时的董事会主席辞职,同时董事会成员也进行了大幅度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东这个充满动荡与神秘色彩的地方,以色列无疑是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国家。

以色列面积大约为北京市的1.5倍,人口约830万,但这个小国不仅在阿拉伯人的包围下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还创造出了无数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科技公司。

在这个国家,平均每2000人中就有一个人在创业,科技创业公司的数量仅次于美国,被誉为“中东硅谷”。

年过70的约西?瓦迪被称为“以色列科技创业之父”,他不仅是以色列第一批发展高新技术的企业家,也是著名的天使投资人。

在他4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成功投资了超过80家高科技企业,涉及软件、能源、网络、手机、电光技术以及水科技应用等领域,其中有不少于5家企业成功上市,而更多的投资项目则被全球科技巨头如微软、思科、雅虎等公司收购。

年轻人的创业偶像
在中国,说起QQ,人人都知道它的创始人是马化腾,而年纪稍长一点的人才会记得,QQ 是靠模仿一个名叫ICQ的即时通讯软件起家的,而这个ICQ的创始人和投资人就是瓦迪。

瓦迪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本科毕业于海法理工大学的工业管理与工业工程专业,后来又获得了运筹学博士学位。

1969年,年仅27岁的瓦迪开始了创业生涯,他投资创办了一家名叫Tekem的高科技公司,成为以色列首批软件公司之一。

上世纪70年代,瓦迪开始涉足政坛。

他先在以色列发展部任总干事,随后又在能源部任职。

在这期间,瓦迪创立了多家大型公司,其中包括以色列石油公司、以色列化学公司等。

离开能源部以后,瓦迪长期服务于以色列驻美国领事馆及驻联合国机构,这样的工作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

1996年,瓦迪的儿子想创业,于是父子俩和几位合伙人创办了一家名叫Mirabilis的互联网公司,开发出互联网时代第一个即时通讯软件ICQ。

ICQ的问世为互联网应用开辟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带给了人们除移动电信与固定电话之外的另外一个交流方式,迅速风靡世界,成为占据绝大部分客户电脑桌面的软件之一,此后的各种即时通讯软件无不以之为蓝本创建。

ICQ的迅速走红引起了美国科技巨头的注意。

1998年,在ICQ尚未盈利之时,美国在线(AOL)就向Mirabilis投出了收购的橄榄枝。

最终,瓦迪以4.2亿美元将 ICQ 卖给了AOL。

瓦迪在ICQ上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以色列年轻人创业的激情。

此后,无数以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为基础的高科技创业企业在以色列诞生。

美国《福布斯》杂志曾如此评价瓦迪带给以色列年轻人的影响:“仿佛一夜之间,一个名叫‘Mirabilis效应’的新词诞生了,年轻的以色列创业者开始竞相模仿Mirabilis的成功模式。

”人比产品重要得多
如今,瓦迪的主要工作是初创高科技公司的天使投资人。

谈到自己的投资理念,瓦迪说,以色列每年会有大约600家高科技创新企业出现,其中大部分是面向消费者的APP应用。

因为这类公司的创立门槛很低,通常只要几万美元就够了。

但也正因为门槛低,所以数量众多,要从中挑出有潜力的并不容易。

瓦迪坦言,他必须去试错,尽管他有很多成功的投资,但也有些投资“很愚蠢”或“很尴尬”。

他表示,投资就有成功与失败,社会应该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来对待失败,不应该把它当做一件难堪的事。

“一个人只有跳进水里,才能明白自己到底会不会游泳。


瓦迪现在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年轻创业者的商业计划书,他必须能从中识别出那些具有潜在成功可能的项目来投资。

对此,瓦迪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他并不在意商业计划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他说商业计划书就像香肠,只有不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人才会想要去吃它。

他关注的是提出计划的人,他要看这个人是不是有一个天才的想法。

为此他愿意主动出击,如果他听说哪个年轻人有好点子,他一定会想办法和这个年轻人建立联系,然后给他一张支票:“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
瓦迪考察创业者的方式是和他们聊天,聊天的内容不是商业计划,而是个人生活。

他曾投资一家叫做 Gifts Project的公司,这家公司后来被 eBay 收购。

在投资之前,他问创业者工作之余都做些什么,创业者说在中学做志愿者,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

瓦迪后来去核
实了他们的话,然后就投钱了。

在瓦迪看来,年轻人能去做志愿者,说明了他们具备某些可贵的品质。

“人比产品要重要得多!”
近年来,瓦迪一直致力于发展以色列创新文化。

除了担任特拉维夫数字生活设计年会的联合主席,他还建立了一个以创新为主题的年度会议,会期3天,在靠近加利利湖的以色列北部城市拿撒勒举行,与会者都是从世界各地受邀前来的创新技术人士。

天堂般的创业环境近几年,以色列科技公司的成功尤为引人瞩目。

例如,提供在线网站设计的公司成功上市;导航软件Waze被谷歌以10亿美元收购,公司每位员工以120万美元的上市分红创造了以色列高科技公司史上最高员工奖励;另一家即时通讯软件 Viber 也以9.05亿美元被日本电子商务巨头乐天收购。

仅在2013年,以色列的技术公司就在企业收购和首次公开募股中获得了660亿美元,新兴企业则募集到23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资金。

以色列高科技公司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与其国内的创业环境密不可分。

被称为“创业天堂”的以色列,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曾驻该国4年,对此深有感触。

首先,从社会层面看,以色列是一个特殊的移民国家,移民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

多元文化的背景为观点碰撞和创新思路提供了养分。

以色列又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宗教国家,每周五日落后到周六日落前的安息日期间,耶路撒冷这样固守宗教教义的城市,几乎变成了一座寂静的空城,而特拉维夫这座“永不停歇的城市”仍然热闹如常,世俗人士和宗教人士的生活大多时候都相安无事。

以色列开放与包容的社会环境无疑是培育创新最基本的土壤。

只有容纳不同,才有可能生发新的枝叶。

其次,从文化看,犹太人有着长久的流散历史,近现代又遭受巨大创伤,这些因素造就了犹太人群体坚毅乐观的性格,也使得犹太人对失败的态度要宽容得多。

第三,从产业结构看,以色列国土面积小,除了一些必要的大型工业外,大多数公司都小而精。

由于市场过小,购买力不够,很多外国公司在以色列都遭受失败。

但运营成本较低的高科技企业是个例外,这其中尤以生物、IT、种业等公司最为突出。

以农业为例,以色列的务农人口只占2%,粮食产量也无法自给,但农业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低成本、高回报的种业上,其种子质量世界领先。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以色列国内没有产生思科、微软、甲骨文这些巨型企业,但是小而精的高估值高科技企业却层出不穷。

第四,从制度推动上看,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精英层是一个团结的群体,他们为以色列年轻人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和智力支持。

以色列大学里的教授很多都在国外任职,他们可以给以色列大学生带来与世界前沿同步的科技信息。

另外,以色列学制也与众不同。

年轻人在中学毕业后即入伍服兵役,兵役结束后,政府会给他们一笔钱,大部分学生会拿着这笔钱周游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对外部世界有了直观的认知,对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也形成了比较明确的看法。

当他们决定返回校园读大学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了规划。

以色列的大学生大多20多岁,30岁还在读本科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这些人往往目标明确干劲十足,有些还没读大学就已经是成功的公司老板了。

第五,从政府推动看,每年特拉维夫都会举办一些科技年会,世界各地的著名高科技企业都会来参加,这是以色列本土的小微初创企业接触投资方的最好机会。

在特拉维夫的罗斯柴尔德大街和“以色列硅谷”特拉维夫赫泽尔区,聚集着大量的科技创新公司。

这些公司在科技年会期间会免费向公众开放,展出许多新奇的产品,投资人能在这个时候找到他们心仪的项目。

另外,政府对创业者也给予了许多扶植政策,比如对新创公司减免50%税收。

另外,以色列还推出“创业型签证”,为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有识之士去特拉维夫开办创新企业提供便利。

美国《时代》周刊曾评价说,以色列技术产业繁荣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从技术行业的发展中获利,然后又积极主动地去投资和指导新兴企业,从而带动技术行
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有以色列企业家表示:“以前,以色列技术产业只有一个约西?瓦迪,而如今,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创业点评:谈到中国的创业,人们往往会关注人才和创意。

中国的潮汕人和温州人被称为“东方犹太人”,他们和犹太人一样精明、团结、会做生意,其中也确实诞生了许多成功的实业家。

但论创业,尤其是高科技创业,中国仍无法与以色列媲美。

这或许不是人才的问题,而是创业土壤的问题。

以往,很多年轻人没有得到足够好的政策支持以及足够宽容的失败空间。

好在,这种状况正在逐渐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