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同步练习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练习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水调歌头》①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法家,官场常失意。
其文想象力丰富,又流畅自然,有时还含有深刻的哲理。
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三苏”。
作这首词时已41岁,为密州(现代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苏辙)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寡欢。
但他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
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
这首词把宇宙、人生问题融合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考和对弟弟的感情贯穿到赏月中去,想象丰富又不离现实生活。
宋代词评家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把握作者思想情绪: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与弟弟子由分别七、八年,中秋对月,无不抑郁惆怅之感。
但作者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却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1、翻译: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读小序,弄懂意思,思考在小序中交代了什么信息?3、内容感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⑴上阕:⑵下阕:4、上下阙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提示:古代诗词常常先写景,后抒情)情感:上阕:下阕:四、细腻品味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这句话表达对离别之苦的人的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
正视失败,迎接挑战,我们的人生,定会成功。
检测1.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的祝愿,道出千载离人之思,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两句是2.《水调歌头》中作者将眼光放开去,将人与月、古与今都纳入视野心胸,而对人事自然产生达观之想的句子是。
初一水调歌头试题及答案

初一水调歌头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水调歌头》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属于______体。
2.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其中“婵娟”指的是______。
3. 《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______的向往。
4.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起舞弄清影”来描绘______的景象。
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水调歌头》中的内容?A. 举杯邀明月B. 但愿人长久C. 江水流春去欲尽D. 把酒问青天2. 《水调歌头》中的“起舞弄清影”一句,所描绘的是:A. 诗人自己B. 月亮C. 嫦娥D. 影子三、简答题1. 请简述《水调歌头》的主题思想。
2.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四、阅读理解题阅读《水调歌头》全文,回答问题:1. 苏轼在诗中是如何表达对月亮的赞美的?2. 诗人在诗中提到“我欲乘风归去”,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愿望?五、写作题1. 以“中秋夜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表达你对中秋节的感受和思考。
答案:一、填空题1. 词2. 月亮3. 团圆4. 月亮二、选择题1. C2. A三、简答题1. 《水调歌头》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2.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四、阅读理解题1. 苏轼在诗中通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诗句,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和向往。
2. 诗人在诗中提到“我欲乘风归去”,表达了他想要摆脱世俗纷扰,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五、写作题(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进行创作。
)。
水调歌头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水调歌头课后练习题及答案水调歌头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集中练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苏轼( )遥问天上宫阙( ),何事长( )向别时圆?在月光低照绮( )户之间无眠,chánjuān( ) ( )有意,必定起舞弄( )人间清影。
2. 解释加点的词。
把酒问青天( ) 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 ) 何事长向别时圆( )3. 苏轼,字,号,与《水调歌头》一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子由”(即弟弟 )及父亲同为“ ”,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
4.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主题文意细斟酌1. 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2. 《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月圆之夜,给远方的朋友发条祝福短信,你可以用《水调歌头》里“ ”的句子。
3. 有人就此词的上阕上了个上联,请你根据下阕内容对出下联: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
我的下联:三、句段拓展善推敲[甲]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江城子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
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甲乙两词都极富想象力,甲词以“天上宫阙”喻指,乙词以“芙蕖”喻指。
水调歌头练习题

水调歌头练习题一、填空题1. 《水调歌头》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著名词作,其词牌名为______。
2.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词表达了词人对______的向往。
3. 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______。
4. 《水调歌头》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词人对______的思念之情。
二、选择题1. 《水调歌头》的词牌名来源于()A. 李白的《将进酒》B. 杜甫的《登高》C.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D. 苏轼本人的创作2. 下列哪项不是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内容?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C.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一词在古代常用来指代()A. 美丽的女子B. 明亮的月亮C. 远方的亲人D. 优美的风景三、简答题1. 请简述苏轼《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
2.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了哪些情感?3. 请解释《水调歌头》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词的意境。
四、论述题1. 论述苏轼《水调歌头》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苏轼的《水调歌头》在现代文化中有哪些影响?请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五、翻译题1. 将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翻译成英文。
2. 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翻译成英文。
六、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水调歌头》的节选,回答问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 这段词中“明月”象征着什么?2. “把酒问青天”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境?3. “我欲乘风归去”与“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间表达了怎样的矛盾?七、创意写作题1. 以《水调歌头》为灵感,创作一首现代诗,表达你对月亮的感悟。
2. 假如你是苏轼的朋友,你会如何回应他在《水调歌头》中的情感表达?写一封信给苏轼,表达你的想法和感受。
九年级语文《水调歌头》测试题(含答案)

《水调歌头》测试题一、单选题(共3道,每道2分)1.“咏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题材,古人常借咏月表达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下列写“月”的诗句中,没有表达这一情感的是(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答案:C解题思路:A选项出自张九龄《望月怀远》,写思念远方的亲人;B选项出自李白《静夜思》,写月夜思念故乡;C选项出自李白《古朗月行》,写观月的过程,与思乡思亲无关;D选项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写月夜思念亲人。
故选C项。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文学常识2.下列语句中都包含“胜”字,其中与“高处不胜寒”中“胜”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D.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答案:C解题思路:“高处不胜寒”中“不胜”意思是受不住,不能,“胜”意思为能够承担或承受;A选项“胜”意思为比得过,比另一个优越;B选项“胜”意思为优美的(景物);C选项“胜”意思为能够承担或承受,故选C;D选项“胜”意思为比得过,比另一个优越。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字义理解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
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A解题思路:词人并非自始至终都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也曾“照无眠”,埋怨月亮“何事长向别时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练习题与答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练习题与答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
画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2分)答: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2.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3分)答:(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
(意思相近即可,以上五点答对其中三点即给3分。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页 1 第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分)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5、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水调歌头练习题

水调歌头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词人是《水调歌头》的作者?A. 苏轼B. 李清照C. 辛弃疾D. 晏殊2. 《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是什么?A. 把酒问青天B. 举杯邀明月C. 对影成三人D. 众星捧月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D.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二、填空题1. 《水调歌头》中,“____”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____,____”描绘了作者与弟弟苏辙的兄弟情深。
3. “____,____”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话的哲理。
2. 描述《水调歌头》中诗人对明月的情感。
3. 请列举《水调歌头》中的三个意象,并分析它们在诗中的作用。
四、翻译题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五、赏析题1. 情感角度2. 艺术手法角度3. 思想内容角度六、作文题1. 分析诗人的情感2. 哲理感悟3. 联想与想象4. 对比分析七、判断题1. 《水调歌头》是苏轼在北宋时期创作的,用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2. 《水调歌头》中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反映了诗人对月亮的埋怨情绪。
()3. 《水调歌头》这首词的题材属于咏史抒怀。
()八、改错题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晴天。
”2. “但愿人长久,万里共蝉娟。
”3.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九、连线题请将下列诗句与其对应的诗歌手法连线:A. “把酒问青天” 1. 拟人B. “不应有恨” 2. 设问C. “起舞弄清影” 3. 虚写D. “何似在人间” 4. 直抒胸臆十、仿写题请仿照《水调歌头》中的诗句,创作一句新的诗句:1. 仿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____,____。
八年级水调歌头练习题

八年级水调歌头练习题《水调歌头》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首词的内涵、艺术特色以及相关的练习题,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原文及注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把酒:端起酒杯。
宫阙:宫殿。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但:只。
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月亮。
二、文学常识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2、《水调歌头》是词牌名,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时所作。
三、重点字词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宫殿。
3、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4、不胜:经受不住。
5、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6、何事:为什么。
四、句子翻译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译文:明月什么时候才有呢?我端起酒杯询问苍天。
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译文: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译文:我想乘风回到天上,又怕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出的寒冷。
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译文:在月下起舞,清影随人,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译文: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同步练习题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苏轼,字,号,文学家,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之一,与其弟、其父合成“三苏”代表作品有《赤壁赋》《水调歌头》等。
(2)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为题材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之情。
(3)这首词中诗人的情感变化:。
(4)词的上阕描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阙对月抒怀,表达了的情怀。
(5)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一个是、一个是。
2.赏析“又恐琼楼玉宇”一句中“恐”字的表达效果。
3.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弄”和“清影”的表达效果。
4.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动词的表达效果。
5.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6.“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
7.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9.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10.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12理解性默写。
(1)化用“隔千里兮共明月”的两句诗是,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诗中以乐观旷达的祝愿表达情意深厚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也表达了对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想象奇丽,描绘仙界气象空灵的名句是(体现出作者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矛盾心情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句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4)表现作者对人间生活赞美和热爱的句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5)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6)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胸襟,揭示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1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4.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答案:
1、(1)、子瞻东坡居士北宋苏辙苏洵《念奴娇·赤壁怀古》
(2)、中秋佳节对远方不能团聚的弟弟的怀念
(3)、由抑郁惆怅变为乐观豁达
(4)、乐观豁达
(5)、我欲又恐何似
2、答:恐字把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含蓄写了出来,表达了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答:“弄”是玩弄、欣赏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
4、答:“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5、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抑郁、悲伤、痛苦之情;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
6、答:遗憾。
“恨”的内容可能是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等等。
7、答: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如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要以
乐观豁达的胸襟来对待。
8、答: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9、(1)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全。
(2)蕴含着诗人对人生际遇变化不定的哲理性认识,揭示了人间的普遍规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3)表现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句话也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人生不会完美,要有乐观豁达的胸襟面对生活,面对挫折。
10、婵娟指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这两句表明情谊的相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
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愿,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之情。
1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13、A
1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