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60句

合集下载

文言文常考句式翻译

文言文常考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1.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 原文:师说:“彼童子之才,吾无以教之。

”翻译:老师说:“那个小孩的才华,我无法教诲。

”二、被动句1. 原文: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翻译:我学习的是道理,难道我能知道他的年龄是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吗?2. 原文: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翻译:楚国人一把火,可惜化为焦土。

三、倒装句1. 原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翻译:因为他无礼于晋国,而且还背叛了楚国。

2. 原文: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翻译:生死也是大事,难道不痛苦吗?四、省略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五、宾语前置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则总是忧愁。

”六、定语后置句1. 原文:吾友孟尝君,其人风流倜傥,才子也。

翻译:我的朋友孟尝君,他这个人风流倜傥,是个才子。

2. 原文: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翻译:他学习道理比我早。

七、状语后置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以上文言文常考句式及其翻译,仅为冰山一角。

学习文言文,还需深入研究,才能领悟其博大精深。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汇总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人师:温故而知新,这样的人可以为人师。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默学习,学而不厌,教而不厌:默默记住自己学过的东西,但学而不满足,不厌其烦地教别人。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知者不如爱者,乐者不如乐者。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8.土地平坦宽敞,房子也不过如此。

这里有肥沃的田野,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子。

9.黄毛耷拉着,自得其乐:老人和孩子都很快乐,很自由。

10.寒暑易庆,始于一回:冬夏换季,只一回。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汗成雨:每个人都用手擦汗,汗如雨下。

最初是形容人很多,后来也是形容汗流浃背。

肩并肩:肩并肩,脚趾碰到脚跟。

形容拥挤,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

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

(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牙齿交错:形容边界线曲折,像狗的牙齿一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

(《寓言四则》)·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

九上文言文必考句子翻译

九上文言文必考句子翻译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传承,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内涵,使得它成为高考语文考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九上文言文必考句子翻译是考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以下是对九上文言文必考句子翻译的详细解析。

一、《孟子·离娄上》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掌握了正确的道路,会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偏离了正确的道路,会得到很少人的支持。

2.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翻译:人与禽兽的区别,只是相差很少。

二、《庄子·逍遥游》1.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翻译:即使全世界都赞誉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努力;即使全世界都非议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

2.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翻译: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三、《左传·僖公二十五年》1.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翻译:小人常常以自己的心度君子之腹。

2.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翻译:人不是圣贤,谁能没有过错?四、《史记·项羽本纪》1.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翻译:大事进行时,不必过于拘泥于细节;大礼面前,不必过于推辞小让。

2. “此乃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翻译:这是天意要灭亡我,并非战争之过。

五、《战国策·齐策》1.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翻译:千里长堤,可能因为蚁穴而溃决。

2.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翻译:优秀的鸟儿选择树木栖息,贤明的臣子选择君主侍奉。

六、《论语·里仁》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等到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的叶子最后凋零。

2.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翻译:君子的恩泽,五代之后就会断绝。

七、《诗经·周南·关雎》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理想的对象。

初三需背文言文翻译

初三需背文言文翻译

一、《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二、《论语·为政》原文: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翻译:孔子说:“政治,就是端正。

你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呢?”三、《论语·八佾》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个器具。

”四、《论语·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居住在仁的地方才是美好的。

选择不住在仁的地方,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五、《论语·雍也》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通过背诵这些文言文,初三学生可以了解到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同时,这些文言文语言精炼、寓意深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此外,背诵文言文还有以下益处:1.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背诵文言文需要耐心和毅力,通过长期坚持,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文言文语言精炼,富有表现力,背诵文言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增强文化底蕴。

背诵文言文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4. 锻炼思维能力。

文言文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背诵文言文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背诵文言文对初三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背诵这些经典文言文,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可以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收获丰富的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语文文言文必备翻译句子

语文文言文必备翻译句子

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翻译:人们终究会死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却比鸿毛还要轻。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翻译:千里的远行,都是从脚下开始。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翻译:道路漫漫而又漫长,我将不断地努力寻找。

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天下的兴衰,每个普通人都应该承担起责任。

九、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不必担心物资的匮乏,而要担心分配的不公平;不必担心贫穷,而要担心生活的不安定。

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翻译:在贫穷的时候,只关心自己的品德修养;在富贵的时候,要关心天下百姓的福祉。

以上这些翻译句子,都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经典语句,它们既具有深刻的哲理,又富有诗意。

掌握这些句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领略其中的韵味。

同时,这些句子也富含智慧,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学习和欣赏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些句子,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生境界。

总之,掌握文言文必备翻译句子,对于学习文言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积累,多读多背,逐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还要学会将这些句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品质。

相信在不断地努力下,我们都能在文言文的海洋中畅游,领略到其中的无穷魅力。

初中常考文言文翻译知识点归纳

初中常考文言文翻译知识点归纳

初中常考文言文翻译知识点归纳初中文言文是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每次考试都会有文言文的的考题,那么大家都答得怎么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常考文言文翻译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中文言文桃花源记句子翻译1.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感到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看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见。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率领妻子儿女同乡的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渔人一五一十把自己所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他们。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个朝代了。

初中文言文及翻译总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虽乘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喜欢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不钻牛角尖。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初中必读文言文及翻译

初中必读文言文及翻译

一、《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应该持之以恒,按时复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也体现了孔子对待朋友的热情和宽容之心。

二、《论语·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居于自己的位置,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

”解读:这句话表达了孔子治国理政的理念,即以德治国。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应该依靠道德的力量,而不是权力和武力。

三、《论语·八佾》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拘泥于一种器物。

”解读: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应该具备广泛的才能和知识,不应局限于某一领域。

君子应该具有包容之心,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点。

四、《论语·里仁》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翻译:孔子说:“富和贵是人们所渴望的;如果不通过正当途径得到,就不去追求。

贫和贱是人们所厌恶的;如果不通过正当途径摆脱,就不放弃。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人们追求财富和地位是人之常情,但必须通过正当途径,坚守道德底线。

五、《论语·雍也》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于学习和生活,要充满热情和乐趣。

只有热爱,才能更好地投入其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总之,《论语》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经典著作,初中生阅读《论语》有助于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培养自己的品德。

通过对《论语》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汲取智慧,为自己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初中必背文言文及翻译

初中必背文言文及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自己的不足。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5.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某件事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孔子说:“不担心自己贫穷而担心贫富不均,不担心自己地位低下而担心社会不安定。

”7.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最后凋谢。

”8.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则常常忧愁。

”这些文言文及翻译都是《论语》中的经典语句,通过学习这些语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同时,这些语句也富含哲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启示。

在初中阶段,我们要认真学习这些文言文,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60句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危险。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7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8、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9、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10、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1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说说笑笑的都是渊博的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1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成堆的)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1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1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我只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1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

17、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把天空和太阳的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1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19、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20、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庭院)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啊。

2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人罢了。


2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2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想要与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5 其真无
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2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因此人家大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27、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译文: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8、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文:(我)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书,(借来)就亲自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9、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文:(我)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30、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32、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34、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游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3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6、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译文: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37、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

3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天下人的忧愁之前就忧愁,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

39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40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4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文: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

42、亲贤臣,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文:君王接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
先汉得以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落到衰败的原因。

43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4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4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47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译文: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4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49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50、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5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进军能振作起(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52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来判断。

53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居高官享厚禄的人考虑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5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居高官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55、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翻译: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56、皆以美于徐公。

译文: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5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着,受下赏。

译文: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君王的过失),传到我的耳中,授予下等奖赏。

58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译文: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

5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偏爱我啊。

6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