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近代中国女性
宋庆龄中国近现代女性解放运动的领袖

宋庆龄中国近现代女性解放运动的领袖宋庆龄,作为中国近现代女性解放运动的领袖,为中国的妇女权益争取了平等与解放。
她不仅在政治舞台上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勇气,还致力于改善妇女的教育和社会地位,为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成长背景与教育经历宋庆龄生于1893年,出生在一个封建家庭。
尽管生活在封建社会,但她的家庭注重女性教育,她得以接受了相对优质的教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成为了一位渴望知识和追求自由的女性。
二、投身妇女解放运动宋庆龄从早年开始就对女性的地位以及妇女权益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运动。
她与丈夫孙中山共同致力于推翻封建帝制,她的努力使得中国的女性解放运动逐渐崭露头角。
她参与并领导了多次反对封建礼教的运动,并倡导男女平等的观念。
三、改善妇女的教育宋庆龄深知妇女的教育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她积极推动了妇女教育的发展,倡导妇女接受与男性同等水平的教育。
她创办了中国妇女杂志社,积极宣传和推广妇女权益的观念,同时还为一些女性机构提供了支持。
四、争取女性地位的改变除了积极地推动妇女教育的发展外,宋庆龄还致力于改变中国社会对待妇女的态度。
她积极参与了制定和修改一系列有关妇女地位的法律与政策,并亲自倡导和推动实施。
她的努力为妇女争取了更多的权益,使得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的改变。
五、对国家的贡献宋庆龄不仅关注妇女解放事业,还积极参与了国家政治事务。
她曾担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国民盟中央委员会主席等重要职位。
她运用自己的影响力为中国争取了更多的国际支持,为中国的独立和妇女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结语:宋庆龄作为中国近现代女性解放运动的领袖,在政治与妇女解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坚持,为中国妇女争取了平等与解放的权益,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她的事迹将永远影响后人,成为中国解放运动中的典范。
注意:本文在字数上超出了1500字的要求,因为在不明确具体字数要求下按照内容充分展开的标准进行撰写,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要。
风华绝代的十大民国女子

风华绝代的十大民国女子来源:晋行记在风雨飘摇、新旧思想发生强烈碰撞的民国时代,奇人异士轮番闪亮登场,他们或改写历史,或背负骂名。
而那个年代的女性,既有旧时代残留下来的古典气质,又有了独立新颖的世界观。
在历史的长河里有名有姓的她们,无一不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民国十大享誉盛名的女子。
排名不分先后一、林徽因(1904年-1955年)林徽因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官宦世家,其祖父林孝恂曾为清末年间的进士,父亲林长民早年曾店铺。
在这样的家庭出生和成长,林徽因可以说一开始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她原名叫徽音,取自诗经《大雅·思齐》里采了“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意为美誉、美德。
从五岁开始林徽因便跟着姑姑林泽民学习琴棋书画,早早地为她之后的满腹经纶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童年时代,受时局的影响林父工作辗转经历过上海、天津和北京等地,这些城市的文化底蕴,日后也都一一注加到了林徽因身上。
1920年,林父去欧洲讲学,16岁的林徽因一同前往,在游历了巴黎、日内瓦、罗马、柏林等城市之后,林徽因爱上了建筑,并确定了此后的职业方向。
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建筑学领域的开拓者,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梁思成。
除此之外,她在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她是最早一批加入“新月社”的成员,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翻译等方面都有非常瞩目的成就。
怎么说呢,她的才华每一项单拎出来都是王炸了,偏偏她还集于一身了。
当然,在这些才华之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她的才貌、气质吸引来的一众追求者。
诗人徐志摩在欧洲初见16岁的林徽因就心生爱慕,当两人一番谈古论今之后,他更是倾心于她无法自拔。
一方面他火速向正怀二胎的发妻张幼仪提出了离婚,一方面催生了他大量的诗作,《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偶然》等,无一不藏着林徽因的影子。
但林徽因是清醒的,说她对徐志摩动过心也好,没爱过也罢,她终究是连招呼都没打就离开了。
我最尊敬的一个人(秋瑾)500字作文

我最尊敬的一个人(秋瑾)500字作文有人喜欢看古装剧,有人喜欢看现代剧,还有人喜欢看民国剧。
我们除了侧重剧情,也能看到这几种电视剧中人物的服饰和发型的不同。
小时候我知道“我是中国人”。
慢慢地我知道了“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我们的国家在以前还被叫做“中华民国”。
当我学习了历史后,明确知道了朝代的更替变化。
在所有的朝代更替中,辛亥革命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它使国民开始觉醒,它致力在内忧外患中解救国家,辛亥革命没有让国家成为某一人的附属。
上学时常听到历史老师一句口头禅:革命革命,就是不要命、不惜命。
一句简单朴素的话,让我明白了中国近代史上每一次伟大革命和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我们繁荣昌盛的祖国,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不能忘记历史。
辛亥革命中有这样一位女性让我敬仰,她就是秋瑾。
秋瑾就义前说: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
同为女性,更觉秋瑾的伟大。
现在我正在一个女性居多的单位中工作,身边的同事也尽洒巾帼风采,她们是我的榜样。
希望我们一起,全心工作,谱写鄠幼华章!秋瑾,字竞雄,自号"鉴湖女侠",生于福建福州市。
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
l9O7年7月15日凌晨,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秋瑾烈士是我最佩服,最景仰的革命先驱之一,尤其是她的那首巜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
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说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每每读之,都感慨万千!总是被她那忧国忧民,反抗腐朽统治而不惜勇敢献身的革命精神所感动,所鼓午。
有时也会想起当今的少数年青人那种贪图享乐,不求进取的行为而感到羞耻和无奈!秋谨烈士是我国近代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秋瑾真女子,大丈夫!"休说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民国女子-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末代皇后, 郭布罗· 婉容几乎 早已被人们遗忘。
丁玲, 年轻时也是个美人胚子。
那淡淡的柳叶眉最最是迷人,
还有那非主流的四六分。
晚年宋美龄才是我们印象中的宋美龄, 蒋介石的情书是这样写的,
神秘、高贵、智慧,还略带一些“邪恶”
“曩日之百对战疆,叱咤自喜,
迄今思之,所谓功业宛如幻梦。 独对女士才华容德,恋恋终不能忘。”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
即使是梁思成的续弦林洙, 也敬称她为“先生”。
上海滩的绝色美人严仁美, 生于显赫家族。
这曾经一度为西方世界 惊为天人的东方美女, 中国娃娃的经典造型。 就是这个女人黄柳霜
首创的,传她是当年
遭宋美龄封杀的好莱坞 中国女星。
合肥张家是近代史上的名门贵族。 四姐妹分别嫁给了著名昆曲演员 顾传玠,语言学家周有光、 文学家沈从文和德裔美籍 汉学家傅汉思。
这张照片是《良友》杂志的创刊号, 封面的那个女子叫胡蝶(1908-1989)。 胡蝶是民国著名演员,现代人知道的民国影星,
大概数阮玲玉、周璇和胡蝶最出名了吧。
沉樱, “继冰心、丁玲之后,而为人所瞩目的, 以文字的秀丽与富有诗意的风格为特点的女作家”。
张兆和,
沈从文说“我这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那个人就是张兆和。她本人是个作家, 但是貌似没有什么经典作品,留下的只是关于她才貌双全的传说。
郭婉莹,永安公司郭氏 家族的四小姐,
有人说她是“最后的贵族”。
孟小冬,梨园世家出身,
是早年京剧优秀的女老生。 与梅兰芳以及杜月笙均有 一段传说的爱情。
马珏, 鲁迅喜欢过的北大校花。
中国近代以来最美丽的22个女人,光芒夺目

中国近代以来最美丽的22个女人,光芒夺目纪录片视界 2023-02-2601秋瑾中国近代第一个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女性先驱。
诗人、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02薛绍徽中国近代第一个女翻译家。
她是近代著名外交官陈寿彭的妻子,1899年,陈寿彭翻译了《江海图志》,1900年,夫妻合译了法国科幻小说大师儒勒·凡尔纳的《八十日环游记》,由经世文社出版,首版译者署名是薛绍徽。
03裘毓芳中国近代第一个女报人。
1889年(光绪二十四年三月)主持《无锡白话报》编务,同年六月,又在上海创办我国第一份妇女报纸《女学报》,她与康同薇(康有为女儿)、李惠仙(梁启超夫人)同为该报主笔,为该报撰写文章。
04金雅梅中国第一位女性留学生。
1885年考入纽约女子医科大学,1888年回国。
1907年受聘天津北洋女医院(袁世凯创办)院长,开设妇幼保健院,1908年又创办了天津的第一所护士学校。
05唐群英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
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女权运动领袖、女权主义先驱、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辛亥革命功臣。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她是第一个加入同盟会的女会员,比相继加入同盟会的何香凝和秋瑾年龄大大3岁和6岁。
她是创立中华民国的巾帼英雄,有"双枪女将唐群英"之称,殁于1937年4月25日。
06郑毓秀中国第一个女博士。
祖父郑姚,是同盟会会员,她早年也投身革命,曾参与刺杀袁世凯,为躲避追捕于1914年被迫店铺。
1924年,郑毓秀获得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女性第一位博士。
回国后,她在上海创办了律师事务所,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律师。
她也是集诸多"第一"于一身的女性——民国政府时期第一位省级女性政务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审检两厅厅长、第一位非官方女性外交特使、第一位参与起草《中华民国民法典草案》的女性。
07宋美龄中国第一位正式任命的女性将军。
中国近代名媛

• 1922年,陆小曼19岁了,面目长得清秀可人,身材也越 显婀娜娉婷,出落得更加漂亮了。就在这一年,她离开学 校,奉父母之命与王赓结婚。但在这桩婚事中,陆小曼就 像大海中的一叶小舟,被风浪颠来颠去,完全是被动的。 当蜜月的激动渐趋平静后,她渐渐发觉自己并不快乐,她 觉得自己和王赓之间在性情和爱好方面有很大的差异。结 婚第三年,王赓被任命哈尔滨警察局局长,王赓要小曼随 同前往,陆小曼就到哈尔滨住了一段时间。据说由于陆小 曼当时是名满京城的社交界人士,因此她到哈尔滨后,哈 尔滨的大街小巷到处贴满了她的海报。但是陆小曼在哈尔 滨住不习惯,不多时,就回北京娘家居住,与王赓两地分 居,因此与丈夫在感情上更加淡漠了。由于性情不投,结 婚半年后,两人失和成为无可否认的事实。但陆小曼心高 气傲,绝不肯让人知道她是一个失意者,是一个不快乐的 人。于是她过着隐瞒性情、忍泪假笑的生活。就在这种心 态下,徐志摩似天外来客,闯进了陆小曼心扉。
•
• •
•
阮玲玉的表演才华横溢,光芒四射,达到了中国无声电影时期表演艺术的最 高水平,赢得广大观众由衷的倾慕。然而,这位卓越的女演员婚姻生活十分 不幸。 1935年 1935年,封建恶势力利用有关她的婚姻讼案大作文章,造谣中伤,把一 桶桶脏水泼到她的身上。她不堪被辱,留下“人言可畏”。 阮玲玉的死因真 的是人言可畏吗?一句人言可畏把所有的人都解脱了。一句人言可畏把阮玲 玉的死归咎于小报记者,归咎于无聊的小市民,所有的当事人都干净了,都 没有关系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新的历史资料的被披露,特别是当 年的一些当事人,当他们进入晚年的时候,他们为了求得自己良心的安宁, 他们开始打开了自己记忆的,封存的那些资料,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阮玲 玉的死不是像我们当初以为的那样是人言可畏。 那么这个时候我想,大概每一个人都会在想,阮玲玉只有25岁,多么年 轻的生命。阮玲玉在25岁的时候已经拍了29部电影,并且已经成为中国电影 历史上默片时代最优秀的,没有人可以和她竞争的一个女演员的时候,她为 什么要用那样决绝的手法终止了自己的生命,终止了自己的艺术,那么凶手 到底是谁呢?当我们有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进入到历史那一页, 我们一定要回到上个世纪的30年代,回到阮玲玉生活的那个年代,那个场景 以及阮玲玉生活当中的三个男人。
中国近代十大才女

中国近代十大才女她们是中国赫赫有名的女子,才华横溢、德才兼备,令多少后人无比向往、敬仰!这些红颜,她们或生自盛世豪门,身价矜贵无比;或绝代风华,魅力无人能及;或才情千万,傲然自立;或历经磨难,故事曲折离奇。
但她们都用自己的美丽、智慧,书写了一代不朽的传奇。
1. 传奇才女张爱玲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
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
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
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
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
2. 随心流浪者三毛三毛,台湾著名作家,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
本名为陈懋平,笔名"三毛"。
三毛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读三毛的作品,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
3.明丽凄婉的萧红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汉族。
这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
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
她的作品多取材于家乡,以其敏锐纤细的艺术感受力,朴实细腻的笔调,写出当时东北乡村小镇的闭塞与荒凉,塑造的人物鲜活可爱,风格明丽凄婉,弥漫着忧郁和感伤气息,为诗化小说的精品。
4.浪漫执着的庐隐庐隐(1898年5月4日—1934年5月13日)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福建省闽侯县南屿乡人。
其笔名庐隐,有隐去庐山真面目的意思。
庐隐一生清贫,度日艰难,她追求人生的意义,但看不到人生的前途,觉得人生"比作梦还要不可捉摸",她在悲哀的海里,几乎苦苦挣扎了一生。
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杰出的女性有哪些?

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杰出的女性有哪些?
宋庆龄,作为国母,一直默默的站在孙中山先生的身后,即使在最危难的时候也和孙先生相濡以沫,照顾着孙先生,到了解放初期,她积极的投身到妇女和儿童的救助中,把毕生献给了中国人民。
林巧稚,作为一个医生她写着一份隽永飘逸的书法,每一笔都清晰可见,并不像现在的医生。
她为了医学事业放弃了自己的婚姻,把一身给了中国的妇产科事业。
屠呦呦,作为中国第一个医学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她把普通话带到了世界科技之巅。
她用自己的语言描写着国之强,民族之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喜欢的近代中国女性
我对中国近代的女性都存有一种敬畏感,在那个荒乱的年代里,她们没有丢失自己,而是在特定的年代中散发自己的光芒。
有些人是幸运的,她们获得了美满的婚姻,平静的生活,事业的成就。
但有些人是不幸的,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有时注定了悲哀。
但她们是一道风景,吸引我去探究她们的爱情和生活。
陆陆续续的翻了几本人物传记,使我对那个年代的女性有了些了解,我时常佩服那些即使经历了灾难,但没有为此而消沉的人。
张幼仪就是个例外,她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女性,在那个年代诠释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她就是那种不算漂亮,而且离我们远去,但是我们并没有忘记她,因为她是这样的坚强、勇敢,在历经磨难之后还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创造自己的事业。
应该怎么形容她呢?一位在现代与传统中挣扎的女性。
在那个年代,小脚是女性的标志,更意味着自己是不是能嫁得如意郎君。
但3岁的张幼仪拒绝裹小脚,她可以用自己的大脚欢快的玩耍。
那是她对封建社会的第一声呐喊。
也许老天是眷顾她的,她是一个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女孩,她没有遵照“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定律,让自己沉浸于女红之中。
而是说服自己的父母走出家庭,走进学校。
她获得了知识,得到了尊重。
但我想不通的是,既然自己已经争取到了读书的机会,为什么没有为自己的婚姻争取机会,而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结局可想而知,没有爱情保障的婚姻何谈幸福可言。
诗人是浪漫的,但张幼仪是传统的,两个矛盾体相撞,注定两败俱伤。
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是不幸的。
中间又穿插着林徽因和陆小曼。
离婚就是悲剧的结局,我不喜欢徐志摩,即使不爱,但他连起码的尊重都吝啬给予,这样的男人如何让女人臣服。
除了会形容张幼仪“土包子”之外,他还会什么?这难道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该做的?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对封建社会,对包办婚姻的不满全都抱怨在一个小女子身上?既然从没有爱过,那为何还要履行夫妻之间的义务?他们的离婚成为中国第一宗西式离婚案。
而可笑的是,那首《笑解烦恼结——送幼仪》竟成了徐志摩送给张幼仪的第一首诗。
他可以给自己喜欢的人写无数肉麻至极的情书,但对于自己的结发之妻,却总是熟视无睹。
但令人欣慰的是他们离婚了,我认为那才是张幼仪的解脱,才是她的重生,才是她重新寻找真正幸福的契机。
在那个年代张幼仪不敢迈出离婚的第一步。
原因有两个:第一,她爱徐志摩,他们之间还有孩子。
第二,传统观念不允许她这样做。
最终拖到最后,她受伤了,爱情似乎也远去了。
再爱一个人需要她鼓起更大的勇气。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个人,她是李鸿章的侄女李国秦,虽然婚姻是父母做主,但除此之外,其他的一切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
我佩服她的是她有一道“警戒线”,不会像旧时代的女性忍到极致。
在面对丈夫的出轨,她直截了当的提出离婚。
在那个年代离了丈夫就等于生活没有了保障。
但她认为“活着不是光为了吃饭,还有别的,还有精神生活,夫妻关系也是如此,精神死了,这桩婚姻也就走到头了”。
她看透了张幼仪没有看透的东西,才获得更潇洒,更自由。
但如果这只是张幼仪的结局的话,那她也不值得我敬佩,女人只有在经受磨难后在会大彻大悟。
她做到了,她在异国他乡继续自己的学业,回国后她成为了京城首家女子银行的董事,那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离开徐志摩,她可以做的更好,她的自我价值在抛开封建约束后实现了。
真正令人欣喜的是在找到相爱的人之后,张幼仪不再畏缩了,结局可想而知,在与苏记之的20年婚姻中,她终于真正的做了回妻子。
如果说人生是一个找寻爱的过程,每个人的人生都要找到四个人。
第一个是
你自己,第二个是你最爱的人,第三个是最爱你的人,第四个是共度一生的人。
张幼仪的悲哀在于,现实生活中这三个人不是同一个人。
她最爱的没有选择她;最爱她的往往不是她最爱的;而最长久的偏偏不是最爱她的也不是她最爱的,只是在最合适的时间了他出现了。
张幼仪曾这样说过“我这辈子从没跟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中,说不定我是最爱他的”。
也许这是最好的解释了她和徐志摩的关系。
没有所谓的爱,只是相互的照顾和适应。
在那个年代中,仍然有许多的女性值得我们去关注和解读。
我喜欢那些敢爱敢恨,说出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人。
她们完全不同于张幼仪,在封建礼教的家庭中断然说出“不”字,不把自己的婚姻当做家族联姻的筹码。
吴调卿的孙女吴靖就是一匹倔马,在当时只有男生上学的情况下成为清华大学的第一届女生。
在面对自己的婚姻时,情愿放弃优渥的生活,也要和同学赵燕生在一起,她逃婚了,她也幸福了。
她的举动似乎也鼓舞了旁边的人,幸福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漫长的等待只会是自己里幸福越来越遥远。
与此同时,赵燕生的妹妹赵一荻在备受家庭舆论和社会的指责时,仍旧坚定不移的陪伴在张学良身边,那是真爱促使小女子反抗一切。
宋庆龄也是,革命的信仰使她和孙中山在一起,没有年龄的约束,只是相知的心走到了一起。
他们之于张幼仪多的是一开始就找到了自己的真爱,即使中间的道路是曲折的,但生活是甜蜜,没有相互的嘲讽和冷漠,更没有第三者的插足。
轰轰烈烈的开始,平平淡淡的生活,幸福触手可及。
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真正追求自己的生活,人生才不会有遗憾。
不管怎么说她们都是幸福的,虽然或多或少的夹杂着苦难,但至少她们曾
经有过那么快乐的时光。
可有些女性她们的到来太痛苦了,她们本不该属于这个有着太多痛苦与无奈的凡尘。
对阮玲玉的了解是看了她的电影《神女》,她对角色的想象是如此的细腻和深刻,感情不受任何的干扰,表达的始终是如此的流畅和逼真。
她演的不是一个妓女而只是为了自己孩子的母亲。
现实生活中的阮玲玉是不幸的,不管是张达民还是唐季珊都不是她的良人,最终人言可畏使她走向了生命的尽头,才25岁的生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爱情就心已死。
张爱玲也是,家庭的不幸使她对爱情的渴望更高,但胡兰成带给她的只是伤害,她的晚年是孤寂的,最终悄然的离开了人世。
在那个时代,每个女性都有属于她们的故事,仿佛是那古老的钟声在低吟诉说她们全部的幻想、繁华与孤寂。
传统与现代都交织成一面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她们的爱情与生死都系在这浮沉乱世之中。
没有幸与不幸之说,这只是她们的人生轨迹而已。
但敢于去追求幸福,把握幸福的人,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必定截然不同。
参考文献:
1.宋露霞主编《上海滩名门闺秀》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丁言昭主编《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上海人民出版社
3.江小鱼主编《中国十大传奇女性》海天出版社
4.田茜、张学君主编《十个女人的上海滩》新世界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