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近代女性社会地位变迁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妇女地位的演变

近代中国妇女地位的演变

近代中国妇女地位的演变近代中国是一个动荡且充满变革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妇女地位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传统中国,女性扮演了教育子女、照顾家庭等角色,妇女的地位是相对较低的。

而在近代,中国尤其是现代中国的迅速发展和改革中,女性的地位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妇女的教育与知识在传统中国,妇女的教育非常有限,只能学习一些基本的文化和礼仪知识,并为父母和婆家服务。

但是,近代社会的兴起和教育的普及让妇女的教育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十九世纪末,由于外国传教士的影响,开始出现了一些学习西方知识的女学堂和夜校。

至此,妇女也得以接触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知识。

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全民教育的政策使妇女接受了与男性相同的教育机会。

二、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在传统中国,妇女的地位一直受到限制。

婚姻和家庭生活是传统社会中妇女最重要的定位,但今天却已经改变。

在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时期,妇女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妇女逐渐能够在社会上展示自我,拥有发言权。

妇女也参与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如医疗、金融、法律等行业的工作。

经济独立和职业发展使得一些妇女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更是影响和改变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看法。

三、妇女合法权益的保障对于妇女自身权益的保障, 在传统中国是非常缺乏的。

这不仅仅体现在教育和就业方面,而且也涵盖到家庭中的权益,如婚姻、离婚、遗产等方面。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各种封建社会和家庭习俗,导致女性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譬如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家庭暴力等问题。

但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立法保障女性的权益也慢慢完善,当然这个进程仍有待加强。

四、妇女地位的现状和未来当前,妇女已成为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不断地推动着决策制定和政策实施。

然而,仍有很多妇女面临着教育和就业方面的困境,且妇女地位提高的速度有些缓慢。

因此,中国相应的政策和保障也仍需更加完善。

未来,妇女地位的发展也将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充满机遇和挑战。

总的来说,近代中国的妇女地位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这一变化显著的展示了现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女性的地位由平民化向公民化,不再被看成家庭婚姻之中的被动者。

近代中国女性地位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近代中国女性地位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近代中国女性地位的变化及原因分析邢威2008202349【摘要】中国女性社会地位一直偏低,这种情形从漫长的古代历史社会变迁中一览无余。

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结束,从人身到思想,中国女性一直被禁锢,被边缘化。

新中国成立后,女性状况有所好转,但仍不佳。

究其原因,主要有传统社会性别文化影响、经济上长期依附以及长期父权制的统治等三方面。

直到今天,女性的社会地位还依然受其影响。

实现“性别和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男女两性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女性地位;社会变迁;性别和谐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可以发现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偏低,各方面发展状况不尽人意。

经过几次意义深远的社会革命或变革,女性的地位与发展状况得到一定好转,但仍然在诸多方面有所阻碍,存在较为严重的妇女地位偏低的问题。

然而,女性社会地位提升与全面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历史状况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男女不平等的历史,妇女地位一直偏低:女性缺乏自我意识,缺乏反抗精神,顺从于父权制的统治;女性的潜能长期被压制与忽视,发展速度缓慢;女性长期附属于家庭,附属于社会,对各种事务缺乏主动权。

历史地看:1.原始社会——女性地位在世界历史意义上的失败。

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原始社会初期,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其他国家的女性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坎坷的历史过程。

在母系氏族时期,一方面,由于自然形成的性别分工,女性主要从事种植、采集等生产活动,成为当时较稳定的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由于女性本身的生理特性,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无论是在社会还是家庭生活中,女性都占有很高的地位,备受尊崇。

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男性在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逐渐过渡到父系氏族时期。

恩格斯说,“母权制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2.奴隶社会——女性社会地位全方位的沦落。

私有制的产生,社会分工的变化,以及生育与抚养子女的阻滞,成全了奴隶社会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全方位的沦落。

近代中国妇女地位的历史变迁研究

近代中国妇女地位的历史变迁研究

近代中国妇女地位的历史变迁研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男女不平等地位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妇女一直被贴上“弱势群体”的标签,受到男性社会的歧视和压迫。

近代以来,中国妇女地位经历了许多变迁,从开始的被动受害者逐步地走向社会主体,成为参与社会建设、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近代中国妇女地位的历史变迁。

一、宗族礼法和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妇女地位自古以来,中国妇女地位低下,受到传统男权制度的限制。

中国传统社会中,男子当家做主,妇女无权无势,甚至连婚姻自主权都没有。

妇女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受到丈夫、岳父、丈夫家中的媳妇的压迫和欺凌。

同时,传统社会中妇女接受的教育也十分有限,大多数女性没有读书的机会,只能在家务、缝纫、织布等传统女性工作中度过一生。

二、近代中国妇女地位转变的契机随着清朝的没落和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打开了走向现代化之路的大门。

中国近代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妇女地位的转变有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近代的妇女积极地参与社会运动和革命,为中国妇女争取自由、权利、地位,掀起了一场妇女解放的浪潮。

三、新时代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近代妇女地位提高的重大转折点。

新中国成立后,妇女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女性参与社会工作和生产、科技创新的措施,大力推动全民教育普及和妇女各项技术培训,使妇女在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四、妇女地位提高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妇女的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妇女问题得以完全解决。

当前,面对城乡发展不平衡、性别歧视、保障妇女权益等问题,中国妇女仍然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发挥积极性,参与社会生活,争取自身权利,也需要得到社会各界更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总的来说,中国妇女的地位从“家庭中的陪衬角色”到“社会主体”,历经了长达几千年的发展历程。

尽管宗族礼法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一直存在,但近代以来,中国妇女通过自身努力和社会变革,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并成为具有重要力量的社会主体。

近代中国社会的女性地位变迁

近代中国社会的女性地位变迁

近代中国社会的女性地位变迁近代中国社会的女性地位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女性在家庭、教育和职场等各个领域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一变迁可以归结为自主意识觉醒、法律保障和社会发展三个主要因素。

自主意识觉醒是近代中国女性地位变迁的重要推动力。

在封建社会,女性被视为家庭的附属品,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意识。

然而,随着近代洋务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反思自己的地位和角色。

著名的清末女性启蒙运动家康慕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通过撰写文章和发起女性解放运动,鼓励女性追求独立和自主权利。

她的努力唤醒了许多女性的意识,逐渐引发了一股女权意识的浪潮。

法律保障也对近代中国女性地位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旧中国,女性的权益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妇女地位低下,饱受歧视和虐待。

然而,近代的法律改革为女性争取了平等的地位。

例如,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男女平等,并取消了妇女被卖买婚姻的合法性。

此后,女性逐渐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婚姻权利、财产权利和教育权利。

这些法律保障为女性争取了合法权益,为她们赢得了更多的自由和平等。

另外,社会发展也对女性地位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化是女性地位变迁的背后推动力之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封建观念开始失去地位。

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促进了女性地位的提升。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和受教育水平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女性不再局限于家务劳动,她们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实现自我价值。

然而,尽管近代中国女性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不平等现象。

在职场上,女性的晋升机会相对较少,工资待遇也普遍较低。

尤其在某些老龄行业和传统观念坚守的地方,女性在职业发展上遇到了更多的困难。

此外,婚姻家庭问题也是女性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传统观念下,女性仍然被期望扮演传统的妻子和母亲角色,对职业发展和个人自由产生了限制。

中国女性地位的演变历程

中国女性地位的演变历程

中国女性地位的演变历程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男权社会,女性在社会地位和人权方面一直处于被压迫的地位。

然而在近代,尤其是1949年建立新中国以来,中国女性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国女性地位的演变历程。

一、传统社会中的女性地位传统中国女性,仅局限于家居与家务,在社会上的地位远远低于男性。

世袭制度的存在,更让女性作为一个次要的人群,被认为是“男子之附属物”,甚至连婚姻、生育的自主权都没有。

在那个时期,女性出外就会被别人说闲话,那时候,传统的观念在决定着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命运。

二、新中国成立后女性地位的变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开始进行了历史上的一次社会主义革命。

女性地位的提高被视为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此,新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保护女性的权益。

同时,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女性也开始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女性的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

教育方面新中国认为,教育是解放女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在成立之后的几年里,全国开展普及教育运动,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普及了初中教育。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有机会接受教育。

由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的人才储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为女性进入国家机关、各级企业、工厂和农村合作社中工作做了铺垫。

劳动就业新中国实行了劳动就业政策,为女性提供了广泛的从事生产劳动的机会。

在工厂、企业、合作社以及其他就业单位,女性得到了与男性同等的就业机会。

在这一过程中,女性逐渐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妇女转变为从事生产劳动,具有经济职业能力的女性。

家庭生活新中国破除了家庭、社会中一些落后的不合理的束缚,同时强调合理、平等的家庭关系。

家庭责任公共的分享和承担,激励家庭成员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推动了一般家庭的素质和正直道德的提高。

三、女性地位的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是中国,甚至是全球,女性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女性从生育、传宗接代的角色逐渐转变为了教育、劳动、创新的角色,她们更加独立、自主、被更多的人尊重和肯定。

中国的妇女地位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变迁

中国的妇女地位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变迁

中国的妇女地位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变迁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妇女的地位都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妇女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逐渐获得了平等的地位,拥有了更多的权益和机会。

本文将探讨中国妇女地位的演变过程。

一、封建社会下的妇女地位在封建社会中,中国的妇女地位十分封闭和受限。

妇女被束缚在家庭中,被认为是家庭的附属品。

她们经历排斥和歧视,没有机会接受教育,难以发展自己的才能。

她们的社会地位低下,无法参与到公共事务中。

二、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近代,随着西方现代文明的传入,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逐渐兴起。

众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开始呼吁妇女的平等权益和社会地位。

诸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倡平等主义和女权主义,呼吁废除封建制度和男女不平等的观念。

此外,一些爱国女性也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妇女地位提升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的妇女地位提供了历史机遇。

新中国颁布了一系列妇女权益保障法律法规,推动了妇女地位的提升。

妇女有了参与社会建设的权利,可以接受教育,参与工作,参与政治活动。

此外,女性在家庭中也逐渐获得了平等的地位,不再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

四、现代社会的妇女地位随着中国的发展,现代社会中妇女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女性在职场上有了更多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了社会精英。

政府也进一步加大了对妇女权益保护的力度,例如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推行性别平等教育等。

现代社会尊重妇女的选择,鼓励她们追求事业和个人发展。

五、仍需努力的方向尽管妇女地位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职业差距、待遇不平等、家庭暴力等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我们继续努力解决。

同时,妇女的教育水平和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以使她们在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总结中国妇女地位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变迁是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

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以及新中国的成立都为中国妇女争取了更多的平等权益。

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与妇女地位的变化

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与妇女地位的变化

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与妇女地位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与妇女地位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妇女地位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从妇女教育、婚姻家庭、就业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来探讨这一变化。

一、妇女教育的兴起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带动了妇女教育的兴起。

此前,封建社会的妇女教育受到了严重限制,妇女被认为只能在家里承担起照顾家庭和养育子女的责任。

然而,在近代社会变革的影响下,妇女开始逐渐接受教育。

设立了一些妇女学堂和女子中学,这为妇女提供了接受知识的机会。

妇女开始能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并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婚姻家庭观念的变革在过去,中国社会婚姻家庭观念非常封闭,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

妇女在婚姻中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力,父母为女儿选择好婚姻对象是一种传统观念。

然而,近代社会的变革使得人们开始思考婚姻和家庭观念的变化。

逐渐有人开始主张男女平等的婚姻观念,认为婚姻应该基于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关系。

这种新观念使妇女在家庭中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她们开始能够选择自己的伴侣,并且有权利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妇女就业的机会增多近代社会的变革为妇女提供了更多就业的机会。

在过去,妇女的职责主要是在家照料家庭,她们很少有机会参与到社会生产中。

然而,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妇女开始逐渐参与到各行各业中。

她们不再只是家庭的主妇,也能够成为公务员、医生、工程师等职业人士。

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因此得到了提升,她们能够用自己的才智和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近代社会的变革为妇女的社会地位带来了显著的提升。

同时,女权主义思潮的兴起使得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性别平等的问题。

妇女开始争取她们应有的权益,更多地参与到社会事务中。

妇女开始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中崭露头角,为妇女的权益发声。

逐渐地,人们的观念也开始接受妇女在社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给予了妇女在各个方面的机会和权益。

妇女教育的兴起、婚姻家庭观念的变革、妇女就业的机会增多以及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都标志着中国妇女地位的积极变化。

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与女性地位提升

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与女性地位提升

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与女性地位提升中国近代社会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这场变革不仅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也对女性的地位和角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对于女性地位提升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动力。

首先,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第一个特点是思想解放。

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女性被认为是附属于男性的存在,她们的角色主要是妻子、母亲和女儿。

然而,随着新思潮的传播和启蒙思想的普及,女性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自由和平等权利。

晚清时期的女性运动家们开始倡导妇女权益,他们组织了各种妇女会馆和读书会,号召女性追求独立、自主的生活。

这种思想解放激发了许多女性的意识觉醒,她们开始反抗旧的家庭和社会结构,要求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其次,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第二个特点是政治改革。

辛亥革命后,中国成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新的政治制度为女性争取了更多的权益。

1912年,中国颁布了《新婚姻法》,首次确立了婚姻平等的原则,禁止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限制。

此后,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和法规,为女性的解放和独立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此外,女性也参与了政治运动,许多勇敢的女性加入了解放军并积极参与抗日战争,她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第三个特点是经济发展。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浪潮,这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经济独立的可能性。

以广州、上海为代表的大城市发展起来的纺织、轻工业和服务业都需要大量的女性劳动力。

这使得许多传统家庭的女性成员能够走出家庭,进入社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收入,独立维持生计。

与此同时,女性也开始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一些学校设立了女子部,培养了一批才华出众的女性人才。

这些经济和教育的变化不仅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推动了中国整体社会的发展。

最后,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对女性地位提升的原因和动力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思想解放和启蒙思潮的影响,让女性认识到自身的权利和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近代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变迁摘要:近代以来,中国的女性逐步摆脱了男性附庸的角色,随着不断的社会改良运动及变法革命,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承认,在近代历史上,也闪耀着女性坚韧而美丽的光芒。

关键词:近代女性社会地位姓名:李鹏超学号:3110104849邮箱:****************前面的话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当时生产力发展阶段及社会架构组成有密切关系。

母系社会中由于生产力的极端低下,部落的生存与延续与人的数量息息相关,作为孕育者的女性是部落的核心。

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生存能力增强,女性作为生产者的生理劣势逐渐明显,男性的力量获得支配权,女性也逐渐沦为男性的附庸,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尤其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女性更是受到了十分严苛甚而残酷的待遇。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女性道德给广大女性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女性的权力被残酷而无情地剥夺。

但近代到来,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古老的关口,中国社会陷入了长期动荡时期,同时西方的伦理、道德观念也传入中国,“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些观念如夏日里的飓风暴雨,冲击着传统中国的君权父权至上的观念;中国女性也开始争取自己的权利,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在近代各次社会改良、革命中,女性的社会地位也逐渐得到了承认。

近代历史中,也闪耀着女性坚韧而美丽的身影,秋瑾、谢婉莹、舒婷、宋氏三姐妹,不论是政治还是文化领域,都活跃着女性的身影。

在此谨以各次运动为纲,浅析近代女性社会地位逐渐变化及原因。

第一节太平天国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这是太平天国首领对平等理解的集中表达,糅合了中国农民传统朴素的平等思想和西方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其中也表达了男女平等的意愿。

中国古代有“男称丁,女称口”之说,封建时代主要是以一家“丁”的数目分配土地和担负赋税,女性享受不到平等的土地权益。

这从根本上显示出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女性只是作为男性附庸而生存。

如,“晋代规定女子占田的限量和课亩的数量。

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推行均田制,规定妇女受田20亩,麻田5亩,为男子的一半。

隋炀帝仁寿四年,规定女子不再受田,原来每户分配的田地全部划归男丁名下。

”封建君主专制时代女性地位的低下,由此可见。

但在《天朝田亩制度》中,却首次显示出男女土地权利平等的现象,甚至生活中也有所体现。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土地的分配仅以年龄为标准,而不因性别而有差异。

男女具有相同的分得土地的权利,也就是说,女性具有了在小农经济时代的生存基础,一定程度上不再作为男性的附庸。

“凡礼拜日,伍长各率男妇至礼拜堂,分别男行女行,讲听道理,颂赞祭奠天父上主皇上帝焉。

”在做礼拜时分男行女行,而不是如古代家族宗祠祭祀中一样歧视女性。

这里都表达出了一定程度上男女平等的思想,具有进步意义。

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这些思想也必定会在人民群众中间得到传播,女性获得了基本的土地权利,其社会地位也将渐渐发生变化。

虽然实际上太平天国运动中女性土地权利并未如此公平,男性仍有一定特权,但这是农民意识的劣性,不可能一次得到解决。

因此,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人民对女性地位的新认识,这种思想不仅是人民平等思想的觉醒,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基督教义中观念的影响。

洪秀全曾受基督教的影响,太平天国起义之初是“拜上帝教”教众的起义,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其根本,是西方基督教的传入,对中国百姓观念产生了冲击,平等等思想借由宗教等方式逐渐进入人们内心,虽不坚定,但潜移默化之下,人们的性别观念也逐渐有所松动,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悄然变化着。

第二节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到1898年9月21日,短短的103天,但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变法中诸多法令,在腐朽的中国刮起了一股飓风。

其中,女学的兴起和“不缠足运动”,对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

女学并非近代新学,封建君主专制时代即有女学,不过那是女学是以“三从四德”为核心,是对女性权利剥削的合理化,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性别观念,至今仍然可以感受到其影响。

但近代封建制度的破坏,西方思想的传入,对传统女学造成了极大冲击,女学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男女平等”是女学及近代思想中的重要部分。

女权意识的觉醒,也显示出来。

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首先提出了以“自养、自知、自强”为宗旨的新时期的女学,对女性作为男性附庸的传统观念明确发起了挑战。

严复在《论沪上创兴女学》中说:“泰西妇女皆能远涉重洋,自去自来,故能与男子平权。

我国则苦于政教不明,虽有天资,无能为役。

盖妇女之不见天日者久矣。

故使中国之妇女自强,为国政至深之根本,而妇女之所以能自强者,必宜与可强之权,与不得不强之势”,女学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

上海,浙江等沿海地区,先后办起女子学校,女性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

女学的兴起,培养了一批新女性,女革命家唐群英、张默君、秋瑾等,女性在近代革命运动中有着重要作用。

不仅如此,戊戌变法时期的得到发展的留学风潮,也使得中国女性开始走出国门,直接感受国外的思潮,留学日本的秋瑾,参加了洪门、三合会、同盟会等,回国后领导浙江一带起义,后英勇就义与绍兴。

这些女性代表,不仅为革命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她们本身也代表了中国女权主义的兴起,一批新女性开始为了中国女权而奔走呼告,女性的社会地位开始有明显的改变。

戊戌变法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改革,其中最热烈的当是“不缠足运动”。

自宋代以来,缠足之风兴起,三寸金莲,男性以自己畸形的审美观,给女性造成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缠足,对女性是一种残酷的行为,但却无法抗拒,秋瑾也被迫缠足。

近代西方叩开国门,对中国风俗之中,最为不解和诟病的就是女性须缠足。

戊戌变法中,首次官方要求,不缠足,这正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始。

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更大的认可。

正是由于对女性权利的认识,才有了“不缠足运动”,也因为“不缠足运动”,中国女性得到了进一步解放,在社会风气中,女性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认可。

第三节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一场更加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其呼唤民主、争取自由、捍卫人权的思想启蒙和推翻帝制、反对专制、解放民族的社会行动,不仅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妇女解放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民主、平等、自由等进步思想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这对于女性解放运动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可以说,辛亥革命,为妇女解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辛亥革命对女性的影响,不仅在于革命中的法令,也在于革命酝酿过程中各种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先进报刊的创办。

《女界报》、《女子新世界》等妇女研究著作的出版,西方相关作品,如,斯宾塞的《女权篇》等的翻译和出版,都为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辛亥革命前留学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成为革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同时也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有力支持者,尤其是留学的新女性,如唐群英、林宗素、吴木兰、张汉英等,成为中国女权斗争的主力军。

在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下,辛亥革命期间,进行了许多与女性相关的移风易俗措施。

放足,从束胸到放胸,从结婚必须遵从父母到自由恋爱,从必须遵从丈夫到男女平等,这些都是女性地位提高的体现。

不仅如此,女性参政则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又一高潮。

辛亥革命的爆发为妇女参政提供了契机,而且,这一时期中国妇女界首次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妇女要求参政”的口号。

中国千年历史,女性参政无不遭到士林学子的攻击,女性从来都被排除在政治之外。

辛亥革命真正成为女性要求参政合法化之始。

同盟会中的女性骨干分子——秋瑾、何香凝、唐群英、林宗素等人,为革命工作进行了诸多贡献,秋瑾先生牺牲于绍兴,为起义献出了生命。

起义中,各个妇女团体也投身革命,组建“女子北伐敢死队”,随后来解散,但她们仍以医护等身份活跃在战场上,为革命作出贡献。

1912年4月,“女子参政同盟会”成立,为女性参政而斗争,唐群英率领会员五次向参议院递交请愿书,要求女子参政。

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参政运动虽然最终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女子参政”也仅仅停留在一些先进人士的头脑中,但是这对于中国女性的解放,具有重要意义。

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移风易俗运动有很大进展,这在日常生活中使得男女平等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第四节总结从1840到1949这100多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族的侵略,农民运动,资产阶级改革,民主革命运动,这些运动是前辈们的不懈探索,正是这些运动,给腐朽的中国注入了新的生机,中华逐渐走向了独立自由民主,中国女性也逐渐获得了更加合理的社会地位,虽然仍有诸多不合理之处,但是女权运动已经兴起,女性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女性作为男性附庸的时代,终将过去。

这并不仅仅是西方思潮的影响,也是中国女性自己觉醒和抗争的结果,西方先进思想给中华女子的斗争提供了有力武器,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女子对于自由解放的追求和斗争在女性社会地位变化中的作用。

近代社会,动荡不安,而女性在黑暗的时代,不仅给自己争得了权利,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1.《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及其法律保障》----李红2.《论沪上创兴女学》--------------------------严复3.《中国传统女学的终结与近代女子教育的兴起》--------------------------------------------------------------------------娜林4.《秋瑾》--------------------------------哇春芳何飞5.《学者谈辛亥革命》--------------------中新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