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优秀课件PPT

ds区,它包括
族,Ⅰ处B于和周Ⅱ期B 表d区和p区之间。它们都
是 ,也属过金渡属元素。
f区元素最后1个电子填充在f轨道上,它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 (各有15种元素)。
小结
包括元素 s区 ⅠA、ⅡA族 p区 ⅢA~零族 d区 ⅢB~Ⅷ族 ds区 ⅠB、ⅡB族 f区 镧系和锕系
价电子排布 ns1、ns2 ns2np1~6
——依据外围电子的排布特征,看最后一个电子填充的轨道类型。
s区元素 最后1个电子填充在 ns 轨道上,价电子的构型是__n_s1___ 或 ns2 ,位于周期表的 左 侧,包括ⅠA 和 ⅡA族,它们都是 _活__泼__金__属,容易失去电子形成 +1 或 +2价离子。
p区元素最后1个电子填充在 轨道np上,价电子构型是 ,ns2np1~6 位于周期表 右侧,包 ⅢA~Ⅶ族A、元零素族。大部分为 元素非。金属
d区元它素们的价层电子构型是 (n-,1)最d1后~81n个s2电子基本都是填充
在 轨道上(n,-位1于)d长周期的中部。这些元素都是 ,常有可变
化金合属价,为过渡元素。它包括 族元素。 ⅢB~Ⅷ
ds区元价层电子构型是
(n-,1)即d1次0n外s1层~2d轨道是 的,最充外满
层素轨道上有1~2个电子。它们既不同于s区,也不同于d区,称为
元素周期表结构:七主七副七周期 Ⅷ族0族镧锕系
1、某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ⅢA族元素 的原子序数是( )
A、只有x+1 B、可能是x+8或x+18 C、可能是x+2 D、可能是x+1或x+11或x+25
2、推测核电荷数为87的元素R在周期表中第_____周期第 _______族,下列关于它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同族元素原子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ROH,是一种极强的碱 C.R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R2O的氧化物 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增
Sb Te
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
Po At
①预测新元素
②寻找半导体材料 ③合成新农药 ④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 ⑤进行“位置,结构,性质”的推导
1、下列递变情况不正确的是( C ) A. 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质的还原 性依次减弱 B. 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对应气态氢化物稳定 性依次增强 C. 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Na、K、R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依次增强
同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性质
Si
P
S
Cl
单质与氢 气化合条
件
含氧酸的 酸性
高温
磷蒸气与氢 气能反应
H4SiO4 弱酸
H3PO4 中强酸
需加热 光照或点 燃
H2SO4 HClO4 强酸 强酸>H2SO4
14Si
15P
16S
17Cl
对应最高价氧化物 SiO2 P2O5 SO3 Cl2O7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H4SiO4 H3PO4 H2SO4 HClO4
A X、Y、Z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 A、B、C、D只能形成5种单质 C A、B、C三种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 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D 自然界中存在多种由A、B、C、D四种元素组 成的化合物
答案:D
4、有X、Y两种元素,原子序数≤20,X的原 子半径小于Y,且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 同(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若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 B.若HnXO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 显酸性 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 单质一定是Y2 D.若Y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一定 为+m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2)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同周期元素性质存在周期性变化的原 因。 提示: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 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原子的 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最终导致元素的非 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案例示范】 【典例】(2017·全国卷Ⅱ)a、b、c、d为原子序数依 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 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 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
一、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结合图1、图2、图3完成下表:
原子 电子 最外层 序数 层数 电子数
1~2 1
3~ 10
_2_
1~2
_1_~__8_
原子半径的 变化(稀有气 体元素除外)
—
由_大__到_小__
最高或最 低化合价 的变化
+1→0
变化。 核外电子排
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___________ 布 ___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知识点一 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重点释疑】
项目
同周期(左→右)
原 核电荷数 逐渐增大 子 电子层数 相同 结 构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同主族(上→下) 逐渐增大 逐渐增多
③Al向(OAHl)(3O+H3)H3+沉=淀==中= 加Al入3++盐3H酸2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NaOH 分类 强碱 碱性强弱 结论
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标准课件)

元素
氢化物 化学式
化合条件
稳定性
14Si SiH4 高温下少量反应 很不稳定
15P
PH3 磷蒸气,困难
不稳定
16S
H2S 加热反应
较不稳定
17Cl
HCl 光照或点燃化合 稳定
问物题的与热解 稳决 定非: 性金如随属何着变元性化素:?核S非电i 金荷< 属数P 性的< 如递S 何增<变,C化气l ?态氢化
2)离子半径的比较
⑴ 同种元素的微粒: 阳离子<中性原子<阴离子 价态越高,微粒半径越小。
举例: r(Cl)< r(Cl--) r(Fe) >r(Fe2+) > r(Fe3+) r(H+) <r( H) <r( H-)
⑵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 半径越小
例: O2 > F- > Na+ > Mg2+ > Al3+
Mg(OH)2 Al(OH)3 中强碱 两性氢
氧化物
H4SiO4 弱酸
H3PO4 中强酸
H2SO4 强酸
HClO4 最强酸
金属性和非 金属性递变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11—17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金属性减弱
非金属性增强
碱性减弱。
酸性增强。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P5信息提示):
金属性越强:
非金属性越强:
单质还原性越强;
单质氧化性越强;
与水或酸置换氢气越容易; 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
优秀课件——元素周期律(共45张PPT)

化学反应中不稳定结构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得失电子、
共用电子对)趋向达到稳定结构
(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质子数、电子层数 决定 元素的原子半径由_____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电子
N +5
-3
O
F
Ne 0
最低价
元素符号 最高价 Na +1 Mg +2 Al +3
-2
-1
Si +4
-4
P +5
-3
S +6
-2
Cl +7
-1
Ar 0
最低价
最高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F、O除外) 负价 = 最外层电子数-8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引起了
课堂总结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最外层电子数 1→8
• 【回顾】
• 1、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其本质原因? • 2、卤素性质递变,其本质原因?
•【思考与交流】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怎 样变化呢?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通过来学习认清这些问题
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表示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及能量高低
含多个电子的原子中, 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较 低的电子运动在离核较近的 区域,能量较高的电子运动 在离核较远的区域。
深入探讨
原子半径受哪些因素制约?为什么随原子序数 的递增,原子半径出现从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最主要因素 影响原 子半径 大小的 因素 ②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增多,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
共用电子对)趋向达到稳定结构
(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质子数、电子层数 决定 元素的原子半径由_____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电子
N +5
-3
O
F
Ne 0
最低价
元素符号 最高价 Na +1 Mg +2 Al +3
-2
-1
Si +4
-4
P +5
-3
S +6
-2
Cl +7
-1
Ar 0
最低价
最高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F、O除外) 负价 = 最外层电子数-8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引起了
课堂总结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最外层电子数 1→8
• 【回顾】
• 1、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其本质原因? • 2、卤素性质递变,其本质原因?
•【思考与交流】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怎 样变化呢?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通过来学习认清这些问题
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表示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及能量高低
含多个电子的原子中, 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较 低的电子运动在离核较近的 区域,能量较高的电子运动 在离核较远的区域。
深入探讨
原子半径受哪些因素制约?为什么随原子序数 的递增,原子半径出现从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最主要因素 影响原 子半径 大小的 因素 ②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增多,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
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元素周期律(27张PPT)

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Cl>S>P>Si
(1)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①金属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置换出H2,金属性越强; ②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 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③金属与某些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2)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①非金属与H2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②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非金属性越强; ③非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即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④非金属与某些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跟冷水剧烈反应滴 Na 入酚酞溶液变红色
2Na+2H2O=2NaOH+H2↑
比与水反应剧烈
Mg
与冷水几乎不反应,加热表面出 现较多气泡, 溶液变为浅红色
Mg+2H2O(沸水)=Mg(OH)2+H2↑
反应剧烈
Al
冷水不反应,加热少量 气泡,溶液不变红
反应较缓
结论:金属性: Na > Mg > Al
◕活动二、探究Na、Mg、Al金属性强弱——NaOH、Mg(OH)2、Al(OH)3碱性强弱
【练习】
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Na、Mg、Al最高化合价依次升高 B.N、O、F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C.P、S、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D.Li、Na、K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练习】
2、下列说法能证明钾元素比镁元素金属性强的是( AB )
A.金属钾与冷水剧烈反应,镁与冷水几乎没有现象。 B.KOH的碱性比Mg(OH)2强 C.金属钾与MgCl2的水溶液反应可置换出金属镁 D.在化学反应中,钾失去1个电子,镁失去2个电子
【练习】
3、用元素符号回答原子序数11—18的元素的有关问题。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课件

(1)各元素的符号: N As S Si P A: ,B: ,C: ,D: ,X: 。 (2)写出C、D、X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 H2SO4>H3PO4>H3AsO4 并排列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 (3)写出A、B、X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并排列稳定性 NH3>PH3>SiH4 由强到弱的顺序: 。
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 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 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量变
质变)
(实质:核电子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从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你想到了些什么?
谢谢老师们的光临指导!
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辛,正 是因为有了无数的探索者,才使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一步 步地走向深入,也越来越接近事物的本质。 先辈们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精神是我们人类不尽的财富。 他们的追求除了其优秀的个人素质以外,真理本身 那种理性的美,也给了他们人生以巨大的乐趣。 同学们的学习是辛苦的,又是幸福的,每一门学科 中都隐含着无穷的美。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诗歌、散文和 音乐,陶冶我们的情操;而化学学科中的新奇、和谐、 简约,同样闪耀着美的光辉。
科学探究:元表的性质和原子序数间的关系。 实验1:镁与水的反应
现 象
实验
在常温下,与水的反应无明显现象;加热 时,镁带表面有气泡出现,溶液变红。
化学方程式
Mg+2H2O==Mg(OH)2+H2↑
实验2:镁和铝与盐酸的反应
Mg
现 象 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试管 烫手,反应很剧烈。
Mg+2HCl==MgCl2+H2↑
弱酸 强酸
H4SiO4
《元素周期律》》PPT-课件下载【人教版】

b.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当K层外 最外层时不超过2)
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K层为次 外层时,不超过2个)。
根据原子光谱和理论分析 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
K Ca
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 “点——线——面”规律
原子 电子 最外层 原子半 序数 层数 电子数 径变化
最高价氧 化物对应 水化物碱
性强弱
NaOH
强碱
Mg(OH)2
中强碱
Al(OH)3
两性氢 氧化物
原子序数 14
15
16
17
元素符号 Si
P
S
Cl
单质与H2化 高温 合的难易
磷蒸气
加热
光照或点燃 爆炸化合
气态氢化物 的稳定性
很不SiH稳4定
不P稳H定3
H2S 不很稳定
HCl 稳定
最高价氧化 H4SiO4 物对应水化 极弱酸
原 子 半 径 依 次 减 小
得 电 子 能 力 依 次 增 大
非 金 属 性 依 次 增 强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大
金属性依次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2 3 4 5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B
非金属区
Al Si
Ge As
金属区 Sb Te
零
非
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二、原子结构和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最外层电子数 1 →8(或1 → 2)。
2.原子半径变化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减小 。 (不考虑稀有气体元素)
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K层为次 外层时,不超过2个)。
根据原子光谱和理论分析 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
K Ca
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 “点——线——面”规律
原子 电子 最外层 原子半 序数 层数 电子数 径变化
最高价氧 化物对应 水化物碱
性强弱
NaOH
强碱
Mg(OH)2
中强碱
Al(OH)3
两性氢 氧化物
原子序数 14
15
16
17
元素符号 Si
P
S
Cl
单质与H2化 高温 合的难易
磷蒸气
加热
光照或点燃 爆炸化合
气态氢化物 的稳定性
很不SiH稳4定
不P稳H定3
H2S 不很稳定
HCl 稳定
最高价氧化 H4SiO4 物对应水化 极弱酸
原 子 半 径 依 次 减 小
得 电 子 能 力 依 次 增 大
非 金 属 性 依 次 增 强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大
金属性依次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2 3 4 5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B
非金属区
Al Si
Ge As
金属区 Sb Te
零
非
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二、原子结构和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最外层电子数 1 →8(或1 → 2)。
2.原子半径变化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减小 。 (不考虑稀有气体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第三周期Na、Mg、Al、Si、P、S、Cl为例: 原子半径 Na>Mg>Al>Si>P>S>Cl 金属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Na>Mg>Al
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Si<P<S<Cl 非金属氢化物的稳定性: SiH4>PH3>H2S>HCl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碱性:NaOH>Mg(OH)2>Al(OH)3 酸性:H2SiO3<H3PO4<H2SO4<HClO4
每一层最多排多 少个电子呢?
K:2 L:8 M:18 N:32
2n2
练习1: 34Se的核外电子排布,从内向外,依次为2,8,8,8,8,是否正确?
不正确。第四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只能有四层
练习2: 34Se的核外电子排布,从内向外,依次为2,8,8,16,是否正确? 不正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多只能为8个。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 子数等于其族序数。
Na
Mg
Al
Si
P
S
Cl
向左: 原子半径大 失电子能力强 金属性强 易与水置换出氢气 氢氧化物的碱性强
中间: 金属性弱,非金属 性也较弱(两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的水化物的碱性弱, 酸性也弱(两性)
向右: 原子半径小
得电子能力强 非金属性强
易与氢气化合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强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 子序数的递增而呈 周期性的变化。 这一规律叫做元素 周期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A>B
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r(B)>r(A)>r(C)
C.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r(C-)>r(B2+)>r(A2-)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B>A>C
猜想: 同 一 周 期 元 素 , 从 左 到 右 , 核 电 荷 数 逐 渐 _ _增_ 多_ _ _ _ , 导 致 原 子 核 对 外 层 电 子 的 吸 引 力 逐 渐 _ _增_ 大_ _ _ _ , 原 子 失 电 子 的 能 力 逐 渐 _减_ _弱_ _ _ _ , 元 素 的 金 属 性 逐 渐 _减_ _弱_ _ _ _ ; 同 时 , 原 子 得 电 子 的 能 力 逐 渐 _增_ _强_ _ _ _ , 元 素 的 非 金 属 性 逐 渐 _ 增_ _强_ _ _ _ 。 金属性强弱的表现(从左到右) 与水或与酸置换氢气的难易程度;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强弱的表现(从左到右) 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强弱。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越往右上方, 原子半径越小
越往左下方, 原子半径越大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稀有气体除外),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离子半径大小怎么比较?从左向右,离子半径也是逐渐递减吗?
电子层数越多,原子(或离子)半径越大; 电子层数相同的情况下,核电荷数越多,原子(或离子)半径越小
请对比钠原子与氯原子的半径大小: r(Na)>r(Cl) 请对比钠离子与氯离子的半径大小: r(Na+)<r(Cl—)
A、B、C 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 在同一周期,A、C 的最
低价离子分别为 A2-、C-,离子半径 A2-大于 C-,B2+和 C-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电子排布的原则:能量最低原则 先排入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再排入能量更高的电子层 离 核 最 近 的 电 子 层 , 能 量 最 _低_ _ _ ; 离 核 越 远 的 电 子 层 , 能 量 越高_ _ _ _ 。 K层(最内层)能量最低,L,M,N,O......能量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