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601988)定位分析报告doc11(1)

合集下载

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中国银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规模居全球之首,是全球最大的银行业市场。

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强、资本充足率高,并且具备稳定的贷款增长和较低的不良贷款率等优势。

此外,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中国银行业在创新业务、提供金融服务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

然而,中国银行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虽然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庞大,但其盈利质量亟待提高。

不同银行之间盈利能力的差距较大,部分银行存在较高的成本收入比,且不良贷款比例仍较高。

其次,中国银行业存在较大的竞争压力和市场风险。

随着市场的开放和外资银行的进入,中国银行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此外,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银行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在未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银行业将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的应用,提升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消费者金融需求的不断增长,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将成为银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其次,银行业将继续深化改革,加强风险管理和机构治理。

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和风险防范要求。

最后,银行业将更加注重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金融将成为银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也能为银行业创造新的业务机会。

综上所述,中国银行业在保持总体稳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应用、深化改革和加强风险管理,中国银行业可以克服这些问题,并在未来实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601988中国银行2023年上半年决策水平分析报告

601988中国银行2023年上半年决策水平分析报告

中国银行2023年上半年决策水平报告一、实现利润分析2023年上半年利润总额为15,491,900万元,与2022年上半年的15,206,900万元相比有所增长,增长1.87%。

利润总额主要来自于内部经营业务。

2023年上半年营业利润为15,456,800万元,与2022年上半年的15,171,600万元相比有所增长,增长1.88%。

在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营业利润也有所增长,企业经营业务在稳步发展。

二、成本费用分析中国银行2023年上半年成本费用总额为8,557,400万元,其中:管理费用为8,224,800万元,占成本总额的96.11%;营业税金及附加为332,600万元,占成本总额的3.89%。

2023年上半年管理费用为8,224,800万元,与2022年上半年的7,857,400万元相比有所增长,增长4.68%。

2023年上半年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5.77%,与2022年上半年的25.08%相比有所提高,提高0.68个百分点。

企业经营业务的盈利水平也有所提高,管理费用增长合理。

三、资产结构分析2023年上半年企业不合理资金占用项目较少,资产的盈利能力较强,资产结构合理。

四、负债及权益结构分析2023年上半年负债总额为2,842,347,700万元,与2022年上半年的2,560,800,600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0.99%。

2023年上半年企业负债规模有较大幅度增加,负债压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负债主要项目变动情况表(万元)2023年上半年所有者权益为266,176,300万元,与2022年上半年的244,475,200万元相比有所增长,增长8.88%。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万元)五、偿债能力分析从支付能力来看,中国银行2023年上半年是有现金支付能力的,其现金支付能力为59,456,300万元。

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有所提高。

从短期来看,企业拥有支付利息的能力。

本期财务费用为负,无法进行长期付息能力判断。

中银银行财务报告分析(3篇)

中银银行财务报告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中银银行作为中国领先的商业银行之一,其财务报告分析对于了解其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和风险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中银银行财务报告的分析,旨在揭示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情况,为投资者、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提供参考。

二、中银银行财务报告分析1. 财务状况分析(1)资产规模中银银行资产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底,资产总额达到XX万亿元,同比增长XX%。

这表明中银银行在资产规模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2)负债规模中银银行负债规模也呈现出增长态势,截至2021年底,负债总额达到XX万亿元,同比增长XX%。

负债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满足中银银行的业务需求。

(3)资本充足率中银银行资本充足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截至2021年底,资本充足率为XX%,满足监管要求。

较高的资本充足率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保障银行稳健经营。

2. 经营成果分析(1)营业收入中银银行营业收入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底,营业收入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这主要得益于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的增长。

(2)净利润中银银行净利润也呈现出增长态势,截至2021年底,净利润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净利润的增长表明中银银行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3)成本收入比中银银行成本收入比相对稳定,截至2021年底,成本收入比为XX%,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表明中银银行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3. 现金流量分析(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中银银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保持稳定,截至2021年底,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XX亿元,同比增长XX%。

这表明中银银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能够满足其日常经营需求。

(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中银银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主要由于购置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等原因。

这表明中银银行在投资方面较为谨慎。

(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中银银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正,主要由于发行债券和吸收存款等原因。

这表明中银银行在资金筹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601398工商银行股有限公司分析报告

601398工商银行股有限公司分析报告

601398工商银行股有限公司分析报告公司简介、投融资分析报告经营分析报告资产重组分析报告(资本运作)股票价值分析报告组员:肖娟戴蓉周亚玲马圆圆顾佩佩一、公司简介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 1984 年 1 月 1 日。

2005 年 10 月 28 日,本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2006 年 10 月 27 日,本行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同日挂牌上市,创造了全球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IPO。

通过持续努力和稳健发展,本行已经成长为全球市值最大、客户存款第一、盈利最多的上市银行,拥有优质的客户基础、多元的业务结构、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本行通过 16,232 家境内机构、162 家境外机构和遍布全球的逾1,504 家代理行以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助银行等分销渠道,向 361 万公司客户和 2.16 亿个人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基本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跨市场、国际化的经营格局,并在绝大多数商业银行业务领域保持国内市场领先地位。

本行坚持履行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环境和资源、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树立了负责任的大行形象,多次被评为“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具价值企业之社会责任榜样”未来本行将继续朝着成为全球最具盈利能力、最优秀和最受尊重的国际一流金融企业的目标而努力。

二、投融资分析报告1、融资分析1.1截至报告期末前3年的历次证券发行情况如下:1.1.1 A+H股配股情况2010 年 11 月,经中国证监会证监许可[2010]1579 号及证监许可[2010]1583 号文分别核准,本行进行了 A 股和 H 股配股。

此次配股合共发行每股面值人民币 1 元11,262,153,213 股 A 股及3,737,542,588 股H 股,A 股和H 股配股募集资金额分别约为人民币336.74 亿元及港币 130.44 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此次配股的募集资金净额约为人民币 446.20 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本行资本金。

601988中国银行2022年财务分析报告-银行版

601988中国银行2022年财务分析报告-银行版

中国银行2022年财务分析报告一、总体概述从这三期来看,中国银行的资产总计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但2022年的增长速度比上一期有所下降。

2022年的资产总计为2,891,385,700万元,比2021年增长8.20%,低于2021年9.51%的增长速度。

从这三期来看,中国银行的负债总计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但2022年的增长速度比上一期有所下降。

2022年的负债总计为2,634,628,600万元,比2021年增长8.10%,低于2021年9.59%的增长速度。

从这三期来看,中国银行的营业收入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但2022年的增长速度比上一期有所下降。

2022年的营业收入为61,800,900万元,比2021年增长2.06%,低于2021年7.08%的增长速度。

从这三期来看,中国银行的净利润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但2022年的增长速度比上一期有所下降。

2022年的净利润为23,750,400万元,比2021年增长4.47%,低于2021年10.85%的增长速度。

三期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1.14%、91.2%、91.12%。

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三期分别为7,302,800万元、84,325,800万元、-1,133,700万元。

关键财务指标表二、资产规模增长匹配度2022年资产增长率与负债增长率差距不大,资产增长率为8.2%,负债增长率为8.1%。

收入增长率与资产增长率差距不大,收入增长率为2.06%,资产增长率为8.2%。

净利润增长率与资产增长率差距不大,净利润增长率为4.47%,资产增长率为8.2%。

资产总额有所增长,营业收入有所增长,净利润也在增长。

公司经营规模扩大的效果明显。

资产规模增长匹配情况表三、负债规模增长从三期数据来看,负债呈持续增长趋势。

总负债分别为2,223,982,200万元、2,437,185,500万元、2,634,628,600万元,2022年较2021年增长了8.1%,主要是由于应付债券等科目增加所至。

601988_中国银行_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_2006年_年度报告(摘要)

601988_中国银行_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_2006年_年度报告(摘要)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摘要§1 重要提示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公司董事会会议于2007年3月22日审议通过了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正文及摘要。

会议应到董事16名,实际到会董事16名。

16名行使表决权,公司5名监事列席了本次会议。

公司2006年年度按中国公认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经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由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2007年3月22日公司董事长肖钢、行长李礼辉、主管会计工作副行长周载群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刘燕芬,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

本报告摘要摘自年度报告全文,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上市公司基本情况2.1证券上市交易所: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H股: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2.2 股票简称及代码: A股:中国银行, 601988H股:中国银行, 39882.3注册地址: 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办公地址: 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邮政编码: 100818公司互联网网址 : 电子信箱: ***********************2.4 董事会秘书: 杨志威联系地址: 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 邮政编码: 100818电话: 86-10-6659 6688传真: 86-10-66594568电子信箱: ***********************2.5证券事务代表 罗楠联系地址: 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 邮政编码: 100818电话: 86-10-6659 4626传真: 86-10-6659 4568电子信箱: ***********************§3业务数据摘要(本报告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及《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版)》及要求编制)单位:百万元人民币注释2006年2005年2004年 2003(注1)全年业绩净利息收入 120,707100,40584,985 71,904非利息收入 16,92115,62319,752 13,781营业收入 注2137,628116,028104,737 85,685业务及管理费 (53,614)(45,604)(41,915) (34,041)营业税金及附加 (6,462)(5,680)(4,981) (3,972)营业利润 77,55264,74457,841 47,672营业外收支净额 1,0441,381532 179资产减值损失 (11,587)(10,985)(23,797) (16,432)利润总额 67,00955,14034,576 31,419税后利润 47,15232,59725,246 24,743净利润 41,89227,49220,932 21,553股息总额 10,15414,11214,200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 注339,82226,17420,310 21,542于年底资产总计 5,325,2734,742,8064,270,443 3,979,965贷款净额 2,337,5132,151,8932,071,693 1,921,131债券投资 注41,879,4181,669,5911,309,479 1,092,187负债总计 4,907,4594,480,1864,037,705 3,750,489客户存款 4,095,4223,703,7773,342,477 3,035,956本行股东应享权益总额 388,254233,842205,351 203,752本行发行在外普通股平均(百万股) 注5236,055186,425186,390 186,390年底(百万股) 253,839209,427186,390 186,390每股计每股收益(加权平均,元) 注60.180.150.11 0.12每股股息(含税,元) 注70.040.080.08 -每股净资产(元) 注8 1.53 1.12 1.10 1.09调整后每股净资产(元) 注9 1.52 1.11 1.09 1.07主要财务比率总资产净回报率(%) 注100.940.720.61 0.68股本净回报率(不含少数股东权益,%) 注1113.4712.5210.23 10.58股本净回报率(含少数股东权益,%) 注1213.8613.1610.92 10.78净利差(%) 注13 2.28 2.21 2.05 1.95净息差(%) 注14 2.44 2.32 2.15 2.03贷存比(%) 注1559.3860.3564.22 71.06非利息收入占比(%) 注1612.2913.4618.86 16.08成本收入比(%) 注1738.9639.3040.02 39.73资本充足指标核心资本充足率(%) 11.448.088.48 N/A 资本充足率(%) 13.5910.4210.04 N/A 资产质量不良贷款 98,220103,226109,920 351,224不良贷款比率(%) 注18 4.04 4.62 5.12 16.28贷款减值损失准备 94,29383,15374,769 236,342拨备覆盖率(%) 注1996.0080.5568.02 67.29信贷成本(%) 注200.500.50 1.11 N/A集团员工总数(人) 注21232,632229,742238,672 241,401信用评级穆迪 A2A2A2 A2标准普尔 BBB+BBB+BBB- BB+惠誉 AA-BBB+ BBB+汇率1美元兑人民币年末中间价 7.80878.07028.2765 8.2767 1欧元兑人民币年末中间价 10.26659.579711.2627 10.3383 1港币兑人民币年末中间价 1.0047 1.0403 1.0637 1.0657股价(年末收盘价)中国银行(601988.SH,人民币,元/股) 5.43N/A N/A N/A 中国银行(3988.HK,港币,元/股) 4.27N/A N/A N/A 中银香港(2388.HK,港币,元/股) 21.1514.9514.85 14.60 2004年8月26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北京注册成立,中国银行成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行研究报告(12-22版本)

中行研究报告(12-22版本)

中国银行(601988)研究报告投资的收益包括确定性的收益和不确定性收益。

做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我们要在确定性的情况下追求相对高的收益。

现时A股上市交易股票总数差不多2000只,如何选择合适的低风险,却有确定性收益股票将是投资者的难题。

我们推荐中国银行。

一为什么看好中行?1.业绩稳定增长,3季报每股收益已经0.31元,2010年每股收益0.4元是大概率事件;2.分红比例高45%,今年分红预计为0.18.相对于有3.3的股价分红收益达4.8%。

银行现在五年期定期利率只有4.2%;3.确定性收益最大的亮点是:中行的可转债。

债转股的价格是3.74.现在的发行的可转债,已经变成上市公司变相融资的工具,中行为了其满足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具有强烈的债转股的要求。

二持有中行的的收益有多少?1.在中行债转股是大概率事件的前提下,我们来计算中行的价格:中行转债上市公告书第30条:在转股期内,如果中国银行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里至少有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中行有权按照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赎回全部或部分未转股的可转债。

也就是当中行的股价为3.74*1.3=4.86的时候才能强制转债2.要保证15个交易日的股价在4.86以上还要有至少10%的上涨幅度才能保证转股条件。

也就是4.86*1.1=5.34我们计算出来2012年底的中行的理论价格是5.34. 是现在3.3为基数计算的理论收益为62%。

三为什么中行债转股是大概率事件?因为中行如果不债转股,那么其发行的400亿债券到期不但要还本而且要付息。

而且可转债的利息是逐年增加的,拖的越长,到时还钱的成本越高。

还有如果中行还钱的话,那么他本来就偏紧的资本充足率,又将达不到管理层要求的标准。

还需要再融资,而且要经过管理层一系列复杂的审批程序,融资也并不是想融就融还要市场的配合。

何必多此一举。

直接债转股,资本充足率继续满足,而且不需要还本付息,直接把债权人变成股东。

601988中国银行_历史市盈率市净率等_上市公司股票证券年报财务报表分析及指标下载

601988中国银行_历史市盈率市净率等_上市公司股票证券年报财务报表分析及指标下载

3.55
1,515,419,743,936 1,096,585,223,453
3.53
1,599,186,769,073 1,218,428,026,059
4.00
1,637,262,546,542 1,220,966,354,739
3.89
25,383,916,201 45.14% 1,924,100,828,662 1,517,958,193,655
51.55%
1.57
14.62
11.59
4.07
3.22
13.93%
27.83%
1.52
15.88
12.22
4.29
3.30
13.13%
27.00%
1.82
20.10
13.81
5.79
3.98
13.46%
28.80%
1.87
18.12
13.95
5.47
4.22
13.78%
30.21%
1.94
13.88
5.69
4.24
13.87%
19.49%
3.57
34.22
27.00
10.65
8.40
13.17%
31.12%
2.73
26.97
18.47
10.62
7.27
15.56%
39.39%
2.34
19.86
14.89
8.57
6.42
15.98%
43.15%
1.58
15.85
10.27
8.17
5.30
15.86%
1
0
485000000 0.310577511 0.829275127 7445000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银行 (601988) 定位分析报告
行业:银行业
主营业务: 包括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及保险业务
投资要点:
◆公司是一家国际化银行,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曾创造了中国银行业的许多第一,目前在外汇存贷款、国际结算、外汇资金和银行卡等业务领域仍居领先地位。

◆作为北京2008 年奥运会银行合作伙伴,奥运权益是公司在未来几年内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同业竞争者的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
◆公司将重点发展理财服务并增加公司在中高端客户中的市场份额和渗透率。

公司拟针对富裕客户开发综合理财平台。

并有一系列计划,包括将“中银理财全球服务”推广至亚太地区以外;以直销模式开拓二手房地产市场;相信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公司把握个人贷款的增长。

◆与大多数商业银行一样,公司的经营业绩很大程度上源于净利息收入,2004年和2005年,净利息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81.1%和86.5%。

利率波动可能以不同方式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首日上市可能定位在3.8-4元之间。

公司概况
公司是一家国际化银行,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曾创造了中国银行业的许多第一,目前在外汇存贷款、国际结算、外汇资金和银行卡等业务领域仍居领先地位。

截至2005 年
末,公司的总资产为47,428.06 亿元,是中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拥有在中国商业银行之中最广泛的国际网络。

公司是全球第32 大银行。

商业银行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包括公司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及资金业务,占公司2005 年总收入的91.98%。

公司还拥有从事投资银行、保险及资产管理业务的专业子公司。

2006 年5 月,公司成功发行了29,403,878,000股H 股普通股(包括悉数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部分),并于2006 年6 月1 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交易。

募股资金投向及其效益分析
本次发行预计可募集资金200亿元(未扣除发行费用),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

本次募股资金的运用,预计将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产生以下的直接影响:
1、对净资产、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通过本次募股,公司净资产预计将增加约200亿元(未扣除发行费用)。

由于本次发行价格区间的下限高于2005年12月31日的公司每股净资产,且公司在本次A股发行前所发行的H股价格同样高于2005年12月31日的公司每股净资产,因此本次发行募股资金到位后,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也将相应产生变化。

2、本次募股资金到位后,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将得以提高。

3、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由于从本次发行完成到业务规模的相应扩大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直接产生的效益可能无法在短期内明显体现。

本次发行有利于充实公司资本金,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公司价值分析
业务经营情况
按总资产计算,公司是国内四大商业银行之一,拥有在国内商业银行中最广泛的海外机构网络。

根据《银行家》杂志,按截至2004 年12 月31 日总资产计算,公司是全球第32大银行。

商业银行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包括公司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及资金业务,占公司2005 年总收入的91.98%。

公司还通过子公司从事投资银行及保险业务。

公司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及保险业务组合,构成了全方位的金融业务平台,使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

公司总行设于北京,并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其他海外地区经营业务。

2003 年至2005 年,公司的营业利润分别达548.26 亿元、578.41 亿元及647.44 亿元,其中,分别有321.03亿元、431.63 亿元和476.27 亿元来自公司的国内业务,截至2005 年12 月31 日,公司的总资产为47,428.06 亿元,其中未扣除抵销项目前总资产的76.74%来自公司的国内业务。

公司在多个领域均是国内市场上的领导者。

根据人民银行、外管局和其他银行年报的数据,公司是:
1、截至2005 年12 月31 日,以余额计算,国内商业银行中最大的外币贷款提供行及外币存款接受行,市场份额分别约为43.3%及40.9%(按商业银行口径计算,不包括政策性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及外资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
2、2005 年度,以业务量计算,是国内商业银行中最大的国际贸易结算服务提供行,市场份额约为32.6%,截至2005 年12 月31 日,以余额计算,公司贸易融资业务在四大银行中的市场份额超过50%,居四大银行之首;
3、2004 年四大银行中非利息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百分比最高的银行;
4、四大银行中总住房按揭贷款增长率最高的银行,2004 年较2003 年增长31.0%,而2005 年则较2004 年增长14.5%;
此外,公司是四大银行中唯一一家自2003 年至2005 年各年均获得国内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市场份额增长的银行。

公司的主要业务分为三部分,包括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及保险业务。

2005 年公司的核心业务--商业银行业务约占公司总收入的91.98%。

2005 年公司的境内业务约占公司总营业利润的73.56%。

由于自2000 年以来日益加强对个人银行业务的重视,公司个人银行业务近年显著增长,截至2003 年、2004 年和2005 年12 月31 日公司境内业务的个人贷款余额分别为2,540.19亿元、3,513.45 亿元及3,799.58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3%。

财务分析
(一)主要财务指标
(二)主要监管指标
简析:
1、2005 年公司成功发行了次级债券并引进战略投资者资金,进一步提高了资本充足率水平。

截至2005 年末,公司资本充足率为10.42%,较上年末增长0.38 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8.08%,较上年末下降0.40 个百分点。

截至2005 年末,公司资本净额3,262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58 亿元。

其中,核心资本净额2,530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5 亿元。

公司加权风险资产总额31,310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375 亿元。

2、近三年以来,公司五级分类制度下的不良贷款金额及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

公司的不良贷款余额由2003 年末的3,512.24 亿元下降为1,032.26 亿元,不良贷款率由2003 年末的16.3%下降为4.6%,主要原因有:近年来公司对贷款的风险控制增强,新增贷款不良率明显下降。

与此同时,公司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实施了财务重组,加大了呆帐核销的力度,减少了公司的不良贷款存量。

3、公司注重资产的流动性管理,近三年年末,公司人民币资产的流动性比率均在30%以
上,高于25%的监管指标。

4、公司近三年末的人民币存贷款比例均低于75%,满足监管指标。

2003 年至2004 年本行存贷款比例稳定在60%左右,2005 年12 月31 日下降为51.7%,主要原因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公司收缩了对部分行业和企业的贷款发放。

定位分析
一、同行业比较
从同行业看,中国银行无论从总股本、流通股都比同行业大,每股收益和主营收入
都低于同行业水平,所以中国银行的合理价位应低于7.15元。

并且G民生和G招行的每股收益都高于中国银行,所以中国银行的合理价位应低于4.55元。

按同行业的市盈率来计算,中国银行的合理价位应在2.86元。

按同行业的市净比来计算,中国银行的合理价位应在3.63元左右。

二、大盘定位模型
大盘定位模型主要是从大盘市盈率、流通盘、业绩等角度来分析计算。

备注:以上两表的财务数据为2005年数据,收盘价是指7月3日收盘价。

通过大盘定位模型,中国银行的上市定位应在4.40元左右。

三、股本相近的上市定位模型
按股本相近的大盘股首日上市的平均升幅比较,中国银行的合理价位应在3.85元左右。

在股本相近的个股中,中国联通与中国银行无论在每股收益、总股本、流通股都较为接近,中国联通首日上市的升幅在24.78%,则中国银行的价位对应是3.84元。

中国银行的首日上市的价位有可能在3.8元左右。

四、其他影响因素。

近期上市的新股首日上市定位都超出其合理定位,由于中国银行是大盘股,所以与近期盘子稍为较大的大同煤业进行比较:
大同煤业首日上市均价11.06元来计算,其首日升幅=(11.06-6.76)/6.76=64%
①若按大同煤业的升幅来计算,中国银行的首日上市定位=(64%*3.08)+3.08=5.05
但由于大同煤业的股本比中国银行小较多,并且每股收益都比中国银行高,所以中国银行的首日定位应低于5元。

若中国银行定位在4元,则其对应升幅30%左右,对于近期次新股首日的表现,其首日升幅有可能达到30%。

②与香港上市的股价比较,中国银行在7月3日在香港收盘价3.57元,考虑到A股
平均市盈率比H股高,所以中国银行首日上市应高于3.57元。

结论
根据前二级市场的特点,以及结合影响新股定位如行业、流通盘、业绩等因绩,该股上市首日可能定位在3.8-4元之间。

在具体建议上:
1、若定位在3.6元以下,具有短线机会,投资者可逐步介入。

2、若定位在3.8元左右,投资者可根据换手率情况,视情况变化决定是否介入。

3、若定位在4元以上,已是一步到位,没有再介入的必要,建议抛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