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信息工程大学 国夏季气温和降水的多模式集合模拟中

合集下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自然地理学课程试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自然地理学课程试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试卷2020 -2021 学年第1 学期自然地理学课程试卷( A 卷) 本试卷共4 页;考试时间120 分钟;任课教师;出卷时间2020.12院系年级班学号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共8 分)1、恒星日2、相对湿度3、溯源侵蚀4、地域分异规律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10 分)1、下列属于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是()。

A、降水的全球分布规律B、宗教的全球分布规律C、地下矿产的形成机制D、火星大气环流的特点2、地球上除赤道以外的地区一般都有明显的气温四季变化,这主要是由于()产生的。

A、地球的自转B、黄赤交角和地球的公转C、岁差D、太阳放出的辐射存在周期性变化3、假如某地的岩石表现为水平状层理,且其中富含动植物化石,那么基本可以判定这一地区的岩石为()。

A、火成岩B、沉积岩C、变质岩D、岩浆岩4、下图中()是平移断层。

A、B、C、D、BACED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说明了( )。

A 、山上的桃花不耐寒B 、山上的桃花耐寒C 、山下和山上(山寺所在位置)气温存在差异D 、土壤对植物的影响6、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冷却而降温,与地面接近的气层因传导作用降温最强烈,而上层的空气降温缓慢,因此使低层大气产生的逆温现象称为 ( )。

A 、辐射逆温B 、平流逆温C 、湍流逆温D 、锋面逆温7、长江中下游干支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 )。

A 、降水补给B 、地下水补给C 、人工补给D 、融雪补给8、以下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 、狮子和老虎B 、同一片树林中相邻的两棵高大乔木C 、生活在同一片草原的狮子和斑马D 、菟丝子和被它缠绕的大树9、下列地貌中,由冰川作用形成的是( )A 、喜马拉雅山B 、长江口的崇明岛C 、江南丘陵的梯田D 、北美洲的五大湖10、以下符合森林土壤垂直分层从上到下次序的是( )。

A 、森林凋落物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基岩层B 、森林凋落物层-淋溶层-淀积层-腐殖质层-母质层-基岩层C 、森林凋落物层-腐殖质层-母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基岩层D 、森林凋落物层-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溶层-母质层-基岩层三、读图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1、下图为某地地表水平气压场,图中黑色曲线为等压线,等压线上的数字为大气压强(单位:hPa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学原理试题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学原理试题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学原理试题一一、名词解释: (20分)1.质量通量散度。

2.冷式锢囚锋。

3.气旋族。

4.大气活动中心。

5.热成风涡度平流。

二、填空:(36分)1. 连续方程根据------------------原理求得,P 坐标中的连续方程------------------------。

2. 固定点温度变化由---------------------------------------------------------------------- -------------------------决定。

3. 推导马格拉斯锋面坡度公式假设锋为---------------------------面,其动力学边界条件为---------------------------------------------------。

4. 一型冷锋与二型冷锋区别是------------------------------------------------------------ --------------------------------------------------------------------------------------------------------------------------------------------------------------------------------------------------------------------------------------------------------------------------------------------------------------------------------------------------------------。

5. 在中、高纬大尺度系统运动中,通常固定点涡度增加(减小)和该固定点等压面位势高度降低(升高)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赖以存在的根据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天气》试题及答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天气》试题及答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天气》试题一答案一,填空:(30%)1. 寒潮是一种-大规模强冷空气活动----过程,寒潮天气的主要特征是-剧烈降温-----和—大风---------。

冷空气从寒潮关键区侵入我国的路径有-西北路(中路)---、--东路-----、--西路-------和---东路加西路------等四路。

2. 长波波速公式是-- C=-u -β(L/2л)2-------,这表明长波的波速与波长存在函数关系,因此长波是一种-正弦波(余弦波)-----波。

3. 阻塞高压是中高纬度高空---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它的东西两侧盛行---南北---向气流,高压的南侧有明显的偏----东---风。

4. 影响我国降水的天气尺度系统有---高空低槽-----、---地面气旋、锋面--------、--低空切变线----、-低空低涡--------、--高空冷涡、低空急流-------等。

5. 梅雨锋与一般极锋不同,在梅雨锋的两侧水平风速切变和---露点差—都较大,但—温度差---并不明显。

6. 对流性稳定度的判据是----z se∂∂θ------当>0为----对流性稳定---------,<0为----对流不稳定-----------,=0为----中性-----------。

7. 有利于强雷暴发生的几项因子有---逆温层------、---前倾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高低空急流---------、---中小系统------------。

8. 季风是指---近地面层冬夏盛行风向接近相反且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的---------------现象。

二,名词解释:(20%)1. 超级单体风暴:即具有单一的特大垂直环流的巨大强风暴云。

2. 水汽通量散度(包括表达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内水汽的辐合或辐散量。

)()(qv y qu x ρρ∂∂+∂∂=)(V q 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考研大纲:F05云降水物理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考研大纲:F05云降水物理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考研大纲:F05云降水物理学考研大纲频道为大家提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考研大纲:F05云降水物理学,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考研大纲:F05云降水物理学科目代码:F05科目名称:云降水物理学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云、雾、降水物理过程是大气水循环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地球大气的热量、水份和动量平衡的关键因素,它不仅影响到局地的和短期的天气过程,也影响到大气环流和全球气候的变化。

此外,云和降水还会影响大气污染、大气雷电和电磁辐射的传播。

本课程以大气热力学和大气动力学为基础,研究大气中水分在各阶段所经历的物理过程,即研究云、雾和降水和形成、发展和消散的物理规律,是大气科学中最为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是雷达气象学、天气导变、强风暴等物理气象学的核心,与《云动力学》、《云降水物理实验》等课程相配合,共同构筑专业知识结构的核心框架。

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云降水形成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从微物理角度分析和解决大气科学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1.绪论(1)掌握云降水物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意义;(2)熟悉研究方法体系;(3)理解学科发展与社会经济进步的关系;(4)了解主要研究对象;(5)了解学科发展历史;2.云降水宏观特征(1)掌握湿空气达到饱和的主要途径(2)掌握云内湿度和含水量的一般特征、积状云和层状云的宏观特征、热泡理论、气团雷暴的结构与生命史;(3)熟悉锋面气旋中的雨带结构;(4)了解大气水循环过程、雾的形成过程与结构特征、卷云的宏观特征、热带气旋的云系结构特征;(5)初步了解全球云、雾、降水分布和云的日、季变化;3.云降水微观特征(1)掌握云降水粒子相态和尺度谱分布、云的胶体稳定性;(2)熟悉云降水粒子谱分布数据处理方法及微物理特征量的计算;(3)理解不同云降水粒子的尺度谱分布差异;4.云的形成—核化理论(1)了解水汽、液水、冰的结构及其与空气之间的界面特性(2)掌握核化的概念、可溶性核上的凝结核化过程、柯拉方程及其意义;(2)熟悉云凝结核和大气冰核的性质和特点、冰核起核化作用的条件;(3)理解同质核化的基本性质、同质冻结核化和异质冻结核化的差异;(4)了解离子和不可溶粒子表面凝结核化的基本特点;(5)初步了解由化学势概念导出开尔文公式;5.云雾粒子的扩散增长(1)掌握Maxwell方程的推导、扩散系数、导热系数、扩散增长基本规律、贝吉龙理论及基本规律;(2)熟悉云滴群凝结增长过程基本规律;(3)理解冰晶凝华增长处理方法;(4)了解单滴凝结增长方程的推导过思路、冰晶的形状与温度和湿度的关系;(5)初步了解云滴的起伏凝结增长理论;额6.暖云降水理论(1)掌握微滴下落末速度规律、碰撞效率概念及规律、雨滴繁生机制;(2)熟悉Stokes末速定律推导、连续碰并增长方程的推导及应用;(3)理解凝结增长与碰并增长的共同作用过程;(4)了解随机碰并增长模型、凝结增长过渡到碰并增长的可能机制;7.冷云降水理论(1)掌握冷云降水的主要机制、冰质粒繁生机制、“播种云—供应云”降水机制;(2)熟悉连续碰并增长方程对冰相粒子碰并增长过程的应用;(3)理解成云致雨的物理总过程;(4)初步了解大气冰相粒子的运动特性;8.冰雹物理基础(1)掌握冷雹分层结构的形成机制、干增长和湿增长概念;(2)熟悉冰雹云结构与冰雹形成过程的关系;(3)理解干增长和湿增长判据;(4)了解雹胚与云体温度的关系;9.人工影响天气原理(1)掌握暖云和冷云增雨、人工抑雹、人工消雾的基本原理;(2)熟悉人工影响天气主要催化剂的性质;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较低要求—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一般要求—理解:基本原理和物理规律;较高要求—掌握:理论分析与定量计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二农业专业农业气象学试卷及答案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二农业专业农业气象学试卷及答案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xx - 20xx 学年第X 学期《农业气象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时间120分钟)年级院系专业姓名学号座位号一. 名词解释(每题4分, 共20分)2. 大气环流大范围的大气运动〔平均〕状态及其时空的变化过程。

3. 霜冻在植物生长季内,由于土壤外表、植物外表及近地气层的温度降到生物学下限温度以下,引起植物体冻伤害的现象。

4. 活动面借助辐射作用吸收热量和放射热量,从而调节邻近气层和土层小气候状况的外表。

二. 填空题(每题2分, 共20分)1. 在地球公转的轨道上, 每隔__15__度, 定为一个节气.2. 气旋中心气压变低, 称之为气旋__加深____,反之,气旋中心气压增加 ,称为气旋 ___填塞______.3. 在北半球, 冬半年偏南坡地上的太阳辐射总量都比平面为__多___.4. 在山区, 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上, 叫做____谷_风, 夜间风从山上吹向山下,叫___山_风.5. 按照中央气象局的规定, 把台风分为三类, 其中气旋区最大风力为12级以上的,称为__强台风__.6. 我国气候区划第一级以____≥10℃_的活动积温_作为划分气候带指标 , 第二级以__年枯燥度_____作为划分气候大区的指标.7. 东亚沿海的洋流有黑____潮和____亲_潮两种;8. 翻犁中耕后, 土壤孔隙度___增大___热容量_减少____, 导热率____减少__.9. 按预报时间的长短, 可以把天气预报分为___长期____,__中期_____,____短期___三种.10. 作物封行以后,在午间,农田中绝对湿度较大的部位在__外活动面____.三. 选择题(每题2分, 共20分)1. 以下名词中, 哪一个不是农业气象要素?_D___A. 温度B. 风C. CO2D. 气旋2. 当太阳辐射垂直到达海平面时 , 太阳辐射所穿过的大气路径为__D___3. CO2和水汽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__A___局部;A. 红外光B.紫外线C. 紫外光D. 可见光4. 空气绝对温度的年变化与气温的年变化___B__, 空气相对温度的年变化与气温的年变化_____.A. 相似相似B. 相似, 相反C. 相反, 相似D. 相反, 相反5. 大气中空气运动的原始动力是__A___.A. 水平气压梯度力B. 地转偏向力C. 惯性离心力D. 磨擦力6. 干旱天气主要是在____B___长期控制下形成的.A. 低压B. 高压C. 气旋D. 切变线7. 夏天白天灌溉有______B____效应.A. 增温B. 降温C. 保温D. 逆温8.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___C____以上的持续时期, 称为喜温作物积极生长期.A. 5℃B. 10℃C. 15℃D. 20℃9. 生理辐射的辐射波长范围大致在______C__纳米内.10. 太阳辐射光谱中具有最大能量的波长是__B_____纳米.A. 10000B. 300C. 475D. 6000四. 判断题(每题2分, 共10分, 你认为对的, 则在题后括车号内打“√〞,错的打“×〞。

不同分辨率下全球气候模式的集合结果检验

不同分辨率下全球气候模式的集合结果检验
第3 3卷
第 2期 Leabharlann 气 象科学
Vo 1 .3 3, No. 2 Apr .,2 01 3
2 0 1 3年 4月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M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徐敏 , 于庚康 , 徐经纬 , 等. 不 同分辨率下全球气候模式 的集合结果检验. 气象科学 , 2 0 1 3 , 3 3 ( 2 ) : 1 6 0 — 1 6 7 .
2 S c h o o l o fA t m o s p h e r i c S c i e n c e s , N a n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I n f o r ma t i o n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 N a n j i n g 2 1 0 0 4 4 ,C h i n 0 )
间演 变特 征 , 模 拟效 果 明显偏 差 、 不确定 性 显著 ; ( 4 ) 4种集合 方 式均 能较好模 拟 出气候 态 降水 的空
间分 布 型 , 但模 拟值 普遍 偏 高 , 其 中 I类 的误 差最 小 。可见 , 在 温度和 降水 的 时间变 化方面 , 高分 辨
率 的集合 结果 并没 有体现 出相应 的优势 , 但在 空间分布 上模 拟效 果 明显要好 于其 他 3种方 式。 关键词 气 温 ;降水 ;全球 气候 模式 ;集 合 ;分辨 率
不 同分 辨 率 下全 球 气 候模 式 的 集合 结果 检 验
徐 敏 于庚 康 徐 经 纬 高苹 姚 薇
( 1江苏省气象局 ,南京 2 1 0 0 0 8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 院, 南京 2 1 0 0 4 4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课程设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课程设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大气科学基础知识,理解气象现象背后的原理;2. 学生能了解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3.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气象数据分析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气象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现代气象观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的能力;2. 学生能够运用气象数据分析软件,对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气象预报模型,并对其准确性进行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大气科学的学习兴趣,增强探究自然现象的欲望;2. 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气科学专业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大气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大气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实践经验相对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大气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大气组成、大气分层、大气物理过程等,参考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南京地区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分析南京地区的气候类型、季节变化、主要气象灾害等,参考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气象数据采集与处理:学习现代气象观测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气象数据的基本处理和分析技巧,参考教材第三章内容。

4. 气象预报模型设计:介绍气象预报的基本原理,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气象预报模型,并评估其准确性,参考教材第四章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大气科学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周:南京地区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分析;第三周:气象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学习;第四周:气象预报模型设计及评估。

基于TIGGE资料的地面气温和降水的多模式集成预报

基于TIGGE资料的地面气温和降水的多模式集成预报
ZHI Xi e — f e i , J I Xi a o— d o n g , ZHA N G J i n g , ZHAN G Li n g ,
BAI Yo n g — q i n g . LI N Ch u n — z e
( 1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M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Di s a s t e r ( NU I S T) , M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Na n j i n g 2 1 0 0 4 4 , C h i n a ;
2. S e r v i c e Ce n t e r f o r M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n d a Te c h n ol o g y, Hu b e i M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Bu r e a u, Wu h a n 43 0 0 7 4, Ch i n a;
Zh i Xi e — f e i , J i Xi a o ‘ d o n g, Zh a n g J i n g, e t 1. a 2 0 1 3 .Mu l t i mo d e l e n s e mb l e f o r e c a s t s o f s u r f a c e a i r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 d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u s i n g TI GGE d a t a s e t s
( 1 .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 江苏 南京 2 1 0 0 4 4; 2 . 湖北省气象局 气象科技服务中心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4; 3 . 中国气象局 武汉暴雨研究所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4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6-1975 Precipitation
95 90 85 80 75 70
1976-1985 Precipitation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EMN 1956-1975 SUP 1966-1975 SUP
20-50°N、70-120°E区域,多模式集合平均与固定训练期分别为10年、20年模拟年夏季降 水距平的PS评分时间序列
结论
传统多模式集合模拟结果
• 固定训练期的超级集合方法在模拟中国夏季气温时, 选定适当的训练期长度,模拟效果好于单个中心以及 多模式集合平均。 • 固定训练期超级集合方法在模拟中国夏季降水时, 表现一般,模拟效果比多模式集合平均差。
滑动训练期的模拟结果
• 滑动训练期的超级集合方法模拟夏季降水能局部 提高模拟效果,但在个别年份会出现较大的偏 差。 • 滑动训练期的超级集合方法模拟夏季气温表现优 异,模拟结果均优于单个中心、多模式集合平均 以及固定训练期的超级集合方法,能够明显提高 模拟效果。
84
82
80
78
标准差:1.16
1956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80 78
标准差:2.34
1956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20-50°N、70-120°E各中心模式模拟1956-2005年夏季降水距平PS预测评分的时间序列
70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EMN 1976-1995 SUP 1956-1995 SUP 1986-1995 SUP 1966-1995 SUP
20-50°N、70-120°E区域,多模式集合平均与固定训练期分别为10年、20 年、30年、40年模拟年夏季降水距平的PS评分时间序列
以1976-1985年说明夏季气温的多模式集合模拟
多模式集合平均以及训练期分别为10年、20年、30年、40年的固定训练期模拟1996-2005夏季气温与 “观测场”的距平相关系数,阴影区为t检验通过0.1显著水平检验
4 滑动训练期模拟
各中心模拟降水预报评分
92 90 88 86 84 82 80 78 76 74 72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BNU-ESM GISS-E2-H HADGEM2-AO MIROC-EESM 92 90 88 86 84 82 80 78 76 74 72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56-1975多元回归 滑动1966-1984多元回归 1966-1975多元回归 集合平均
(a)
(b)
(c)
(d)
各中心模式模拟 1956年-2005年夏季气温与“观测场”的距平相关系数,阴 影区为t检验通过0.1显著水平检验
3 多模式集合模拟
95 90 85 80 75 70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EMN 1956-1965 SUP
多模式模拟降水预报评分
20-50°N、70-120°E区域,多模式集合平 20-50°N、70-120°E区域,各中心模拟 均、训练期分别为10年、20年的固定训练期以及 1976-1985年夏季降水距平的PS预测评分时 滑动训练期的多模式集成方法模拟1976-1985年夏 间序列 季降水距平的PS预测评分时间序列
(a)
(b)
负相关
(c) (d)
各中心模式模拟1976-1985年夏季气温与“观测场”的距平相关系数,阴影区为t检验通过 0.1显著水平检验
(a)
负相关
(b)
正相关
(c)
负相关
(d)
正相关
多模式集合平均以及训练期分别为10年、20年的固定训练期模拟1976-1985夏季气温与 “观测场”的距平相关系数,阴影区为t检验通过0.1显著水平检验
谢谢! 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中国夏季气温和降水的多模式 集合模拟
学生:hh 指导老师:cc教授
主要内容
资料和方法 模式模拟 多模式集合模拟 滑动训练期模拟 结论
海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 CMIP5资料: BNU-ESM、GISS-E2-H、HADGEM2-AO和MIROCESM四个中心的地球系统模式的对于历史时期的模拟结果, 取其中1956年1月-2005年12月月平均温度及降水资料,统 一插值成2.5*2.5的网格,模拟区域选取为(20-50°N, 70-120°E)。 • CRU观测资料:选取1956年1月-2005年12月逐月的月平均 温度及降水的观测资料,插值成2.5*2.5的网格,选取区 域与数值预报资料相同,用于检验模拟的效果。
95
1986-1995 Precipitation
95
1996-2005 Precipitation
90
75
70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EMN 1956-1985 SUP 1966-1985 SUP 1976-1985 SUP
1.2方法
• • • • 多模式集合平均(EMN, Ensemble Mean) 超级集合模拟法 PS预测评分 相关系数
2 模式模拟
BNU-ESM Precipitation
90 88 86 84 82 80 78 1956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90 88 86 84 82
GISS-E2-H Precipitation
标准差:1.43
80 78
标准差:1.56
1956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HADGEM2-AO Precipitation
90 88 86 84 82 90 88 86
MIROC-ESM Precipit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