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关于写作的箴言50句
叶圣陶修改文章的一句名言

叶圣陶修改文章的一句名言1.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就像雕琢一块美玉。
嘿,你想想看,咱写文章不就跟打造一件宝贝似的嘛!就说我上次写作文,一开始那叫一个乱七八糟,可后来我反复修改,哇,那效果简直天壤之别。
你难道不想让自己的文章也闪闪发光吗?”- 例子:比如你写一篇游记,一开始可能只是流水账似的记录,但通过仔细修改,把那些平淡的描述变得生动有趣,就像把一块普通的石头打磨成了美丽的宝石。
2. “哎呀呀,叶圣陶讲,修改文章可不是小事情,那是给文章化妆呢!你想想,一个人化了妆和没化妆差别多大呀。
咱的文章也一样,经过精心修改,那魅力蹭蹭往上涨。
你不试试吗?”- 例子:你写一个故事,初稿可能很平淡,但通过修改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和生动的对话,就像给一个素颜的人化上了精致的妆容,瞬间变得吸引人。
3. “哇哦,叶圣陶先生说了,改文章就像给房子装修。
一开始可能简陋不堪,可经过一番修改,嘿,那叫一个漂亮舒适。
你写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想好好装修一下吗?”- 例子:比如你写一篇议论文,初稿的逻辑可能不太清晰,通过修改调整结构,添加有力的论据,就像给一间简陋的房子进行了豪华装修。
4. “嘿,叶圣陶曾言,修改文章如同培育花朵。
一开始可能只是小芽苗,精心修改后就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你不想让自己的文章也美丽绽放吗?”- 例子:你写一首诗,初稿可能比较粗糙,通过反复修改,润色语言,就像给一朵小花浇水施肥,让它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5. “哎呀,叶圣陶说改文章是给作品注入灵魂。
这多重要啊!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多可怕。
你的文章难道不需要灵魂吗?”- 例子:当你写一篇小说,初稿可能人物形象不鲜明,通过修改深入刻画人物性格,就像给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注入了鲜活的生命。
6. “哇哦,叶圣陶讲修改文章是在给文章升级。
就像游戏里升级装备一样,越改越厉害。
你不想让自己的文章也强大起来吗?”- 例子:比如你写一份报告,初稿可能存在很多问题,通过修改完善数据和分析,就像给一件装备升级,让它更有价值。
叶圣陶名言名句简写大全

叶圣陶名言名句简写大全叶圣陶名言名句简写大全1、再好的种子,不播种下去,也结不出丰硕的果实。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4、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5、竹笋虽然柔嫩,但它不怕重压,敢于奋斗、敢于冒尖。
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7、不要嘲笑铁树。
为了开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别的树种更长久的努力。
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9、沉湎于希望的人和守株待兔的樵夫没有什么两样。
10、如果缺少破土面出并与风雪拚搏的勇气,种子的前途并不比落叶美妙一分。
11、谁把安逸当成幸福的花朵,那么等到结果时节,他只能望着空枝叹息。
12、世上所有美好的感情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一桩高尚的行动。
13、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14、生命力顽强的种子,从不对瘠土唱诅咒的歌。
15、如果可恨的挫折使你尝到苦果,朋友,奋起必将让你尝到人生的欢乐。
16、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1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1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19、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2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2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2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23、奋斗的双脚在踏碎自己的温床时,却开拓了一条创造之路。
2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25、耕耘者的汗水是哺育种子成长的乳汁。
26、智者的梦再美,也不如愚人实干的脚印。
2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28、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
2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30、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31、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32、让珊瑚远离惊涛骇浪的侵蚀吗?那无异是将它们的美丽葬送。
33、翘首盼来的春天属于大自然,用手织出的春天才属于自己。
关于写文章的名言警句

关于写文章的名言警句1.关于如何写文章的名言1、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2、善作不如善改3、何其芳: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4、叶圣陶: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
5、鲁迅: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
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2.适合写作文的名人名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天道酬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培根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佚名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笛卡儿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克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贝勒斯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意大利)★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语文泰斗叶圣陶先生作文箴言50句

1、现在我要告诉读者,文章不是吃饱了没事做,写来作为消遣的。
也不是恐怕被别人认作呆子痴汉,不得不找几句话来说说,然后勉强动笔的。
凡是好的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
自己有一种经验,一个意思,觉得他跟寻常的经验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切,值得写下来作为个人生活的记录,将来需用的时候还可以供查考;为了这个缘故,作者才提起笔来写文章。
否则就是自己心目有少数或者多数的人,由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必须把经验和意思向他们倾诉,为了这个缘故,作者就提起笔来写文章。
前者为的是自己,后者为的是他人,总之都不是笔墨的游戏。
2、但是要知道,学校里作文为的是练习写作,练习就不得不找些题目来写,好比算术课为要练习计算,必须做些应用题目一样。
并且,善于教导学生的老师无不深知学生的底细,他出题目总越不出学生的经验和意思的范围之外。
学生固然不想写什么文章,可使经老师一提醒,却觉得大有可写了。
3、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
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
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书写,这就能够写文章了。
4、所谓好文章,也不过是材料选得精当一点儿,话说得确切一点而周密一点儿罢了。
如果为了要写出好文章,而去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当然是本末倒置。
但是在实际上,一个人要在社会里有意义的生活,本来必须要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
那并不是为了写文章,为的是生活。
凡是经过这样修养的人,往往会觉得有许多文章要写,而写出来的往往是好文章。
5、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6、现在我们要相信,不论什么人都能写文章。
车间里的工人能写文章,田亩里的农人能写文章,铺子里的电源,码头上的装卸工,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生活。
7、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
一般人都要识字,都要练习写作,并不是为了给自己捐上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只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
名人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箴言

名人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箴言2、关于教育的见解,千差万别,可是扼要地区分起来,也很简洁。
大致可以分为相反的两派。
就教育的目标说,一派盼望受教育者成为工具,另一派盼望受教育者成为人,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浅陋的人。
3、我们更应当订正的是对于考试的根本看法。
如今有人要用考试为一个个的圈儿,把读书人的心拴住;被考试者则把它看作一道道的关口,盼望能侥幸通得过去;这样还有什么教育的意义留存下来呢?我们竭诚地盼望负责教育者留意:考试只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占一个小小的位置,把它过分的重视,甚至忘却了求取学问的本义,对于同学是无益有害的。
4、教育是什么?往简洁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学问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爱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
5、我当然要教小伴侣识字读书,可是我不把教识字、教读书认为终极的目的。
我要从这方面养成小伴侣语言的好习惯。
有一派心理学者说,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所以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
......教识字、教读书只是手段,养成他们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才是终极的目的。
6、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到达不需要教。
假如同学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学问和娴熟的力量,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同学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
7、凡是人生的.一切,从外铄得来的,虽言表名理,行合正谊,也不过是被动的。
若是从“自觉” 得来,便灵心澈悟,即知即行。
8、儿童总要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所需求,自己去讨论解决的方法,还要自己证明过、阅历过,才会得到真的学问。
9、改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决不应当加重同学的负担,也决不会加重同学的负担。
10、夫儿童之非缩小的成人,言教育者罔不知之,故成人之教养与观感虽未必不适于儿童,要不行挹次注往,必需自儿童之立场动身,方得谓之纯良之儿童读物。
叶圣陶的经典句子

叶圣陶的经典句子1. “叶圣陶爷爷说过,理想是事业之母。
就像鸟儿得有个温暖的窝,咱也得有个远大的理想呀!你想想,要是没理想,那不就跟没头苍蝇似的瞎撞嘛?我以前不知道理想多重要,现在明白了,咱得为了理想努力奋斗。
”2. “叶圣陶讲,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这就好比种庄稼,得不停地施肥浇水,还得找对方法,不然咋能有好收成呢?我学习的时候就老想着这句话,不断改进方法,成绩真的提高了不少呢。
”3. “叶圣陶先生说,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可不是嘛!读书要是死脑筋,那跟走进死胡同有啥区别?我有个同学就死读书,结果累得不行还没啥效果。
咱得灵活读书,才能读出乐趣读出收获。
”4. “叶圣陶曾言,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这就跟盖房子一样,光说得好听可不行,得实实在在地干。
我们在学校里也得注重品德,不能光嘴上说做好人,得真正去做。
”5. “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就像导游一样,不能啥都包办,得引导游客自己去发现美景。
老师也是这样,引导我们学习比直接告诉我们答案强多了。
”6. “叶圣陶讲过,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这多实在呀!老师要是撒谎,那学生咋能学好呢?就像火车头带车厢,火车头跑偏了,车厢不也得跟着歪嘛。
”7. “叶圣陶先生说,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这就像玩游戏,得互相学习嘛。
老师不能总是高高在上,也得听听我们的想法,这样才能教得更好。
”8. “叶圣陶曾道,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
这跟走路似的,走对了路轻松愉快,走错了路可就费劲了。
咱可得养成好习惯。
”9. “叶圣陶说,国文是儿童所需要的学科,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可不嘛!语文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心灵的大门。
我们得好好学语文,让自己的心灵更丰富。
”10. “叶圣陶讲,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60句叶圣陶的教育名言

60句叶圣陶的教育名言1.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2.“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应该在拿起笔之前多做准备功夫。
准备功夫不但是写作方面的纯技术的准备,急躁是不成的,秘诀是没有的。
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的流淌了。
”3.叶圣陶谈语文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方法,无非是参考分析比较,演绎(一般个别),归纳(个别一般),涵泳,体味,整饬语言,获得表达技能这些项。
”4.教师应该为学生的一生着想,要想想学生将来怎样一辈子做人,想想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好公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品德。
5.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都要认清那门功课的目标,如国文科在训练思想,养成使用语言文字的好习惯,理化科在懂得自然,进而操纵自然之类;同时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
6.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
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的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
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赢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
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作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
7.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
8.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要以启发诱导为主,教师只须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多读多想多写多改。
只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经过长期的辅导和训练,学生自然就能学会举一反三触处自伸的本领,尝到学习语文的甜头,得到学习语文的实益,这又会反过来进一步促使学生去“自求得之”,那就进入“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
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成为“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9.阅读是从他人的经验中取得准确无误的,于我有用的,借以扩充我的知识,加多我的经验,增强我的水平。
叶圣陶关于作文的名言

叶圣陶关于作文的名言1.叶圣陶名言名句1、理想是事业之母。
——叶圣陶2、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
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抽腔滑调的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
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赢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
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作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
——叶圣陶3、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叶圣陶4、教师得先肯负责,才能谈到循循善诱,师生合作。
教师不负责,有的因为对教学本无兴趣,当教师只是暂局。
这种人只有严加淘汰一法。
——叶圣陶5、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叶圣陶6、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都要认清那门功课的目标,如国文科在训练思想,养成使用语言文字的好习惯,理化科在懂得自然,进而操纵自然之类;同时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
——叶圣陶7、人们最高精神的连锁是文学,使无数弱小的心团结而为大心,是文学独具有力量。
文学能揭穿黑暗,迎接光明,使人们抛弃卑鄙和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
——叶圣陶8、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叶圣陶2.叶圣陶的名言要5个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先生为现代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留下来很多值得后人学习的名言警句。
叶圣陶先生的名言:一、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二、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三、理想是事业之母。
四、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
五、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3.叶圣陶的名言最佳答案叶圣陶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关于写作的箴言50句1、现在我要告诉读者,文章不是吃饱了没事做,写来作为消遣的。
也不是恐怕被别人认作呆子痴汉,不得不找几句话来说说,然后勉强动笔的。
凡是好的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
自己有一种经验,一个意思,觉得他跟寻常的经验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切,值得写下来作为个人生活的记录,将来需用的时候还可以供查考;为了这个缘故,才提起笔来写文章。
否则就是自己心目有少数或者多数的人,由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必须把经验和意思向他们倾诉,为了这个缘故,就提起笔来写文章。
前者为的是自己,后者为的是他人,总之都不是笔墨的游戏。
2、但是要知道,学校里作文为的是练习写作,练习就不得不找些题目来写,好比算术课为要练习计算,必须做些应用题目一样。
并且,善于教导学生的老师无不深知学生的底细,他出题目总越不出学生的经验和意思的范围之外。
学生固然不想写什么文章,可使经老师一提醒,却觉得大有可写了。
3、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
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
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书写,这就能够写文章了。
4、所谓好文章,也不过是材料选得精当一点儿,话说得确切一点而周密一点儿罢了。
如果为了要写出好文章,而去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当然是本末倒置。
但是在实际上,一个人要在社会里有意义的生活,本来必须要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
那并不是为了写文章,为的是生活。
凡是经过这样修养的人,往往会觉得有许多文章要写,而写出来的往往是好文章。
5、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6、现在我们要相信,不论什么人都能写文章。
车间里的工人能写文章,田亩里的农人能写文章,铺子里的电源,码头上的装卸工,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生活。
7、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
一般人都要识字,都要练习写作,并不是为了给自己捐上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只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
8、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
譬如坐得正站得直,从生理学的见地看,是有益于健康的。
但是决不能每当要坐要站的时候才想到坐和站的姿势该怎么样。
9、临时搬出些知识来,阅读应该怎样,写作应该怎样,岂不是要把饱满的整段兴致割裂得支离破碎?所以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必须化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之间受用它,那才是真正的受用。
10.说话要没有多余的话,作文要没有多余的文句。
既然读者自然能领会到,那么明白写下反而是多余的了。
11.读一篇文章,如果不明白它的主旨,而只知道一点零零碎碎的事情,那就等于白读。
12.记载一件东西,叙述一件事情,发表一种意见,吐露一腔情感,都可以成为文章。
把眼睛里看见的光景记下来,当然也成为文章。
13.要写的一定是感到兴趣、觉得有意思的一番光景。
至于那些平平常常的光景,虽然看在眼里,决不高兴拿起笔来写。
14.记叙景物,手法不止一种。
有的自己不露脸,只用文字代替风景画片,一张一张揭示出来给读者看。
有的自己担任篇中的主人公,他东奔西跑,左顾右盼,一切由他出发,把看见的感到地告诉读者。
15.所以抒写感情并不在乎堆砌“快乐”“痛苦”之类的字眼;这些字眼竟可以一个也不用,自由别的办法收到抒写感情的效果。
如果你把引起你感情的原油和经过写出来,无论外界的事物或内心的变化,都照当时所感受的写出来,这就抒写了感情了。
别人看了你的文章,虽然不曾接触过那些事物,发生那样变化,可使由文章的媒介,却像接触过了,发生过了,结果自然来了感动。
16.抒写感情的文章大都是记叙文。
离开了事物,感情也就无从兴起。
任何感情,都由个人和环境围绕的人、物、事故发生交涉而来。
因此,除开了记叙,也就很少纯粹的抒情文。
同样的记叙文,仅仅以记叙事物为目的,当然是记叙文;如果其中有一股感情灌注着,的目的原在抒写着一段感情,那就是抒情文了。
17.随笔是最自由的文章。
形式既没有一定,题材也随处可取。
不比书信,书信有通行的款式,你若不按款式写,人家就说你不懂世务。
不比传记,传记要叙写人物的重要言行,你若叙了一桩丢了三桩,人家就说你颇有疏漏。
18.随笔可以说毫无规模,三言两语也成,从一个大范围抽出小小的一片段来写也成,一思想藤蔓一样蔓延开去,直到藤梢和根部都不收拢也成。
至于题材,凡是实际生活以内的一切都可以充作随笔的题材。
19.的动手写随笔,读者的乐于读随笔,都为着新鲜的意趣。
······新鲜的意趣只能以自己作准,自己觉得新鲜,同时又料想到必然有一部分人也会觉得新鲜,这一篇随笔就很值得写了。
20.所谓热情,源于天性和环境。
具有热,又遇到不受阻遏甚至足以助长的环境,胸中的热情就像火一样炽盛起来了,但是热情的人表现在外面的,如态度、说话、作文等等,未必个个一样,大概可以分为两派。
一派是胸中虽然怀着热情,可是表现在外面的依然是那么平淡。
另一派却不然,表现在外面的同内面一样的热烈,无论一个态度或者是一句话,都毫不隐藏的显示出他胸中所怀的一腔热情。
21.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
把真实生活里所不曾经验过的事勉强拉到笔底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
人固然不必为这些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但是做了人就得担负起人的责任,就的留心自己的生活。
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
22.像这种并非勉强拉到笔底下来的材料,里头交织着的思想和情绪,写成文章,自然成为出色的一篇,受读者的欣赏了。
23.人类生活非常繁复,人与人之间不能够单把所接触的东西、所知道的东西互相告诉了就完事,还得把所发现、所理解的道理互相传授、互相印证,使彼此的知识更加丰富起来。
因此,写文章不能只写记叙文,还得写说明文。
24.说明文的好坏在乎所发现、所理解的道理准确不准确。
发现的准确,理解的准确,写下来的就是最好的说明文,除非文字上有什么毛病。
25.说明文说明道理,道理是附着于事物的,它本身不是“视而可见,触而可知”的事物,有时不很容易领会。
为了使读者领会起见,说明了道理之后,最好指出一些实例来。
26.从说明文进一步,也是说明一种道理、原由、关系等等,但是同时伴着一种愿望,必须说服读者,使读者信从。
这时候,所说的道理、原由、关系等等就成为的主张,从文章体例上说,这篇文章就成为议论文了。
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
27.写一篇文章,当然期望它能收到最大的效果。
什么是最大的效果呢?就是能使读者看了之后明白到十分,感动到十分。
如果仅能使读者明白到三四分,感动到五六分,那就没有收到最大的效果。
现于实际生活的经验,限于写作技能的素养,也许无论如何都不会收到最大的效果。
可是一个认真写作的人总不肯放弃这个目标,总要向着这个目标努力。
28.一个意思,可以用来表达它的文章体裁不止一种。
可是这许多体裁之中,必然有一种最适于意思的本身和当前的读者的。
须要选到一种最合适的体裁,意思才会恰如原样地表达出来,读者才会深切地明白和感动。
29.有许多文章,几乎完全不拿出自己的意思来,或者只拿出一部分来而留着其他的部分。
完全不拿出意思来并不是没有意思,而是把意思隐蔽在文章的背后。
那隐藏着的和包含着的意思都有待读者自己去发现。
读者自己从文章中发现了意思,其明白和感动的程度,比直接从那里接受意思更要深切。
所以,有了一个意思,要不要老师拿出来,或者只拿出一部分来而留着其他部分,这又是动笔以前应该斟酌的一件事情。
30.古今的传记中间,像(《差不多先生传》)这样创造出人物来写成的也有好些篇。
写这种传记大抵寄托着一种意思,不把意思说破,让读者自己去领会,作用和“寓言”相仿。
读了一般的传记,结果是认识了世间实有的某一个或几个人物;读了像《差不多先生传》那样的传记,结果是领会了所要表达的某种意思。
31.就一个人来说,言语、举动虽然和许多人大体相同,可是总有着“小异”之点,待人接物也有他的态度和方法。
把这些综合起来,人家对他就有更深切的认识,不仅是声音,是面貌,凡是一言一动,都觉得印着他的标记:这是这一个人而不是其他的人。
32.过分在一两个字眼上推敲,往往会弄成纤巧,不自然。
在一段一节上用功夫,正是所谓“大处落墨”的办法。
33.一般人往往以为幽默就是说俏皮话,嘻嘻哈哈,乱扯一顿,要不就是讽刺,对人生对社会来一阵笑骂和嘲弄。
这却无论如何是一种误会,幽默绝非如此。
34.然而报告文学却教报告书和文学结了婚。
应用文的报告书,一般读者往往懒得看下去,因为不看下去也会知道无非这一套。
而报告文学可不然,读者向被吸引住了一般,纵向一直看下去,知道它的究竟。
35.(报告文学)不是事务上的应付。
对社会中某一方面的情形非常熟悉,而这一方面的情形不只是几个人的身边琐事,而是有关于社会全体的大事。
一种强烈的欲望激动着他,必须把他所熟悉的一五一十告诉大众才行,不然就像在饥饿的人群中间私自藏下多余的饭,是不可饶恕的自私的行为。
于是他提起笔来。
他站在大众的客观的立场,视野广大,见得周到,把捉到的都是真实情况。
36.写什么呢?与其写一些空泛的议论,不如写一些亲身经历。
所以,议论怎样推行新生活,怎样使国家强大起来,不如叙述曾经经历过的某一桩事情,不如抒写对于本乡本镇的感情。
这些还只是限于个人方面。
弱国能够推广开来,把自己所熟悉的社会中某一方面的情形作为写作材料,那就更有意义了。
37.因为动笔写文章,同开口说话一样,得看当时的心情和那事件的关系,要骂的时候自然不妨骂,该严谨的时候也不必故意做得不严谨,这都是所谓“求诚”,是写的基本品质。
38.慷慨激昂,感情激发,甚而至于谩骂,这是一种态度。
叙事说理,完全理智,像法官下判词那样严谨,这是一种态度。
并不遏抑感情,但是也不让感情过分放纵,对于该受责备的人给他责备,但责备里头含着宽恕的心情和深切的期望,这又是一种态度。
······只觉得怀着一颗热烈的心,那心的跳动绝不比请愿学生弱一分一毫,但是他却把它按捺住了,只用一些平淡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越平淡,越是耐人寻味,于是我们受到了深切的感动。
39.作序文也是同样情形,如果你只能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话,就大可不写,读者也大可不读。
40.以通常说法,做文章要“言之有物”。
写仪式(指演讲词)的文章既然是被动的,就不免要“无中生有”。
在经验丰富的人,即使“无中生有”,也可以写成很好的文章,他的一些意思是平时寄居在那里的,知识临时加以组织加以配合罢了,可以做到不露一点儿牵强的痕迹,和柱中的作文章并无二致。
所以,平时的几句很重要,没有什么意思积聚在那里,“无中”决“生”不出“有”来。
·····仪式的文章不是可以随便敷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