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名著复习之《论语》第五章 公冶长篇 含原文注释及译文和评析

合集下载

《论语》全文及翻译(公冶长篇)

《论语》全文及翻译(公冶长篇)

《论语》全文及翻译(公冶长篇)《论语》全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第五章公冶长篇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孔子谈论到公冶长时,说:“可以把女儿嫁与他为妻,他虽然有过牢狱之灾,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

”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孔子评论南容时说:“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他入仕为官不会被罢免;国家黑暗的时候,他也可以不被刑罚。

”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从哪里获得这种好品德的呢?”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子贡问孔子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

”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祭祀时盛粮食的瑚琏。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是没有什么口才。

”孔子说:“为什么一定要有口才呢?伶牙利齿的和他人争辩顶嘴,会被人讨厌。

我不知道他是否可称得上仁,但为什么要有口才呢?”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

”子说。

孔子让漆雕开入仕做官。

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

”孔子听了很高兴。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坐木筏子漂流海外。

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

孔子说:“仲由勇武过人,他的勇猛甚至超过了我。

论语《公治长第五》原文及解读

论语《公治长第五》原文及解读

论语《公治长第五》原文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语《公治长第五》原文及解读【导语】:(共二十八章) 5.1 子谓公冶长(1),可妻(2)也。

论语《公冶长篇》翻译

论语《公冶长篇》翻译

论语《公冶长篇》翻译《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而成,是记载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论语《公冶长篇》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论语《公冶长篇》作者:佚名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

”子说。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申枨。

”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原文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原文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原文【公冶长篇】第五全文_原文【本篇引语】本篇共计28章,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

在本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

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过较大影响。

【原文】5 1 子谓公冶长(1),可妻也。

虽在缧绁(2)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3)妻之。

【注释】(1)公冶长:姓公冶名长,齐国人,孔子的弟子。

(2)缧绁:音lixi,捆绑犯人用的绳索,这里借指牢狱。

(3)子:古时无论儿、女均称子。

【】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

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评析】在这一章里,孔子对公冶长作了较高评价,但并未说明究竟公冶长做了哪些突出的事情,不过从本篇所谈的中心内容看,作为公冶长的老师,孔子对他有全面了解。

孔子能把女儿嫁给他,那么公冶长至少应具备仁德。

这是孔子一再向他的学生提出的要求。

【原文】5 2 子谓南容(1),邦有道(2),不废(3);邦无道,免于刑戮(4)。

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1)南容:姓南宫名适(音ku),字子容。

孔子的学生,通称他为南容。

(2)道:孔子这里所讲的道,是说国家的政治符合最高的和最好的原则。

(3)废:废置,不任用。

(4)刑戮:刑罚。

【译文】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

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评析】。

论语_公冶长篇第五原文

论语_公冶长篇第五原文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4)原文【译文】孔子说:臧文仲藏了一只大龟,藏龟的屋子斗拱雕成山的形状,短柱上画以水草花纹,他这个人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评析】臧文仲在当时被人们称为智者,但他对礼则并不在意。

他不顾周礼的规定,竟然修建了藏龟的大屋子,装饰成天子宗庙的式样,这在孔子看来就是越礼之举了。

所以,孔子指责他不仁、不智。

【原文】5 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1)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2) 之,无愠色。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曰:未知。

焉得仁?崔子(3)弑(4)齐君(5),陈子文(6)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

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何如?子曰:清矣。

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注释】(1)令尹子文: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

子文是楚国的著名宰相。

(2)三已:三,指多次。

已,罢免。

(3)崔文:齐国大夫崔杼(音zh )曾杀死齐庄公,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应。

(4)弑:地位在下的人杀了地位在上的人。

(5)齐君:即指被崔杼所杀的齐庄公。

(6)陈文子:陈国的大夫,名须无。

【译文】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

(他每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相。

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是忠了。

子张问: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

这怎么能算得仁呢?(子张又问:)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了,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他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

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

这个人你看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清高了。

子张说:可说是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

这怎么能算得仁呢?【评析】孔子认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一个忠于君主,算是尽忠了;一个不与逆臣共事,算是清高了,但他们两人都还算不上仁。

《论语.公冶长篇》

《论语.公冶长篇》

《论语》讨论会之——《公冶长》篇第五5.1 子谓公冶长⑴,“可妻⑵也。

虽在缧绁⑶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⑷妻之。

【译文】孔子说公冶长,“可以把女儿嫁给他。

他虽然曾被关在监狱之中,但不是他的罪过。

”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注释】⑴公冶长——孔子学生,齐人。

⑵妻——动词,去声,qì。

朱熹《论语集注》妻,为之妻也。

⑶缧绁——缧同“纍”,léi;绁音泄,xiè。

缧绁,拴罪人的绳索,这里指代监狱。

朱熹:缧,黑索也。

绁,挛也。

古者狱中以黑索拘挛罪人⑷子——儿女,此处指的是女儿。

朱熹:长之为人无所考,而夫子称其可妻,其必有以取之矣。

又言其人虽尝陷于缧绁之中,而非其罪,则固无害于可妻也。

夫有罪无罪,在我而已,岂以自外至者为荣辱哉?【评析】正义曰:此章明弟子公冶长之贤也。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者,纳女於人曰妻。

孔子评论弟子公冶长德行纯备,可纳女与之为妻也。

在这一章里,孔子对公冶长作了较高评价,但并未说明究竟公冶长做了哪些突出的事情,不过从本篇所谈的中心内容看,作为公冶长的老师,孔子对他有全面了解。

孔子能把女儿嫁给他,那么公冶长至少应具备仁德。

这是孔子一再向他的学生提出的要求。

5.2 子谓南容⑴,“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2)。

【译文】孔子说南容,“国家政治清明,[总有官做,]不被废弃;国家政治黑暗,也不致被刑罚。

”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

【注释】⑴南容——孔子学生南宫适,字子容。

⑵兄之子——孔子之兄叫孟皮,见《史记孔子世家》索隐引家语。

这时孟皮可能已死,所以孔子替他女儿主婚。

朱熹:不废,言必见用也。

以其谨于言行,故能见用于治朝,免祸于乱世也。

事又见第十一篇。

或曰:“公冶长之贤不及南容,故圣人以其子妻长,而以兄子妻容,盖厚于兄而薄于己也。

”程子曰:“此以己之私心窥圣人也。

凡人避嫌者,皆内不足也,圣人自至公,何避嫌之有?况嫁女必量其才而求配,尤不当有所避也。

若孔子之事,则其年之长幼、时之先后皆不可知,惟以为避嫌则大不可。

《论语·公冶长》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论语·公冶长》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论语·公冶长》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展开全文[五·一] 子谓公冶长①,“可妻也。

虽在缧绁②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③妻之。

[五·二] 子谓南容④,“邦有道,不废⑤;邦无道,免于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五·三] 子谓子贱⑥,“君子哉若人⑦,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⑧”。

[五·四]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⑨。

”曰:“何器也?”曰:“瑚琏⑩也。

”[五·五]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⑪。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⑫,屡憎于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五·六] 子使漆雕开仕⑬,对曰:“吾斯之未能信⑭。

”子说⑮。

[五·七]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⑯,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⑰。

”[五·八] 孟武伯问⑱:“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⑲也,不知其仁也。

”“求⑳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㉑,百乘之家㉒,可使为之宰也㉓,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㉔?”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五·九]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㉕?”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

吾与㉖女弗如也。

”[五·十] 宰予昼寝㉗,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㉘也,于予与何诛㉙!”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五·十一] 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申枨㉚。

”子曰:“枨也欲㉛,焉得刚?”[五·十二]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㉜,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五·十三]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㉝,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㉞,不可得而闻也。

”[五·十四]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㉟闻。

公冶长篇第五

公冶长篇第五

公冶长篇第五18000字5.l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老谷柳译文:孔子评价公冶长说:可以把我的女儿嫁给他做妻子。

虽然他还在坐牢,但那不是他的罪过。

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做了他的妻子。

(按;这也是对世道不公的一种清议象征,仍然具有教化和警世作用。

国家机器的是与非不是孔子的是与非,孔子自己他的是非标准。

)朱熹说:圣人正大,道理合做处,便做,何用避嫌?金纲;无大格局者断无此举。

5.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戳。

以其兄之子妻之。

老谷柳译文:孔子评价南容说:邦国政治清明,他能投身国政;邦国政治混乱,他能避免罪过刑罚。

于是孔子就把兄长的女儿嫁给南容做妻子。

《中庸》有言: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

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其此之谓与?5.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老谷柳译文:孔子评价子贱说:君子之人啊,子贱这个人!如果鲁国没有君子之人作为楷模,他哪里会吸取这些好品德? (斯,前代子贱,后代高尚人格)古语有:多士之林,不扶自直。

即所谓氛围的力量。

《说苑》:宓子贱理单父,弹琴,身不下堂,单父理。

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而单父亦理。

巫马期问其故。

宓子贱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

任力者劳,任人者逸。

可见宓子贱是一个居敬而行简,举重而若轻的人物。

5.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老谷柳译文:子贡向孔子请教说:我端木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啊,是个器皿。

问:什么器皿?答:琏瑚。

(注:《四书集注》朱熹说:夏曰瑚,商曰琏,周曰簠簋,皆宗庙之器,耳饰以玉,器之贵重华美者也。

孔子本曰君子不器。

而许之以器,意谓端木赐乃可入朝为官成国家栋梁。

)5.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老谷柳译文:有人说:冉雍(冉仲弓)有仁德而无口才。

孔子说:为什么要有口才?善于辩驳的人,屡屡被人憎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之《公冶长》篇【本篇引语】本篇取“子谓公冶长”句中“公冶长”三字为篇名,共28章。

上篇谈“仁”,谈“仁”之义,本篇亦谈“仁”,重点谈“仁”之用,谈孔子以“仁”为依据对人物的品评,大体分两类。

第一类是直接对孔门弟子的品评。

如屈而受缧绁之难的公冶长,善于保护自己的南容,前者嫁姑娘,后者嫁侄女。

赞扬子贡的精洁高雅,婉惜其专才而有余,通才而不足。

同时记载了子贡的善推导能自知,以及对恕道的研究,对子路耿直豪爽,闻道即行,善于治兵才能的肯定;批评其好勇过我,勇而无谋的不足。

其他如宓子贱的君子之行,冉雍的仁而不佞,宰我的懒惰,申枨的无欲,冉求的邑宰之才,公西赤的应对之能,颜回的闻一以知十,漆雕开的清风亮节,皆在品述之中。

尤其是孔门师徒言志抒怀的内容,更是本篇的重点。

第二类是孔门弟子以外有关人物的述评。

反面如臧文仲的僭礼,正面有子文的忠诚,陈文子的清雅,伯夷叔齐的清高,宁武子的愚直,子产的君子之道,晏子的善与人交,他们是贤人,是君子,但他们都不够“仁”德的标准。

诸如季文子的“再思”之谏,狂简小子的思念之情,微生高的以曲为直,以及左丘明巧言令色足恭之耻,君子内讼改过之德,均需读者反复咀嚼品味。

【原文】 5.1子谓公冶长①:“可妻也②。

虽在缧绁之中③,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④。

【注释】①公冶长:姓公冶,名长,孔子的学生,生卒年不详。

②妻(qì):名词作动词用,嫁女儿,在这里应为“许配”。

③缧绁(léi xiè):捆绑犯人的绳子,这里指代监狱。

④以其子妻之:(孔子)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子:这里指女儿。

妻:以……为妻,意动用法。

【语译】孔子在谈到公冶长时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

尽管他正在蹲监狱,但他是无罪的。

”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解读】本章记载孔子嫁女儿。

公冶长,孔门弟子,鲁国人,无辜被抓进监狱,孔老夫子,却将其惟一的女儿嫁给了他。

说明两点:一、“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孔子明足以察秋毫,不因外界对他如何,坚信其无罪,尤其要注意,“虽在缧绁之中”,意思是他是在押犯人,尚在狱中,毅然决然将自己女儿许配给他,非仁者不能断其是非,唯德者是能。

其二、说明衰世用刑之滥。

“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刑称其罪则治,不称罪则乱(《荀子·正论》)应该是“明德慎刑。

”(《荀子·成相》)孔老夫子是非分明,敢于抗义直行,“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公然将女儿许配给“缧绁之中”的犯人。

以示对衰世无德之刑的抗议。

大多认为孔子温柔敦厚,孰不知他也有嫉恶如仇而慷慨悲壮的一面。

【原文】 5.2子谓南容①,“邦有道,不废②;邦无道,免于刑戮③。

”以其兄之子妻之④。

【注释】①南容:姓南宫,名适(kuò),字子容,又称南容。

孔子的学生,生卒年不详。

②废:废弃,弃置不用。

③免于刑戮:避免遭受刑罚。

④以其兄之子妻之:(孔子)把他哥哥的女儿嫁给他。

子,这里指侄女。

妻,以……为妻。

意动用法。

【语译】孔子谈到南容,说他“在国家清明时不被废弃,在国家无道时免于刑罚”,于是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解读】上一章讲的是孔子嫁姑娘,这一章讲的是孔子嫁侄女。

上一章嫁得豪爽悲壮,大有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的气度,这一章嫁侄女却又温柔之极。

上一章强调“邦无道如矢”,孔子唯恐他的弟子们走偏锋,过于极端,事实上在孔子哲学中,他并不主张史鱼之直,“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他讲究的是斗争的艺术以及策略,他讲究“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邦无道一走了之。

“邦有道,其言足以兴,邦无道,其默足以容。

”(《中庸》)有道则干,无道则走,强调明哲保身。

所以这一章嫁侄女则是另一番景象,邦有道则可以当官,邦无道可以免遭祸患,善于保全自己,不死打硬拼,是智者风范,所以孔子将侄女嫁给了他。

前者嫁女,后者嫁侄,亲者疏之,疏者亲之,表现孔子不独亲其亲的仁者风范。

【原文】5.3 子谓子贱①:“君子哉若人②!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③?”【注释】①子贱:姓宓(fú),名不齐,字子贱。

孔子的学生,小孔子30岁,春秋末鲁国人。

②君子哉若人:即“若人君子哉。

”像这个人真是君子呀!若:像。

③斯焉取斯:他从哪里学到这些好品质的。

第一个“斯”指代子贱,第二个“斯”指代他的品德。

焉:那里。

【语译】孔子谈及子贱时说:“真是君子啊,象这个人!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怎么能取得这些好品质呢?”【解读】本章记载孔子对宓子贱的评价。

据史书记载,宓子贱,在鲁国边鄙地段单父担任地方行政长官,把单父治理得井井有条,令行禁止,百姓安居乐业。

孔子去考察子贱的政绩,他问子贱,你来单父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损失吗?子贱说损失没有,收获有三方面:一是老师教诲的学问,我得以付诸实践,使自己对学问的理解更加深入。

二是所得俸禄虽然不多,但足以分赠救济亲戚,使亲戚之间关系更加亲密。

三是公事虽然紧急,但仍能抽出时间吊死问疾,使得朋友更加友爱。

孔子听了这些见解后,心里十分高兴,说:“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如果鲁国没有君子,像你这样的德行又是从哪里学来的呢?这是赞扬宓子贱能见贤思齐、转益多师、虚心学习、勤于实践的优秀品质。

【原文】5.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①?”子曰:“女器也②。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③。

”【注释】①赐也何如:子贡怎么样?赐:子贡的名,姓端木。

②女器也:你是器具。

女:通“汝”,你。

器:器物,器具。

③瑚琏(hú liǎn ):宗庙里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具,上面镶嵌着玉,华美而贵重。

孔子以瑚琏比喻子贡。

【语译】子贡问孔子说:“我怎么样呢?”孔子说:“你,像器具一样。

”问:“什么样的器具?”说:“庙堂中的瑚琏。

”【解读】本章记载孔子对子贡的评价。

子贡是孔门言语科的高材生,伶牙俐齿,性格外向,心直口快,具有非凡的外交才能,喜欢臧否是非,品评人物。

“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

”(司马迁语)扬善不隐恶,他不安本分,喜好经商。

每次经营行情他都能摸准,富甲一方,“结驷连骑”。

他善于创新,善于思考,勤学多问。

子贡因贫富之问而悟“切磋”之义,孔子表扬他,“始可与言《诗》已矣。

”并赞扬他“告诸往而知来者”,能“闻一以知二”。

他擅长言辞,孔子告诫他:“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篇》)。

”因他优点突出,德行也不错,但未达到颜回“三月不违仁”的高度。

因此,当子贡向孔子问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意思是老师你刚才表扬宓子贱,说他“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斯焉取斯?”那么我怎么样呢?子贡急切想知道老师对自己评价,一副志在必得的神情,“你是一个器皿啊。

”子贡听到这个评价,不明究里,仍继续追问,“何器也?”孔子说:“瑚琏也。

”美玉“瑚琏”是盛祭品的高级器具,精洁高雅,有专门用处。

子贡如此多才,孔子评价他也只是“瑚琏”,系专才,而非通才。

孔子要求“君子不器”,应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博学而多能。

“瑚琏”之评,既有充分的且具有一定高度的肯定,又有一定的婉惜似的否定;肯定其精洁高雅,否定其不能通权达变而具“君子不器”之能,肯定多而批评少,表现孔子循循然善诱人的教学艺术。

难怪子贡对孔子的评价那么高,“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也是从一点一滴一问一答之间逐渐形成的。

子贡是孔子身边最亲近的弟子之一,师生感情甚笃,孔子去世后,其他弟子守心丧三年,“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史记·孔子世家》)。

”【原文】5.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①。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②,屡憎于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注释】①雍:姓冉,名雍,字仲弓,小孔子29岁,春秋鲁国人,孔子的学生。

佞:巧言之才,能言善辩。

②御人以口给(jǐ):快嘴利舌顶撞别人。

御:防御,抵挡。

这里是争辩顶嘴。

口给:言词不穷,滔滔不绝。

给:足。

【语译】有人说:“雍这个人,虽然有仁德,但没有口才。

”孔子说:“哪里用得上巧言之才呢?应付人只凭巧言,只会屡屡让人厌恶。

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何须巧言呢?【解读】本章记载孔子对冉雍的评价。

冉雍是孔门德行科的高材生,与子贡性格相反,子贡开朗活泼,伶牙俐齿,冉雍仁笃厚道,不苟言辞。

于是有人向孔子质疑:“冉雍有仁德却没有口才。

”孔子对子贡一向十分欣赏,但对他巧嘴利舌,多有微辞,因此在评价冉雍时。

有人用“不佞”没有口才来责难冉雍,孔子十分不悦。

劈首一个反问句:“焉用佞?”这一个反问句,有二层含义:一层说,冉雍如果够“仁”德的标准,不需要巧言之才。

一层说,冉雍如果不够仁德的标准,有口才也无用。

不论“仁”与“不仁”均不需要巧言之才,什么原因呢?“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雍也篇》)“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用快捷的巧嘴来对付他人常常遭人讨厌。

孔子结束时,又说一句“不知其仁,焉用佞?”连他够不够仁德的标准,都不知道,何必去用巧言之才去评说他呢?“焉用佞?”一头一尾,前后两次出现,遥相呼应。

可见,孔子一向重视内心仁德的修养,反对表面华装艳丽,文质兼美是最佳境界,不能兼美,与其文胜质而华丽,不如“质胜文而朴野。

”【原文】5.6子使漆雕开仕①,对曰:“吾斯之未能信②。

”子说③。

【注释】①漆雕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又称子若。

孔子的学生,小孔子11岁,春秋鲁国人。

仕:做官。

②斯之未能信:即“未能信斯”,对这件事没有信心。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③说:同“悦”,高兴,愉快。

【语译】孔子让漆雕开去从政,漆雕开回答:“我对此事还没有把握。

”孔子听了很高兴。

【解读】本章记载漆雕开不愿出仕的态度。

漆雕开为人刚直不阿,矜气尚勇,藐视权贵。

师从孔子,孔子向来赞同“学而优则仕”,见他业已步入中年,已具有做官才能,建议他去做官。

漆雕开却说:“吾斯之未能信”,认为自己对做官还没有信心。

根据他的性格,他可能是不屑做官,也可能是谦虚,不论是何种原因,对于一个勤奋而愿意继续随他学习的人,孔子却表现出喜悦之情。

【原文】5.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①,从我者②,其由与③!”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④。

【注释】①桴(fú):渡河用的筏子。

②从:跟随。

③其由与:大概只有子路吧。

其:大概,语气副词。

由:子路的名。

与:疑问语气词。

④材:通“裁”,裁度事理,不知约束。

【语译】孔子说:“仁道不能施行,乘着木筏飘流海外,能跟随我的怕只有子路了吧!”子路听了这话很兴奋。

孔子说:“由啊!你的勇猛超过了我,过分自信就没有什么东西可汲取了。

”【解读】本章记载孔子对子路的信任以及评价。

子路是孔门政事科的高材生,生性耿直好勇,爽直刚强,时有粗鲁野蛮之态。

每次孔子发问,谈话,喜欢率尔开对,抢先发言。

每次问志,他总是第一个发言。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最喜欢的弟子:一个是颜回,一个是子路。

一个文,一个武,颜回受表扬最多,子路受批评最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