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论语七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七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七则原文及翻译《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四书》之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七则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1第一则原文翻译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

君子去仁,恶乎③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④仁,造次⑤必于是,颠沛⑥必于是。

”译文:孔子说:“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

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躲避的。

君子离开了仁德,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没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的,即使在仓猝匆忙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

知识点总结:(一)词语与句子1、“富”与“贵”有别,“贫”与“*”有别。

富:财产多、富裕。

贵:地位高、显贵。

反之则谓“贫”、“*”。

2、不以其道以:用、按照。

道:方法、途径。

“其道”:正当的方法。

“其”是指示代词“那”,加在“道”之前起限制作用。

并非“其”有“正当”之意。

3、恶乎……“恶”犹“何”;“乎”犹“于”。

“恶乎……”意为“凭什么……”。

4、无终食之间违仁无:没有。

违:离开、避开。

注意不是“违反”。

5、于是是一个短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连词“于是”。

于:在。

是:这,指代仁德。

“于是”犹言“和仁德在一起”。

(二)语法1、是仁之所欲也“是”作主语“这”,复指前边的“富与贵”,此类“是”易误为联系动词。

一般认为先秦“是”尚未发展出联系动词的用法。

2、“恶乎”的语序是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可以借《曹刿论战》中“何以战”一句的复习帮助学生理解。

3、“所+动”短语“所”字与动词性成分结合,转化为名词性短语。

它所表示的意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

例如“所见”、“所闻”。

故文中“所欲”、“所恶”这样的结构,我们可以据此判断“欲”与“恶”是动词。

先秦-论语《论语七则》原文、翻译及注释

先秦-论语《论语七则》原文、翻译及注释

先秦-论语《论语七则》原文、翻译及注释原文:论语七则先秦-论语第一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第二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第三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第四则: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第五则: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第六则: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第七则: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翻译:第一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第一则:孔子说:“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躲避的。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离开了仁德,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没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的,即使在仓猝匆忙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

”第二则:子曰:“贤哉,回也!第二则: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居室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

贤哉,回也!贤德啊,颜回!”第三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第三则: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睡觉的时候弯曲这胳膊当枕头用,在这里边也是有乐趣的。

《论语十则》原文、译文及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译文及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译文及注释《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论语十则》原文、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论语十则先秦:佚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译文及注释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论语全文及译文

论语全文及译文

论语·学而篇第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子: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

曰(约):说。

时:时常。

习:用于实践,实习。

亦:也是。

乎:吗。

朋:同学为朋,同志为友。

愠(运):怨恨,恼怒。

”【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注释】悌(替):尊敬师长。

鲜(显):很少。

犯上作乱:冒犯尊长,颠覆国家。

【译文】有子说:“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却好犯上的人,少极了;不好犯上,却好作乱的人,绝对没有。

做人首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有了根本,就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巧:好。

令:善于。

色:脸色。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 " 吾(务):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醒):检查,反省。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原文】子曰:“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 " 导:治理。

乘(胜):军队基本单位,兵车一辆,兵士100人。

"【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应该事事认真,时时诚信,处处节约,关心群众,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悌(替):尊敬师长。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

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明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翻译】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卡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

孔子《论语》全文及翻译

孔子《论语》全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二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篇原文及翻译1. 《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研究并按时复,不是很令人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是很有君子风度吗?2. 《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以德治理国家,就像北辰那样,坚守自己的位置,而众多星星都围绕着它。

”3. 《八佾篇》黄帝问于王昭君曰:“有冯唐氏者,闻之陈蔡,左右言其状貌。

黄帝愿见,使人因奏,辞曰:“动容貌,失次第。

人容貌美,然后可相见也。

若须黄帝,群臣不定。

”黄帝向王昭君问道:“有位叫冯唐氏的人,听说他的外貌很出色。

黄帝想见一见,派人邀请。

冯唐氏却回答说:‘外貌动容,失去整齐顺序。

只有貌美的人,才可以见面。

如果还想见黄帝,群臣们没有定论。

’”4. 《里仁篇》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说:“克制自己,恢复礼仪就是仁。

一旦克制自己,恢复礼仪,天下就会回归仁道。

要成为仁者,要靠自己,还是要靠他人呢?”5. 《公冶长篇》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孔子对公冶长说:“可以让你的女儿嫁给他,即使他被关在监狱中,也并不是因为他犯了什么罪。

”于是将自己的儿子嫁给了公冶长。

6. 《雍也篇》子谓雍也:“冯其床,弗谨人。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修其行。

”孔子对雍也说:“褪去你的被褥,表示你对自己不够谨慎。

”孔子说:“古人说话不出口,是因为惭愧还没有修行。

”7. 《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求,诗焉,曰:‘三纲三世,古之人皆死矣,然后今之无道也已。

’”孔子说:“传述而不创作,守信用好求,就有了诗。

说的是:‘古代的三纲五常已经死去,然后才有了今天的无道。

’”8. 《泰伯篇》泰伯始兴,为于成周。

子季康子问:“末师何如?”子曰:“進德相师。

”曰:“退之。

”“退”,字有出,其义“远也。

论语五则原文及译文

论语五则原文及译文

《论语》五则原文及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 学到的东西按时去温习和练习,不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 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

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

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

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 花言巧语,伪装出一副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是仁德的。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参说:“ 我每天从多方面反省自已: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的功课,是不是用心复习了呢?”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 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并且讲究信用;节省费用,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原文及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翻译〗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翻译〗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
勿惮改。

”〖翻译〗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翻译〗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翻译〗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翻译〗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翻译〗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翻译〗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
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翻译〗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
为政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翻译〗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翻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翻译〗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翻译〗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翻译〗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翻译〗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翻译〗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翻译〗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
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翻译〗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翻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翻译〗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
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