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三则

合集下载

文言文论语三则

文言文论语三则

文言文《论语》三则如下: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第二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从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第三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以上三则论语分别讲述了学习的方法、态度和重要性。

第一则强调学习的乐趣和君子的态度;第二则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第三则强调
学习和思考的相互关系。

这些都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论语三则

文言文论语三则

文言文论语三则
摘要:
1.孔子的智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孔子的道德观:君子不器
3.孔子的为人处事:巧言令色,鲜矣仁!
正文:
一、孔子的智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很多关于学习和教育的智慧。

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被认为是孔子教育观的核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知识后要及时温习,不是很快乐吗?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刻苦,温故知新。

二、孔子的道德观:君子不器
孔子的道德观也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

其中,“君子不器”这句话,是孔子关于君子品德的一种描述。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不应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器物或技能,而应该全面发展,具备多方面的才能。

在这里,孔子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具备全面的知识,而不是只精通某一个领域。

三、孔子的为人处事: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在《论语》中还提出了很多关于为人处事的智慧。

其中,“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是孔子关于人际交往的一种观点。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些擅长花言巧语和讨好他人的人,往往并不是真正的君子。

在这里,孔子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以真诚为本,而不是靠花言巧语来取悦他人。

论语三则

论语三则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论语·为政》[2]
释义
1.学习到的东西,常常去练习、实践,不是很快乐吗?有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学习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
凭此做学习的榜样
3.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为迷
惑而更加危险。

字词注释
1.知;同“智”。

2.箪(dan):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3.陋巷:破败简陋的居住区。

4.堪:忍受。

5.《诗》:指《诗经》。

6.兴:抒发情志。

7.观:观察(社会与自然)。

8.群:结交朋友。

9.怨:讽谏怨刺(不平之事)。

10.迩(er):近。

11.识:认识,了解,记。

论语三则文言文的翻译

论语三则文言文的翻译

一、《论语·学而》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并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二、《论语·里仁》原文: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居住在仁德之地是美好的。

选择不住在仁德之地,怎么能够称得上是明智呢?三、《论语·公冶长》原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则常常忧愁。

这三则文言文分别表达了以下含义:1. 第一则文言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与朋友交往和对待他人态度的修养。

学习并不断复习,可以使我们更加愉快;有朋友从远方来,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应该生气,这是君子的表现。

2. 第二则文言文告诉我们,选择居住在仁德之地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生活在仁德之地,才能称得上是明智的人。

3. 第三则文言文揭示了君子与小人在性格上的差异。

君子心胸宽广,待人坦诚,而小人则常常忧愁,心事重重。

这三则文言文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学习、交友和为人处世等方面,我们都应该向君子学习,做到心胸宽广、待人真诚、关心他人,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以下是对这三则文言文的详细解析:一、《论语·学而》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

同时,我们要按时复习所学知识,这样才能巩固记忆,使知识更加牢固。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

此外,这则文言文还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

朋友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伴侣,他们可以帮助我们度过困难,分享快乐。

在与朋友交往时,我们要真诚相待,关心他人,这样才能建立长久的友谊。

二、《论语·里仁》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选择居住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在仁德之地,可以让我们受到仁德的熏陶,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论语三则出现的成语

论语三则出现的成语

论语三则出现的成语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3.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述而篇》【述而不作】——述:阐【曲肱而枕】——肱: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泛指胳膊。

枕:枕着。

枕着弯曲的胳膊睡。

形容人生活恬淡,无忧无虑。

【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原句:《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富贵浮云】——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那样轻飘。

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原句:《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

形容十分勤奋。

【乐以忘忧】——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形容非常快乐。

原句:《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

原句:《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怪力乱神】——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原句:《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

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原句:《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泰伯篇》【战战兢兢】——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如临深渊】——临:靠近;渊:深水坑。

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

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如履薄冰】——履:践、踩在上面。

象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论语三则

论语三则

论语三则1、君子坦荡荡,身心很阳光,体苦心是舒畅的。

解读:做人做事要有一个新的学问:理性的做事,感性的做人;做事无私也有畏,做人无私则无畏;做事敢为人先,做人甘为人后。

为什么理性的做事呢?做事要惶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做事,说不清道不明太多了。

付出了很多,人家得来全不费工夫。

但是做人没有必要,做人就是要坦坦荡荡,无私则无畏。

君子坦荡荡,做人与做事是不一样的。

所以做事敢为人先,做人甘为人后,人的境界就高了,理性的做事,感性的做人。

为人处事一句话,与理性的人处事,与感性的人交友。

过去是做事先做人,这个时代过去了。

当今的社会是做人先做事。

做事先做人,回归到做人先做事,有时候简短两句话旧可以概括,怎么样做人做事,怎么处人处世,就更简单了。

2、人生三个过程:从辛苦心也苦,因劳而累;到辛苦心更苦,不劳也累;最终辛苦心不苦,劳而不累。

解读:第一个过程,辛苦心也苦,因劳而累。

第二个过程就是辛苦心也苦,不劳都累。

人生黎明前的黑暗,人生这个过程是最难熬的,多半的优秀群体在这个过程熬不出来的。

第一个过程属于成长阶段,辛苦心也苦,因劳而累,不劳不累,这是人们比较简单。

第二个过程不简单,复杂了,成熟了,辛苦心不苦,不劳都累。

第三个过程就是辛苦心不苦,这已经熬出来了。

但是很多人熬不出来。

每个人都是从无智的简单,经过了有智的复杂,没有智慧,成长阶段还没有成熟而简单,辛苦心也不苦,不劳不累,一劳就累。

有智就复杂了,有知识、有智慧、有思想就复杂了,辛苦心更苦,不劳都累。

有智,不代表大智,真正的智慧就应该走向简单。

人生从无智的简单经过有智慧的复杂,最后走向大智的通透,就非常美了。

3、在赏识中成长,在谴责中成熟。

解读:所谓赏识,就是认知、认同。

赏识给我们阳光、雨露,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所谓谴责,就是中伤、诽谤,甚至打击、报复,谴责给我们寒风冷霜,有利于我们成熟。

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执着、争先,感恩。

要知道,小成需要苦难,大成需要灾难。

论语三则原文及译文

论语三则原文及译文

论语三则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

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谦虚。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文章翻译编辑本段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比喻中仍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俱的品质。

)2、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要想要速成,不要贪图小的利益。

想要速成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的利益,就做不成大事。

”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用来思考,没有好处,不如学习。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论语三则

论语三则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论语•子罕》
[解读]
天寒地冻,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看出一个的节操和品格。 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真正考验人。 雕:同“凋”,凋零,零落。
《 论 语 》 三 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解读] 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 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出人头地,必须首先学 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解读] 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 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 毛病。)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 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 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 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东小学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授课日期:
课题《论语》三则累计课时 1
学习目标1 .理解、积累’‘三人行.必有我师”' .温故知新”等词语。

2、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自主感悟课文。

3 .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能正确疏通文意。

重点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能正确疏通文意。

难点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能正确疏通文意。

导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板书课题。

二、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1、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能正确疏通文意。

2、理解、积累’‘三人行.必有我师”' .温故知新”等词语。

三、比读书
比一比,看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四、比感悟
1、学生分则朗读,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教师提示字词释义
三人:几个人。

“三”“九”在古文中都是指“多”的意思,不是确数。

学习的意思。

焉:语气词,无实义。

之:指前面所说的“善者”,好的方面
2 .小组内文流每则文意。

如有疑难.小组长叮向全班同学征求意见,确定答案。

教师抽查学生翻译难句:
3 .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纳每则内容大愈。

4 .积累格言,句和成语。

指导学生运用“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关”的句式说话。

如‘.温故而知新”.. 与学习方法、习惯有关。

教师点拨,帮助学生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
( l )成语类三人行,必有我师溢故知新
( 2 )格言警句类
①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谈学习方法的;温故而知新好古,敏以求之
5、自学生字词。

6学生集体背全文。

四、当堂训练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教师总结:
1 .课文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来论述学习,其中第一、二则是谈学习态度,第三、四剧是谈学习方法。

学完课文后,我们要积票文中出现的常见的、重要的文言词语,能翻译疑难句子。

2 .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文中某些格言苦句式的句子的理解。

你从中得到哪些启发。

板书设计:
《论语》三则
谈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谈学习方法:教以求之注温故知新
布置作业必做题语文练习册1、2、4题
选做题积累名言警句。

课后反思
宝东小学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授课日期:
课题2、山洪一样的掌声累计课时 2
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

3、激发学生写字兴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运用。

难点学习作者描写活动场面和人物细节的方法。

导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作者描写活动场面和人物细节的方法。

三、回顾全篇课文
两次掌声的对比,指导背诵课文中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比会认字
1、识字
先学
认读词语:邢台、心坎儿、扒车门、干冷砭骨、肆无忌惮、炯炯目光、黧黑、伫立、哦、气氛、冀南。

后教
1、指导书写课后14个字。

注意:写好“慰”“裹”“骤”“瞬”等字
2、指名到电子白板上写字
3、师生共同观看板前的同学写字,有错误的地方及时纠正过来。

五、课堂检测
1、考生字
2、生独立完成自选词语,说说选择这些词语的理由
3、填空:总理站在()找来的机制木箱上,()的寒风不时地()他中山装的衣襟。

总理()群众()伫立,脸上闪现着()的神情。

突然,就像()的山洪一样,会场上又响起一阵热烈的()和()。

这欢呼发自人们的(),是那么(),那么()!它在冀南平原这个()的村庄上空,()地回荡着,回荡着……
4、生组词
六、课堂小结:作者运用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环境等描写,抓住了“总理面对风口”这件小事来刻画了总理关心群众、心系群众的高贵品质。

板书设计:2、山洪一样的掌声
慰、裹、骤、瞬、恢
布置作业: 1、必做题生字组词写三遍
2、选做题积累文中的美词佳句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