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空间数据库

合集下载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一篇规范的研究论文所必须的要素。

文献综述(也称为研究综述),它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唯一学术问题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对这个学术问题对一定时期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述而形成的论文。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和研究论文的文体。

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文献综述的目的是帮助读者确认该论文所研究的问题与以往同类或同领域论文相比较所具有的价值及在选题或研究内容与方法上是否具有创新性或新的进展。

文献综述事实上就是在寻找和确认前人肩膀究竟在哪里的过程。

另一方面,文献综述也有助于编辑和审稿人迅速有效地对该项研究的价值予以判断。

一、文献来源文献来自于专业出版物,主要包括期刊、图书以及部分报纸的理论版等。

随着数字出版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数字期刊也逐渐成为文献的来源之一。

二、关键词和文献检索在电子资源数据库中,一般都提供多种形式的检索方式,如“主题”“篇名”“关键词”“作者”“单位”,等等。

一般而言,“主题”和“关键词”是人们最常使用的检索方式,因为使用这两种检索方式可以搜索到尽可能多的与你研究领域或主题相关的论文。

使用“关键词”检索方式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所检索到的论文“精准度”相对较高,因为每篇论文在发表时都标有关键词。

以中文文献为例,为了节约时间并基于当前大部分院校的论文评价要求,建议读者优先查阅、下载和阅读那些被列入有一定影响力的引文索引库中的期刊,如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

空间数据库设计

空间数据库设计

空间数据库设计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空间数据库设计已成为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相关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空间数据库主要负责存储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地形、地貌、建筑物、道路等地理信息。

本文将探讨空间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在实现数据高效存储和管理方面的关键作用。

一、空间数据库设计概述空间数据库设计是针对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进行规划和构建的过程。

它需要对空间数据的特性和关系进行深入理解,并运用相关的数据库技术来实现数据的有效组织和存储。

空间数据库设计需要考虑数据模型的建立、数据结构的优化、数据存储的方式以及数据访问的控制等问题。

二、空间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1、提高数据存储效率空间数据库设计通过对数据模型的优化和数据结构的调整,可以提高数据的存储效率。

这不仅可以减少存储空间的需求,还可以降低数据的维护成本。

2、增强数据管理能力通过合理的空间数据库设计,可以实现对空间数据的有效管理,包括数据的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

这有助于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促进数据共享与应用良好的空间数据库设计可以促进数据的共享与应用。

通过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的规范化,可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从而扩大数据的应用范围。

三、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关键环节1、数据模型的选择与优化在空间数据库设计中,选择适合的数据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空间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等,选择哪种模型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数据特点。

还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2、数据结构的规划与调整数据结构是空间数据库设计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数据的组织方式和访问方式。

在规划数据结构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并发控制等因素,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对数据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数据处理需求。

3、数据存储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制定合理的数据存储策略可以有效提高空间数据库的性能。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

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

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文献综述有两种,一种是“大综述”,就一个领域的文献的总结,经常会发在专门发Review的杂志上,或者是在Handbook里。

写这种综述文章的人有许多是权威人物,但也有一些是助教授级别的人写的,但作者一般都是在这个题目上做了相当贡献的人。

现在一般综述都是就作者擅长的一个方面写的,然后集在手册里。

另外一些研究生教材,写法很像综述。

另一种是“小综述”,就是论文第一部分Introduction部分的综述。

这个综述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向其他人介绍前沿,而是为了推出自己的论述和模型,是以述带论,核心功能是定义“Gap",就是说明现有的研究状况如何,缺在哪里,我准备做的贡献是什么。

大学毕业论文指导之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写法

大学毕业论文指导之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写法

大学毕业论文指导之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写法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二、编写文献综述的好处要求同学们学写文献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收集文献资料过程,可以进一步熟识科学文献的搜寻方法和资料的累积方法;在搜寻的过程中同时也不断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文学创作过程,能够提升概括、分析、综合能力,有助于单一制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

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三、文献综述的结构文献综述要求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就是表明文学创作的目的,了解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议焦点,并使读者对全文必须描述的问题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以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以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哪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文献综述检索方法

文献综述检索方法

文献综述检索方法
文献综述的检索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学术搜索引擎:利用Google学术、百度学术、CNKI等学术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加上“综述”或“综述文献”进行检索,可以找到该领域相关的文献综述。

2. 文献数据库:利用Web of Science、Scopus、PubMed等文献数据库,在高级检索中选择“综述”或“综述文献”进行检索,可以找到该领域相关的文献综述。

3. 学科主题网站:如、等学科主题网站,可以浏览该网站所属的学科领域,找到该领域的文献综述。

4. 学术期刊:浏览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找到其中发表的文献综述。

5. 学术论坛:浏览相关领域的学术论坛,可以获得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并找到其中提到的文献综述。

在搜索文献综述时,需要注意关键词的选择,以及对搜索结果的筛选和评估,找到高质量、权威的文献综述。

2024年文献综述范文范例

2024年文献综述范文范例

2024年文献综述在2024年,随着全球数字化趋势的不断推进,文献综述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文献综述是一种通过收集、搜集、筛选、分析和综合以往研究成果来评价、总结和探讨特定领域研究进展和前沿的方法。

它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术论文、科研项目和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随着、大数据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献综述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特点,其研究内容和方法逐步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综合化的方向。

一、数字化数字化是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对于文献综述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化意味着文献采集、整理、存储、传播和利用从传统的纸质形式转向数字形式,大大提高了处理速度、范围和可靠性。

数字化文献库、文献数据库、文献搜索引擎、文献管理软件等数字化工具,大大方便了文献的检索和利用。

二、智能化智能化是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它增强了文献综述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人性化。

智能化文献检索、文献分类、文献排名、文献分析等工具,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目标领域和研究问题,提高信息质量和效率。

同时,智能化技术还可以扩大文献综述的范围和深度,挖掘出更多的有用信息和见解。

三、综合化综合化是指文献综述不再是单一学科或单一领域的内容,而是涉及多个学科、多个领域和多个层面的综合性内容。

综合化的文献综述不仅可以扩大研究视野和深度,而且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人类知识体系和社会发展趋势。

同时,综合化文献综述还可以促进学科交叉和跨界合作,有利于推进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和社会进步。

在数字化、智能化和综合化的大趋势下,文献综述正朝着更加精准、高效、全面和人性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在文献综述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创新,为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 文献综述的含义



文献阅读报告,即“文献综述”,英文称之为“survey”、 “overview”、“review”。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 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 学术论文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scription)”区分开来。 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 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 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 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关注的是现实 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 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 “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 “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 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 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 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文献综述是一种书面论证(written argument),它建立在前人研 究的基础上。研究者从前人的研究中寻找到可信的证据,建立自 己的论据,从而将一个论题推向前进。它为人们了解有关某一研 究课题的现有知识服务,提供环境和背景性的信息,并列出逻辑 论据来证明有关某一论题的观点。
写作相关




2写作相关 写作要求 《怎样写好文献综述》 ⑴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 ⑵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 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引文的形式标出即 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 ⑶回顾历史要有重点,内容要紧扣文章标题,围绕标题介绍背景,用几句话 概括即可;在提示所用的方法时,不要求写出方法、结果,不要展开讨论; 虽可适当引用过去的文献内容,但不要长篇罗列,不能把前言写成该研究的 历史发展;不要把前言写成文献小综述,更不要去重复说明那些教科书上已 有,或本领域研究人员所共知的常识性内容。 ⑷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前言中,评价论文的价值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 用词要科学,对本文的创新性最好不要使用“本研究国内首创、首次报道”、 “填补了国内空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研究内容国内未见报道” 或“本研究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等不适当的自我评语。 ⑸引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 有限”、“恳请指正”、“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前言最好不分段论述, 不要插图、列表,不进行公式的推导与证明。

图书馆的文献综述

图书馆的文献综述
利用方式
图书馆应积极推广和宣传文献资源, 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和影响力,为 读者提供更好的学术服务。
03 图书馆的用户服务
用户服务的类型与特点
01
02
03
04
传统服务
提供图书借阅、阅读、参考咨 询等基础服务,满足用户的基
本需求。
数字服务
提供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 等数字资源,满足用户对信息
获取和知识学习的需求。
04 图书馆的未来发展
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面临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 化的挑战,需要适应新的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
机遇பைடு நூலகம்
图书馆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服务领域,满 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和影响力。
图书馆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创新
图书馆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用户个性化、专 业化的需求。
个性化服务
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兴趣,提供 定制化的服务和推荐,提高用
户满意度。
社区服务
组织各类文化活动、讲座、展 览等,促进社区文化交流和知
识传播。
用户服务的流程与规范
借阅流程
制定详细的借阅流程,包括图书检索、借阅、续借、归还等环节 ,确保用户能够顺利获取所需图书。
参考咨询流程
建立有效的参考咨询机制,提供实时在线咨询、邮件咨询、电话咨 询等多种方式,解答用户的问题和困惑。
图书馆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古代图书馆
古代图书馆主要服务于皇 室、教会和大学等机构, 以藏书为主,不对公众开 放。
近代图书馆
随着印刷术的普及和民主 思想的兴起,近代图书馆 开始向公众开放,注重文 献的流通和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数据库(结课)文献综述题目:空间数据库姓名:张广元学号:Y151021422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年级:2015级任课教师:葛利2015 年12 月15 日【前言】空间数据库是近年来数据库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空间数据库指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之上的。

所谓空间数据是指与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相联系的数据。

归纳起来它具有以下5个基本特征:1、空间特征每个空间对象都具有空间坐标,即空间对象隐含了空间分布特征。

这意味着在空间数据组织方面,要考虑它的空间分布特征。

除了通用性数据库管理系统或文件系统关键字的索引和辅关键字索引以外,一般需要建立空间索引。

2、非结构化特征在当前通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记录一般是结构化的。

即它满足关系数据模型的第一范式要求,每一条记录是定长的,数据项表达的只能是原子数据,不允许嵌套记录。

而空间数据则不能满足这种结构化要求。

若将一条记录表达一个空间对象,它的数据项可能是变长的,例如, 1条弧段的坐标,其长度是不可限定的,它可能是2对坐标,也可能是10万对坐标; 其二, 1个对象可能包含另外的1个或多个对象, 例如, 1个多边形,它可能含有多条弧段。

若1条记录表示1条弧段,在这种情况下, 1条多边形的记录就可能嵌套多条弧段的记录,所以它不满足关系数据模型的范式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空间图形数据难以直接采用通用的关系数据管理系统的主要原因。

3、空间关系特征空间数据除了前面所述的空间坐标隐含了空间分布关系外。

空间数据中记录的拓扑信息表达了多种空间关系。

这种拓扑数据结构一方面方便了空间数据的查询和空间分析,另一方面也给空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维护增加了复杂性。

特别是有些几何对象,没有直接记录空间坐标的信息,如拓扑的面状目标,仅记录组成它的弧段的标识,因而进行查找、显示和分析操作时都要操纵和检索多个数据文件方能得以实现。

4、分类编码特征一般而言,每一个空间对象都有一个分类编码,而这种分类编码往往属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地区标准,每一种地物的类型在某个GIS中的属性项个数是相同的。

因而在许多情况下,一种地物类型对应于一个属性数据表文件。

当然,如果几种地物类型的属性项相同,也可以多种地物类型共用一个属性数据表文件。

5、海量数据特征空间数据量是巨大的,通常称海量数据。

之所以称为海量数据,是指它的数据量比一般的通用数据库要大得多。

一个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量可能达几十GB,如果考虑影像数据的存贮,可能达几百个GB。

这样的数据量在城市管理的其他数据库中是很少见的。

正因为空间数据量大,所以需要在二维空间上划分块或者图幅,在垂直方向上划分层来进行组织。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1.2015年的有关研究在2015年内,国内大概有相关空间数据库的3篇论文发表,分别是:山东省 1 ︰50 万区域地质志空间数据库建设分析(2015年2月),辽宁省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方法及研究成果(2015年5月),和基于GIS 的SWAT 模型空间数据库的建立(2015年7月)。

下面我将大概的介绍一下这三篇论文的内容。

山东省1 ︰50 万区域地质志空间数据库建设分析和辽宁省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方法及研究成果这两篇论文主要是将空间数据库应用在了区域地理信息的地质图建设上了。

大概内容是:将我们日常用的地理地图和专用地质图结合起来,再加上更新的地理资料,来把地理的相关数据和属性的要素编制出来。

在经过图层的划分,属性录入,无缝接边处理,质量检测等一系列方法,最后用投影变化将数据录入新的地质图,最后建立一些元数据用于解释。

这样的地址空间数据库或水文地质图的建立不仅可为本地区国民经济各部门作总体区域规划部署、科研教育、勘查设计、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还可以对今后的国土资源合理的开采利用,推动地矿工作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都有深远的意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基于GIS 的SW AT(Soil and Water Accessment Tool)模型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则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空间地理信息分析和管理能力,把DEM(Digital Terrain Model)、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图等,构建达溪河流域空间数据库。

它能够可用来模拟预测具有多种土壤类型、土地利用与管理条件流域中土地管理措施对水、沙、化学物质等的长期影响,并且对流域水资源管理、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2.2014年的有关研究在2014年内,国内大概有相关空间数据库的2篇论文发表,分别是:CO2_ECBM地质空间数据库建设方法研究(2014年9月)和空间数据库电子接图表的设计与实现(2014年3月)。

空间数据库电子接图表的设计与实现的论文中,从底层空间数据存储的逻辑结构设计出发,实现了空间数据库电子接图表的数据存储、检索及处理的功能,并编程实现了空间数据接图表的可视化。

但是,为使空间数据库电子接图表具有更强的通用性、扩展性和可靠性,具体的参数还应根据具体的硬件和数据库结构进行调整。

CO2_ECBM地质空间数据库建设方法研究一文,它就是为CO2_ECBM技术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首先通过区域调查,测试分析获得数据,在将数据细化,共享,编码,最后按照Geodatabase数据模型储存,从而实现数据的共享,管理和可视化的应用分析。

3.2010-2008年的有关研究在3年内,国内大概有相关空间数据库的3篇论文发表,分别是:城镇产业布局基础空间信息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10年1月),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自动检查系统的设计(2010年12月)和基于历史关系数据库的时空数据库实现研究(2008年9月)。

这几年的空间数据库的发展比较的发散,有应用到城镇布局的,有应用到简单的人工智能的,还有结合时间所应用的时空数据库的。

城镇产业布局基础空间信息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它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空间数据库引擎技术,提出了基于SQL Server和ArcSDE技术构建城镇产业布局基础空间信息数据库的基本方法,并在该方法之上建立了数据库模型系统,可用于城镇产业布局空间信息数据的有效组织、管理和应用。

通过建设城镇产业布局基础空间信息数据库系统,可以实现小城镇区域多源、多尺度、海量城镇基础空间数据的有机整合和高效的组织管理,同时可以提高城镇级产业布局基础空间数据存储管理的效率、数据的安全保障和共享能力。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自动检查系统的设计这一篇论文主要是在Map GIS的基础上,设计了几个可以实现检测,更改的模块以实现的数据自动检查。

基于历史关系数据库的时空数据库实现研究中主要是应用关系数据库和时态数据库,只是应用到了GIS空间分析处理功能和空间要素在内的数据库系统,所以这里不细说,但是它引用了一个新的技术:在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增加时间维(根据对时间信息组织方式不同,时空数据库主要有扩展关系型时空数据库和面向对象型时空数据库两类)。

这个发展方向还是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的。

4.2006年的有关研究在2006年内,国内大概有相关空间数据库的2篇论文发表,分别是:空间数据库引擎及其解决方案分析,基于SDE的空间数据库的研究与实现和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更新方法研究。

其中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更新方法研究一文中,主要是提出了完整的基于基态修正模型的空间数据库组织和完整的更新流程,最后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更新方法的实用性。

所以就不多说,这里我主要介绍一下前两篇论文。

因为这两篇论文都是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引擎来研究的,只是一个是讨论一个是给出了具体的办法。

空间数据引擎、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客户端GIS应用程序是实现空间数据库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空间数据引擎,它其实是一种中间件技术,它在GIS应用程序和基于RDBMS的空间数据库间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接口。

而空间数据库引擎( SDE) 是目前得到成功应用的空间数据库系统, 它采用的空间数据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的发展方向, 对我们开发自己的空间数据库系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5.2003-2002年的有关研究在这两年内,国内大概有相关空间数据库的2篇论文发表,分别是:基于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地籍管理系统研究(2003年3月)和分布式多空间数据库系统的集成技术(2002年2月)。

前一篇还是基于GIS的应用,就不讨论了,我介绍一下第二篇论文。

分布式多空间数据库系统的集成技术这篇论文,将分布式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结合应用,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

因为空间数据的特殊性,传统的关系数据库肯定是实现不了数据共享的,所以它加入了分布式管理系统而生成了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就可以将上传到网络上的各个空间数据共享个各个客户端应用了。

6.近几年国外的有关研究我浏览的一下14,15年的有关5篇国外论文(因为前几年不是很多),基本都是基于GIS应用居多的,其中有涉及到地图绘制更新,附近地理信息查询等等,可能是和国外的特殊地形有关,例如:分析美国达拉斯加州的附近的地形(因为有很大面积的戈壁滩),所以它可以设计设置加油站,安全点等等,可能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应用。

【总结】空间数据是用于描述有关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和相互关系的数据,以坐标和拓扑关系的形式存储。

它包含带有空间坐标及空间范围的任何相关数据,如二维、三维或更高维空间坐标、建筑设计图、地球经纬度、城市规划图等。

现在空间数据库主要应用于地理信息的的处理,基本国内外的相关论文都是在这方面。

但是也有在时空数据库中有所应用。

但是大部分都是在空间数据库的数据收集,更新储存,检索等等,新的研究方向是将空间数据库向多位空间甚至立体,智能的方向来突破,但是近几年来的研究创新的不是特别明显,相信在未来5-10肯定有一定的突破。

【参考文献】:[1] 汪明冲,赵军,李玉琳.西北师范大学 GIS 开发应用研究中心, 2006.[2] 严哲,余瑞,何津,邓文胜,李志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14[3] 黄勇奇,崔伟宏。

基于历史关系数据库的时空数据库实现研究.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2008[4]潘瑜春,钟耳顺,梁军.基于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地籍管理系统研究.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3[5]王佞,罗大庸,张航.基于SDE的空间数据库的研究与实现.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06[6]冯珍珍,马孝义,樊琨,李忠娟,余淼.基于GIS的SWAT 模型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2015,7[7]刘勇,李成名.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更新方法研究.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2006,7.[8]曹云刚,朱晓华,丁晶晶.城镇产业布局基础空间信息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10[9] 张振伟.基于GPRS的配变远程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5.[10]韩坤英,庞健峰,丁孝忠,范本贤,逯永光.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自动检查系统的设计.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2010.12[11]Kyoung-Won Lee · Dong-Wan Choi · Chin-Wan Chung. Direction-aware bichromatic reverse k nearest neighbor query processing in spatial databases.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New York 2014[12]WeiDong Wang • Jie Wu • LiGang Fang •Ke Zeng • XinSheng Cha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patial database and geo-processingmodels for a road geo-hazar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riskassessment system.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14[13]Lucia Simeoni • Paolo Zatelli • Claudio Floretta. Validation and management with spatial database and webGIS,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Dordrecht 2013[14]Wei Wu & An-Ding Xu & Hong-Bin Liu. High-resolution spatial databases of monthly climate variables(1961–2010) over a complex terrain region in southwestern China,Springer-Verlag Wien 2014[15]Gilberto Gutiérrez · José R. Paramá ·Nieves Brisaboa · Antonio Corral. The largest empty rectangle containing only a query object in Spatial Databases,SpringerScience+Business Media New York 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