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操作手法-基础总结
超声基本知识及操作

超声基本知识及操作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20 kHz的声波,它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
超声技术非常安全、无创且无辐射,因此成为医疗影像学的主要技术之一。
本文将介绍超声基本知识及其操作。
一、超声的原理超声波是由发射器产生的机械振动,通过介质中的传播而形成,它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当超声波遇到不同的组织或器官时,会发生反射、折射、散射等现象,这些现象被接收器接收并转化成电信号,再通过信号处理系统形成图像。
二、超声的应用1. 临床诊断:超声检查可以用于检查器官的大小、形态、结构和功能,常用于妇科、肝胆、泌尿、心脏等方面的诊断。
2. 孕产妇保健:超声检查可用于评估胎儿的发育情况、胎位、胎盘情况等,对胎儿健康的评估和产前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3. 超声治疗:超声波能够产生热效应、机械效应和化学效应,可以用于肿瘤治疗、消融治疗、溶栓治疗等。
三、超声的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将患者放置在舒适的位置,保持放松,涂抹适量的超声凝胶,以提高超声波的传导效果。
2. 选择适当的探头: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常见的有线性探头、凸面探头、阴道探头等。
3. 调节超声机参数:根据具体检查需要调节超声机参数,包括增益、深度、频率、动态范围等。
4. 探头放置和移动:将探头轻轻放置在检查区域上,保持一定的接触压力,通过移动探头可以观察不同角度和位置的组织结构。
5. 图像获取和保存:根据需要获取图像,可以通过冻结图像、保存图像或录制视频等方式进行记录和分析。
6. 结果解读和报告:根据图像特征和临床病史进行结果解读,并撰写相应的超声报告。
四、超声的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遵守医疗伦理规范。
2. 操作前要熟悉超声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掌握基本操作技巧。
3. 注意超声探头的消毒和清洁,以防交叉感染。
4. 操作时要耐心细致,避免漏检或误诊。
5. 结果解读时要结合临床资料,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导。
6. 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保持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
超声基本知识及操作

超声基本知识及操作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的频率超过人类可以听到的20kHz的上限。
超声波在医学、工业、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超声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
超声波的频率通常在1MHz到30MHz之间,这个范围内的超声波可以穿透物体并被物体反射回来。
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通常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超声波可以通过人体组织,不会产生辐射,因此被广泛用于检测和诊断。
超声波可以用于观察女性子宫内膜和胎儿的情况,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超声波也可以用于检测心脏和血管等器官的状况,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工业领域,超声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超声波可以用于无损检测,通过检测物体内部的缺陷来判断物体的质量。
超声波可以检测金属和合金中的裂纹、气孔等缺陷,并帮助工程师判断材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此外,超声波还可以用于清洗、焊接、切割等工艺。
超声波的操作相对简单,但需要注意一些要点。
首先,超声波需要专门的超声仪器来产生和接收,操作人员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
其次,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衰减,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检测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超声波源和探头。
另外,超声波的成像质量与探头的选择、操作技巧和仪器的调节等因素有关,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能。
超声波作为一种机械波,具有频率高、穿透性强、不产生辐射等特点,在医学、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合理的操作和仪器的选择,超声波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帮助工程师进行无损检测和工艺操作。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超声波的应用领域将会更加广阔。
彩超基本操作手法

超声基础(操作手法、体位、标准切面、测量位置、及参考值)一.操作手法1.体位(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 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 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 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
六.脾脏厚度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七.脾脏长度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
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心脏超声常规切面及手法操作

心脏超声常规切面及手法操作心脏超声是一门既专业又有趣的学科。
它帮助我们用影像来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今天,我们聊聊心脏超声的常规切面和手法操作。
一、常规切面1.1 冲击波切面首先,得提到冲击波切面。
这是我们进行心脏超声时最常用的切面之一。
医生通过这个切面,可以清楚看到心房、心室、瓣膜的动态。
想象一下,心脏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每个部件都在忙碌地运转。
通过冲击波切面,我们能捕捉到心脏每一次的收缩和舒张。
1.2 短轴切面再来说说短轴切面。
这个切面就像把心脏横切了一刀,清楚地显示出左心室的形态和大小。
它帮我们评估心室的收缩功能。
短轴切面里的左心室,宛如一个勇猛的战士,努力将氧气和营养输送到全身。
通过这个切面,我们能判断心脏是否有扩张、肥厚等问题。
二、手法操作2.1 探头放置接下来,聊聊手法操作。
这可是个技术活。
首先是探头的放置。
探头要稳稳当当地放在胸壁上,角度得掌握好。
有时候,轻轻移动探头,就能找到最佳切面。
就像在寻找宝藏,得有耐心。
2.2 调整参数探头放好后,还要调整一些参数。
比如,增益、频率、深度。
这些参数就像调音台上的旋钮,调得好,画面清晰;调得不好,效果差。
这时候,医生得用点小技巧。
轻轻转动旋钮,观察屏幕上的变化,就能找到最佳效果。
2.3 图像获取最后,图像获取是关键。
这个步骤需要医生的专注。
图像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稍微抖动就会影响结果。
要想获得清晰的图像,医生得像狙击手一样,心无旁骛。
每一次按下按钮,都是对心脏细致观察的结果。
三、注意事项3.1 患者配合说到这里,患者的配合也很重要。
医生需要与患者沟通,让他们保持放松。
心脏超声的过程并不会太久,但如果患者紧张,心率加快,就可能影响影像质量。
沟通好,才能事半功倍。
3.2 影像解读拿到图像后,解读同样是一门艺术。
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
比如,瓣膜的开合、心室的运动,甚至是微小的结构变化。
这可不是看图说话那么简单,要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
四、总结心脏超声是一项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工作。
心脏超声常规切面及手法操作

心脏超声常规切面及手法操作心脏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安全且非常重要的医学检查手段,它能够帮助医生清晰地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而要获得准确、全面的心脏超声图像,就需要掌握正确的常规切面和手法操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详细了解一下。
一、心脏超声检查前的准备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前,患者需要采取左侧卧位,有时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平卧位。
医生会在患者的胸前涂抹耦合剂,以减少探头与皮肤之间的空气干扰,保证图像的清晰度。
二、常用的探头类型心脏超声检查通常会使用多种类型的探头,其中最常用的是相控阵探头。
这种探头能够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从而形成清晰的图像。
三、心脏超声的常规切面1、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这一切面是心脏超声检查的基础切面之一。
操作时,将探头置于胸骨左缘第 3、4 肋间,探头标志朝向患者的右肩。
在这个切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瓣、二尖瓣等结构。
能够测量左心室的大小、室壁厚度、主动脉瓣的开放情况等重要参数。
2、胸骨旁短轴切面包括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和心尖水平短轴切面。
操作时,在获取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的基础上,将探头顺时针旋转 90 度。
这些短轴切面可以观察到心室壁的运动情况、心肌的厚度以及心腔的形态等。
3、心尖四腔心切面将探头置于心尖搏动处,探头标志朝向患者的左侧。
这个切面能够同时显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以及二尖瓣和三尖瓣。
对于评估心房、心室的大小和功能,以及房室瓣的情况非常重要。
4、心尖五腔心切面在心尖四腔心切面的基础上,将探头稍向前倾斜,即可获得心尖五腔心切面。
除了能看到四个心腔外,还能显示主动脉根部。
5、剑突下四腔心切面患者仰卧位,探头置于剑突下,探头标志指向患者的左肩。
此切面对于肥胖、肺气肿等患者,或者存在胸部畸形的患者,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切面。
四、手法操作要点1、握持探头医生应采用正确的握持方式,以保证操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通常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握住探头,施加适当的压力。
超声波检查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超声波检查的原理和操作技巧超声波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利用声波的特性来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病变。
它具有无创、非放射性、实时性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广泛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本文将介绍超声波检查的原理和操作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检查方法。
一、超声波检查的原理超声波是一种频率超过人类听觉范围的机械波,它通过声波的反射和传播来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的影像。
超声波检查的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声波的反射:超声波在不同组织之间的传播速度不同,当声波遇到不同密度或不同介质的物体时,会发生反射。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通过探头将超声波发送入体内,接收并记录反射回来的声波,再进行图像重建。
2. 声波的传播速度:不同组织对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在超声波检查中,可以根据声波传播速度的差异,对不同组织进行区分,从而呈现出详细的图像。
3. 吸收和散射:超声波在组织内的传播过程中,会受到组织的吸收和散射的影响。
这些影响因素会使得部分声波被吸收或散射,从而导致图像的质量下降。
因此,在超声波检查中,需要根据不同组织的特点和调整仪器参数,以获得清晰的影像。
二、超声波检查的操作技巧超声波检查是一项操作简单、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超声波检查操作技巧:1. 患者准备:超声波检查需要在空腹状态下进行,以减少肠道气体和其他物质对图像的干扰。
患者应提前4-6小时禁食,并饮用适量的水,使膀胱充盈。
2. 检查仪器:选择适合的探头和设备,根据不同部位的需求进行调节。
探头的角度和位置要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以获得清晰的影像。
在检查过程中,需要调节超声波的频率、深度和增益等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成像效果。
3. 操作手法:在进行超声波检查时,医生需要熟练掌握操作手法,准确地将探头放置在患者身体的对应部位。
探头的移动速度要适中,避免过快或过慢,以免影响图像的质量。
同时,要注意调节探头的角度和方向,以便观察目标结构的不同层面。
4. 解读和记录:医生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准确地观察和解读患者的超声波影像,并及时记录所见。
超生基础(操作手法、体位、标准切面、测量位置、及参考值)分析

第二节超声基础(操作手法、体位、标准切面、测量位置、及参考值)第七节妇科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一.子宫需测量三条径线,子宫体纵径、横径及前后径。
1.子宫纵径(上下径)测量:(1)测量切面:子宫矢状切面。
需清晰显示子宫底至宫颈内口、肌层与子宫内膜前后两层对称切面。
(2)测量位置:宫体:子宫底外缘至子宫颈内口之间距离.宫颈:宫颈内口至宫颈外口之间的距离。
(3)正常值:宫体5.0土1.0cm。
宫颈2.5-3.0cm。
2.子宫体横径(左右径)测量:(1)测量切面:子宫冠状切面。
需横切子宫,于宫体中部、图像呈椭圆形最大切面时(不能在呈三角形图像处)进行测量。
(2)测量位置:通过子宫体的最大左右径。
(3)正常值:4.3土0.73cm3、子宫作前后径测量(也是测量子宫内膜前后两层外缘之间的距离):(1)测量切面:与子宫纵径测量平面相同。
(2)测量位置:与子宫纵经相垂直,测量最大前后距离。
(3)正常值:4.3士0.9Cm二.卵巢也需测量三条径线,纵径、横径及前后径。
1.测量切面:与子宫测量切面相同,进行纵径、横径及前后径的测量。
当卵巢不易辨认时,可让患者斜卧位,通过充盈的膀胱作透声窗扫查对侧的卵巢,并进行测量。
2.测量位置:通过卵巢的最大径线。
3.正常值:由于卵巢大小与年龄等因素有关,常用体积公式:长×宽×厚/2,正常应小于6ml。
成年妇的卵巢大小约4cm×3cm×1cm。
4.观察并判断有无卵泡发育及是否成熟和排卵。
第八节产科超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一.妊娠囊(GS)胎囊一般在5~6周可见。
1.测量切面:在膀胶适度充盈下,取子宫纵切面测量妊娠囊最大纵径及前后径,在子宫横切面测量最大横径。
2.测量位置:各条径线均应测量其内径二.双顶径(BPD)测量1.测量切面:于胎头横切面图,使两侧颅骨板厚度回声一致时,需清晰显示居中的脑中线、丘脑及第三脑室切面时进行测量。
2.测量位置:通过并垂直于脑中线,测量近侧颅骨板外缘至远侧颅骨板外缘内缘之间的最大距离,即胎头最大横径。
彩超基本操作手法教学文案

彩超基本操作手法超声基础(操作手法、体位、标准切面、测量位置、及参考值)一.操作手法1.体位(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 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 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 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
六.脾脏厚度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七.脾脏长度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
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操作手法、基础总结第一节.B超检查操作手法一、操作手法1、体位(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
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 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 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
六.脾脏厚度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七.脾脏长度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
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12cm。
一.胆囊测量1.胆囊长径。
胆囊颈部到底部的长度。
在胆囊有折叠的时候,应分段测量,长径应为各段的和。
正常值:小于8cm。
2.胆囊横径:为胆囊体的最宽径。
正常值:通常小于3.5cm。
3.胆囊壁厚径:正常值:小于2.5mm。
二.胆管测量1.肝外胆管:上段与门静脉腹侧伴行,其内径小于同水平门静脉内径的l/3;下段与胰头后方(胰腺段)、下腔静脉前方下行,其内径小于8.smm。
正常胆总管内径随年龄增加,老年人可达10mm。
2.肝内胆管:位于门静脉左、右支腹侧,其内径多小于2mm。
目前关于正常胰腺的超声测值尚无统一的标准,多数作者以测量胰腺的厚度(前后径)为标准。
具体方法:一.胰头的测量1.选择切面。
胰腺长轴切面,将胰头部显示清楚;2.测量部位:在下腔静脉的前方测量,测量一般不包括钩突3.正常参考值(成人):≤2.5二.胰体的测量1.选择切面:胰腺长轴切面,将胰体部显示清楚:2.测量部位:在腹主动脉的前方垂直线进行测量。
3.正常参考值(成人):≤2.0cm三.胰尾的测量1.选择切面:胰腺长轴切面,将胰尾部显示清楚:2. 测量部位:在腹主动脉的左缘或脊柱左缘进行测量;3.正常参考值(成人):≤2.0cm。
一.肾脏长度(上下径)测量1.测量切面:肾脏冠状切面或矢状切面的最长切面。
2.测量位置:将测量游标分别放置在肾脏上下极顶端的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成年、cm):男性:10.6土0.6:女性:10.4土0.6。
二.肾脏宽度(左右径)测量1.测量切面:肾门部短轴切面,或肾脏冠状切面2.测量位置:测量游标分别放置在近肾门与肾脏最宽部的两侧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成年、cm):男性:5.6土0.5;女性:5.4土0.4。
三.肾脏厚度(前后径)测量1.测量切面:肾门部短轴切面,或肾脏矢状切面。
2.测量位置:将测量游标分别放置在肾脏最厚部的两侧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成年、cm):男性:4.2土0.4:女性:4.0土0.5。
正常肾的大小有较大出入。
一般男性肾脏大于女性,左肾大于右肾。
在实际超声诊断中,并不因为肾的大小略有出入而影响其诊断结果,只有当肾脏过分巨大或缩小时才有诊断意义。
而对肾实质的厚度,尤其是肾皮质的厚度减薄意义较大。
膀胱径线和容量测量1.测量切面与部位:膀胱的最大纵断面:测量膀胱长径(上下径d1)膀胱的最大横断面:测量膀胱厚径(前后径d2)测量膀胱宽径(左右径d3)2.按容积公式计算膀胱容量:V(ml)=0.5 dl·d2·d33.3. 正常值:350~500ml注;有多种膀胱容量计算公式,各有其特长。
第六节前列腺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正常前列腺的超声测值,可因检查途径及超声仪的类型和检查位置、探测角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此介绍经腹部检查的测量方法。
一.测量切面与部位1.腹部横断面(前列腺的斜冠状断面)宽径测量(左右径):左侧边界至右侧边界的最大径。
厚径测量(前后径):前缘边界至后缘边界的最大径。
2.腹部纵断面:(前列腺的矢状断面)长径测量(上下径):上缘边界至下缘边界的最大径。
二.前列腺测量正常值为简化的平均值:长径3cm,宽径4cm,厚径2cm。
三.前列腺体积计算(V):三径乘积的半数值。
即V=l/2(L·D·W)。
一.子宫需测量三条径线,子宫体纵径、横径及前后径。
1.子宫纵径(上下径)测量;(1)测量切面:子宫矢状切面。
需清晰显示子宫底至宫颈内口、肌层与子宫内膜前后两层对称切面。
(2)测量位置:宫体:子宫底外缘至子宫颈内口之间距离.宫颈:宫颈内口至宫颈外口之间的距离。
(3)正常值:宫体5.0土1.0cm。
宫颈2.5-3.0cm。
2.子宫体横径(左右径)测量:(1)测量切面:子宫冠状切面。
需横切子宫,于宫体中部、图像呈椭圆形最大切面时(不能在呈三角形图像处)进行测量。
(2)测量位置:通过子宫体的最大左右径。
(3)正常值:4.3土0.73cm3、子宫作前后径测量(也是测量子宫内膜前后两层外缘之间的距离):(1)测量切面:与子宫纵径测量平面相同。
(2)测量位置:与子宫纵经相垂直,测量最大前后距离。
(3)正常值:4.3士0.9Cm二.卵巢也需测量三条径线,纵径、横径及前后径。
1.测量切面:与子宫测量切面相同,进行纵径、横径及前后径的测量。
当卵巢不易辨认时,可让患者斜卧位,通过充盈的膀胱作透声窗扫查对侧的卵巢,并进行测量。
2.测量位置:通过卵巢的最大径线。
3.正常值:由于卵巢大小与年龄等因素有关,常用体积公式:长×宽×厚/2,正常应小于6ml。
成年妇的卵巢大小约4cm×3cm×1cm。
4.观察并判断有无卵泡发育及是否成熟和排卵。
第八节产科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一.妊娠囊(GS)胎囊一般在5~6周可见。
1.测量切面:在膀胶适度充盈下,取子宫纵切面测量妊娠囊最大纵径及前后径,在子宫横切面测量最大横径。
2.测量位置:各条径线均应测量其内径二.双顶径(BPD)测量1.测量切面:于胎头横切面图,使两侧颅骨板厚度回声一致时,需清晰显示居中的脑中线、丘脑及第三脑室切面时进行测量。
2.测量位置:通过并垂直于脑中线,测量近侧颅骨板外缘至远侧颅骨板外缘内缘之间的最大距离,即胎头最大横径。
3.正常值:此径线适用于中期妊娠至足月妊娠,即12周至足月。
双顶径在孕31周前平均每周增加3mm,孕31~36周平均增长1.5mm,孕36周后平均每周增长lmm。
三.胎儿脊柱1.观察切面:沿胎头从颈椎开始纵行观察颈椎、胸椎、腰椎及骶椎。
2.观察内容:纵切面时,胎儿脊柱为两条平行排列整齐念珠状较亮光点至尾椎合拢。
侧动探头可见三条光带,中间为椎体回声。
中期妊娠时可显示脊柱全貌及生理孤度,晚期妊娠时需分段进行观察。
横切面可见由两个椎弓一个椎体的骨化中心形成的呈倒三角形的三个强光点。
四.胎心观察切面:目前多采用四心腔,左室长和大动脉短轴平面。
五.羊水量的测量羊水量能反映胎儿在宫内的生长状态,早中期,胎儿漂浮在羊水中,孕晚期羊水在胎儿的四周。
1.测量切面:探头垂直于腹壁平行移动,测量羊水量大深度。
2.测量位置:一般测量时,多采用垂直测量羊水的最大深度;羊水量较少时应以脐为中心将孕妇腹部分为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四个象限,测量每个区域羊水最大深度(测量区域内不能包含胎体及四肢),取其平均值。
3.正常值:无必要精确计算羊水的量,检查时只是以多、中、少来估计。
≥8cm 为羊水过多,3~8cm为正常量,≤3cm为羊水过少。
六.胎盘1.观察切面:将探头垂直于腹壁移动,妊娠早期时,可探及一附着于某一侧子宫内壁的半月形弥漫细小光点,直至妊娠足月时,回声逐渐增强,并于其间可探及散在或密集的线状、片状、环状强回声或无回声区。
2.观察内容及正常范围:(1)胎盘厚度:正常厚度为2~4cm,一般不超过5cm。
(2)胎盘位置:胎盘可位于子宫壁的任何一侧。
(3)胎盘成熟度:超声检查以绒毛膜、胎盘实质及基底层回声变化来判断胎盘的成熟度,胎盘成熟度常被分为四级。
第九节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甲状腺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一)甲状腺的厚度(前后径)及宽度(左右径)测量1.标准测量切面:在甲状腺的一系列横断面中选择甲状腺实质最厚和最宽处为标准切面,要求探头压力要尽可能轻。
2.测量位置:分别选在甲状腺最厚和最宽处的包膜高回声线边缘上。
3.正常成人参考值(cm):左右两叶厚度各为1.5~2.0cm,宽度2.0~2.5cm,峡部厚度小于0.5cm。
(二)甲状腺的长径(上下径)测量1.标准测量切面:在甲状腺的一系列纵断面中选择甲状腺实质最长处为标准切面,要求探头压力要尽可能轻。
2.测量位置:分别选在甲状腺最长处的包膜高回声线边缘上。
3.正常成人参考值(cm): 左右两叶长度各为4.0~6.0cm,峡部长度1.5~2.0cm。
第十节血管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由于血管走行有长有短,同一根血管随着近心和远心,管径有粗有细,血流速度有快有慢,因此,超声测量时均要描述哪段血管、哪点测量。
现列举几条常见的外周血管的测量方法及正常参考值:一.颈动脉颈总动脉:正常颈总动脉血流频谱曲线形态呈三峰形,为层流频谱,收缩期有两个峰,第一峰大于第二峰,双峰间有切迹,舒张早期增速形成第三峰,三个峰均为正向频谱,舒张期全程有持续低速正向血流。
收缩期峰值流速91.3士20.7cm/s,舒张期峰值流速27.1土6.4cm/s,阻力指数0.7土0.05。
颈总动脉内径约为6.6~7.5mm,管壁厚约1mm。
二.腹主动脉正常腹主动脉血流频谱曲线形态呈正向单峰型,频带窄,为层流频谱,收缩期血流加速度及减速度均较快,舒张早期可有较小的负向频谱,舒张期呈正向低速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