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doc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2.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一 年 级数 学(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课时
9课时
备课人
数学教研组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很多学生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的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到它比以前学过的数20多得多,了解生活中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同时让学生在数物体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十”、“百”,理解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同时,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主题图给了学生100这个数有多大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

一年级下册4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4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单元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单元教材分析
1. 单元知识点:
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有三个,1数数过
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
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2. 单元知识生长点:
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会数20以内的数,数的组成,认识数位,数的顺序和大小的比较以及相应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3. 知识延伸处:数位的意义
4. 知识脉络图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数的组成
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解决问题
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减法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十位和个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的熟练的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是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写法,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学会数数和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课时安排。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材分析: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了:数的认识、解决问题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

为了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本套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心理发展规律,按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将数概念的教学划分为若干阶段。

本单元的编排有以下几个特点:1.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呈现的方式活泼多样。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概念。

3.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以及数学思考方法的获得。

单元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单元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写法,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单元教学难点:学会数数和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课时安排:9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数数、数的组成,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3-35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会点数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知道10个十是100,感受“十”与“百”的关系,感受100与50、20等数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并进行简单的估计。

3.使学生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对数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的数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读一读,初识百以内的数: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1数到20吗?教师随着学生回答呈现下图中的1-20各数。

部编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材分析:新课标第一网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十位和个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的熟练的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是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单元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写法,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学会数数和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课时安排:9课时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的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会点数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知道10个十是100,感受“十”与“百”的关系,感受100与50、20等数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并进行简单的估计。

3.使学生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对数的情感。

【重点难点】1.认识百位及计数单位“百”,深入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回答问题: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1)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六课时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六课时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六课时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六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时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六课时。

教材中包含的内容有:认识100以内的数,能够进行数数、写数、比较数的大小,以及进行数的加减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能够进行数数、写数、比较数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进行数的加减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能够进行数数、写数、比较数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生活中存在的100以内的数。

2. 数数练习:让学生从1数到100,注意数的顺序和准确性。

3. 写数练习:让学生写出100以内的数,注意数的书写规范。

4. 比较数的大小:让学生比较两个100以内的数的大小,并用大于、小于、等于表示出来。

5. 数的加减运算:让学生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注意运算的准确性。

6. 例题讲解:以具体例子讲解如何运用100以内的数解决实际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关于100以内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1 2 3 99 100数的书写:规范、清晰比较大小:大于、小于、等于数的加减:准确、快速七、作业设计1. 数数练习:从1数到100,写下来。

2. 写数练习:写出100以内的数,注意书写规范。

3. 比较数的大小:找出两个100以内的数,比较大小,并用大于、小于、等于表示出来。

4. 数的加减运算:进行一些10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生活中存在的100以内的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数数、数的组成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会点数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知道10个十是100,感受“十”与“百”的关系,感受100与50、20等数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并进行简单的估计。

3.使学生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对数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的数法。

教学准备:教具: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具盒。

教学过程:(一)读一读,初识百以内的数: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1数到20吗?教师随着学生回答呈现下图中的1-20各数。

教师:今天又来了几位新朋友(在上图中呈现45、70、98),看看你们认识吗?教师:看到大家都认识,又来了更多的数朋友(呈现数字图)。

教师:看来大家都对这些数都有所认识。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二)数一数,感受100有多大:1.估一估、数一数,初步认识100。

教师(出示百羊图):绿色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请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

教师:到底有多少只羊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请来了一位老朋友(将10贴在黑板上),认数的时候它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呢!教师(在百羊图上圈出10只):我圈出来的是10只,现在你再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之后再10只10只地圈一圈,并数一数。

教师:大家都数对了,这是100只羊。

100只羊有这么多!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比较,你对100有什么感受?2.在数数中理解数,突破数数的难点。

教师:请大家从学具盒里拿出2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要求摆出后一看就知道是21根。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结合学生作品适时追问:能一下看出是21吗?他请了谁来帮忙?教师:对,他请10来帮忙,这是10根,这是10根,这是1根,能很快地看出这是21。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6课时用数学教案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6课时用数学教案新人教版

第7课时用数学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5分钟) 1.数的组成。

(1)5个十和3个一是( )。

(2)8个十是( )。

(3)3个一和4个十组成( )。

2.尝试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扣子。

有50个扣子,每件上衣需要5个扣子,可以钉几件上衣?3.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类问题,今天我们就学习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指名学生回答。

2.学生尝试解决,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3.明确本节学习内容。

1.算一算。

2.82块饼干,10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可以装满(8 )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20分钟)师:小红和小明正在进行穿珠子比赛,你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穿的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课件出示主题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出了什么信息。

1.学生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

3.5个装一袋,装了8袋。

如果10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生答师板书:有58个珠子,每10个穿一串。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穿几串?还剩多少个珠子?3.师:你能将这些信息和问题用完整的一句话说出来吗?(学生说。

师评价:你说得真好!)4.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58个珠子,每10个珠子穿一串,可以穿5串,还剩8个珠子。

5.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理解:有58个珠子,每10个穿一串,就是求58里面有几个十。

58里面有几个十,就有几串,有几个一就是还剩几个。

2.让学生说一说。

3.学生说,师评价。

4.小朋友们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吧,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然后汇报。

5.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有58个珠子,每10个穿一串,就是求58里面有几个十。

58里面有几个十,就有几串,有几个一就是还剩几个。

还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

10根小棒捆一捆,58根小棒可以捆5捆,还多8根。

因此58个珠子,每10个珠子穿一串,可以穿5串,还剩8个珠子。

可以装4袋。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第6课时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第6课时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精品教案

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6课时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6。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整体观察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

2.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估测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比较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数学用语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突破方法(A案)通过设置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B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观察、估测,从而理解突破。

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用语言正确地进行描述。

突破方法(A案)合作交流。

(B案)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教学和引导探究的方法。

学法观察比较和探究体验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A案复习旧知课件出示:1.按顺序写数。

2.比较大小。

4554 3634 87794047 8998 19223.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3587706215 6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课题)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例6的情境图。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三种颜色的球中,哪种球最多?哪种球最少?2.学生汇报:红球最多,有58个;黄球最少,只有10个。

3.那红球跟黄球相比,结果怎样?黄球跟蓝球相比呢?4.学生自由表达想法,说出红球比黄球要多,黄球比蓝球要少。

教师随即提问“多多少”“少多少”,学生思考后得出“红球比黄球多得多,黄球比蓝球只少一点”。

5.“多得多”一词用得非常好,“只少一点”我们习惯说“少一些”。

谁再说说?(指定几位学生说)谁能反过来说说?6.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教材第46页的内容。

1.结合数的组成来解决一些问题。

2.根据不同的数目圈一圈,找出圈起几个,需要几个盒子,或者穿多少串等。

3.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重点:熟练运用数的组成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师:大家玩过穿珠游戏吗?
(出示例7的情境图)
这里有一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
1.教学例7。

教师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个别汇报。

师: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学生汇报:可以在图上10个10个地圈,能圈出5个十,即能穿5串。

师:你是用画图的方法知道可以穿几串的。

(出示画图)
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汇报: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10个穿一串,那么能穿5串,还剩8个。

师:你是利用数的组成判断出能穿5串。

是否正确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还有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是正确的。

2.想一想。

师提出问题:刚才是10个珠子穿成一串,如果5个珠子穿成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几串?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能穿11串,还剩3个珠子。

1.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想知道可以装满几袋,该怎样解答?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①可以在图上画一画,10个10个地圈起来,能圈出8个圈,还剩2个,即可以装满8袋,还剩2个。

②可以想82里面有8个十和2个一,那么能装满8袋,还剩2个。

(4)组织学生验证:1袋装10个,8袋就是8个十,即为80,还有剩下的2个,正好是82个。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的第1~3题。

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解决问题
能穿几串?
方法一:圈一圈
方法二:借助数的组成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

因此,课前安排小调查,课堂上利用生活中常用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1)本节课的教学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课堂上安排的四人小组合作分类、数数,在活动中让学生试着与他人分工、合作。

当学生独自未数清画面数量时,自发产生小组分工、合作的需要,从而再次数数。

(2)本节课的教学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

数数中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在数珠子、数饼干等活动中,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自己巧数的方法,其他学生可对其随机发问,了解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