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5T 197-2011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规范
DB42T 633.1-2023双季稻栽培技术规程 第1部分:早晚稻机械化直播

双季稻栽培技术规程第1部分:早晚稻机械化直播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双季机械化直播技术的品种选择、田块选择、机械耕整、早稻直播和晚稻直播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双季稻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一部分:禾谷类GB 5084 农田水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739 谷物播种机械作业质量NY/T 1112 配方肥料NY/T 2156 水稻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DB42/T 996 水稻主要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DB42/T 1171.1 秸秆还田机械化第1部分:水稻秸秆作业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品种选择种子质量直播的种子应符合GB 4404.1规定的良种级标准。
生育期早稻直播选用生育期短、产量高、抗性好的早稻品种,全生育期在110d以内;晚稻直播宜选用早稻品种翻秋种植。
5 田块选择宜选择恶性杂草基数低、保水性好、灌溉方便、平整度好的田块。
6 机械耕整早稻机械耕整早稻播种前精细耕地,可采用两耕两耙,要求耕深一致、土壤细碎,田面平整,高低落差不超过3 cm。
晚稻机械耕整早稻收获后采取浅旋少耕,及时抢播晚稻,要求田面平整,高低落差不超过3cm。
7 早稻直播种子处理7.1.1 晒种选种前晒种1d~2d。
7.1.2 选种采用风选、清水选或盐水选(盐水比重为1.06~1.12)方式选种,去除秕粒。
盐水选种后立即用清水淘洗,清除谷壳外盐份。
选用已经处理过的商品种可不进行风选或盐水选。
7.1.3 浸种催芽播种前晒种1d,药剂浸种10h,清洗后再浸种,常规稻浸种36h、杂交稻24h,破胸露白率达90%以上后置阴凉处晾干至内湿外干易散落状态。
拌好驱鸟剂,播种前用嗟虫嗪等拌种剂拌种。
秸秆集中还田下稻茬麦田耕作和施肥技术规程

秸秆集中还田下稻茬麦田耕作和施肥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省稻茬麦区水稻秸秆集中存放、堆腐、粉碎、还田、稻茬麦田耕整地、播种和施肥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XX省水稻秸秆集中还田和稻茬麦区小麦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木(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2914黄淮冬麦区小麦栽培技术规程DB34/T717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34/T2655稻茬麦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3术语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水稻秸秆集中还田Thericestrawwasco11ectedandreturnedtothefie1d将水稻秸秆集中到指定田块中,均匀平辅或中间微凹放置在地表,用有喷灌带抽水泵将秸秆喷潮喷透后,露天堆腐3-4个月,用灭茬机粉碎秸秆至粉状,就地还田,培肥土壤。
4水稻秸秆集中还田流程4.1 秸秆收集与存放4.1.1 秸秆收集水稻收割机低茬收割,茬口高度控制在15Cn1以下,用搂草机集中田间秸秆。
4.1.2 秸秆存放:用秸秆捡拾车或打捆机将水稻秸秆收集到指定的块田中,摊匀,秸秆呈水平或中间稍凹状放置。
秸秆存放量:4000-10000kg∕667m2,约10-20亩水稻秸秆集中到1亩田块中。
4.1.3 存放秸秆地块要求存放水稻秸秆地块有水源,保证有足够的水将集中秸秆喷潮喷湿;在小麦生长季节方便农机进入田间作业;每年存放秸秆地块不同,所有地块都存放过秸秆后再循环放置,均衡培肥土壤。
4.2 秸秆堆腐、粉碎和还田4.2.1 堆腐在秸秆堆上放置喷管带,用有喷灌带的抽水泵抽水喷灌,将秸秆喷潮、喷透,露天堆腐3-4个月,破坏水稻秸秆表面腊质层,使秸秆纤维组织失去弹性和柔韧性,秸秆易脆易断。
4.2.2 粉碎用功率大于IoOkW拖拉机带动灭茬机将秸秆粉碎至粉状,秸秆长度低于2cm。
4.2.3施石灰或石灰氮在粉碎后的秸秆上撒熟石灰或石灰氮,熟石灰施用量50TOOkg∕667m',石灰氮用量25-50kg∕667m204.2.4还田用功率大于IOOkW拖拉机带棒式犁深翻土壤30-40Ci1b将秸秆和石灰(或石灰氮)等促腐剂翻入土壤中;再用旋耕机旋耕土壤1-2遍,使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匀,促进秸秆分解转化,培肥土壤。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农机与农艺配套技术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农机与农艺配套技术摘要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是以大中型拖拉机、反转灭茬机机组实现秸秆还田,农机与农艺配套技术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技术。
介绍了该技术的技术流程、还田机械及配套农艺措施。
关键词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流程;农艺配套技术以大中型拖拉机、反转灭茬机机组实现秸秆还田,农机与农艺配套技术相结合可一次完成稻麦秸秆切碎、灭茬、旋耕、混合和覆盖,配合农艺措施,达到秸秆翻埋数量大、效率高、质量好,能满足不同后续作业的农艺要求;翻埋的秸秆在一个生长季内全部腐烂,既解决田间焚桡秸秆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又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1全量还田技术流程1.1机械收割使用自走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如久保田、洋马、人民号等,或加装切碎装置的背负式联合收割机作业,一般留高茬25cm左右。
1.2埋草对于茬田,先放水润田以减少土壤对机械的阻力并提高埋草效果,再按农艺要求撒施有机肥、化肥及秸秆快腐剂,立即实施反转式灭茬旋耕机作业,碎土、埋草、覆盖1次完成。
在保证耕深达13~15cm的前提下,秸秆均匀横卧于表土9~10cm以下。
1.3水田后续作业反转灭茬机作业后即可放水浸田、耒曼田(采用水田驱动耙效果更好),插秧或抛秧均可,人工插秧不会产生麦秸扎手的情况,抛秧也不会发生死苗缺苗的情况。
1.4旱田后续作业反转灭茬机作业后由于田面比较平整,可直接进行机器条播或人工撒播及机器开沟、盖籽作业。
2秸秆还田机械2.1秸秆还田机组配套方案2.1.1麦秸还田。
中型轮式拖拉机1台,带切碎装置背负式或半喂入联合收割机1台,反转灭茬旋耕机1台。
2.1.2稻秸还田。
中型轮式拖拉机1台,带切碎装置背负式或半喂入联合收割机1台,反转灭茬旋耕机1台,水田驱动耙1台。
2.2机具介绍2.2.1反转灭茬旋耕机。
反转灭茬旋耕机是一种由动力驱动的秸秆还田土壤耕作机具。
其切土、碎土、埋草能力强,一次作业可完成稻麦秸秆切碎、灭茬、旋耕、混合和覆盖,它对土壤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大,适用于秋季稻秸秆还田种麦、夏季麦秸秆还田(旱耕、水耕均可)水稻种植,是稻麦秸秆还田作业的理想机具。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农机与农艺配套技术

在 一个 生 长季 内全 部腐 烂 , 解 决 田 间焚 桡 秸 秆带 来 的污 既 染 和 危害 。 又可 以改 良土壤 , 肥 地 力 , 培 促进 农 业增 产 、 农民
块 、 埋 土壤 表面 秸 秆 和耥 平 表层 土壤 , 一种 较 为理 想 的 压 是
秸 秆 的过 程 中 , 可能 会 产 生一 些还 原性 气 体及 酸性 物 质 。 因 此, 水浆 管理 应 采 用浅 水勤 灌 、 千 湿湿 、 水 上水 、 常轻 千 放 经
型 、 同还 草 量 作 适 当 变化 。 肥 以增 加 05 3O g纯 氮 为 不 基 , ̄ ,k
反转 灭茬 机 作业 后即 可放 水 浸 田 、 曼 田 ( 用水 田驱 耒 采 动 耙效 果 更 好 ) 插 秧 或抛 秧 均 可 , 工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秧 不 会 产 生 麦 秸 , 人 扎手 的情 况 . 抛秧 也 不会发 生死 苗缺 苗 的情况 。
高 埋 草效 果 。 按 农 艺 要 求撒 施 有机 肥 、 肥 及 秸 秆 快 腐 再 化 剂 , 即 实施 反转 式 灭茬 旋耕 机 作业 , 土 、 草 、 立 碎 埋 覆盖 1次
31 水 稻 田 配 套 农 艺 措 施 .
311 肥 料 运筹 。 .. 大量 秸秆 翻 埋 入 土后 , 土壤 微 生 物得 到 了
反 转 灭茬 机 作业 后 由于 田面 比较 平 整 , 直 接 进 行机 可
器条 播或 人工 撒播 及机 器开沟 、 盖籽 作 业 。
2 秸秆 还 田机械
21 秸 秆 还 田 机 组 配 套 方 案 .
211 麦秸 还 田 。 型轮 式拖 拉机 1台 , 切 碎装 置 背 负 式 .. 中 带
稻麦秸秆全量覆盖还田配套技术

中 ;4 动物 粪便 及 其肠 道之 中 ;5 屠 () () 宰 场 、 造 厂 、 制 品 厂 、 食 品 加 3. 强 弱 取 决 于 这 些
一
污 泥 中 甲 烷 菌 含 量 的 多 少 给 新 建 的 沼 气 池 加 入 混 有 沼 气 置之 中 、 发 酵 物 ( 性 污泥 ) 发 酵 原料 . 活 的 目的 很 在 上 述 场 所 这 些 微 生物 絮 凝 在 是 为 了 引 进 丰 富 的 微 生 物 群 落 . 快 起 并 沉 于 水 底 . 于 厌 氧 发 酵 过 程 地 启 动 发 酵 . 后 又 使 其 在 新 的 条 件 由 而 中 硫 化 氢 的 生 成 . 使 絮 凝 物 呈 现 黑 下 繁 殖 增 生 . 断 增 加 . 保 证 大 量 不 以 色 . 像 黑 色 泥 土 . 其 具 有 较 强 的 产 气 很 但 ( 3) 高 -
s; 等 孽 零 煮
编辑: 庆文( a q 阮 r n w@ja rg vc ) u s gio . . a 太重 , 效果 佳 . 不利 于操 作 虽 但 2规 范整地 按 小麦 高 产栽 培 要 . 求, 开好竖沟 、 中沟 、 围边沟及 田外3 . 沟 做 到能 灌 i i 、 i i 平整 田面 、 洁 田同 . 清 .
kn煮 嚣 s一 1 、 鬻 零Ⅵ 雌 …
耀气笈踌挟种昝的遣评 白
生 物 活 性 . 称 作 “ 性 污 泥 ”、 践 故 活 实
菌群 的 菌 种 . 称 为 沼 气发 酵 接 种 物 也 沼 气 发 酵 接 种 物 是 从 自 然 界 来
这 的 . 种 物 的 来 源 主 要 有如 下 几 处 : 证 明 . 些 污 泥 之 中 的 甲 烷 菌 群 含 量 接 活 可 ( ) 然 的 河 流 、 泊 、 泽 、 塘 底 丰 富 . 性 强 . 作 为 发 酵 生 产 沼 气 1天 湖 沼 池 又 厌 部 ;2 阴 沟 污 泥 之 中 ;3 积 水 粪 坑 之 的 优 良起 动 茵 所 以 . 被 称 为 “ 氧 () ()
稻草全量还田小麦全苗壮苗技术

如 皋 的 生 态循 环 农 业 主要 有 以
提高 出苗 率 . 促进齐苗 、 全苗 , 也 利 于 2 0 %. 每 亩 用 种 量 减少 2 ~ 5 公斤 . 减 少 弥 合 土缝 . 提墒保墒增 温 , 减 轻 冻 害 用工1 . 5 ~ 2 个. 合计每亩节本增效9 0 ~ 发 生 播 种 机所 带 镇 压 轮往 往 难 以达
以上 . 为提高播种质量 创造条件 。 要 防止 秸 秆 富 集 于表 土 层或 形 成 草 堆 ,
造 成 土 壤 表 层 过 于 疏 松 带 来 通 风 跑
墒和 根系发 育不 良 、 加 重冻 害等 。 采 用 大功 率“ 犁 翻旋耕 ” 复 式机 作业 , 有 利于秸 草埋深埋 匀 , 提 高 播 种 质 量 . 若深旋两次效果更好 。 一 般 小 功 率 手 扶 机 械 旋 耕 难 以达 到 理 想 的埋 草 效果 。 3 . 播 种 镇压 技 术 在碎 草 匀 铺 的 基 础 上 可 采 用 大 功 率 复 式 播 种 机 直 接播种作 业 : 在埋草整地 的基础 上 , 可 采 用 各 式 机 械 播 种 遇 连 阴雨 天 气. 或在土壤湿度大 、 不 利 于 机 械 播 种 的情 况 下 . 可在水稻收获前0 ~ 5 天 进 行 套 播 遇 到 干旱 须 造 墒 播 种 或播 后 窨 水 沟 灌 埋 茬 播 种 后 要 及 时 镇 压. 防止土壤表层过于 疏松 , 既 利 于
稻 茬 是 江 苏 麦 作 的 主 体 茬 口类 型. 本技 术 体 系 以 “ 水 稻 收 割一 同 步 碎 草 一 碎 草 匀铺 一 灭 茬 还 田一 机 械 匀播一适 时镇压” 为关键环节 . 每 个 环 节 均 有 相 应 装 备 支 撑 利用 “ 碎 草 扩 散 匀 铺 装 置 ”. 碎 草 摊 铺 宽 度 可 增 加1 倍 以J -. 厚 度 降 低5 0 %以上 , 分 布均 匀 度 达 8 5 %以上 . 可 明显 优 化 机 械还 田作业 条件 . 提 高 还 田整 地 质 量 : 因地 制 宜 采 用 适 宜 的 埋 草 整 地 方式和播种方式 . 提 高播 种 质 量 : 播 后 及 时镇 压 . 基肥适量增 氮 . 确 保 稻 茬麦全 苗 、 壮苗 。 示范 表 明 , 与 常 规 种植 方 式 相 比 . 小麦 增产3 %~ 5 % ( 稻 草 全 量 还 田 条 件 下 的 当 季 产 量) . 整地 、 播种环节 降低能 耗1 5 %~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规范》等5项地方标准的公告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规范》等5项地方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公布日期】2021.02.09
•【字号】沪市监标技〔2021〕77号
•【施行日期】2021.02.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种植业
正文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规范》等5项地方标准的公告
沪市监标技〔2021〕77号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规范》等5项上海市地方标准,现予以公布。
批准发布的地方标准目录详见附件。
附件:批准发布的上海市地方标准目录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2月9日附件
注:以上标准文本可登陆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网站()查询。
全量麦草旋耕还田直播稻生产技术规范

3 生育指标
3 1 秧 苗 期 .
苗 齐苗匀 , 叶片挺立有粒 。粳稻种子用 1% 6
收稿 日期 :0 7 5—1 20 —0 3 基 金 项 目 :江 苏 省 农 科 院 科 研 基 金 项 目 【 (04 院 20 )
中固稻 米 20 年第4 07 期
恶线清 ( 杀螟丹 ・ 咪鲜胺 )30倍液 ,浸种 6 0 0h后捞 起, 在清水洗 干净 , 再浸种至 吸足水 分后催 芽 , 0 ~ 8% 9 % 种子破胸露 白时 即可晾干播种 。麦后 直播稻 以 6 0 月上旬播种为宜 。常规籼 、 稻播量 3 5 4 0k/ 6 粳 . ~ . g 67
m, 2 基本苗 6 万 / 6 2 杂交稻播量 15 . / ~8 67 ; m . ~20 g k 6 7 2 基本 苗 3 4万/6 2 人工播 种 : 排干 田间 6 , m ~ 67m。 先 积水再进行播种 , 后及 时盖籽 , 播 可适 当轻 塌谷 , 可 也
4 63 2 药剂 防治 水稻播后 3 4d即秧苗立针期 , ... ~ 在 田面湿润无积水 的条件下 , 67m 用含量 3 %的 每 6 2 0
千 粒 重 2 ~ 8g 6 2 。
选 用优质 、 高产 、 生育期适宜 、 抗病及抗倒性强 的 常规籼 、 粳稻或杂交稻 。
4 4 精 细 整 地 .
直播稻 田要辅助人工平整 , 畦面 高低差在 3 m以 e 内。旋耕平整后落干沉实 1 ~2 d。人工水直播 的在播
前应 隔 3 4m 开好一 条竖沟 , ~ 机械直播 的在播种后 隔 4 ~5m开好一条竖 沟, 沟宽 3 四周开好围沟 。 0e m,
宽, 根系发达 , 白根数多 , 无病虫草害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3205T 197-2011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规范
前言
当前,在工业领域等其他途径利用秸秆的消耗量还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秸秆全量还田是稻麦秸秆综合利用的最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秸秆全量还田能解决田间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又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但秸秆全量还田过程中仍存在如收割后切碎长度不达标、还田过程不规范等引起的还田质量不高的情况,根据目前稻麦两熟制秸秆还田作业技术应用状况和农艺要求,为提高稻麦秸秆还田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编写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本标准由苏州市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熟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术语和定义、秸秆还田作业前的准备、秸秆还田作业、秸秆还田作业质量、秸秆还田肥水管理要点和安全作业。
本标准适用于稻麦秸秆全量还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740 田间开沟机械作业质量
NY/T 1411 小麦免耕播种机作业质量
DB32/073 农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秸秆
3.2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
稻或麦由加装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割,经均匀铺撒秸秆等处理后,用农机具一次或多次作业,将秸秆翻埋入土或用土覆盖。
3.3
秸秆扩散装置
安装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切碎装置下方,能扩展切碎装置落下秸秆的幅宽。
3.4
秸秆覆盖率
作业后埋覆秸秆量占作业前秸秆总量的百分比。
4秸秆还田作业前的准备
4.1 对秸秆的要求
4.1.1 小麦收获宜用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水稻收获宜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
4.1.2 联合收割机应带秸秆切碎装置,割茬以上部分秸秆切碎长度应小于10cm。
4.1.3 割茬高度水稻宜小于15cm 、小麦宜小于25cm。
4.1.4 前茬作物病虫害严重的秸秆不宜直接还田。
4.2 秸秆均匀铺撒
4.2.1 应调整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切碎装置导向片使秸秆抛撒尽量均匀,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宜安装秸秆扩散装置。
4.2.2 应人工将堆集的秸秆均匀铺撒于田面。
4.3 撒施基肥
4.3.1 在还田作业前应施基肥。
在总施肥量与不还田肥料用量保持基本一致的基础上,以每100 kg 秸秆施纯氮1 kg为宜,秸秆重量可按谷草比1:1估算。
4.3.2 基肥以选择铵态氮或尿素为宜,提倡有机肥、无机肥结合,均匀撒施在秸秆上。
4.3.3 可施秸秆腐熟剂,用量按具体产品要求,腐熟剂可与基肥(或泥土)拌和均匀后立即撒施到均匀铺撒好秸秆的田内。
4.4 放水泡田
4.4.1 小麦秸秆还田可直接水耕作业。
4.4.2 施好基肥后应立即放水泡田,浸泡时间以泡软秸秆、泡透土壤耕作层为准,一般沙、壤土田块浸泡1 d,粘土田块浸泡1.5d~2d。
4.4.3 放水泡田要严格控制水层,水深1cm~3cm为宜。
4.5 秸秆还田机型选择
4.5.1 秸秆还田机型选择原则
所选作业机具应与拖拉机动力匹配,主要作业指标满足农艺要求。
4.5.2 秸秆还田方式
4.5.2.1 麦秸秆还田方式
麦秸秆全量还田主要有水耕还田和旱耕还田二种方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水稻种植以机械化插秧方式为宜。
4.5.2.2 稻秸秆还田方式
稻秸秆全量还田主要有复式作业、先耕作后播种和先播种后耕作三种方式。
4.5.3 麦秸秆还田机型选择
4.5.3.1 水耕还田宜采用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的秸秆还田机。
4.5.3.2 旱耕还田宜采用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的旋耕机、秸秆还田机。
4.5.4 稻秸秆还田机型选择
4.5.4.1 复式作业宜采用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的有浅耕、播种、施肥、镇压功能于一体的复式作业机,开沟机。
4.5.4.2 先耕作后播种宜采用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的旋耕机或秸秆还田机,开沟机。
4.5.4.3 先播种后耕作宜采用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的旋耕开沟复式作业机或开沟机。
5秸秆还田作业
5.1 麦秸秆还田作业方法
5.1.1 水耕还田作业方法
放水泡田后水深1cm~2 cm为宜,用秸秆还田机作业两遍,第一遍为全面水耕作业,第二遍完成埋草和平整地作业。
5.1.2 旱耕还田作业方法
先由旋耕机或秸秆还田机全面旱耕一次,放水泡田后用秸秆还田机完成埋草和平整地作业。
5.2 稻秸秆还田作业方法
5.2.1 复式作业
复式作业机一次性完成施肥、浅耕、播种、镇压等作业,适时开沟。
5.2.2 先耕作后播种
用旋耕机或秸秆还田机将稻秸秆旋耕还田,人工播麦,适时开沟。
5.2.3 先播种后耕作
人工播麦后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旋耕开沟复式作业机完成浅耕与开沟作业。
水稻矮秆品种可适时直接用开沟机完成开沟覆土作业。
5.3 秸秆还田作业深度
5.3.1 旋耕作业以旱耕为主,作业深度12cm~15cm为宜。
5.3.2 秸秆还田机作业深度以10cm~12cm为宜,水田第二次以平整地为主的作业深度以5cm~8cm为宜。
5.3.3 复式作业机以浅耕为主,作业深度以5cm~8cm为宜。
5.3.4 稻秸秆已还田的开沟深度等应满足排水要求。
仅用开沟机一次完成开沟覆土的开沟规格和沟间距还应满足覆土要求。
6秸秆还田作业质量
6.2 麦秸秆还田后水田泥浆深度达到 5cm~8cm,耕深 8cm~12cm,耕作深度稳定,秸秆覆盖率大于85%,水整后大田地表应平整,田块高低差应小于3cm。
6.3 稻秸秆还田后应地表平整,秸秆覆盖率大于80%。
7秸秆还田肥水管理要点
7.1 麦茬还田肥水管理要点
7.1.1 秸秆还田后的水稻田块,水稻栽植后水深为苗高的1/3~1/2为宜,秧苗醒棵后及时脱水露田2 d~3 d,以后浅水灌溉。
7.1.2 保持氮肥总用量与不还草稻田基本一致。
适度调高前期施肥比例,增加基蘖肥的用量,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以4.5:2:3.5为宜。
7.2 稻茬还田肥水管理要点
7.2.1 田间状况适宜情况下应及时开沟。
7.2.2 小麦播种后适当增加基肥氮素用量,基苗肥施氮比例从常规的60%提高到65%,基肥用量为总施肥量的55%。
8安全作业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为规范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生产过程,提高稻麦秸秆全量还田质量,特制订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苏州市农业委员会提出,由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
生产数据来源于生产实践,并经提炼论证,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编制经过:2011年3月根据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年农业标准项目申报指南》要求,结合我市全面推广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现实,申报了《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规范》的编制。
2011年7月25日由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苏质技监标发[2011]4号、苏州市农业委员会苏市农质[2011]19号文下达了《关于下达2011年度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制定项目的通知》,我们按照要求,在制订过程中邀请了常熟市作栽站、土肥站、部分镇农服中心技术人员和种田大户进行了讨论,收集了大量的实践资料,汇集整理了很多建议和条款,为制定该标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起草人员汇总了多方意见,查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按照GB/T 1.1-2009的规定格式,形成了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规范草案。
修改过程:2011年10~11月,我们听取了苏州市常熟质量技术监督局、苏州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常熟市作栽站、常熟市土肥站、常熟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等专业技术人员的部分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形成了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