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小传三则》课件
主题阅读 人物小传 导学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共26张PPT)

校阅一部文稿,编印一本画册,事无大小,不管是自己的事或者别人 的事,先生一律认真对待,真正做到一丝不苟。他印书送人,自己设 计封面,自己包封投邮,每一个过程都有他的心血。我暗中向他学习, 越学越是觉得难学。我通过几位朋友,更加了解先生的一些情况,了 解越多我对先生的敬爱越深。我的思想、我的态度也在逐渐变化。我 感觉到所谓潜移默化的力量了。
来。”胡立的话音里,有无限的遗憾。 思乡,是张大千晚年的心结,他曾写道:
海角天涯鬓已霜,挥毫蘸泪写沧桑。 五洲行遍犹寻胜,万里归迟总恋乡。 读了,有谁能不为之动情呢?胡立告诉我,大千师曾托人几经辗 转将一幅画作从台湾送回四川,表达他的思乡之情。为防不测,题款的 印章,是夜里,摸着黑,钤上去的,所以,章子上下颠倒了。见到那带 着老师体温的猩红印章,他如何忍得了泪水…… 胡立先生为了款待我这位远方的客人,特意包了饺子。更让我惊 奇的是,那醇香的米酒、可口的泡菜、独具风味的“老腊肉”,都是他 的手艺,而那滋味鲜美的小菜,竟也是用他亲自挖来的竹笋烧制的。
若干年来我听见人们在议论:假如鲁迅先生还活着……当然我 们都希望先生活起来。每个人为了真理,敢爱,敢恨,敢说,敢做, 敢追求……
(选文有删改)
1. 请概括本文中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4分) __①__和__蔼__可__亲__的__小__小__老__头__子__、__普__通__人__;__②__关__爱__青__年__;__③__认__真__负__责__;______ __④__追__求__真__理__,__言__行__一__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1)他的名字给新出现的“战友”“知己”们作为装饰品。 ___“__文__革__”__中__,__鲁__迅__的__名__字__或__文__章__被__居__心__险__恶__的__人__利__用__来__打__击__报__复_____ ___他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先生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 ____鲁__迅__先__生__的__文__章__都__充__满__了__真__诚__,__满__含__对__他__人__、__对__民__族__深__沉__的__爱__,____ ____给__人__以__指__引__的__作__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名家小传三则》ppt课件

北京课改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家小传三则》教学设计

《名家小传三则》教学重点:1、感受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精神风貌。
2、了解小传的特点。
课文分析(一)《韬奋自述》:1、作者介绍了哪些方面的情况?第一段:开篇直述写这篇小传的原因。
第二段:表明自己写传的态度。
第三段:介绍自己工作生活的简要经历。
第四段:介绍家庭情况和自己的性格特点。
2、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第三段说自己还是个孩子,能感觉到作者的一种自嘲,一种看待自己的机智。
“目前被推任本店经理,也是出乎意料”,袒露不慕功名的平常心态。
最后一段写到自己性急,牛性发作时容易得罪人,体现他不屈的气节。
(二)《著者略历》1、这则小传介绍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成果。
2、可以看出老舍是一个忠厚善良,幽默不功利的人。
3、语言特点:朴实而且富有幽默感。
“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
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
”(三)《贾平凹小传》1、这篇小传介绍了哪些内容?第一段介绍了自己的名字;第二段介绍了家庭境况;第三段介绍家乡的情况和自己的志趣;最后一段介绍了经历和著作情况。
2、体现出作者坦率、谦逊的思想品格。
3、语言特点:朴实、深沉,具有醇厚的风俗气息。
“五谷都长而不丰,山高水长却清秀,离家十年季季归里;因无衣锦还乡之欲,便没‘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
”质疑:1、作者贾平凹在第五课页下已经有注释,所以这里就省去了,而老舍在以前和本课都没有做注释,十分不妥。
2、课后题三给词语注音、释义应明确重点字音及解词。
3、三则小传都是作者的自传,容易误解小传只能写自己,实际写自己写他人都可以。
教学设计:1、从文章语言入手,做比较阅读分析,体会作品语言风格及人物思品,比如,这三篇文的共同特点都是言志,表现作者的“潇洒机智幽默”,区别在于《韬奋自述》带有隐讳,如“性急,牛性发时容易得罪人”隐1936年曾因进行抗日救亡运动被国民党逮捕入狱;《著者略历》中“不求甚解”“往往吃亏,亦不后悔”“甘于寒贱”等表现作者温厚幽默;《贾平凹小传》中“祖孙三代平民百姓,我辈哪能显贵发达?”等体现醇厚的风俗气息。
统编版语文八上写作学写传记《人物小传的写作》课件(共17张PPT)

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 人生中的重要经历,所以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 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
【最佳借鉴点】 1、首先点明自己出生
和原籍,这是自传的常用 写法。写自己的家境,也 是为了写自己的成长经历 。家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 重大的影响。
2、从儿时介绍起,到 青年时期读书生活。按时 间顺序叙述人物经历,这 是传记的写作特点。
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 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 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 ,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 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 ,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的母亲 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 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统编版语文八上写作学写传记《人物 小传的 写作》 课件(共 17张PP T)
统编版语文八上写作学写传记《人物 小传的 写作》 课件(共 17张PP T)
传记的种类
1. 自传或他传: 自传是自述生平事迹的实录; 如:鲁迅《鲁迅自传》
他传则是他人撰写的,具有一定文学性。 如:萧红《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2、按时间顺序叙述人物有关事件。 准确地表明人物(或自己)生活经历中所发生事件的时间和 地点,真实地概括、叙述这些事件。
统编版语文八上写作学写传记《人物 小传的 写作》 课件(共 17张PP T)
统编版语文八上写作学写传记《人物 小传的 写作》 课件(共 17张PP T)
【最新精选】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下《12名家小传三则》word教案 (2).doc

《名家小传三则》教学重点:1、感受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精神风貌。
2、了解小传的特点。
课文分析(一)《韬奋自述》:1、作者介绍了哪些方面的情况?第一段:开篇直述写这篇小传的原因。
第二段:表明自己写传的态度。
第三段:介绍自己工作生活的简要经历。
第四段:介绍家庭情况和自己的性格特点。
2、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第三段说自己还是个孩子,能感觉到作者的一种自嘲,一种看待自己的机智。
“目前被推任本店经理,也是出乎意料”,袒露不慕功名的平常心态。
最后一段写到自己性急,牛性发作时容易得罪人,体现他不屈的气节。
(二)《著者略历》1、这则小传介绍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成果。
2、可以看出老舍是一个忠厚善良,幽默不功利的人。
3、语言特点:朴实而且富有幽默感。
“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
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
”(三)《贾平凹小传》1、这篇小传介绍了哪些内容?第一段介绍了自己的名字;第二段介绍了家庭境况;第三段介绍家乡的情况和自己的志趣;最后一段介绍了经历和著作情况。
2、体现出作者坦率、谦逊的思想品格。
3、语言特点:朴实、深沉,具有醇厚的风俗气息。
“五谷都长而不丰,山高水长却清秀,离家十年季季归里;因无衣锦还乡之欲,便没‘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
”质疑:1、作者贾平凹在第五课页下已经有注释,所以这里就省去了,而老舍在以前和本课都没有做注释,十分不妥。
2、课后题三给词语注音、释义应明确重点字音及解词。
3、三则小传都是作者的自传,容易误解小传只能写自己,实际写自己写他人都可以。
教学设计:1、从文章语言入手,做比较阅读分析,体会作品语言风格及人物思品,比如,这三篇文的共同特点都是言志,表现作者的“潇洒机智幽默”,区别在于《韬奋自述》带有隐讳,如“性急,牛性发时容易得罪人”隐1936年曾因进行抗日救亡运动被国民党逮捕入狱;《著者略历》中“不求甚解”“往往吃亏,亦不后悔”“甘于寒贱”等表现作者温厚幽默;《贾平凹小传》中“祖孙三代平民百姓,我辈哪能显贵发达?”等体现醇厚的风俗气息。
十二 名家小传三则-要点梳理

十二名家小传三则【基础须知】文学常识1.自传:自述生平的文章叫自传。
其核心在于“自述”,而不是别人写的。
自传的作用在于让别人了解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
为达此目的,作者就要把自己的经历系统而又有重点地介绍出来。
2.小传:小传即人物小传,就是人物的传略,它是再现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个性的一种简短的传记。
它既可以写自己,也可以传他人。
【重点梳理】作者简介1.邹韬奋,江西省余江县人,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
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
因此他被大家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3.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创作《废都》。
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难点再现】1.《韬奋自述》作者介绍了哪些方面的情况?第一段:开篇直述写这篇小传的原因。
第二段:表明自己写传的态度。
第三段:介绍自己工作生活的简要经历。
第四段:介绍家庭情况和自己的性格特点。
2.《贾平凹小传》介绍了哪些内容?第一段介绍了自己的名字;第二段介绍了家庭境况;第三段介绍家乡的情况和自己的志趣;最后一段介绍了经历和著作情况。
它具有朴实、深沉,醇厚的风俗气息。
体现出作者坦率、谦逊的思想品格。
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传记》课件(2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书法、乒乓球
生平经历 典型事迹1 典型事迹2 典型事迹3
两岁失怙,七岁开蒙,坚 二十三岁开始教书 退休后一直坚持打乒乓
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 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 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 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 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 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 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 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课 本第47页)
工作后
布衣+学者
生平经历
典型事迹1
北大毕业后,一直吃 “笔墨饭”,也曾教过 书。
典型事迹2 典型事迹3
建国后在人民教育出 所在的出版社评级, 版社当编辑,数十年 差一级没评上高级。 如一日煮字疗饥。
个性品质 勤治学
淡名利
不世俗
简要评价 称其布衣,当之又当。谓其学者,名副其实。
例文2 著者略历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
二、传记的特点
真 实
1.人物、事件、语言和情感都是真实的。
美
玛丽·居里&比埃尔·居里
丽
她写道:“我一次炼制20公斤材料……是一种极
的 累人的工作。”
—— 真事
颜 色
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 真言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
然觉得快乐。
——真情
生
二、传记的特点
动
人物小传的写作ppt课件

【最佳借鉴点】 1、首先点明自己出生
和原籍,这是自传的常用 写法。写自己的家境,也 是为了写自己的成长经历 。家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 重大的影响。
2、从儿时介绍起,到 青年时期读书生活。按时 间顺序叙述人物经历,这 是传记的写作特点。
● 课后阅读
每个时代都有值得我们追随的人,他们或以深 邃的思想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或以其叱咤风 云的政治生涯影响了历史的进程,或以其在自然 科学领域的巨大成就造福于人类……阅读他们的 传记,了解他们的生平、思想、智慧以及人格魅 力,必然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本课总结
本课主要 学 习 了人物小传的写作方法,人物小传与写人记 叙文的区别。学习了《鲁迅自传》一文,大家 初 步 懂得了如何 写作并修改自己的人物小传。
3. 回忆录: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 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 如:臧克家《臧克家回忆录》
真
资料全面 丰富翔实
(1)人物的姓名、年龄、籍贯、家庭背景。
(2)人物的生平经历、个性特点。 (3)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的典型事件。
传实
记 性 材料来源可靠,有代表性
的
符合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
小组讨论:
这四篇同学的作品,你觉得哪篇是 人物小传?哪篇是写人记叙文?为 什么?
人物小传和写人记叙文的区别
人物小传
多用叙述,常用概述,描写适度
准确、详细地说明时、地、事
一般顺叙,可倒叙
客观地让人物“自行”展现其思想 感情
人生经历、典型事件
写人记叙文
多用具体描述,辅以概述 大致交代既可 可插叙 自由抒发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点击思维 • 1.注意“怙”不要拼写成“gǔ”;“券”不要拼成 “juàn”。 • 2.注意“赞誉”不要误写为“赞语”,“出版” 不要写成了“出板”。 • 3.要结合词语所在文中的具体语境推测揣摩,不 能只看字面意思,如“抛砖引玉” 这里是比喻用 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 意见。 • 4. 1928年开始,邹韬奋正式用“韬奋”这个笔名 发表文章。他说――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 斗的奋。一方面要韬光养晦,一方面要奋斗。 • 5.初步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写的主要 内容。
• 3.把握重点: • ⑴自传:自述生平的文章叫自传。其核心在于“自述”, 而不是别人写的。自传的作用在于让别人了解自己所走过 的生活道路。为达此目的,作者就要把自己的经历系统而 又有重点地介绍出来。 • ⑵小传:小传即人物小传,就是人物的传略,它是再现人 物的生平事迹和个性的一种简短的传记。它既可以写自己, 也可以传他人。 • ⑶《韬奋自述》中作者其人 • 文中第三段说自己还是个孩子,能感觉到作者的一种自嘲, 一种看待自己的机智。“目前被推任本店经理,也是出乎 意料”,袒露不慕功名的平常心态。最后一段写到自己性 急,牛性发作时容易得罪人,体现他不屈的气节。
• 5.质询疑点: • ⑴《韬奋自述》《著者略历》这两篇文化名人的 自传有何异同点? • ⑵《韬奋自述》《著者略历》这两篇文化名人的 自传,有共同的特点,即以非常俭省的文字,概 括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著述情况。两文也各有自己 的风格,前者写得严肃,后者写得幽默;前者注 重把个人的经历放在更为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下, 在冷静的叙述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后 者不仅写自己40年的人生经验,还写到自己的生 活态度、思想抱负和性格爱好。
• 2.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给自己写一篇小 传。(训练学生学习写小传) • 完成此题时要注意小传的一般格式,特点 及有关事项。 • 请同学们先看下面一篇小传,看看它有什 么优点。
• • • • • • • • • • • • • • •
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开篇直述写这篇小传的原因 表明自己写传的态度 介绍自己工作生活的简要经历 介绍家庭情况和自己的性格特点 生活经历 忠厚 善良 幽默 不功利 写作成果 介绍了自己的名字 介绍了家庭境况 介绍家乡的情况和自己的志趣 介绍了经历和著作情况
• 4.攻克难点: • 老舍的《著者略历》讲到自己的读书生平:“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 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 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书无所不读,全 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 这段文字,形象地概括了老舍的读书经历。他七岁读塾,十岁入市立 小学。旧式的教学使他厌恶,敬而远之。后来。他进中学念书,只读 了半年,因为付不起学费,转考免费的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上了 教书先生。如果按常规走下去,他终究只是个人云亦云的教书匠罢了。 但老舍不!他从传统的文化模式中跳了出来,用他那支生花之笔刻划 出多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多么斑斓纷纭的社会风情。这依赖于他独特 的读书方式。首先,广读,泛读。凡是他觉得有用的知识,都尽量广 泛地涉猎。正象他说的,“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 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 叫书管着我。”其次,快读,跳读。老舍读书常“读得很快,而不记 住。”这实际是一种适应短期吞吐大量信息的快速读书法。对此,他 曾幽默地说:“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 就练习跳远。……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再次,广读,泛读,快读,跳读,并不意味着不细读,精读。他曾把 但丁《神曲》的几种英译本,无论是韵文还是散文,都仔仔细细地读 过一遍。不光读原著,还读评论,并且搜集了许多关于但丁的论著。 他顺藤摸瓜,读过名家的一本名著,便又找来他的另一部,一直追寻 下去。除读书外,老舍还十分注重向社会学习,“熟读社会人生”, 从社会中获得各种直接的经验与知识。他的名著《骆驼祥子》,就是 他深入人力车夫中体验生活,直接从小茶馆与大杂院,以及车厂汲取
• • • • • • • • •
五、课文分析 (一)《韬奋自述》: 1.作者介绍了哪些方面的情况? 第一段:开篇直述写这篇小传的原因。 第二段:表明自己写传的态度。 第三段:介绍自己工作生活的简要经历。 第四段:介绍家庭情况和自己的性格特点。 2.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段说自己还是个孩子,能感觉到作者的一种 自嘲,一种看待自己的机智。“目前被推任本店 经理,也是出乎意料”,袒露不慕功名的平常心 态。最后一段写到自在第五课页下已经有注释, 所以这里就省去了,而老舍在以前和本课 都没有做注释,十分不妥。 • ⑷课后题三给词语注音、释义应明确重点 字音及解词。 • ⑸三则小传都是作者的自传,容易误解小 传只能写自己,实际写自己写他人都可以。
• 六、教学过程与步骤: • (一)导语 • 我们已经学过《名家小传三则》,这些文章的共 同特点是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人物传记,也称 “传”,它是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章。人 物传记的写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的 史学著作中,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往往写到人物 的思想与言行,可以说是传记写作的萌芽。随着 历史的发展,传记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小传的写法,为自己写自传, 可以使他人了解自己。
• 2.语言特色: • 《著者略历》语言特点:朴实而且富有幽默感。“志学之 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 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贾平凹小传》语言特点: 朴实、深沉,具有醇厚的风俗气息。“五谷都长而不丰, 山高水长却清秀,离家十年季季归里;因无衣锦还乡之欲, 便没‘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这三篇文的共同特点都 是言志,表现作者的“潇洒机智幽默”,区别在于《韬奋 自述》带有隐讳,如“性急,牛性发时容易得罪人”隐 1936年曾因进行抗日救亡运动被国民党逮捕入狱;《著者 略历》中“不求甚解”“往往吃亏,亦不后悔”“甘于寒 贱”等表现作者温厚幽默;《贾平凹小传》中“祖孙三代 平民百姓,我辈哪能显贵发达?”等体现醇厚的风俗气息。
《名家小传三则》课件
• • • • • • • • • •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学习小传写作知识及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学习写作小传。 二、教学重点: 1.感受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精神风貌。 2.了解小传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掌握小传的基本模式及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讲解法,举例法等
• (2)研读《贾平凹小传》 • 小传是传记的一种,可以写自己,也可写别人。 特点是:记叙较简略或只是有选择地写出有代表 性的事情来写,篇幅较小,文字上要求简洁,突 出典型事实。 • (3)通过课文实例总结小传的写作要点及表现手 法: • a、主要经历(详略) • b、兴趣爱好 • c、为人之道 • d、事迹或业绩等。 • 表现手法: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
•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同教学目的) • (三)作文指导: • 1.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这次作文训练的重 点是:小传。在学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 导学生通过对以下问题的讨论来加深理解。 • (1)研读《韬奋自述》 • 什么样的文章叫自传?自传中应写入哪些内容? • 学生讨论并归纳:自述生平的文章叫自传。其核 心在于“自述”,而不是别人写的。自传的作用 在于让别人了解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为达此 目的,作者就要把自己的经历系统而又有重点地 介绍出来。
• • • • • • • • •
(二)《著者略历》 1.这则小传介绍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成果。 2.可以看出老舍是一个忠厚善良,幽默不功利的人。 3.语言特点:朴实而且富有幽默感。“志学之年,帝王 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 仁未能一扫空也。” (三)《贾平凹小传》 1.这篇小传介绍了哪些内容? 第一段介绍了自己的名字;第二段介绍了家庭境况;第三 段介绍家乡的情况和自己的志趣;最后一段介绍了经历和 著作情况。 2.体现出作者坦率、谦逊的思想品格。 3.语言特点:朴实、深沉,具有醇厚的风俗气息。“五 谷都长而不丰,山高水长却清秀,离家十年季季归里;因 无衣锦还乡之欲,便没‘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