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

合集下载

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

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

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1.新能源发展的概况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作为我国的重要任务之一,对煤、石油等化石资源的需求显著增加。

随着电能的广泛应用,煤炭作为当时最易获取的资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火力发电成为了最主要的发电方式。

随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但在发展过程中能源的使用量增加一倍。

由于使用了不成熟的发电技术和环境治理技术,能量转化效率较低,且煤炭的过度使用排放了大量的有毒物质。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协调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发展步伐明显迟缓,为此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促进能源改革,改良发电技术提高能源转化率,并大力开发新能源,使环境和经济共同发展。

目前,我国已形成多种能源结合的多元化能源体系。

2012年,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等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已达到8.3%。

2.电能质量关于电能质量的概述,不同的国家根据自身的需求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异。

对于供电企业,电能质量指企业所提供的电能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电网运行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要求,为电力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电能;对于电力用户,电能质量指用户在用电过程中,可以确保电力不会受到扰动。

一般用电压、频率和波形等指标进行衡量。

对于电气设备生产商,他们生产的电力设备质量直接关系到电能质量的好坏。

本文主要根据电网实际运行情况,将电能质量分为电压质量、电流质量、供电质量三个方面。

电压质量主要是根据电网预设电压与实际输出电压之间的偏差判断供电企业消耗的电能质量,主要包括电压偏差、三相不平衡、频率偏差、过电压、欠压、电压谐波及电压波动等内容。

电流质量包括电流谐波、陷波等。

供电质量包括技术和非技术两个方面,非技术方面是供电公司对电力价格、电力服务等用户投诉问题的反应速度;技术方面是电压的质量和可靠性。

3.新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影响3.1 新能源并网造成电网电压偏差近年来,太阳能发电已经广泛应用和推广。

但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容易受到季节、太阳光照及温度等方面的影响。

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

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

新能源发电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学号:时间:序论生物质新能源是指通过生物资源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受世界石油资源、价格、环保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日益重视生物燃料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中国的生物燃料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已初步形成规模。

美国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两种生物燃料,生物柴油和乙醇燃料尽管比化石燃料更加优越,但不可能满足社会的能源需求.研究人员发现,即使美国种植的所有玉米和大豆都用于生产生物能源,也只能分别满足全社会汽油需求的12%和柴油需求的6%。

而玉米和大豆首先要满足粮食、饲料和其他经济需求,不可能都用来生产生物燃料。

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的作用来证明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生物质能的应用与发展,重点讲述了秸秆在实际应用中的途径与意义。

而生物质能作为一种无污染,效益高的新性能源,生物质新能源大有可为.新能源与生物质能通过新能源-—生物质能的概述,初步展示其性质特点。

同时,结合当提出了几点对策。

当下时事,论述其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的作用来证明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生物质能的应用与发展,重点讲述了秸秆在实际应用中的途径与意义。

而生物质能作为一种无污染,效益高的新性能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生物质能,新农村建设,秸秆应用,现状分析生物质而所谓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 ),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

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依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适合于能源利用的生物质分为林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体废物和畜禽粪便等五大类。

新能源发电技术结课论文

新能源发电技术结课论文

新能源发电技术综述院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号:B12043324姓名: 何刘增时间:2013年11月24日摘要在新世纪迅速发展的今天,能源已经成了制约各国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了人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在众多能源中,被人们直接利用最多的就是电能。

人们发明了多种方法将其他能源转化为电能,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仍然是火力发电,而新兴能源发电技术包括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垃圾焚烧发电等等。

关键词:新能源太阳能风能1.1:新能源技术概述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

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

因此,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都被看作常规能源,而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过去一直被视作垃圾的工业与生活有机废弃物被重新认识,作为一种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物质而受到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因此,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可看作是新能源技术的一种形式。

据估算,每年辐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为17.8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500~1000亿度。

但因其分布很分散,目前能利用的甚微。

地热能资源指陆地下5000米深度内的岩石和水体的总含热量。

其中全球陆地部分3公里深度内、150℃以上的高温地热能资源为140万吨标准煤,目前一些国家已着手商业开发利用。

世界风能的潜力约3500亿千瓦,因风力断续分散,难以经济地利用,今后输能储能技术如有重大改进,风力利用将会增加。

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等,理论储量十分可观。

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

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

新能源发电技术(11数控技术(1)班张信之 201110110120) 摘要: 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每一天都和昨天相比有着太多的不一样~而这种高速的发展离不开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动力。

而动力的来源则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如何更高的提高能源与动力的效率也是关系到发展进程的重要关键~传统的电能依旧是社会与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而发电的形式在现在的社会已经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关键字:发电~太阳能~核能~风能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每一天都和昨天相比有着太多的不一样~而这种高速的发展离不开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动力。

而动力的来源则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如何更高的提高能源与动力的效率也是关系到发展进程的重要关键~传统的电能依旧是社会与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而发电的形式在现在的社会已经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新能源发电技术包括核能技术、太阳能技术、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地热能技术、海洋能技术等。

其中核能技术与太阳能技术是新能源技术的主要标志~通过对核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打破了以石油、煤炭为主体的传统能源观念~开创了能源的新时代~将环保能源提上人们的日常生活。

洁净煤技术采用先进的燃烧和污染处理技术和高效清洁的煤炭利用途径,如煤的气化与液化,~减少燃煤的污染物排放~提高煤炭利用率~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

太阳向宇宙空间辐射能量极大~而地球所接受的只是其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

因地理位臵以及季节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不同地点和在不同时间里所接受到的太阳能有所差异~目前人类所利用的太阳能尚不及能源总消耗量的1%。

所以太阳能技术真正运用在生活生产中已经迫在眉睫。

地热能也是种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技术。

据测算~在地球的大部分地区~从地表向下每深入100米温度就约升高3?~地面下35公里处的温度约为1100?一1300?~地核的温度则更高达2000?以上。

估计每年从地球内部传到地球表面的热量~约相当于燃烧370亿吨煤所释放的热量。

能源与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

能源与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

能源与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论新能源发电技术摘要:本文从全球能源的现状,介绍了中国能源发电技术的应用情况,发现中国新能源发电对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进一步介绍了风力发电系统和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两种新能源发电技术。

风力发电是当今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中技术最成熟、最具有大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前景的发电方式,也是近期发展的重点。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它能量转化效率高,几乎不排放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

关键词:新能源;风能;燃料电池;发电技术中图分类号: F206 文献标识码: A能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开发先进安全的新能源使用技术、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也随之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课题。

欧盟就首先提出了20-20-20计划:到2021 年,可再生能源占欧盟总能源消耗的20%。

2021年12月,美国前总统布什也签署了《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EISA,从而大力推动新能源的使用和节能计划。

另外,从环境的角度来看,为了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开发新能源也是必由之路。

一、我国能源和发电技术的现状202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并网装机容量持续增长,发电量不断增加。

截至2021年底,我国新能源安装容量达到7000万kW,居世界首位,并网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5409万kW,同比增长47.4%,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5.1%。

其中,风电并网容量约占并网新能源装机总量的85.5%;并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约占并网新能源装机总量的4.4%;生物质及其他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约占并网新能源装机总量的10.1%。

202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约为1016亿kW•h,同比增长29.9%,约占全部发电量的2.2%。

其中,风电发电量约占新能源发电总量的72.0%;太阳能光伏发电约占0.9%;生物质及其他新能源发电约占27.1%。

202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按发电煤耗320g/kW•h计算,相当于节约3241万tce,减排二氧化碳9030万t。

浅谈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柴露

浅谈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柴露

浅谈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柴露摘要: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当中,积极发展新能源建设,优化产业结构,这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行的重大举措,这会促进经济和社会双重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新能源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应当给予重视,采取相关措施有效解决,促进新能源发电更好的发展,才能给我们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给社会创造更多的福利。

本文对开发新能源发电技术进行了探究,并介绍了目前比较成熟的几种发电技术如太阳能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以及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等几项比较新型的能源发电技术。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技术;现状;最新进展1、我国新能源的特点我国的新能源资源和各地的能源需求呈现逆向分布的特征,且储量丰富。

生物质能资源年产出8.99亿tce,据统计,波浪能资源的储量为1285万kW,潮汐能资源储量为1.1亿kW,潮流能为1.4亿kW。

从资源分布来看,风能较丰富的地区除了东部沿海之外,其它的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以及甘肃和华北的北部。

而太阳能资源只要分布在西藏、青海、新疆南部和内蒙古的西部。

但是我国75%以上的能源需求都是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所以资源需求和分布逆向性较明显。

新能源资源都具有地域性,本身是无法实现直接供电,而是通过一定方式转化为电能才能被大规模地利用。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资源分布地区的用电量相对较少,当地并不能完全消化,可以通过长距离的电网输送到中东部用电量较多的地区。

新能源资源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分散性,因为能流密度较低,分布到每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并不多,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站占用的空间比较大。

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比较大。

2、新能源发电技术状况新能源主要为在应用新技术手段的条件下,有效的开发应用可再生资源。

对于传统化石能源来讲,应用新能源发电技术呈现出可再生、能量丰富、污染影响较低的特性。

具体的技术手段包括风力发电、地热、生物质技术以及海洋能发电技术等。

2.1风力发电技术应用风力发电技术可有效的调节管控发电功率参数,利用电磁转矩设备机组可实现快速高效的发电。

《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

《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

《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论文新能源风力发电论文学生姓名王**学号801010111所属学院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专业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班级电气化14-2日期2013. 11页脚内容0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制新能源风力发电摘要: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耗尽时间表的日益临近,风能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能源领域最具商业推广前景的项目之一,目前在国内外发展迅速。

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类别,具有蕴藏量巨大、可再生、分布广、无污染等特点,风力发电已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不断持续的能源紧张中,不少人想到了新能源利用。

利用洁净的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环保理念的体现。

洁净能源指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等,这都是可再生取之不尽的能源,特别是风能技术最为成熟,经济可行性较高,是一种较理想的发展能源。

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

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换形式,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能源。

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同,产生温差,从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风。

关键词:风能资源分布,清洁能源,风力发电页脚内容1一、发展新能源的背景1、风能风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洁净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领域中除水能外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

发展风力发电对于调整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解决能源危机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风能资源中国风能资源丰富, 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发展潜力巨大。

据最新风能资源普查初步统计成果, 中国陆上离地 10m 高度风能资源总储量约 43. 5 亿 kW, 居世界第 1 位。

其中,技术可开发量为2.5亿kW, 技术可开发面积约20万km²,此外,还有潜在技术可开发量约7900万kW。

另外,海上10m高度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约为7.5亿kW。

新能源发电论文

新能源发电论文

新能源发电论文随着能源的不断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加重,新能源发电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能源发电是指利用自然界中可再生能源或者人工合成的能源进行发电的方式,包括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水能发电等。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发电的意义和可行性。

首先,新能源发电的意义在于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

传统的能源发电方式,如煤炭和石油的燃烧发电,不仅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速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进程,还会排放各种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等,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而新能源发电方式则是利用可再生的能源进行发电,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同时也减少了碳排放和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友好。

其次,新能源发电的可行性体现在其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不断存在的资源,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能源供给。

相比之下,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存在限量的,使用一次就消耗一次,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也会越来越显著地制约能源发展。

因此,新能源发电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主流方向,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然而,新能源发电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和成本问题。

目前,新能源发电技术尚不成熟,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等间歇性能源的储存和利用仍有待突破。

同时,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发电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

其次是传统能源发电的利益团体的抵制。

传统能源行业在发展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过程中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链条,面临改变可能会受到利益团体的阻碍。

为了促进新能源发电的发展,政府和社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政府可以加大对新能源发电的研究和发展投入,通过政策扶持和减少税费等方式激励企业参与新能源发电项目。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传统能源发电的监管和减少对其的补贴,鼓励企业转型升级。

社会可以加强对新能源发电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新能源发电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同时,个人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做起,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新能源发电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可行性,是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发电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学号:时间:序论生物质新能源是指通过生物资源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

受世界石油资源、价格、环保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日益重视生物燃料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中国的生物燃料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已初步形成规模。

美国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两种生物燃料,生物柴油和乙醇燃料尽管比化石燃料更加优越,但不可能满足社会的能源需求。

研究人员发现,即使美国种植的所有玉米和大豆都用于生产生物能源,也只能分别满足全社会汽油需求的12%和柴油需求的6%。

而玉米和大豆首先要满足粮食、饲料和其他经济需求,不可能都用来生产生物燃料。

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的作用来证明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生物质能的应用与发展,重点讲述了秸秆在实际应用中的途径与意义。

而生物质能作为一种无污染,效益高的新性能源,生物质新能源大有可为。

新能源与生物质能通过新能源--生物质能的概述,初步展示其性质特点。

同时,结合当提出了几点对策。

当下时事,论述其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的作用来证明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生物质能的应用与发展,重点讲述了秸秆在实际应用中的途径与意义。

而生物质能作为一种无污染,效益高的新性能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生物质能,新农村建设,秸秆应用,现状分析生物质而所谓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 ),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

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依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适合于能源利用的生物质分为林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体废物和畜禽粪便等五大类。

尽快全面启动替代能源战略,加快再生能源的产业化。

事实上,近期已有两件大事发生:一是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编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交发改委修订,希望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能达到16%左右,该规划很快将由国务院正式下发;二是中国头号石油企业,中石油内部设立了专门的替代能源部门,专注于研究发展替代燃料,确保未来中国的能源供给。

事实上,无论是能源替代还是能源再生,两者并不矛盾。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解决农村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和农村生活燃料短缺问题,保护生态环境。

而中石油的能源替代探索则集中于煤层气、页岩油及生物燃料的研究开发,包括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但要落实这两条,产业化是关键,换句话说,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化之路远未成功。

生物质能特点1) 可再生性生物质属可再生资源,生物质能由于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再生,与风能、太阳能等同属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2) 低污染性生物质的硫含量、氮含量低、燃烧过程中生成的SOX、NOX较少;生物质作为燃料时,由于它在生长时需要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而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3) 广泛分布性缺乏煤炭的地域,可充分利用生物质能;4) 生物质燃料总量十分丰富。

生物质能是世界第四大能源,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根据生物学家估算,地球陆地每年生产1000~1250亿吨生物质;海洋年生产500亿吨生物质。

生物质能源的年生产量远远超过全世界总能源需求量,相当于目前世界总能耗的10倍。

我国可开发为能源的生物质资源到2010年可达3亿吨。

随着农林业的发展,特别是炭薪林的推广,生物质资源还将越来越多。

生物质能应用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有关专家估计,生物质能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组成部分,到下世纪中叶,采用新技术生产的各种生物质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能耗的40%以上。

首先,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降低能源需求的根本途径。

其次,建立市场化的能源定价机制是整个能源战略的核心所在。

价格如果被故意压低,浪费和低效就在所难免。

由此,稳步推动成品油和煤炭定价的市场化。

让价格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是当务之急。

另外,有步骤地出台限制高耗能的约束性政策(如开征燃油税,调整资源税税率,改进资源税的征收管理办法等等),中国能源困境方有望根本扭转。

目前人类对生物质能的利用,包括直接用作燃料的有农作物的秸秆、薪柴等;间接作为燃料的有农林废弃物、动物粪便、垃圾及藻类等,它们通过微生物作用生成沼气,或采用热解法制造液体和气体燃料,也可制造生物炭。

生物质能是世界上最为广泛的可再生能源。

据估计,每年地球上仅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生物质总量就达1440~1800亿吨( 干重),其能量约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初全世界总能耗的3~8倍。

但是尚未被人们合理利用,多半直接当薪柴使用,效率低,影响生态环境。

现代生物质能的利用是通过生物质的厌氧发酵制取甲烷,用热解法生成燃料气、生物油和生物炭,用生物质制造乙醇和甲醇燃料,以及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能源植物,发展能源农场。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能源发展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因此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传统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同时日益增大的农村能源需求量也给我国本已严峻地能源形势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峰会”上郑重提出了中国能源安全主张:各国应该“加强能源开发利用的互利合作;形成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体系;维护能源安全稳定的良好政治环境”,“不应该把能源问题政治化”。

遵循这一框架,解决国际能源问题应该着眼于国家间的互利合作,着眼于通过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创造新能源,着眼于为全球能源安全创建和谐的国际政治环境。

根据《2004年世界BP能源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2003年世界石油探明总储量为1567亿吨,中国石油探明总储量仅占世界的2.1%,但中国的石油年消费量却占到了世界的7.6%,2003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35%,专家预计这一数字到2020年将达到60%。

同时我国农村许多地区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丰富,蕴含着发展新能源的巨大潜力,因此,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农村能源利用领域,大力推进新能源建设,则是解决农村能源与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目的在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开发使用新能源。

过去对于农村能源有一个十六字方针,即“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这是在短缺经济的背景下,针对能源危机而提出来的。

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及其能源供需结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商品能源进入农村市场,农村能源面临着结构升级和如何现代化的问题,原十六字方针因缺少生态观和市场观,已不符合现时和未来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实际。

因而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对中国农村更具特殊意义。

中国80%人口生活在农村,秸秆和薪柴等生物质能是农村的主要生活燃料。

尽管煤炭等商品能源在农村的使用迅速增加,但生物质能仍占有重要地位。

1998年农村生活用能总量3.65亿吨标煤,其中秸秆和薪柴为2.07亿吨标煤,占56.7%。

因此发展生物质能技术,为农村地区提供生活和生产用能,是帮助这些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

1991年至1998年,农村能源消费总量从5.68亿吨标准煤发展到6.72亿吨标准煤,增加了18.3%,年均增长2.4%。

而同期农村使用液化石油气和电炊的农户由1578万户发展到4937万户,增加了2倍多,年增长达17.7%,增长率是总量增长率的6倍多。

可见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对于优质燃料的需求日益迫切。

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农村现代化需求,生物质能优质化转换利用势在必行。

生物质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意义生物质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

有机物中除矿物燃料以外的所有来源于动植物的能源物质均属于生物质能,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木材及森林工业废弃物;二是农业废弃物;三是水生植物;四是油料植物;五是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六是动物粪便。

在世界能耗中,生物质能约占14%,在不发达地区占60%以上。

全世界约25亿人的生活能源的90%以上是生物质能。

以秸秆产能技术为例,秸秆产能是生物质能里面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秸秆属可再生能源,年复一年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

有资料介绍,植物在燃烧过程中放出二氧化碳,但它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二氧化碳,这放出和吸收是基本平衡的,所以对环境保护有利。

同时从秸秆的化学成分和热值看亦有它的优势,将它燃烧产生的灰分不小于10%,而且灰分还是一种好的农作物所需的肥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好项目。

农作物的成熟期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由于它们的生长期和成熟期与气候密切相关,因地区不同也有一些差异。

我国秸秆的产生量主要集中在春末或春夏交替期、夏末或夏秋交替期及秋季。

由于中国土地辽阔,秸秆的收获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趋势是一致的。

这里所谈季节性主要针对农作物成熟时产生的秸秆,至于农作物收获后,经过加工过程产生的生物质资源如稻壳等不在此列,它根据粮食的市场需求加工产生。

以上秸秆产生的特点将对开发利用秸秆的管理和技术方面带来重大影响。

当然对于一些具体情况,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

从实际应用来说,秸秆作为能源原材料可用于制作秸秆煤或者用于秸秆发电。

秸中国所面临的能源形势,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

2002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油荒”、“煤荒”、“电荒”,能源问题由是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能源问题也是多年积弊之下的集中爆发。

在提出结论之前,我们应该先分析中国出现能源危机的原因所在,个中原因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粗放增长,单位产出的能耗高。

中国经济已经快速增长将近30年,GDP年平均增长率9.6%,但增长方式粗放,以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高能耗、重工业化为主要特征,从中国当前GDP构成看,工业依然是主体:2005年工业增加值达7.6万亿元,占GDP比例超过40%,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则达8.8万亿元。

GDP的这种构成表明,我国依然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资源消耗巨大但效率不高,单位资源的平均产出不到发达国家的1/10。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重工业化趋势越发明显,对能源的渴求越发强烈,在近9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之下,油荒电荒煤荒运荒等等也就不足为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