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正稿
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

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1.新能源发展的概况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作为我国的重要任务之一,对煤、石油等化石资源的需求显著增加。
随着电能的广泛应用,煤炭作为当时最易获取的资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火力发电成为了最主要的发电方式。
随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但在发展过程中能源的使用量增加一倍。
由于使用了不成熟的发电技术和环境治理技术,能量转化效率较低,且煤炭的过度使用排放了大量的有毒物质。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协调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发展步伐明显迟缓,为此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促进能源改革,改良发电技术提高能源转化率,并大力开发新能源,使环境和经济共同发展。
目前,我国已形成多种能源结合的多元化能源体系。
2012年,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等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已达到8.3%。
2.电能质量关于电能质量的概述,不同的国家根据自身的需求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异。
对于供电企业,电能质量指企业所提供的电能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电网运行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要求,为电力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电能;对于电力用户,电能质量指用户在用电过程中,可以确保电力不会受到扰动。
一般用电压、频率和波形等指标进行衡量。
对于电气设备生产商,他们生产的电力设备质量直接关系到电能质量的好坏。
本文主要根据电网实际运行情况,将电能质量分为电压质量、电流质量、供电质量三个方面。
电压质量主要是根据电网预设电压与实际输出电压之间的偏差判断供电企业消耗的电能质量,主要包括电压偏差、三相不平衡、频率偏差、过电压、欠压、电压谐波及电压波动等内容。
电流质量包括电流谐波、陷波等。
供电质量包括技术和非技术两个方面,非技术方面是供电公司对电力价格、电力服务等用户投诉问题的反应速度;技术方面是电压的质量和可靠性。
3.新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影响3.1 新能源并网造成电网电压偏差近年来,太阳能发电已经广泛应用和推广。
但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容易受到季节、太阳光照及温度等方面的影响。
新能源论文3000字

新能源论文3000字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传统的能源极度依赖化石燃料,是一种持续破坏环境的做法。
因此,新能源成为了人们追求的方向。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新能源,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撰写一篇论文,来介绍新能源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新能源论文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新能源是指使用非化石能源的可再生能源,有光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多种形式。
在介绍新能源的发展历程时,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 新能源的诞生和发展新能源的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出现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兴能源类型。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随着“石油危机”的出现,世界各国纷纷加强石油替代能源的研究和应用,并且在政策层面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奖励。
21世纪初,新能源开始逐渐步入大众视野,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入。
2. 新能源发展的现状目前全球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为中速增长。
尽管新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已经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但全球能源消费量依然以化石能源为主,新能源在全球能源市场占有的比例还不到10%。
其中,中国在新能源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太阳能、风能等领域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已成为全球领先者。
3. 新能源的未来发展随着全球能源消费量不断增长,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新能源将成为能源领域的热点和重点方向,政府将会加强对新能源的扶持和支持,企业也将会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研发资源。
在介绍完新能源的发展历程之后,就可以谈到新能源的优势和应用技术。
例如:太阳能可以应用于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解水等方面;风能可以应用于风力发电、风能水泵等方面;水能可以应用于水力发电、潮汐能等方面。
同时,新能源的应用技术也不断发展和改进,例如高效太阳能电池的研究、风力发电机组的改进等等。
最后,在进行新能源论文的撰写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全面系统地介绍新能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在开始写作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了解,不仅要熟悉新能源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还需要了解新能源在各国的应用和发展,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新能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

新能源发电技术(11数控技术(1)班张信之 201110110120) 摘要: 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每一天都和昨天相比有着太多的不一样~而这种高速的发展离不开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动力。
而动力的来源则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如何更高的提高能源与动力的效率也是关系到发展进程的重要关键~传统的电能依旧是社会与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而发电的形式在现在的社会已经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关键字:发电~太阳能~核能~风能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每一天都和昨天相比有着太多的不一样~而这种高速的发展离不开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动力。
而动力的来源则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如何更高的提高能源与动力的效率也是关系到发展进程的重要关键~传统的电能依旧是社会与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而发电的形式在现在的社会已经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新能源发电技术包括核能技术、太阳能技术、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地热能技术、海洋能技术等。
其中核能技术与太阳能技术是新能源技术的主要标志~通过对核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打破了以石油、煤炭为主体的传统能源观念~开创了能源的新时代~将环保能源提上人们的日常生活。
洁净煤技术采用先进的燃烧和污染处理技术和高效清洁的煤炭利用途径,如煤的气化与液化,~减少燃煤的污染物排放~提高煤炭利用率~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
太阳向宇宙空间辐射能量极大~而地球所接受的只是其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
因地理位臵以及季节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不同地点和在不同时间里所接受到的太阳能有所差异~目前人类所利用的太阳能尚不及能源总消耗量的1%。
所以太阳能技术真正运用在生活生产中已经迫在眉睫。
地热能也是种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技术。
据测算~在地球的大部分地区~从地表向下每深入100米温度就约升高3?~地面下35公里处的温度约为1100?一1300?~地核的温度则更高达2000?以上。
估计每年从地球内部传到地球表面的热量~约相当于燃烧370亿吨煤所释放的热量。
新能源论文3000字

新能源论文3000字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加和对能源危机的担忧,新能源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类新能源技术层出不穷,但其中哪些技术更为可行,哪些更为经济稳定,需要经过不断的研究和论证。
本文将就新能源的相关论文进行概述和分析,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认知。
首先,光伏发电是当前新能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基于太阳能的光伏发电在许多国家已开始广泛应用,对取代传统化石燃料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在《Solar Energy》这本期刊上,刘琛等人发表了一篇题为《Photovoltaic Efficiency Enhancement Using Microstructured Surface Silicon Solar Cells》的论文,研究了使用微结构化表面的晶体硅太阳电池提高效率的方法。
实验表明,这种新型表面处理技术导致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13.1%。
这种方法不但在改善电池性能方面有了重大进展,而且还有望降低生产成本。
这项研究对于太阳能发电行业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它促进了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人们推进低碳环保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其次,氢能作为新能源的代表,也是极具发展潜力的。
近年来,人们对氢能技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这本期刊上,黄聪等人发表了一篇名为《A re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gas separation membranes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atural gas》的论文,对天然气分离膜在氢能领域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该论文介绍了当前各种气体分离膜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探讨了其中的关键技术,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这篇论文增强了人们对氢能技术的理解,提出了新的解决氢能生产中气体分离的方法,为实现氢能领域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能源与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

能源与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论新能源发电技术摘要:本文从全球能源的现状,介绍了中国能源发电技术的应用情况,发现中国新能源发电对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进一步介绍了风力发电系统和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两种新能源发电技术。
风力发电是当今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中技术最成熟、最具有大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前景的发电方式,也是近期发展的重点。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它能量转化效率高,几乎不排放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
关键词:新能源;风能;燃料电池;发电技术中图分类号: F206 文献标识码: A能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开发先进安全的新能源使用技术、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也随之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课题。
欧盟就首先提出了20-20-20计划:到2021 年,可再生能源占欧盟总能源消耗的20%。
2021年12月,美国前总统布什也签署了《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EISA,从而大力推动新能源的使用和节能计划。
另外,从环境的角度来看,为了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开发新能源也是必由之路。
一、我国能源和发电技术的现状202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并网装机容量持续增长,发电量不断增加。
截至2021年底,我国新能源安装容量达到7000万kW,居世界首位,并网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5409万kW,同比增长47.4%,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5.1%。
其中,风电并网容量约占并网新能源装机总量的85.5%;并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约占并网新能源装机总量的4.4%;生物质及其他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约占并网新能源装机总量的10.1%。
202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约为1016亿kW•h,同比增长29.9%,约占全部发电量的2.2%。
其中,风电发电量约占新能源发电总量的72.0%;太阳能光伏发电约占0.9%;生物质及其他新能源发电约占27.1%。
202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按发电煤耗320g/kW•h计算,相当于节约3241万tce,减排二氧化碳9030万t。
《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

《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论文新能源风力发电论文学生姓名王**学号801010111所属学院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专业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班级电气化14-2日期2013. 11页脚内容0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制新能源风力发电摘要: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耗尽时间表的日益临近,风能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能源领域最具商业推广前景的项目之一,目前在国内外发展迅速。
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类别,具有蕴藏量巨大、可再生、分布广、无污染等特点,风力发电已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不断持续的能源紧张中,不少人想到了新能源利用。
利用洁净的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环保理念的体现。
洁净能源指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等,这都是可再生取之不尽的能源,特别是风能技术最为成熟,经济可行性较高,是一种较理想的发展能源。
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
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换形式,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能源。
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同,产生温差,从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风。
关键词:风能资源分布,清洁能源,风力发电页脚内容1一、发展新能源的背景1、风能风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洁净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领域中除水能外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
发展风力发电对于调整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解决能源危机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风能资源中国风能资源丰富, 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发展潜力巨大。
据最新风能资源普查初步统计成果, 中国陆上离地 10m 高度风能资源总储量约 43. 5 亿 kW, 居世界第 1 位。
其中,技术可开发量为2.5亿kW, 技术可开发面积约20万km²,此外,还有潜在技术可开发量约7900万kW。
另外,海上10m高度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约为7.5亿kW。
新能源论文2000字

新能源论文2000字新能源技术论文你认为21世纪中期的主要能源是什么?人类如何最终解决能源问题?能源是人类藉以克服困难,维持生存的原动力,譬如太阳给我们光热,风吹动风车可以发电,燃烧汽油可用以推动汽车,使用瓦斯可以烹调、取暖,凡此种种如太阳、风、汽油、瓦斯等都是能源。
而20世纪以来世界能源消费大幅增长,人均消费能源的多少,往往被看作一个国家贫富的标志。
进五十年来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有赖于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21 世纪,随着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以及煤炭等常规能源直接燃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如大气污染、酸雨和温室效应等的加剧,新能源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
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
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
包括了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等。
也可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
关于21世纪中期的主要能源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到21世纪中期,还是会以天然气、石油、煤炭为主要能源,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将会得到很大发展并且做为辅助能源。
为什么把天然气放在第一位,且天然气、石油煤炭仍然会作为主要能源的原因在下面会做详细分析。
一、世界新能源发展情况⑴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①核能:在新能源开发中比较现实的是核能,它将逐渐发展成为新世纪的一种重要能源。
我们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核聚变能可能成为核能新秀。
利用核裂变,人们已经通过反应堆加以人工控制,实现了原子能发电。
要使核聚变释放出的巨大的能量转变为电能,即实现核聚变发电。
新能源发电小论文(精)

研究生课程论文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课程名称电气工程专业技术前沿讲座研究生姓名李峰学号 ***********开课时间 2016 至 2017 学年第一学期说明一、研究生课程论文必须与本封面一起装订。
阅卷教师务必用红笔批阅,并在本封面规定位置打分、写完评语后连同成绩登记表(一式两份)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各学院研究生秘书在第二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将成绩登记表交研究生学院。
论文由开课学院研究生办公室保管。
二、该封面请用A4纸双面打印,将此说明打印于封面背面。
新能源发电发展与应用综述李峰(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湘潭市411100)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Energy Power GenerationLI Feng(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g411100,Hunan Province,China)ABSTRACT:Energy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condition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Coal, oil, natural gas and other fossil energies have supported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19 years and 20 centuries, but the massive consumption of non-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such as coal, oil and natural gas not only makes mankind face the pressure of resource exhaustion, But also felt a serious threat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t present, the improvement of energy efficienc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act together renewable energy rich, clean and sustainable use. Strengthening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s the only way to deal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 only way for human societ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new energ y;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prospect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发电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学号:时间:序论生物质新能源是指通过生物资源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
受世界石油资源、价格、环保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日益重视生物燃料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中国的生物燃料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已初步形成规模。
美国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两种生物燃料,生物柴油和乙醇燃料尽管比化石燃料更加优越,但不可能满足社会的能源需求。
研究人员发现,即使美国种植的所有玉米和大豆都用于生产生物能源,也只能分别满足全社会汽油需求的12%和柴油需求的6%。
而玉米和大豆首先要满足粮食、饲料和其他经济需求,不可能都用来生产生物燃料。
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的作用来证明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生物质能的应用与发展,重点讲述了秸秆在实际应用中的途径与意义。
而生物质能作为一种无污染,效益高的新性能源,生物质新能源大有可为。
新能源与生物质能通过新能源--生物质能的概述,初步展示其性质特点。
同时,结合当提出了几点对策。
当下时事,论述其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的作用来证明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生物质能的应用与发展,重点讲述了秸秆在实际应用中的途径与意义。
而生物质能作为一种无污染,效益高的新性能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生物质能,新农村建设,秸秆应用,现状分析生物质而所谓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 ),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
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依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适合于能源利用的生物质分为林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体废物和畜禽粪便等五大类。
尽快全面启动替代能源战略,加快再生能源的产业化。
事实上,近期已有两件大事发生:一是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编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交发改委修订,希望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能达到16%左右,该规划很快将由国务院正式下发;二是中国头号石油企业,中石油部设立了专门的替代能源部门,专注于研究发展替代燃料,确保未来中国的能源供给。
事实上,无论是能源替代还是能源再生,两者并不矛盾。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解决农村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和农村生活燃料短缺问题,保护生态环境。
而中石油的能源替代探索则集中于煤层气、页岩油及生物燃料的研究开发,包括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但要落实这两条,产业化是关键,换句话说,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化之路远未成功。
生物质能特点1) 可再生性生物质属可再生资源,生物质能由于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再生,与风能、太阳能等同属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2) 低污染性生物质的硫含量、氮含量低、燃烧过程中生成的SOX、NOX较少;生物质作为燃料时,由于它在生长时需要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而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3) 广泛分布性缺乏煤炭的地域,可充分利用生物质能;4) 生物质燃料总量十分丰富。
生物质能是世界第四大能源,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根据生物学家估算,地球陆地每年生产1000~1250亿吨生物质;海洋年生产500亿吨生物质。
生物质能源的年生产量远远超过全世界总能源需求量,相当于目前世界总能耗的10倍。
我国可开发为能源的生物质资源到2010年可达3亿吨。
随着农林业的发展,特别是炭薪林的推广,生物质资源还将越来越多。
生物质能应用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有关专家估计,生物质能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组成部分,到下世纪中叶,采用新技术生产的各种生物质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能耗的40%以上。
首先,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降低能源需求的根本途径。
其次,建立市场化的能源定价机制是整个能源战略的核心所在。
价格如果被故意压低,浪费和低效就在所难免。
由此,稳步推动成品油和煤炭定价的市场化。
让价格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是当务之急。
另外,有步骤地出台限制高耗能的约束性政策(如开征燃油税,调整资源税税率,改进资源税的征收管理办法等等),中国能源困境方有望根本扭转。
目前人类对生物质能的利用,包括直接用作燃料的有农作物的秸秆、薪柴等;间接作为燃料的有农林废弃物、动物粪便、垃圾及藻类等,它们通过微生物作用生成沼气,或采用热解法制造液体和气体燃料,也可制造生物炭。
生物质能是世界上最为广泛的可再生能源。
据估计,每年地球上仅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生物质总量就达1440~1800亿吨( 干重 ),其能量约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初全世界总能耗的3~8倍。
但是尚未被人们合理利用,多半直接当薪柴使用,效率低,影响生态环境。
现代生物质能的利用是通过生物质的厌氧发酵制取甲烷,用热解法生成燃料气、生物油和生物炭,用生物质制造乙醇和甲醇燃料,以及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能源植物,发展能源农场。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能源发展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因此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传统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同时日益增大的农村能源需求量也给我国本已严峻地能源形势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峰会”上重提出了中国能源安全主:各国应该“加强能源开发利用的互利合作;形成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体系;维护能源安全稳定的良好政治环境”,“不应该把能源问题政治化”。
遵循这一框架,解决国际能源问题应该着眼于国家间的互利合作,着眼于通过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创造新能源,着眼于为全球能源安全创建和谐的国际政治环境。
根据《2004年世界BP能源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2003年世界石油探明总储量为1567亿吨,中国石油探明总储量仅占世界的2.1%,但中国的石油年消费量却占到了世界的7.6%,2003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35%,专家预计这一数字到2020年将达到60%。
同时我国农村许多地区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丰富,蕴含着发展新能源的巨大潜力,因此,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农村能源利用领域,大力推进新能源建设,则是解决农村能源与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目的在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开发使用新能源。
过去对于农村能源有一个十六字方针,即“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这是在短缺经济的背景下,针对能源危机而提出来的。
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及其能源供需结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商品能源进入农村市场,农村能源面临着结构升级和如何现代化的问题,原十六字方针因缺少生态观和市场观,已不符合现时和未来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实际。
因而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对中国农村更具特殊意义。
中国80%人口生活在农村,秸秆和薪柴等生物质能是农村的主要生活燃料。
尽管煤炭等商品能源在农村的使用迅速增加,但生物质能仍占有重要地位。
1998年农村生活用能总量3.65亿吨标煤,其中秸秆和薪柴为2.07亿吨标煤,占56.7%。
因此发展生物质能技术,为农村地区提供生活和生产用能,是帮助这些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
1991年至1998年,农村能源消费总量从 5.68亿吨标准煤发展到 6.72亿吨标准煤,增加了18.3%,年均增长2.4%。
而同期农村使用液化石油气和电炊的农户由1578万户发展到4937万户,增加了2倍多,年增长达17.7%,增长率是总量增长率的6倍多。
可见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对于优质燃料的需求日益迫切。
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农村现代化需求,生物质能优质化转换利用势在必行。
生物质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意义生物质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生物质部的能量。
有机物中除矿物燃料以外的所有来源于动植物的能源物质均属于生物质能,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木材及森林工业废弃物;二是农业废弃物;三是水生植物;四是油料植物;五是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六是动物粪便。
在世界能耗中,生物质能约占14%,在不发达地区占60%以上。
全世界约25亿人的生活能源的90%以上是生物质能。
以秸秆产能技术为例,秸秆产能是生物质能里面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秸秆属可再生能源,年复一年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
有资料介绍,植物在燃烧过程中放出二氧化碳,但它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二氧化碳,这放出和吸收是基本平衡的,所以对环境保护有利。
同时从秸秆的化学成分和热值看亦有它的优势,将它燃烧产生的灰分不小于10%,而且灰分还是一种好的农作物所需的肥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好项目。
农作物的成熟期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由于它们的生长期和成熟期与气候密切相关,因地区不同也有一些差异。
我国秸秆的产生量主要集中在春末或春夏交替期、夏末或夏秋交替期及秋季。
由于中国土地辽阔,秸秆的收获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趋势是一致的。
这里所谈季节性主要针对农作物成熟时产生的秸秆,至于农作物收获后,经过加工过程产生的生物质资源如稻壳等不在此列,它根据粮食的市场需求加工产生。
以上秸秆产生的特点将对开发利用秸秆的管理和技术方面带来重大影响。
当然对于一些具体情况,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
从实际应用来说,秸秆作为能源原材料可用于制作秸秆煤或者用于秸秆发电。
秸中国所面临的能源形势,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
2002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油荒”、“煤荒”、“电荒”,能源问题由是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能源问题也是多年积弊之下的集中爆发。
在提出结论之前,我们应该先分析中国出现能源危机的原因所在,个中原因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粗放增长,单位产出的能耗高。
中国经济已经快速增长将近30年,GDP年平均增长率9.6%,但增长方式粗放,以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高能耗、重工业化为主要特征,从中国当前GDP构成看,工业依然是主体:2005年工业增加值达7.6万亿元,占GDP比例超过40%,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则达8.8万亿元。
GDP的这种构成表明,我国依然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资源消耗巨大但效率不高,单位资源的平均产出不到发达国家的1/10。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重工业化趋势越发明显,对能源的渴求越发强烈,在近9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之下,油荒电荒煤荒运荒等等也就不足为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