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奉法循理
齐鲁文化与秦汉的博士制度

齐鲁文化与秦汉的博士制度王克奇内容提要齐鲁文化是秦以来中国大一统文化的活水源头;源于齐而形成于秦汉时期的博士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文化制度。
西汉前期,以齐鲁地区士人为主的学者群融汇、吸收阴阳、黄老、法、方仙道等齐鲁诸家学说改铸儒学而成经学,通过博士制度,使齐鲁文化实现了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结合,取得了政治上学术上的统治地位。
其后,由先秦齐文化与鲁文化不同学风而引发的经学内部的经今古文之争,随着今文经学的庸俗化,日益崛起的古文经学派完成了统一经学的任务,最终实现了齐鲁文化的正统化;今文经学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其所依恃的博士制度于东汉末也归于衰落。
关键词:齐鲁文化秦汉博士制度秦汉的博士制度是当时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和文化制度,前人论述甚多,不再重复。
本文拟探讨齐鲁文化和秦汉博士制度的相互关系,以揭示秦汉博士制度与齐鲁文化的历史渊源,齐鲁文化又是怎样通过秦汉的博士制度,获得了当时在政治上学术上的正统地位,并对秦汉一代的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一探讨秦汉博士制度的历史渊源,不能不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齐稷下之学。
“博士”一词首见于战国时代,《战国策·赵策》:“郑同北见赵王。
赵王曰:子,南方之博士也,何以教之?”《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者,鲁博士也。
”《汉书·贾山传》云:山“祖父怯,故魏王时博士弟子也。
”观上述记载,“博士”之称似是一种对博学士人的称谓,尚不是官名。
“博士”作为官名,可能较早出现于齐国。
明董说《七国考》引许慎《五经异义》云:“战国时,齐置博士之官。
”齐国博士官的设置绝非偶然,当与齐稷下之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博士”一词由泛称演化为官名,原意为“博通之士”。
齐稷下之学以“博杂”著称,其时号称“百家”的士人群至稷下,在争鸣中相互吸收渗透,因此士人通博成为一种时尚。
这些通博之士参政与政,日久遂转化为常设官员。
其次,从博士官的职掌来看,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云:“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
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
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
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
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
二年,市不豫贾。
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四年,田器不归。
五年,士无尺籍①,丧期不令而治。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公仪休者,鲁博士也。
以高弟为鲁相。
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
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
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
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
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奉法循理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公仪休者,鲁博士也。
以高第为鲁相。
奉法循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完成13~16题。
(12分,每小题3分)公仪休者,鲁博士也。
以高第为鲁相。
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
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
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
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食茹①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
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②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售其货乎?”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③也。
过听④杀人,自拘当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注】①茹:蔬菜的总称。
②燔:烧毁。
③理:法官。
④过听:听察案情有过失。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奉法循理循:遵守。
B.而疾出其家妇疾:马上。
C.不私其父私:偏爱。
D.失刑则刑刑:刑罚。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嗜鱼,故不受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B.拔其园葵而弃之不迎而自归C.子其治事矣吾其还也D.子则自以为有罪海运则将徙于南冥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表现三位循吏廉正无私的一组是①百官自正②受大者不得取小③以父立政,不孝也④伏诛而死,臣职也⑤过听杀人,自拘当死⑥寡人亦有罪耶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⑥D.③⑤⑥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仪休因为学业品第高而担任了鲁相,他奉公守法按章行事,不允许官员与百姓争利,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哪怕是一条鱼。
选自《张复斋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复斋先生

选自《张复斋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复斋先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完成14—16题。
(9分,每小题3分)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
先生幼即善属文。
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
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
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
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
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
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
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
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
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
其父诣县诉。
贾人行贿于先生,乞以贫为解。
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
”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
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
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
”众皆快之。
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
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有守瓜圃而毙者,暮夜莫知其为谁。
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一人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
”其人即屈服。
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
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
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
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
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
当明之季世,百姓多流亡。
国初定赋准原额每十亩损为六亩余,其后稍稍增垦,而清丈令下,县官指为欺隐,将以全额上。
先生曰:“我无中人之产,顾里人不胜病矣。
”因诣县官白其事,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百姓愚昧,不知援例请平。
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
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阅读答案3篇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公孙仪相鲁而嗜鱼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阅读答案1公孙仪相鲁而嗜鱼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仪子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
②即:假如。
③下人:迁就他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枉于法,则免于相免:避免。
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尽:都。
其弟子谏曰…… 谏:下对上规劝。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唯:正因为。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公孙仪什么样的思想性格?答案:1.A (免——被罢免)2.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意思对即可。
评分点:明、恃)3.有道理。
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欠了人情,顾虑到人情,执法就有失公正。
这表现了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奉公的思想性格。
(意思接近即可)公孙仪相鲁而嗜鱼阅读答案2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
②即:假如。
③下人:迁就他人。
培训测试3 (2)

八年级培训班语文测试题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1分)1、古诗文默写(共4分)(1)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下面每句话,都会想起一个名句。
根据你的理解,任选其中两句,填在横线上。
(2分)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
李白的愁情汇成了滔滔江水。
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
刘禹锡的乐观幻化成千帆竞发、生机勃发的图景。
苏轼矫健弯弓、梦想射下天上星座。
李清照憔悴如风中的一株黄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古诗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不少名句传诵千古,恰当地引用名句,会使我们的语言增色不少,请为下列语境恰当地引用诗句:(2分)①客居他乡的游子,每到节日来临,常会情不自禁地呤诵起王维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表达一种思亲之情。
②寄语远方的友人,我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表明只要是心心相映的朋友,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是近在咫尺。
2、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惴.惴踹.开瑞.丽喘.气B、磋.商蹉.跎差.使嗟.叹C、妖娆.阻挠.侥.幸富饶.D、玷.污粘.贴请帖.沾.染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写出了自己心中伟大那平庸粗陋的一面。
B、《雷田颂》一文想象瑰丽奇特,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光辉,文中运用象征手法,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情感表达得储蓄、深沉、凝练。
C、《端午的鸭蛋》选自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汪曾祺全集》,琦君的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多半以她的家乡江苏扬州为背景。
D、《小石潭记》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2021年高考语文传记类文言文复习:主题五《廉洁奉公》

2021年高考语文传记类文言文复习:主题五《廉洁奉公》廉洁奉公(一)子罕辞玉【品——培养语感利“断句”】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①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②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③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襄公十五年》【注——“文化常识”厚素养】①子罕:人名,是春秋时代宋国的司城(掌管工程的官),又名乐喜。
②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
③请死:请求免于死难。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
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宋人或.得玉(有人)B.纳.此以请死也(上交)C.使玉人为之攻.之(攻打)D.富.而后使复其所(使……富裕)解析:选C“攻”,加工。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②子罕置诸.其里③以.示玉人④玉人以.为宝也A.①②意义、用法相同,③④意义、用法也相同。
B.①②意义、用法相同,③④意义、用法不同。
C.①②意义、用法不同,③④意义、用法相同。
D.①②意义、用法不同,③④意义、用法也不同。
解析:选A①②均为兼词,“之于”的合音;③④均为介词,“把”。
3.下列句子中补充部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以(之)示玉人,玉人以(之)为宝也。
B.若以(之)与我,皆丧宝也。
C.(献玉者)稽首而告曰。
D.(玉人)富而后使复其所。
解析:选D主语应为“子罕”。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史记循吏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乐山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考)

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
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民皆乐其生。
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
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
”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
”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
”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
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
臣请遂令复如故。
”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
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
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
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
二年,市不豫贾。
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四年,田器不归。
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公仪休者,鲁博士也。
以高弟为鲁相。
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
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
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
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B.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C.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D.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此处指《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自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公仪休者,鲁博士也。
以高第为鲁相。
奉
法循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完成13~16题。
(12分,
每小题3分)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
以高第为鲁相。
奉法循理,
无所变更,百官自正。
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
者不得取小。
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
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
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
吾故不受也。
”食茹①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
见其家
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②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
安所售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不
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王曰:“追而
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
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③也。
过听④杀人,自拘当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
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
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
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
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注】①茹:蔬菜的总称。
②燔:烧毁。
③理:法官。
④过听:听察案情有过失。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法循理循:遵守。
B.而疾出其家妇疾:马上。
C.不私其父私:偏爱。
D.失刑则刑刑:刑罚。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组是
A.以嗜鱼,故不受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B.拔其园葵而弃之不迎而自归
C.子其治事矣吾其还也
D.子则自以为有罪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表现三位
循吏廉正无私的一组是
①百官自正②受大者不得取小③以父立政,不孝也
④伏诛而死,臣职也⑤过听杀人,自拘当死⑥寡人
亦有罪耶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⑥D.③⑤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A.公仪休因为学业品第高而担任了鲁相,他奉公守法按章行事,不允许官员与百姓争利,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哪怕是一条鱼。
B.公仪休认为自家织的布太好,会影响到普通百姓使他们无法卖出自己的货物,因而驱赶了妻子,毁掉了
机器。
C.因为石奢追捕杀人犯而没有抓到,楚昭王认为他不必伏法;而石奢却坚持认为自己应该谨守为臣的职分,最终还是自刎而死。
D.晋文公以下吏有过不必责己为由原谅李离,而李离却认为平日做官有好处没有分给下官、有过失就推脱
责任是不对的。
答案
13.D(刑:处罚,惩治。
)
14.C(还是,语气副词。
A.因为,连词;用,介词。
B.然后,表顺承,连词;但是,表转折,连词。
D.如果,连词;就,连词。
)
15.B(①是侧面描写;③是表达孝情;⑥是文公的劝解语,侧面描写。
)
16.C(错在“石奢追捕杀人犯而没有抓到”,原文中说石奢抓到了杀人犯即其父,又放了。
楚昭王说“追而
不及”是为石奢开脱责任。
)
阅读答案:“中国制造”实现不了文化输出阅读答
案文化产业离支柱产业有多远?——访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竹思文
学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史记·魏世家》文言文阅读答案十七年,伐中山,使子击守之,赵仓唐傅之自《人民文学》杂志从2010年开设“非虚构”写作栏目以来,“非虚构现代文阅读答案马语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明史?耿炳文传》文言文阅读答案耿炳文,濠人。
父君用,从太祖①渡江,积功为管军总管文学:人类生存的一种支撑阅
读答案最后的山阅读答案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端木赐,卫人,字子贡。
利口巧辞中国书
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阅读
答案左忠毅公逸事文言文阅读答案鲁迅的当下意义阅读
答案维维,往窗外看……阅读答案开机关机阅读答案碑
学的精神阅读答案选自《晏子春秋》文言文阅读答案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故乡
永在现代文阅读答案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文言文阅读
答案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雁阵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文化的春天在哪里现代文阅读答案《孟子》选段阅读答案万夫雄打虎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定和是个音乐迷文学类阅读答案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论述类、实用类阅读答案洧南居士传文言文阅读答案生命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从寒门子弟到行政长官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与荆南乐秀才书阅读答案文化创造是原有的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创新,绝不是凭空的臆想和猎奇现代文阅读答案选自《元史·列传第九十六》文言文阅读答案张起岩,字梦臣。
其先章丘人言语照明的世界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人”字的结构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廉耻文言文阅读答案近年,中国的选秀文化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困局现代文阅读答案一个人的突围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生命的滋味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刘向《新序》文言文阅读答案汉王既用滕公、萧何之言,擢拜韩信为上将军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阅读答案香道·人道·天道现代文阅读答案透明的红萝卜现代文阅读答案从线条中透露出形象姿态阅读答案灯笼草:大地上的静物现代文阅读答案国商张謇阅读答案音乐会现代文阅读答案愿化泥土阅读答案选自《宋史·列传二十二》文言文阅读答案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
父咸秩李叔同
的传奇人生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
父浑,凉州刺史文言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