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8月考试生物试题(一)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8月考试生物试题(一)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8月考试生物试题(一)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8月考试(一)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如图中a代表某信号分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 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 图中a可能是胰岛素

D. 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其可以接收任何信号分子

【答案】D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成分。据图分析,甲细胞表示分泌细胞,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a可能表示某种信号分子,b表示受体。

【详解】图示甲细胞产生的某种物质通过运输作用于乙细胞,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图中甲细胞表示分泌细胞,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B正确;图中a可能表示某种信号分子,可能是胰岛素,C正确;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受体,受体具有特异性,特定的受体只能接受特定的信号分子,D错误。

【点睛】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2. 下图为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哪一部分,按①②③④顺序依次()

A. 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

B. 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

C. 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 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

【答案】D

该题主要考察了学生通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来判定细胞结构的能力,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其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核膜也具有双层膜结构,其上还分布有很多核孔,外面连接内质网,附着有核糖体。

【详解】①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其中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相似,①为叶绿体;

②所示结构具有单层膜,可能是细胞膜、液泡膜、溶酶体膜等单层膜结构;

③所示结构具有双层膜,且内膜向内折叠凹陷形成嵴,③为线粒体;

④所示结构上有核孔,一般在模式图上表现为一种不连续的膜结构,其外侧分布有核糖体,④为核膜;

故选D。

3. 下图是几种细胞器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具有更多的①

B. 分泌活动旺盛的细胞内②的含量较多

C. ③是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

D. ④普遍存在于高等动植物细胞中

【答案】D

①是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②是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有关,③是内质网,增大细胞的膜面积,④是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代谢旺盛,需要能量多,因此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具有更多的①线粒体,A正确。②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B正确。

③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C正确。④是中心体,

分布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D错误。

4. 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 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 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

D. 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

【答案】C

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信息分子通常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A项正确;乙细胞是信号分子a的靶细胞,其细胞膜上的b是信号分子a的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故B项正确,C项错误;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D项正确。【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据图分析,细胞甲分泌的化学物质a为信息分子,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乙上的受体b。

5. “分子伴侣”是一类在细胞中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组装的蛋白质,但其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

A. 内质网

B. 高尔基体

C. 核糖体

D. 溶酶体【答案】A

内质网是由膜构成复杂结构,广泛地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内质网增多了细胞内膜面积,膜上还附着了多种酶,为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内质网主要与蛋白质、脂质的合成有关,还有储存和运输物质的功能。

【详解】A、内质网能对多肽进行加工,所以由“分子伴侣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可推知“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内质网,A正确;

B、高尔基体对蛋白质有加工和转运的功能,但不能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B错误;

C、核糖体只能合成多肽,但不能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C错误;

D、溶酶体是“消化车间”,不能对多肽进行加工,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以“分子伴侣”为素材,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合成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各种细胞器的功能,能对选项进行初步的判断,再结合题干信息“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判断分子伴侣主要存在部位。

6.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答案】B

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项错误;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大量的DNA和少量的RNA,B项正确;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等膜结构细胞器,C项错误;叶绿体中可通过光反应合成ATP,D项错误。

7. 下列有关渗透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将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当细胞不再吸水时细胞内外浓度不一定相等

B. 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C. 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没有选择透过性

D. 低温能影响水分子通过生物膜的速率

【答案】C

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因是细胞外的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将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当不再吸水时细胞内外浓度不一定相等,可能因为细胞壁的束缚作用导致细胞液浓度仍高于外界溶液浓度,A正确;

B.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有大液泡,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B正确;

C.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错误;

D.低温能影响细胞膜上分子的运动,因此影响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D正确。

【点睛】注意:植物细胞由于外面有细胞壁保护,所以即便将植物细胞置于清水中也不会吸收涨破。

8. 如图为一个渗透装置,半透膜小袋内充满0.3g/mL的蔗糖溶液,用不同表面积的半透

膜小袋做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内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变化速率的相关曲线最可能是(横坐标表示表面积)

A. B. C. D.

【答案】B

半透膜小袋内充满0.3g/mL的蔗糖溶液,烧杯内是清水,由于渗透作用,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详解】分析图可知:图为渗透装置,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不同,有浓度差.半透膜内是蔗糖溶液,外面是清水,半透膜内溶液浓度高,所以水分子进入半透膜,液面逐渐升高,而渗透作用与膜的表面积有关,随半透膜表面积的增大,单位时间内进入到玻璃管内的水量增多,所以玻璃管内液面的升高也越快。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9. 下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不同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可以表示胞吞,乙可以表示胞吐

B. 甲,乙两种物质运输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

C. 这两种物质运输过程都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输送

D. 甲和乙两种物质运输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详解】A.甲过程显示膜包裹物质,并形成小泡进入细胞中,是胞吞;乙过程是相反,是胞吐过程,A正确;

B.胞吞胞吐过程是耗能过程,需ATP为之提供能量,B正确;

C.胞吞胞吐的运输方向与浓度无关,C错误;

D.胞吞和胞吐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点睛】关键:胞吞和胞吐的区别——运输方向;共性——耗能和不需载体;依据——细胞膜的流动性。

10. 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多少,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A.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B.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多、主动运输

C.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少、被动运输

D.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答案】C

渗透吸水: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过程叫做渗透吸水。渗透作用,即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详解】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甲组细胞从培养液中吸收到矿质营养与水分,乙组细胞从蒸馏水中吸收到更多水分。经过最初的处理后,甲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基本不变,乙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降低。甲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与0.3g/mL蔗糖溶液之间的浓度差小于乙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与0.3g/mL蔗糖溶液之间的浓度差,乙组表皮细胞在0.3g/mL蔗糖溶液通过渗透作用失去水分的速度比甲组表皮细胞快,因此渗透量大。故选C。

11. 20世纪8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奥特曼(Altman)和切凯(Cech)研究和发现了RNA的催化功能,并由此获得1989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以下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酶的化学本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

B. 某些RNA虽具有催化功能但不能叫做酶

C. RNA催化功能的发现说明酶不具有专一性

D. 所有酶都是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答案】A

由题干信息知,美国生物学家奥特曼和切赫研究和发现了RNA的催化功能,说明RNA也可以作为酶。

【详解】A、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正确;

B、具有催化功能的RNA也叫做酶,B错误;

C、RNA和蛋白质类的酶都具有专一性,RNA的催化功能的发现,说明了酶的化学本质不仅仅是蛋白质,C错误;

D、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中只有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错误。

故选A。

12. 图中的1表示一定量的酶在最适温度时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或向反应混合物中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分别是()

A. 5.2

B. 3.2

C. 4.2

D. 3.4

【答案】C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不影响酶的活性,而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面积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pH和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影响酶促反应速率;酶的抑制剂和激活剂也可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详解】反应温度能通过影响酶活性影响反应速率,当反应温度高于最适温度时,酶活性降低,反应速率最终稳定,但反应速率比最适温度下的反应速率低,由此可知曲线4表示反应温度略微升高后的酶促反应速率曲线,A、B、D均错误;反应混合物中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当反应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浓度,加入酶提高了酶浓度,增大了反应速率,由此可知曲线2表示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后的酶促反应速率曲线,正确答案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信息“下图中的1表示一定量的酶在最适温度时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再根据题意作答。

13. 将2 mL新鲜的唾液与5 mL 5%的淀粉溶液混合,保温于37℃恒温箱中,测得产物生成速率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15 min时,即使加入淀粉溶液,也不会有麦芽糖生成

B. 10~15 min,麦芽糖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酶活性降低

C. 0~5 min,底物足量,若增加唾液的量,麦芽糖的生成速率可能还会提高

D. 15 min后,向试管中滴加斐林试剂,在常温下溶液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答案】C

酶可以催化生化反应,但反应前后自身的质和量均不变。其作用只是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平衡状态,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

【详解】A、15 min时,酶仍然保持活性,加入淀粉溶液,可以有麦芽糖生成,A错误;

B、10~15 min,麦芽糖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淀粉含量减少,而不是酶活性降低,B错误;

C、0~5 min,底物足量,若增加唾液的量,可以提高反应速率,麦芽糖的生成速率可能还会提高,C正确;

D、15 min后,向试管中滴加斐林试剂,加热后溶液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D错误。

故选C。

14. 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对“O”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A. 甲与丁

B. 乙与丁

C. 甲与丙

D. 甲与乙【答案】A

本题考查ATP及核酸的结构组成。甲是A TP的结构简式,其中A代表核糖和腺嘌呤组成的腺苷,P代表磷酸,所以A-P组成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乙是一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代表腺嘌呤。丙上含有T,所以可知丙为DNA片段,所以圈中的部分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丁上含有U,所以可知丁为RNA片段,所以圈中的部分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详解】A项,甲圈中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丁圈中部分也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两者“O”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故A正确。B项,乙圈中部分单指腺嘌呤,丁圈中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O”中所对应的含义不同,故B错误。C项,甲圈中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丙圈中部分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O”中所对应的含义不同,故C错误。D项,甲圈中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乙圈中部分单指腺嘌呤,“O”中所对应的含义不同,故D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点是对ATP结构不熟悉,A TP中文名称为三磷酸腺苷,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而腺苷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是腺嘌呤。当A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生成的AMP,为一磷酸腺苷,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15. A 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如图是生物界中能量通货——ATP的循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组成图中“M”和“N”的元素与动植物体内脂肪的组成元素相同

B. 图中①过程发生的场所和催化的酶与②过程完全不相同

C. ATP中全部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形成的产物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磷酸

D. 代谢旺盛的细胞内ATP含量较多、代谢缓慢的细胞内ADP含量较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中①过程为合成ATP的过程,消耗的能量1可来自光能或化学能,②过程为ATP的水解过程,释放的能量2用于各项生命活动。A TP 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A、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腺嘌呤中含有氮元素,二者的元素组成不同,A 错误;

B、①A TP合成过程发生的场所与②A TP水解过程发生的场所可能相同,如原核细胞的①②过程均发生在细胞质,B错误;

C、一个ATP分子中全部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形成一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两个游离的磷酸,C正确;

D、ATP是大多数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内的含量不多,代谢旺盛的细胞内通过ADP与A TP的快速转化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C。

16. 引起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食用过多的高热量食物。下图表示控制热量摄入后,细胞内产生能量方式的变化。据图判断,当一个体型肥胖的人从食谱中减少糖类摄入后,其体细胞内会发生的改变是()

A. 糖酵解释能减少

B. 氧气消耗量减少

C. 葡萄糖分解产生的丙酮酸增多

D. CO2生成量减少

【答案】A

据图可知,肥胖人减少糖类摄入后,机体细胞内的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糖酵解

减弱而导致丙酮酸生成量减少,此阶段释放能量减少;另一方面,机体为保持正常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需要补充糖酵解减少的那部分能量,分解其他能源物质,从而促使线粒体内氧化分解增强,使氧气消耗量增大,二氧化碳生成量增多。

【详解】A、由于细胞摄入的糖减少,所以糖酵解分解的减少,导致通过糖酵解释能减少,A 正确;

B、由于细胞质基质能补充糖酵解的减产部分,所以氧气消耗量并不会减少,B错误;

C、葡萄糖分解产生的丙酮酸减少了,C错误;

D、由于细胞能补充糖酵解的减产部分,并进入线粒体继续氧化分解,所以CO2生成量增加,D错误。

故选A。

17. 下图表示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的部分途径示意图,其中X、Y、M、N代表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的糖原是肌糖原

B. X分解产生Y 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C. M、N分别代表乳酸和酒精

D. 图示能量中,转移到ATP

的是少部分【答案】D

本题考查糖类、细胞呼吸,考查对动物多糖的种类、功能和细胞呼吸过程的理解。明确肝糖原、肌糖原的不同功能和人体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异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肌糖原不能彻底水解为葡萄糖,图中的糖原是肝糖原,A项错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Y丙酮酸,B项错误;人体的无氧呼吸不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而是产生乳酸,M、N分别代表乳酸和水,C项错误;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只有少部分转移到A TP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D项正确。

18. 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条件X下葡萄糖中的能量有一部分转移到了酒精中

B. 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水

C. 试剂甲可能是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D. 图中物质a都是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

下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图中的条件X是无氧条件,条件Y是有氧条件,据此答题。

【详解】A、分析图形,条件X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酒精中含有化学能,

A正确;

B、条件Y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

粒体被分解产生CO2和水,B错误;

C、鉴别酒精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C错误;

D、物质a为CO2,产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D错误。故选A。

19. 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下曲线。据此提

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

A. 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

B. 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

C. 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

D. 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答案】D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先分析题图曲线,虚线表示实际

有氧呼吸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实线表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的关系,中间阴影部分可以

看作是净光合作用。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是20~30℃,呼吸作用的最适宜温度大于

35℃,因此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低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A错误;

B、分析题图曲线可知,5~35℃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B错误;

C、在一定的光照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并不是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C错误;

D、分析题图曲线可知,温度为25~3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的关系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正确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0. 下图是鲁宾的同位素标记实验的示意图(分别用18O标记CO2和H2O中的O原子),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量的比是

A. 1∶2

B. 2∶1

C. 8∶9

D. 9∶8

【答案】C

光合作用中水主要参与光反应产生氧气和[H],二氧化碳主要参与暗反应用于合成有机物。【详解】AB表示氧气,氧气来自于反应物水,故A是O2,B是18O2,故A:B=32:36=8:9。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1. 将生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均分成四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再光照1 h(光强相同),测其质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组别一二三四

温度/℃27 28 29 30

暗处理后质量变化/mg -1 -2 -3 -1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相比质量变化/mg +3.5 +3 +3 +1

A. 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

B. 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9℃

C. 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D. 30℃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2 mg/h

【答案】B

表格中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指的是1h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光照后和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是指呼吸作用两小时光合作用一小时后的有机物积累。由图中数值可计算出总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光照后和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2。

【详解】ABD、率绿叶暗处理1 h,再光照1 h,那么绿叶进行了2 h的呼吸作用和1 h的光合作用。结合表中数据可计算出27℃~30℃的呼吸速率分别为1 mg/h、2 mg/h、3 mg/h、1 mg/h,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总光合速率)分别为3.5+1+1=5.5(mg/h)、3+2+2=7(mg/h)、3+3+3=9(mg/h)、1+1+1=3(mg/h),故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均约为29℃,A错误、B正确、D错误;

C、27℃~29℃净光合速率分别为5.5-1=4.5(mg/h)、7-2=5(mg/h)、9-3=6(mg/h),C 错误。

故选B。

22. 如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 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 ①→②表示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

D. ②→③表示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减半

【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

【详解】A、①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该时期DNA和染色体的复制均已经完成,错误;

B、③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此时核膜、核仁重建。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结构,不会出现在动物细胞中,错误;

C、①→②的过程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可以推测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的结果,正确;

D、由题干可知,本题描述的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减数分裂的过程,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以柱形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且抓住“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这一前提,结合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各选项的问题情境,准确判断图示所处的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与核DNA数间的关系及其来源,并与减数分裂建立联系。

23. 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两个新细胞的形成方式如图所示。产生如图中囊泡的结构及囊泡中可能含有的物质分别是( )

A. 内质网;蛋白质、磷脂

B. 高尔基体;蛋白质、磷脂

C 内质网;纤维素、果胶 D. 高尔基体;纤维素、果胶

【答案】D

【详解】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将会出现细胞板,并形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而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又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D正确。

故选D

【点睛】

24.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 细胞具有各项生理功能

B. 已分化的细胞全部能再进一步分化

C. 已分化的细胞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D. 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答案】D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

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详解】根据概念可知,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即D正确。

故选D。

25. 如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四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B. 各细胞的基因不同导致形态、功能不同

C. 各细胞中的RNA和蛋白质种类相同

D. 产生上述细胞的分化过程一般是不可逆的

【答案】D

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图中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其他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A错误;

B、除了卵细胞,其他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形态、功能不同,B错误;

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各细胞中的RNA和蛋白质种类有所不同,C错误;

D、细胞的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正常情况下,不会再回到分化前的状态,D正确。

故选D。

26. 如图表示细胞的一些生命历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B. 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 ③过程中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变小

D. ④发生后,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增多

【答案】A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的一些生命活动,①是细胞增殖过程,该过程能使细胞数目增多;

②是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能使细胞种类增多;③是细胞衰老过程,该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历程,对机体的有利的;④是细胞癌变过程,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

【详解】A、①细胞增殖是生物体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A正确;

B、②细胞分化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B错误;

C、③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变大,C错误;

D、④细胞癌变发生后,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D 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27. 对某生物(2 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_,它属于图2中类型_______的细胞。

(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4)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__。

(5)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

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述)。

【答案】(1). 有丝分裂后期(2). a (3). 次级精母细胞(4). b、d、e (5). a、b (6). b到a、d到c

该题主要考察了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判定各字母代表的时期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详解】(1)图1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为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的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该细胞属于图2中的类型a。

(2)c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且取自精巢,则为次级精母细胞。

(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b细胞染色体数等于体细胞,且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d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那么b、d、e的细胞在同一次减数分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

(4)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b。

(5)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有b到a、d到c。

【点睛】该题的难点是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变化,现总结成曲线图:

28. 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⑴在12~24h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在此期间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呼吸,该呼吸方式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是_______,其产物是_____________。

⑵从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_________,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_______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答案】(1). 氧(2). 细胞质基质(3). 酒精和二氧化碳(4). 减少(5). 细胞分裂消耗有机物,此时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6). 有氧

种子萌发过程中,当胚根未长出时,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细胞中的有机物,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和营养,有机物的总量下降。当胚根长出后,种子可以从土壤中获取营养物质。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量等于呼出二氧化碳的量,可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根据图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量的变化,可以判断12h~24h,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胚根长出后,种子的有氧呼吸呼吸速率明显增大。

【详解】(1)据图可知,在12~24h期间,氧气吸收量很少,而二氧化碳释放量很多,表明此时的呼吸作用主要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2)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的总量下降。

(3)胚根长出后,氧气的吸收量明显增多,说明有氧呼吸的速率明显提高。

北京二中分班考试数学真题-精选

二中分校高一分班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各小题,共30分) 1、如图,线段AB 、CD 相交于E 点,AD//EF//BC ,若AE:EB=1:2,ADE S V =1,则AEF S V 等于( ) A. 4 B. 23 C. 2 D. 43 2、如图所示,AB 为O e 的一条固定直径,它把O e 分成上、下两个半圆,自上半圆上一点C 做弦CD ⊥AB ,OCD ∠的平分线交O e 于点P ,当点C 在上半圆(不包括A 、B 两点)上移动时,点P ( ) A.位置不变 B. 等分?BD C.到CD 的距离保持不变 D. 随点C 的移动而移动 3、已知二次函数y=ax 2 +bx+c (0a ≠)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b<0;②4a+2b+c< 0;③a﹣b+c >0; ④(a+c )2 <b 2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② B. ①③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已知点P 是O e 内一点,O e 的半径为5,OP=3,在过点P 的所有O e 的弦中,弦长为整数的弦的条数为( ) A. 3 B. 4 C. 5 D. 无数条

5、如图,已知ABC ?中,BC=8,BC 边上的高h=4,D 为BC 上一点,做EF//BC ,交AB 于E (点E 不与点A 、B 重合),交AC 于点F 。设E 到BC 的距离为x ,则DEF ?的面积y 关于x 的函数的图像大致为( ) 6、一次函数()y ax b a 0=+≠、二次函数2y ax bx =+和反比例函数()k y k 0x =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图象如图,A 点的坐标为(-2,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 ) A .a k 0>> B .a b k =+ C .a b 0>> D .b 2a k =+ 7、在矩形ABCD 中,AB=6,BC=4,有一个半径为1的硬币与边AB 、AD 相切,硬币从如图所示的位置开始,在矩形内沿着边AB 、BC 、CD 、DA 滚动到开始的位置为止,硬币自身滚动的圈数大约是( ) A. 1圈 B. 2圈 C. 3圈 D. 4圈 8、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P 是AB 上一动点(不与A 、B 重合),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P 分别作AC 、BD 的垂线,分别交AC 、BD 于点E 、F ,交AD 、BC 于点M 、N 。下列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题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题试题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2分×25=50分) 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既有较严格的分工,也有一定的协作、联系。下列免疫细胞最能体现两者紧密关系的是 A.抗体B.淋巴因子C.溶菌酶D.吞噬细胞 2.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异常D.血糖含量偏高 3.下列有关水盐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渴觉的神经冲动最初来自下丘脑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维持K+浓度相等 C.末被吸收的钾经尿液排出体外D.血钠升高能刺激肾上腺分泌醛固酮4.能与肾上腺素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发生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①胰岛素②胰高血糖素③甲状腺激素④抗利尿激素⑤醛固酮 A.①③B.②③C.②③④D.②④⑤ 5.人在感觉寒冷时,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战”现象,此反射的效应器是 A.骨骼肌B.立毛肌C.血管平滑肌D.皮肤毛细血管 6.紫茉蓝的叶片有绿色、白色、花斑三种类型;花色由一对核基因R、r控制,基因型RR为红色,Rr为粉红色,rr为白色,根据图上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个体自交,后代全部为花斑叶 B.③个体有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C.②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 D.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

7.下列有关植物叶绿体的成分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吸收光的色素位于基粒上,转化光能的色素位于基质中 B .得到电子后的某些叶绿素a 即成为强氧化剂,能使NADPH 转变成NADP + C .分解水的部位在基粒,分解ATP 和NADPH 的部位在基质 D .光能转化为电能后,能使某些叶绿素b 不断得到电子和失去电子 8.右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细胞①—⑤均能识别抗原 B .抗原也可以直接作用细胞⑤和④ C .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细胞② D .阶段Ⅳ、Ⅴ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9.用小鼠做实验,研究一种疫苗对预防感染的有效性。 下图为该实验的某些关键步骤,其中需要在相同条 件下同时进行的是 A .a, c B .a, d C .b, c D .b, d 10.右图为Ⅰ、Ⅱ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和CO 2浓度的关系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①在曲线OA 段,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限制 因素是CO2浓度 ②在E —F 光强范围内,影响两种植物光合 速率的因素只有CO 2浓度 ③影响植物Ⅱ出现C 、D 两点差异的主要因素是CO 2浓度 ④植物Ⅰ可能是C 4植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1.小明有一次因故没吃早饭就上学去了,但到第四节课时他仍然能精神饱满地认真听讲和学习。 关于他此时体内血糖调节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元分解生成葡萄糖 B .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元分解 C .下丘脑促进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 D .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病毒 甲组小鼠 a 疫苗 乙组小鼠 d b c

石家庄二中英语高一分班试题及答案-2

石家庄二中英语高一分班试题及答案-2

------------- 河北省实验中学综合素质考察 英语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卷I、卷II两部分。卷I 为选择题,卷II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答卷I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 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 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 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I.单项选择(共20小题,计20分) ()1. Is this the big buildi ng ______ the foreig ners visited with our headmaster last year? B. where A. that 2

C. in which D. the one f 2_________ of th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about 8,000, of them f rom the other cities. A. A numbei; is, second fifths, are The number, are, two fifth, is C. A number are? two fifths, is D,The number, is, two fifths, are The weather in summer here is like ______ in _______ China. A. this, south B. these, Southern C* that, southern D. those, South ( )4. Only then _______ that he had lost an opportunity ______ his great dreams. A. he realized, to achieving B. he had realized, to achieve C. had he realized, of achieving D> did he realize, for achieving 3

初一分班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一分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在比例尽是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港距离为9厘米,一艘货轮于上午6时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从A开向B港,到达B港的时间是(D)。 A、15点 B、17点 C、19点 D、21点 2、将一根木棒锯成4段需要6分钟,则将这根木棒锯成7需要(B)分钟。 A、10 B、12 C、14 D、16 3、一个车间改革后,人员减少了20%,产量比原来增加了20%,则工作效率(A)。 A、提高了50% B、提高40% C、提高了30% D、与原来一样 4、A、B、C、D四人一起完成一件工作,D做了一天就因病请假了,A结果做了6天,B做了5天,C做了4天,D作为休息的代价,拿出48元给A、B、C三人作为报酬,若按天数计算劳务费,则这48元中A就分(D)元。 A、18 B、19.2 C、20 D、32 三、计算题 四、列式计算(4分) 10.2减去2.5的差除以20%与2的积,商是多少? 五、应用题(共38分) 1、(6分)已知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35米,从小洪家到学校门口有36根电线杆,再往前595米,共有多少根电线杆?

2、(6分)工程队用3天修完一段路,第一天修的是第二天的9/10,第三天修的是第二天的6/5倍,已知第三天比第一天多修270米,这段路长多少米? 3、运动员在公路上进行骑摩托车训练,速度为90千米,出发时有一辆公共汽车和摩托车同时出发并同向行驶。公共汽车的行驶速度60千米,摩托车跑完80千米掉头返回,途中和公共汽车相遇,这次相遇是在出发后多长时间? 4、某商店到苹果产地收购了2吨苹果,收购价为每千克1.20元,从产地到商店的距离是400千米,运费为每吨货物每运1千米收1.50元,如果在运输及销售过程中的损耗为10%,那么商店要实现的15%的利润率,零售价就是每千克多少元? 5、同学在A、B两家超市发现他看中的随身听的单价相同,书包单价也相同,随身听和书包单价之和是452元,且随身听的单价比书包单价的4倍少8元。某天该同学上街,恰好赶上商家促销,超市A所有的商品打八折销售,超市B全场购物满100元返30元购物券(不足100不返券,购物券全场通用),但他只带了400元钱,若两家都可以选择,在哪一家购买现省钱?为什么? 答案:三、1、1/2;2、6.3。四、9又5/8 五、1、53根;2、2790米;3、64千米;4、2.3元;5、360元;在A超市 6、扑克牌游戏,小明背对小亮,让小亮按下列四个步骤操作: 第一步,分发左中右三堆牌,每堆牌不少于两张,且各堆牌的张数相同; 第二步,从左边一堆拿出两张,放入中间一堆; 第三步,从右边一堆拿出一张,放入中间一堆; 第四步,左边一堆有几张牌,就从中间一堆拿几张牌放入左边一堆。 这时小明准确说出了中间一堆牌现有的张数,你认为是间一堆牌现有的张数是5。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答案.doc

2016-2017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答案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注释) 1、如图表示人体某组织的结构,数字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2、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都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有机物 B.细胞分裂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 C.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可能不同 D.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 3、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作物的除草剂,其原理与下列叙述相似的一项是() A.用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 B.修剪制造植物盆景 C.除去种子后的子房停止发育 D.雪松保持塔形 4、在人和动物体内有特殊腺体和细胞分泌的物质,能起到化学信号的作用。请根据图分析(图中A代表下丘脑神经细胞,B代表垂体细胞,D代表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分泌的物质作用于B,进而提高机体耗氧率和兴奋性,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B.若A分泌的物质进入血液后,最终调节C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抗利尿激素 C.E作用于B,对应的E细胞末端处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如果A突触小体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只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 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与呼吸、体温恒定、水盐平衡等的调节控制有关 B.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浆、淋巴中 C.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水平随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而升高 D.突触间隙的液体中也含有少量蛋白质 6、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 ) A.大脑两半球 B.大脑皮层 C.小脑 D.中枢神经系统 7、高处坠落造成人高位截瘫(颈椎损害),以下四种表现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大小便失禁 B.触觉完全丧失 C.躯干冷温觉丧失 D.躯干痛觉丧失 8、注射肉毒杆菌除皱是由加拿大皮肤科医师发明的目前最常用的新型除皱技术之一。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提取的毒蛋白,是自然界已知的最强的神经毒素。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麻痹肌肉从而达到除皱效果。这种毒素可以影响兴奋传递中的结构是( ) A.突触前膜 B.突触间隙 C.突触后膜 D.受体 9、下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 B.图②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C.图④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 D.图⑤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

【名师解析】2015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三开学考试英语试题

石家庄二中2015届高三暑假开学英语试卷 【试卷综评】试卷以新课标为指导,从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出发,遵循“题在书中”,既重基础又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本套试卷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即全面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试效果较为明显。阅读理解中的推理判断题,主旨大意题仍然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应重点练习。做完型填空时,注意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单词拼写能更好反应出学生对于单词的掌握程度;总之,本次试卷难度适中,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 第I卷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58分) 第一节(共9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8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题文】A Guide to Stockholm University Library Our library offers different types of studying places and provides a good studying environment. Zones The library is divided into different zones. The upper floor is a quiet zone with over a thousand places for silent reading, and places where you can sit and work with your own computer. The reading places consist mostly of tables and chairs. The ground floor is the zone where you can talk. Here you can find sofas and armchairs for group work. Computers You can use your own computer to connect to the wi-fi specially prepared for notebook computers, you can also use library computers, which contain the most commonly used applications, such as Microsoft Office. They are situated in the area known as the Experimental Field on the ground floor. Group-study places

2020-2021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长春二实验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 命题人:李岩审题人:王洋2020 年8 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49 题,共100 分,共4 页。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 ) 一.单选题(1--40 每题 1 分,41--45 每题 2 分,共50 分)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B.拉马克C.摩尔根D.孟德尔 2.使用农药来防治棉红铃虫,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棉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棉红铃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C.棉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棉红铃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3.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没能解决的问题是( ) A.生物进化的原因B.说明物种是可变的 C.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及多样性D.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4.在19 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 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到了20 世纪中叶,黑色型(S)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B.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各种表现型的个体 C.该地区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Ss 的基因型频率不会改变 D.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s 基因突变成S 基因的频率增加 5.下列有关变异和进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基因突变的方向 B.若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基因就不会发生突变 C.自然界中即使没有突变发生,生物也会进化 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显性基因频率比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 6.下列哪项不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不遗传的变异D.染色体变异 7.下列关于隔离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生殖隔离 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 C.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可以杂交,但二者存在生殖隔离8.下列各项中育种原理相同的一组是( ) A.太空椒与抗虫棉B.抗除草剂的玉米和无子西瓜 C.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和高产青霉素菌株D.无子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 9.二倍体草莓的幼苗经秋水仙素诱导变成四倍体草莓,该过程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 A.多倍体育种B.诱变育种C.杂交育种D.单倍体育种 10.现在转基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美国已批准转基因三文鱼进入市场,旨在利用生物技术提升水产品产量。下列关于转基因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DNA 分子的杂交 B.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人类史上很多难题,是有利无害的 C.现在很多转基因食品包装都有警示标志,就是揭示潜在的安全性 D.转基因食品比传统食品营养更丰富,因此在不久之后转基因食品会替代传统食品 11.基因工程技术也称为DNA 重组技术,其实施必须具备四个必要的条件是( ) A.目的基因,限制性内切酶,运载体,体细胞 B.重组DNA,RNA 聚合酶,内切酶,连接酶 C.模板DNA,信使RNA,质粒,受体细胞 D.工具酶,目的基因,运载体,受体细胞 12.加拿大学家研究发现选择特定的外源DNA(脱氧核糖核酸)片段并将其嵌入到细菌基因组的特定区域,这些片段便可作为一种免疫因子,抵抗DNA 裂解酶入侵,此项技术有望解决某些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难题。这种技术所依据的原理是(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染色体变异 13.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B.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高的 C.基因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D.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14.基因重组的过程发生在() A.减数分裂过程中B.有丝分裂过程中 C.受精作用过程中D.不同品种嫁接过程中 15.人类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基因位于第12 号染色体上,目前该病有20 多种类型,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 ) A.可逆性B.不定向性C.普遍性D.稀有性 16.生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影响下将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这种基因突变易发生在( ) A.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B.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 C.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D.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 17.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个体是利多于弊 B.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基因都可以遗传给后代 C.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 D.基因重组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具有的一种可遗传变异方式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8届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石家庄二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香文化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它的起源甚早,据考古学家的考证,甚至可以追 溯到石器时代。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古人就以燃烧木柴和其他祭品的方式来祭祀天地诸 神。近几十年考古发现的各类文物(如陶熏炉)表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古人就已经使用香品了。 作为活化石的殷商甲骨文,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柴”字,意为“手持燃烧的祭礼”,堪称祭祀用香的形象注解。 春秋战国时,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用香木香草的种类 尚不如后世丰富,但关于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有很多,有熏烧(如蕙草、艾蒿),佩带(香囊、香花香草)、煮汤(泽兰)、熬膏(兰膏)、入酒等方法。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不乏记述 采掇香药香草的歌谣,如“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总结了我国人民与疾病长期斗争的医疗经验,其中就提出了艾灸、 熏燎等治病方法。 人们对香木香草不仅取之用之,而且歌之咏之,托之寓之。《尚书》有“至治馨香,感于神明”之语,《孔子家语﹒六本》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在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九歌》等名篇中,他用香草来歌颂忠贤,以莸草来痛斥奸邪,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战国时期香文化的一些梗 概。 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巩固,华夏大地的大统一,特别是汉朝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开通, 使中外文化出现了空前的大交融。当时东南亚、南亚和欧洲等地的各种香料开始传入我国,丰富了 我国的香料种类,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班固给其弟班超的书信中有“窦侍中令载杂丝七百尺,市月氏马、苏合香”等语句,可见当时香料是丝绸之路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 《汉官曲制》还规定,“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含鸡舌香伏奏事”。宫廷内,熏香、佩香、浴香等更是寻常。1972年我国考古学界在长沙市东郊发掘了马王堆汉墓,在一号汉墓出土的文 物中,发现了熏囊、绢袋、绣花枕和熏炉等物品,其中都装有药物。这些药物经研究鉴定为辛夷、 桂、花椒等香药。 宋代,香文化达到了全盛时期。由于中药成药的广泛流传,香疗法的普及,以及佛教、道教的 盛行(都用焚香来礼佛敬神),香药的用药数量大幅度增加。公元971年,宋朝专置市舶司于广州,专管对外贸易,当时香药居进口货物首位。于是,出现了专事海外运输贸易香药的“香舶”。宋朝的税收,仅仅市舶司香药税率收入一项,从宋初的1600余万,至南宋淳熙末增至6000余万,成为南宋朝廷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 唐宋时期“香”受到文人的高度推崇,读书以香为友,独处以香为伴,衣物必以香薰,被褥必以 香暖;公堂之上以香饰其庄严,松阁之下以香展其儒雅;调弦抚琴,以清香一炷佐其心志,导其韵 致;品茗论道、书画会友无不以香为聚。生活上,书中置芸香草避虫而有“书香”,以麝香、丁香入墨而有“墨香”,以沉香树皮作纸而有“香纸”,凡此种种,举不胜举。 (摘编自《中国香文化概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石器时代,古人通过燃烧木柴等祭品来祭祀天地诸神的形式,可以看作是香文化的起源。 B.春秋时期,香木香草的种类虽然不够丰富,但人们发明了许多使用方法,在《诗经》中就有 相关的记载。 C.《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书中发明了艾灸、熏燎等治病方法,体现了古人使用 香药香草的智慧。 D.文人偏爱香木香草,歌之咏之,托之寓之,屈原就曾在《离骚》《九歌》等作品中借香草来 讴歌忠贤、痛斥奸邪。

2019年市二中新初一分班考试(真题卷)

2016年市二中初一分班考试 市二中升初一语文分班考试试卷(满分80分) 亲爱的同学,欢迎您来到省示范性学校——张家港市第二中学!考试开始了,请细心答题, 预祝您考出好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4分) 晶 yíng () líng ()听 hàn ()卫 péng ()勃 二、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6分) 左右逢()秋()不犯悬梁刺() 心()神怡天()海角安()乐道 三、下面句子中有4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在下面表格中(4分)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代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淀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急待地钻了进去, :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广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 :甜美、钝洁,惹人喜爱。 四、古诗 1.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______________) 2.青筈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______。(《渔歌子》作者_____________) 3.千山鸟飞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 4.千门万户瞳瞳日,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王安石) 5.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律长征》作者_____________) 6.①杜牧《山行》中描写火红的枫叶并表达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②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具体生动描写夏日西湖的独特风光的诗句是: ③李贺《马诗》中借马以抒情,表达自己建立功勋、报效祖国的愿望的诗句是: 五、仿句:根据语境,仿照划波浪线的句子,续写。(2分) 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舍。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 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名著阅读。(6分) 1.连线题:(4分) 作者作品主人公 安徒生《骑鹅旅行记》林黛玉 曹文轩《海的女儿》尼尔斯 曹雪芹《山羊不吃天堂草》小人鱼 塞尔玛?拉格洛芙《红楼梦》明子 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尼摩 2.《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试举两个水浒中的英雄人物及其英雄事 迹吗?如:武松打虎。(2分) 七、修改病句(任选两句,请在原句上改)(2分) 1.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神农炎帝坚韧不拔、开拓创新的精神。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2016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60分) 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一切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2、人体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近似,但形态却不同。如:心肌含水约79%而呈坚韧的形态;血液含水约82%却呈川流不息的液态,对于这种差异的正确解释是: A.心肌细胞内自由水含量较高 B.心肌细胞内结合水含量较高 C.血液中全是结合水 D.血液中全是自由水 3、促进高等动物生殖器官发育的物质属于 A.核酸 B.糖类 C.蛋白质 D.脂质 4、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并生成一分子水,这个水分子中的氢来自 A.氨基 B.羧基 C.一个来自氨基和一个来自羧基 D.连接在碳原子上的氢 5、下列哪项物质的组成中含有糖类物质 A.胰岛素 B.纤维素酶 C.RNA D.糖精

6、组成纤维素、纤维素酶和决定纤维素酶的遗传物质三者的基本单位依次是 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 B.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 C.氨基酸、氨基酸和核苷酸 D.淀粉、蛋白质和DNA 7、有关溶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 B.溶酶体是“消化车间”,能分解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 C.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D.溶酶体能分解细胞内所有的物质 8、变形虫可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明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C.大分子可以透过细胞膜 D.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9、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下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10、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A.高尔基体和溶酶体 B.细胞膜和核膜 C.中心体和纺锤体 D.核糖体和内质网 11、在豌豆叶肉细胞和人表皮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 A.叶绿体、线粒体和中心体 B.叶绿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C.线粒体、内质网和核糖体 D.线粒体、液泡、中心体和核糖体 12、下列细胞具有细胞周期的是 A.植物叶肉细胞 B.胚胎干细胞 C.口腔上皮细胞 D.神经细胞

(完整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题

邹平双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中生物组创新试题 学区: 二学区 级部: 高二 姓名: 张珊珊 所教班级: G2.6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细胞外液的流动方向是( ) A . 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B . 组织液→血浆→淋巴→血浆 C . 血浆→组织液→血浆→淋巴 D . 血浆→淋巴→血浆→组织液 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Na +来自饮食,主要通过肾脏排出 B . 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C . 大量出汗后应喝些淡盐水,这样可以维持细胞内液的正常渗透压 D . K +在维持细胞内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血钾含量过低会导致心肌自动节律异常 3.体液调节中,激素从内分泌腺产生之后,通过体液传送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细胞。下列激素与 靶细胞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甲状腺激素与下丘脑细胞 B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细胞 C . 胰高血糖素与骨骼肌细胞 D . 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细胞 4.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 . 望梅止渴 B . 膝跳反射 C . 缩手反射 D . 吮奶反射 5.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细胞癌变均可遗传 B . 石棉和黄曲霉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 C . 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 D . 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 6.仿生学是目前飞速发展的一门科学,如全球卫星地面定位系统扫描等就借鉴了某些生物的回 声定位系统的特点,这是利用了生物的( ) A . 直接价值 B . 间接价值 C . 潜在价值 D . 生态功能 7.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 . 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 B . 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 C . 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 . 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内的鱼数量 8.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 ) ①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②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 细胞,再由B 细胞呈递给T 细胞 ③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 细胞,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 细胞 ④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⑤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A . ①②④⑤ B . ①②⑤④ C . ①③⑤④ D . ①③④⑤ 9.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 B . 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 C .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导致血糖浓度上升 D . 肾上腺素通过促进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上升 10.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B . 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 C . 细胞a 只能为B 淋巴细胞,细胞b 只能为T 淋巴细胞 D . 细胞c 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 只能为效应T 细胞 11.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会导致呆小症 B . 激素到达作用部位,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立即分解 C . 胰岛素促进细胞对糖的氧化分解与细胞膜蛋白无关 D . 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体现了生物膜有流动性,但膜成分不会更新 12.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 .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 .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 .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13.下列各项不属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是( ) A . 内环境的稳态 B . 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C .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 .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4.下列对于免疫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级二中分班测试卷

六级二中分班测试卷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分班测试卷毕业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一个九位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7,十万位、千位上的数也是7,其他各个数位上的数都是0,这个数写作(),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 2.把3 7 50 , ? 4 3.1,%和π按从小到大排列是()。 3.把7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米,每段长是全长的 ()。 4.下面的每一个图形都是由△、□、○中的两个组成的。观察各个图形,根据图形下面的数,找出规律,画出表示“23”和“12”的图形。 11 32 21 13 23 12 5.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将圆等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厘米,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6.右图是某小学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统计图。 (1)四个班平均每班捐款()元。 (2)六(1)班比六(4)班多捐款()%。 7.一艘轮船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航行30千米,然后按原路返回,若想往返的平均速度为40千米,则返回时每小时应航行()千米。

8.小明和小亮各有一些玻璃球,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 4 。”小亮 说:“你要是给我你的1 6 ,我就比你多2个了!”小明原有玻璃球() 个。 9.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40,乙数是甲数的2 3 ,乙数是丙数的 1 4 ,甲、丙两数 的平均数是()。 二、选择题 1.在有余数的整数除法算式中,除数是b商是c,(b、c均不为0),被除数最大为()。 A.bc+bB.bc-1C.bc+b-1 2.学校教学楼有五层。五年级一班的同学第一节课到三楼上数学课,第二节课到二楼上美术课,第三节课又到四楼上音乐课,第四节课到一楼上体育课。下面图( )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件事。 3.有2盒磁带,用下面三种方式包装,第()种方式更省包装纸。 A B C 4.假设一种运算符号“◎”,2◎3=2+3+4=9,5◎4=5+6+7+8=26。按此规则计算:1◎A=15,则A=()。 A.14 B.5C.9 5.有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底面积的1 6 ,圆锥 的高是圆柱高的()。 A.2 B.1 2 C.3 D. 1 3 三、解答题

高二生物半期考试试题

四川省广元市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半期考试试题 (说明:本试题分两个部分,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题,共计60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1.现代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各种不同的育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杂合子种子尽快获得纯合子植株的方法是:种植→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花药离体培养 →纯合子 B.仅通过杂交育种不能获得农作物新品种 C.诱变育种只适用于对微生物菌株的选育 D.基因工程育种可能通过对天然基因库的影响给生物圈的稳态带来不利影响 2.以下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倍体生物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四倍体,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D.突变和基因重组等变异都是定向的 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4.下列物质中,都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一组是() ①抗体②激素③糖原④呼吸氧化酶⑤染色体⑥胰淀粉酶⑦无机盐. A.①②③⑥ B.②④⑥⑦ C.①②⑤⑦ D.①②⑦ 5.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6.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实验中学2020-2021年高二(上)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实验中学2020-2021年高二(上)开学考 试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将一光滑的半圆槽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槽的左侧有一固定在水平面上的物块。今让一小球自左侧槽口A的正上方从静止开始落下,与圆弧槽相切自A点进入槽内,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小球在半圆槽内由A向B运动做圆周运动,由B向C运动也做圆周运动 B.小球在半圆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与半圆槽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C.小球自半圆槽的最低点B向C点运动的过程中,小球与半圆槽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D.小球离开C点以后,将做竖直上抛运动 2.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2m的物体A,左端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连接着物体B,物体B、C的质量均为m,用轻弹簧相连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不计一切摩擦。开始时,物体A受到水平向右的恒力F的作用而保持静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2g sinθ B.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B的加速度大小为0 C.剪断弹簧的瞬间,细线上的拉力大小瞬间突变为mg sinθ D.突然撤去外力F的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2 sin 3 g 3.如图所示是网球发球机,某次室内训练时将发球机放在距地面一定的高度,然后向竖直墙面发射网球。假定网球水平射出,某两次射出的网球碰到墙面时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30°和60°,若不考虑网球在空中受到的阻力,则()

A .两次发射的初速度之比为1: B .碰到墙面前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之比为1:1 C .下降高度之比为1: D .碰到墙面时速度大小之比为1:1 4.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图中PQR ?和MNR ?的面积分别为s 1和s 2(s 1>s 2)。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 0处。则( ) A .若s 0=s 1+s 2,两车可能相遇 B .若s 0=s 1-s 2,两车一定相遇2次 C .若s 0=s 2,两车一定相遇2次 D .若s 0=s 1,两车可能相遇2次 二、多选题 5.如图所示,半圆柱体Q 放在水平地面上,表面光滑的圆柱体P 放在Q 和墙壁之间,Q 的轴线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为L 。已知Q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P 、Q 横截面半径均为R ,P 的质量是Q 的2倍,P 、Q 均处于静止状态。当115 L R =时,半圆柱体Q 恰好要发生相对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 A .L 越大,PQ 间的作用力越小 B .L 越大,P 对墙壁的压力越大 C .L 越大,Q 受到地面的支持力越小 D .滑动摩擦因数μ=0.5 6.如图所示,正方形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一带电粒子垂直磁场边界从a 点射入,从b 点射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14-2015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带答案)

2014--2015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本试题分为卷Ⅰ、卷Ⅱ和答题卡,将卷Ⅰ各题的正确答案的代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将卷Ⅱ的正确答案用0.5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说明: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90分。 卷Ⅰ(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0个小题,每题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 合题目要求。) 1.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所用的“剪刀”、“针线”和“运载体”分别是指( ) A.大肠杆菌病毒、质粒、DNA连接酶 B.噬菌体、质粒、DNA连接酶 C.限制酶、RNA连接酶、质粒 D.限制酶、DNA连接酶、质粒 2.胚胎工程的最终技术环节是 ( ) A.细胞融合 B体外受精 C.胚胎移植 D.胚胎分割 3.精子变形时,线粒体集中在尾基部的原因解释是 ( ) A.释放顶体酶发生透明带反应 B.产生能量促进精子运动 C.有利于质基因进入受精卵 D.受细胞核的挤压形成 4.在诱导离体胡萝卜韧皮部外植体形成幼苗的过程中,未表现的生命现象是( ) A.细胞全能性 B.光能的利用 C.ATP的再生 D.基因重组 5. 2012年2月22日,中国拟出台粮食法规定:主要粮食品种不得擅用转基因技术。 下列关于转基因技术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基因技术转移的基因是有用的外源基因 B.转移的基因可以来自不同品种和不同物种 C.转基因技术突破了生物的种间界限 D.转基因技术可以不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6.人工种子比天然种子有许多优越性,下列对其优越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使自然状态下不结子的植物得以繁殖 B.方便贮藏和运输 C.可以随意改变植物的遗传性状 D.可快速、大量繁殖 7.协调与平衡原理主要指 ( ) A.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及环境对生物的承载力 B.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C.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协调统一 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协调统一8.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 ( ) ①能量的多级利用②物质循环再生 ③废物资源化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 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结合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9.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 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 A.协调与平衡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整体性原理 10.科学家培育出一种转基因小鼠,其膀胱上皮细胞可以合成人的生长激素并分泌到尿液中。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常用小鼠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 B.通常用显微注射法将含有人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C.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检测人的生长激素基因是否表达 D.构建含有人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载体需要用到DNA连接酶 11.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工程操作的实质是改造基因 B.蛋白质工程在设计蛋白质结构时的依据是现有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C.蛋白质工程的基础是基因工程 D.蛋白质工程遵循的原理包括中心法则 12. 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及其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工程能定向改造蛋白质分子结构,使之更加符合人类需要 B.蛋白质工程的实质是通过改变氨基酸的结构改变蛋白质的功能 C.当前限制蛋白质工程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基因工程技术还不成熟 D.蛋白质工程技术中的操作对象是蛋白质或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 13.以性染色体为XY的牛体细胞核取代卵细胞核,经过连续的有丝分裂,最后植入母牛子宫孕育,所生牛犊() A.为雌性 B.为雄性 C.性别不能确定 D.雌、雄比例为1∶1 14.据图所示,有关工具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切断a处 B.DNA聚合酶可以连接a处 C.解旋酶可以使b处解开 D.DNA连接酶可以连接c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