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8月考试生物试题(一)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石家庄二中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某人一次性喝了太多的醋,其血浆pH仍然在7~7.53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可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可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血液中CO2过多时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激素、抗体、神经递质、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尿素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C.抗原一抗体反应、碳酸氢钠与乳酸反应和肠脂肪酶催化脂肪分解均可发生于内环境中D.贝尔纳提出内环境保持稳态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3.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d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刺激a点,电流表①可能偏转1次,电流表②可能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B.若刺激c点,电流表①、电流表②均可能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C.若刺激d点,电流表①、电流表②可能都不发生偏转D.若刺激e点,电流表①不发生偏转,电流表②仅偏转1次4.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描述正确的是()A.a为树突末梢影大的部分,构成突触小体B.①为突触小泡,其中的物质通过主动运输释放至②中C.②是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在其中的扩散不消耗能量D.在a、b两神经元之间信号传导方向是b→a5.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位于颅腔)和脊髓(位于椎管内)构成B.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C.外周神经系统按照调控对象分为躯体感觉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D.自主神经系统是只受意识支配的完全自主性的运动神经6.图1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在其上连接了甲、乙两个灵敏电流计(cd>de),经过该反射弧中某一突触传递兴奋时,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情况分别是图2的①②两曲线。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竞赛班)生物试题(PDF版,无答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78分)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 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O2、解旋酶、Cl-、尿素 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D.③与④可以进行水分的交流3.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呼吸酶、乳酸、CO2等物质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4.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血细胞内液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D.丁中O2浓度一定不可能比甲中的高5.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稳定的原因是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①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6.下面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②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③④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内环境维持自身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7.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膜A.5层B.3层 C.6层D.4层8.小肠内氨基酸被人体所吸收并转化为组织细胞内蛋白质的过程中,共穿过的单层磷脂分子层数是A.4 B.8 C.7 D.149.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0_2021学年高二生物8月线上考试试题一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8月线上考试试题(一)(含解析)一、选择题1. 如图中a代表某信号分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 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C. 图中a可能是胰岛素D. 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其可以接收任何信号分子【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成分。
据图分析,甲细胞表示分泌细胞,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a可能表示某种信号分子,b表示受体。
【详解】图示甲细胞产生的某种物质通过运输作用于乙细胞,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图中甲细胞表示分泌细胞,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B正确;图中a可能表示某种信号分子,可能是胰岛素,C正确;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受体,受体具有特异性,特定的受体只能接受特定的信号分子,D错误。
【点睛】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2. 下图为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哪一部分,按①②③④顺序依次()A. 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B. 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C. 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D. 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学生通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来判定细胞结构的能力,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其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核膜也具有双层膜结构,其上还分布有很多核孔,外面连接内质网,附着有核糖体。
【详解】①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其中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相似,①为叶绿体;②所示结构具有单层膜,可能是细胞膜、液泡膜、溶酶体膜等单层膜结构;③所示结构具有双层膜,且内膜向内折叠凹陷形成嵴,③为线粒体;④所示结构上有核孔,一般在模式图上表现为一种不连续的膜结构,其外侧分布有核糖体,④为核膜;故选D。
石家庄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8月线上考试(一)地理试题含答案

石家庄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8月线上考试(一)地理一、单选题(每题1。
5分,共75分)读“海陆分布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某大洋,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①处附近有世界性大渔场,在此交汇的洋流是()A.北太平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B.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C.北赤道暖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D.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2.若阴影部分是太平洋,其沿岸地区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A.①地沿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②地沿岸气候为地中海气候C.③地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④地沿岸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下图是信风带中的某海区水温空间分布(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情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海区表层洋流的性质和位置可能是()A.暖流,北半球大洋东岸B.暖流,南半球大洋西岸C.寒流,南半球大洋西岸D.寒流,北半球大洋东岸4.图中洋流流经沿岸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有( )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雨林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④热带草原气候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下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5.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A.台风预警B.森林火灾预警C.寒潮预警D.滑坡、泥石流预警6.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勒拿河是俄罗斯的主要河流,每年封冻期长达8个月。
勒拿河河道宽阔、水深较浅,但河流上几乎没有沟通两岸联系的桥梁,雅库茨克夏季与对岸的联系也是依赖气垫船。
下图为勒拿河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勒拿河凌汛现象普遍,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地形②纬度③河流流向④降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对勒拿河流域气温与流量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春季气温与春季流量呈正相关B.春季气温与夏季流量呈正相关C.夏季气温与夏季流量呈不相关D.冬季气温与冬季流量呈负相关9.勒拿河干流上桥梁很少,其自然原因可能是( )A.河道宽阔B.冻土深厚 C.人口稀少 D.封冻期长举世瞩目的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读“巴西里约热内卢位置示意图"及“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DNA的一条链中,(G+T)/(A+C)=2,(A+T)/(G+C)=0.5,则该DNA分子中另一条互补链上同样的碱基比例分别为A.2和2 B.0.5和0.5 C.2和0.5 D.0.5和2参考答案:B2. 某人由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后,机体的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促进机体产热量增加的激素主要是()A. 性激素B. 生长激素C. 胰高血糖素D. 甲状腺激素参考答案:D某人由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后,机体需要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此过程中机体的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这两种激素能够促进代谢,增加产热。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3. 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参考答案:C4. 下列变化不会出现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是( )A. 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B. 中期,可清晰地看到染色体C. 后期,在纺锤丝的牵拉下着丝点断裂D. 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板的形成参考答案:C【分析】由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在有丝分裂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中期,每条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清晰可见;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断裂,其原因是受生物体内遗传物质控制的一种生理活动,不是由纺锤丝牵引所致;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而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可见,高尔基体参与细胞板的形成。
综上分析,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在纺锤丝的牵拉下着丝点断裂,A、B、D均错误,C正确。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8月线上考试试题 (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8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共38题,其中第1-14、19-38题每题2分,第15-18题每题3分,共80分)1. Y(黄色)和y(白色)是位于某种蝴蝶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
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的是A. ♀Yy×♂yyB. ♀yy×♂yyC. ♀yy×♂YYD. ♀Yy×♂Yy【答案】C【解析】【分析】黄色的基因型为YY、Yy,白色的基因型为yy。
根据题意可知,雌性无论什么基因型均为白色。
【详解】由于yy在雌雄中均表现为白色,Y_在雌性中表现为白色,雄性中表现为黄色。
要根据后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应该选择的杂交后代应该全部是Y_。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 对孟德尔关于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叙述正确的是A. 在杂交实验中,需在花蕾期同时对父本和母本去雄B. 依据假说推断,F1能产生数量比例为1∶1的雌雄配子C. 假说能解释F1自交出现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D. 假说的主要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基因分离定律)。
【详解】在杂交实验中,需在花蕾期对母本去雄,A错误;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等,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数量,B错误;假说能解释F1测交出现1∶1分离比的原因,且在测交实验中得到了验证,所以假说成立,C错误;假说的主要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正确。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竞赛班)生物试题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78分)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O2、解旋酶、Cl-、尿素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D.③与④可以进行水分的交流3.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B.②中含激素、呼吸酶、乳酸、CO2等物质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4.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血细胞内液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D.丁中O2浓度一定不可能比甲中的高5.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稳定的原因是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①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6.下面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②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③④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内环境维持自身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7.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膜A.5层B.3层C.6层D.4层8.小肠内氨基酸被人体所吸收并转化为组织细胞内蛋白质的过程中,共穿过的单层磷脂分子层数是A.4B.8C.7D.149.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8月线上考试(二)生物试题

石家庄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8月线上考试(二)生物时间:60min 总分:100分一、单选题(共38题,其中第1-14、19-38题每题2分,第15-18题每题3分,共80分)1.Y(黄色)和y(白色)是位于某种蝴蝶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
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的是()A.♀Yy×♂yy B.♀yy×♂yyC.♀yy×♂YY D.♀Yy×♂Yy2.对孟德尔关于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叙述正确的是()A.在杂交实验中,需在花蕾期同时对父本和母本去雄B.依据假说推断,F1能产生数量比例为1∶1的雌雄配子C.假说能解释F1自交出现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D.假说的主要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3.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
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A.6~14厘米B.6~16厘米C.8~14厘米D.8~16厘米4.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 和 a,B 和 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如图所示)。
现选择 AABB 和 aabb 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的表现型是黄色B.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 9∶7C.F2的白色个体中纯合子占 3/16D.F2中黄色个体自交有 2/3 会出现性状分离5.在下图利用Ⅰ、Ⅱ模拟性状分离比的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分别从两个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过程发生在图示的③时期②每次要保证随机抓取,读取组合后必须放回③要求每个桶中小球总数量必须相同,并且每个桶中不同的小球必须相等④需要统计全班的结果并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统计的误差A.1 B.2 C.3 D.46.下列细胞分裂图像中,在某动物卵巢中不会见到的是()A.B.C.D.7.人类的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亲为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父亲色盲,生下四个孩子,其中一个基因型正常,两个携带者,一个色盲,他们的性别是()A.三女一男或全是女孩B.三女一男或二女二男C.三男一女或二男二女D.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8.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 B)对无节律(X 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8月考试(一)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如图中a代表某信号分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 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C. 图中a可能是胰岛素D. 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其可以接收任何信号分子【答案】D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成分。
据图分析,甲细胞表示分泌细胞,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a可能表示某种信号分子,b表示受体。
【详解】图示甲细胞产生的某种物质通过运输作用于乙细胞,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图中甲细胞表示分泌细胞,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B正确;图中a可能表示某种信号分子,可能是胰岛素,C正确;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受体,受体具有特异性,特定的受体只能接受特定的信号分子,D错误。
【点睛】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2. 下图为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哪一部分,按①②③④顺序依次()A. 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B. 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C. 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D. 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答案】D该题主要考察了学生通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来判定细胞结构的能力,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其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核膜也具有双层膜结构,其上还分布有很多核孔,外面连接内质网,附着有核糖体。
【详解】①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其中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相似,①为叶绿体;②所示结构具有单层膜,可能是细胞膜、液泡膜、溶酶体膜等单层膜结构;③所示结构具有双层膜,且内膜向内折叠凹陷形成嵴,③为线粒体;④所示结构上有核孔,一般在模式图上表现为一种不连续的膜结构,其外侧分布有核糖体,④为核膜;故选D。
3. 下图是几种细胞器的结构示意图。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具有更多的①B. 分泌活动旺盛的细胞内②的含量较多C. ③是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D. ④普遍存在于高等动植物细胞中【答案】D①是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②是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有关,③是内质网,增大细胞的膜面积,④是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代谢旺盛,需要能量多,因此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具有更多的①线粒体,A正确。
②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B正确。
③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C正确。
④是中心体,分布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D错误。
4. 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 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C. 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D. 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答案】C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信息分子通常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A项正确;乙细胞是信号分子a的靶细胞,其细胞膜上的b是信号分子a的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故B项正确,C项错误;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D项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
据图分析,细胞甲分泌的化学物质a为信息分子,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乙上的受体b。
5. “分子伴侣”是一类在细胞中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组装的蛋白质,但其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
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A. 内质网B. 高尔基体C. 核糖体D. 溶酶体【答案】A内质网是由膜构成复杂结构,广泛地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
内质网增多了细胞内膜面积,膜上还附着了多种酶,为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内质网主要与蛋白质、脂质的合成有关,还有储存和运输物质的功能。
【详解】A、内质网能对多肽进行加工,所以由“分子伴侣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可推知“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内质网,A正确;B、高尔基体对蛋白质有加工和转运的功能,但不能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B错误;C、核糖体只能合成多肽,但不能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C错误;D、溶酶体是“消化车间”,不能对多肽进行加工,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以“分子伴侣”为素材,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合成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各种细胞器的功能,能对选项进行初步的判断,再结合题干信息“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判断分子伴侣主要存在部位。
6.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答案】B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项错误;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大量的DNA和少量的RNA,B项正确;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等膜结构细胞器,C项错误;叶绿体中可通过光反应合成ATP,D项错误。
7. 下列有关渗透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将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当细胞不再吸水时细胞内外浓度不一定相等B. 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C. 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没有选择透过性D. 低温能影响水分子通过生物膜的速率【答案】C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因是细胞外的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将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当不再吸水时细胞内外浓度不一定相等,可能因为细胞壁的束缚作用导致细胞液浓度仍高于外界溶液浓度,A正确;B.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有大液泡,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B正确;C.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错误;D.低温能影响细胞膜上分子的运动,因此影响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D正确。
【点睛】注意:植物细胞由于外面有细胞壁保护,所以即便将植物细胞置于清水中也不会吸收涨破。
8. 如图为一个渗透装置,半透膜小袋内充满0.3g/mL的蔗糖溶液,用不同表面积的半透膜小袋做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内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变化速率的相关曲线最可能是(横坐标表示表面积)A. B. C. D.【答案】B半透膜小袋内充满0.3g/mL的蔗糖溶液,烧杯内是清水,由于渗透作用,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详解】分析图可知:图为渗透装置,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不同,有浓度差.半透膜内是蔗糖溶液,外面是清水,半透膜内溶液浓度高,所以水分子进入半透膜,液面逐渐升高,而渗透作用与膜的表面积有关,随半透膜表面积的增大,单位时间内进入到玻璃管内的水量增多,所以玻璃管内液面的升高也越快。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9. 下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不同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甲可以表示胞吞,乙可以表示胞吐B. 甲,乙两种物质运输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C. 这两种物质运输过程都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输送D. 甲和乙两种物质运输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C【解析】【分析】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详解】A.甲过程显示膜包裹物质,并形成小泡进入细胞中,是胞吞;乙过程是相反,是胞吐过程,A正确;B.胞吞胞吐过程是耗能过程,需ATP为之提供能量,B正确;C.胞吞胞吐的运输方向与浓度无关,C错误;D.胞吞和胞吐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点睛】关键:胞吞和胞吐的区别——运输方向;共性——耗能和不需载体;依据——细胞膜的流动性。
10. 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
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
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多少,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A.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B.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多、主动运输C.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少、被动运输D.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答案】C渗透吸水: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过程叫做渗透吸水。
渗透作用,即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详解】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
甲组细胞从培养液中吸收到矿质营养与水分,乙组细胞从蒸馏水中吸收到更多水分。
经过最初的处理后,甲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基本不变,乙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降低。
甲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与0.3g/mL蔗糖溶液之间的浓度差小于乙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与0.3g/mL蔗糖溶液之间的浓度差,乙组表皮细胞在0.3g/mL蔗糖溶液通过渗透作用失去水分的速度比甲组表皮细胞快,因此渗透量大。
故选C。
11. 20世纪8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奥特曼(Altman)和切凯(Cech)研究和发现了RNA的催化功能,并由此获得1989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以下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酶的化学本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B. 某些RNA虽具有催化功能但不能叫做酶C. RNA催化功能的发现说明酶不具有专一性D. 所有酶都是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答案】A由题干信息知,美国生物学家奥特曼和切赫研究和发现了RNA的催化功能,说明RNA也可以作为酶。
【详解】A、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正确;B、具有催化功能的RNA也叫做酶,B错误;C、RNA和蛋白质类的酶都具有专一性,RNA的催化功能的发现,说明了酶的化学本质不仅仅是蛋白质,C错误;D、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中只有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