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变态心理学》全套课件精品教案 第二章 异常心理行为的理论和模型

《变态心理学》全套课件精品教案 第二章 异常心理行为的理论和模型
❖ 构成正常和变态的行为的心理 过程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冲 突的结果和防御的本质将决定 行为到底是正常的,还是变态 的。
❖ 弗洛伊德发展了研究心理动力 过程和治疗心理危机的方法: 谈话疗法。
局限
❖ 很难直接证明理论的成 立与否;
❖ 研究表明,心理动力学 理论经常不能被支持;
❖ 在强调人的作用的同时 ,这些理论忽略了情境 的作用。
▪ 观察学习过程受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 响。
回避学习: ❖ 同时含有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两种基
本的学习过程。 ❖ 由于条件性的预期可怕的事件会发生,产生操作
性反应以避免可怕的事件。
行为治疗的主要技术
❖ 行为疗法的目的就是要找出问题行为,然后运用经典条件反 射、操作条件反射或观察学习的原理,让患者建立更适当的 行为来代替那些问题行为。
神经生理化学
❖ 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以传递的方式进行信息交 流和相互作用的化学物质
❖ 对心理病理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的神经递质:ACh (记忆学习,AD、失眠)、5-HT(情绪,抑郁 )、DA(运动行为,Sc、PD)
❖ 乙酰胆碱:阿尔采默氏综合症 ❖ 多巴胺:精神分裂症 ❖ 内啡肽:强迫症 ❖ GABA:镇定药物 ❖ 去甲肾上腺素:抑郁症、焦虑障碍 ❖ 5-羟色胺:强迫症、抑郁症、饮食障碍
❖ 最有影响的有四个人物和一个相关领域: ❖ 四个人物:安娜·弗洛伊德 、卡尔·荣格 、阿德勒 、埃
里克森
❖ 一个相关领域:客体关系
❖ 1.荣格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他将人格分成自我、个 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部分,提出了荣格心理疗 法。
❖ 2.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的主要动机不是性驱力, 而是为了获取个人目标和克服“自卑情结”。

最新变态心理学2ppt课件幻灯片

最新变态心理学2ppt课件幻灯片
• 从创伤到发病间的潜伏期可从数周到数 月不等。病程呈波动性,多数可恢复, 少数可转化为慢性,超过数年,最后转 变为持久的人格改变。
PTSD主要表现:
一、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闯入性重现(闪回)使患者处 于意识分离状态,仿佛又完全身临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 情景,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情绪,这种 状态持续时间可从数秒到数天不等,频频出现的痛苦处 境,面临类似灾难境遇时感到痛苦。
34
• 发作形式:环性心境障碍(反复出现心 境高涨或低落)、恶劣心境(持续出现 心境低落)、混合状态(躁狂和抑郁症 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
第三单元 神经症
• 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 • 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
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 苦并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 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许又 新)。
• 1、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 它涉及的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一 般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或者使不 懂精神病学的人感到难以理解,很容易 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解决不了。
• 2、它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 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而心理 冲突的常形则是大家都有经验的。
评定方法:
一、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1分;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2分;1年 以上为长程,评3分。
第六单元 心理生理障碍
• 心理生理障碍是与心理因素相关、以生 理活动异常为表现形式的精神障碍。
一、进食障碍
• 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及神经性 呕吐。
二、睡眠障碍
• 包括失眠症、嗜睡症和某些发作性睡眠 异常情况(如睡行症、夜惊、梦魇等)。
第七单元 癔症
• 癔症旧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 病变,以人格倾向为基础,在心理社会 (环境)因素影响下产生的精神障碍。

第二章 变态心理几大理论模型

第二章 变态心理几大理论模型



治疗方法
1、治疗前准备 2、操作方法

并发症及其处理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生物医学模型的评价
生理系统与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阐明利于 治疗:治疗快和便宜。 现代影像学工具为脑与心理障碍之间的关 系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 心理障碍与生化异常的关系问题 心理外科手术的局限 生物学研究的伦理学问题
[机理] 氯丙嗪能选择性阻断中脑—皮质和中脑— 边缘系统通路中D2R而发挥抗精神病作用。 氯丙嗪是 D2-R的阻断剂。
素质因素

很多精神疾病患者看来与脑损伤或其他的躯体疾 患无关,器质病因论者认为精神疾患与病人的素 质有关。 一般认为脑损伤或其它生物躯体性损害,可能不 是所有神经症、精神病和人格障碍的直接原因; 应激反应经历、个人内心矛盾冲突、适应不良习 惯都可能诱发精神疾病,但是这种情况只有易感 或脆弱素质的人才会激发患病。

精神分析的治疗


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可以看作是一种“学习”过程,在个 体的发展过程中曾一度被阻断,产生了固着,并出现了相 应的心理异常症状;而治疗则是让病人在更舒适更安全的 情境下重新体验过去的情感,领悟到其心理异常的症结。 精神分析治疗技术 自由联想 释梦 阻抗 移情和反移情 解释
心理动力学的贡献
4、精神分析在心理治疗中的不足


他过分夸大了无意识的作用。 他的“泛性论”观点,认为生物学的性本能冲动 决定着人的一切行为活动,是整个人格的基础。 他把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生物属性,看成是一对 不可调和的矛盾。对人类的未来引出了悲观的结 论。 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有些原理、原则完全是 猜测,或是纯粹虚构出来的,因此,其主观唯心 主义倾向也受到批评。
咨询师:你看,现在你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开始 说“应该...”,现在说“不应该...”,你是否意味着“如我 有目标,我会更好些,我会更开心些,对吗”? 来访者:是。 咨询师:现在能否看清楚“如有目标,我会好些”和“我应 该、我必须、我不 得不”之间的不同?哪个是你能去做 到的。 来访者:是的。 咨询师:好,差别在哪儿? 来访者:(笑)我只是同意你的看法。

异常心理的理论模型 ppt课件

异常心理的理论模型 ppt课件
9
二、心理动力学模式
• 该模式强调动力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认为人的行为正常与否,都是由各种动机是否 得到满足这对矛盾的结果。
• 该模式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阿德 勒的个体心理学、艾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荣 格的分析心理学、霍尼的文化精神分析等。
10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人格的3个过程:本我Id、自我ego、超我 superego
• 宣泄 领悟 自由联想 梦的解析
18
三、行为模式
•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学习在人类行为中的重 要作用。20世纪初,巴甫洛夫通过狗分泌唾液 实验,提出了条件反射概念。
• 华生将条件反射原理应用于人,指出可以采取 条件反射的方法进行治疗。
• 与此同时,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原理、班杜拉的 行为模仿原理都丰富了行为主义模式。
异常心理的理论模型和治疗
1
学科三要素
• 理论体系 • 研究对象 • 研究方法
2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
• 指对变态心理产生的原因、发展规 律和诊断治疗原则进行解释的各种 理论或假设。
3
主要内容
生物医学模式 心理动力学模式 行为模式 认知模式 社会文化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按弗的观点,人的发展即是性心理的发展,从婴儿 时期到青春期共划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性心理都 可能影响人的人格特征,甚至成为今后发生心理疾患 的根源。其中,儿童早期的经历对一个人其后的心理 发展至关重要。
• 口欲阶段(0-1岁左右) 肛欲阶段(1-3岁左右)
• 性器欲阶段(3-6岁) 潜伏期阶段(6-12岁左右)
• 3、首先提出了 “心理防御机制”概念。 • 4、建立了自由联想、释梦等技术去引导患者认识自己的

第二章: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ppt课件

第二章: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ppt课件

了解社会应激、 了解行为如何 认识动机和潜意
住院和社会价值 学习获得的, 识,动力学心理
作用
行为治疗
治疗
编辑版pppt
33
推荐影视
少女初体验(Prozac Nation)
药物治疗
爱德华大夫(Spellbound)
精神分析治疗
分析(Analyze This)
精神分析治疗
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

异常行为是学 习获得的
矛盾冲突、压抑、 挫折、父母的虐

治 疗
住医院、服药 和其他医疗
改善人们社会经 济生活的社会活

行为治疗
个人或小组的动 力学心理治疗
目 的
治疗精神病象 治疗其他躯体
疾病一样
造成一个健康公 正的社会
消除无用或变 态的行为
解脱患者的压抑 使其自己的潜在 能力获得发展
贡 献
诊断术语、药 物治疗
0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
1
精神活性物质与其他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
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
4
神经症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精神障碍
5
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生理障碍
6
人格障碍、意向控制障碍(冲动控制障碍)与性变态
7
精神发育迟滞
8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9
其他精神障碍及与司法鉴定和心理卫生密切相关的几种情况
编辑版pppt
40
(四)心理测验
投射测验 人格测验 智力测验 神经心理测验
编辑版pppt
41
(五)生理心理评估
生理心理评估是对大脑结构及其功能的更 加精确、更全面的评估方法。从皮层引出的低 幅电流往往反映了大脑的同步信息,因此,测 量从头部发出的一组特定神经元的电活动可以 揭示大脑的活动规律。脑电图、脑电波、皮肤 电、心电图等生理反应在生理心理评估中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

变态心理学完整ppt课件

变态心理学完整ppt课件

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意识障碍。
3、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清、部位不具体 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
如: 牵拉、挤压、撕扯
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
脑外伤后精神障碍。
.
27
(二)知觉障碍:
❖ 错觉:歪曲的知觉。 精神疾病的错觉以错视和错听多见 病理性错觉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较常见
变态心理学
.
1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
❖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 科。
❖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 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
2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 是以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 ❖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
的对象。
.
3
❖ 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 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 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
.
16
(三)存在—人本主义:
“潜能”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
17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
18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 心理的正面——正常心理活动 功能:
1、能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2、能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正常地肩负
责任,使人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3、能使人类正常的、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
.
14
(二)行为主义理论
❖ 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 人的异常心理现象,并且通过“试验神 经症”的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 机制。
❖ 对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他认为: 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冲突造成的
.
15

《变态心理学》PPT课件

《变态心理学》PPT课件

住医院、服药或 其他医疗
行为治疗
个人或小组的动力学 心理治疗
目的 贡献
治疗精神疾病象 治疗躯体疾病一 样
造成一个健康公 正的社会
消除无用或变态的 解除患者的压抑,使 行为 其潜在能力获得发展
诊断术语、药物 治疗
了解社会应激、 住院和社会价值 的作用
了解行为如何学习 认识动机和潜意识; 获得,行为治疗 动力学心理治疗
56
57
分裂型(schizoid-)
以观念、行为和外貌服饰的奇特、情感淡 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 表现退缩、孤独、沉默、不喜交往、对人 冷漠、缺少知心人、爱好不多、过分敏感、 胆怯、怪癖、缺乏进取心、言语结构松散、 好幻想。易发生精神分裂症。 男性多于女性。
58
59
强迫型(obsessivecompulsive-)
13
ICD-10 (1/2)
F00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F10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 为障碍 F20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 障碍 F30 心境(情感障碍) F40 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 障碍
14
ICD-10 (2/2)
F50 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 征 F60 成人人格及行为障碍 F70 精神发育迟滞 F80 心理发育障碍 F90 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 绪障碍 F99 精神障碍,未在他处标明
2
与精神病学(Psychiatry)的关系
研究范围不同 从属于不同的学科 任务不同 基础与临床的关系
3
一、异常行为的判断与类别
4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
主观世界与客观环境统一性原则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2024版变态心理学幻灯ppt课件

2024版变态心理学幻灯ppt课件
变态心理学幻灯ppt课件
2024/1/30
1

CONTENCT

2024/1/30
• 变态心理学概述 • 变态心理的分类与症状 • 变态心理的原因与机制 • 变态心理的诊断与评估 • 变态心理的治疗与干预 • 变态心理学的未来展望
2
01
变态心理学概述
2024/1/30
3
变态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分裂样人格障碍
情感冷漠,缺乏亲密的人际关系,对批评或表扬无动 于衷。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无视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他人的权益漠不关 心。
2024/1/30
10
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
对体重和体型的极度关注,通过限制食物摄入 来保持极低的体重。
神经性贪食
反复发作的暴食行为,伴随强烈的控制体重的 愿望。
2024/1/30
5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02
03
04
观察法
通过对异常心理现象的直接观 察,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 了解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率、 影响因素等。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异常心理现 象进行实验研究,揭示其内在 机制。
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 探讨异常心理现象的特点、原 因和治疗方法。
晤谈法
通过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收集患者 的病史、症状、家庭背景等信息。
调查法
通过问卷、量表等工具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 和评估。
20
常用心理测验与量表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用于评估患者的自觉症状及其严重程度。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
2.治疗方法:
从50年代起,化学药物的使用开始进入精神卫生领 域,并且不断有新的药物投入使用,特别是对严重心理异 常的治疗更离不开化学药物。 一种被称为“革命性”的治疗技术:电休克治疗(ECT), 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就是将电流通过大脑使人产生暂时的
休克,这种治疗通常能使病人的机能迅速恢复正常。 缺陷:易造成恐惧、痛苦。无抽搐电休克技术的运用。
.
16
三、行为学习模式 *
核心思想:
强调学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重视社会环境对 人格发展及行为的作用,认为心理异常是习得的, 是过去不良的学习与经验的结果,可以根据学习 和训练矫正治疗。
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斯金纳--------华生等。
.
17
.
18
1. 心理异常的原因与治疗方法
.
11
(3)性心理发展的阶段:
人类本能有两种:一为性本能,一为攻击(死亡) 本能。在性本能背后有一种潜在的力量,称为“力必 多”,它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性推动作用。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力必多投射到不同的区域,如 果在每个发展阶段出现危机,出现停滞、或倒退,而父 母又不能正确处理的话,就有可能出现许多行为异常或 精神疾患。
.
1
一、生物学(医学)模型:*
这是历史最悠久的模式。
由希波克拉底和盖伦发展起来的。
克雷佩林最早、最系统地应用医学模型 对心理异常进行分类,成为公认的现代
精神病学的奠基人。
这种模型的理论核心是:把个体心理
异常归为异常的躯体因素(遗传、体质、
脑结构、生理生化等)引起,应该采用
医学的方法加以治疗。
(1)无意识矛盾冲突的概念。
A. 意识 : 当前注意所及的心理活动领域。
B. 前意识 : 当前未被注意,但一经提及可 想到的心理活动领域。
C. 潜意识;即受到压抑的本能欲望、隐藏很深 的心理活动领域。
受到压抑的无意识的矛盾冲突是产生各种精 神症状、梦境、失言、笔误或其它无意识过失 的根源。
.
10
(2)人格结构
本我 : 最深层,是行为动力的源泉,它追求直接 的满足,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 通过与现实接触和学习,从无意识中发展 产生,指导行为采取社会允许方式满足本我的需要 (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 : 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对自我起监察作用, 不让其越轨,否则给予惩罚(遵循至善原则)。
三种力量的平衡或失衡,导致心理正常或异常。
.
2
.
3
1、 心理异常的原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许多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上,有着
明显的作用,基因的变异就构成了心理异常的 基础。
精神分裂: 一级亲属患病率3.7%,对照组0.2% 同卵双生91.5%;异卵双生12.5%
躁狂抑郁症: 同卵双生95.7%;异卵双生23%
.
4
(2)大脑机能状态与脑损伤 :
第二章 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是对心理异常产 生的原因、发展规律和诊断治疗原则进行解 释的各种理论或假设。
这种理论模式影响着研究者对心理异常 进行理解、观察的方式以及治疗原则和技术 的选择。
目前影响较大的六种理论模型:生物医 学模型,心理动力学模型,行为学习模型、 认知模型、人本主义模型和社会文化模型。
口唇期:0-1; 肛门期:1-3; 性器期:3-6; 潜伏期: 6-12; 青春期:12-18。
.
12
(4)心理防御机制
概念:
个体面对挫折、压力和威胁时,无意识产生的自我 保护方式,目的是减轻和解除心理紧张,保持人格结构 完整的心理倾向。
方式:
压抑 否认 退行 幻想 投射 反向、转移 合理 化 隔离 过度补偿 升华作用等。
②开辟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和技术:自由联想与释梦.突破 了医学模式技术治疗的束缚。
③提出心理防御机制概念及双重作用,为人们广泛接受.
④重视从动力学的观点研究人的心理,并把性在人类行为 中的作用引入了科学研究的领域。
‘ 第一个里程碑”
.
15
4.弗洛伊德受到的批评
(1) 对性驱力的过分重视。 (2)对人性的悲观态度。 (3)对无意识过程作用的夸大,忽视了不同 文化因素对塑造人类行为的影响。 (4)许多理论假设和心理治疗效果缺乏实证 的科学证据。 (5)治疗时间过长,花费较高。
.
6
评价:
贡献:
①第一次明确精神疾病和其它躯体疾病一样是一 种疾病,有助于我们了解心理异常的实质及其 原因、机制。
②提供的医学治疗技术为人类有效减轻和控制各 种心理疾患,维护人类精神健康做出了重大贡 献。
局限性:
只看到人的生物特性,忽略了人的社会性和主 观心理世界的作用,,忽视了人是生物、心理、 社会诸因素综合作用的有机整体。
心理防御机制的双重性:积极与消极,过度使用--诱 发精神障碍
.
13
2.精神分析治疗技术
自由联想: 梦的解析:
A:症状形成: 创伤性童年经历---防御机制遗
忘---症状
B;症状消除: 自由联想\释梦----记忆恢复-
---对遗忘材料的意识与解释---症状消除
.
14
3.弗洛伊德的贡献:
①突破生物学模式,首次提出心理变态由内在心理冲突所 引起,心理创伤是引起心理疾患的主要原因,重视从病 人的内心深处挖掘精神疾病的原因。
(3)生物化学因素: 如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升高就会出现情绪高涨
(躁狂状态),反之就会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状态)。 (4)素质因素:
器质病因论者认为精神疾患与脑损伤或其他的躯体 疾患无关,病人的素质有关。
应激反应经历、个人内心矛盾冲突、适应不良习惯 都可能诱发精神疾病,但是这种情况只有易感或脆弱素 质的人才会激发患病。
.
7
二、 心理动力学模型: *
追溯心理异常的内部心理原因是从弗洛伊 德开始的,心理异常的这种模型特别强调心理 内在动力因素(如性本能动力)的重要性,指 出人的心理创伤和无意识的内心矛盾冲突是引 起人的精神疾患的根源。正常和变态人格都是 意识与无意识欲望驱动,或本能矛盾冲突的结 果。
.
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
1、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要点
①条件反射
华生恐惧实验
②强化
③模仿学习
④矫正技术:冲击或暴露技术 、认知-行为矫正:
系统脱敏疗法
.
19
2.行为模型的主要贡献:
①重视患者的外部行为和症状的改善。关注重点是解决
当前的问题与困扰,而非穷究患者的既往经历(精神 分析)。
②倡导客观实证的研究方法。以其准确性和客观性、对 某些行为的矫正效果赢得人们青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