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一、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概念生态自然观是指人们对于自然界及其生物群落、物种、物理环境等的整体观察和理解。
它强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由性和协调性,主张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原则1. 生物多样性:生态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生物种类繁多,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和价值。
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是维系生态平衡的重要基础。
2. 自然循环:生态自然观认为,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过程,如水循环、碳循环等。
这些循环过程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3. 相互依存:生态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生物和环境相互依存,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
任何一个物种的消失或环境的改变都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因此人类应当尊重和保护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关系。
4. 生态平衡:生态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只有保持生态平衡,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三、生态自然观的实践意义1.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自然观告诉我们,人类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应当保护和维护好自然环境。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证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 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自然观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
人类应当遵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生态伦理建设:生态自然观提倡人类要尊重自然、尊重生物,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念。
人类应当遵循自然规律,不破坏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教育意义:生态自然观的教育意义重大。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增强环境意识,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四、生态自然观的应用领域1. 生态农业:生态自然观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生态农业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生态友好的农业技术和方法,实现农业的高效和生态的协调。
2. 生态旅游:生态自然观的兴起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自然辨证法讲义3自然观

物质运动的形式
微观运动—服从量子物理学的规律; 宏观运动—服从经典力学和经典电磁理论的规律; 宇观运动—服从广义相对论和星系动力学的规律;以上三种都是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在分子-原子体系中的化合-分解等运动。 生命运动—生物体中发生的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等。
运动形式的矛盾性
吸引和排斥——运动的基本矛盾 化合和分解——引入有序性,形成质变 同化和异化——在质变基础上进入新的量变过程
自然演化观——自然的演化图景
核物理学家伽莫夫G. Gamow(1948) 修改和发展了勒梅特的理论,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高温、高密度的“原始火球”的大爆炸;
从奇点到普朗克时间(10-43秒),宇宙处于一个过渡的混沌态。
暴胀结束后,宇宙进入对称性破缺阶段。“假真空”转化为“真真空”,在“真真空”中产生夸克、轻子等。
现实存在的系统都是具体的,如物理系统、生物系统、社会系统等。在不同的学科中,系统有不同的定义。
系统的分类
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概念最重要的核心的思想是系统在整体水平上出现不同于要素的新属性。所谓整体大于部分的和,1+1大于2等等提法都是指此,我们称之为整体性(整体涌现性)。
在讨论整体性时,我们十分注意区别组成系统的要素和系统之间的加和性与非加和性。所谓加和性指要素和系统间有量的关系,非加和性是要素与系统间有不同的质,不可比。
自然演化观——自然的演化图景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400万年前——类人猿:爬行转变为直立行走 300万年前——猿 人:制造工具+天然火 20万年前——早期智人:人工火+劳动分工 4~5万年前——晚期智人:旧石器时代 至今——当代人类:社会进化为主 社会进化的重要量度就是科技发展水平
生态自然观的看法

生态自然观的看法生态自然观的看法生态自然观是指人们对于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认知和理解,它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一种哲学思想。
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于生态自然观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生态自然观的看法。
一、什么是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是指人们对于自然界及其各种现象、规律和过程的认知和理解。
它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认为人类活动对于环境影响巨大,并提出了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二、为什么需要关注生态自然观1. 保护环境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污染物排放导致空气、水质污染严重,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关注生态自然观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
2. 维护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系统,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关注生态自然观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采取措施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3. 推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类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保证未来世代也能够满足其需求。
关注生态自然观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推动社会各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怎样关注生态自然观1.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每个人都应该有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如减少用塑料袋、节约用水等。
同时也应该支持政府部门和相关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2. 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方式是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种方式,如骑自行车、步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
这样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保护环境。
3. 加强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理解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强科学研究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结语生态自然观是一种哲学思想,它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提出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和加强科学研究等措施来关注和维护生态自然观。
什么是自然观

什么是自然观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1、自然观的含义所谓“自然观”,就是人们对自然本性的理性把握和哲学提升,属人类认识的一种形态。
它亦有三层含义:(1)自然观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科学解。
即从科学的角度正确回答诸如“自然的本原是什么”,“自然由哪些部分构成以及以何种方式构成”,“自然自身演化和发展的过程和途径是什么”,“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如何在自然中实现自身的目的”等问题。
因而正确的自然观首先必须基于具体的科学认知成果才能得以确立,只有从已有的科学理论中加以概括才能得以显现,而不能像黑格尔那样从某种信仰式的抽象原则出发,臆造出自然的本质和联系。
(2)自然观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哲学解。
运用已有的科学成果说明自然的本性并不等于这些成果本身,自然观与一般的自然科学理论的区别就在于其立足点、研究方法和最终的结论是哲学的。
亦即对上述问题的整体把握和抽象概括。
自然观昭示给人们的是自然本性的“一般”而非“特殊”,是自然本性展示的“全程”而非“局部”,是在对自然本性进行分析、归纳基础上的理性抽象与辩证整合而非细节描述和直观理解,它要用概念逻辑在思维中再现自然的系统本性和辩证规律,从而为人对自然的认识提供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指导。
因而正确的自然观将有助于促进科学的进步和对自然认识的深化。
(3)自然观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历史解。
如前所述,自然是历史的,因而自然观就要关心自然的这一历史过程,这不仅要求人们对自然的构成、本原、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作结构性的剖析,更要关注其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从动态中体悟其全貌,在发展中领悟其真相,只有达到了历史的认识高度与深度,自然才不是不可思议的、或专跟人作对的怪物。
惟其如此,人作为“宇宙之精灵”才有其真正的现实意义。
2、自然观研究的价值(1)自然观研究是哲学研究的基础。
现代自然观

现代自然观
现代自然观是指在现代科学和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它强调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性和整体性,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系统。
现代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由物质和能量组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转化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科学实验和理论推导来研究和描述。
现代自然观也强调自然界的多样性和演化性,认为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生态系统和自然现象都是在不断变化和演化的过程中形成的。
此外,现代自然观还注重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和生态平衡,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总之,现代自然观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它对于人类认识和理解自然界、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自然观

1、自然观的含义所谓“自然观”,就是人们对自然本性的理性把握和哲学提升,属人类认识的一种形态。
它亦有三层含义:(1)自然观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科学解。
即从科学的角度正确回答诸如“自然的本原是什么”,“自然由哪些部分构成以及以何种方式构成”,“自然自身演化和发展的过程和途径是什么”,“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如何在自然中实现自身的目的”等问题。
因而正确的自然观首先必须基于具体的科学认知成果才能得以确立,只有从已有的科学理论中加以概括才能得以显现,而不能像黑格尔那样从某种信仰式的抽象原则出发,臆造出自然的本质和联系。
(2)自然观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哲学解。
运用已有的科学成果说明自然的本性并不等于这些成果本身,自然观与一般的自然科学理论的区别就在于其立足点、研究方法和最终的结论是哲学的。
亦即对上述问题的整体把握和抽象概括。
自然观昭示给人们的是自然本性的“一般”而非“特殊”,是自然本性展示的“全程”而非“局部”,是在对自然本性进行分析、归纳基础上的理性抽象与辩证整合而非细节描述和直观理解,它要用概念逻辑在思维中再现自然的系统本性和辩证规律,从而为人对自然的认识提供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指导。
因而正确的自然观将有助于促进科学的进步和对自然认识的深化。
(3)自然观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历史解。
如前所述,自然是历史的,因而自然观就要关心自然的这一历史过程,这不仅要求人们对自然的构成、本原、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作结构性的剖析,更要关注其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从动态中体悟其全貌,在发展中领悟其真相,只有达到了历史的认识高度与深度,自然才不是不可思议的、或专跟人作对的怪物。
惟其如此,人作为“宇宙之精灵”才有其真正的现实意义。
2、自然观研究的价值(1)自然观研究是哲学研究的基础。
哲学决不是抽象的概念游戏,辩证法也不是变戏法。
历史上真正的哲学家,其哲学大厦无一没有坚实的科学基础,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其前提之一便是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
自然观的名词解释

自然观的名词解释
自然观是指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看法和理解。
它涉及到人们对大自然的观察、研究和思考,以及对自然界规律和现象的认知和理解。
自然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的本质
自然观认为自然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包括地球、生物、天体等。
它主张自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客观性,人类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去认识和理解自然。
2. 自然的演化
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在长时间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地质演化、生物进化等。
自然观强调物种之间的关联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3. 自然的价值
自然观认为自然具有一定的价值,不仅是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提供者,还有独立于人类的生命和权利。
自然观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自然的保护
自然观主张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不破坏生态平衡。
它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与自然互动。
5. 自然的美感
自然观追求自然的美感,欣赏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奇妙变化。
它认为自然是艺术的源泉,可以给人们带来愉悦、启发和治愈。
总之,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和理解方式,涵盖了自然的本质、演化、价值、保护和美感等方面,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自然观的内涵和特征

生态自然观的内涵和特征
生态自然观是一种关于自然界的认知和理解方式,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以及生命与环境的互动和平衡关系。
其内涵和特征包括:
1. 生态观:生态自然观强调整个生态系统的综合性和相互联系,认为人类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人类的行为必须考虑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益和平衡。
2. 循环观:生态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是循环利用的,追求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回收,强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3. 综合观:生态自然观强调整体思维和综合性分析,认为自然界的各个方面都相互关联,不能从局部和片面的角度看待问题。
4. 可持续观:生态自然观认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保护基础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 公平观:生态自然观认为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应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和权益,追求人类社会的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生态自然观,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价值,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观
第一,古希腊的“万物有灵”的自然观。
第二,中世纪的神学自然观。
第三,近代的机械自然观。
第四,德国古典哲学的自然观。
第五,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
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
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只是消极地适应而是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
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
因此,自然观既不像唯心主义所说的那样,只是人的思维的自由创造;也不像机械唯物主义所说的,只是思维对自然界的消极反映。
构成自然观基础的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只是自然界本身。
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反过来,它又对自然科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在历史上,最先出现的是神话形态的自然观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对垒日趋明显。
唯心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唯物主义自然观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形态。
在古代,人们基本上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
近代科学深入自然界的各个细节进行孤立静止的考察,由此产生形而上学自然观。
现代科学则日益广泛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联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展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这一科学的自然观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日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